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思路探讨

合集下载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现存问题及发展思路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现存问题及发展思路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现存问题及发展思路一、概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对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以期为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核心智能部件与整机发展方面存在不同步的问题。

许多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制约了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升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是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保障体系,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还存在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

随着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还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建立和完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产业管理,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是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1.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重要性智能制造装备是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需求,具有自我感知能力、自适应和优化能力、自我诊断和维护能力、自主规划和决策能力。

它是未来制造装备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特点与优势将在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等重点制造领域得到充分体现,对实现低污染、节能加工、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的通知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3.12•【字号】沈政发〔2017〕9号•【施行日期】2017.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的通知沈政发〔2017〕9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单位:现将《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沈阳市人民政府2017年3月12日沈阳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为推动我市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的通知》(辽政发〔2015〕67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改革和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智慧城市建设与制造业发展深度融合为突破口,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工程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重点扶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培育数量众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扎实推动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完善产业价值链条,着力打造新的增长极,改造提升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全力将我市打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先行区、全国创新改革的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树立典范。

(二)总体思路。

围绕“一大主题”,突出“两大动力”,推进“三个转变”,坚持“四个发展”,采取“五大策略”,打造“沈阳智造升级中国、沈阳品牌服务世界”的新形象,实现我市“制造强市”的战略目标。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总体思路与主要任务研究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总体思路与主要任务研究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的总体思路与主要任务研究作者:盛朝迅徐建伟任继球来源:《宏观质量研究》2021年第04期摘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是破解产业链安全瓶颈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

建议按照“质量为先、点链协同、企业主体、有限目标、分类施策”的方针,加强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强化“要素—平台—制度”三维支撑,探索建立新型技术攻关突破机制、创新产业政策支持机制、优化产业链上下游和跨领域协作机制、构建产业基础再造国企支撑机制、完善国内国际协同创新机制,构建有利于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的创新服务体系和制度环境,加快推动重大基础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高端工业软件等产业基础技术的突破和升级,努力构建和再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基础体系。

关键词:产业基础; 新型举国体制; 产业链现代化; 新发展格局; 体制机制保障一、引言产业基础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制造强国的根基和实现产业链现代化的前提,决定着产业发展的自主可控水平、长远竞争能力和整体发展高度。

长期以来,受产业发展模式、路径、支持政策、要素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我国产业发展主要采取加工组装和终端品制造模式切入全球产业链,促进了产业规模和制造水平的快速提升,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

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连续11年位居全球首位,接近了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总和,生产了全球超过50%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甲醇、烧碱和平板玻璃,60%的家电,70%的化纤、手机和计算机,85%的稀土冶炼产品,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然而,相较于我国体量庞大的终端产品制造能力,我国产业基础研发制造能力相对薄弱,总体自给率只有30%-40%左右,在高端基础元器件、核心零部件、先进生产设备、关键基础材料等方面的对外依存度甚至高达90%-100%,几乎完全依赖从美欧日进口,“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解读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解读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1.12.28•【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解读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

为便于理解《规划》内容,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出台背景医疗装备是医疗卫生和健康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装备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

“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着力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医疗装备行业、医疗系统等各方积极性,推动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48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4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1.8%。

制造体系基本健全,形成了22大类1100多个品类的产品体系,覆盖了卫生健康各个环节,基本满足我国医疗机构诊疗、养老、慢性病防治与应急救援等需求。

企业主体发展壮大,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2300余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00多亿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医疗装备生产制造基地。

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医疗装备企业积极组织生产、保障供应,有力支撑了国内疫情防控需求和国际抗疫合作。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重大挑战。

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提速,给医疗装备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东北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东北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东北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建议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东北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这几年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果,形成了若干个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

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对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把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状(一)产业基础扎实,产业体系较为完善2010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2456亿元,同比增长33.6%。

吉林和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139亿元、1466亿元。

辽宁省拥有装备制造业所包含的全部7大行业,在185类产品中, 有58类居全国前6位,占31.4%。

目前,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拥有15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45个省级技术中心,涵盖了以机床和轴承为代表的基础类装备,以石化设备、重型矿山设备和输变电设备为代表的重大工程专用装备,以船舶、汽车和机车为代表的交通运输类装备,具备较强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

