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邻国边界争端解决
中国与邻国有哪些领土存在争端

中国与邻国有哪些领土存在争端乾隆二十四年,大清王朝真正统一中国,形成了稳定的极盛疆域: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领土面积1 300多万平方公里。
但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和日本先后对中国发动战争,并先后割占了香港、澳门、库页岛、黑龙江以北地区、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乌孜别里山口以西地区、台湾和澎湖。
1921年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
10年后日本侵华,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收回台湾和澎湖后,中国疆域稳定至今,但陆地和海洋边界的局部纠纷持续至今。
现在所说的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是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命令解放军参谋部根据内战结束前的地图计算的,当时和许多邻国还没有划定边界,中国领土其实不是960万,而是1 042万平方公里。
陆地边界争端:1.中俄边界。
唐努乌梁海地区,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江东六十四屯、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地区,巴尔喀什湖东南部、伊犁河地区中俄边界西段50余公里,东段约4280公里。
2005年6月2日中国和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签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俄最后一部分有争议的边界土地,包括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界处的黑瞎子岛和靠近内蒙古满洲里的阿巴该图洲渚在内近375平方公里,双方将各得约一半,中国得到的面积约174平方公里,加上位于黑龙江上的塔拉巴罗夫岛(银龙岛)的全部等共337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还给了中国。
中俄之间的第一个条约是1689年签署的《尼布楚条约》,以后陆陆续续签署了70多个条约。
1929年发生了“中东路事件”,斯大林下令苏联红军远东边防部队占领了这些河道和相关岛屿。
2.与朝鲜的边界。
长白山天池,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即所谓的“间岛”),鸭绿江和图们江中一些岛屿。
中朝边境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
辽宁段上自辽宁省与吉林省交界的浑江河口起,下至鸭绿江入海口止,全长306公里。
[指南]如何应对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纷争
![[指南]如何应对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纷争](https://img.taocdn.com/s3/m/80fdf4d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e.png)
1.目前我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国在领土问题上存在争议,请从“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的角度,结合我国的国际环境、上述国家的军事实力,如何应对与上述国家的领土争议?领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构成的必备要素之一。
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而边界作为确定领土范围的界限、显示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也是不容侵犯的。
领土边界争端向来是人类战争与冲突缘起的根源,也是世界上最普遍、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争端之一。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从早期殖民主义的开疆拓土到帝国主义的蚕食瓜分,再到民族国家的独立兴起,无不伴随着领土争端与边界纠纷.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了困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国际议题。
作为世界陆地海洋大国之一,复杂的地缘战略环境也使得中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领土争端问题,能否顺利处理领土争端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一种潜在的历史压力,它不仅极易招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敌视和防范,也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极大考验,更给整个民族的心态和中国外交带来严峻的挑战.就国际环境而言,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主要有三种途径,即和平解决、武力收复和共同开发。
而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最好的方式是和平解决。
和平解决边界与领土争端问题需要政治勇气和外交智慧.和平解决的思维路径和实践是实践边界与领土争端从零和博弈向互利博弈共赢转变的途径的方法。
照顾历史、考虑现实、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是中国解决边界问题时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选择“和平”方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中国人民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仁”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提倡人与人要互助、友爱、同情 不论是“和谐社会”的提出还是“和平”解决争端都体现了中华传统的“仁爱”文化。
其次,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来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盲目的发动战争不利于中国的长期发展和软实力的提高。
文攻武备:处理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边界争端的战略之道

和戒备有所 增强 ,但 “ 乘中 国经 济快车 ”的想 法却又让 搭 他们对 中国欲罢不能。 当前 ,要确保 我国周边海域 的和谐 稳定 ,重要 的一点就 是要 充分把 握 周边海域 国 家谋发 展、 求实利 的心 理 ,坚持 以建设 繁荣 稳定 的周边 环境 为 目标 , 不断扩大经贸、金融等领域 的交流 与合作 ,坚持 互通有无、 互惠互利 ,实现经济互补 、利益互 动 ,进而与 周边 海域 国 家结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 同体。
矛盾 、消 除分 歧 、深化 合作的桥梁 ,成为情感共 鸣、心灵 相通 、和谐相处的纽带 ,以巩 固邻邦关系。 四是 在推动 军事合作 中做 到军事安 邻。 当今 时代 ,以 联合军演为 主要内容 的军事 合作 ,越来 越成为国与 国之间 关系密切 、战略一致 的标 志与象征 。虽 然近年来我 国与周 边陆地国 家的军事合作 不断加深 ,但 与周边海域 国家的军 事合作 却十分 有限 。为增 进与 周边海域 国 家的军事 互信 , 减少军事误判 ,我们需要在 军事合作领域有所作为。为此 , 可本 着 由外而 内、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的思路 ,先 由海洋 环保 、科研等 民事交流 ,逐 渐延伸至政府 间的海上联合 搜 救 ,再扩展到海 军的联合护 航、联合反恐 ,最后可在适 当 时机进行联合训练与联合军演 。 二、从现 实 的、和 平的要 求看 。需要 采取沉 稳謇 智 、 灵活务实的战略举措 坚持 和平发展 ,坚持和谐相 处 ,是 中国处理 与周边 海 域 国家关系的不懈 追求 。但 当前美 国在我 国周边 海域投棋
准备。 关键词 :国家权益;海洋争端;战略之道 ;文攻武备
中圈分类号 :D 1 85
文 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 4 8 (0 2 7 0 - 3 0 2 7 0 2 1 )0 - 1 0 0 1
论我国领土争端与我国的对策

