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的认识评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四边形初步认识》评课稿
一、准确把握学生起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关注主体
冯老师非常清楚学生对四边形是有一定的认识的,并不是一张白纸。

导入时,让学生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并让学生在设计的同时加入数学思想,然后同过一幅学校情境图复习之前所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第一环节师生交流完四边形的特点时,让学生通过4个图形的判断,自己去探索、发现并总结出完整的四边形特点。

二、关注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让学生在途中寻找图形,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无处不在。

在这个环节上,王老师非常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适时的引导,从而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四边形。

三、让学生动实践,加深理解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学习新知和巩固应用环节,冯老师采取了涂一涂、找一找、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实践真理,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

4、对学生评价多元化,信息技术贯穿整个课堂
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及时,且方式多元化,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现代化信息技术贯穿于整个过程,课件生动,学生很感兴趣。

整节课下来,冯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语速不紧不慢,教学各个环节衔接紧密自然。

她以探索发现的意识,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创生和发展的过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评课稿吴老师的课教学目标明确详细,重点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教学效果好,整节课很好地表达了新课程标准下新的教学理念。

我们认为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预备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合理,由浅入深,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一次逐一表达出来。

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让同学在活动中通过观测、比较,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做到以同学的学为出发点,导学得法,同学学得积极主动,教具、学具也恰到好处的发挥了作用,同学始终在老师创设的详细场景下进行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认识了四边形这个新伙伴,真正使同学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爱好,培育了同学的数学技能。

2、表达了“数学源自生活,数学服务生活”。

引导同学从生活中的发觉数学,找出身边的图形,让同学感受生活环境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漂亮。

在教学中关注同学的知识背景和生活阅历,从同学的已有阅历出发,通过认图形,产生疑问,再通过观测抽象概念,通过区分比较巩固概念,在学校中、在生活中查找四边形,使同学感知数学于生活,使同学体会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加强了同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意识。

援助同学建立比较清楚的概念。

同时也有值得商榷的几处地方,以便自己我们自己在教学中得以运用和理解以及改正。

1、在让同学给图形分类时只强调了用边或角做标准,禁锢了同学的思维,使有些同学更有创意的想法没有得到充分的呈现。

2、过重重视了自己“包办式”“不放心式”教学,没有充分做到同学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不把教学放在同学为主,老师讲解的.过多,以便涌现语言上的不精练,重复繁琐。

3、应着重重视动手操作。

四边形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同学通过操作能探究到底怎样的图形叫四边形,同时又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

在课堂上,应让同学在本上画一个四边形,培育了同学的动手技能、探究技能及创新技能,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认识四边形》评课稿7篇(优)

《认识四边形》评课稿7篇(优)

《认识四边形》评课稿7篇(优)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那么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四边形》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四边形》评课稿1本节课杨老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通过折一折、量一量、围一围、说一说、画一画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特点:一、设计活动,激发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杨提老师供给学生许多不同的学具,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具制作平行四边形,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

通过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方格纸上画一画,小棒摆一摆探索发现“对边相等”这一特征。

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在探索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通过说一说,让学生不仅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欲望,通过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乐趣,激起学习的热情。

2.独立思考,探索发现本节课的教学,杨老师力图通过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在此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知识的自信心。

教学为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也实现了这个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和发现获得的,而不是杨老师教给他们的。

杨老师先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为学生创设了继续探索的空间。

杨老师鼓励每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去学习。

仔细地观察,自由地表述,培养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小组间的活动太少,有少数孩子参与度不高,或者比较被动,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有少数孩子一直没有举手发言。

认识四边形评课稿(五篇)

认识四边形评课稿(五篇)

认识四边形评课稿(五篇)熟悉四边形评课稿(五篇)篇一一、注意同学合作学习的力量盛老师让同学自主合作,小组争论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同桌间、小组间相互沟通,分工合作共同验证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充分体现数学以学为本,培育同学手脑并用,探究学问的力量,引导同学自主进展。

二、遵循以进展思维为主线组织活动。

本节课老师主要以进展思维组织活动,即让同学带着问题活动,在活动中思索。

让同学经受:问题——探究——初步结论——检验——结论的学习过程,把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三、练习少而精。

