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树 查找 遍历

合集下载

二叉树的建立与基本操作

二叉树的建立与基本操作

二叉树的建立与基本操作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形结构,它由节点(node)组成,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包括建立二叉树、遍历二叉树、查找二叉树节点、插入和删除节点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叉树的建立和基本操作,并给出相应的代码示例。

一、建立二叉树建立二叉树有多种方法,包括使用数组、链表和前序、中序、后序遍历等。

下面以使用链表的方式来建立二叉树为例。

1.定义二叉树节点类首先,定义一个二叉树节点的类,包含节点值、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三个属性。

```pythonclass Node:def __init__(self, value):self.value = valueself.left = Noneself.right = None```2.建立二叉树使用递归的方法来建立二叉树,先构造根节点,然后递归地构造左子树和右子树。

```pythondef build_binary_tree(lst):if not lst: # 如果 lst 为空,则返回 Nonereturn Nonemid = len(lst) // 2 # 取 lst 的中间元素作为根节点的值root = Node(lst[mid])root.left = build_binary_tree(lst[:mid]) # 递归构造左子树root.right = build_binary_tree(lst[mid+1:]) # 递归构造右子树return root```下面是建立二叉树的示例代码:```pythonlst = [1, 2, 3, 4, 5, 6, 7]root = build_binary_tree(lst)```二、遍历二叉树遍历二叉树是指按照其中一规则访问二叉树的所有节点,常见的遍历方式有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1.前序遍历前序遍历是指先访问根节点,然后访问左子节点,最后访问右子节点。

```pythondef pre_order_traversal(root):if root:print(root.value) # 先访问根节点pre_order_traversal(root.left) # 递归访问左子树pre_order_traversal(root.right) # 递归访问右子树```2.中序遍历中序遍历是指先访问左子节点,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访问右子节点。

二叉树的遍历及常用算法

二叉树的遍历及常用算法

⼆叉树的遍历及常⽤算法⼆叉树的遍历及常⽤算法遍历的定义:按照某种次序访问⼆叉树上的所有结点,且每个节点仅被访问⼀次;遍历的重要性:当我们需要对⼀颗⼆叉树进⾏,插⼊,删除,查找等操作时,通常都需要先遍历⼆叉树,所有说:遍历是⼆叉树的基本操作;遍历思路:⼆叉树的数据结构是递归定义(每个节点都可能包含相同结构的⼦节点),所以遍历也可以使⽤递归,即结点不为空则继续递归调⽤每个节点都有三个域,数据与,左孩⼦指针和右孩⼦之指针,每次遍历只需要读取数据,递归左⼦树,递归右⼦树,这三个操作三种遍历次序:根据访问三个域的不同顺序,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遍历次序,⽽通常对于⼦树的访问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设:L为遍历左⼦树,D为访问根结点,R为遍历右⼦树,且L必须位于R的前⾯可以得出以下三种不同的遍历次序:先序遍历操作次序为DLR,⾸先访问根结点,其次遍历根的左⼦树,最后遍历根右⼦树,对每棵⼦树同样按这三步(先根、后左、再右)进⾏中序遍历操作次序为LDR,⾸先遍历根的左⼦树,其次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根右⼦树,对每棵⼦树同样按这三步(先左、后根、再右)进⾏后序遍历操作次序为LRD,⾸先遍历根的左⼦树,其次遍历根的右⼦树,最后访问根结点,对每棵⼦树同样按这三步(先左、后右、最后根)进⾏层次遍历层次遍历即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遍历所有节点,实现层次遍历通常需要借助⼀个队列,将接下来要遍历的结点依次加⼊队列中;遍历的应⽤“遍历”是⼆叉树各种操作的基础,可以在遍历过程中对结点进⾏各种操作,如:对于⼀棵已知⼆叉树求⼆叉树中结点的个数求⼆叉树中叶⼦结点的个数;求⼆叉树中度为1的结点个数求⼆叉树中度为2的结点个数5求⼆叉树中⾮终端结点个数交换结点左右孩⼦判定结点所在层次等等...C语⾔实现:#include <stdio.h>//⼆叉链表数据结构定义typedef struct TNode {char data;struct TNode *lchild;struct TNode *rchild;} *BinTree, BinNode;//初始化//传⼊⼀个指针令指针指向NULLvoid initiate(BinTree *tree) {*tree = NULL;}//创建树void create(BinTree *BT) {printf("输⼊当前结点值: (0则创建空节点)\n");char data;scanf(" %c", &data);//连续输⼊整形和字符时.字符变量会接受到换⾏,所以加空格if (data == 48) {*BT = NULL;return;} else {//创建根结点//注意开辟的空间⼤⼩是结构体的⼤⼩⽽不是结构体指针⼤⼩,写错了不会⽴马产⽣问题,但是后续在其中存储数据时极有可能出现内存访问异常(飙泪....) *BT = malloc(sizeof(struct TNode));//数据域赋值(*BT)->data = data;printf("输⼊节点 %c 的左孩⼦ \n", data);create(&((*BT)->lchild));//递归创建左⼦树printf("输⼊节点 %c 的右孩⼦ \n", data);create(&((*BT)->rchild));//递归创建右⼦树}}//求双亲结点(⽗结点)BinNode *Parent(BinTree tree, char x) {if (tree == NULL)return NULL;else if ((tree->lchild != NULL && tree->lchild->data == x) || (tree->rchild != NULL && tree->rchild->data == x))return tree;else{BinNode *node1 = Parent(tree->lchild, x);BinNode *node2 = Parent(tree->rchild, x);return node1 != NULL ? node1 : node2;}}//先序遍历void PreOrder(BinTree tree) {if (tree) {//输出数据printf("%c ", tree->data);//不为空则按顺序继续递归判断该节点的两个⼦节点PreOrder(tree->lchild);PreOrder(tree->rchild);}}//中序void InOrder(BinTree tree) {if (tree) {InOrder(tree->lchild);printf("%c ", tree->data);InOrder(tree->rchild);}}//后序void PostOrder(BinTree tree) {if (tree) {PostOrder(tree->lchild);PostOrder(tree->rchild);printf("%c ", tree->data);}}//销毁结点递归free所有节点void DestroyTree(BinTree *tree) {if (*tree != NULL) {printf("free %c \n", (*tree)->data);if ((*tree)->lchild) {DestroyTree(&((*tree)->lchild));}if ((*tree)->rchild) {DestroyTree(&((*tree)->rchild));}free(*tree);*tree = NULL;}}// 查找元素为X的结点使⽤的是层次遍历BinNode *FindNode(BinTree tree, char x) {if (tree == NULL) {return NULL;}//队列BinNode *nodes[1000] = {};//队列头尾位置int front = 0, real = 0;//将根节点插⼊到队列尾nodes[real] = tree;real += 1;//若队列不为空则继续while (front != real) {//取出队列头结点输出数据BinNode *current = nodes[front];if (current->data == x) {return current;}front++;//若当前节点还有⼦(左/右)节点则将结点加⼊队列if (current->lchild != NULL) {nodes[real] = current->lchild;real++;}if (current->rchild != NULL) {nodes[real] = current->rchild;real++;}}return NULL;}//层次遍历// 查找元素为X的结点使⽤的是层次遍历void LevelOrder(BinTree tree) {if (tree == NULL) {return;}//队列BinNode *nodes[1000] = {};//队列头尾位置int front = 0, real = 0;//将根节点插⼊到队列尾nodes[real] = tree;real += 1;//若队列不为空则继续while (front != real) {//取出队列头结点输出数据BinNode *current = nodes[front];printf("%2c", current->data);front++;//若当前节点还有⼦(左/右)节点则将结点加⼊队列if (current->lchild != NULL) {nodes[real] = current->lchild;real++;}if (current->rchild != NULL) {nodes[real] = current->rchild;real++;}}}//查找x的左孩⼦BinNode *Lchild(BinTree tree, char x) {BinTree node = FindNode(tree, x);if (node != NULL) {return node->lchild;}return NULL;}//查找x的右孩⼦BinNode *Rchild(BinTree tree, char x) {BinTree node = FindNode(tree, x);if (node != NULL) {return node->rchild;}return NULL;}//求叶⼦结点数量int leafCount(BinTree *tree) {if (*tree == NULL)return 0;//若左右⼦树都为空则该节点为叶⼦,且后续不⽤接续递归了else if (!(*tree)->lchild && !(*tree)->rchild)return 1;else//若当前结点存在⼦树,则递归左右⼦树, 结果相加return leafCount(&((*tree)->lchild)) + leafCount(&((*tree)->rchild));}//求⾮叶⼦结点数量int NotLeafCount(BinTree *tree) {if (*tree == NULL)return 0;//若该结点左右⼦树均为空,则是叶⼦,且不⽤继续递归else if (!(*tree)->lchild && !(*tree)->rchild)return 0;else//若当前结点存在左右⼦树,则是⾮叶⼦结点(数量+1),在递归获取左右⼦树中的⾮叶⼦结点,结果相加 return NotLeafCount(&((*tree)->lchild)) + NotLeafCount(&((*tree)->rchild)) + 1;}//求树的⾼度(深度)int DepthCount(BinTree *tree) {if (*tree == NULL)return 0;else{//当前节点不为空则深度+1 在加上⼦树的⾼度,int lc = DepthCount(&((*tree)->lchild)) + 1;int rc = DepthCount(&((*tree)->rchild)) + 1;return lc > rc?lc:rc;// 取两⼦树深度的最⼤值 }}//删除左⼦树void RemoveLeft(BinNode *node){if (!node)return;if (node->lchild)DestroyTree(&(node->lchild));node->lchild = NULL;}//删除右⼦树void RemoveRight(BinNode *node){if (!node)return;if (node->rchild)DestroyTree(&(node->rchild));node->rchild = NULL;}int main() {BinTree tree;create(&tree);BinNode *node = Parent(tree, 'G');printf("G的⽗结点为%c\n",node->data);BinNode *node2 = Lchild(tree, 'D');printf("D的左孩⼦结点为%c\n",node2->data);BinNode *node3 = Rchild(tree, 'D');printf("D的右孩⼦结点为%c\n",node3->data);printf("先序遍历为:");PreOrder(tree);printf("\n");printf("中序遍历为:");InOrder(tree);printf("\n");printf("后序遍历为:");PostOrder(tree);printf("\n");printf("层次遍历为:");LevelOrder(tree);printf("\n");int a = leafCount(&tree);printf("叶⼦结点数为%d\n",a);int b = NotLeafCount(&tree);printf("⾮叶⼦结点数为%d\n",b);int c = DepthCount(&tree);printf("深度为%d\n",c);//查找F节点BinNode *node4 = FindNode(tree,'C');RemoveLeft(node4);printf("删除C的左孩⼦后遍历:");LevelOrder(tree);printf("\n");RemoveRight(node4);printf("删除C的右孩⼦后遍历:");LevelOrder(tree);printf("\n");//销毁树printf("销毁树 \n");DestroyTree(&tree);printf("销毁后后遍历:");LevelOrder(tree);printf("\n");printf("Hello, World!\n");return 0;}测试:测试数据为下列⼆叉树:运⾏程序复制粘贴下列内容:ABDGHECKFIJ特别感谢:iammomo。

二叉树遍历典型例题

二叉树遍历典型例题

二叉树遍历典型例题正文:二叉树的遍历是指按照某种顺序访问二叉树中的所有节点。

常见的二叉树遍历方式有三种: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下面将以一个典型的例题来介绍这三种遍历方式的应用。

假设有一个二叉树如下所示:```1/2 3/4 5 6```首先介绍前序遍历。

前序遍历的顺序是先访问根节点,然后分别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

对于上面的二叉树,前序遍历的结果是1, 2, 4, 3, 5, 6。

接下来是中序遍历。

中序遍历的顺序是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遍历右子树。

对于上面的二叉树,中序遍历的结果是2, 4, 1, 5, 3, 6。

最后是后序遍历。

