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解决边界与国际问题的策略

合集下载

中国的地理边界与国际关系

中国的地理边界与国际关系

中国的地理边界与国际关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复杂而多样化的地理边界。

这些边界对于中国的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既塑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模式,也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地理边界特点,分析其与国际关系的联系。

一、陆地边界:稳定与争议并存中国的陆地边界主要包括与14个国家的接壤部分,涵盖了北部的俄罗斯、蒙古和朝鲜,东部的朝鲜半岛、韩国,东南部的越南、老挝、缅甸,西南部的印度、巴基斯坦,以及西部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尼泊尔。

这些陆地边界大多经历了长期的历史争端和和解。

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边界问题最具争议性。

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争议地区存在着一条叫做麦克马洪线的划界线。

两国对于麦克马洪线的具体划定存在分歧,导致了数次边界冲突和对峙。

虽然双方一直在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但边界问题仍然是中印关系的敏感问题之一。

另外,中国与朝鲜之间的边界也具有战略重要性。

中朝边界是充满复杂性和敏感性的地区之一。

双方通过边境贸易和政治互动保持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然而,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问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关系,使得中国在平衡利益和地区稳定之间面临巨大挑战。

二、海洋边界:争议与合作的平衡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海洋边界问题更加复杂。

中国拥有与20个邻近国家的海洋接触线,其中包括东海、南海和黄海等重要海域。

在这些海域中,涉及到诸如领土争端、海洋权益争端等问题。

在东海问题中,中国与日本就钓鱼岛(中国称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领土争端存在长期争议。

这一争端导致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对两国的经济和政治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最复杂的海洋争议之一。

中国在南海岛礁的主权声索被多个国家质疑和争议,引发了地区的不稳定和紧张局势。

在处理南海问题上,中国一方面坚持自己的主张,通过将南海岛屿开发为军事设施来巩固自己的地缘战略优势;另一方面,中国也通过与东南亚国家举行对话和磋商来寻求和平解决途径。

中国的边界问题和国际争端

中国的边界问题和国际争端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特点
20世纪70年代:与美国等 西方国家建交
改革开放后:积极开展多边 外交,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

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
当前: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在边界问题和国际争端中的立场和原则
添加标题
尊重国际法:中国始终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 则,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和法律手段解决边界问题 和国际争端。
国际法原则:中国政府坚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尊重国际法原则的 态度 政治解决:中国政府主张通过政治谈判、外交途径解决边界问题的 立场
互谅互让:中国政府呼吁各方相互谅解、互让互利,共同推动边界 问题的和平解决
国际社会的态度和立场
联合国:呼吁各方通过和平 方式解决争端
美国:支持国际法,呼吁各 方保持克制
中国在解决边界问题和国际争端中的责任和担当
尊重国际法: 中国始终坚持 尊重国际法原 则,致力于维 护国际秩序和
稳定。
平等协商:中 国倡导通过平 等协商的方式 解决边界问题 和国际争端, 反对使用武力 或以武力相威
胁。
互谅互让:中 国主张各方应 相互谅解、相 互让步,通过 对话和谈判寻 找妥善解决方
随着国际社会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国际法和国际组织在解决边界问题和国际争端中的作 用将越来越重要。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进步,以更好地解决边界问题和国际 争端,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05
解决边界问题和国际争端的途径 和展望 章节副标题
解决边界问题和国际争端的途径和方式
国际仲裁:将争端提交给国 际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作 出裁决
中国的边界问 题和国际争端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中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具体做法

中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具体做法

中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具体做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坚定支持者。

在国际争端方面,中国一直致力于和平解决争端,诉诸对话与合作,以缓和紧张关系,创造和平共处的国际环境。

以下是中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具体做法:
1. 尊重国际法和国家主权。

中国坚持维护国际法及其原则,认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容侵犯的。

如果遇到领土、边界等争端问题,中国将尽力通过平等协商、谈判解决问题。

2. 坚持和平谈判。

中国支持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在谈判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平等、公正、诚实、互利的原则,努力推动各方的妥协。

同时,中国还会通过多边组织和框架来协调各方的立场差异,维护和平与稳定。

3. 避免使用武力。

中国反对使用武力解决争端,认为和平对话是解决争端的最佳途径。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和平维和行动,通过维和力量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 经济合作。

中国支持通过经济合作来解决争端问题。

例如,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倡导通过“双边对话、多边合作”来推动争端的解决。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希望以此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互利共赢。

