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与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课题报告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个性化学习开发与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概要课题名称:个性化学习开发与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
课题类别: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审批:教育部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编号:立项号111820089课题组成员:课题专家组长:原国家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教学教材专家阎立钦教授。
课题专家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心理学博导、中高考研究专家郑日昌教授。
课题秘书长兼课题执行组长: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主持专家、中国学校教育网总编李亚平博士;课题学习技术平台研发组长:中国学校教育网技术平台研发部主任何兴才硕士等。
现就子课题(实验基地区、校)申报选题,下发课题概要及选题指南。
一、研究意义1、本课题是按照新课程改革目标和教育部的要求,集中国内一流专家进行的实证性研究。
旨在改变教学方式,针对应试教育弊端,通过分析目前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社会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构建个性化学习平台,选择符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是一次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式突破的有效探索。
2、本课题提出的基于个性化学习信息平台是凸现新课程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实验中将使个性化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个性化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面向每一位不同个性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各有所获,课题实验范本在中小学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3、本课题能够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优势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关键在于构建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融入整体的课堂教学系统之中,为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服务。
本课题将提供样本范示。
二、研究特征1、通过研究、实践、解决个性化学习中的问题。
2、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3、强调科研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合作、行动与研究的结合。
4、重视行动研究中及时反馈;允许在行动中调整方案。
《“争章评星”活动 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研究
《“争章评星”活动促动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研究一、针对问题展开研究小学一年级新生对学校生活有新奇感,有自信心。
但到了中高年级,中等生以下的多数学生自信心不强,发展的动力越来越不足。
沿袭多年的“三好学生”评价,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三好学生”评价只让少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忽略对绝大部分学生的激励;其标准化与划一性,忽略对学生个性化的激励;过于强调终端评价,缺乏渐进性与延伸性,不利于绝大部分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借鉴团中央的“雏鹰争章”活动,我校展开了争章评星活动。
二、研究的措施及相对应成果(一)制定评价指标,适合学生的差异需求,追求评价的个性化我们的教改举措浓缩成四个字就是“争章评星”。
我们用形象直观的章、星作为评价的载体。
我们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小学生的要求,参考各方面教育专家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发动全校教师反复研讨,我们制定了我校各年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指标。
1.设“章”设“星”,让评价载体形象化,吸引了小学生对发展目标的注重。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具体可感的评价载体对他们有深深的吸引力。
对载体的注重,就是对发展目标的注重。
所以学校以形象直观的“章”和“星”等作为阶段评价的载体。
各班、各年级则用红花、五角星、小红旗等作载体。
2.分类分层,让评价指标具有时空弹性,适合了学生的差异需求。
学生要争夺的“章”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人人都要争夺的“基础章”。
这类章涵盖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二类是“发展章”,第三类是“特长章”。
“星”是更高发展目标的载体,分为单项星和综合星,单项星鼓励学生发展个性与特长,综合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指标是动态的。
第一,学校根据研究的深入和实际情况的变化,持续修改和完善“指标体系”。
第二,老师们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个体学生特点,因人制宜,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第三,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在动态的过程中适时调整评价标准。
第四,一些“章”“星”具有临时生成性,教师可根据当时教育教学需要设定“章“星”。
高中教育如何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高中教育如何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教育理念与目标高中教育应秉承“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策略1. 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涵盖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等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 弹性选课制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选择课程。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保障学生选课的自由度。
3.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 个性化辅导: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兴趣。
5. 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科技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1. 多元化评价:建立以学科成绩、综合素质、社会实践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状况。
2. 动态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实施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3. 激励机制:设立奖学金、荣誉称号等,激励学生在个性化发展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四、教师队伍建设1. 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个性化教育能力。
2. 教师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 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提供人文关怀。
五、家校合作与社会支持1. 家校沟通: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 社会资源:整合社会资源,拓宽学生实践渠道,丰富学生的社会体验。
3. 社会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高中教育个性化发展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保障措施1. 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个性化发展工作的顺利实施。
教育学专业实践报告探索多元化教育模式与学生发展
教育学专业实践报告探索多元化教育模式与学生发展教育学专业实践报告探索多元化教育模式与学生发展一、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的需求和背景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本文将探讨多元化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和建议。