论我国领土争端与我国的对策我国是陆海大国,陆地面积90万平方千米,有2.2万千米的陆地边界线,1.8万千米的海岸线。
我国邻国众多,地缘复杂,因此领土争端不断,而因历史遗留产生的问题尤最。
(一)、中印边界:中印边界分东、中、西三段,其东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约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浙江省面积,我国称其为藏南,目前被印度实际控制;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目前被印度实际控制;西段,约3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属新疆省实际管辖。
(二)、南海争端:南海争端比较复杂,西沙群岛一直全部掌握在我国手上,而南沙群岛目前我国(包括台湾),占有岛屿8个,越南29个,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4个,文莱一个。
另,中沙群岛唯一出水岛屿黄岩岛目前属菲律宾实际控制。
(三)、钓鱼岛问题:目前钓鱼岛被日本实际控制。
此外,台湾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回归祖国怀抱,中国虽一再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其中阻力很大。
而该问题拖得越久,越难以解决。
我国的对策(一)强化新战略安全观(二)从周边入手,着力改善安全环境(三)大力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四)重塑国家安全体制和区域合作体制(五)独立自主和平推进多极格局具体方面:近日中国两只大熊猫抵达马来西亚国家动物馆,与土库曼斯坦的合作关系,我国调查船到钓鱼岛水域航行获日本批准······关于我国的领土争端,其表面上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但实际上位美国在背后一手操办的,没有美国在背后支持像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小国根本无法在中国面前叫宣。
而我国的态度也是非常强硬的,在面对几十年都无法解决的领土问题,近几年突然发难,其内在原因值得深思。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百废俱兴,综合国力较弱,面对外强于各种争端只能视而不见。
但目前,中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综合国力逐渐增强,科技水平提高,面对世界的底气也足了,人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也有足够的民意支持对外捍卫国家利益。
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立场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
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
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
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
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
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
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
中菲、中越、中马等国的双边磋商机制正在有效运行,对话取得不同程度的积极进展。
在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对话会中,双方也就南海问题坦诚交换意见,一致赞同以和平方式和友好协商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
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
中国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和飞机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通行自由。
事实上,中国过去从未干预过外国船舶和飞机在此地区的通行自由,今后也不会这样做。
中国愿同南海沿岸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国际航道安全。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
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
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可以长期保持。
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49-2007)

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49-2007)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49-2007)引言:争端,是国家之间或者与地区、个体之间为了争夺权益而发生的争斗。
从1949年到2007年的这段时间内,中国与陆地邻国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是中国外交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积极倡导和平解决争端,通过外交途径实现领土主权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陆地邻国的领土争端,研究这一时期的进展和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领土争端概述1. 中国与印度的领土争端: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国与印度之间最为突出的领土争端。
这一争端起源于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边界划定,并在中印战争中达到了高峰。
尽管双方进行了多轮外交努力,但至今仍未完全解决。
2. 中国与俄罗斯的领土争端:中俄边界问题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重要领土争端。
此争端主要涉及中国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
解决这一争端的关键是两国签署了几项协议,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东部边界问题的补充协定》。
3. 中国与蒙古的领土争端:中国与蒙古之间的领土争端主要涉及内蒙古地区。
此争端主要源于历史遗留问题和两国对边界的理解不同。
中蒙边界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双方的双边协议和外交对话的努力。
第二部分:领土争端解决的努力1. 外交途径:中国一直以来都重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领土争端。
与对方国家进行高层会谈、双边磋商和签署协议等外交手段是中国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的积极努力。
2. 国际法和仲裁:中国也借助国际法途径和仲裁机构参与解决领土争端。
中国坚持通过国际合法途径解决领土争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和平共处、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不进行武装侵略和互相平等互利。
这些原则在解决领土争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领土争端解决的成果1. 与印度边界问题:中国和印度在边界谈判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2005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政治指导原则和边界问题的协议》。
抗战胜利后中 国如何处理与邻国的关系