后序遍历的顺序是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对于上面的二叉树,后序遍历的结果是4, 2, 5, 6, 3, 1。

以上就是三种常见的二叉树遍历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二叉树的遍历经常用于查找、删除、插入等操作。

例如,在前序遍历中,可以用来复制一棵二叉树;在中序遍历中,可以用来对树进行排序;在后序遍历中,可以用来释放二叉树的内存等。

除了以上介绍的三种遍历方式,还存在一种更特殊的遍历方式,即层序遍历。

层序遍历是逐层访问二叉树节点的方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对于上面的二叉树,层序遍历的结果是1, 2, 3, 4, 5, 6。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问题要求,选择合适的遍历方式能够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

因此,对于二叉树的遍历问题,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各种遍历方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便于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二叉树遍历(前序、中序、后序、层次、广度优先、深度优先遍历)

二叉树遍历(前序、中序、后序、层次、广度优先、深度优先遍历)

⼆叉树遍历(前序、中序、后序、层次、⼴度优先、深度优先遍历)⽬录转载:⼆叉树概念⼆叉树是⼀种⾮常重要的数据结构,⾮常多其他数据结构都是基于⼆叉树的基础演变⽽来的。

对于⼆叉树,有深度遍历和⼴度遍历,深度遍历有前序、中序以及后序三种遍历⽅法,⼴度遍历即我们寻常所说的层次遍历。

由于树的定义本⾝就是递归定义,因此採⽤递归的⽅法去实现树的三种遍历不仅easy理解并且代码⾮常简洁,⽽对于⼴度遍历来说,须要其他数据结构的⽀撑。

⽐⽅堆了。

所以。

对于⼀段代码来说,可读性有时候要⽐代码本⾝的效率要重要的多。

四种基本的遍历思想前序遍历:根结点 ---> 左⼦树 ---> 右⼦树中序遍历:左⼦树---> 根结点 ---> 右⼦树后序遍历:左⼦树 ---> 右⼦树 ---> 根结点层次遍历:仅仅需按层次遍历就可以⽐如。

求以下⼆叉树的各种遍历前序遍历:1 2 4 5 7 8 3 6中序遍历:4 2 7 5 8 1 3 6后序遍历:4 7 8 5 2 6 3 1层次遍历:1 2 3 4 5 6 7 8⼀、前序遍历1)依据上⽂提到的遍历思路:根结点 ---> 左⼦树 ---> 右⼦树,⾮常easy写出递归版本号:public void preOrderTraverse1(TreeNode root) {if (root != null) {System.out.print(root.val+" ");preOrderTraverse1(root.left);preOrderTraverse1(root.right);}}2)如今讨论⾮递归的版本号:依据前序遍历的顺序,优先訪问根结点。

然后在訪问左⼦树和右⼦树。

所以。

对于随意结点node。

第⼀部分即直接訪问之,之后在推断左⼦树是否为空,不为空时即反复上⾯的步骤,直到其为空。

若为空。

则须要訪问右⼦树。

注意。

在訪问过左孩⼦之后。

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c语言

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c语言

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c语言
二叉树是常见的数据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搜索树、哈夫曼树等。

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二叉树的遍历。

二叉树遍历有三种方式: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接下来,我将通过C语言来详细介绍这三种遍历方式。

一、先序遍历(Preorder Traversal)
先序遍历是指根节点->左子树->右子树的遍历方式。

C语言中的先序遍历算法如下:
```
void preorderTraversal(Node *node) {
if (node != NULL) {
printf("%d ", node->data); // 打印节点值
preorderTraversal(node->left); // 递归遍历左子树
preorderTraversal(node->right); // 递归遍历右子树
}
}
```
先序遍历的实现通过递归调用实现,当节点为空即遍历完成时返回。

总结:
以上三种遍历方式是二叉树遍历中最基本的方法,它们都是基于递归实现的。

通过学习这三种遍历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二叉树的结构特点,提高数据结构算法的学习效果。

二叉树前中后序遍历做题技巧

二叉树前中后序遍历做题技巧

二叉树前中后序遍历做题技巧在计算机科学中,二叉树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而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则是二叉树遍历的三种主要方式。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种遍历方式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

1.理解遍历顺序前序遍历顺序是:根节点->左子树->右子树中序遍历顺序是: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后序遍历顺序是:左子树->右子树->根节点理解每种遍历顺序是解题的基础。

2.使用递归或迭代二叉树的遍历可以通过递归或迭代实现。

在递归中,每个节点的处理函数会调用其左右子节点的处理函数。

在迭代中,可以使用栈来模拟递归过程。

3.辨析指针指向在递归或迭代中,需要正确处理指针的指向。

在递归中,通常使用全局变量或函数参数传递指针。

在迭代中,需要使用栈或其他数据结构保存指针。

4.学会断点续传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为了避免内存溢出,可以采用断点续传的方式。

即在遍历过程中,将中间结果保存在文件中,下次遍历时从文件中读取上一次的结果,继续遍历。

5.识别循环和终止条件在遍历二叉树时,要识别是否存在循环,并确定终止条件。

循环可以通过深度优先搜索(DFS)或广度优先搜索(BFS)避免。

终止条件通常为达到叶子节点或达到某个深度限制。

6.考虑边界情况在处理二叉树遍历问题时,要考虑边界情况。

例如,对于空二叉树,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又如,在处理二叉搜索树时,需要考虑节点值的最小和最大边界。

7.优化空间使用在遍历二叉树时,需要优化空间使用。

例如,可以使用in-place排序来避免额外的空间开销。

此外,可以使用懒加载技术来延迟加载子节点,从而减少内存占用。

8.验证答案正确性最后,验证答案的正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检查输出是否符合预期、是否满足题目的限制条件等方法来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验证。

《二叉树的遍历》PPT课件.ppt

《二叉树的遍历》PPT课件.ppt
最后访问根结点。
a
b
c
前序遍历:abdefgc
d
f
中序遍历: debgfa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后序遍历: edgfbca
eg
练习!!!!!!!!
练习!!!!!!!!