5. 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外交,通过举办会议、进行外交谈判等方式来处理争端。

例如,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一直积极地促进各方对话,为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和和平稳定作出了努力。

总之,中国是一个坚持和平、和谐、合作的国家,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合作共赢的方针,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立场

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立场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

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

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

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

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

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

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

中菲、中越、中马等国的双边磋商机制正在有效运行,对话取得不同程度的积极进展。

在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对话会中,双方也就南海问题坦诚交换意见,一致赞同以和平方式和友好协商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

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

中国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和飞机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通行自由。

事实上,中国过去从未干预过外国船舶和飞机在此地区的通行自由,今后也不会这样做。

中国愿同南海沿岸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国际航道安全。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

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

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可以长期保持。

简论中国边界争端解决方法

简论中国边界争端解决方法

简论中国边界争端解决方法
中国边界争端解决方法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外交和谈判:双方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对话和谈判,寻求共识和妥协,寻求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冲突和战争的发生,为双方关系的改善和稳定奠定基础。

2. 通过国际法和仲裁机构:当双方无法就争端达成一致时,可以寻求国际法和仲裁机构的帮助。

根据国际法的规定,争端当事方可以通过国际法庭、国际仲裁院等国际机构解决争端。

这样的方式可以确保争端的公平和无偏见解决。

3. 通过联合开发和合作:双方可以考虑在争议地区进行联合开发和合作,共同分享资源和利益。

通过合作交流,加深相互了解和互信,为解决争端提供积极的环境和条件。

4. 通过历史和文化对话:争端的解决可能涉及历史和文化等复杂因素。

双方可以通过历史学家、学者和文化交流等途径,进行对话和研究,深入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以推动问题的解决。

5. 通过地区合作和多边机制:在地区合作和多边机制的框架下,双方可以与其他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和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这样的方式可以扩大解决争端的影响力和可行性。

解决中国边界争端需要双方积极展开对话和合作,并采取有效
的方式和方法来寻求解决方案。

同时,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也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保持和平稳定的局势。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处理边界争端的原则与实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处理边界争端的原则与实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处理边界争端的原则与实践朱昭华2013-05-15 14:50:40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5期内容提要:近代遗留下来的中国边界领土争端大致可以分为“位置性边界争端”和“领土性边界争端”。

针对不同的边界问题,新中国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原则与办法。

60年代初,国际关系的紧张与中国边疆局势的动荡促使中共领导人加快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步伐,中国相继与缅甸等6国解决了边界问题。

中国政府在边界谈判过程中所贯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保障了这一时期边界问题的顺利解决,体现出中国领导人尽快解决边界争端的意愿。

从国家长远利益来看,在中国对外战略从“一边倒”转向“两条线”的60年代,陆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为中国赢得了较为安定的边疆局势。

关键词:边界“位置性边界争端”“领土性边界争端”睦邻外交作者简介:朱昭华,女,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中国陆地疆界为22800公里,与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14国为邻(2003年中国正式承认锡金为印度的一个邦)。

此外,中国还有长达约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因而成为世界上邻国数量最多的国家。

[1]12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陆地边界问题的解决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在20世纪60年代,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铺开,中央政府针对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争端制定了一系列的处理原则和办法。

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国内外关系的紧张,西南、西北边疆局势的动荡,中国领导人开始下定决心尽快解决边界争端。

1960年至1963年,中国相继与缅甸等6个国家签订边界协议,形成了新中国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第一轮高潮。

从外交研究的角度看,有关中国领土争端的系统研究还比较薄弱,国外的研究仅见威斯顿《中国的边疆》、盛长涛《中国的边界条约与边境争端》、弗拉瓦尔《漫漫和平路:对中国领土争端解决的阐释》等几部著作①,中国学界对建国以来关涉我国主权冲突的研究和说明更是缺乏,在现有各种版本的当代中国外交史教材里,基本没有这方面的讨论,更谈不上细致的分析。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与政策主张是什么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与政策主张是什么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与政策主张是什么?如何看待当前的南海局势?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

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

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

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

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

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

中国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和飞机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通行自由。

事实上,中国过去从未干预过外国船舶和飞机在此地区的通行自由,今后也不会这样做。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

