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3-2分子和原子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序号:主备人:审核人:课题: 3、1分子和原子(2)课型:新授课班级:课标要求:知道原子可以结合分子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其区别2)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分子的观点分析、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进一步认识分子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教学难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学流程:【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的以及分子的性质,但是我们并没有提到原子的性质。

那我们思考一下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的是否相同呢?两种微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有没有联系呢?【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子和原子,认识一下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展示图片】【引导】展示几种常见物质的分子模型。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提出问题】如何描述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的构成呢?【学生回答】学生练习回答【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对分子的描述,分子和原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时分子和原子也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那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呢?【分析讲解】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记忆。

【练习】举出物质,让学生说出构成微粒【过渡】我们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那水在受热蒸发和通电分解是水分子有没有改变呢?我们通过动画来看一下【展示动画】水蒸发水电解【提出问题】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过渡】在水的蒸发中,水分子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而在水的分解中水分子破裂成原子,已经没有了水分子,也就不具有水的性质。

那到底什么叫做分子呢?二次备课几种分子模型水分子(H2O)氢分子(H2)氧分子(O2)【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总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本节课是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首先将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这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学生能够在宏观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及性质,但缺乏对物质的微观认识,对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头脑中未形成分子、原子的化学概念。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课时2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可分为原子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知道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3.能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放一块喷过香水的手绢在讲台上。

读古诗,品自然: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梅》【提出问题】1.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什么?2.人为什么能闻到花香?3.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新课引入】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并把这些微粒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分子、原子等。

【播放视频】带你走进头发的原子世界。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篇一: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题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

本课题的学习能把前面内容〔如物理、化学转变,纯净物、混合物等〕从微观结构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等内容不行缺少的基础学问和基本工具〔指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它在本单元中能帮我们深切体会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常识;学好本课题是学好化学重要基础。

2.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学问,知道分子和原子的体积特殊小,肉眼无法直接观看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

因此,本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但涉及的一些微观概念较抽象,学生不简洁理解和把握;学生能娴熟把握的是物理学上常提到的一些转变,如蒸发、扩大、物质三态及热胀冷缩。

3.设计思路:首先提出学生熟识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发思索,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继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互相沟通、分析与商议,理解物理转变与化学转变的本质区分,从而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4.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生活实例中的物理转变和化学转变。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看、试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解决一些简洁的化学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添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勤于思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5.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探究;分子、原子基本概念的形成;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
2.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和原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水的沸腾、铁生锈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新课内容: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特点,通过实验演示和举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和原子的存在。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掌握其基本性质和特点,能准确区分分子和原子。
2.了解物质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理解分子与物质的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3.学会使用化学符号表示分子和原子,掌握相关化学用语,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如香水扩散、铁生锈等,让学生感受到分子和原子在生活中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直观感受:设计一系列实验,如扩散实验、化学反应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和变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分层教学,梯度提问: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梯度性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播放科普视频,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冰融化、香水扩散等,引发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思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它们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关注到微观结构,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一、化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1:知道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学会运用分子和原子观点来解释一些现象。

核心素养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核心素养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的认识,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抽象思维。

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

三、教学方法:问题------探究------讨论四、学习方法: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演绎推理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来到美丽的北中,花香鸟语,感觉很好,可为什么没看到花,却闻到花香?糖溶于水时,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

这又怎样解释?展示一组由远及近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微观的世界:你看见了什么?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同学们可能要问,这些微粒是什么?他们是什么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分子和原子。

板书:课题1 分子和原子[投影]不同物质放大后的图像,强调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我们能清晰看到分子的结构。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分子很小,小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以水分子为例来说明。

板书:分子的性质-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观察与思考] 苯分子图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

[得出结论] 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虽然很小,但都是真实存在的。

分子的质量体积这么小,还有其他性质吗?猜想:分子可能是不断运动的;【教师展示一】向盛有40毫升酚酞溶液的D烧杯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将D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几分钟改进实验:铁树开花,描述现象。