A
B
C
前序序列: ABDGCEFH 中序序列: DGBAECHF 后序序列: GDBEHFCA
D G
E
F
H
图 5-15
下面我们再给出一种遍历二叉树的方法
二叉树的遍历
二叉树遍历的定义
所谓二叉树的遍历,是指按一定的顺序对二叉 树中的每个结点均访问一次,且仅访问一次。
按照根结点访问位置的不同,通常把二叉树的 遍历分为六种:
TLR(根左右), TRL(根右左) LTR(左根右), RTL(右根左) LRT(左右根), RLT(右左根)
其中,TRL、RTL和RLT三种顺序在左右子树之间均 是先右子树后左子树,这与人们先左后右的习惯不 同,因此,往往不予采用。余下的三种顺序TLR、 LTR和LRT根据根访问的位置不同分别被称为前序遍 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1)二叉树的前序遍历 首先访问根结点; 然后按照前序遍历的顺序访问根结点的左子树; 再按照前序遍历的顺序访问根结点的右子树。
(2)二叉树的中序遍历 首先按照中序遍历的顺序访问根结点的左子树;
然后访问根结点; 最后按照中序遍历的顺序访问根结点的右子树。
(3)二叉树的后序遍历 首先按照后序遍历的顺序访问根结点的左子树; 然后按照后序遍历的顺序访问根结点的右子树;
(1)对一棵二叉树中序遍历时,若我们将二叉树严
格地按左子树的所有结点位于根结点的左侧,右子树的所
有结点位于根右侧的形式绘制,就可以对每个结点做一条

数据结构二叉树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二叉树的实验报告数据结构二叉树的实验报告一、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它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以便高效地访问和操作。

二叉树是数据结构中常见且重要的一种,它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高效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二叉树的特性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1. 理解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掌握二叉树的创建、遍历和查找等基本操作;3. 通过实验验证二叉树的性能和效果。

三、实验过程1. 二叉树的创建在实验中,我们首先需要创建一个二叉树。

通过输入一系列数据,我们可以按照特定的规则构建一棵二叉树。

例如,可以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将数据插入到二叉树中,以保证树的有序性。

2. 二叉树的遍历二叉树的遍历是指按照一定的次序访问二叉树中的所有节点。

常见的遍历方式有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前序遍历是先访问根节点,然后再依次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中序遍历是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再遍历右子树;后序遍历是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3. 二叉树的查找二叉树的查找是指在二叉树中寻找指定的节点。

常见的查找方式有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

深度优先搜索是从根节点开始,沿着左子树一直向下搜索,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者到达叶子节点;广度优先搜索是从根节点开始,逐层遍历二叉树,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者遍历完所有节点。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二叉树的特性和性能。

在创建二叉树时,如果按照有序的方式插入数据,可以得到一棵平衡二叉树,其查找效率较高。

而如果按照无序的方式插入数据,可能得到一棵不平衡的二叉树,其查找效率较低。

在遍历二叉树时,不同的遍历方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前序遍历可以用于复制一棵二叉树,中序遍历可以用于对二叉树进行排序,后序遍历可以用于释放二叉树的内存。

在查找二叉树时,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各有优劣。

深度优先搜索在空间复杂度上较低,但可能会陷入死循环;广度优先搜索在时间复杂度上较低,但需要较大的空间开销。

二叉树遍历(前中后序遍历,三种方式)

二叉树遍历(前中后序遍历,三种方式)

⼆叉树遍历(前中后序遍历,三种⽅式)⽬录刷题中碰到⼆叉树的遍历,就查找了⼆叉树遍历的⼏种思路,在此做个总结。

对应的LeetCode题⽬如下:,,,接下来以前序遍历来说明三种解法的思想,后⾯中序和后续直接给出代码。

⾸先定义⼆叉树的数据结构如下://Definition for a binary tree node.struct TreeNode {int val;TreeNode *left;TreeNode *right;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 right(NULL) {}};前序遍历,顺序是“根-左-右”。

使⽤递归实现:递归的思想很简单就是我们每次访问根节点后就递归访问其左节点,左节点访问结束后再递归的访问右节点。

代码如下:class Solution {public:vector<int> pre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if(root == NULL) return {};vector<int> res;helper(root,res);return res;}void helper(TreeNode *root, vector<int> &res){res.push_back(root->val);if(root->left) helper(root->left, res);if(root->right) helper(root->right, res);}};使⽤辅助栈迭代实现:算法为:先把根节点push到辅助栈中,然后循环检测栈是否为空,若不空,则取出栈顶元素,保存值到vector中,之后由于需要想访问左⼦节点,所以我们在将根节点的⼦节点⼊栈时要先经右节点⼊栈,再将左节点⼊栈,这样出栈时就会先判断左⼦节点。

代码如下:class Solution {public:vector<int> pre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if(root == NULL) return {};vector<int> res;stack<TreeNode*> st;st.push(root);while(!st.empty()){//将根节点出栈放⼊结果集中TreeNode *t = st.top();st.pop();res.push_back(t->val);//先⼊栈右节点,后左节点if(t->right) st.push(t->right);if(t->left) st.push(t->left);}return res;}};Morris Traversal⽅法具体的详细解释可以参考如下链接:这种解法可以实现O(N)的时间复杂度和O(1)的空间复杂度。

二叉树的遍历PPT-课件

二叉树的遍历PPT-课件

4 、二叉树的创建算法
利用二叉树前序遍历的结果可以非常方便地生成给定的
二叉树,具体做法是:将第一个输入的结点作为二叉树的 根结点,后继输入的结点序列是二叉树左子树前序遍历的 结果,由它们生成二叉树的左子树;再接下来输入的结点 序列为二叉树右子树前序遍历的结果,应该由它们生成二 叉树的右子树;而由二叉树左子树前序遍历的结果生成二 叉树的左子树和由二叉树右子树前序遍历的结果生成二叉 树的右子树的过程均与由整棵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结果生成 该二叉树的过程完全相同,只是所处理的对象范围不同, 于是完全可以使用递归方式加以实现。
void createbintree(bintree *t) { char ch; if ((ch=getchar())==' ') *t=NULL; else { *t=(bintnode *)malloc(sizeof(bintnode)); /*生成二叉树的根结点*/ (*t)->data=ch; createbintree(&(*t)->lchild); /*递归实现左子树的建立*/ createbintree(&(*t)->rchild); /*递归实现右子树的建立*/ }
if (s.top>-1) { t=s.data[s.top]; s.tag[s.top]=1; t=t->rchild; }
else t=NULL; }
}
7.5 二叉树其它运算的实现
由于二叉树本身的定义是递归的,因此关于二叉树的许多 问题或运算采用递归方式实现非常地简单和自然。 1、二叉树的查找locate(t,x)
(1)对一棵二叉树中序遍历时,若我们将二叉树严
格地按左子树的所有结点位于根结点的左侧,右子树的所

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实验报告总结

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实验报告总结

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实验报告总结
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是处理二叉树结构时常用的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实现这三种遍历算法来更好地理解二叉树的结构和特点。