抗战胜利后中国如何处理与邻国的关系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如何处理与邻国的关系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课题。
这一时期,中国秉持着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原则,努力与周边邻国建立稳定、和谐的关系。
首先,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具有特殊的历史渊源和地缘政治意义。
抗战胜利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局势动荡不安。
中国积极支持朝鲜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物资援助和道义支持。
同时,中国也希望朝鲜半岛能够保持和平稳定,避免成为外部势力干涉亚洲事务的跳板。
在处理与朝鲜的关系上,中国始终坚持尊重其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与日本的关系则是一个充满曲折和挑战的议题。
日本作为曾经的侵略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和人民一方面要求日本对战争罪行进行深刻反思和道歉,另一方面也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中国希望日本能够正视历史,与周边国家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然而,战后的日本在一些政治势力的影响下,未能充分认识到其侵略行为的严重性,这给中日关系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障碍。
但中国始终保持着理性和克制,通过外交渠道和民间交流,努力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在东南亚地区,中国与越南、缅甸、泰国等国家的关系也在不断调整和发展。
中国积极支持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帮助他们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这些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合作,通过贸易往来和投资建设,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例如,在与越南的关系中,中国在其抗法、抗美战争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在与南亚国家的关系方面,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往日益密切。
中印两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然而,由于边界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中印关系也曾出现过一些波折。
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边界争端,维护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
当今中国与周边国家间发生领土争端

当今中国与周边国家间发生领土争端,主要集中在钓鱼岛和南海岛礁主权归属问题上。
有中国军方人士曾说:中国实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我们决不打第一枪,在我国周边打仗,我们谁都不怕。
此言不虚,按照目前中国的军力远当在日本自卫队之上,和越南、菲律宾等的军事实力比较,优势有着几个量级。
因此,即使中国使用武力夺取争议岛屿主权,也不过是快刀切豆腐。
那为什么不出手呢?因为中国必须要衡量使用武力的利弊得失,而且当前国际对武力解决争端有很大制约力,其中美国军事力量是重要因素。
使用武力解决岛屿争议会带来的利益:1、中国可立即恢复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的主权,获得这些岛屿及相关海域的实际控制2、在第一岛链上打开了缺口,拥有自钓鱼岛水道直通太平洋的便利;实际控制全部南海。
3、立即拥有了南海(储量约2170亿桶)的油气资源及其他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权,可极大缓解我国依赖石油进口的压力,可极大地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4、拥有控制东海、南海海上通道的潜在能力,具有巨大的海洋战略利益。
当然还他利益和好处,但是,武力夺取岛屿主权,带来的危险可能更大。
人们曾说中东是战争的火药桶,但近来不少人说南海局势牵动了世界神经。
那么武力夺岛会对中国带来那些危害呢?1、与周边国家矛盾激化,中国和平发展将名存实亡。
同中国有岛屿主权争端的国家不止一两个,它们在岛争问题上利益一致。
如果中国用武力夺取领土,在我们认为是保卫主权的合法行为,可是它们并不这样认为。
它们必然会在全力反华的同时,鼓动其他国家一起对抗中国。
而那些与中国有矛盾或有潜在利益冲突的国家也就会拉开与中国的距离,随时会与中国激化关系。
这样,中国将面临国际环境恶化,很难保持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2、如果动武,某些小国必然抱团华反,更紧地投靠美国。
一旦开战,对方会倾尽全力与中国作战,中国也会摧毁敌方2/3以上的军事实力,但不可能攻击对方的本土和彻底摧毁其军事力量。
我国的军事家们一直预测:美国不会与中国直接进行军事对抗,为了自己利益,它不会为这些小国去火中取栗,而会躲得很远。
抗战胜利后中 国如何处理与邻国的关系