掌握了一批重要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成套生产能力,在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燃气轮机、输变电设备、石化设备等重大成套装备领域地位突出。

产业集聚程度较高,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哈大齐工业走廊、大连临港临海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等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积聚地正在形成。

这些都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科研实力雄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东北地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科研实力雄厚,拥有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水力发电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真空仪器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高压变电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北方)等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全断面掘进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航空钛合金构件制造及装备、空间光电技术等1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2015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全分析

2015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全分析

2015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全分析展望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与中国宏观形势走向一致,从外部环境、整体产业、细分行业、产业转型四方面呈现出新常态。

尤其是2014年以来,产业突如其来的出口负增长态势,对2015年产业发展埋下了严峻的基调。

展望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与中国宏观形势走向一致,从外部环境、整体产业、细分行业、产业转型四方面呈现出新常态。

尤其是2014年以来,产业突如其来的出口负增长态势,对2015年产业发展埋下了严峻的基调。

但同时,应看到集成电路政策效应的显现,以及智能硬件和跨界转型的加速,将为产业注入新鲜活力。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任务面临严峻挑战,但也呈现新的契机。

一、对201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一)外部环境新常态:国内外宏观经济普遍降温全球经济仍然处于低位徘徊,不同经济体面临挑战各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由4.0%下调至3.8%。

由于法德等核心国经济回暖以及希腊逆转颓废态势,三季度欧元区和欧盟GDP同比增速都好于预期。

但由于通货紧缩压力上升,以及希腊政府仍面临着确保主权债务的一系列挑战,2015年欧元区表现仍然令人担忧;由于长期经济结构失衡和石油能源收入下降,俄罗斯经济下行风险增强,而其他新兴经济体也面临通缩压力,难以开启高速增长。

有国际机构调查显示,38%的受访者认为全球经济正在恶化,达到两年来的最低谷。

中国经济也将在波折中低位运行,各行业领域皆面临下行压力。

从2014年我国经济趋势看,从一季度的低位增长至二季度增速(7.5%)回升,再至三季度(7.3%)的下降,可以看出,虽然货币政策、基础建设投资项目等政策引导产生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基础脆弱,预计2015年经济基本面仍然难以出现明显回升。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市场长期拐点的来临,对我国经济全面转型提出了紧迫要求。

由于缺乏显著的增长点,预期2014年全年GDP 增速将处于7.2%-7.5%区间,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继续小幅下降,至7%左右。

浅谈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范本模板】

浅谈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范本模板】

浅谈德国工业4。

0与中国制造2025近日,在课堂上,老师上课时谈起了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这是在工业工程领域中时下热点的话题,对此,我也借此机会学习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

通过查找了相关的论文和背景资料,我了解到当前,德国工业 4。

0、美国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 2025 规划相继出台,世界各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

我国企业如何在此次工业革命浪潮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命题。

德国作为世界八大工业国之一,其优势领域主要有电子、航天、汽车、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军工等.德国工业以技术领先、品质精良而著称,但成本较高。

德国工业4.0,这一概念是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

其描绘了制造业未来的前景,提出继以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三次工业革命后,人们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 4。

0 的提出将成为工业战略性的革命,而中国也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工业革命,从而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

目前,我国经济体系已经逐渐由以农业为主转型为以工业为主.但是,相对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我国的工业由于发展时间过短等原因,一直处于多制造、少创造的尴尬地位。

当前,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为抓住这一机遇,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该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并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

该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 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 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使中国工业与世界先进工业接轨,建设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使我国实现由“世界制造大国"向“世界制造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和主要要求及意义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和主要要求及意义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和主要要求及意义学号:120696120 姓名:钱春华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指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一是技术水平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涉及多学科和多领域的高、精、尖技术;二是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三是处于产业链的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我国已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切入点。

高端装备制造业必然成为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成为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发展高端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途径,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阶段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高端制造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部分行业在国际上达到技术领先地位,并初步形成了一批高速成长企业和产业聚集区。

一、高端制造业的内涵发展高端制造业是基于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准确判断,是实现“三个转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

为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首先有必要正确认识和理解高端制造业的概念和内涵,以及高端制造业在国内的发展态势。