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

当前南海周边个别国家不断人为制造争端,有意激化矛盾,搅乱南海局势。

在这些挑衅的背后,这些国家想迫使中国对南海动武,触发美国的对该区域介入,进而引发中美之间激烈的碰撞,企图造成南海地区局势出现颠覆性突变和持续性动荡,从而达到浑水摸鱼,乱中得利的目的。

应该说,面对这些对手,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手段,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再说菲律宾在美国的整个亚太布局中只是一个棋子而已,对于美国来说,虽然现在跟中国是竞争对手,但处理好对华关系对其同样至关重要。

国际关系中的边境冲突与和平解决

国际关系中的边境冲突与和平解决

国际关系中的边境冲突与和平解决边境冲突是国际关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它通常发生在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由于领土争端、资源争夺、边界划定等问题引发的冲突。

而和平解决边境冲突则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式,它需要各方保持冷静、理智,通过对话、协商、法律手段等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避免战争的发生。

一、边境冲突的原因边境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领土争端、资源争夺、边界划定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

其中,领土争端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两个国家之间可能对彼此领土的归属存在争议,导致冲突的发生。

资源争夺也是边境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国家可能因为争夺自然资源而发生冲突。

边界划定问题则是因为边界划分的争议导致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

此外,历史遗留问题也可能引发边境冲突,例如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如领土割让、租借地等。

二、边境冲突的影响边境冲突对国际关系和地区稳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边境冲突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其次,边境冲突可能导致国际紧张局势的加剧,甚至引发国际战争。

此外,边境冲突还可能影响国际间的信任和合作,破坏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三、和平解决边境冲突的方式和平解决边境冲突的方式有多种,主要包括对话协商、法律手段、第三方调解等。

其中,对话协商是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双方应该保持冷静、理智,通过对话解决争端。

法律手段也是和平解决边境冲突的一种方式,双方可以通过国际法和国内法的手段来解决争端。

第三方调解则是指通过第三方机构或国家来调解双方之间的争端,以达到和平解决的目的。

此外,通过外交手段、经济合作等方式也可以实现和平解决边境冲突的目标。

四、实践案例:缅甸与克钦邦的边境冲突与和平解决缅甸与克钦邦的边境冲突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了边境冲突的原因、影响和平解决的方式。

缅甸政府和克钦独立武装组织之间的领土争端、资源争夺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都可能导致边境冲突的发生。

这种冲突不仅对当地居民造成巨大伤害,而且也破坏了缅甸和克钦邦之间的友好关系。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1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1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1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

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一、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首先,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人民下定决心维持和平,以使后代免除战争的浩劫。

其次,核武器的大规模杀伤力和威慑力足以将地球毁灭很多次,因此谁也不愿意因打核战争与地球同归于尽。

再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进一步减小了爆发世界性大战的可能性。

二、传统安全领域中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

首先是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尤其是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

其次是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

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

再次,主要核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这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当前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一、中国的传统安全环境面临挑战。

首先表现在亚太及中国周边各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

目前,不少亚太国家普遍加大军费投人,加速军事战略调整,提高武器和人员的作战水平。

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对中国的安全影响将是不言而喻的。

在各国军费开支不断攀升的背后是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深刻的军事调整与变革。

其次,中国的周边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小视。

中国与周边多国存在领土与领海争端,但由于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历史与现实问题错综复杂,又有国际势力介入,解决起来难度相当大。

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中国周边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武汉大学 夏 建 国 2012年04月27日
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概述 二、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形成的原因分析 三、应对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策略
2011年6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 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莫斯科克 里姆林宫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和重 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
• 美国在欧洲的影响下降;
美国转向亚洲寻找最大化利益。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亚洲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标志是日本经济的腾飞、 “四小龙”、中国)
美国要寻找所谓的“绝对安全”。新年伊始,刚刚从十年 伊战的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了亚太地区。2012年 1月5日,奥巴马会同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 席邓普西一道在五角大楼举行了记者会,公布一份酝酿了 七年之久的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维持美国的全球领 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根据报告,美国将裁 军50万。美国还将大幅削减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但唯 独却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 作战能力。如同众多国际媒体所评述的那样,“中国或许 不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 因此,即便中国没有敌意,但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也 会将中国列为主要威胁之一。
(四)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
1、最大的威胁是台湾问题。
2、中日关系存在历史问题、钓鱼岛主权之争和东海 大陆架划分问题。
3、南海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存在岛屿主权和海域划分 问题。
4、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
5、中印关系存在严重领土争端以及“西藏问题”。
6、美国力图建立新的反华包围圈以全面遏制中国。
1、最大的威胁是台湾问题 • 台湾问题是破坏中国发展大战略的最大隐患,是中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其应对策略-国际政治论文-政治论文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其应对策略-国际政治论文-政治论文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及其应对策略-国际政治论文-政治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近年来随着亚洲的振兴和中国的发展,源自大中东的国际乱局沿欧亚大陆的海洋地带扩散,中国的周边环境发生重大的新变化,最明显的是美国拉拢中国周边国家以遏制中国的发展,以及美国在全球所做的基本明朗的战略收缩变化。