抗战胜利后中国如何处理与邻国的关系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如何处理与邻国的关系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秉持着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原则,努力与邻国建立稳定、和谐的关系。
首先,对于与我国接壤的陆地邻国,中国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手段,以解决边界争端和加强经济合作。
例如,在与朝鲜的关系上,中国在战后继续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和密切的合作。
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共同致力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朝之间的友好合作不仅有助于两国的发展,也为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
在与苏联的关系方面,抗战胜利初期,中苏之间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合作。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双方利益的考量,两国关系也经历了起伏。
但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前提下,寻求与苏联的平等对话和合作。
对于东南亚邻国,中国也展现出了积极的合作态度。
在战后,中国与越南、缅甸等国家加强了经济和文化交流。
通过贸易往来和人员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合作组织,推动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在处理与邻国关系时,中国高度重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对于存在的边界问题,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互谅互让的方式来达成共识。
例如,在与印度的边界争端中,中国一直倡导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避免冲突的升级。
尽管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中国始终保持克制,展现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经济合作也是中国处理与邻国关系的重要手段。
战后,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与邻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
通过共同发展经济,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向邻国提供了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它们发展基础设施和产业,促进了地区的经济繁荣。
文化交流在处理邻国关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推动与邻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如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等。
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的文化认同和民间友好感情,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民意基础。
论中国解决边界争端的模式——以中缅、中俄关系为例

界中存在很 多不确定性 ,有的边界没有划定 ,有的虽划定但
由于 自然和人为的原 因而形成一些争议①。边 界不确定 ,甚 至部分领土被他国侵 占,伤害 了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性 ,这对
一
了明确的边界争端解决模式 ,成 为中国后来处理与其他邻 国 争端 的先例和范例 ;中俄边 界问题则是最近解决的 ,它可以
来 ,中国主权和领土屡受外国欺侮侵略 ,国内社会期待一个 强有力的政府 ,维护 国家 的根本利益 。然而 ,边界争端的存 在 ,特别是带有屈辱性的边界 问题 ,对 中华人 民共和国政府 来说,是一种严肃的挑战 。以中缅两国的边界争端为例 。15 90
20 0 4年 。前两次谈判双方 分歧 较大 ,加上两 国政治关 系
的边 界解决政策,中俄边界问题则代表了冷战后一超 多强格 局下中国边界争端解决政策,这两 个案例可以说明 ,中国的 边界争端解决政策是否会受到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 。
一
之间【。中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 ,第一个 1 】
时期是 2 世纪 6 年代 ,中国与缅 甸 、尼泊尔 、蒙古 、巴基 0 0 斯坦 、阿富汗等 国签订 了边 界条约或协定 ;第 二个时期是 19 9 1— 2 0 04年,中国与俄罗斯 、老挝 和越 南以及新独立的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等国解决 了边界问 题 。在总数 2 个边界争端 中,中国对 1 个争端作出了实质 3 7 性让步 ;通常接受 少于 5 %的争议领土[。我们需要了解 的 0 2 】
是 ,中国解决陆地边界争端的模式是否具有连续性?有什 么 特征?如何理解这种对外政 策的本质及其国际影响?本文试
图 以中缅 、中俄关系为例 ,对 以上 问题做 出一些 回答 。 在 已经解决的 中外边界争端 中,中缅 、中俄 关系最具代 表1 生。在 国家类型上 ,缅甸是小 国,俄罗斯 是大国,这两个 案例可以说明 ,不管是弱小邻国还是强大邻 国,中国的边界 争端解决政策是连续一致的 。从时 间维度来看,中缅边界争 端是中国解决的第一个争端 ,正是在这个过程 中,中国形成
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及解决机制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及产生原因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所属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左右。
但是,在这些海域内,不少区域和海上邻国存在矛盾和争议,我国的海洋权益正受到严峻的挑战。
一般地说,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一是海洋政治权益,如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这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心。
二是海洋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资源,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等。
三是海上安全利益;四是海洋科学利益。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主要集中在海洋政治权益与海洋经济权益这两方面。
海洋经济权益是伴随海洋政治权益而产生的,因此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主要集中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分问题,以及岛屿归属问题方面。
下面按照我国的海域分别阐述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
1、黄海,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
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因此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韩国去年开始在远离朝鲜半岛西部海岸大陆架勘探石油,勘探地点越过两国等距线50千米。
可以看出韩国在与中国争夺海洋资源咄咄逼人的态势。
在大陆架划分问题上,韩国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它在处理与日本的海底底土时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而在处理与中国的海底底土问题时就“忘记”了这一原则。
韩国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中国大陆边缘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延伸到距朝鲜半岛较近的地方,以大陆自然延伸原则划分大陆架对其不利。
此外,在领海划分上我国与朝鲜以124°10′6″E为领海分界线,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船只一出海就是朝鲜水域,虽然两国确定在123°59′E至124°26′E间两国一切船舶可自由航行,但这毕竟是一个被动的权宜之计。
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1977年6月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在北黄海,中国一侧岸线长度为688公里,朝鲜一侧仅为414公里,其比例为1∶,且黄海沉积物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大陆,按中间线法划分显然有失公平。
中国解决领土争端