高端制造业指制造业中的高端环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到后期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既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高端部分,也包括新兴制造业的高端部分。

高端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的主要区别是: 传统制造业主要依靠传统工艺,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高端制造业主要依靠高新技术和高端装备,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

高端制造业可以是利用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行业,也可以是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从制造业呈现出的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趋势看,高端制造业基本上包含了先进制造业和服务型制造业。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端制造业的概念应该从行业和产业链两个角度界定。

从行业角度讲,高端制造业指制造业中新出现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行业; 从产业链角度讲,高端制造业是处于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制造业,这些高端环节可以看成制造业的细分行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和主要要求及意义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和主要要求及意义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涵和主要要求及意义学号:120696120 :钱春华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指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一是技术水平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涉及多学科和多领域的高、精、尖技术;二是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三是处于产业链的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我国已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切入点。

高端装备制造业必然成为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成为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发展高端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途径,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阶段的在要求。

当前,我国高端制造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部分行业在国际上达到技术领先地位,并初步形成了一批高速成长企业和产业聚集区。

一、高端制造业的涵发展高端制造业是基于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外经济形式的准确判断,是实现“三个转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

为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首先有必要正确认识和理解高端制造业的概念和涵,以及高端制造业在国的发展态势。

高端制造业指制造业中的高端环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到后期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既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高端部分,也包括新兴制造业的高端部分。

高端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的主要区别是: 传统制造业主要依靠传统工艺,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高端制造业主要依靠高新技术和高端装备,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

高端制造业可以是利用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行业,也可以是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从制造业呈现出的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趋势看,高端制造业基本上包含了先进制造业和服务型制造业。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端制造业的概念应该从行业和产业链两个角度界定。

从行业角度讲,高端制造业指制造业中新出现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行业; 从产业链角度讲,高端制造业是处于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制造业,这些高端环节可以看成制造业的细分行业。

中国如何成为制造强国

中国如何成为制造强国

中国如何成为制造强国马克谢丽容在全球主要大国近年来纷纷高度重视制造业、并用新技术重塑制造业的背景下,2015年5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

该纲领将制造业定位成“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提出了建设制造业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15年-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2025年-2035年,达到制造强国阵营的中等水平;第三步,2035年-2049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中国制造2025》,就是这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是未来十年指导各级政府相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宏图大略如何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制造强国的梦想如何才能成真?近日,《财经》记者专访了工信部部长苗圩。

工信部是《中国制造2025》的牵头起草单位,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设在工信部,苗圩则是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

领导小组组长,是国务院副总理马凯。

创新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把创新打造成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力量《财经》:今年以来,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发布了几个指引改革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文件,3月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5月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7月的《“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在您看来,这些文件中体现出来的理念和思路,跟过去有何不同?这三份文件有何逻辑关系?苗圩:这些文件的理念和思路是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新思路、新观念在具体领域的体现。

与过去相比,这些文件的理念和思路更加突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更加突出创新驱动。

《若干意见》强调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方面的重要地位;《中国制造2025》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指导意见》提出以融合促创新,最大程度汇聚各类市场要素的创新力量,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支柱。

二是更加突出深化改革。

机械基础件

机械基础件

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信部2012-02-17目录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二)面临形势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发展重点(一)机械基础件(二)基础制造工艺(三)基础材料四、主要任务(一)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协同发展(三)建设研发和服务平台,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四)加大技术改造,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五)加强行业管理,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六)推进“两化融合”,提高信息化水平(七)实施“机械基础件和基础制造工艺双提升工程”五、保障措施(一)加强宏观统筹协调(二)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三)加强资金引导和支持(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五)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六、规划组织实施附表1:机械基础件重点发展方向附表2:50项推广应用的先进绿色制造工艺附表3:基础材料重点发展方向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以下简称“三基”)是装备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水平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机械基础件是组成机器不可分拆的基本单元,包括:轴承、齿轮、液压件、液力元件、气动元件、密封件、链与链轮、传动联结件、紧固件、弹簧、粉末冶金零件、模具等;基础制造工艺是指机械工业生产过程中量大面广、通用性强的铸造、锻压、热处理、焊接、表面工程和切削加工及特种加工工艺;基础材料特指机械制造业所需的小批量、特种优质专用材料。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装备制造行业要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的要求以及“十二五”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大幅度提升“三基”产业整体水平,提高为装备制造业的配套能力,实现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12.31•【文号】国发〔2021〕37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量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21年12月31日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提升计量能力和水平,全面开启计量事业发展新征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编制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计量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计量科研成果大量涌现,建成185项国家计量基准和6.2万余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标准物质供给数量持续增长,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更加完善,获得国际承认的校准测量能力达1779项,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成为全球有能力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的8个国家之一。

