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策略
中国应对与周边国家领土纠纷的基本方略

中国应对与周边国家领土纠纷的基本方略中国应对与周边国家边界纠纷的基本方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海纠纷近期出现趋于紧张的态势。
这引起了我对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再次思考。
我曾在《论中国的国防战略》和《如何理性地与周边国家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两文中提出过解决与周边国家划界纠纷的基本原则,现在看来有必要进一步阐明这一思路。
1.对中国国家安全形势的总体判断和以前发表的两篇涉及中国国防战略和南海问题解决方案的文章中做出的判断一样,我仍然坚持中国目前本土并没有面临急切的外敌入侵威胁。
我曾经提出防范“疆独”和“藏独”势力是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的判断现在看来仍是正确的。
与此同时,“台独”的势头稍微有所收敛,并在相当一段时期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至于临界空间(领空与外太空的交界处)的威胁,由于美国的技术优势依然存在,因此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安全形势仍然不乐观。
不过随着中国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和相关防卫能力不断提升,整体威胁程度会所有降低。
从国家经济安全来看,目前主要的贸易通道和资源来源还是有保障的,且没有受到中东和其它地区动乱的干扰。
虽然中国企业在有些国家的投资和正常贸易受到一些损失,但总体来看对大局影响有限。
中国的金融安全形势正在日益改善,随着人民币不断走强,以及各种双边和多边金融合作安排的推进,中国未来将会逐步增强在世界金融领域的发言权,并能抵御他国用金融武器影响中国社会走向的企图。
中国在信息安全领域存在巨大漏洞,但是随着斯诺登事件的出现,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的对策正逐步出台,伴随各种技术手段的完善,相信中国的信息安全形势会有一个本质的改观。
至于当前成为热点的中国领海边界维权和海洋权益争端问题,虽然纠纷不断但也没有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不过中国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一问题则有可能给美国推进重返亚太战略和构建围堵中国崛起的联盟落下口实,因此不能不给予高度重视。
2.解决与周边国家边界纠纷的基本思路秉承我在《论中国的国防战略》和《如何理性地与周边国家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两文中的思路,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纠纷的基本思路仍是:不激化矛盾,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大局。
中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具体做法

中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具体做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坚定支持者。
在国际争端方面,中国一直致力于和平解决争端,诉诸对话与合作,以缓和紧张关系,创造和平共处的国际环境。
以下是中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具体做法:
1. 尊重国际法和国家主权。
中国坚持维护国际法及其原则,认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不容侵犯的。
如果遇到领土、边界等争端问题,中国将尽力通过平等协商、谈判解决问题。
2. 坚持和平谈判。
中国支持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在谈判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平等、公正、诚实、互利的原则,努力推动各方的妥协。
同时,中国还会通过多边组织和框架来协调各方的立场差异,维护和平与稳定。
3. 避免使用武力。
中国反对使用武力解决争端,认为和平对话是解决争端的最佳途径。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和平维和行动,通过维和力量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 经济合作。
中国支持通过经济合作来解决争端问题。
例如,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倡导通过“双边对话、多边合作”来推动争端的解决。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希望以此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互利共赢。
5. 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外交,通过举办会议、进行外交谈判等方式来处理争端。
例如,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一直积极地促进各方对话,为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和和平稳定作出了努力。
总之,中国是一个坚持和平、和谐、合作的国家,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合作共赢的方针,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立场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
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
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
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
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
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
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
中菲、中越、中马等国的双边磋商机制正在有效运行,对话取得不同程度的积极进展。
在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对话会中,双方也就南海问题坦诚交换意见,一致赞同以和平方式和友好协商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
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
中国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和飞机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通行自由。
事实上,中国过去从未干预过外国船舶和飞机在此地区的通行自由,今后也不会这样做。
中国愿同南海沿岸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国际航道安全。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
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
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可以长期保持。
中越边境争端对策建议书