学生解释现象,为什么棉花会变成红色?[思考问题1] 烧杯A与烧杯B哪些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动画模拟] 氨分子运动扩散接触到酚酞,使酚酞溶液变红的过程。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不仅是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也是学生理解物质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形象的图示和严谨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存在、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章内容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材编排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初步建立起微观世界的概念框架,为后续学习化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在设计《分子和原子》的教学时,我遵循了“情境导入一新知讲授一实验探究一巩固练习一总结反思”的教学流程。

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其次,结合实验现象和多媒体辅助手段,直观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存在与性质,帮助学生建立微观世界的概念;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分子和原子的奥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接着,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最后,通过课堂总结和反思,梳理知识点,查漏补缺,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培养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力求达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认识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的运动性、分子间的间隔以及分子的构成等,能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科学思维: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科学探究与实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隔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教学重点重点:分子、原子的存在及其基本性质。

五、教学难点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以及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教学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3.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总结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化学键概念、化学反应实质等关键知识点。
-强调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知识的掌握,以及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2.运用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对微观概念的恐惧,提高理解力。
3.加强课堂讨论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分子和原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利用模型、图表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和原子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分析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创新活动: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分子模型或制作原子结构海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写作活动: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探讨分子和原子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作业和小论文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调整教学节奏。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教学重点:1.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教学难点: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 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现象。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分子和原子的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组成知识,如原子、元素等。

2. 提问: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性质。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 通过实例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3. 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释,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练习和拓展应用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性质,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知识。

六、分子和原子的实验观察(1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加深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显微镜等。

2. 实验试剂:水、酒精等。

教学过程:1. 教师演示实验,如水的沸腾、酒精的蒸发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情况。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分子和原子教学时间20 分钟化学是在分子、 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化学科学的探究属性和社会属性,赋予化学课程以特定的内涵。

化学课程不仅要创设生动、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学践活动情景,更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实际,帮助学生设认识化学对社会的重要贡献。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计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思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想科学态度和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科学习惯,同时,发展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客观世界的视角, 形成“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化学的现实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重点: 1、建立物质构成的微粒观2 、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客观存在性 3、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重【解决措施 】:以截取“小纸条”的实践活动引入,突出物质是可分的;趣味性的演示“暗香来” ,以如何解释“暗香来”味贯穿教学始终。

补充与改进教材实验,增强逻辑性和趣味性;通过演示、图片、点影视、陈述、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获得参与体验的同时突破重点。

难难点: 1、学生用感官认识的物质是连续不间断的,建立“物质不连续,是由分立的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

2、微观角度认识物质,解释生活现象。

点【解决措施 】:从感性到理性,启迪思维,质疑探究,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播放直观形象的微观动画,深入浅出,突破难点。

教教 材 课 题 (一)知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微粒很小,肉眼看不见。

识2、认识微观粒子(如分子)的存在性及其特征。

与3、能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现象。

技(三)能过1、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的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分子和原子等微粒特性的探究,构建学生的微粒观,培养学生学习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感知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分子、原子等微观微粒的特征。

3.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学重点】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现象。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活动1:情境创设,引入新课播放杭州G20笔会音乐喷泉《人间西湖》,摆放香料活动2【讲授:微观微粒发现史】感受分子、原子等微观微粒是客观存在的活动3【阅读感受】微观微粒的基本特征之一:质量和体积很小活动4【探究活动】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之二:总在不断运动活动5【改进实验】活动6【拓展实验】分子运动速率和温度的关系 (投影图片)拓展视野:已知分子的质量越 小,分子运动速度越快,且氯化氢分子的质 量大于氨气分子的质量,如图在玻璃管两端 的棉花上分别滴上浓氨水和浓盐酸,已知浓 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 气体•氨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接触后会产生 大量白烟,则白烟较多较浓的点是()B . B 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阅读题目,完成 学会阅读,能提 练习炼信息活动7【学以致用】谈谈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因为微观微粒运动引起的活动8【探究活动】微观微粒的基本特征之三:微粒之间有间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老师:知道了分子总在不断运动,下面我们来探究另一个问题。

数学课上我们知道,50+50=100,那在微观世界, 50加50就一定等于100吗?下面我们来重温初二物理课上的一个实猃,50mL酒精与50mL水的混合,观察混合后的体积。

(链接视频,酒精和水的混合)资料:(1)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2)水由水分子构成。

