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政治全部术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wenku.baidu.com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0、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11、宗教的本质是: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1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议会制度有本质的区别。
12、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1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在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3、实行总统制共和制的国家,资产阶级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在总统选举中能否获胜。
十三、本质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高考政治术语归类
一、基础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商品交换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5、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
6、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七、主导
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3、国际商品贸易是一国对外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形式。是一国对外贸易中的传统形式。
4、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八、主体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2、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3、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3、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5、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衡量现阶段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4、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为人民服务,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5、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6、要改造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的地位。
7、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的政权问题。
8、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9、党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5、“一国两制”下,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6、我国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7、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九、性质
1、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3、发展“二高一优”农业,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4、充分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5、在我国,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
6、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改造世界,从主观因素来讲,关键是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能否使主观符合客观。
7、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性的作用。
18、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19、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
20、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21、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基础。
22、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10、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是“强权就是真理”。
1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
12、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是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十二、关键
1、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2、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谁手里。
六、标志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3、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
4、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重要标志。
5、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6、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段手里,实行为哪个阶段服务的政策。
16、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17、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前提的。
18、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19、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2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2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
9、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
10、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2、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
五、标准
1、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优劣的标准,是看它是否适合现实的生产力状况。
27、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28、民主是专政的基础。
29、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
32、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
3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4、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6、从本质上看,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的反映。
7、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本质上一致的。
10、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11、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1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
13、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
14、顾全大局,是成就大事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5、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23、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个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24、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
25、我们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6、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6、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工人阶级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成为社会主义事的领导核心。
7、主张在我国实行西方多党制,实质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十五、支柱
1、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2、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国民经济的支柱。
34、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35、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6、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二、前提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
3、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4、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效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2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三、目标
1、世界贸易组织是目标是: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2、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民币发行事宜,并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同时对各金融机构实行监管。
3、我国的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
5、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十、属性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5、我国的体制改革是以维护社会主义根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为前提的。
6、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8、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9、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是政党的政治目标。
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四、目的
1、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的需要。
2、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3、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4、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产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2、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3、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5、阶级性是政治、国家的根本属性。
6、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7、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十一、核心
1、企业兼并的核心是竞争。
2、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
3、订立劳动合同的核心原则是平等自愿原则。
十四、实质
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2、小团体主义实质上是极其狭隘的个人主义。
3、历史上一切解决社会基本的矛盾的革命斗争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斗争。
4、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5、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9、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10、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而加快发展的关键又在于深化改革。
11、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国家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这一划分原则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关键。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6、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7、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基础和必经阶段。
7、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8、政党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9、近代国际法诞生的标志,是1688年签定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1、1949年9月出1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7、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9、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10、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11、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1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
1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的目的是在于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协助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的逆差,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
7、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8、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目的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