二、背景多元化教育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背景特点,提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教育方法。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元化教育模式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多元化教育模式的积极影响1. 个体发展多元化教育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有助于发展个人潜能和才能。
2. 适应社会需求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传统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忽视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而多元化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3. 提高学习动力多元化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4.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现实社会中,团队合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素质。
多元化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实践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并共同解决问题。
四、多元化教育模式的实践经验和建议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校和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实践活动、课外讲座、社会实践等,以满足学生不同方面的需求。
同时,学校应建立良好的合作网络,与社区、行业、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研活动学生近期情况(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期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中学生的近期情况报告。
二、学生基本情况1. 学生年龄分布:本次参与教研活动的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2-15岁,属于初中阶段。
2. 学生学科分布:参与教研活动的学生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
3. 学生学习状态: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听讲,完成作业。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
三、教研活动开展情况1. 课堂教学观摩:教师们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 教学研讨:教师们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 课题研究: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课题进行研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 教学反思:教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四、学生近期情况分析1. 课堂表现:在教研活动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等问题。
2. 作业完成情况:在完成作业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但仍有部分学生作业质量不高,书写不规范。
3. 学习兴趣:在参与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尤其是在与教师互动环节,学生们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4. 学习效果:通过教研活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对一些难点、重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课堂纪律问题:针对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等问题,教师应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纪律。
2. 作业质量不高:针对部分学生作业质量不高、书写不规范等问题,教师应加强对作业的检查和指导,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开题报告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开题报告「篇一」1、国内现状从我国来看,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已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致力于此研究的老师很多。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了一些具体的制度来,对学生布置的作业量和书写时间有一个严格的限制,一旦违反规定就严格处理,促使教师布置作业合情合理。
同时学校加大了课堂改革的力度,构建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互助探究得到解决,学生课外作业量相对有所减少。
同时对作业设计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作业形式灵活多样,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生理特点,注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使学生愿做作业、乐做作业。
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
2、国外现状小学生的课外作业问题,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
中西方学者普遍认可家庭作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过量的家庭作业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本世纪美国小学生课外作业的量就经历了谴责课外作业给儿童身心健康带来的弊害到课外作业被大量削减,又到决心大抓教育质量,要求增加作业量的过程。
在日本,曾由于考试竞争的压力、学习任务的繁重,许多小学生都产生了厌学心理,小学生的健康状况日趋下降。
在英国,虽然有一部分私立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在校做作业,但从总体看,英国小学生课外作业量仍低于或不超过美国。
此外,欧洲的一些国家甚至于不给小学生留作业。
由此可见,世界范围内小学生课外作业的现状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
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帕通过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令人深思:家庭作业对小学生来说,尽管作业对他们的成绩真的有效,那也是很小。
综上所述,作业数量与质量方面的种种问题,激发人们对小学生课外作业问题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
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开题报告「篇二」我校领导有很强的科研意识,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
《培养青年教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青年教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广东梅县东山中学历史教研组李红梅课题名称:培养青年教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所属学校:广东梅县东山中学课题负责人:李红梅课题研究时间:2011年9月——2014年10月课题组成员:许凌、卓庚兰、黄贱芳、李妙凤、冯凌妹、谢才旺、陈兴、罗静佳、何翠萍、姚琼梅、陈玉璇、付江春、徐彩霞《培养青年教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科研课题(编号:MZ0702—SZ203)于2013年1月被列为梅州市第七届教育教学科研课题。
课题组针对当前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惑,就青年教师成长之路进行了历时三年的研究。
下面本文就《培养青年教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具体情况作如下总结汇报:一、课题的形成与申报过程《培养青年教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的形成源于我市和我校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青年教师成长现状”的问卷调查。
梅州是“文化之乡”,市政府提出“教育强市”战略,力争把历史悠久的百年东中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学校。
自2004年学校扩招以来,教师队伍不断壮大而且趋于年轻化,300多位在职教师中70%为青年教师。
这些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给学校带来了蓬勃生机,承载着学校的未来和希望,是打造成“全国著名中学”的生力军。
教师是学校办好教育的关键所在,积极探索适合青年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的路子,打造一支学习型、合作型、科研型、创新型的青年教师团队,为我校教育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不仅是东中新形势下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也是我校对人才资源开发、满足人才资源需求的具体实践,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为此,我们进行了关于“青年教师成长现状”的问卷调查。