先序遍历是指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递归地先序遍历左子树,再递归地先序遍历右子树。

中序遍历是指先递归地中序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地中序遍历右子树。

后序遍历是指先递归地后序遍历左子树,然后递归地后序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递归或非递归的方式来实现这三种遍历算法。

递归实现简单直观,但可能由于递归深度过大而导致栈溢出。

非递归实现使用栈来模拟递归的过程,可以防止栈溢出。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先序遍历的结果是按照根节点、左子树、右子树的顺序输出,中序遍历的结果是按照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的顺序输出,后序遍历的结果是按照左子树、右子树、根节点的顺序输出。

不同的遍历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输出结果,对数据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总之,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是处理二叉树结构的重
要方法。

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遍历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二叉树前序和中序遍历求后序 表格法

二叉树前序和中序遍历求后序 表格法

二叉树前序和中序遍历求后序表格法1.概述二叉树是计算机科学中常见的数据结构,它可以用来表示树形结构的数据。

在二叉树的遍历中,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是三种重要的遍历方式。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的结果来求出二叉树的后序遍历结果,以及如何使用表格法来进行求解。

2.二叉树遍历的概念在二叉树中,前序遍历指的是首先访问根节点,然后再递归地前序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中序遍历指的是先递归地中序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再递归地中序遍历右子树;后序遍历指的是先递归地后序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最后再访问根节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的结果来求出后序遍历的结果。

3.二叉树的定义我们需要了解二叉树的定义。

二叉树是一种树形结构,它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分别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对于任意一个节点,它的左子树和右子树也分别是二叉树。

如果一个节点没有左子树或者右子树,我们称其为叶子节点。

二叉树一般用递归的方式来定义,并且可以通过链式存储结构或者顺序存储结构来实现。

4.二叉树前序和中序遍历求后序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结果来求出后序遍历的结果。

4.1 基本思路我们知道前序遍历的顺序是根节点、左子树、右子树,中序遍历的顺序是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

假设我们已经知道了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和中序遍历序列,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序列来确定二叉树的结构。

具体地,我们可以通过前序遍历序列找到根节点,然后在中序遍历序列中找到该根节点的位置,这样就可以确定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中序遍历序列。

再根据左子树和右子树的节点数目,我们可以在前序遍历序列中确定左子树和右子树的前序遍历序列。

我们可以递归地对左子树和右子树进行求解,直到最终得到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

4.2 具体步骤具体地,通过前序遍历序列和中序遍历序列求后序遍历序列的步骤如下:1)在前序遍历序列中找到根节点2)在中序遍历序列中找到根节点的位置,确定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中序遍历序列3)计算左子树和右子树的节点数目,确定左子树和右子树的前序遍历序列4)递归地对左子树和右子树进行求解5)最终得到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4.3 表格法求解除了上述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步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表格法来求解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

二叉树的遍历有三种方式

二叉树的遍历有三种方式

二叉树的遍历有三种方式,如下:(1)前序遍历(DLR),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

简记根-左-右。

(2)中序遍历(LDR),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

简记左-根-右。

(3)后序遍历(LRD),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

简记左-右-根。

例1:如上图所示的二叉树,若按前序遍历,则其输出序列为。

若按中序遍历,则其输出序列为。

若按后序遍历,则其输出序列为。

前序:根A,A的左子树B,B的左子树没有,看右子树,为D,所以A-B-D。

再来看A的右子树,根C,左子树E,E的左子树F,E的右子树G,G的左子树为H,没有了结束。

连起来为C-E-F-G-H,最后结果为ABDCEFGH中序:先访问根的左子树,B没有左子树,其有右子树D,D无左子树,下面访问树的根A,连起来是BDA。

再访问根的右子树,C的左子树的左子树是F,F的根E,E的右子树有左子树是H,再从H出发找到G,到此C的左子树结束,找到根C,无右子树,结束。

连起来是FEHGC, 中序结果连起来是BDAFEHGC 后序:B无左子树,有右子树D,再到根B。

再看右子树,最下面的左子树是F,其根的右子树的左子树是H,再到H的根G,再到G的根E,E的根C无右子树了,直接到C,这时再和B找它们其有的根A,所以连起来是DBFHGECA例2:有下列二叉树,对此二叉树前序遍历的结果为()。

A)ACBEDGFH B)ABDGCEHFC)HGFEDCBA D)ABCDEFGH解析:先根A,左子树先根B,B无左子树,其右子树,先根D,在左子树G,连起来是ABDG。

A的右子树,先根C,C左子树E,E无左子树,有右子树为H,C的右子树只有F,连起来是CEHF。

整个连起来是B答案ABDGCEHF。

例3:已知二叉树后序遍历是DABEC,中序遍历序列是DEBAC,它的前序遍历序列是( ) 。

A)CEDBA B)ACBED C)DECAB D)DEABC解析:由后序遍历可知,C为根结点,由中序遍历可知,C左边的是左子树含DEBA,C右边无结点,知根结点无右子树。

二叉树的遍历课件

二叉树的遍历课件
二叉树的遍历
教学目标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能够认识和了 解二叉树的遍历,进而掌握通过其中 两种遍历顺序推出第三种遍历顺序的 分析方法,并且能够举一反三。
遍历的概念
所谓遍历是指沿着某条搜索路线, 依次对二叉树中每个结点均做一次且仅 做一次访问。
遍历分为:前序遍历、中序遍历、 后序遍历。
2011年3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笔试填空题第2题
一棵二叉树的中序遍历结果为 DBEAFC,前序遍历结果为ABDECF, 则后序遍历结果为 【 】 。
前序遍历:若二叉树非空,则先访问根节点,再 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
前序遍历顺序:
A
B
C
DE
F
中序遍历:若二叉树非空,则先遍历左子树,再 访问根节点,最后遍历右子树。
中序遍历顺序:
A
B
C
DE
F
后序遍历:若二叉树非空,则先遍历左子树,再 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后序遍历顺序:
A
B
C
DE
F
中序遍历: D B E A F C 前序遍历: A B D E C F
后序遍历
A
B
C
D EF
二叉树
总结:
我们这节课主要采用“案例驱动式”教 学方法讲解了二叉树的遍历,以案例方式讲 解通过其中两种遍历顺序推断出第三种遍历 顺序的分析方法。主要培养大家灵活运用知 识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
拓展:
已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叉树的 后序遍历:D A B E C 中序遍历:D E B A C
请问前序遍历结果为?

