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中国文化产业自主品牌的战略意义的认识

合集下载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摘要: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就业,而且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产品。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因此,必须从加强规划、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培育龙头、搭建平台等多方面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品牌;产业园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产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潜在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一)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但整体实力偏弱。

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占GDP的比重是2.5%,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1132万人,占全部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1.5%。

2007年我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超过30万家,初步形成由娱乐业、演出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等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

但总体看,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仍不大,实力偏弱。

相比之下,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或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或接近20%。

(二)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围绕发展创意产业、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彰显民族特色等思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带。

在东部,积极构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带。

在中部,在弘扬晋商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上做文章,促进演艺业、影视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西部的云南走以地域性民族文化为内涵、以文化旅游为主线、以品牌运作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路径,在全国形成较大影响。

综合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同,呈现东高西低的区域不平衡发展态势。

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从业人数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分别占全部的66%和69%;从实现的增加值看,东部占74%,中西部占26%。

努力将贴牌大国打造成自主品牌强国的思考

努力将贴牌大国打造成自主品牌强国的思考

努力将贴牌大国打造成自主品牌强国的思考柳思维2013-02-04 16:22:00 来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4期【内容提要】品牌强国是经济强国的重要基础,打造品牌强国是提高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排名世界第二,制造业产值也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和经济大国。

但是,众多的事实表明,中国还不是品牌强国,驰名世界的品牌还比较少,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还不够大,品牌的竞争力还不够强。

因此,中国必须站在经济强国的战略高度,走品牌强国之路。

应注重中国品牌的产品质量、科技创新、市场营销、文化培育和企业素质的提高,努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实现从“贴牌大国”向“自主品牌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强国/品牌强国/自主品牌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全球瞩目,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中国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了英、法、德、日,2010年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目前,中国已有200多个产品产销量居世界第一位,如电用电器、高精密机床、工程机械、重型矿山等行业的出口产品当中有很多位列世界第一[1]。

与此同时也崛起了一大批国产品牌,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和“制造大国”。

但应当看到,虽然中国制造加工的产品数量多,品牌也多,中国却仍是品牌弱国。

1994年笔者就开始关注品牌问题,策划召开了湖南省首届名牌战略研讨会,并主持了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世纪之交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大趋势及提高中国出口商品质量竞争力的对策”。

在项目成果之一《面向21世纪实施“名牌强省”战略》的基础上,撰写了《实施名牌战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发展》,并获得了中国国际贸易学优秀论文奖。

《光明日报》1996年10月10日以《名牌:中国对外贸易的新生长点》一文发表了其主要内容,文中强调“面临世纪之交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名牌在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

中国文化自信与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战略

 中国文化自信与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战略

中国文化自信与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战略中国文化自信与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战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元的文化传统,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参与世界文化产业的竞争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中国文化自信与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战略,成为了中国文化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产业的定义与特点以及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战略上阐述这一主题。

一、中国文化自信的内涵中国文化自信,是指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自信和对民族精神特质的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自信。

中国文化自信强调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鲜明性,并积极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以增强国家形象和软实力。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包括了丰富的文学、哲学、艺术、建筑、服饰、音乐、戏剧等方面的瑰宝。

具备了自信的文化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交流与竞争的挑战。

二、文化产业的定义与特点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于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观光等环节,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产业。

文化产业的定义十分广泛,包括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艺术、设计、动漫、游戏、新媒体、文化旅游等领域。

文化产业作为创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知识密集、创意驱动、产业链长、复合性融合、非物质性、产业与文化相融合等。

三、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战略在中国文化自信的推动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开始加速国际化步伐,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使中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

1. 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举办文化节、展览、论坛等活动,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对外交流,增强与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合作与交流。

2. 培育文化产业品牌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战略需要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通过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品牌化建设,提高中国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满足国际市场对中国文化产品的需求。

3. 发挥数字技术的引领作用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 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中 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长点。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大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策略。

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影视、动漫、游戏、音乐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和企业。

同时,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也日益旺盛,人们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化产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待提升,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企业。

其次,文化产业的结构不够合理,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较大,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此外,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原创性作品缺乏,内容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人才短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具备创意、策划、营销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然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人才供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2、资金投入不足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创意研发、生产制作、市场推广等环节。