这次问卷调查包括了“基本信息调查”、“个人成长困惑调查”、“科组教研环境创设调查”三大部分内容,以采取不记名形式对科组青年教师进行了书面调查,汇总分析。
分析结果如下:总的来说,青年教师认为教研组环境创设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对定期举行的教研活动满意度较高;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极具认同感,敢于追梦,渴望成为名师,希望得到教研组更多的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成长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个人成长报告一、引言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我深知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致力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水平,以更好地服务学生和社会。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在个人成长方面的努力与收获。
二、专业素养提升1. 专业知识学习:我积极参加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和培训,学习最新的心理健康理论和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教育科研:我参与了多个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通过实践探索,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教育教学能力提高1. 课堂教学:我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
2. 个性化辅导:我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心理健康自我成长1. 自我认知:我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深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2. 情绪管理:我学会了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3. 人际关系:我注重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过去一年的努力,我在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心理健康自我成长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然而,我深知个人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同时,我也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辅导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为更多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
同时,我也期待与同行们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健康向上的新一代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实践课教师教学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实践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课以其贴近生活、注重体验、强调能力培养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然而,在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提高实践课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课题旨在研究实践课教师的教学策略,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期提升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实践课教学质量:通过研究与实践课教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通过对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专业成长。
3. 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素材。
4.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课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应用,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实践课教学目标研究(1)分析实践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2)探讨实践课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3)研究实践课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2. 实践课教学方法研究(1)分析实践课教学方法的种类及特点(2)探讨实践课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3)研究实践课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3. 实践课教学评价研究(1)分析实践课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2)探讨实践课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标准(3)研究实践课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4. 实践课教师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1)总结实践课教师教学策略的成功案例(2)分析实践课教师教学策略的应用效果(3)探讨实践课教师教学策略的优化与改进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实践课教学策略的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课教学案例,分析教师的教学策略及其效果。
3. 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课教学中,教师根据研究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实践,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双减课题《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双减课题《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过重的课业负担严峻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民族将来。
只有通过减轻课业负担,才能保证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健康欢乐成长。
国家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0从这开始,“双减”成了街头巷尾谈论的主要话题,更变成了教师的工作指针。
每位教师肩负起“双减提质"的研究任务。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学生巩固学问、熟练技能的主要途径,还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手段。
语文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关乎语文教学质量,其地位之重显而易见。
但综观目前作业现状,传统作业的种种缺陷仍旧有目共睹。
作业设计的内容上机械单一,多从课后练习,配套习题中选择;形式上多是“一刀切”,缺乏自主性和合作性;注重基础学问、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业评价多以“""“X”和日期为主,片面单调,缺少激励性评语;作业答案确定化,扼杀学生的制造性。
鉴于此,我们旨在以作业为突破口,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与评价,让学生在欢乐幸福的作业过程中把握学问与技能,并且使语文课程通过作业实现向学生经验和生活的回归。
彻底改革过去那种机械、枯燥、繁重的作业形式,还学生以自主、生动、布满智慧与情趣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个性”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乐观探究。
擅长收集和处理信息。