盛老师整节课只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推断图形,具有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在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的同时渗透了教学难点;其次个练习推断题,不仅好玩,有吸引力,更能概括巩固全课的学问重点;第三个练习分图形,让本节课的学问得到拓展和延长,体现了数学学问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从同学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进行验证、到最终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到处体现了以同学为主体,依据同学的理解程度,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为几何图的消失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很好地培育了同学的思维敏捷性和深刻性。

同时我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就是在出示集合图的时候,应当先出示一个大的集合图表示四边形,再在大的集合图里面画两个小的集合图表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集合图,其余空白的地方表示任意四边形。

这样同学对四边形的集合图会有个更全面的了解。

熟悉四边形评课稿(五篇)篇二王发辉徐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班级数学上册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是使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同时,通过对图形的观看,比较和动手操作,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并培育同学的观看和分析力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同学体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他在同学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导入部分通过复习以前所学习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环节,激发了同学的学习乐观性,给同学充分的营造了学习氛围,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

《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这次的跟班研修,给我的感觉就是时间过得非常快。

可以说今天上展示课的老师都非常不容易。

周一在听课,周二才开始正式准备,真正磨课的时间其实只有周三和周四,有的老师甚至只磨了一节课。

刘老师也是如此,《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刘老师磨了两次,每次上完课,刘老师都能认真听取我们的意见,特别是翁老师的指导。

在翁老师的指导下,刘老师一次次连夜调整教案,修改ppt,包括昨天晚上,一直改到点才睡。

当然,成果也是有的,从第一次试教到今天这节课,每节课都在进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刘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通过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观察探究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中认识了四边形,研究、思考、分类、归纳、概括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获得了新知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发展,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整节课,李老师教学思路清晰,从直接揭示课题、到找出四边形,到给四边形分类,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到最后的巩固练习和小结。

整堂课,教学设计都很好,一环紧扣一环,教学节奏紧凑高效。

在教具设计上,刘老师也花了很多的心思,用卡纸剪出了这么多的四边形,更便于学生操作,给课堂增添了趣味和实效。

同时,这节课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

“纸上得来终觉浅。

”以听、记忆背诵接受而来的知识,理解较肤浅也易遗忘。

而在体验中自身感悟的东西理解深刻、印象久远。

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不可能靠讲授、听而得来的,“能力”要在有效的活动中、探究中、应用中、实践中锻炼而成。

对四边形及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研究,刘老师本着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依据导学单自己有序探究,画一画、选一选、分一分,从而得出四边形的特征;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从而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学生自然也得到了有效地学习。

四边形的认识评课

四边形的认识评课

《四边形的认识》评课一、准确把握学生起点。

严老师非常清楚学生对四边形是有一定的认识的,并不是一张白纸。

所以课一开始就直接揭题,让学生根据图形的名称“四边形”思考这样的图形应该是怎么样的,然后把学生把自己所知道的脑海中的四边形的样子画下来。

学生画的四边形有的可能不规范,通过展示,评议,并不断补充,从而得出了四边形的基本特点。

紧接着通过图形的判断练习,使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不断完善。

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学生在了解了四边形的特点后,通过让学生在主题图中找四边形,找一找身边的四边形,进一步巩固四边形的表象,从而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四边形。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很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适时的引导,比如黑板的表面是四边形,从这些细节上都体现了张老师的数学修养。

三、注重自主探索。

严老师安排了好几个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画一画,剪一剪。

让学生在动手交流的过程中,再一次体验四边形,对四边形的了解进一步加深。

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让学生在经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建构了知识。

最后还通过给四边形分类,进一步完善四边形的概念民,并且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学生发现了多种分类方法。

如按有无直角分,按对边是否平行分,按是否是对称图形分,按四边是否都相等分。

刚才聆听了严老师的一节三年级的《四边形》一课,是在前面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也就是直观的感知、区分和辨认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四边形中的一类,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四边形无处不在,体悟数学的奥秘。

严老师学习目标定位的十分准确、恰当,体现了目标的三维性。

导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教师的点拨,无不围绕着目标设计而展开,到本课结束,目标全部得已实现。

整个课堂,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在轻松的自主探究学习中认识了四边形,研究、思考、归纳、概括出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获得了新知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发展,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认识四边形》评课稿
“四边形”这节课是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

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的: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课的开始,我从参观小学的校园入手,让学生带着新奇的目光去仔细观察主题图,学生们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大家自己的发现,特别是找图形时,孩子们的兴趣更加高涨,都想说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新发现,有的图形学过,而有的还没有学过,学生对这些新的图形充满了求知的欲望,这时,老师抓好这个时机,引入新课。