中越边境争端对策建议书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越边境争端问题也日益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一个焦点。
中越边境线长达1300公里,其中一些地区存在争议,这给两国的边境稳定带来了挑战。
为了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首先,中越两国应加强边境沟通与合作。
双方可以通过建立联合工作组来解决边境争端,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两国应加强边境巡逻与管理,减少非法越界行为,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
其次,中越两国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边境争端。
双方可以通过外交渠道进行沟通与协商,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途径。
双方可以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边境争端,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此外,中越两国可以通过国际法途径解决边境争端。
双方可以依据国际法的规定,通过国际法途径解决边境争端,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双方可以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最后,中越两国可以通过经济合作来增进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双方可以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发展边境地区的经济,增进两国人民的福祉,从而增进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总之,中越边境争端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敏感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边境沟通与合作、外交途径、国际法途径和经济合作,可以有效解决中越边境争端问题,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希望中越两国能够共同努力,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跟进升级:中国应对边界争端的重要策略

跟进升级:中国应对边界争端的重要策略2012-09-24 第07版:军事国防作者:黄迎旭来源:学习时报字数:3306中国在边界问题上至今存在着三大争端:一是中印边界争端,二是南海岛屿主权争端,三是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
中国处理边界争端历来的方针,总体上说有这样几条:一是主张政治谈判解决争端,坚决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决不接受强加在头上的东西,不允许单方面改变现状;二是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既考虑历史又照顾现实,既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又充分照顾对方的利益,平等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争端;三是在彻底解决争端的条件尚不成熟时,采取“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维持现状,等待条件具备时再解决;四是着眼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处理边界争端,争取把边界争端对国家关系和周边局势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五是坚持当事国双边谈判解决争端,坚决排除第三国的干涉和插手,防止争端被人为地复杂化。
归结为一句话,中国解决边界争端所持方针,行的是“王道”而非“霸道”。
“王道”要行得通,需要当事双方合作。
60多年来,中国解决了和周边大多数国家的边界问题,靠的是双方合作,做到了彼此尊重、平等协商、互谅互让。
比如,当年和尼泊尔谈判边界划分问题时,曾遇到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毛泽东对来访的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说:珠穆朗玛峰全给你们,我们感情上说不过去;全给我们,你们感情上说不过去。
可以一半一半,在上面立个界桩。
如果不同意,就拖下来,将来再解决。
这番话既体现了中国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又不失尊重对方、替对方着想的包容性和灵活性。
尼泊尔同样采取了友好合作态度,中尼双方很快达成了边界协定。
随后的中缅、中巴边界谈判,以及后来的中俄、中吉、中哈、中塔等之间的边界谈判,也都在双方友好合作的基础上达成了协定。
这些都说明,行“王道”是需要合作的,有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如果对方不合作怎么办?中国仍不取“霸道”,而采取耐心等待的态度。
如果对方耍“霸道”,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重要策略就是“跟进升级”。
构建和平边界工作方案

构建和平边界工作方案为了构建和平的边界,需要采取以下的工作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改善和加强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安全是最重要的、被保护的伟大利益,提高国民安全意识和公民素质,要求强化国家安全底线思维,抵制和防范各种安全风险和威胁。
同时,军民融合的背景下,各行业相关企业也应根据政策法规的要求进行合规经营,切实提高国家安全防御能力。
二、完善边境设施和边境管理建设完善的边境设施和管理系统,对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增强防卫能力、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确保边境安全和边境管理的规范化。
引入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无人机和卫星技术,增强边境监控和应对能力。
三、实施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构建和平边界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国边界之间的合作能够弥合边境的紧张关系,防止边境冲突。
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合巡逻和联合演习,共同维护边境的稳定。
此外,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能为边界和平发挥积极作用。
四、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在边境管理的工作中,人员素质和队伍建设是决定因素。
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形成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作队伍。
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五、发挥运用科技手段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边界管理工作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边界管理工作的选择性和实时监测、预警、反应等。
在边界警察的工作中,如利用电子地图、无人机、卫星等高科技手段来缩短响应时间,及时发现和处理边境违法行为。
此外,智能边界管理和审查系统的应用,能够大大减少出入境旅客的排队时间,同时还能快速、无误地完成对旅客的审查和保障边境安全。
六、活动开展构建和平边界也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边界管理的重要性。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旅游、体育等交流活动,增强被管理地区人民的民族观念和边疆意识,切实增强对国家领土统一、稳定团结的认同感。
强大国力才是中国领土纠纷最好解决方法