计量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全社会计量意识日益增强,计量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2018年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全面采用物理常数定义,国际测量技术规则与格局将予重构,由此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领域对精准测量测试的需求与计量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领域量值传递溯源能力还存在空白,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有待突破,计量监管思路和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计量社会共治亟需加强。

实施计量优先发展战略,加强计量基础研究,强化计量应用支撑,提升国家整体计量能力和水平已成为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 名词解释:先进装备制造业

★ 名词解释:先进装备制造业

名词解释:先进装备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指我国装备制造业中重点发展的富含技术性的装备制造业。

“十一五”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装备制造的大国,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二是装备制造体系日趋完善;三是创新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四是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但是,我国还不是装备制造业的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四个主要差距:一是技术创新能力急需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未完全掌握;二是产业基础薄弱,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已成为发展"瓶颈";三是产品结构不平衡,高端装备产业急待培育和发展;四是产业集中度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少,国际知名的品牌少。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抓住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机床、汽车、船舶、发电设备等装备产品的升级换代,积极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民用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

这为"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一、重点方向和任务(一)关键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制造装备。

关键基础零部件主要包括了液气密元件及系统、轴承、齿轮及传动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基础制造装备主要包括了数控机床及冲压、锻造、铸造、焊接、热处理等"工业母机"。

《规划》对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制造装备发展予以高度重视,提出了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加强锻铸焊等基础工艺研究,加强装备及检测能力建设,提升关键零部件质量水平;二是推进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关键零部件等自主创新,建设若干行业检测试验平台;三是继续推进"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发展高精、高速、智能、复合、重型数控工作母机和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重型锻压、清洁高效铸造、新型焊接及热处理等基础制造装备。

探索发展模式创新,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探索发展模式创新,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探索发展模式创新,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要推广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

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契合我国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一、探索发展模式创新,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一)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系统梳理我国重点产业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储备现状,加快基础零部件、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产业基础领域补短板。

构建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体系。

遵循科技创新、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形成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突破、以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推动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

培育壮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发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在细分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力的隐形冠军企业,提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探索融合发展路径促进技术创新和传统产业发展相融合。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和人才资源的带动整合作用,重点推动新兴技术与医疗卫生、农业农村、健康养老、文化旅游、教育体育等产业融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带动和跃升。

推动不同产业和应用场景相融合。

在部分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打造若干网络经济先行示范区,持续扩大智造经济中高端市场供应的规模,大力推动生物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绿色经济应用示范空间,全面提升创意经济产品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个决策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

五个决策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

五个决策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作者:牛犁来源:《经济》2021年第02期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各项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来展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推动实现供需良性互動。

要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

中央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提出来,我们必须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会议强调,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育,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二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

三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推动全社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方向。

当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规[2014]67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规[2014]67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正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规〔2014〕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工业“四基”)是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但一些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先进基础工艺研究少、推广应用程度不高,产业技术基础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

工业基础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瓶颈。

加快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推进工业强基,是增强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任务,是实现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客观要求。

为推进工业强基,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促进开放合作,强化政府引导,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工业基础领域的关键问题,加快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积极构建生产和应用良性互动机制,夯实工业发展基础,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产学研用资源,推动产业发展与应用需求良性互动。

新材料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材料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材料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作者:肖劲松来源:《经济》2019年第02期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纷纷在新材料领域制定出台相应的规划,竭力抢占新材料产业的制高点。

2009年,我国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位列其中。

迄今,我国新材料产业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

在此期间,“新材料”概念从不为人知,到如今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和寻常百姓之中,成为普遍共识。