形式与政策课程论文——关于中国解决领土争端态度的分析关于中国解决领土争端态度的分析摘要:领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构成的必备要素之一。
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而边界作为确定领土范围的界限、显示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也是不容侵犯的。
领土边界争端向来是人类战争与冲突缘起的根源,也是世界上最普遍、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争端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邻国最多、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严峻的领土争端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始终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领土争端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的态度及措施进行分析。
关于中国解决领土争端态度的分析领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构成的必备要素之一。
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而边界作为确定领土范围的界限、显示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也是不容侵犯的。
领土边界争端向来是人类战争与冲突缘起的根源,也是世界上最普遍、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争端之一。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从早期殖民主义的开疆拓土到帝国主义的蚕食瓜分,再到民族国家的独立兴起,无不伴随着领土争端与边界纠纷,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了困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国际议题。
作为世界陆地海洋大国之一,复杂的地缘战略环境也使得中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领土争端问题,能否顺利处理领土争端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一种潜在的历史压力,它不仅极易招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敌视和防范,也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极大考验,更给整个民族的心态和中国外交带来严峻的挑战,一、我国领土争端问题现状中国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亚相邻,辽阔的疆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陆地邻国最多的国家,同我国接壤的国家多达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也有6个。
中国与邻国的陆地和海洋领土争端,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仍然悬而未决。
如何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

如何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当前,在中国海,我国和周边一些国家存在争端。
黄海的主要问题是中朝、中韩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东海的主要问题有钓鱼岛主权、中日大陆架划界问题,中日、中韩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南海的主要问题包括岛礁主权争端和海域划界以及历史性捕鱼权等问题。
随着我国管辖海域范围的扩大,使海域划界的潜在矛盾表面化,岛屿主权和资源争端更加尖锐复杂。
我国海域内的争端复杂性不仅在于涉及的有关国家多,而且每个具体区域的分歧内容也不同。
有的是岛屿主权问题,有的是海岸线划分依据问题,有的是领海距离问题,有的是专属经济区的范围问题,有些地区是双边纷争,有些区域则是多边纷争,希望通过一揽子计划解决该地区的分界问题是不可能的。
我们在海洋外交上应坚持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的方针,暂时搁置历史遗留问题,集中力量搞好国内工作,同时在政治上多交朋友,在经济上多开辟新市场。
对有争议的领土问题,应有态度,但不宜激化矛盾。
要分清敌、我、友,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纵横捭阖,化解矛盾,不感情用事,以免行为过激,提前激化矛盾,引起众多周边国家群起而攻击,使我们陷入被动。
解决复杂矛盾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而必须将中国海洋问题纳入整个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形势下,实施正确的海洋政治、外交战略。
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性的东西,抓住利益关系这条主线,坚持以维护中华民族的战略利益为最高宗旨。
在寻求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争端的方式时,应该参考其他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解决机制。
1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法律依据和平解决争端它包容了众多争端解决方法,涵盖了现行所能采用的一切手段,鼓励各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33条规定的“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区域办法或各该国自行选择之其他和平方法”求得解决。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首先尊重各国自由选择解决争端方法的优先权,将自愿与强制的解决方式结合。
2自愿的方式:双方自愿解决争端有以下两种方式(1)双方协商最终达成共识的方式:例如我国与越南通过谈判最终解决北部湾划界问题。
浅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浅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同时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
因此,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处理好国际间的关系,不仅关系到我国自身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人类的和谐发展。
我国领土面积广阔,海岸线长,邻国多,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对双方共同和谐发展尤为重要。
二、中国对邻国的新战略与政策(一)合理对话,积极主动地处理争端问题怎么解决藏南、南海、钓鱼岛等涉及领土领海问题,如何处理涉及地区安全的朝鲜核问题等等,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来智慧地解决。
前提是,化解争端,加深友谊,增强邻里间共同发展、互惠双赢的可能性。
对南海问题,中国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还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维持该地区的稳定,这在减少摩擦,特别是避免发生可能的军事摩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这些努力,南中国海形势得以缓解和稳定,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对于中日问题,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争议,中国将势必争取主权完整。
其实,只有周边国家都发展起来了,它们的眼界与胸襟才会更加开阔,中国发展的环境才会更加友好,双边关系才能真正走向和谐。
(二)坚持奉行“尊重历史,与邻为善,着眼未来,和平发展”的准则中国是一个重友谊、守信用、有尊严的民族,平等对待对我们友好的民族,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出发点。
因此“尊重历史,与邻为善,着眼未来,和平发展”至始至终是我国坚持奉行的外交政策。
今天,已经走到国际舞台中央的中国,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结合在一起。
我们在致力于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高举起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的同时,也在坚持原则,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三、总结对于我国与邻国关系的认识,我们认识到,国际关系复杂多变,所以我们在看待国际关系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国际间的关系,对于好的我们应该予以支持和肯定,对于破坏国际间关系的行为我们也要抵制,共同为创造良好的睦邻友好关系尽自己的一份力。
我国坚持通过和平谈判与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完成了划界勘界,没有划界勘界的两个