二叉树的三种遍历方法

二叉树的三种遍历方法

二叉树的三种遍历方法
二叉树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和边组成,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分别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二叉树的遍历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访问二叉树中的所有节点。

常见的二叉树遍历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一、前序遍历
前序遍历是指先访问根节点,再依次访问左子树和右子树。

具体步骤如下:
1. 访问根节点。

2. 前序遍历左子树。

3. 前序遍历右子树。

二、中序遍历
中序遍历是指先访问左子树,再访问根节点,最后访问右子树。

具体步骤如下:
1. 中序遍历左子树。

2. 访问根节点。

3. 中序遍历右子树。

三、后序遍历
后序遍历是指先访问左子树,再访问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具体步骤如下:
1. 后序遍历左子树。

2. 后序遍历右子树。

3. 访问根节点。

以上三种遍历方法都是深度优先遍历,因为它们都是先访问一个节点的所有子节点,再依次访问子节点的子节点。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遍历方法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前序遍历可以用于复制一棵二叉树,中序遍历可以用于排序,后序遍历可以用于计算表达式的值。

二叉树的四种遍历算法

二叉树的四种遍历算法

⼆叉树的四种遍历算法⼆叉树作为⼀种重要的数据结构,它的很多算法的思想在很多地⽅都⽤到了,⽐如STL算法模板,⾥⾯的优先队列、集合等等都⽤到了⼆叉树⾥⾯的思想,先从⼆叉树的遍历开始:看⼆叉树长什么样⼦:我们可以看到这颗⼆叉树⼀共有七个节点0号节点是根节点1号节点和2号节点是0号节点的⼦节点,1号节点为0号节点的左⼦节点,2号节点为0号节点的右⼦节点同时1号节点和2号节点⼜是3号节点、四号节点和五号节点、6号节点的双亲节点五号节点和6号节点没有⼦节点(⼦树),那么他们被称为‘叶⼦节点’这就是⼀些基本的概念⼆叉树的遍历⼆叉树常⽤的遍历⽅式有: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层序遍历四种遍历⽅式,不同的遍历算法,其思想略有不同,我们来看⼀下这四种遍历⽅法主要的算法思想:1、先序遍历⼆叉树顺序:根节点 –> 左⼦树 –> 右⼦树,即先访问根节点,然后是左⼦树,最后是右⼦树。

上图中⼆叉树的前序遍历结果为:0 -> 1 -> 3 -> 4 -> 2 -> 5 -> 62、中序遍历⼆叉树顺序:左⼦树 –> 根节点 –> 右⼦树,即先访问左⼦树,然后是根节点,最后是右⼦树。

上图中⼆叉树的中序遍历结果为:3 -> 1 -> 4 -> 0 -> 5 -> 2 -> 63、后续遍历⼆叉树顺序:左⼦树 –> 右⼦树 –> 根节点,即先访问左⼦树,然后是右⼦树,最后是根节点。

上图中⼆叉树的后序遍历结果为:3 -> 4 -> 1 -> 5 -> 6 -> 2 -> 04、层序遍历⼆叉树顺序:从最顶层的节点开始,从左往右依次遍历,之后转到第⼆层,继续从左往右遍历,持续循环,直到所有节点都遍历完成上图中⼆叉树的层序遍历结果为:0 -> 1 -> 2 -> 3 -> 4 -> 5 -> 6下⾯是四种算法的伪代码:前序遍历:preOrderParse(int n) {if(tree[n] == NULL)return ; // 如果这个节点不存在,那么结束cout << tree[n].w ; // 输出当前节点内容preOrderParse(tree[n].leftChild); // 递归输出左⼦树preOrderParse(tree[n].rightChild); // 递归输出右⼦树}中序遍历inOrderParse(int n) {if(tree[n] == NULL)return ; // 如果这个节点不存在,那么结束inOrderParse(tree[n].leftChild); // 递归输出左⼦树cout << tree[n].w ; // 输出当前节点内容inOrderParse(tree[n].rightChild); // 递归输出右⼦树}pastOrderParse(int n) {if(tree[n] == NULL)return ; // 如果这个节点不存在,那么结束pastOrderParse(tree[n].leftChild); // 递归输出左⼦树pastOrderParse(tree[n].rightChild); // 递归输出右⼦树cout << tree[n].w ; // 输出当前节点内容}可以看到前三种遍历都是直接通过递归来完成,⽤递归遍历⼆叉树简答⽅便⽽且好理解,接下来层序遍历就需要动点脑筋了,我们如何将⼆叉树⼀层⼀层的遍历输出?其实在这⾥我们要借助⼀种数据结构来完成:队列。

二叉树先序遍历c语言

二叉树先序遍历c语言

二叉树先序遍历c语言在计算机科学的领域中,二叉树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常用的数据结构。

它由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可以存储一个值,并且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分别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二叉树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例如在编写搜索算法时,可以使用二叉树来快速定位目标值。

同时,二叉树还可以用于构建更复杂的数据结构,例如堆和红黑树。

在二叉树中,先序遍历是一种遍历方式。

它的步骤如下:1. 访问根节点。

2. 遍历左子树。

3. 遍历右子树。

下面我们将用C语言来实现二叉树的先序遍历。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二叉树节点的结构体,如下所示:```ctypedef struct TreeNode {int val;struct TreeNode *left;struct TreeNode *right;} TreeNode;```然后,我们可以通过递归的方式来实现先序遍历函数,代码如下:```cvoid pre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if (root == NULL) {return;}printf("%d ", root->val); // 访问根节点preorderTraversal(root->left); // 遍历左子树preorderTraversal(root->right); // 遍历右子树}```在这个递归函数中,我们首先判断根节点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返回。

