论大学科学研究的异化
浅谈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
浅谈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可以用来发展生产,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是随着工具理性的一脉独张,它也会变成生产力和社会畸形发展的原因。
如何防止科技对人的压抑和对大自然的破坏,使科技的发展同人的全面发展融洽一致,成为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科技异化”是指破坏了“科技至真本性”,使得科学技术脱离了其本性。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
科技本身并不导致科技异化,关键在于应用科技的过程.“科技异化"与“异化劳动"相类似,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
是人与科技产品相异化,如:核武器;2。
是人与自然生态相异化;如:“变性者”;3.是人与自身存在相异化,如:“沉醉异己而不知归路”;4.是人与社会关系相异化,如:“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
谈到科学技术的异化,就不能不涉及到工具理性。
工具理性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在西方的文化范式中,重工具、重手段的思想根深蒂固,文艺复兴运动的理性启蒙则使工具理性得以升腾,从而以工具理性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得到极大的发展。
在工具理性的引导下,以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得西方世界完成了由中世纪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在进行全球扩张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次科技革命。
一方面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文明成果,另一方面,用科技成果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进行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与进化。
也正是在科学技术为人性,同时,也是为人类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背景下,科技由于其在工业和社会生活中取得的实用性效果受到了民众一致的接受和认可,具有了意识形态的特征,科学主义观念形成并且逐步深入人心,在西方乃至全世界一步步地登上了霸主的地位。
科学技术异化现象的理解
科学技术异化现象的理解一、概念定义科学技术异化现象是指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原本用于改善人类生活、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和产品,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人的初衷,产生出与人预期目标相反的效应。
这种效应可能对人类生活、社会稳定、生态环境等带来负面影响。
二、表现形式1.人类生活: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但也导致了人们对科技的过度依赖。
例如,现代通讯技术使得人们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但同时也导致了人们过度关注虚拟世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和情感交流。
2.社会稳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社会结构的不稳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和广泛,但也导致了网络犯罪和信息泄露等问题。
3.生态环境: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例如,工业化生产排放的大量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原因分析科学技术异化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1.技术发展过快: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其掌控能力有限,难以预测其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2.价值观念影响:人类在追求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科技对人类价值和伦理道德的挑战。
3.利益驱动:科技的发展往往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可能导致长期的生态和社会问题。
四、影响评估科学技术异化现象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具体影响因时间、地点、条件等因素而异。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科学技术异化现象将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科技风险评估和管理,提高公众对科技异化现象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五、应对策略为应对科学技术异化现象带来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建立科技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建立科技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新技术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2.促进科技与伦理的融合:在科技发展的同时,需要加强对伦理道德的关注和引导,确保科技的发展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要求。
科技异化现象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
ISSN1009-8976CN22-1322/C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6卷第2期J.ChangchunInst.Tech.(Soc.Sci.Edi.),2015,Vol.16,No.25/4215-18DOI:10.3969/j.issn.1009-8976.2015.02.005科技异化现象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收稿日期:2014-12-24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伦理问题与道德抉择研究”(项目编号:2014B1)作者简介:刘晓燕(1991—),女(汉),内蒙古扎兰屯,硕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刘晓燕,李桂花(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130012)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中,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力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制度生活。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科学技术也一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道德和生态问题,出现了科技异化现象,如科学观上的功利主义、荒漠化、环境污染等。