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对教材内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都作了较为新颖的阐述和规定,但对于占据学生学习活动近三分之一时间量的作业活动却没有说明。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众多目标,不仅依靠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还要依靠于作业的改革,因为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完成的练习,对教师而言它就像一把尺子,既可以反映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又可以衡量某种教学方法使用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能够巩固所学学问,扩大学问面,进展学生的智力和制造才能,所以新课程改革得更关注作业的优化设计,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育。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营造个别化的班级文化服务学生个性发展研究课题论证报告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个别化的班级文化”是服务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提高的有效途径,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们曾对本校部分班级做过调查,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农村小学的班级中找不到“班级文化”,除了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忽视外,还因为教师缺少创新和改革的意识,也认为小班化的班级学生人数少,学生的集体力量不足,更缺少为此思索的空间。
是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因此,研究个别化的班级文化服务学生个性发展,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教师来讲任重而道远。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要突破的难点、所要解决的问题,一,研究目标1.班级营造成为个性化的班集体,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班级成为一个有高度凝聚力的班集体,成为学生丰富活动的平台,每个个性的学生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3,在这个别化的班级文化中,学生动了脑、动了手、动了嘴,真正的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使得每个学生朝着自己个性化的方向健康的成长。
,二,研究内容营造个别化的班级文化服务学生个性发展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1、怎样营造个别化的班级文化。
2、班级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个性的启示。
3、运用班级文化建设理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4、运用班级文化建设理论培养学生个性,构建和谐发展的班集体。
,三,研究重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班级文化建设理论培养学生个性,构建和谐发展的班集体,使得每个学生朝着自己个性化的方向健康的成长。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班级文化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他们的班级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班队文化丰富多彩。
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是我工作的核心。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过去一年中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其中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二、教育教学实践概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担任了初中三年级的语文教师,主要负责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
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果。
三、教育教学实践内容1. 教学内容设计(1)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2)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3)结合时事热点、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运用(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课堂教学实施(1)课堂氛围活跃,师生互动良好,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 课后辅导与评价(1)定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2)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和鼓励。
四、教育教学实践成果1. 学生成绩稳步提升。
在期末考试中,我所任教的班级语文成绩名列前茅。
2. 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3.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学生在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
五、教育教学实践反思1. 成功之处(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自我反思的专业成长模式与构建个性化学习平台研究
【 关键词 】 反思 ;沟通;交流;成长 ;个性化
教学 反 思是 教师 对 自己教 学经 验和 方法 的不 断 积累 ,也 是 教师 成长 道 路中 的基 石 。在 教育 教 学 中 ,有 的 时候 觉得 思 路不 顺畅 ,通 过 反思 ,常常 豁然 开 朗、 思路 顺 畅 。因此 , 我坚 持每 堂课 一个 小 反思 ,每个 月一 个 总结 性 反 思 。通过 不 断 的总 结性 的 反思 形成 良好 的 思维 习惯 ,从而促 进 发展 , 构建 个性 化学 习平 台 1提 高 学生 学 习兴趣 的反 思 兴趣 是人 对 一定 事 物和 活动 带 有积 极情 绪色 彩 的 内在倾 向性 。孔 子说 过: “ 知之 者不 如好 之 者 ,好之 者 不如 乐之 者 ” 。现代 心 理学研 究 已经证 明 ,兴趣 是 学 习中最 活 跃 、最主 动 的因 素 ,是 学 习的 内在 动力 , 同时 也是 种特 殊 的意 识倾 向,是 动机 产生 的主 观 原 因,具 有追 求探 索性 。 初 中和 高 中的历 史 教材进 行 对 比,最 大 的特 点 就是 理论 性 的增 强和 故 事性 的缺 乏 ,相 对来 说 高 中历 史教 材的 内容 是 复杂 的 、枯燥 的。所 以 ,在 讲述 历史 知识 的 时候 ,如 果可 以和 时事 相联 系 ,不仅 增加 了学习 的趣 味性 , 还可 以将 历 史知 识和 现 实相 联 系 。今天 是历 史 的延 续 ,我们 可 以从 今天 的 事件 中看 到历 史 的影 子 。 比如 ,在 涉及 香港 问题 时 ,我 们 可 以把 它 与 1 8 4 2 年的 《 南 京条 约 》 、1 8 6 0 年的 《 北 京条 约 》及后 来 的瓜 分狂 潮 联系起 来 , 更深 刻地 理解 这 一历 史遗 留 问题 : 我们 还可 以把 日本侵 略 台湾 、日本 的 “ 大 陆政 策 ”与今 天 的 台湾 问题 结合 起 来 。总之 ,我 们 可 以在 历史 与现 实之 间 找到 一个 比较 好 的结 合点 ,让 学 生感到 历 史离我 们 并不 是很 遥远 。 在 讲 授 中 日 甲午 战 争和 八 国联 军侵 华 的时候 , 学生 已经 学 习过 鸦片 战 争 和第 二 次鸦 片 战争 相 关 的知识 ,可 以把 他 们联 系起 来 ,进 行整 体 的 比较 分析 。 同时 ,还 可 以引 入 当今 时代 的一 些 战争做 比较 ,使 学生进 一 步 认识 到战 争 的爆发 是 交战双 方 国 际、 国 内环 境共 同造 成 的 。 2 课 堂教 学 模式 的反 思 历 史 学科 在 中考 中 不是 考试 科 目,许 多 学校 没 有正 式进 行历 史 教 学, 甚 至有 的学校 根 本没 开 历史 课 ,一 些学 生 的基础 知 识和 技 能 比较 差 。高 中 历史 课堂 如 果单 纯 由老 师讲 授 ,学 生走 马观 花 , 印象淡 淡 。而 如果 在有 限 的4 5 分钟 内,老 师设 计 问题 , 学生 自主 学 习 ( 看 书 寻求 解答 ),归 纳重 点 知 识 。全 体 学生 共 同参 与 ,让他 们 自己发现 问题 、解决 问题 。老 师 在这 个 过 程 中仅 起 引导 和 点拨 总结 的作 用 ,这样 就 会大 大 提升 学 生 自主 学 习 的能 力 。 学生 通过 自主 的学 习和探 究 ,对 知 识 的理解 和 掌握 程度 要大 大 好于 教 师 单 纯 的传授 和 讲解 。 当然 ,这 一 方法 也 并不 是适 合 于所 有课 程和 所 有学 生 。在 自主 探 究的 过 程 中 , 由于各 个学 生 的认 知水 平 不等 ,会 出现 知 识 的理解 和 掌握 程度 上 的不 等 。而且 ,有 的课 程 中,知 识 比较难 以理解 ,仍 旧需要 教师 进 行重 点 式 的 讲授 。 总之 ,课 堂 教学 还处 于 不断 的实 践 当 中,作 为教 师还 需 要不 断
农村中学青年教师成长与培养的有效策略途径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立项课题编号:JXKT-ZH-04-016《农村中学青年教师成长与培养的有效策略途径研究》中期总结报告一、课题简介(一)问题的提出此课题的提出,基于以下四点的需要。
1、现代管理学发展的需要,2、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3、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4、学校的发展的需要。
研究本课题,实际上是研究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即专业化教师应具有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交往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强化办学特色,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力。
使青年教师对自己行动研究进行反省和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反思、研究”,不断地扩展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从而使教师最终脱离“教书匠”而走向“学者型”教师和“教育家”,促进教师专业化。