我国坚持通过和平谈判与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完成了划界勘界,没有划界勘界的
两个
中国和邻国的划界勘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其地理位置也是非常特殊的,与14
个陆地邻国接壤,这些邻国中有12个已经完成了划界勘界,
没有完成划界勘界的两个邻国分别是韩国和朝鲜。
中国的划界勘界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中国一贯坚持以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与邻国的领土争端,在历史上,中国曾与各个邻国先后达成了多边条约,正式确定了中国与其邻国之间的国界线,从而完成了划界勘界。
首先,中国和俄罗斯的划界勘界已于1991年达成协议,
正式定下了30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中俄两国的领土纠纷也缓
解了。
其次,中国和蒙古的划界勘界也已达成,两国之间的边界线自西向东长达4700公里,一直到今天,中国和蒙古两国
的友好关系依然稳定。
此外,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划界勘界也已基本完成,这些国家包括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
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划界勘界均已达成,两国之间的边界线也被正式确定。
最后,中国仍在积极推动与韩国和朝鲜的划界勘界问题的谈判,希望通过友好谈判,能够解决双方的分歧,实现双方之间的和平共处。
总之,中国和其邻国的划界勘界问题是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中国坚持以和平的方式与邻国进行谈判,已经完成了划界勘界的12个邻国,而与韩国和朝鲜的划界勘界问题仍在积极推进中,中国期待着能够与这两个邻国实现友好共处。
中国与邻国边界争端解决

年份
争端事由
解决机制
结果
中缅
1960年
英国发动三次侵略缅甸的战争,霸占了江心坡及附近一带的中国领土,缅甸脱离英国独立后,仍然霸住江心坡及南坎不放导致的江心坡问题
谈判
已解决。缅甸政府同意把属于中国的片马、古浪、岗房共153平方千米的地区归还中国;双方决定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猛卯三角地所保持的"永租"关系,中国同意把这个面积为220平方公里的地区移交给缅甸;作为交换,缅甸同意将班洪、班老部落189平方公里的辖区划归中国
南沙南部海域群岛归属问题
谈判
未解决。马来西亚将我国南沙南部海域划入其领海,并先后占领了我国南沙群岛中的弹丸礁、安渡礁、南海礁、星仔礁、榆亚暗沙等9个岛礁
中国与朝鲜
1960年和1990年至今
长白山天池,吉林省延边自治州,鸭绿江和图们江中的一些岛屿归属问题。
谈判
1962年中国政府和朝鲜共和国在平壤签订《中朝边界条约》;1990年中朝双方进行第二次边界联检,辽宁段有十个未决岛屿而被搁置起来,至今未结束。
谈判
悬挂留置条件成熟时解决,日本继续占领钓鱼岛
中越
1974年后
北部湾边界问题:上世界70年代后期中越关系恶化,而上世纪70年代以前北部湾没有划定界限
谈判
已解决,完成了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承认白龙尾岛为越南领土,双方所得海域面积大体相当。实现双方满意公平划界结果。
中国和马来西亚
1979年以来
马来西亚将我国南沙南部海域划入其领海并先后占领了我国南沙群岛中的弹丸礁安渡礁南朝鲜19601990年至今长白山天池吉林省延边自治州鸭绿江和图们江中的一些岛屿归属问谈判1962年中国政府和朝鲜共和国在平壤签订中朝边界条约
抗战胜利后中 国如何处理与周边的关系