但由于文化产业的投资风险较高,融资渠道相对狭窄,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资产,然而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侵权盗版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文化创作者的积极性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4、文化市场体制不完善我国文化市场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准入门槛过高、审批流程繁琐、市场竞争不够充分等,这些都影响了文化产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1、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关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文化创意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融合 力,通过现代技术的嫁接,与科技 创新形成合力,几乎可以融入到各 行各业,使各行各业的产品和服务 都成为一定文化的载体,从而实现 传统产业的价值创新,推动中国制 造走向中国创造。
3、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提升国家软实力 并在全球市场掀起“汉风”热潮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 响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 了较快的增长,中国国际 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 日益扩大,国际上汉学升 温。
2、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发展已超越一般文化 产业层面进入创意经济的系统创新阶段
国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英国为先驱,自上世纪90年代后半 期开始已经经历了十几年,从当初注重发展与文化含量高 的相关产业部门已经逐步发展到包括“版权、专利、商标 和设计”等在内的整个经济系统的层面,进入了创意经济 的新阶段。创意成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投入要素渗透和融 合到各行各业,产业间的界限趋于模糊,触发了整个经济 的系统性创新。
4、鼓励各类非政府组织直接参与 本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国外政府在创意产业 发。展中十分重视发挥 协会、大学、研究机 构等非政府组织的桥 梁、中介作用,使政 府不必直接与企业打 交道,可从繁杂琐事 中抽出身来制定法规 、宏观政策、计划与 目标
比如英国,设立了各种形式的中 介组织,政府向他们购买服务, 这些中介组织主要发挥政府与企 业间的桥梁作用,帮助和指导创 意企业,将它们的创意产品推向 市场。英国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 及企业行为,从创意企业的培育、 审核、认定、监督到人才、资金 支持,全部由非政府组织负责实 施,政府只对其进行资格认定、 下达任务指标,并实行指导、监 督。
在创意经济的新阶段,由于创意产业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 文化产业的单一产业层面,因此各国政府在实际操作中, 也跳出了初期主要依靠文化部门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局限, 由具有综合协调职能的部门负责创意经济的推进。

自主创新、品牌战略对企业的发展有何意义

自主创新、品牌战略对企业的发展有何意义

自主创新、品牌战略对企业的发展有何意义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技术没有国界,但技术应用有知识产权。

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技术、产品和服务可以跨越国界流动,但品牌属于企业、属于国家。

高举自主创新旗帜的国内创新型企业,手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就一定能够成为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强劲主体,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什么是自主创新?为什么要在“创新”前面加上“自主”二字呢?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

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

其核心理念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或者叫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自主创新的经济学意义,就是通过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获取超额利润而不是平均利润,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的活力所在、生命所在。

需要把创新概念与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概念加以认真区分。

自主创新可理解为自主的科学创新,也可以是自主的技术创新,如果创新再加上科研这个概念,那就涵盖了科学创造与科学生产的全过程。

但笔者要强调的自主创新并不包含科研这个领域,如果连科研本身也要强调自主的话,那科研就不再是科学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了,也有悖于科学无国界的人类共同文明的精神了。

自主创新强调的是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并不是指传统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概念。

为什么强调自主创新?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长期处在国际化分工链条的低端,但发展到今天,我们必须要学会享受高端分工带来的利益与好处。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过去历史的全盘否定。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之所以处在国际分工的低端,那是中国人的智慧,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实现路径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实现路径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实现路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实现路径一、引言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中国文化产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形势,提出战略思路和实现路径,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二、形势分析1. 新发展格局:随着经济结构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中国正迈向以内需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2. 技术创新驱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创新为文化产业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跨界融合。

3. 消费需求升级:随着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特点。

三、战略思路1. 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的结合,推动文化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富有创意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 加强产业整合:通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提升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推动文化企业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优势互补,形成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

3. 拓宽国内市场:通过加强文化产品的供给侧改革,提高产品质量和消费体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同时,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扩大文化产业在内需新格局中的占比。

4. 开拓国际市场: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出口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实现路径1.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为文化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融资支持和人才支持等方面的保障。

2. 提升技术水平:加大对文化产业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推动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互联网化。

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作者:周铁农来源:《人民论坛》2015年第04期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与大家齐聚一堂,共同参加“2015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峰会”。

首先,对本次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与会嘉宾和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正迈向全新的战略起点: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国际国内形势充满新变化。

新形势新阶段,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回答这些问题,要求我们认真思考中国企业、中国科技、中国产品,尤其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战略意义。