本课题的研究对青年教师来说不仅是一种改进教育实践的研究方式,更是一种促进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生活方式.(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青年教师成长培养研究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素质,促进学生良好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本课题的研究,对引导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有其推动作用和促进作用,对提高本地区教育教学质量,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通过研究,将得出青年教师长的有效途径,学校管理的有效办法,其经验和方法在不同地区有一定的推广作用,实现其较高的理论价值。
(三)研究目标1、探索青年教师成长与培养的有效途径,提升青年教师的知识素质、教育教学素质、教育科研素质,力争打造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
通过青年教师培养,为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备力量。
2、探索青年教师培养的实践模式;形成学校较为完整的培养青年教师的基本经验,丰富青年教师培养方法与途径。
3、使青年教师一年熟悉、二年合格、三年成熟、五年优秀、八年骨干、十五年名师,有效达成促进青年教师展业技能发展的预期培养目标。
4. 培养一批专业技能过硬的青年骨干教师,有效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带动全体教师共同进步;同时以师带生,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扬州市广陵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1.提出的背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受教育者成长和幸福.但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现在很多孩子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面对现在社会上巨大的学习竞争压力和部分家庭对独生子女过度宠爱,很多孩子变得脆弱、任性,不会感恩,不会感受幸福,理应享有的学习生活幸福感严重缺失.近年来,在教育人本化理念指引下,学生的幸福感逐渐被重视起来.很多学校提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切实为学生享有教育幸福和一生健康成长服务”等关注学生感受的理念.学校德育领域也出现了关注学生幸福体验的多种教育主题.一个童年生活中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的情感交流与精神满足的人,应当更容易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在此背景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小学生幸福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我们期望从对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中寻求学生积极的学习、生活教育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人类丰富的同情心、爱心,从而拥有快乐、成功的人生.我校近年来开始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体验,通过构建高效低负的快乐课堂,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打造“快乐广陵”,营造快乐的校园氛围,并创设德育课程“爱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爱、感恩、宽容的情感教育.这样的探索为新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课题的界定我们研究中的“学习生活”定义为在学生的校内学习生活以及学校学习生活的延续,比如,在家庭中学习活动的延续,进行社会实践等等.“小学生幸福感”是指小学生以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的主观心理体验,是由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主观心理体验,由情感体验、生活满意度和自我满意度综合构成.本课题强调通过各种有效策略,营造有利于提高学生幸福感的教育环境,强化小学生对幸福感的体验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并为探索幸福感与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质量的关系打下基础.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课题实验,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中一切有利于儿童生命健康发展的教育宗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满足学生生命健康幸福成长的需要.2.本研究以小学生为样本,探索儿童幸福感的现状,探索增强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策略,以促进幸福感本土化的研究.3.研究中确立和谐教育思想,创设科学的幸福体验教育环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在实验教育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为学生终身成长打下坚实的教育基础.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幸福最早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甚至柏拉图时期.心理学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致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60年代后期逐步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倍受重视,主观幸福感也逐渐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本土化研究发展非常缓慢,而且大多集中在老年心理学领域.截止目前,关于少年儿童幸福问题的研究较少.主观幸福感至今还很少放在教育学框架中开展研究,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即使有初步研究,也主要从德育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我们相信,幸福感的形成和培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和行动必将逐渐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课题研究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提升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品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一)制度建设,保障课题顺利实施为了本课题能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开题不久,课题领导小组就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学校还专门邀请了夏心军、朱彤、汤雪峰等有关专家引领、指导课题研究,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把关作用、指导作用和辅导作用.高素质的课题组教师群体是课题研究质量的保证.为此,学校分层开设了一些校本培训班,如“课题组新秀研讨班”、“骨干成员提高班”和“核心成员研修班”等.再加上讨论、沙龙、外出学习等一系列学习培训,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教育技巧,夯实了课题研究水平.(二)重点探究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培养策略1.结合“爱的教育”培养幸福感.以我校德育特色课程“爱的教育”为载体,精心设计符合儿童成长的活动形态,为学生营造身心健康发展的土壤,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爱和关怀,使校园生活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幸福感体验的“精神家园”.教师层面:弘扬师爱,让学生沐浴幸福.教师层面的德育紧紧围绕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要求,从爱学生——奉献大爱、爱事业——追求更好、爱自己——享受快乐这三个方面展开,通过“爱生模范”、“优秀班主任”以及“四个最佳教师”的评选活动,在全体教师中营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师德氛围,让我们的老师不仅心中有爱,更要把爱的种子撒播到学生的心田.学生层面: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认知幸福.(1)创设感恩氛围.环境是德育工作无声的语言,对学生德育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实施感恩教育,就需要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心,唤起学生感恩之心,学校利用室外板报、报栏、墙报等宣传主阵地,展示感恩图片、名言警句,也倡导小学生自主创办感恩小报,报道自己或身边的感恩小故事,还利用校园广播、网站,大力宣传古今中外的感恩故事和学生生活中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从中得到熏陶.(2)充分挖掘感恩教育资源.