周边安全形势的好坏对于我国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直接关系,为此,我们需要在加强硬实力的同时,积极构建稳定、和平、合作、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维护好中国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中国周边;周边安全形势;应对策略近年来,中国周边很不太平,东北亚地区发生的中日钓鱼岛之争及朝核、朝韩问题;东南亚地区因美国插手导致矛盾更加复杂的南海问题;南亚地区的中印领土纠纷和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问题;西部地区有阿富汗战乱不断,加之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交界区域矛盾隐患重重的问题;北部地区有俄罗斯、蒙古等的变化莫测问题。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其陆地边境线超过2.2万公里,与、俄罗斯、印度和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

其海岸线有1.8万公里,与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六个国家隔海相望。

是世界上周边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周边许多新的出现,使得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明显恶化。

(一)中国周边饱受美国的挤压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的同时,高调宣布全面回归亚洲以加快由其主导的地区安全秩序。

为此,美国在中国周边加大了围堵行动,为搞好东南亚不惜重金拉拢印度,与亚太地区国家展开频繁的双边、多边军事演习以增强其经济联系和军事合作,不仅对台出售武器,而且其航母出现于中国附近,不断地在中国周边举行军演,还加强其在亚洲一些组织里的存在,利用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南海争议直接介入南海争端,还利用钓鱼岛问题强化美日联盟。

美国布局在中国周边的一系列东移战略周边国家出现邻国抱团防范中国的现象,同时也加大了周边国家对我国的离心力,使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加了复杂的不利因素。

论述中国的国际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论述中国的国际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论述中国的国际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及其对策论述中国的国际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及其对策一我国的国际环境(一)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影响一个国家军事斗争的对象、任务和目标,因而是各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仍未改变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其原因是:第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二,主要大国之间没有形成敌对关系。

冷战后特别是近年来,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推行霸权主义和使用武力的倾向在增长,但主要大国之间尚没有形成敌对、对抗关系,特别是类似于前苏联及华约集团那样的美国的全球战略性对手还不可能出现。

第三,发展经济和科技仍是世界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

美国和欧盟在经济方面将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日本在努力重新恢复其经济发展势头,俄罗斯已确立了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国家政策,中国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各国更加重视科技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21世纪的世界格局仍取决于各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中心的综合国力较量。

第四,南北矛盾更加突出,核心仍然是经济发展问题。

南北矛盾,主要是集中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根本任务是摆脱贫困,摘掉落后的帽子。

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大多数国家仍很贫穷,发展问题刻不容缓地提到发展中国家的优先日程上来。

人心思变,人心思发展,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主流。

第五,武器发展和现代战争的巨大破坏性,导致人们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简要分析我国周边外交形势和领土争端问题

简要分析我国周边外交形势和领土争端问题

如何客观评估我国的周边外交环境以及当前我国面临的领土争端问题21世纪是中国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我国不断崛起,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周边出现了诸多外交和领土争端问题。

区域战略意图和外交封堵愈发明显,如何客观分析当前我国的周边外交环境和领土争端问题,并寻求合理有利的解决方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首先,结合我自己对目前的国际形势的理解,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一、我国周边外交和领土争端中面临的挑战1.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的不信任感增强周边国家从中国的经济调整发展中获益,却对中国快速崛起感到觉和不安,企图借助外部大国的力量“制衡”中国,甚至借机挑起与中国的领土主权争端。

2. 区域大国对中国采取外交平衡的策略美国政府将其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一方面是应对中国快速崛起和阻遏中国对周边国家影响力的上升,另一方面是为部分周边国家“抱团”对抗中国“打气撑腰”。

例如澳大利亚、日本等,作为美国亚太区域的重要军事盟友,一直都在努力平衡来自北京的影响.3. 印度采取与中国竞争的方式来压制或抵消中国的崛起所带来的效应围绕中印领土纠纷,两国展开的外交谈判,几乎无所进展。