然后,我们访问根节点的值,并依次递归地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

接下来,我们可以创建一个二叉树并测试我们的先序遍历函数。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cint main() {TreeNode* root = malloc(sizeof(TreeNode));root->val = 1;TreeNode* node1 = malloc(sizeof(TreeNode));node1->val = 2;TreeNode* node2 = malloc(sizeof(TreeNode));node2->val = 3;root->left = node1;root->right = node2;printf("先序遍历结果:");preorderTraversal(root);printf("\n");return 0;}```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具有三个节点的二叉树,并调用先序遍历函数进行遍历。

二叉树的遍历

二叉树的遍历

T->rchild= CreatBiTree(); /*构造右子树*/ 扩展先序遍历序列
}
2021/2/21
return (T) ;}
A B Φ D Φ Φ C Φ 17Φ
T
T
T
ch=B
ch=Φ
Λ
T
T= Λ, Creat(T)
ch=A T
A
B creat(T L)
ΛB 返回
creat(T L)
creat(T R)
A
p=p->RChild;
}
2021/2/21
}
top
A
B
C
D
top
B
top
A
A
top
D
A
top
A
top
C
13
top
中序遍历二叉树的非递归算法:
A
void InOrder(BiTree T)
{ InitStack(&S); 相当于top=-1;
p=T;
B
C
while(p!=NULL | | !IsEmpty(S)) 相当于top==-1;
}
后序遍历二叉树的递归算法:
void PostOrder (BiTree T)
{ if(T!=NULL)
{ PostOrder (T->lchild);
PostOrder (T->rchild);
printf(T->data); }
2021/2/21
15
}
先序遍历二叉树的递归算法: void PreOder (BiTree T) { if(T! =NULL){ printf (T->data); PreOrder (T->lchild); PreOrder (T->rchild); } }

c语言实现二叉树各种基本运算的算法

c语言实现二叉树各种基本运算的算法

c语言实现二叉树各种基本运算的算法二叉树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可以应用于许多算法和问题中。

在C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指针和结构体来实现二叉树的各种基本运算。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叉树的创建、插入、删除、查找以及遍历等基本操作的算法。

1.创建二叉树创建二叉树可以通过递归的方式来实现。

首先定义一个表示二叉树节点的结构体,包含一个值和左右子节点指针。

然后,通过递归地创建左右子树来构建整个二叉树。

```ctypedef struct TreeNode {int data;struct TreeNode* left;struct TreeNode* right;} TreeNode;//创建二叉树TreeNode* createBinaryTree() {int data;scanf("%d", &data);if (data == -1) { // -1表示空节点return NULL;}TreeNode* node = (TreeNode*)malloc(sizeof(TreeNode)); node->data = data;node->left = createBinaryTree();node->right = createBinaryTree();return node;}```2.插入节点在二叉树中插入节点可以按照二叉搜索树的性质进行。

如果要插入的值小于当前节点的值,则将其插入到左子树中,否则插入到右子树中。

如果子树为空,则直接创建一个新节点作为子树。

```c//插入节点TreeNode* insertNode(TreeNode* root, int data) {if (root == NULL) {TreeNode* newNode = (TreeNode*)malloc(sizeof(TreeNode));newNode->data = data;newNode->left = NULL;newNode->right = NULL;return newNode;}if (data < root->data) {root->left = insertNode(root->left, data);} else {root->right = insertNode(root->right, data);}return root;}```3.删除节点删除二叉树中的节点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删除叶子节点、删除只有一个子节点的节点、删除有两个子节点的节点。

二叉树遍历风吹法

二叉树遍历风吹法

二叉树遍历风吹法二叉树遍历风吹法:你没有听错,这就是风吹法!一、啥是二叉树遍历?好吧,你要是说二叉树,我相信很多人脑袋里肯定先冒出来一堆“树枝”或者“树叶”的画面,可能还会下意识去想,这树是啥?是那种森林里成群结队的树吗?其实不然,二叉树它就像一个家里摆满了小小房子的房子,每一个房子都是一个“节点”。

然后每一个房子又可能有两个小房子,左边一个,右边一个,这两个小房子叫做“左右子节点”。

那说到二叉树的遍历,最简单的说,就是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走”这些小房子,去访问它们,了解它们到底长啥样。

而且走的顺序可是有讲究的!有前序、后序、还有中序等等,反正有那么多种,像是迷宫一样。

不过这回我想讲的,是一种看似简单,但充满乐趣的遍历方式——“风吹法”。

二、风吹法是啥?听到“风吹法”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心里想:这是不是哪儿来的神奇法术?啥叫风吹法,难不成是风一吹,二叉树就遍历完了?哈哈,当然不是啦。

风吹法其实是个带点儿幽默的名字,简单说就是一种用轻松的方式去“走”二叉树的遍历方法。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二叉树就像一棵大树,而“风”就是你去访问每个节点的顺序,风从树的最顶端开始吹,一层一层的往下走,最终把每一片叶子都“吹”到。

就像是走迷宫一样,风走到哪里,你就跟着走到哪里,每个节点都不放过,见一个节点就问它:“能告诉我你是谁吗?”这种方法叫做“层序遍历”。

不是按顺序直接去访问,而是从一层一层的顺序去走。