强大国力才是中国领土纠纷最好解决方法
任何对领土、领海的主张都离不开以国力,国际话语权为后盾。“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是我国的现阶段解决领土、领海等边界问题的方针之一。就我国现阶段的国力以及国际环境来说这个方针是最好的了。
一,历史上俄国强占了我国大片领土,那都是在我国力极弱的情况下发生的,清朝时、民国时、共和国建国时,俄国人苏联人同意与我们谈判了吗?没有,就因为国力弱。现在的情况不同了,俄国人认为此时不解决与我国的边界问题以后会对他们不利,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了我国的国力在快速积累。谈判无非有:1,无果而 终,2,部分达到目的,3,全部达到目的。这次我们是部分达到了目的,就当前而言这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果。(俄国还没有弱到让我们全部达到目的,而可以不考虑其国民的情绪的地步,同时我国也没有强大到现在一定要俄国全部交还我被占领土。)(题外话:日本它以为自己多强大,在苏联解体后俄国内外矛盾加剧时,强硬提出俄国归还北方四岛后,才答应与俄国关系正常化。谈了无数次,但它现在还是一无所得。其实它也是在采取拖的战略,以待时机。)正因为我国的国力 在上升,在国际事务中双方都需要对方合作,而我国的部分武器系统也需要俄国的帮助。本着一些通俗的原则,双方求得了最大公约数。从而稳定了我国与这个大国的关系,以便让我有更多的精力去解决其它事务。大家都知道俄国占了我们的领土,是从哪知道的呢?历史教科书。那么我们的后代一样会从历史教科书上知道我们 还有领土必须要回来。那就是强国以后,我们后代的事了。也希望子孙们加倍努力,适合的时候向俄国提出这一要求,并最终使我国土回归。
二,与印度的边界问题又是另一方针了。就是拖。在这个问题上印度比我们急,那我们就先拖吧。和它谈但能否谈得下去我们说了算。我个人认为现阶段与印度如果真的确定了边界反而会使它减小了压力,使我国在印度的问题上少了一些重大的借口,使用“拖”也是对我们的兄弟国家巴基斯坦的一种支持。保持给予印度多个方 面的压力。使其有后顾之忧。“美国就是用这种方式对待别国,它提出它的条件我提出它达不到的条件,那么就有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说。当然这些都是要考虑到其它一些情况的,比如说日本只是跟着别人后面的一条。。。。。。硬来的话必须要考虑。
中国解决边界与国际问题的策略