而且新材料产业发展不仅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和培育新兴产业的新动能,成为重大工程、国防安全、生态环境建设和装备制造业水平提升的支撑和保障,引领着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十年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自从2009年明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各级政府,以及各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规模不断壮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优势企业日益壮大,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国防科技进步和生态环境建设。

特别是2016年以来,成立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发布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原材料工业各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国家层面战略,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从2010年的6000亿元扩大到2015年的近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接近25.2%(数据来源《新材料发展指南》),是“十一五”末的3倍。

2017年突破3万亿元,达到3.18万亿元(2016年、2017年的数据引自赛迪研究院原材料工业研究所和赛迪顾问的相关年报)。

稀土功能材料、光伏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位于世界前列;新材料品种不断丰富,门类逐步齐全,性能日益优化,基本满足了国防军工和重大工程建设的需要。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2013年,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也组织力量编制了《中国制造2025》。

对于中国来说,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

制定《中国制造2025》,是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举措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信息通信技术深度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是推动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背景,具体有三点考虑。

适应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的紧迫需要。

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如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法国出台了新工业法国。

与此同时,新兴国家也不甘落后,去年9月,印度发布“印度制造”战略,将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希望利用后发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实现工业强国的目标。

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使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竞争”,这就要求中国制造业必须放眼全球,积极应对,努力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找准定位,把建设制造强国作为提高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内在要求。

2010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总的来说,大而不强的特征十分突出。

在创新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比如,近八成的集成电路芯片依赖于进口,2013年进口额达到2313亿美元。