相反,两国间的竞争关系,在媒体网络上却日渐紧张之势。

说到底,我个人认为周边外交的核心问题是领土争端问题,在全球政治经济交流如此通畅,能源日益匮乏的大背景下,怎样立足于现有的国家安全条件去尽可能争取到对己方有力的发展机会,是每个国家都在认真思考的。

因而领土问题涉及到能源归属、战略部署和国家安全问题,是我国在本世纪要着重,也是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在面临外交和领土争端的挑战时,我们也有着一定的发展机遇,即在当前周边环境下,保护国家领土主权,维持区域外交平衡。

二、我国周边外交和领土争端中面临的机遇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的剧烈变化,以及中国国内自身的政治生态变化,都将为中国外交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

中国崛起在这样的一股浪潮中,将成为这一国际秩序变革的重要参与者,甚至成为改革浪潮潮的积极引领者和主导者。

有关国与国的边界与领土主权问题

有关国与国的边界与领土主权问题

有关国与国的边界与领土争端问题的讨论-------中国与周边国家边界与领土之争问题摘要:边界与领土争端是引发国际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

边界与领土争端问题处理不当,会成为武装冲突与战争的导火线。

边界与领土争端是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虽然边界与领土问题虽然普遍存在,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激化状态,而导致边界与领土争端升级的原因有时并不单单是边界与领土问题本身。

领土争端往往与政治争端同时演变和作用才会导致为冲突。

当两国因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问题关系恶化时,边界与领土问题就成为向对方表达不满与敌对情绪的途径,施加压力的手段和斗争的工具。

边界与领土争端,极易引发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当事国之间的关系严重恶化,人民之间产生敌对情绪。

进一步我们也应看到当前中国所面临的边界与领土争端这一严峻问题,分析这些争端背后的利益纠葛,以及我们应该在遵守国际惯例,接受旧条约划定的边界;与争端国平等协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谈判未划定的边界,通过妥善解决边界纠纷,最终为中国营造一个安全的周边环境。

关键字:边界争端历史方法1:背景事件2010年11月23日,在位于朝鲜半岛西部海域的延坪岛附近,朝鲜和韩国发生了相互炮击事件。

媒体报道此次相互炮击造成韩国方面2死16伤,延坪岛部分建筑被击中起火。

朝鲜方面发射了200余发海岸炮弹,韩国方面则还击了80余发。

双方事后都发表声明,指责是对方挑起此次交火。

此次事件发生地------延坪岛,位于韩国仁川东北方约83.2公里的黄海海域,是一个面积约为7.29平方公里的岛屿,分为6.19平方公里的大延坪岛和0.94平方公里的小延坪岛。

尽管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是延坪岛对于韩国来说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以为它距离朝鲜首都平壤只有百公里。

韩国海军参谋总长宋永武甚至形容它为“有如喉咙里的一把匕首”。

而且作为韩国西海渔业的中心地,延坪岛近海一代虾蟹产量丰富,是韩国的重要渔场,当地渔民还人工养殖海带和牡蛎等海产品。

国际边界的争议与解决

国际边界的争议与解决

国际边界的争议与解决国际边界问题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之间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历史演变和国家发展的进程,边界问题不断涌现,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紧张和纠纷的焦点。

透过研究和解决国际边界争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争端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国际边界问题的存在根源于地缘环境、历史遗留和政治争斗等多种因素。

地缘环境因素如地形、水域情况和地理资源的分布,往往会直接影响国家对领土的争夺。

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则是由于历史上的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等造成,例如,二战后的德国边界、印巴分治后的克什米尔问题等。

政治争斗则是当两个国家对同一地域有所要求时,它们经常会提出各种政治主张,以便加强对边界的主权声索。

解决国际边界争议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谈判、仲裁、国际法律程序和战争等途径。

在谈判方面,相互协商和寻求共同利益是解决争议的重要手段。

当两国无法解决争端时,仲裁机构可以提供中立和公正的裁决。

通过国际法律程序,国家可以依据国际法和国际协定来解决争议。

然而,当所有平和手段都失败时,战争可能成为国家之间边界争端的最后选择,这是最不希望发生的情况。

解决国际边界争议时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其中之一是历史和文化因素。

许多边界争议是由于历史上的争端和冲突导致的,因此,了解历史和文化的背景对于寻求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国家间争议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可以影响到人民对领土的认同感,因此在解决边界争议时,需要寻找具有包容性和文化敏感性的解决方案。