二.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的自身的特点。

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涂一涂,说一说,分一分,拼一拼等多种活动中斩获新知,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乐于动脑的好习惯。

三.设计开放性的活动,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

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学生通过把四边形分类的活动,进
一步感受到了四边形的细微差别之处,有的学生按照已经学过的标准分,有的学生按照是不是直角分,有的学生按照直角的多少分,有的学生按照对边是不是相等分,有的按照边相等的多少分……这种种分法,正是学生活跃思维的体现。

评课__认识四边形

评课__认识四边形

《认识四边形》评课稿(1)课堂教学要有效,需要教师解读教材,解读学生。

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从课本和生活中,见到过四边形,对四边形也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用一些不太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某些四边形。

翁老师在课的开始,先给出一组平面图形,让学生从中找出四边形,再让学生观察四边形,利用十号图形,很快得出:四边形是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

成功的引导学生把原始概念提升成为数学概念,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之后,再通过找主题图中的四边形,和身边的四边形,使学生加深了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

(2)用心制作教具,巧妙地利用教具贯穿了整节课。

从找四边形到给四边形分类,两个大环节都是利用那几个平面图形,使得整节课的过渡很自然。

教师在完善四边形概念后,是不是可以再利用教具,让学生说说(2,4,6,10)这几个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可以再次巩固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可以更合理的利用资源。

其中的四号图形是一个长方体,可以结合这个图形,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的某个表面也是四边形。

疑问:在教学分类的时候,教师一直把按边分和按角分分开讲,有什么意图?建议:在第一种分法【(1,3,5)(7,8,9,11)】出现后,师:这种分法,你是怎么想的?生:(1,3,5)是类似正方形的一类。

老师可以抓住这个资源,引导:观察(1,3,5),这些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有什么特点?就可以初步得出这一类图形是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有两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再仔细观察(7,8,9,11)这一类四边形,他们与长方形正方形这一类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学生通过观察边和角,就有可能得出(8,11)是“两组对边相等,四个角不是直角”又可以分为一类。

剩下的(7,9)是“对边不相等,四个角也不是直角”的归为第三类。

这样通过不断地对比观察,分类,也可以突出长方形正方形这一类四边形的特点。

错误:摆小棒可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边特点的认识,但不是随便四根小棒就能摆成一个四边形。

认识四边形评课稿

认识四边形评课稿

认识四边形评课稿《〈认识四边形〉评课稿》今天听了[老师名字]老师的《认识四边形》这堂课,感觉就像吃了一串刚出炉的糖葫芦,酸甜可口,别有一番滋味。

一上课,老师就像个神奇的魔术师一样。

她拿出一个装满各种形状卡片的盒子,让学生们伸手去摸,然后描述摸到的形状。

有个小机灵鬼,一摸就大声说:“这个有四条边,摸起来直直的。

”老师眼睛一亮,立马抓住这个点,开始引导大家往四边形的概念上走。

这个小互动啊,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一颗小石子,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

课堂中间呢,老师为了让学生们清楚地区分四边形和其他形状,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四边形家族树。

四边形是大树干,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就像大树干上的树枝。

这时候,有个小迷糊举手问:“老师,梯形也是四条边呀,为啥不在这个树上呢?”老师笑了笑,不慌不忙地拿起梯形卡片,把它和四边形家族树上的成员对比着给大家讲解,什么平行边之类的概念,讲得可细致了。

这就好比在给一群小探险家解释宝藏的秘密一样,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在小组活动的时候,我看到旁边一组特别有趣。

有个小胖子特别积极,他拿着四边形的卡片,跟同组的小伙伴说:“看,这个四边形就像我们家的餐桌桌面。

”其他小伙伴也跟着七嘴八舌起来,“这个平行四边形像我们小区的伸缩门”。

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就像一群小蜜蜂在花丛里忙碌地采蜜。

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讨论,让孩子们对四边形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快下课的时候,老师又像个大导演一样,组织了一个四边形大比拼的游戏。

让学生们用小棒拼出不同的四边形。

有个小女孩拼出了一个特别漂亮的正方形,她眼睛里闪着光,那骄傲的小模样就像得了世界冠军似的。

总的来说,这堂课就像一场有趣的旅行。

从最初对四边形的初步感知,到中间深入探究四边形家族的各个成员,再到最后的游戏巩固,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老师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孩子们在四边形的奇妙世界里畅游。