自主品牌的未来,承载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引领时代的希望。

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批享誉世界的中国自主品牌,才能激发迈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全新发展阶段的更强动力,才能具备在白热化的区域和全球竞争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的更足底气。

自主品牌的未来,关系着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和文化软实力提升。

爱屋及乌,人之常情。

当一个品牌赢得国际乃至全球市场的认同,其所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承、发展道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就自然会令人向往、使人尊重。

这种力量犹如春风化雨,胜过万语千言。

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积累的巨大品牌和产业优势、商业文化和市场规则优势,无疑是其全球话语霸权和价值观输出的重要基石。

自主品牌的未来,寄托着几代中国人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不懈追求。

近代以来的中国,曾饱经衰落、贫困、分裂和战争。

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让这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彻底改变面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矢志不渝。

作为过来人,更能体会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的品牌享誉世界,中国的产品风靡世界,中国的创新引领世界,中国的科技驱动世界,中国的观念影响世界,这一天已经不再遥远!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是国家、民族和企业、品牌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复杂、持续又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需要更加完善的市场环境,更加成熟的商业文化,更加透明的竞争规则,更加完善的国际战略,更加强大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一大批富有生命力、成长力的中国企业,一大批才华横溢、雄心万丈的中国企业家,一大批勤奋敬业、锐意进取的各行各业工作者为此不懈努力;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

民族品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民族品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民族品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和追求,在这一伟大目标的指引下,民族品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民族品牌代表着国家形象和国民自豪感的象征,它们是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

其次,民族品牌的定义和特点也是我们理解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的基础。

民族品牌是指具有明确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积淀,由中国企业独立创造和拥有的品牌。

它们在产品设计、市场定位和营销传播上紧密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塑造出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故事。

其次,民族品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不言而喻。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国家实力的提升,民族品牌成为了展示中国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窗口。

通过推动民族品牌的发展,可以增强国家的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最后,民族品牌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随着全球市场的日益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的民族品牌不仅要在国内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还要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通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可以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加自主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综上所述,民族品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不仅是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的象征,也是实现国家强盛和繁荣的重要力量。

同时,民族品牌还能够通过国际竞争来提升中国企业的全球影响力。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和支持民族品牌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即民族品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将对民族品牌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介绍,以便读者对该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其次,本部分将简要描述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本文的逻辑框架。

文化产业品牌的基本特征与传播策略

文化产业品牌的基本特征与传播策略

文化产业品牌的基本特征与传播策略作者:尹良润来源:《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07期【摘要】知名自主文化产业品牌的塑造成为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提炼出文化产业品牌的六大特征,即品牌价值呈现网络效应和马太效应,品牌构建高风险,具有较强的延伸性和外溢效应,外部性强,产品品牌比企业品牌知名度高,具有垄断性等。

基于六大特征,提出品牌塑造与传播的六大策略,即提升品牌知名度是首要传播战略,侧重集成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品牌符号的跨平台传播战略,品牌塑造与传播的正能量原则,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同步传播策略,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品牌如果将2000年10月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政策性建议看作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元年”的话,我国文化产业至今已走过近13年的历程。

我国文化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已经确定,要达到这个目标,就不能满足于量的放大和外延式的增长,而急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其中知名自主文化品牌的塑造成为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只有打造更多的本土文化产业知名品牌,才能保证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文化产业品牌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品牌,如美国的好莱坞、中国的京剧等;二是区域层面的文化产业品牌,如潍坊风筝、天津泥人张等;三是企业层面的文化产业品牌,如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四是产品层面的文化产业品牌,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印象·刘三姐》等。

这四个层面依次是宏观、中观和微观,微观层面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是基础,而且研究的理论层次较低,因而本文关注微观层面即文化产业的产品品牌。

厘清文化产业品牌的基本特征,是其品牌塑造与品牌传播的前提。

一、文化产业品牌塑造与传播的必要性分析品牌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世界现代经济经历了20世纪初的产品推销时代、三四十年代的市场营销时代以及60年代开始的品牌营销时代。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特点研究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商业运作为手段,通过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和服务来创造利润的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国文化产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中国开始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的国外文化,同时也开始尝试自主创新和开发本土文化。

近年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及其重要性文化产业指的是以文化为核心,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它包括了影视制作、艺术表演、文化旅游、文化娱乐、出版传媒、文化教育等领域。