在土地矿产等资源方面,2013年全国因建设占用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35.47万公顷,原油、铁矿石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资源环境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人力资源方面,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37亿,比上年减少345万,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中国劳动力数量拐点已经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gcjx201105001.aspx
眨、第42卷2们1年5月’三三三: 工程机械:==焉:=j跏蒯觚”叠
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的 战略地位和发展思路探讨
周因栋
(原机械工业部科技司)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机械工业的主体部分和主 力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衡量一 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国 民经济建设、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振 兴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制定的兴国振邦的战略决策, 是建设和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 措施。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 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及 国家的安全。 中共中央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 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完善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发展 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提高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 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这是我国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落实科 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举措。 分马力电机、发动机的曲轴、连杆、缸套、活塞、活塞 环以及紧固件、弹簧等。以上部分基础件在国民经 济中具有战略作用,如轴承和传感器:轴承几乎为 所有的机电产品配套,离开轴承,所有的主机和成 套设备都无法运转,这也使轴承厂成为战争时期的 首要破坏目标之一;传感器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 建设信息化中不可缺少的零部件,没有它一切信息 就无法采集。 基础零部件的质量好坏,寿命长短,性能高低, 直接影响机电产品主机和成套设备的质量、寿命和 使用可靠性。因此,基础零部件在振兴装备制造业 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我国基础零部件行业,经过改 革开放30余年的奋斗,较过去有很大进步和提高, 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远远不能 满足主机的要求,有多种产品还需从国外大量进 口。为数控机床配套的高档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及 刀具90%依靠进口;挖掘机行业需要配套的液压马 达、液压泵、液压阀和液压缸,至今一直受到国外供 货的制约。
万方数据
第蛆蠢2∞1年5月
水熟悉、不精硼有限元知识的用户也可以通过浚软 件进打动臂塔式起重机的设计厦验算,可为企业带 来可现的经济嬗益。
●毒i■ …《聩H0自#№式崤m结构蠲m计算井晰系*白勺”
拉日竞¨1硅筑**挪19):62{,
口J#&.R*牲垮式起重m计算n#助&计∞*翻Ⅱ& 睁《&女月Ⅲ&Hn槭2∞9(11¨{3
4kW【IM:201“l二一22
结论
奉文所介绍的lⅢsP^P系统综合应月I了应熟的
冉限元分析软件、高级语0.融合国内外起雨机设 计标准.构建J{:实现丁嘶向对象的动臀式塔式起重 机结椅交互式譬散化计算丹析平台。经实例验证. 使用奉系统可“商教高精度地完成设计项目.对j=
(L接第2页l
(6)国家应K期设市
墙”攻咒专_l可i资金.包
案.进什Jr发、攻关和批盛生产, (2)组织政啊高敉、企业厦研发机构的柑关专 宗深^调查研究,找Ⅲ基础零部件长期在技术忭能 打而过不J‘戈.满足不r困内主机陀套的原因,而 后进行科学舟析.技m问题的本质所在.采取青蛙 措施.进彳丁研究攻芰.r以解决 (3)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个精干的.以政晰为 主.产,研、学、州代表毒加的钡导oj 11作班于.从规 划、样拈试制、产业化A列供戊Ⅲ户.ⅢPDcA的
括基础技术研究搿、样机研删绪以毖批量生产的技 术改造等费用.以保i】E研究、研制硬批母乍产庸m 的任务顺利完成。 (7)韧底改变过左科拄项口丌发攻关试制I. 作的竹珊榉序和模式.改变样机试制结求.经鉴定 合格,达到设汁璺求就算完成任务的做诘.在编制 实施计划时,对一种新刑基础零部件.不仅要详细 编制m年度样机试制计划.史重耍的迁璺编制出批 试和批母啦产计划,一种产品琏香开发攻关成功. 扎备先进性.小是H肴样机是胥经过鉴定,达到何 种水甲.而鹿着m考般批试和批量生产出的产拈是 番稳定在样机水平,骑证,L产【:艺是舌台删、先进. 满足主机聃能。j性能蛋隶,最终褂到卅户好评。 (8)加快培养“基”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制定 {r之有效的遗才仃d计划.挺离我H“=基”的自主 创新能力 此外.相关部『1在制定甚础零郎件的发腥规划 时.证应特*q盖往“F几^面: (1)提高基础零部件整体质景水平.施加强基 础技术研兜.探索设蔷结构.材料加r 1,艺等棚曼 ^f自j之问旧依莉雎性进置系.晰后集成艟他E眦^