此外,经济和环境因素也是解决国际边界争议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边界争端可能涉及资源的使用和分配,对两个国家的经济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在解决国际边界争议时,需要寻找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保护环境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在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对解决国际边界争议至关重要。

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互信可以减少边界争夺的可能性,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协定,可以建立规范和机制,以帮助解决争端。

例如,联合国和其下属的国际法庭,致力于通过国际法和仲裁程序来解决国际争端。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及其应对策略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国家自身的实力;也取决于建立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和调整。

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南北差距愈来愈大。

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的态势继续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多,新挑战新威胁不断出现。

[1]当前,我国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从国家安全形势上看,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只要工作做得好,那将是机遇大于挑战;否则,则将是相反。

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有利机遇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冷战结束后一段时期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局面有所改变,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牵制霸权的因素不断增长。

大国之间既相互牵制和竞争,又相互协调、彼此借重和务实合作。

一些发展中大国加速兴起,区域集团实力增强,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上升。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分工体系深刻变动,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生机勃勃,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逐步加深。

传统安全领域的对话不断增多,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深入发展。

各国更加重视通过国际协调合作和多边机制解决发展和安全问题。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维护和加强。

现在看来,世界大战和大国全面对抗在较长时期内可以避免。

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妥善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广泛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我国同国际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解决边界与国际问题的策略姓名:王百舜专业:07级地理科学学号:070260067摘要:在新的形势下,中国面临大好发展的机遇之时,中国以何种策略来解决边界问题和国际问题,中国在外交上的策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方针,和各个国家谋求共同安全,持久和平;主张通过和平谈判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加强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关键词:中国策略和平共赢一:解决边界问题的策略中国同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总长2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之际,我国与陆上邻国的12条边界有的没有划定,有的虽划定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而形成一些争议。

60年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睦邻友好外交”方针的指引下,经过不懈努力,逐步、稳妥地解决了与大多数邻国间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

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与12个邻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的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度的90%。

我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主要集中在三个个时期,一是上世纪60年代,我们先后与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另一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们与俄罗斯、老挝和越南以及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解决了边界问题。

再有就是近几年来的和俄罗斯和印度的边界问题取得的巨大进展,2004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外长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

2005年4月27日和5月31日,中俄两国最高权力机关分别批准了该协定。

2005年6月2日,协定在双方互换批准书后正式生效。

《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签署和生效,标志着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同时也标志着我与前苏联7600公里的边界全部划定。

而和印度边界的问题也正在有序的进行中,谈到中印边界问题,那是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都不当家作主的时候,西方殖民主义者强加给我们的。

相信取得了民族解放的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来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两国总理已经任命了特别代表,双方已经进行过九次会晤,达成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并就解决框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中印边界地区将继续保持和平、安宁。

以《中印联合宣言》为指导,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在全面发展,这为边界问题的解决创造着好条件。

只要从友好大局出发,本着和平友好、平等协商、互相尊重、互相谅解的精神,一定能够找到公平合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

中国与大部分邻国的边际问题,是经过漫长、艰苦的谈判才解决的。

中俄边界问题的解决,消除了两国关系中的障碍和隐患,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有利于我国内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与俄、哈、吉、塔边界问题的解决表明,只要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尊重国际法基本准则,以公正合理为出发点,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实现互利双赢是可以做到的。

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边界问题也是在这一政策和睦邻友好外交方针的指引下,通过与邻国的平等协商解决的。

我国的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情况错综复杂。

同时,边界问题关系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关系着我国能否与邻国和平相处、能否有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非常敏感。

为使边界问题获得圆满解决,我国政府从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践中提出并遵循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一)坚定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二)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协商,通过互谅互让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问题解决之前维持现状不变;(三)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照顾历史背景,又照顾已经形成的现实情况;(四)按照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对待历史上的旧界约,遵循国际惯例划界和勘界新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的政策和立场是一贯的,即准确把握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稳定周边的关系,通过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地与有关国家解决边界问题。

边界问题是相邻国家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国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边界问题的解决进程,同时边界问题本身又反过来影响着国家关系的发展。

为了推动我国与邻国边界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为了发展与邻国的友好合作并为我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我国政府一直秉承睦邻友好的方针与邻国处理包括边界问题在内的双边关系。