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带来诸多好处,比如可以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激发民族文化自信,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等。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中国的文化产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个时期文化产业开始受到政府的重视,一些文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始开展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开发;第二阶段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这个时期随着国内企业和创意园区的发展,文化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第三阶段是2005年至今,这个时期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领域,文化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文化产业中,影视制作、文化旅游、动漫游戏、音乐表演等领域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文化产业。

在这些领域中,一些企业已经崛起成为了行业龙头,比如华谊兄弟、万达电影、优酷土豆等。

同时,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开始涌现出大量的原创作品和创新产品,这些创新更是为中国整个社会带来了无穷的活力。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1、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虽然中国的文化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

中国文化产业尤其在自主创新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一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还存在着借鉴和模仿的痕迹。

浙江嘉兴自主品牌建设的战略思考

浙江嘉兴自主品牌建设的战略思考

浙江嘉兴自主品牌建设的战略思考背景介绍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是实现中国制造转向创造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自主品牌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浙江嘉兴地处中国东南部,是全球知名的蚕丝之乡和乌镇互联网产业基地,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现代技术。

本文将从战略的角度出发,探讨浙江嘉兴地区自主品牌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自主品牌建设现状浙江嘉兴地区企业自主品牌建设起步较晚,然而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浙江嘉兴地区已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自主品牌企业,包括“蚕丝之路”、“双汇”、“恒源祥”等知名品牌。

首先,这些企业都具备了自主创新和独特的产品优势。

比如蚕丝之路以自然桑蚕丝为主要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制作的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和衣物,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高端品牌。

双汇则以优质的肉制品和营养保健品著称。

恒源祥则以优质的毛织品和设计为卖点,深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

其次,这些企业与本地文化以及技术研发紧密结合,将传统文化融合到产品设计中,从而增强了品牌的文化内涵。

比如蚕丝之路的生产技术源自嘉兴三千年的蚕桑文化,同时又通过自主研发采用了现代科技,让产品时尚、环保并具有健康价值。

此外,这些品牌还通过品质优良和服务贴心的品牌战略,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市场上表现出色。

自主品牌建设的科技创新自主品牌建设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高品质的企业自主品牌建设。

浙江嘉兴地区的自主品牌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全国和国际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企业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科研机构,指导企业进行自主品牌的技术研发。

企业可以参与各种科技创新平台,吸收国内外科技人才,有针对性的进行科技研发,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

同时,通过打造自主品牌生态,促进自主品牌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构建完整的自主品牌产业链。

在自主品牌建设中,科技创新与文化融合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3.09.04•【文号】•【施行日期】2003.09.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本部各司局、国家文物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现结合文化工作实际,就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一)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目前,文化产业已形成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

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通过市场实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价值。

(二)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

对实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我国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人们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意识更加自觉,更多关注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文化与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实现更加依赖于市场;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选择更具自主性;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手段和方式更加科技化和现代化;国际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发展文化产业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摘要: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载体 ,文化产业政策体现着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 ,而建立文化产业又是抵制别国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的有效途径 ;同时 ,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因此 ,需要我们牢牢把握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并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产业社会发展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越来越需要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新时期新阶段文化建设一项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文化的经济功能很大程度上通过文化产业体现。

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是一个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调整经济结构方面,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生活服务,又为生产服务,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

抓住文化产业,就抓住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科技条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当今时代,文化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市场和科技的支撑。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作者:顾江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年第12期对于中国文化产业来说,今后几年既是大企业盘活存量、重新洗牌的机遇期,也是建立文化产业要素市场,大力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战略的大好时机。

我们要打破地区、部分分割和垄断等不利因素,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自由流动,造就一批优秀的文化企业,承担起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使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新问题,集中表现为三个“不足”:一是文化产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满足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

总体上看,我国文化人才具有“四多四少”的特征:体制内从事传统文化事业文化专业人才较多,体制外适应市场现实需求的专业文化人才较少;从事艺术事业的人才较多,懂文化产业经营的人才较少;具备文学艺术专业素质的高校毕业生人较多,但既具备文化专业素质又懂产业运作的人较少;单一专业的人才较多,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较少。

二是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但深层次问题还有待解决。

“十一五”期间,文化体制改革已初有成效,但许多关键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更多的则还没有展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文化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保护和促进作用的法规和制度安排研究得还不够,没有统一的规范,比如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要素专业市场建设、准入制度,进入壁垒门槛、退税及特殊性税费政策等都还没有建立。