因此有必要对科技异化的涵义、根源以及防范和化解科技异化的措施进行初步的探究,以盼能够使人们认识到科技异化问题,自觉有效地运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社会功能。
关键词:异化;科技异化;社会发展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976(2015)02-0015-04一、科技异化的内涵(一)科学和技术的含义科学技术并不是一个词汇,它是科学和技术两个词的合称。
在当今时代科学和技术是一个高频词汇,究其涵义,在学术界曾有过激烈的讨论,在当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有时还指生产知识的活动和过程”[1]。
(完整word版)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摘要:科学技术在为社会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异化了人和自然。
机械世界观、私有制、片面发展是造成这种异化的根源。
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改进生产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前迫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异化;人;自然;私有制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技术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既压榨、剥削、奴役工人,又压榨、剥削、奴役自然,成为人自发展的桎梏。
然而,马克思并没有因此把技术本身当做罪恶之源,而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异化的根源并不在于其自身或其物化,而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逻辑,它使得技术的使用成为资本家阶级攫取利润、霸权的工具。
1 科学异化的表现形式科学技术不仅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人类从混沌之初的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今天的日新月异信息爆炸,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形影不离,科学技术对于推动全人类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
然而,科学发展在为人类社会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负面影响的紧迫性也被提上议程。
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为人类作为主体能力发展的限制和对物化工具的依赖。
当人们运用高科技的快捷交通工具时,很少再有人愿意长途跋涉;当人们享受便捷的通讯设备时,则放弃了古老的书信;当人们可以在温暖的房间内居住时,人们可能失去对寒冷天气的抵御能力。
人们更加倾向于借助科技力量使自己的生活、劳动变得更加简单。
然而,此产生的体能下降、精神困扰问题却是高科技时代带给人类的无法回避的负面效应,人性的异化便愈发陷入深层次。
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为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的失衡,科学技术也存在非理性,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某种状况下存在背离,科学技术在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生转变的同时,也造成了日趋严重的环境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脆弱,日益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对自然的依赖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自然辩证法论文--浅析科技异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论文》浅析科技异化浅析科技异化摘要:科学科技迅速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而科技异化的现象则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因此成为异化理论研究视野中的重要部分。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来讲,科技异化是科学科技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科技的资本主义运用是科技异化的根本原因。
科技异化表现出不同形态,人的对象化能力不断加强,人的异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只有人得到全面发展,科学科技异化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关键词:科技;科技异化;自我异化;一、现代科技世界与人的存在现代科学科技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
这种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改变是通过科技本身以及科技引起的人之存在总体环境变化实现的。
1.科学科技本身对人类存在的影响科学科技是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手段和中介。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科学科技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母体。
从文明创造及劳动角度看,科学科技无非是一种人类自己创造的联系人与自然的工具体系。
然而,科学科技作为特殊的工具系统有自身的特点。
一方面,科学科技作为“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的确是人类创造性的显现。
另一方面,科学科技使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日益间接,人被科学科技系统所肢解,成为服从科学科技自身所要求的附件。
人本来是以总体性存在创造文明的。
随着人类的进化,人们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逐渐分开。
人类在发达的社会分工中,各种官能都得到专门的训练,使人们日益体现出自身的潜力。
但科学科技的高度发展,既把人们从各种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也使人类的许多官能成为劳动中不必要的“闲置品”。
那些曾起主导作用的人的活动官能越来越多地被“方便”“自动”的现代科技取代了。
哈贝马斯对科学科技的发展与人的生产及存在方式之间的关联有过一段精彩论述。
他明确讲道:“人类掌握了主要根植于人类有机体之中的目的—合理的活动的行为系统之基本成份,并把它们一个接一个地投射到科技手段的平面上。
从而使自身摆脱了相应的功能。
论大学科学研究的异化
论大学科学研究的异化科学研究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大学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对于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科学研究却有着诸多异化现象,这既对科学研究本身,也对科研人员肩负的社会责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首先,大学科学研究的异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科学研究的原则。
科学研究应该以基本原则为根本,如客观、严谨、可重复等。
然而,现实中在一些大学科研中,这些基本原则却被置于次要地位。
比如,在一些为了追求经费而进行的“瞎炒”项目中,科学家们往往关注的是直接的利益,而非科学研究所正应关注的内容,这种做法不仅容易导致研究成果流于表面,也会对科学研究的声誉造成重大损害。