孩子们呢,就像一群好奇的小游客,一路收获满满。

这堂课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只要像[老师名字]老师这样善于引导,孩子们就能轻松愉快地把知识装进小脑袋里。

四边形评课稿(精选15篇)

四边形评课稿(精选15篇)

四边形评课稿(精选15篇)四边形评课稿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张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了学生通过剪、拼、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始终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从中我获得了一些鲜活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具体概括以下几点: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

这节课以“创设情境———指导探究——发现规律——实践应用”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

这节课,教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通过剪、拼、等活动来加深对面积计算的理解,有机利用了转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深层次地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含义,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开始。

张老师在课的开始时出示一个长方形,再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复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这一过程的设计,充分展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暴露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原型,为接下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交流,明确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做好了伏笔。

整个教学过程层次分明,通过剪、移、拼,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推导了平行四边形的公式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边形评课稿

四边形评课稿

四边形评课稿四边形评课稿通用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评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边形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边形评课稿1钱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同时,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体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导入部分通过复习以前所学习的四边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营造了学习氛围,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模片,让他们自己先观察、再剪一剪、拼一拼,然后比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在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就解决了,而且还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割补法这种转化思想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再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钱老师多次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了探索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这节课的最大特点就是重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是钱老师本节课的重要目标。

四边形评课稿(15篇)

四边形评课稿(15篇)

四边形评课稿四边形评课稿(15篇)四边形评课稿1乌鲁木齐十三中于菲老师的一节八年级的《中点四边形》一课,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贴近的必熟悉,熟悉的必喜欢”,通过美丽的图案创设教学情景,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回顾“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知识,再通过实际问题引导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判定和证明,当学生初获成就感时,将问题推向特殊的四边形中点四边形形状,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交流时间、探索时间,让学生通过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寻求不变的事物,再次感受几何图形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发现并理解影响中点四边形形状的主要因素得出结论后,又回归生活实际,通过一道中考开放题的探究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一理念,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享受到学习乐趣。

整个课堂以人为本,教师不断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合理想法多给予肯定,一堂课中不停的用不经意的赞许、夸奖、点头、微笑甚至全班鼓掌,让每一个学生课堂上勇于表达乐于表达,还多次使用“请坐”、“请回答”、“真棒”等用语,尊重关注学生,给学生以自信,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本课属于“综合与实践”课,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这样的课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

之前可以借鉴参考的课例不多,于菲老师的课是对“综合与实践”课的实施做了一个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

四边形评课稿2老师这节课以一个问题——用三角形补出平行四边形为主线,老师不断引导学生尝试思考、合作思考、分析、判断、推理,在这一思考过程中,本节课的重点-----判断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被不断突出、强化,学生在思考中主动掌握了这些方法。

最后以一组温暖的---不在是冷冰冰的、有生活气息的---不在是抽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富有情感的氛围中巩固所学,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在回归生活,这也成为本节课的最大亮点。

四边形评课稿

四边形评课稿

四边形评课稿四边形评课稿(精选15篇)四边形评课稿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张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了学生通过剪、拼、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始终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从中我获得了一些鲜活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具体概括以下几点: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

这节课以“创设情境———指导探究——发现规律——实践应用”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

这节课,教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通过剪、拼、等活动来加深对面积计算的理解,有机利用了转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深层次地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含义,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开始。

张老师在课的开始时出示一个长方形,再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复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这一过程的设计,充分展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暴露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原型,为接下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交流,明确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做好了伏笔。

整个教学过程层次分明,通过剪、移、拼,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推导了平行四边形的公式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

《四边形的认识》评课稿《四边形的熟悉》评课稿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四边形的熟悉'。

这是人教版三班级上的学问。

教学目标是:1、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

2、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和概括抽象的力量。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让同学感受数学的深奥而莫测的秘密。

庞学杰老师课前让同学观赏有四边形构成的漂亮图形,感受四边形之美。

从而揭示课题四边形的熟悉。

然后从同学的原有基础学问动身,让同学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是怎么样的?看看同学的学问水平基础。

其实同学的已经知道四边形是怎么样的,再通过让同学剪一剪,辩一辩、找一找,加深对四边形的熟悉。

最终归纳四边形的特征。

这样的支配符合同学的学习规律,从同学的原有基础动身,从简洁到简单,循序渐进,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其实可以分成两次分类,第一次分类是初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其次次通过四边形的分类,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理解。