第二,文化大部委制的改革还有待深化,文广新局虽已整合到位,但对于文化产业这样一个具有很强关联效应的产业来说,国家旅游和体育总局这两个部门还游离于文化产业之外,造成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文化资源链和产业链被行政壁垒割裂,阻碍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第三,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许多还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有待切实转换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组织结构,努力实现在一个事业单位中将事业任务和产业义务分开,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与收购,打造区域文化战略品牌联盟。

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

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
通过专利、商标、著作权 等法律手段,保护品牌的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转化
加强知识产权的转化和运 用,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 。
知识产权管理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 度,提高品牌的知识产权 管理水平。
产业融合与跨界合作
产业融合
推动文化、科技、旅游等产业的 融合发展,提升品牌的综合竞争
力。
跨界合作
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实现资源 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品牌的知名 度和美誉度。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与感 受,包括品牌的个性、情感、文化内 涵等方面。
视觉识别系统
通过统一的视觉形象,如标志、字体 、色彩等元素,强化品牌在消费者心 中的印象。
品牌传播策略与渠道选择
传播策略
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综合运用广告、公关、内容营销等手段,提高品牌在目标 市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渠道选择
企业社会责任:华为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 事业,提高了品牌的社会形象。
案例三:阿里巴巴的品牌建设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电商领域的 巨头,其品牌建设也具有独特
的风格
电子商务生态圈:阿里巴巴打 造了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圈, 包括淘宝、天猫、支付宝等平 台,为用户提供便捷、安全的
在线购物体验。
全球化战略:阿里巴巴积极拓 展海外市场,如投资东南亚电 商Lazada、收购饿了么等,提 高了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05
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的总结与展望
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品牌建设经验
明确品牌定位: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明确品牌在市场中的定位,以建立独特 的品牌形象。
注重品牌传播: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品牌价 值的提升。
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的思考

中国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的思考
打造 自己的品牌 。
保持企业 的增值 ,如果吃老本 ,停止 科技创新 ,以往
的品牌 产 品也会 过时 ,被他人超越 和取代是难免 的。 科技管 理技术开发 引导着市场需 求 ,科学技术变迁决
三.中 国企业要利用营销拓展品牌
诚 如 日本 销售 大 王说 的 : “ 营销 是 企业 立 命 之 定着企业 产供销流程体 系和企业 产业 的发展方 向 ,因 本 ” ,成 功 的营 销策 略不 仅 能销 售公 司产 品 ,而 且 此 以科 技管理技术创新 为基础 的品牌 战略是企业赢得 能有效拓展企业 品牌 。长期 以来 ,我 国许多企业 南兴 市场份 额 的根本途 径。德 国奔驰公 司每年花 费在 自主 旺到衰败的一个主要 原因就是没有 注重营销 ,也难 怪 研发 L 就达数千 万美元 ,微 软 、I M的研发 ( &D) B R 史玉 柱现在对 “ 黄金搭 档”如此注 重营销 。中国企 业 费用甚 至高达数 十亿 美元 ,他们 每年都会推 富含新
专有 权 ,它是一个 企业 资本 、技术 、管理 、文化 等综 意改革创新 :尝试 新配方新 口味 、开发新产 品 、利用 合 能力与特征 的载体 ,是企业核心竞 争力创造和积 累 多渠道多方式 扩大宣 传 、赞助体育赛 事和运动员 、开 的载 体 ,也是企业价值 的外在体现 ,涵盖 了企业 的创 拓竞争策略 、多元 化营销战 略……所 有的这些使得百
维普资讯
I- J / .l
Ma r

中国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的思考
肖 坚
( 江西省价格理论研究所 江西南昌 ,产品 的竞争经过 商品 本身的竞争、价格 的竞争 ,如今 已经进 入服
务与品牌 的竞 争。本 文从 培 育我 国 自主 品牌入 手 ,探 讨 中 国企业如何在 激烈 的竞 争市场 中独辟 蹊 径 、出奇制胜 、占领 市场、赢得主 动。 关键 词 :现 代企业 打造 自主 品牌

浅谈自主品牌[文献综述]

浅谈自主品牌[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浅谈自主品牌一、前言部分“要树立民族品牌,主要靠自主创新,首先要有创名牌的精神,这是创世界名牌的一个前提。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告诉我们要创建自主品牌就必须提升企业及管理者的视野,甚至以全球市场作为品牌的定位。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大多数企业缺乏建立自主品牌的意识、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没有形成互动、企业界缺乏打造品牌的理论和经验,以及缺乏对品牌的有效保护等因素,国内企业在自主品牌建设中履步维艰。