其次,大学科学研究的异化对于科学研究自身的创新性和发展性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研究是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的。
在大学科研中,科学家们应该考虑到科研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而不是仅仅为了发表一篇文章或者申请一个项目而进行研究。
如果大学科学研究中只追求商业利润而忽视了学术的自由和研究的自主性,那么科研成果将很难创新,也很难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大学科学研究的异化也会对科学研究的社会责任带来负面影响。
科学研究不仅为学术界所关注,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
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公正性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作为从事科学研究的高等教育机构,科学家们肩负着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如果大学科学研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对于科学研究的信任度和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最后,大学科学研究的异化也会导致科学研究人员之间合作和真诚交流的减少。
科学研究人员间的沟通合作对于科研成果精益求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在一些大学科研中,人际关系和职务晋升已经成为了谋取利益的关键所在。
这种情况不仅会让科学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渐趋淡薄,也会影响他们对于科学研究做出真正贡献的信任度。
可见,大学科学研究异化是当下科学研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最新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
如何克服科学技术的异化目前, 在科技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的同时, 科技异化现象随之凸显, 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潜在而巨大的威胁。
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全球问题深深的困扰着人类, 尤其是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资源浪费等问题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应该对科技异化进行哲学的反思, 探寻消除科技异化的途径, 并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科技异化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 最终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一、科技异化的含义关于科技的异化的出处,目前学术界的看法大致分为两个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科技异化”是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中“劳动异化”概念的借用和引申。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 “正如人用脑创造了上帝而受上帝支配一样,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工人创造了财富, 而财富却为资本家所占有并用来支配和奴役工人, 这种财富的占有以致于劳动本身和人的本质都异化为与工人相敌对的异己的力量。
劳动所生产的对象, 即劳动的产品, 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 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 同劳动相对立。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建立在费东巴哈哲学意义上的异化的基础之上的。
他赋予异化这样的引申的哲学含义:主体所产生的对象物、客体,不仅同主体本身相脱离,成为主体的异在,而且反客为主,反过来束缚、支配乃至压抑主体。
可见,“异化”是指作为活动主体的现实的人, 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其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的客体成为外在力量, 反过来奴役、支配和统治主体本身。
因此,科技异化概念反映的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其活动产物的科技之间的异化关系, 其主要含义为: 作为人的创造物, 科技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控制的、甚至是支配、压抑、统治人类与社会的异己力量, 它导致了对人的自由和个性的扼杀,导致了人的精神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 失去了生存意义上的终极关怀, 人不再是掌握、控制科技的主人, 而成为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
正如霍克海默所言, “人类已经被科学抛弃,……反过来人类为科学服务, 并且作为外在于科学的东西从属于科学。
科学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苏州大学研究生考试答卷封面考试科目:________________考试得分:________________ 院别: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考试日期:年月日科学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摘要:科学技术在为社会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异化了人和自然。
机械世界观、私有制、片面发展是造成这种异化的根源。
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改进生产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前迫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异化;人;自然;私有制1 科学异化的表现形式科学技术不仅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人类从混沌之初的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今天的日新月异信息爆炸,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形影不离,科学技术对于推动全人类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
然而,科学发展在为人类社会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负面影响的紧迫性也被提上议程。
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为人类作为主体能力发展的限制和对物化工具的依赖。
当人们运用高科技的快捷交通工具时,很少再有人愿意长途跋涉;当人们享受便捷的通讯设备时,则放弃了古老的书信;当人们可以在温暖的房间内居住时,人们可能失去对寒冷天气的抵御能力。
人们更加倾向于借助科技力量使自己的生活、劳动变得更加简单。
然而,由此产生的体能下降、精神困扰问题却是高科技时代带给人类的无法回避的负面效应,人性的异化便愈发陷入深层次[1]。