利用有特殊意义的重大节日,集中开展感恩教育,如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清明节等;用先进典型和身边可亲可学的楷模,广泛深入开展活动;发挥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让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感恩的榜样,让学生在教师的人格魅力中感染幸福.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使得学生身处这样的校园中心情舒畅,幸福感得到提升.(3)在日常的点滴中感受幸福.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儿童的最好方法在于鼓励孩子们的好作为.”作为教师,要注意看到学生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感受幸福.我校每个班级有“班级日志“,有的记录班级学生的在校表现,有的记录学生的“闪光一刻”等,都以鼓励为主.每个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学习能力不太一样,对每个人的要求也就不一样,我们让学生从些许的进步中感受幸福,从肯定中感受幸福.2.构建“幸福课堂”培养幸福感.我校通过创建高效低负的“幸福课堂”,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从而加强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1)学习引领,提升教师幸福情意.“学习”,是一种触及心灵、影响行为的深层次内心转变的过程.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工作观、学习观,可以培养教师开阔、创新的思维方式,可以引导教师找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因此,学校采取集中辅导和假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提升自我”培训活动.假期前,学校送给教师人手一列书:《给教师的新一百条建议》、《教师压力的调适》、《教师的价值观》、《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师的诗意追求》等.学期中,学校组织讲座,聘请专家报告.另外,学校还成立了“教师俱乐部”,举办了“教师幸福成长”论坛,宣扬教师职业幸福.学习,合理地舒缓了教师焦虑、烦躁、压抑的情绪,调整出了健康的工作心态,有力排解了来自社会的不良价值冲击力,是在引导教师把课堂当作实践幸福的舞台.(2)加强培训,保障“幸福课堂”的实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培训,是变教师“独学”为“广学”,“孤陋寡闻为“博学多长”的有效途径.充实自我,离不开培训.因此,学校根据教师专业水平方面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科专业技能的特点开展了系列学科校本培训.数学解题能力培训适应了当前的“智慧数学”的理念,语文同课研究引导着教师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备课叙事提升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作业管理研究叙事则是在向提升教学质量的瓶颈挑战.不断地培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充实自我,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提升了,班级学生的质量和教学效率提高了,幸福师生的“幸福课堂”得以稳步实现.(3)不断实践,着力打造“幸福课堂”.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炼自我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学校坚持开展“幸福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笔下生辉”教研专修反思活动,践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行动计划”,促使教师在不断地钻研、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吸取同伴的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彩个人的教学魅力.经过长期不断地一课一评,一课一思,一课一写,教师综合教学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课堂更有活力了,学生“乐学”情绪浓厚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也品尝到了成功带来的幸福.3.丰富体验活动培养幸福感.我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学生体验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丰富、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心灵的满足.同时在活动中关注、引导和营造小学生良好的同伴关系,这对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也至关重要.(1)体验成功,感受幸福.成功是什么?对于小学生而言,成功是一次发言后得到了掌声,一次作业本上得到了小红星,一次比赛后得到了奖状……其实成功就是一种心理满足,是他人对自己的认可,是自己对自己的赞赏.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能感受到幸福的存在.我校的教育尽可能关注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创建让每一个学生锻炼自己、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如我校开展的“玩转小小算盘”、“童玩节”、“科技模型大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地保护,成功的幸福感也就随之降临.现代教育更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文化素质的高低不是评价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只拿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通过开展个性化的评比活动,全面地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学期结束时,除了进行“三好学生”“品学兼优”等综合性评比外,我们还进行一些专项评比,如“阅读之星”、“爱心天使”、“环保小卫士”等,让一些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孩子获得认可和表彰,让更多的孩子获得成功和激励.(2)体验合作,分享幸福.在传统课程中教师常常利用儿童的竞争心理来组织课堂教学.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合作性课堂中更能体验到学习乐趣,并有利于形成对学习活动的内在兴趣,这是更强烈、更持久的学习动力.只有在合作型关系中,才能有更多的人体验到自我的价值感,获得幸福.因此,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竞争与协作的乐趣,在合作中掌握社会通行的准则,在合作中获得和谐共处的生活智慧,在合作中与同伴生成并分享幸福.我校的课堂上教师创设各种以合作为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达到学习的目的,培养团队精神.课外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竞争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建立起平等、信任、互爱的关系,培植同伴友谊,形成分担共享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的需要.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必要的指导.合作前,要帮助学生明确任务与目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合作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有些孩子性格固执,不善于听从他人的建议.这时教师要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让其明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法.当一项合作的任务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畅谈合作后的体会,在彼此的交流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没有合作就成功,有了成功就要互相分享,合作带来的幸福感就这样在你我心中生成.(3)体验挫折,感悟幸福.现在的孩子之所以漠视幸福,是因为幸福对他们来说来的太容易,他们缺少苦难的磨砺,缺少苦与乐的比照,因此他们无法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开展挫折的体验教育,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困难、克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要让这种经验迁移到个体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体育运动是引导学生体验困难、磨练意志的主要方式,也是最适合孩子的一种方式,它能让孩子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又能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健康的幸福.每年学校召开的趣味运动会和冬季三项运动会,就是让学生在竞技中感受运动的魅力,在汗水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在付出中享受回报的快乐.军事训练也是能加强学生困难体验的良好形式.我校是广陵区第一所少年警校,每年定期招生,开展军训活动,让学生体验军事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锻炼意志品质,促进素质的全面提高.在严肃的部队生活中,孩子们学会了自理能力,懂得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4.