【演示实猃】将50mL酒精与50mL 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液体体积?【问题三】根据实验你能得出分子的特点之三是什么?【扳书】3.分子之间有间隔老师: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当两种物质在混合时,体积一般不能相力□,但质量是可以相加的。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分子和原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分子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和原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分子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分子模型、原子模型、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分子现象,如香味的传播、湿衣服晾干等,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介绍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分子的运动现象,如氨水与酚酞试液的显色反应。

4. 例题讲解:讲解分子和原子的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分子和原子的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2.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3. 分子的基本性质4. 实践情景引入:氨水与酚酞试液的显色反应5. 例题讲解:分子和原子的相关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现象中涉及到的分子和原子:湿衣服晾干、香水扩散、铁生锈。

(2)简述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3)列举三个日常生活中的分子现象,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1)湿衣服晾干:水分子蒸发;香水扩散:香水分子在空气中扩散;铁生锈:铁原子与氧气分子发生化学反应。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具有独立存在的能力;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 让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特点,能够区分分子和原子。

二、教学重点:1.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 分子和原子的实际存在情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和性质。

2.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和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存在和作用。

2.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详细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

3.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特点: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特征。

4. 分子和原子的实际存在情况: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在物质中的实际存在情况。

5.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和性质。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分子和原子性质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教学难度。

3.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需要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支持。

分子和原子-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4分钟1课前,课代表在帮老师准备实验的时候,想用老师本节课的药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下面我们见证奇迹的时刻。

水,将它无限的分下去,得到最小的水,这最小的水是什么课代表表演魔术“梨花变桃花”,其他学生观看,思考:是什么物质使梨花变成桃花呢想像,思考创设真实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帮助学生从宏观转向微观科学手段证实存在2分钟【讲述】早在很久以前,一些学者提出设想——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学生倾听、观看图片并体会。

通过看图片,形象直观的让学生接触了解微观世界,证实了分子原子的存在。

实验感知,这些粒子肉眼看不到,有什么样的性质呢播放视频材料。

【总结】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点拨】我们看得到一滴水,数数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数得过来么观看视频谈谈感受学生倾听领会学生读书10亿人数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数3万年。

用数据更形象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分子很小。

深切感受分子很小认识性质15分钟这么小的分子,有什么样的性质呢【演示实验】①介绍酚酞和氨水,向酚酞试液中滴加氨水。

②用酚酞在滤纸上写字。

③将浓氨水和写字的滤纸放入装置中;④变色后,取出滤纸抖一抖;⑤取出浓氨水,将滤纸放回瓶中。

【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指导学生实验将品红溶液同时放入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观察实验,叙述现象,分析原因【总结】分子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认识酚酞和浓氨水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

酚酞:遇到水不变色,遇到氨水能变红色汇报实验现象,解释原因。

【实验】汇报现象:品红溶液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

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实验,探讨其性质。

趣味性实验,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鼓励创新意识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现象明显,激发兴趣,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一、教课方案思路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首次接触到的细小的粒子,在此以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

我在教课过程中依照新课程标准,联合教科书上的例子,采纳多种教课手段来组织教课。

如演示实验、改良实验、增补分验、设计三维动画等。

我在教课方法上采纳了激趣──怀疑──驱动──反应四步程序教课法。

教课程序:创建问题情形,激趣──提出问题,怀疑──指引研究,驱动──指引剖析。

形成想象──稳固深入,反应沟通。

学习程序:明确问题,产生疑问──察看实验,记录现象──剖析现象,透析实质──借助三维动画,形成想象表象──依据想象,形成看法──理解看法,迁徙运用,表达沟通。

二、教课方案课题教课目的《分子和原子》讲课人学校1.认知目标: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切存在,认识分子、原子的基天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看法,会用分子、原子的看法来解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能力目标:经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实质间互相联系的剖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想能力;3.感情目标:经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说,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经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行分性的认识,学会辨证思虑问题的方法。

教课重点教课难点分子、原子看法的成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

成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领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一样。

教课方法教案导学、问题导思、实验研究、动画揭露微观的直观教课相联合。

仪器药品酒精、浓氨水、酚酞试液、胶头滴管、洒过香水的绢花、大小烧杯、试管、锥形瓶,分子间隔演示仪等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部分】一、分子的真切存在。