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为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的失衡,科学技术也存在非理性,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某种状况下存在背离,科学技术在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生转变的同时,也造成了日趋严重的环境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脆弱,日益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对自然的依赖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人对自然的无度、肆意攫取就是破坏自然、盘剥自然,就是使自然界成为商品化的自然界,污染了的自然界,军事化了的自然界,它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以至濒临枯竭[2]。
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精选文档
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科技带来的好处,在不知不觉中,科技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人类从懵懂的远古时代发展到享受着空调、冰箱、彩电和轿车等的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功不可没。
从人和自然的关系视角看,科学技术自产生之日起便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且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功能,不断地推动着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进程,实现着人和自然的共同进化和发展。
这也是科学技术创生、发展的正面效应之所在,是人们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之所在。
然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目的、正面功能的实现的同时,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负面效能也在不断地产生和扩大。
所谓科学技术的异化,简言之,就是指科技这种人的创造物变成了统治人压抑人的一种异己性力量,马克思对这种异化意味深长的评价道:“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最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
”在近两个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前提,但是并未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给人带来全面的自由和解放,相反,却使人陷入了深刻的,全面的异化之中,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统治人的物质力量。
科技异化的基本观点是:科技已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控制,甚至是支配,统治人类与社会的外在力量,它导致了人的物化和自由的丧失,精神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泯灭了劳动的价值,沦丧了生存的意义,人不再是掌握,控制科技的主人,而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需要的工具,总之,科技已成为一种与人相敌对的甚至控制人与社会的异己力量。
科技异化主要是从近代西方开始产生,整个西方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也是科学技术异化不断加剧的过程,近代社会发展观对科技异化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升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但是,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引起了人类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省。
浅谈科技异化对人类社会及自身发展的影响
浅谈科技异化对人类社会及自身发展的影响文/黄艺博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其两面性,在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产生的科技异化问题也愈演愈烈。
科技异化对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要合理解决这些影响,减少科技异化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就要从其根源研究对策,这样才能实现科技与人类、科技与社会、科技与发展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助力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国式现代化。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提升。
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阔步跨越的背后,一系列与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的发展相关联的问题,由此也逐渐暴露出来。
比如,人类主体地位削弱、社会分化加剧、社会伦理问题等困境和纷扰逐步呈现在世人面前,迫切需要寻求出路、找出答案。
因此,如何平衡好科技发展的助力与科技异化的反作用,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绕不开的课题。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从科技异化的根源入手解析其影响和对策,才能在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更好地把握和利用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进而更好地服务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
一、科技异化之于人类社会发展方面(一)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异化表现在古代,人类从事简单的生产活动,依靠经验总结的简单技术只充当着辅助作用。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人类开始追求商品生产效率的最大化以及利润的最大化,科技成了逐利的重要工具并延伸至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应用开始深入社会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行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胞中,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早已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然而,人类对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文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脆弱性。
科技本身具有的两面性,让人们在享受物欲膨胀的时候,也带来了无法忽视的社会发展问题与隐忧。
首先,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信息时代的到来。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已经普遍应用于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校科学研究异化的表现及原因探析——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视角