尽管如此,依然有一批自主品牌的企业涌现出来,并凸显出其浓厚的地方特色给企业的品牌创新以及差异化经营带来了鲜活的思路。

二、主题部分(一)自主品牌的概念自主品牌(Self-owned Brand)是指由企业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它有三个主要衡量因素:市场保有量、生产研发的历史及其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

企业自主品牌首先应强调自主,产权强调自我拥有、自我控制和自我决策,同时能对品牌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进行自主支配和决策。

主要有两方面:对品牌知识产权的控制权和所有权。

如果对品牌只有使用权如进行贴牌生产的企业,而其处理权和最终的决策权在他人手中,就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品牌。

(二)自主品牌的层次结构自主品牌可以从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和国家形象品牌三个层面理解和创建。

1、企业层次企业层次有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在本文中将两者统称为企业品牌。

企业自主品牌首先应强调自主,也就是说产权强调自我拥有、自我控制和自我决策,同时能对品牌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进行自主支配和决策。

主要有两方面:对品牌知识产权的控制权和所有权。

如果对品牌只有使用权如进行贴牌生产的企业,而其处理权和最终的决策权在他人手中,也就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品牌;对品牌产生的经济收益是否流入企业和与品牌相关的经济活动能否进行自主决策。

自主品牌不但可以从企业层面包括管理、创新、组织、文化等方面着手建设,而且可以通过产业集群参与国际分工构筑的集群品牌或区域品牌进行建设。

文化产业品牌的基本特征与传播策略

文化产业品牌的基本特征与传播策略


文化产 业 品牌 塑造 与传 播 的必 要性分 析

品牌 是一 种 社 会经 济 现象 ,是 商 品经 济 发展 到 定 阶段 的产物 。从 企业 经 营角度 来看 , 世 界现 代经
多少 文 化产 业 著名 品牌有 密 切 的关 联 ,任 何 一个 文 化强 国的崛 起 都需 要 一批 自主名 牌 的支撑 。我 国文 化产业 的大发展 需要 名牌 支撑 。
意 延展 空 间 ,更 容 易找 到产 品与 消 费者 精神 需 求上 的结合 点 , 更 适合 建 立 品牌 文化 , 建立 消 费者 与 品牌 亲 密的关 系 。 个 国家 文化 产业 的发展 水 平 与这 个 国 家拥 有

次较 低 ,因 而本 文关 注微 观层 面 即文化 产 业 的产 品 品牌 。厘 清文 化产 业 品牌 的基本 特征 . 是 其 品牌塑 造 与 品牌 传 播 的前提 。
【 关键词】 文化产 业 ; 文化 品牌 ; 文化 产 业品牌
如果将 2 0 0 0年 l 0月 召开 的 十 五届 五 中全会 正 式 提 出发 展 文 化产 业 的 重大 政策 性 建 议看 作 我 国文
与发 展 的最 好保 障。 品牌 竞 争 时代 的到 来 , 具 有深 刻 的时代 背 景 , 是
的产 品品 牌 和企 业 品牌 是 基础 。而且 研 究 的 理论 层
播 。文化 产业 作 为第 三产业 的一 部分 , 向消费 者提供 精 神产 品或 服务 ,其 经 济 发展 过 程按 照 工业 标 准 生 产、 再 生产 、 储 存 及分 配文 化 产 品和 服 务 , 那 么 自然 这 个产 业 中的企 业 和产 品也需 要 进行 品牌建 设 。而 且 ,文 化 企业 和文化 产 品具 有 强 烈 的文 化属 性 和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发展是全球化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知识经济在全球的兴起和物质经济向非物质经济的全球性战略转变,以及人类社会正在遭遇到的资源和环境发展危机,都使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今后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际社会广泛的战略选择和国际战略竞争新形态。

10年来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思想史和实践发展史两个方面的积累都使得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获得整体上的突破和理论上的建树与创新,成为一个重大学术使命和责任。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文化战略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一系列调整,以及国家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的提出,都使得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压力和战略机遇。