强化家校沟通培养幸福感.我校定期举行“家长有约”活动,专家亲临指导,老师和家长互动,学生成果展示,活动主题明确,形式灵活多样,使教师、家长、学生同时受教育,增进彼此的感情,培养了各自的幸福感.学校还创办了《广陵桥》家长报,向家长传递学校的最新活动、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学生的进步情况,刊登一些指导家庭教育的文章和案例,“家校有约”栏目经常收到家长撰写的稿件,有咨询,有随感,有赞赏.这些只言片语无疑是教师获得的来自家长这个社会支持平台的颁奖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份幸福也自然而然地传达给了学生.我校素来倡导教师家访,让教师走下讲台,走出校门,走近学生,走向家长,在同家长的零距离接触中更深地理解孩子,利于培养幸福感.针对不同情况,教师家访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新班访——新接手的班级,班主任在首月内完成第一轮的初次家访;特困访——生活、学习、身心困难的学生,班主任每学期家访一次;关爱访——学生临时出现意外或逢遇特殊日子,班主任会及时家访;敏感访——班上出现反常情况,班主任会及时家访.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健康、幸福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家庭一定要保持与学校教育的同步性.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家校沟通,打造家校教育合力是培养学生幸福感的保证.八、课题研究的成果三年来,学校在课题研究之路上结出了幸福的硕果:在老师们的精心组织与指导下,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示了广陵学子的傲人风采:学生团体获、市级奖2项,区级奖8项;个人省级获奖2人次,市级26人次,区级31人次.我校教师团队新增市区级三级教学骨干5人,在省市区各级各类教学及论文竞赛中共有近80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9人次,省级6人次,市级15人次.另有二十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各类刊物.三年来,广陵人对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热情始终不减,学校、家长、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学校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度逐渐提升.九、存在问题和今后的设想1、小学生幸福感培养的研究还不系统,还缺乏一些阶段性和典型性的研究数据,并以这些数据为依据采取有效的措施深入研究.2、对如何以提升小学生幸福感指数来有效克服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还缺乏把其研究纳入学校工作整体规划的意识和行动能力.小学生学习生活幸福感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支持、价值观念、专业素养等因素共同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地观察比较,搜集数据,分析案例,付诸行动才能使本研究趋于完善,作用于提高小学生幸福感的指数.。
成长档案课题研究报告
成长档案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成长档案作为一种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教育领域逐渐得到推广与应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成长档案课题的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统一的标准、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充分发挥成长档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本研究围绕成长档案课题展开深入探讨。
本研究以某地区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分析当前成长档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探讨成长档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三是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提供参考。
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研究目的在于:一是揭示成长档案在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二是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成长档案评价体系;三是为改进成长档案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假设为:成长档案评价体系在优化后,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范围与限制方面,本研究主要针对某地区中小学生,以问卷调查、访谈、实证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
受限于研究时间、人力和物力资源,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本报告仍力求呈现客观、真实的研究结果。
本报告将对成长档案课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从现状分析、评价体系构建、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以期为成长档案课题的优化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在成长档案课题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理论框架方面,国外研究者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成长档案评价理念,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
国内研究者则从教育政策、评价体系、实践操作等多个维度构建了成长档案的理论框架。
主要研究发现包括:成长档案能有效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有助于促进教师、家长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成长档案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需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动态性原则;成长档案的实施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
促进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发展作者:王伟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年第11期一、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带动教师专业成长健全校本教研网络学校成立校本教研工作组,校长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主任、教研组长、市区级骨干教师参与组织与指导工作,每学期对全校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对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其中“听课与评课”、“课堂中对个别学生的关注”、“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科课堂评价标准的研究”、“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与成败”等专题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学校对教研组的工作实施过程管理。
开学初,学校将各教研组教师的课表发给教研组长,各教研组安排教研活动,在全校局域网上公开活动的内容。
教研组活动情况有专人检查,学校定期抽查教研活动记录,组织教研组长对教研组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交流。
校本教研活动多样化我校的校本教研以年级为基本单位,各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教研的方向和选题,如英语教研组重视抓“课堂中的小组活动”及各年级备课组活动;语文教研组注重科研课题及青年教师的培养;史地政教研组将“一个中心(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一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二是迎接挑战、努力创新。
)”作为教学的基本思路;数学组根据年级特点设计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上了一节精品课,教师先独立钻研教材,设计教案,课后教研组内开展评课活动,从教学理念、教学环节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体育教研组注重开展运动技术、技能练兵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并利用每周一、周四下午,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球类、游泳等训练,每个有专长的教师都有责任将该项目的技术、战术、教学方法传授给其他教师,组内形成了传帮带的教研风气。
校本教研课题化理论学习是提高教师认识,改变教师观念的关键。
为加强学习,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买《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为每位教师订购一份专业杂志,为每位参加课改实验的教师订购全年《北京教育》,定期由课题组长负责组织学习、研讨,并组织教师参加《北京教育》举办的“我与新课程同行”的征文活动,有多篇征文发表。