中国解决边界与国际问题的策略姓名:王百舜专业:07级地理科学学号:070260067摘要:在新的形势下,中国面临大好发展的机遇之时,中国以何种策略来解决边界问题和国际问题,中国在外交上的策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方针,和各个国家谋求共同安全,持久和平;主张通过和平谈判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加强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实现多方“共赢”。
关键词:中国策略和平共赢一:解决边界问题的策略中国同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总长2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之际,我国与陆上邻国的12条边界有的没有划定,有的虽划定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而形成一些争议。
60年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睦邻友好外交”方针的指引下,经过不懈努力,逐步、稳妥地解决了与大多数邻国间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
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与12个邻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的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度的90%。
我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主要集中在三个个时期,一是上世纪60年代,我们先后与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另一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们与俄罗斯、老挝和越南以及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解决了边界问题。
再有就是近几年来的和俄罗斯和印度的边界问题取得的巨大进展,2004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外长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
2005年4月27日和5月31日,中俄两国最高权力机关分别批准了该协定。
2005年6月2日,协定在双方互换批准书后正式生效。
《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签署和生效,标志着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同时也标志着我与前苏联7600公里的边界全部划定。
而和印度边界的问题也正在有序的进行中,谈到中印边界问题,那是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都不当家作主的时候,西方殖民主义者强加给我们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边界问题的策略
中国同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总长2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之际,我国与陆上邻国的12条边界有的没有划定,有的虽划定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而形成一些争议。
60年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睦邻友好外交”方针的指引下,经过不懈努力,逐步、稳妥地解决了与大多数邻国间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
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与12个邻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的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度的90%。
我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主要集中在三个个时期,一是上世纪60年代,我们先后与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另一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们与俄罗斯、老挝和越南以及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解决了边界问题。
再有就是近几年来的和俄罗斯和印度的边界问题取得的巨大进展,2004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外长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
2005年4月27日和5月31日,中俄两国最高权力机关分别批准了该协定。
2005年6月2日,协定在双方互换批准书后正式生效。
《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签署和生效,标志着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同时也标志着我与前苏联7600公里的边界全部划定。
而和印度边界的问题也正在有序的进行中,谈到中印边界问题,那是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都不当家作主的时候,西方殖民主义者强加给我们的。
相信取得了民族解放的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来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两国总理已经任命了特别代表,双方已经进行过九次会晤,达成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并就解决框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中印边界地区将继续保持和平、安宁。
以《中印联合宣言》为指导,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在全面发展,这为边界问题的解决创造着好条件。
只要从友好大局出发,本着和平友好、平等协商、互相尊重、互相谅解的精神,一定能够找到公平合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
中国与大部分邻国的边际问题,是经过漫长、艰苦的谈判才解决的。
中俄边界问题的解决,消除了两国关系中的障碍和隐患,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有利于我国内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与俄、哈、吉、塔边界问题的解决表明,只要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尊重国际法基本准则,以公正合理为出发点,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实现互利双赢是可以做到的。
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边界问题也是在这一政策和睦邻友好外交方针的指引下,通过与邻国的平等协商解决的。
我国的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情况错综复杂。
同时,边界问题关系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关系着我国能否与邻国和平相处、能否有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非常敏感。
为使边界问题获得圆满解决,我国政府从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践中提出并遵循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包括:
(一)坚定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协商,通过互谅互让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问题解决之前维持现状不变;
(三)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既照顾历史背景,又照顾已经形成的现实情况;
(四)按照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对待历史上的旧界约,遵循国际惯例划界和勘界
新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的政策和立场是一贯的,即准确把握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稳定周边的关系,通过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地与有关国家解决边界问题。
边界问题是相邻国家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国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边界问题的解决进程,同时边界问题本身又反过来影响着国家关系的发展。
为了推动我国与邻国边界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为了发展与邻国的友好合作并为我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我国政府一直秉承睦邻友好的方针与邻国处理包括边界问题在内的双边关系。
实际工作中,我国政府准确把握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稳定周边的关系,实现了睦邻友好与解决边界问题的相互促进。
我们中国处理边界问题的策略是比较清晰的。
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策略,在边界问题策略上20世纪90年代调整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关系是重要舞台”。
搞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营造一个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成了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
中国在国际问题上致力于推进国家间和平共处、平等相待、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寻求睦邻互信,通过对话等外交手段解决争端;谋求共同安全,持久和平;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加强在这些领域的合作,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总而来说,中国外交政策的丰富与深化,都建立在“协调”的基础上,即以世界各国之间都存在或可以谋求共同利益为前提,以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为基础,决定中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的各项具体的外交政策。
这一切的策略目的,就是加速推进全球化的交流沟通与和平发展,在全球大环境的条件下,实现各个国家的发展——共赢,“共赢”也就是中国对外的最重要、最具有战略性的策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