罗老师把其次次分类订为本课的难点和亮点。

通过让同学根据肯定的标准,给不同的四边形分类。

(可以依据角的特点,也可以依据边的特点)同学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不同的想法,时而加上老师的引导,培育同学的发散性思维和概括力量。

分类结束以后,进一步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但是罗老师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太多的时间处理好这部分的内容。

本人有这样的建议:假如这节课把重点和难点定位在其次次分类上,那就不需要再消失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的内容,把分类讲的透、细。

这样更加出彩。

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其次次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出特别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那就没有必要消失许多种的分法,简洁带过就可以的。

那花更多的时间处理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理解上。

,这样可以挖的更深、更透。

以上是个人看法,个人的定位不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想法就不同。

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请多多执教。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评课记录

《四边形的认识》评课记录
一、准确把握学生起点,采用“先学后教”
教师非常清楚学生对四边形是有一定的认识的,并不是一张白纸。

所以在课一开始就直接揭题,提供鸟巢图让学生自学找认识的图形,在自学的过程中带着“你选出来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边的特点_____ , 角的特点”问题去思考,目标指向非常明确,使“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好的体现。

在第一环节师生交流完四边形的特点后,紧接着通过4个图形的判断练习,进一步补充完善其特点。

二、关注生活,恰到好处运用“主题图”
学生在了解了四边形的特点后,练习环节通过课本中的“主题图”找一找四边形,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无处不在。

在这个环节上,教师非常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适时的引导,从而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四边形。

三、不足之处
教师在四边形分类这个环节上重点不突出,特别是根据边的分类处理不够明确,教师引导不够细,以至于学生分的结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同时教师师只出示了边的2种分法后就草草结束,并没有出现按角的特点来分的情况。

这个环节我认为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用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会比用眼睛看看分类效果要好的多,这样也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还有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上花的时间过多,因为这些特征学生基本都知道的,只要教师设计有效的1到2个问题,完全可以一带而过。

整节课下来,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语速不紧不慢,但在对学生的回答提问时及时评价语言太少太单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边形的认识》评课
、准确把握学生起点
严老师非常清楚学生对四边形是有一定的认识的,并不是一张白纸。

所以课一开始就直接揭题,让学生根据图形的名称“四边形”思考这样的图形应该是怎么样的,然后把学生把自己所知道的脑海中的四边形的样子画下来。

学生画的四边形
有的可能不规范,通过展示,评议,并不断补充,从而得出了四边形的基本特点。

紧接着通过图形的判断练习,使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不断完善。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学生在了解了四边形的特点后,通过让学生在主题图中找四边形,找一找身边的四边形,进一步巩固四边形的表象,从而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四边形。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很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适时的引导,比如黑板的表面是四边形,从这些细节上都体现了张老师的数学修养。

三、注重自主探索。

严老师安排了好几个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画一画,剪一剪。

让学生在动手交流的过程中,再一次体验四边形,对四边形的了解进一步加深。

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让学生在经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建构了知识。

最后还通过给四边形分类,进一步完善四边形的概念民,并且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学生发现了多种分类方法。

如按有无直角分,按对边是否平行分,按是否是对称图形分,按四边是否都相等分。

刚才聆听了严老师的一节三年级的《四边形》一课,是在前面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认识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四
边形,也就是直观的感知、区分和辨认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四边形中的一类,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四边形无处不在,体悟数学的奥秘。

严老师学习目标定位的十分准确、恰当,体现了目标的三维性。

导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教师的点拨,无不围绕着目标设计而展开,到本课结束,目标全部得已实现。

整个课堂,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在轻松的自主探究学习中认识了四边形,研究、思考、归纳、概括出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获得了新知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发展,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总的说来有如下几点感受:
、针对学生实际,巧妙处理教材
自我县实施新课改,特别是落实“六步实效教学流程”以来,我们的课程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由于三年级是属于低高段的过渡年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于应用学案导学的,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来
确定,有的课的内容适合我们就用,有的课的内容不适合我们就可以不用,有的课有一部分适合,我们也可以一部分用,另一部分不用。

本节课,朱教师采用的是学案导学,我认为运用的是非常准确的,符合学生的实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特别是在学案的拓展延伸部分,设计的十分巧妙。