培养农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报告课题实施计划方案
《培养农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梁山县堌堆初级乡中学课题实验组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的问题。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趋高潮,在其理念上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课堂教学上的自主性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众所周知,课堂是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学生的生命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为了我们的学生能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要始终坚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原则,坚持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开拓思路,让学生自主地感受教学的思想、方法;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学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就成为了教学的生命。
目前,教育教学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已开始重视新课程中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工作,并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探索和尝试,但对于正确的效益观、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有效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有效教学评价的标准等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在实施推广方面也存在不足和不平衡。
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培养农村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的积极地意义,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及与技能,从而能更好地服务学生。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但长期以来,广大农村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成长与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课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专家:欢迎来到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进行开题论证工作。
由王敏甲同志主持、漯河四高课题组承担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成长与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课题正在有
条不紊地进行。
现在根据课题管理规定,召开论证会,由我进行课题陈述,请专家老师评
议指导。
一、本课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究意义(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的推进: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与学中师生双方都
要善于反思与及时总结,以期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达到教师成长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双赢。
学生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当今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同以往,
他们对社会、家庭、学校的感触更注重个性认知、个性理解。
鉴于此,探讨个性化学习便
成为必要。
推陈出新、有所突破,倡导建立积极教育是提升教育品格与质量的关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国外关于多元智力、元认知、建构主义的学
习理论及教学实践中对主体的重视的潮流,为我们探讨个性化学习的自我建构提供了丰厚
的思想基础。
国内个性化教育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新世纪之初,得到更多关注。
中央教科所的华国栋教授,东北师大学者李广、姜英杰等人都对这一相关课题进行了深层
次研究和论证。
这些研究都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对更活泼、可持续的学习方式的探索,为
我们留下了在实践中加以完善的广阔空间。
同时,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学生找到学习的
乐趣,在学有所得的过程中形成未来发展所需的学习能力,是教育转变观念、视角向下的
必然要求。
二、本课题的理论基础、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自我监控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中国传统教育
思想。
(二)研究目标:实施主体性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自我建构;总结学
生成功的个性化学习经验,在活动中实现自我建构。
(三)研究内容:
1、个性化学习即突出主体、多元发展、理性设计、自我管理的学习方式。
2、个性
化学习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三大方面,是长期以来的
教学方式、学生个性与学习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3、推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自主建构,是一个教学双方积极互动、充分集中学生零散、自发的学习经验,并激发学生变革学习方式的热情、营造新型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以保
障自主建构顺利实现的系统工程。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一)研究思路:
主体性教学推进个性化学习自主建构,教师、学生、校园文化等因素系统作用下实现
个性化学习自主建构。
首先是积极整理和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方式、主体
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以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自我建构。
其
次是切实进行学生个性及学习状况调查,从中总结经验,树立起个性化学习的标杆,并通
过分析与训练,归纳出个性化的培优、补缺与提升思路;对学生的个人兴趣,也将作为学
科学习的重要参照与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而予以关注。
校园文化的构建是促成学生良性发
展的重要方面。
(二)研究方法:
拟采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
(三)实施
步骤:第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2021年8月-2021年12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
定方案,课题申报、立项和论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组织理论培训。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21年1月-2021年12月)。
全面开展课题研究。
开展
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增加自主学习时间;开展专题课堂教学研究,在各学科内探索体验、探究、合作等不同学习方式,推动个性化学习;搜集学习经验,做好整理归纳与尝试验证,实现有效的个性化学习。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21年1月-2021年12月)。
收集、整理各种资料;撰
写结题报告,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四、课题负责人、课题研究参考文献:
课题负责人:王敏甲、尚炯、田玉娟、张四龙
主要职责:课题主持与指导,组织实施及对外联络,开题报告的撰写,课题资料的收集。
课题成员:彭蔚亮、黄云、董杰、崔桂荣、陈桂伟、乔传宁。
主要职责:收集有关
学科的资料及撰写相关论文。
课题研究参考文献: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
版社 2000年6月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
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1年7月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21年10月华国栋:《差异教学论》,教
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7月
各位专家,以上就是我开题报告的主要陈述。
当前我们的主要困惑在于,各学科教学中,个性化的学习分别如何实施,是否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我的发言完毕,请各位指正。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