在洪堡看来,高校的科学研究也离不开这一本质, “不求外在的目的”,仅仅出于 “对活动对象本身 的兴趣”[6]。
然而,近十多年来,高校的科学研究活动在一
计结果,从 2001年 1月 1日到 2011年 11月 1日,我 国科技人员共发表论文 8363万篇,排名世界第二位。 然而,这些论文平均每篇被引用数仅为 621次,在世 界上排在 20名以外。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基本功能之一。将科学研究 作为高校基本功能之一的思想来源于德国的大学。 1711年,哈勒大学 (MartinLutherUniversittHalle Wittenberg) 的冈德宁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 “大学 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充当着传递权威真理的角色, 教师的责 任 就 在 于 教 育 和 引 导 学 生 发 现 真 理。”[3]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高校应重视科学研究,因为 要发 现 真 理 只 能 通 过 研 究 学 问。1810年,洪 堡 (WilhelmvonHumboldt)创建了柏林大学 (Universitt zuBerlin),他正式将科学研究作为高校的一大基本 功能确立下来。洪堡认为,高校 “无非是具有闲 暇,或有志于学术和研究之辈的精神生活”, “高 等学术机构的作用,由内而观之,在于沟通客观的
自己的劳动过程相异化、劳动者与自己的类本质相 异化、劳动者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相异化。
目前,国内学者对各种社会问题异化现象的分 析,基本上是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指导。在 教育领域,近年来对教育问题各种异化现象的研究 一直是一个热点。不少学者提出了教育异化、教学 异化、管 理 异 化、 人 才 培 养 异 化、 学 术 异 化 等 观 点,并依据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了这些异 化的一种或几种表现形式。
一、科学研究异化的内涵
科学技术异化名词解释
科学技术异化名词解释
科学技术异化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原本应该为人服务,但实际上却反过来成为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危害社会、反制人类。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在现代化的工业社会中,人们过于追求工具理性下的合理化诉求,忽视了价值理性的重要性,导致科学技术的应用不是实现人的本性并解放人,而是损害、束缚、操纵人。
科学技术异化表现为人对自然的过度干预导致的生态问题,以及人的物化和自由的丧失、精神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等现象。
它导致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逐渐丧失,人不再是掌握控制技术的主人,而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
解决科学技术异化的方法包括弘扬价值理性、强调科技的人道主义化和加强人文教育等。
只有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结合,才能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科技与人的和谐发展。
科技异化
当代科技异化消解路径研究摘要: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产物和武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人类依靠科技创造了许多奇迹。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其威力口益强大,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提高,以至于人类己变得极度依赖科技并习惯于生活在科技所创造的环境中。
然而,科技异化也口趋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探讨科技异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体上从科技异化的基本含义、演变历史、产生根源和克服科技异化的途径与措施几大方面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当代科技异化消解路径从英国进人工业革命开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成物质财富的过程中,科技异化的现象产生了,科技异化与科技发展相生相伴,共存一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异化现象加重,许多学者开始手研究科技异化,试图找到一条可行的出路[1]。
所谓科技异化,简言之,是指科技这种人的创造物变成了统治人、压抑人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反而是“反我”的,主体的科技成果或科技活动,己经背离了主体人的需要和目的,成为人难以驾驭的力量,并反过来控制人、统治人、危害人的特殊现象。
总之,科技异化,就是指对人类来说,科技作用的非正常化、畸形化或者病态化[2]。
科技异化的历史轨迹与科技发展和应用的历程并行而进,科技异化问题已成为当前的理论热点和现实焦点问题。
从理论层面上看,本文生发于异化理论发展的体系要求,自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深入挖掘科技异化的思想内涵和理论容量。
从现实层面上看,本文发韧于对科技发展的实践关切,即应对由于科学的飞速发展所引发的诸多社会难题的挑战,为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以及良性的科技发展观提供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借鉴[3]。
1、科技异化的历史演变人类自从产生以来就以不同的方式追求着科学和技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就己发明和使用火、制造简单的器具,这是人类技术的开端,此后,技术和科学逐渐发展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
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科技带来的好处,在不知不觉中,科技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人类从懵懂的远古时代发展到享受着空调、冰箱、彩电和轿车等的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功不可没。
从人和自然的关系视角看,科学技术自产生之日起便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且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功能,不断地推动着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进程,实现着人和自然的共同进化和发展。
这也是科学技术创生、发展的正面效应之所在,是人们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之所在。
然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目的、正面功能的实现的同时,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负面效能也在不断地产生和扩大。
所谓科学技术的异化,简言之,就是指科技这种人的创造物变成了统治人压抑人的一种异己性力量,马克思对这种异化意味深长的评价道:“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最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