这就像走楼梯一样,一层一层地上去,一步一个脚印,不急不躁,稳稳当当。

三、风吹法的原理可能有人心里会疑惑:那风吹法到底是怎么走的呢?这还得从树的“根”说起。

咱得站在树的根上,也就是二叉树的第一个节点,风从这里开始吹。

然后风就顺着每一层去吹,先是根节点这层,再来一层,再接着下一层,风一直往下吹。

你可能会想:是不是每一层的节点都得从左到右去访问?哎呦,这个问题问得好!确实是这样的,每一层,咱得从左往右按顺序访问每个节点。

风就像是一个有耐心的小孩,一点一点吹过去,绝不挑剔,也不急躁,走到哪里就待一会儿,直到把每一层都吹得干干净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12 第7章 查找 9
int seqsearch(DataType r[], int key, int n) {int i; r[0].key=key; i=n; while(r[i].key!=key) 演示:查找 i--; key=32 return i; }
0 1 2 3 4 5 6 7 8 32
18 26
演示:查找 key=56 32 21 37 56 64 75
else return -1 ;
}
i=0 i=1 i=2 i=3 i=4 i=5
2019/2/12 第7章 查找 8
算法分析:
ASL=∑ Pi × Ci
i=1
n
=1/n (1+2+……..+n)*2
=n+1
改进算法: 希望尽量减少比较次数。 表从r[1]-r[Max], r[0]存放key。
第7章 查找(Search)
7.1 查找基本概念 7.2 基于线性表静态查找查找
2019/2/12
第7章 查找
1
查找概述
Introduction
查找是非数值处理中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操作。
查找,也称检索,是一种运算,是软件设计中经常 遇到的一种运算。数据结构不同,查找方法也会不 同。查找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算 法 描 述
18
26
32
21
37
56
64
75
i=3 i=4 i=5 i=6 i=7 i=8
算法分析
ASL=∑ Pi × Ci
i=1
n
=(1/n) ×(1+2+……..+n)
=(n+1)/2
算法特点
算法简单,效率较低
2019/2/12
第7章 查找
11
2.折半查找法(对半或二分查找)
针对有序表使用的查找方法,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2019/2/12 第7章 查找 3
引入平均查找长度,作为查找算法评价的依据。 平均查找长度:为确定记录在表中的位置所进行的和 关键字比较的次数的期望值,简写为ASL. 含有n个元素的表中找一个元素成功的ASL为: ASL=∑ Pi × Ci
i=1 n
Pi为查找第i个元素的概率;
Ci为 查到第i个元素所需的比较次数。
折半查找法:针对有序顺序表存储结构
分块查找:针对索引顺序表存储结构
2019/2/12
第7章 查找
6
1. 顺序查找:
基本思想:从第一个元素开始,将给定值与表 中逐个元素的关键字比较,直至检索成功或直 至最后一个元素检索失败为止。
18 26 32 21 37 56 64 75
i=0 i=1 i=2 i=3 i=4 i=5
high 91
Low high mid
用折半查找法在顺序表中 查找关键字为80的记录!
查找关键字为10的记录! 18 26 32 32 45 52 66 66 80 80 91 high 91
low 18 26 low 18
mid 45 52
mid high 26 32 45
52
66
80
91
low high mid 18 26 32 high Low
有序表:记录的关键字以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的表。
基本思想:给定值key与中间位置的记录的关键字比
较,若相等则查找成功;若给定值大于中间 位置记录的关键字值,则在表的后半部分继 续折半查找;否则在表的前半部分进行折半 查找,直至查找成功或不成功。
2019/2/12
第7章 查找
12
步骤:
(1)计算中间位置 mid=(low+high)/2取整 。 (2)key与R[mid].key比较 若key=R[mid].key则查找成功; 若key<R[mid].key ,则high=mid-1,转(3) 。
2019/2/12 第7章 查找
r[0]
name[0] … name[9] key name[0] … name[9] key
r[1]
……
5
r[Maxnum]

5)查找方法: 顺序表静态查找, 树表动态查找,哈希查找
7.2、基于线性表的静态查找
顺序表上的查找主要有三种方法:
顺序查找法:针对顺序表存储结构
45
52
66
80
91
注意:使用折 半查找算法时, 线性表中的元 素必须按照关 键字排列有序; 并且必须以顺 序存储方式存 储。
int binsearch(DataType r[],int n,int key) {int low,high,mid; 初始化 low=0; high=n-1; 循环条件 while(low<=high) 计算中间下标 {mid=(low+high)/2; if(key==r[mid].key)return mid; 查找成功 else if(key > r[mid].key) low=mid+1; 前半部分 else high=mid-1; 后半部分 } returu –1; 查找失败 }
2019/2/12
第7章 查找
2
7.1、查找基本概念
1)查找 Search:又称检索,是指在大量的数据中寻找关 键字等于给定值的记录。若存在这样一个记录,则称查 找成功,否则称查找不成功。 分为:静态查找;动态查找; 2)关键字 (Keyword):就是数据元素中可以唯一标识一个 数据元素的数据项。 例如:学生管理登记卡中的学号。 3)平均查找长度 (Average Search Length) (ASL) 算法评价 :评价时考虑:(1) 速度; (2) 占用存储空间; (3) 复杂程度。
2019/2/12
第7章 查找
4
4) 类型说明:
设表中记录以顺序存储结构组织。 每个记录包括:关键字,其他数据项等。 其类型说明用C语言描述如下:
结构体数组
typedef struct {char name[10]; KeyType key; }DataType; DataType r[Maxnum];
2019/2/12
第7章 查找
7
顺序查找算法:
int Seqsearch (DataType r[ ] ,int key, int n) { int i=0; while ( r[ i ].key != key && i< n) i ++;
if (r[ i ].key ==key)
return i ;
若key>R[mid].key ,则low=mid+1,转(3) 。
(3)若low≤high, 则重复(1)
2019/2/12 第7章 查找 否则:查找不成功,结束。 13
Search
18 low 26 32 45 52 66 80 91 high 66 80 91 mid 52 low
mid 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