抗战胜利后中国如何处理与周边的关系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
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成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需要审慎思考和积极应对的关键问题。
首先,中国积极倡导和平共处的原则。
经历了长期的战争苦难,中国深知和平的珍贵。
因此,在与周边国家交往中,始终强调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分歧。
对于与邻国存在的边界争议等问题,主张通过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来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
这种和平共处的理念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在经济领域,中国努力推动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和经济交流。
通过加强双边和多边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例如,与东南亚国家在农产品、资源等方面开展互补性的贸易,共同建设经济合作区和产业园区,为双方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就业岗位。
文化交流也是中国处理与周边关系的重要手段。
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通过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如艺术展览、学术研讨、教育合作等,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同时,积极吸收周边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在外交政策上,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周边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
对于周边国家的内部事务,始终保持着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主张各国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发展道路。
在处理与周边大国的关系方面,中国秉持着平等、互利、合作的原则。
例如,与苏联在战后初期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与交流,但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坚决维护自身的主权和尊严。
对于一些弱小的周边国家,中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和支持。
帮助他们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和医疗事业,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然而,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
在某些时期,由于外部势力的干涉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也出现过一些矛盾和摩擦。
但中国始终以和平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外交途径和友好协商,努力化解分歧,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在军事领域,中国致力于加强自身的国防建设,提高军事现代化水平,但这并非针对周边国家,而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以及地区的和平稳定。
有关国与国的边界与领土主权问题

有关国与国的边界与领土争端问题的讨论-------中国与周边国家边界与领土之争问题摘要:边界与领土争端是引发国际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
边界与领土争端问题处理不当,会成为武装冲突与战争的导火线。
边界与领土争端是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虽然边界与领土问题虽然普遍存在,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激化状态,而导致边界与领土争端升级的原因有时并不单单是边界与领土问题本身。
领土争端往往与政治争端同时演变和作用才会导致为冲突。
当两国因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问题关系恶化时,边界与领土问题就成为向对方表达不满与敌对情绪的途径,施加压力的手段和斗争的工具。
边界与领土争端,极易引发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当事国之间的关系严重恶化,人民之间产生敌对情绪。
进一步我们也应看到当前中国所面临的边界与领土争端这一严峻问题,分析这些争端背后的利益纠葛,以及我们应该在遵守国际惯例,接受旧条约划定的边界;与争端国平等协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谈判未划定的边界,通过妥善解决边界纠纷,最终为中国营造一个安全的周边环境。
关键字:边界争端历史方法1:背景事件2010年11月23日,在位于朝鲜半岛西部海域的延坪岛附近,朝鲜和韩国发生了相互炮击事件。
媒体报道此次相互炮击造成韩国方面2死16伤,延坪岛部分建筑被击中起火。
朝鲜方面发射了200余发海岸炮弹,韩国方面则还击了80余发。
双方事后都发表声明,指责是对方挑起此次交火。
此次事件发生地------延坪岛,位于韩国仁川东北方约83.2公里的黄海海域,是一个面积约为7.29平方公里的岛屿,分为6.19平方公里的大延坪岛和0.94平方公里的小延坪岛。
尽管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是延坪岛对于韩国来说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以为它距离朝鲜首都平壤只有百公里。
韩国海军参谋总长宋永武甚至形容它为“有如喉咙里的一把匕首”。
而且作为韩国西海渔业的中心地,延坪岛近海一代虾蟹产量丰富,是韩国的重要渔场,当地渔民还人工养殖海带和牡蛎等海产品。
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及解决机制