”在近两个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前提,但是并未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给人带来全面的自由和解放,相反,却使人陷入了深刻的,全面的异化之中,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统治人的物质力量。
科技异化的基本观点是:科技已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控制,甚至是支配,统治人类与社会的外在力量,它导致了人的物化和自由的丧失,精神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泯灭了劳动的价值,沦丧了生存的意义,人不再是掌握,控制科技的主人,而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需要的工具,总之,科技已成为一种与人相敌对的甚至控制人与社会的异己力量。
科技异化主要是从近代西方开始产生,整个西方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也是科学技术异化不断加剧的过程,近代社会发展观对科技异化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升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但是,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引起了人类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省。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科技在军事和工业诸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科技的负面社会影响越来越明显。
科学技术异化及其表现
科学技术异化及其表现1、科学技术异化的概念异化就是自己创造的或者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反过来制约、支配、驾驭自己的现象。
然而科学技术异化是在异化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科学技术的产生使人类可以更好的改造自然,使自然总是朝着我们希望的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它的产生、发展以及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反过来抑制、损害、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就是科学技术的异化。
在异化状态下,技术日益超出人类控制的范围,不再只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不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客观手段和方法,而成为支配统治人类和社会的外在力量,人不再是掌握控制技术的主人,而成为了被迫适应科技社会要求的工具。
2、科学技术异化的表现(1)科学技术异化对自然地作用主要表现为生态危机。
在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过程中,人们从自然界索取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同时把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自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严重破坏了地球上自然资源体系。
早期空调的发明和使用本是为使人类生活空间更加清凉,最终却异化为使人类共同生活在更热的环境中的一个原因。
日本福岛突发的核泄漏、核辐射也给民众造成极大的恐慌,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
(2)科学技术异化对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人的精神和行为世界发生了异化。
科学技术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在信息化社会里,电话、传真、手机、电子邮件、电脑、网络等现代化通信工具像凶猛的洪水铺天盖地般涌入人们的生活,人类对这些电子产品产生了强烈的依附感,繁杂的信息容易使人麻木,细腻的感情变成信息后也常常为人所忽视。
人类渐渐地成为了信息的奴隶。
这时信息作为主体的异己力量与主体对立起来,信息控制着人的感觉、思想和行动。
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机器大生产的同时却失去了人类的主体性,现代机器大工业中自动化生产技术虽然减轻了工人的体力劳动,却剥夺了工人的主体意识,由工人操作支配机器变成了机器操作支配工人,工人成为机器的零件盒奴隶。
随着技术的发展,作为客体性的异己力量的技术逐渐吞没着人的主体性,使人的行为失去主动性和目的性。
科技异化现象及其在中国科学研究中的表现
科技异化现象及其在中国科学研究中的表现郭家琦(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江苏南京211189)[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但与此同时科技异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本文从科技异化现象的根源出发,讨论了科技异化在中国目前科学研究中的体现,以及科技异化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并由马尔库塞对社会异化问题的解决方式出发,分析了中国解决科技异化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科技异化;马尔库塞;中国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科技的发展。
正是由于几次技术革命带来的科技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在近几百年间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但是人类在享受着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与高效的同时,科技对人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变大。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越发强大,人类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伤害的频率逐渐变大,科技对人类伤害的程度也在加重。
当前社会上的许多影响人类发展甚至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比如能源枯竭、环境污染、核威胁等,都是由于科技的发展产生或者加剧的。
科技对人类造成负面影响的过程,正是科技由一个人创造出的客体脱离主体、束缚主体、压抑主体的过程,是科技异化的体现。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科技异化问题更为严重,由于科技异化造成的损失也十分惨重。
在实业领域,这种损失主要体现为现代科技对于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在科学研究领域,科学异化更多的表现为一味追求科研成果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如不顾人类伦理开展禁忌研究等。
本文从科技异化的根源出发,探讨中国科学研究中的科技异化现象,并探讨其解决之道。
一、异化与科技异化“异化”一词,出自拉丁文alienation,其一开始的含义是“让渡、转让、疏远、差异、分离、精神错乱”[1]。
异化的含义随着历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哲学概念始于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用它来描述“绝对精神”的外化。
后来费尔巴哈在其批判宗教神学的过程中发展了异化的概念,认为异化是主体产生的客体脱离主体,并且反过来束缚主体、压抑主体的过程[2]。