【激趣】请同学们分组实验,滴一滴着手实验,在衣服、纸创建情形、激医用酒精在纸上、手上或衣服上,并注意上、手上等处滴一滴医用酒发兴趣。

察看现象。

精。

【发问】你察看到了什么现象?回答:酒精挥发了。

经过生活中的【过渡】你知道这是为何吗?常有现象,启示思维。

【展现】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回答:闻到了花的香引导学生探【发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味,但看不见这类物质。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设计思路:新课程目标是要通过该课题帮助学生用粒子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再反过来用微观世界的知识去解决宏观世界中的诸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所以人教版新教材对《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的设计构思巧妙合理、化繁难为简易,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演绎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接受。

二、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建立分子和原子概念,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四、教学方法用边教边实验的方法。

首先提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发思考,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继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相互交流、分析与讨论,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从而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

让一位学生蒙上眼睛猜两瓶液体内是什么物质(通过气味)……同学们路过花圃、饭店门口会闻到什么气味?一杯水长久静置会不会减少?若加热这杯水呢?这些现象该如何解释呢?(学生凭自己的想象、猜测来描述、解释上述现象。

)[板书]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通过课文图例说明)2)、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都着。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学生探究】详见学案,略。

七、教学反思1、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感觉最难的就是举例子,既要举能够反映微观世界的还要保证这个例子能使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特征长期有印象。

2、由于本课属于微观世界,所以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学生难以懂得分子和原子真正的涵义,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我在进行这堂课之前必须好好思量的。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化学》第二章第一节《分子和原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以及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了解它们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以及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分子模型、原子模型。

2. 学具:实验器材、分子和原子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微观粒子的好奇,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2. 新课讲解:教师活动: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参与课堂讨论。

3.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活动:提出实践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教师活动: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教师活动: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活动:回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3.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4.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现象,并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进行解释:a. 水通电氢气和氧气b. 空气可以压缩(2)简述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 答案:(1)a. 水分子在通电过程中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

b. 空气中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在加压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从而使空气体积减小。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分子和原子》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能列举出常见的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

知道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氧化汞是分子、构成的,知道汞、硅由原子构成的。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能用分子、原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在不断运动着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化学变化前后,存在于物质中的'原子的种类不变。

4、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生没有变化,分子发生了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的概念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学工具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见闻:1)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2)路过化妆品店就闻到香味?3)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实验3–2:品红的扩散: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同步加做加热水中品红)[过渡]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设想,用于解释以上现象。

那么,他们的论断是否正确呢?展示图片:教材P48图3-6、3-7小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二、[提问]分子有何特点呢?(阅读)分子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活动与探究]做氨水的扩散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为什么A杯中的溶液很快变红了?而B杯中的溶液过很久才变红呢?小结:氨水中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

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提问]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怎样?能否举例子电脑:①1000ml酒精与100ml水的混合,思考为什么混合后体积不为200ml呢?②一碗黄豆与一碗绿豆混合是否等于两碗?小结:分子之间有间隔思考题:用分子的观点分析: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凉干?3、物质为何有三态变化?三、作业与练习《分子和原子》教案2【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课题名称:3~2分子和原子课型: 新授课课时支配: 2课时教学目标:学问目标:熟悉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熟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力量目标:培育抽象思维力量、想象力、分析、推理力量。

教育目标:熟悉世界的物质性。

重点、难点:建立对分子和原子的微观想象。

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教学媒体:试验教学过程:复习:水通电时发生的反应导课:物质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过去的人们是怎样探究物质的构成的?新授:阅读:书p47了解:1、科学家是怎样探究的?2、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活动与探究:书p48板书: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的特征:①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 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③ 分子间有间隔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阅读:p49,完成争论目标p28,方法导航,让同学提出问题。