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剪自己喜欢的四边形,再开动脑筋,把剪得的四边形剪去一个角,看看它会变成什么图形?不但起到了巩固、拓展新知的目的,还为以后学生学习多边形奠定了基础,形成一个空间图形学习的系统理念,同时,剪去一个角的不同答案,也会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要探究数学奥秘的欲望,使情感目标于润物细无声中得以实现。

这也可为是严老师处理教材的一处精妙之笔。

、构建多个板块,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大家知道:思维是一个人在面对认识、解决问题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

思维是一个人内隐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教师无法对学生的思维直接作用,也就是无法传授思维,教学中教师较多的是传授解题思路,传授思维经验。

数学思维的推进主要靠启迪,靠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发展。

严老师的整个学案设计都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出发点的,构建多个板块,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1. 自主探究,激活学生思维
此板块,设计了层层递进的问题活动:你能在情境图中找到那些图形?你能把这些图形中的四边形圈画出来吗?根据你的认识、理解你能说说什么是四边形?根据你的想象,你能动手画一个四边形吗?这一连串的问题活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巡着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活动,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到有序,从直观到抽象,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状态。

让学生看着情境图中的四边形,来说说什么是四边形?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思维的进程中,了无痕迹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2.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思维
教师没有急于给出四边形的准确概念,而是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再说说你发现的四边形的特征,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的初始想法是无序的、零乱的、肤浅的,经过小组交流,学生间思维得到了补充,有了对思维的整理,在此基础上,再在全班交流,又一次产生的学生间的思维碰撞,也加入了师生间的思维碰撞,教师的及时点拨、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高水平的策略显现。

3. 综合赛评,发散学生思维
学生掌握了新知,教师又把学生领回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四边形,再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四边形的分类。

生活中的四边形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百花齐放;四边形的分法也是多角度、多方位,类别不同。

这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在思考、研究问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分析、理解,从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4. 拓展延伸,发展学生思维
最后让学生动手剪自己喜欢的四边形,再剪去一角,看变成什么图形。

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上课伊始至此,发生了几次的变化,由具体(找情境图中的四边形)到抽象(给出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再回到具体(找生活中的四边形),再到抽象(给四边形分类),最后又回归具体(剪四边形)。

让学生的思维层层叠起,步步深入,螺旋上升,不但体现了思维发展的走向--- 由具体到抽象,而且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探索水平。

其间,难能可贵的是让学生经历了一个:问题——探究——初步结论——检验——结论的数学家研究过程,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众所周知: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的每位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无时无刻不把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营造一种数学亦生活、生活中有数学的新型课堂。

这本不应该再谈之为一课堂教学特色,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在回归数学本源转变的这一过程中,由于我们的部分教师对于生活与数学的辩证关系理解得不到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些过分追求生活化、追求外在形式的现象,让“数学生活化”走上了一个“极端”。

使课堂上学生过多的关注数学以外的生活情境,沉浸于热闹之中,这和数学课堂的本义是相违背的,是不利于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的。

数学课中的“生活化”,归根结底是一种辅助手段,并非最终目的,最终的落脚点还应该回归到数学知识点上。

我觉得,本节课,严老师对“生活化数学”的处理是十分到位、十分精准的,可说是让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了。

由生活情境图引入四边形,再在生活中找四边形,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四边形。

每个环节的设计,每个步骤的安排,虽然都取自于生活,但并不是让学生就生活而学生活,而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抽象出新的数学知识点。

生活情境图,是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找生活中的四边形,是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理解和认识,为四边形的分类打基础;剪四边形,是为以后学习多边形作准备,形成系统的空间数学知识体系。

生活与数学知识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

严老师的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如教师点拨的适时、恰当,学生的学习状态良好等,这里就不一一评说了。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提两点商榷的意见:(只说两个即可)
1. 教师的语言如果再干净利落一些,能使教学环节更加紧密,也省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2. 教师的教态还需进一步加强。

不是说朱教师教态不好,而是我觉得与学生的亲和力还不够,情感可再真挚一些,语态可再亲切、细腻一点儿。

3. 四边形的概念:只简单的描述为:有4 条直的边就是四边形。

我觉得不太准确,是不是描述为:由4 条直的边围成的平面图形是四边形。

比较好一些。

评说的不一定正确,只是个人的浅见,不当之处,还望教者严老师谅解,同时也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