当今国际文化战略竞争是在战略体系之间展开的,其结果具有战略性和决定性。

新国家文化战略竞争的体系对抗性质,改变了文化产业世界市场竞争的运作方式,在突出强化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业态的同时,全面推行以多媒体汇流为主要特征的产业融合战略,使体系竞争成为文化产业竞争的基本战略形势。

体系对抗竞争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竞争的高级阶段,其实质是通过产业间的无缝链接和内在融合,使不同文化产业间的战略力量形成战略集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文化战略竞争体系的系统整体威力。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战略更多地指涉着文化间的竞争策略,是一个国家在全球化语境下,从文化视角对本国发展与世界战略的一种长远考虑和谋划,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意志和对于世界的文化意图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语境下,为强化民族文化认同、增强凝聚力,实现有效价值传播及国家文化形象建构,而主动采取或实施的一种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立场或者国家行为。

文化战略的制定要有效协调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均衡发展,“一个国家的国家潜力取决于该国现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能力的总量、相关性、效果、不可抵抗性和持久性,取决于可用于加强和扩大这些能力的人力、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更取决于该国的文化能力。

中国文化战略的实质是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使世界尊重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同时,更要尊重和倾听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态度和声音,建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

当下,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全球化时代日益凸显的国家文化战略命题。

一定意义上,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成为衡量大国文化地位和国际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处于新的战略性成长周期,如何把握历史机遇,以及如何基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和国内外环境,制定恰当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于深度参与全球文化产业竞争的中国文化产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已经到了不能脱离文化产业这样具体的文化存在方式去抽象谈论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文化生产和传播的载体,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结构,还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精神存在方式,改变了整个现代社会精神世界的空间结构,它具有物质创造所不具有的深层建构人与社会一切文化关系的无形力量。

正是这种力量改变了人类文化和精神空间的原有格局,影响和改变了社会发展的走向与秩序建构。

一定意义上,文化产业不仅成为衡量当前国家现代化发达程度的重要尺度,还是理解社会文化结构变迁的重要视角。

发展文化产业不是一般地满足社会的文化消费需求,也不是单纯地成为文化经济的新形态和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是一种对新战略资源的掌握。

这在发展理念上是一种突破,即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文化产业是掌握这种资源的主要方式。

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在全球日益凸显,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国家发展道路、国家战略密切关联。

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国家和地区选择什么样的政策和战略发展文化产业,往往关乎国家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这就不难理解文化产业为何已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焦点。

因为文化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战略力量,正逐渐被推到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竞争的前沿,成为国家软实力提升的核心载体。

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精神文化力量的传播不借助文化产业都难以达到目的。

不仅如此,文化产业在全球化时代也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基础,同时具有意识形态传播的隐蔽性。

从文化产业发展
的宏观视野看,文化观念和发展逻辑变化的背后体现了文化领导权的变更。

从文化逻辑上讲,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深刻阐释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的特征和趋势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批判,作为美学政治批判,预示着文化逻辑的变更和文化领导权转变的可能。

作为美国本土的、地道的大众文化,随着资产阶级经济领导权、政治领导权的相继获得,不断凯觑并最终掌握文化领导权,特别是以经济作为后盾,率先掌握了“当代艺术”的领导权。

这些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丰富了其作为一个门类的产业群概念。

随着资本主义的崛起和民族国家的建立,文化在产业分化中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只有当人们深刻认识到文化的经济价值和创造财富的能力,改善区域性经济发展状况并带动就业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时,文化产业才作为一门产业,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

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要求,规模化指在规模上做大,重在“健骨”,即文化产业要有一些以多种技术手段为支撑的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界的骨干企业,鼓励通过兼并重组形成核心竞争力集约化是指做强,重在“强筋”,即通过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率,增加科技含量、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含量来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专业化意味着在专业上做专、做特、做精,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使中小文化企业活力四射,提高专业化平,进而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多项指标,既要有定量的数据支撑,也要有定性的人文尺度的评估。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仅是作为支柱产业的一项经济指标,成为支柱产业不单是量的增长,而是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它具有多重意义和价值。

支柱性产业不单是规模扩张,更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是文化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历史拐点和新的发展周期,必须把握当前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机遇,在采取先进理念引导、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保护文化传统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

具体说,只有在国家战略高度上对内容产业发展实施强力推动和政策引导,才能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质。

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核心问题是文化价值的传播和相互沟通,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到认可乃至认同。

所谓文化强国不仅是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强经济,更是强文化,使经济发展融入文化品格,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文化和经济的相互融合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