制造工艺是生产机电产品承上启下的主要制 造手段,想达到产品的设计要求,生产出符合标准 的质量优良、技术性能先进的产品,基础工艺必须 先进、科学、适用。作为影响机械工业的重要因素, 基础工艺不仅能够衡量一个企业的制造水平和产 品生产能力,而且也是一个国家能否被称为制造强 国的评判标准之一。 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工艺众多,每个行业除了有 共性通用的基础工艺外,还具有本行业自身的特殊 制造工艺,例如轴承行业,除了具有共性的冷加工 和热加工工艺外,还有该行业不可缺少的超精研工
力砝持续战进 3结求l舟
装箭制造业应向广大卅户攫供适用、先进、质 量町辑、性价比高的机电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需 哥.生产昔#品牌.得到用户的好评和认【|r。艟量优 良的机电产一¨依靠蕈删零部件、藁础T岂、纂础材 料束保证.抓好“堆”世振兴机械装薪I:业的必由 之蹄夯实’一些”.A【F将其篮展壮大.则需坚柑置 各界的相互协忤,共同努力
万方数据
一=。鼬蒯砌曲甜j==三:≥程机械I===墨第般卷2们,年5月盈 一+洲F舶曲甜,龇二谧二;~珠‰“燃£:壬程机械.蜘椭o㈨基赫鼢第42卷2们1年5月-
艺。一个企业产品技术水平的高低,基础工艺的高 精水平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一个行业或一个 企业内,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产品质量,特别需 要注重制造工艺的创新和使用。此外,在国家节能 减排的大背景下,基础工艺的作用也不再局限于主 机技术水平、内在和外观质量的提高方面,它还能 在节能节材、绿色环保方面产生巨大效用。 1.3基础材料 材料是研制和生产机电产品的物质基础,是保 证机电产品质量的最基本条件。由于装备制造业的 行业及产品众多,需要的基础材料不仅数量大,而 且材料种类、品种、规格也非常多。此外,为了满足 某些特殊使用环境下的机电产品要求,一些基础材 料需要的数量并不大,但技术性能要求特别高,如 数控机床配套用的丝杆、导轨,耐磨抗高温的金属 材料等。 基础材料不仅能提高主机的使用寿命、精度稳 定性、强度及刚度,还能使主机具有特殊的功能。然 而,由于目前市场需要的基础材料技术性能高,数 量相对少,投资研制费用大而利润低等原因,我国 一些企业大都不愿研制和生产。因此,有关制造厂 只能从国外订货。 看,很可能对整体产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为了真 正将我国“三基”做优做强,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重主机、轻配套、轻零部件这种发展装备制 造业的思想和做法是造成“三基”问题的根本原因, 各级工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应立即摒弃,同时转变制 造业生产、经营方式,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 (2)建议各级工业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和 企业制定并落实“三基”专项规划,并根据规划要求 和本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出切实可 行的实施方案,狠抓落实。此外,原始创新、集成创 新需要长期的技术集成才能逐步实现,所以国家工 业主管部门应将“三基”工作作为长期的攻关任务 来抓,不能短期或一次性给予投资拨款攻关。 (3)“三基”应依托国家、地方、行业的重大技术 装备和工程项目攻关,有些可与主机或成套设备同 步进行,有些则应早于主机或成套设备开发,以研 制出技术性能更加先进的新产品。以基础零部件为 例,一般来讲,基础零部件分专用和通用两种。其 中,专用基础零部件可与主机专项工程同步进行开 发、攻关,如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刀具 等;通用基础零部件应统筹规划,根据市场、用户、 主机需要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规划,制定开发、攻 关计划。 (4)充分利用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官、产、研、 学、用联合的组织形式,团队运作完成攻关,开发、 生产“三基”。同时,也可采用与国外同类先进企业 合资、合作或兼并的方式加速发展,还可引入竞争 机制,以招标方式选择有创新思维、开拓精神强、企 业运行机制好、专业化生产能力强、具有丰富现代 经营管理经验的优秀中小企业作为主体企业,承担 开发和生产等攻关任务。 (5)国家应制定出相应的优惠鼓励政策,有目 的、有计划地在各行业领域培育出一个或多个优秀 的“三基”领军企业,使其逐渐成为既优又强的国家 和世界知名企业,提高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 材料的质量、品种和水平。据了解,国外很多基础零 部件企业能够大量生产供应高性能、高质量、高可 靠性的基础零部件,为机电成套设备及主机配套, 得益于其长期的攻关及经验积累,其中一些企业已 经有上百年的研发、生产和经营历史,如美国生产 疏水阀的阿姆斯壮公司、德国生产光栅及光电编码 器的海登海姆公司等。 (下转第7页)
目13 n12s∞t■^i
㈣iⅫ#i午*¥*式起首n¥散化建挺^诸A宴m
U J*Ⅱk々{扣(自#H{*):Ⅻr卷.2∞"2)
经过率系娩埘整机的计算丹折.设塔机摸砸誊
全可靠.。 4
加h瑚
IⅢ*青.i^目.¥*{等n以≠日功能的计算n辅助 *连《tnm计计#《&m tg帆慷.20∞(2】4{ 『51月俊静目&#镕d8tnW#装t的日掉m*m口 计Ⅲ巾目Ⅻ造0倌g他,2呻6¨7)4*n Ⅱ*≈t目m■In★{m自IR}R¨5呻¨1
2“三基”的发展思路
想夯实基础,做好“三基”工作,先要研制、生产 和采用高技术水平的基础零部件,采用新型高性能 材料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工艺。否则,大力发展高端 机械装备工业只是纸上谈兵。国外诸多工业发达国 家(美国、德国、日本、瑞典、英国等)都非常重视“三 基”工作,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投人大量财力、物力、 人力,促进相关企业积极研制和生产基础零部件、 基础工艺、基础材料,提供给有关主机厂使用。为能 生产出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各行业和国防建设需 要的高端数控机床,工业发达国家会采用高性能新 型材料、新技术制造工艺,同时研制、选用具有高技 术性能、高精度、高寿命、高可靠性的数控系统、功 能部件(电主机、伺服马达等)、导轨、丝杆、链条和 刀具等作为配套。 具体到我国,包括基础件在内的“三基”工作, 数十年未见较大进展,严重制约机械装备工业的发 展。目前,很多主机的发展是建立在国外的先进基 础零部件供应上的,这种状况近期可以,但长期来 一2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