调查研究中的不良倾向和异化做法自查情况
调查研究中的不良倾向和异化做法自查情况
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不良倾向和异化做法。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对调查研究进行自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不良倾向是指调查研究中出现的错误、偏差或失误,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准确或不可靠。
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倾向包括抽样偏差、问卷设计偏差、回收率偏差、数据处理偏差等。
对于抽样偏差,应该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以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
此外,在问卷设计中,应该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问题或者有导向性的问题,以免引导受访者的回答。
对于回收率偏差,应该提高问卷的回收率,避免只采集到少数意见的情况。
在数据处理方面,应该进行数据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不良倾向外,异化做法也是调查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异化做法是指调查研究者将个人的观点或态度带入到研究中,导致研究结果被个人主观因素影响,从而失去客观性。
为了避免异化做法的出现,调查研究者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尽可能采用标准化的研究工具,避免引导受访者的回答,尽可能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以避免数据的单一性。
还需要注意调查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在研究中涉及到人类或动物的
实验,需要遵循伦理原则,保证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调查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良倾向和异化做法的问题,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调查研究者应该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伦理原则,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1 . 2 9 No . 9 S e p . 2 0 1 3
论 大 学 科 学 研 究 的异 化
赵 阵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 院 , 湖南 长沙 4 1 0 0 2 1 )
[ 摘
要] 大学科学研究 的根本 目的是为 了人 才培养 , 由于受功 利主义思 想 的影 响 , 建制化 的科学研 究
l 】 1 v a t i n n
人 们通 常把 教 学 、 科 学 研 究 和 服 务社 会 称 作 现
不作 ” ,所 以 , 大 学 只 是 一 个 思 想 文 化 知 识 传 播 的
中心 。 1 8 1 0年普 鲁士 王 国的威廉 ・ 冯 ・ 洪堡( Wi l h e l m
一
v o n H u m b o l d t ) 创办 柏林 洪堡 大学 , 该 大 学 在 中世 纪 大学教 学 活动 的基 础上 引进 了科 研 活 动 。洪 堡非 常 重要 的办 学 理 念 就是 以研 究 促 进 教学 、 教 学 与科 研
、
大学 科学 研究职 能 的 出现 与发展
On t he Di s s i mi l a t i o n o f Uni v e r s i t y S c i e n c e Re s e a r c h
ZHA0 Zh e n
( S c h o o l o f 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N a t i o n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D e f e n s e T e c h n o l o g y , C h a n g s h a H u n a n 4 1 0 0 2 1 , C h i n a )
代大学的三项基 本职能 , 其实 , 从 目标角度来 说 , 现 代大 学 的根本 目的只有 一个 , 那 就 是 人 才 培养 , 这 三 种 职能 的实现 也都 以之 为 前 提 。如果 离 开 了人 才培 养这 一根 本 目标 , 科 学研 究 也就 失 去 了其 原 本 意 义 , 产生 了所 谓 的异化 。
t e a c h i ng,t h e n s e r v i n g t a l e nt c u l t i v a t i o n. Ke y wo r ds: d i s s i mi l a t i o n o f s c i e n t i ic f r e s e a r c h;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s e a r c h d r i f t i ng;ut i l i t a r i a n; t a l e n t
第2 9卷 第 9期 2 0 1 3年 9月
吉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J i l i n T e a c h e r s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Ab s t r a c t :Th e ba s i c p u r p o s e o f un i v e r s i t y s c i e n t i ic f r e s e a r c h i s t a l e n t c u hi v a t i o n;b e c a us e o f t h e i n lu f e n c e o f u t i l i t a r i a n i s m ,t h e s e p a r a t i o n o f i ns t i t u t i o n a l i z e d s c i e n t i ic f r e s e a r c h a n d t e a c h — i n g wo r k g r a d ua l l y we a k e ns a n d e v e n l o s e s e d u c a t i o na l f u nc t i o n,r e s u l t i n g i n d i s s i mi l a t i o n.To e l i mi n a t e d i s s i mi l a t i o n l i e s i n t he u n i t y o f t e a c hi ng a n d r e s e a r c h,s c i e n t i ic f r e s e a r c h s u p p o r t i n g
与教学 工作 相分离 , 逐渐 弱化 甚至失去了教育性职能 , 产生 了异化现 象。消除异化 的关 键在于教学与科 研 的统 一 关键词 ] 科研异 化; 科研漂移 ; 功利 性 ; 人才培养
[ 中图分类号 ]A 7 1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9 0 4 2 ( 2 0 1 3 ) 0 9 - 0 0 0 1 - 0 3
早在古代时期 , 一些教育家或者教 育机构就具 有 了科学 研究 的思 想萌 芽 , 比如 , 孔子 的 “ 启发式” 教 学, 古 希腊 苏格 拉 底 的“ 产 婆术 ” 教学等 , 就 是 对研 究 型教 育教 学形 态 的最早 论述 , 此外 , 中 国古代 书 院 中 的“ 讲会式讲学” 和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辩论都孕育着 大学 研究 的雏 形 。显 然 , 教 学 与科 学研 究 相 结 合 有 着 悠 久 的思想 渊源 , 只是 在 当 时情 况 下 , 人们 并 没 有 提 出独 立 的 科 学研 究 思 想 , 而 大学 科 学 研 究 工 作 也 只是一种 自 发的偶然现象 , 大学教师更多的是“ 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