实际工作中,我国政府准确把握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稳定周边的关系,实现了睦邻友好与解决边界问题的相互促进。

二:解决国际问题的策略胡锦涛主席和中国政府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这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我们中国在国际问题上致力于推进国家间和平共处、平等相待、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寻求睦邻互信,通过对话等外们中国交手段解决争端;谋求共同安全,持久和平;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加强在这些领域的合作。

国际金融危机,国际反恐战争,中东和平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伊朗核问题,北约东扩,北极主权之争,海洋岛屿主权之争,索马里海盗问题,国际贸易争端,国际通用货币的稳定问题,所有拥有核武器和大杀伤性武器国家,和没有这些武器国家的矛盾问题。

如何限制军用核技术,推广民用核技术问题。

如何确保世界和平,阻止一切跨境军事行动,制止一切战争行为。

帮助落后国家解决贫困问题······。

上述一切的一切都必须依靠“联合国”的力量。

通过使“联合国”真正发挥作用。

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在当今世界,谁也不可能因为自己国家的军事力量强大而为所欲为。

谁也不应该,也不可能倚仗其军事实力强大去欺凌弱小国家。

要解决上述国际争端,以及各种国际问题必须是《联合国》,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伊朗核问题上,中国认为联合国通过的决议应该得到执行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忠实地履行自己作为《核不扩散条约》缔约国的义务。

我们坚定地维护核不扩散体系。

我们一直支持通过外交努力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这对各方都有好处。

中国一开始就参加了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德国的磋商。

我们认为联合国通过的决议应该得到执行。

中国欢迎、支持并呼吁伊朗同国际原子能机构加强合作,希望伊朗方面珍惜同欧盟国家和俄罗斯等国的谈判渠道。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和平更加值得珍惜、更加可贵。

希望国际社会的所有努力都能有利于外交谈判的恢复,安理会的任何行动都能有利于推动这一地区走向和平稳定。

中国是依法行政。

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认真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尊重别国的合法权益,主张通过协商解决分歧,通过合作应对共同挑战。

还没有人说过当今世界秩序,包括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是完美无缺的。

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根据全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要求,想办法通过对话等外交手段,缩小分歧、解决分歧、扩大共同点,使这个世界能够变得更加合理一点,更加民主一点,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更多一点。

任何事情都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取得成绩的时候,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务必看到我们还会遇到困难,还会面临挑战。

现在一方面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发展;另一方面,很多地方不太稳定,在发生动乱,甚至局部战争。

经济秩序也不合理,南北差距还在拉大。

文化秩序也不合理,有的国家文化那么优秀,但是其他国家不大知道。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中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去逐步解决。

《联合国宪章》的第一句话规定了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是男女平等。

第二条就是大小国家一律平等。

中国知道自己是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知道自己存在着许多困难和新的挑战。

我们必须把加强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当作自己全部外交工作的基础。

平等相待不应该是一句外交辞令,应该表现在行动上。

我们中国正在努力这样做。

胡锦涛主席出访非洲八国之前专门提醒,一定要多体谅非洲朋友现在遇到的一些困难,多同他们友好协商,进行实在的互利合作,特别是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合作,能有利于他们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的合作。

温家宝总理在访问非洲的时候也告诫随同人员说,“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善良的传统,别人帮助我们做了好事千万不能忘记,我们帮助别人干了好事可以忘记”。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也不算富裕,我们自己的发展任重道远。

在我们看来,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我们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提供援助的时候都不附加政治条件,援助是务实的。

三:结语我们中国处理边界问题和国际问题的策略是比较清晰的。

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策略,在边界问题策略上20世纪90年代调整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关系是重要舞台”。

搞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营造一个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成了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

中国在国际问题上致力于推进国家间和平共处、平等相待、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寻求睦邻互信,通过对话等外交手段解决争端;谋求共同安全,持久和平;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加强在这些领域的合作,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总而来说,中国外交政策的丰富与深化,都建立在“协调”的基础上,即以世界各国之间都存在或可以谋求共同利益为前提,以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为基础,决定中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的各项具体的外交政策。

这一切的策略目的,就是加速推进全球化的交流沟通与和平发展,在全球大环境的条件下,实现各个国家的发展——共赢,“共赢”也就是中国对外的最重要、最具有战略性的策略思想。

参考文献:部分内容来源于军事网,文中观点仅代表自己的观点,若有不当,敬请指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