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及产生原因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国所属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左右。
但是,在这些海域内,不少区域和海上邻国存在矛盾和争议,我国的海洋权益正受到严峻的挑战。
一般地说,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一是海洋政治权益,如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这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心。
二是海洋经济权益,主要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资源,发展国家的海洋经济产业等。
三是海上安全利益;四是海洋科学利益。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主要集中在海洋政治权益与海洋经济权益这两方面。
海洋经济权益是伴随海洋政治权益而产生的,因此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主要集中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分问题,以及岛屿归属问题方面。
下面按照我国的海域分别阐述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现状。
1、黄海,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
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因此中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韩国去年开始在远离朝鲜半岛西部海岸大陆架勘探石油,勘探地点越过两国等距线50千米。
可以看出韩国在与中国争夺海洋资源咄咄逼人的态势。
在大陆架划分问题上,韩国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它在处理与日本的海底底土时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而在处理与中国的海底底土问题时就“忘记”了这一原则。
韩国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中国大陆边缘自然延伸的大陆架延伸到距朝鲜半岛较近的地方,以大陆自然延伸原则划分大陆架对其不利。
此外,在领海划分上我国与朝鲜以124°10′6″E为领海分界线,存在的问题是我国船只一出海就是朝鲜水域,虽然两国确定在123°59′E至124°26′E间两国一切船舶可自由航行,但这毕竟是一个被动的权宜之计。
中朝在专属经济区(朝鲜称为经济水域)的划分上存在较大分歧,朝鲜在1977年6月颁布的“关于建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水域的政令”中声称其经济水域在不能划至200海里的海域划至海洋的半分线,即中间线,这是我国不能接受的,在北黄海,中国一侧岸线长度为688公里,朝鲜一侧仅为414公里,其比例为1∶0.6,且黄海沉积物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大陆,按中间线法划分显然有失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判
未解决。马来西亚将我国南沙南部海域划入其领海,并先后占领了我国南沙群岛中的弹丸礁、安渡礁、南海礁、星仔礁、榆亚暗沙等9个岛礁
中国与朝鲜
1960年和1990年至今
长白山天池,吉林省延边自治州,鸭绿江和图们江中的一些岛屿归属问题。
谈判
1962年中国政府和朝鲜共和国在平壤签订《中朝边界条约》;1990年中朝双方进行第二次边界联检,辽宁段有十个未决岛屿而被搁置起来,至今未结束。
谈判
悬挂留置条件成熟时解决,日本继续占领钓鱼岛
中越
1974年后
北部湾边界问题:上世界70年代后期中越关系恶化,而上世纪70年代以前北部湾没有划定界限
谈判
已解决,完成了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承认白龙尾岛为越南领土,双方所得海域面积大体相当。实现双方满意公平划界结果。
中国和马来西亚
年以来
中国和尼泊尔
1961年
喜玛拉雅山主峰(尼泊尔称圣母峰)的归属问题,其次则涉及到边界多处交界山口的归属问题。
谈判
1961年10月5日,中尼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王国边界条约》,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领士问题。
中印
1962年
麦克马洪线:英印政府和西藏私自签订麦克马洪线问题,并侵占西藏领土,政府不承认其合法性
1997年和2002年
沙俄侵占帕米尔地区,把我国部分领土变成待议区致使帕米尔地区归属发生争议!
谈判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于1997年就有争议的乌赤别理山口喀喇杂克山口两地区达成协议,2002年5月塔总统访问中国,同意把靠近帕米尔地区存在争议的1000多平方米的领土交给中国,从而结束了边界争议。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
中国和阿富汗
1963年
中阿边界(历史上的帕米尔问题有关)
谈判
无争议。中国和阿富汗之间已于1963年11月22日签订了边界条约,中阿之间不存在领土问题。根据中阿边界条约规定,中阿勘定了沿萨雷阔勒岭以东最边缘地区的43英里的边界线。
中日
1972年
钓鱼岛问题: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占领钓鱼岛而中国政府不同意
中国和越南
2000年
南沙群岛28个岛礁,北部湾领海及白龙尾岛归属争端
谈判
2000年12月25日,中越两国代表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越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协定》,《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在北纬20度以北,中方划部分海域归越南;在北纬20度以南,越方让一片海域给中国。
中俄
2004年最终解决
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界处银龙岛和黑瞎子岛的主权归属问题,1924年俄国强占二岛至2004年
谈判
已解决,银龙岛全部归中国,黑瞎子岛西部归中国们东部仍属俄罗斯
国家
年份
争端事由
解决机制
结果
中缅
1960年
英国发动三次侵略缅甸的战争,霸占了江心坡及附近一带的中国领土,缅甸脱离英国独立后,仍然霸住江心坡及南坎不放导致的江心坡问题
谈判
已解决。缅甸政府同意把属于中国的片马、古浪、岗房共153平方千米的地区归还中国;双方决定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猛卯三角地所保持的"永租"关系,中国同意把这个面积为220平方公里的地区移交给缅甸;作为交换,缅甸同意将班洪、班老部落189平方公里的辖区划归中国
战争
中国仅控制了疆南阿克赛钦地区,其他地区全部在印度手中。中印领土争议一直僵持至今。中华政府坚持要恢复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原来边界。
中国和巴基斯坦
1963年
中巴边界并不复杂,但与中国接壤的巴基斯坦控制区涉及巴与印度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
谈判
双方于1963年在北京签订了《中巴关于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问题》。
1998年
两段长达120公里的哈中共同边界悬而未决
谈判
已解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1998年7月3日签署了《中哈国界补充协定》,划定了以前悬而未决的两段长达120公里的哈中共同边界,彻底解决了1700多公里的中哈边界问题。
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
1999年
两国1100公里的边界问题
谈判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于1999年签署《中吉国界补充协定》,解决了两国1100公里的边界问题。中吉两国在2002年5月签订的边界协议将有争议的山区土地作三、七开,七分确定给吉尔吉斯,三分划给中国,即大约九万公顷土地。
中国与老挝
1991年
两国共同的边界如何划定问题
谈判
1990年,两国政府开始划界谈判。1991年10月,两国总理在北京签署了《中老边界条约》。此后,双方先后签署《中老边界议定书》、《中老边界制度条约》和《中老边界制度条约的补充议定书》。两国政府通过友好协商,在较短的时间内圆满解决了边界问题。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