板书: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二、从微观角度熟悉:1、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分分子本身是否发生变化3、混合物与纯洁物的区分是否由同种分子构成4、化合物与单质的区分其分子是否由同种原子构成小结:纯洁物构成的几种状况:原子单质例如:hg同种原子分子单质例如:o2、n2、o3、c60不同种原子分子化合物例如:kmno4、p2o5作业1、课本p 51习题2、目标p29达标训练课后记:纯洁物、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关系混淆;化合物往往误认为是混合物。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精品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精品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分子和原子》中,探索物质微观构成。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分子和原子概念,掌握它们基本性质,以及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基本概念,解它们在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中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观点解释宏观现象能力,提高科学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兴趣,培养严谨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和原子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笔记、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化学现象,如水沸腾、酒精挥发等,引发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思考。

2. 知识讲解:(1)分子概念与性质:讲解分子定义,举例说明分子性质,如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2)原子概念与性质:介绍原子定义,以氢原子、碳原子为例,讲解原子性质。

(3)分子与原子区别与联系: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分子与原子区别,以及它们之间联系。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分子和原子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4.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课后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分子和原子相关实验,如分子扩散实验、原子光谱实验等,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和原子概念2. 分子和原子性质3. 分子与原子区别与联系4. 例题解析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现象:水蒸发、铁生锈。

(2)简述分子和原子区别与联系。

2. 答案:(1)水蒸发:水分子受热,运动速度加快,从液态变为气态。

铁生锈:铁原子与氧气、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氧化铁。

(2)分子和原子区别: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原子是化学元素基本单位。

联系: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基本粒子,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可以相互转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
2、准备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设问激趣创设情境
把一瓶香水带进教室,放在讲台
上,打开瓶塞
1、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香味?
2、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3、衣柜中樟脑片为什么会不见
了?
学生思考、讨论
从学生熟悉的
现象入手激发
学生的探究欲
设问激趣,导入新课实验3—2:品红的扩散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
呢?
学生实验;
观察现象;
思考讨论。

在学生亲身体
验中激发思维
及探究欲
过渡
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这
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设想
小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小实验:请同学们用手对着脸轻轻扇动,感受一下分子对脸撞击的感觉确立物质是由
分子和原子构
成的观点;
充分发挥学生
的想象力。

形成物质是由
分子和原子构
成的观点,培
养学生的想象
能力。

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吗?
展示图片:教材P48图3-6、3-7 看图想象分子
的存在
让学生了解现
代高科技,并
借助图像进入
微观世界。

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
1、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

2、能看到整块的糖,却看不到溶
解后的糖思考、讨论,并
归纳总结
锻炼学生分
析、推理、归
纳、总结的能
力。

实验探究对比分析了解性质分子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

做氨水在空气中的扩散实验
请同学们猜想:为什么B杯中的溶
液变红了?针对你的猜想,请设计
实验方案,证实你的猜想。

小结
1、氨水中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了
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
了红色。

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
不停地运动。

2、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的能量
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按实验要求观
察现象:B杯中
的溶液变红了。

学生猜测,讨论
把实验步骤略
作改变,让学
生体验实验
探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设
计实验→收集
证据→得出结
论,培养学生
的探究的能力
实验:酒精与水的混合
思考:为什么1+1≠2
一碗黄豆与一碗小米混合是否等
于两碗?
小结:分子之间有间隔
观察现象:1+1
≠2
思考、讨论、猜

练习巩固分析归纳用分子的观点分析:
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
凉处易凉干?
3、物质为何有三态变化?
讨论、分析、交

分子的性质:分
子很小;分子不
停地运动;分子
培养学生的知
识运用的能力
间有间隔。

第二课时
模型展示展示: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
氧化汞的分子模型。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
是由原子构成的
观察、分析;
语言表达:一个水
分子是由二个氢原
子和一个氧原子构
成的。

一个氧分子
是由两个氧原子构
成的。

用模型把微
粒直观地显
示出来,便于
学生理解。

分析推理组织讨论
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
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和水在电解反应中分子和原子
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
中发生的变化的分子还是原
子?
小结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模型的帮助下,
分析、讨论、推理
在两种变化中分子
原子的变化情况。

分析得出:当物质
发生物理变化时
分子不变。

当发生
化学变化时分子变

总结交流学完本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氧化汞受热分解;
2、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
3、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
小结收获
交流体会
代表发言
通过小结、练
习,使知识形
成脉络,使学
生初步进入
微观世界。

板书设计
课题2 分子的原子
第一课时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分子、原子的概念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第二课时
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原子不变。

2、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