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导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正是如此。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这首词的赏析,欢迎大家学习。
《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登上诗坛的第一首词,抒发青少年时代的理想抱负。
该词置于卷首,为毛主席的诗词世界拉开序幕;同时,它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同类题材的压卷之作。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
翻阅毛主席诗词,觉得对秋天似乎情有独钟,大约是因为秋天寥廓、苍凉、大气,与战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气概较为吻合。
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毛主席赞美的秋天,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山”“林”“江”“舸”“鹰”“鱼”这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逍遥自在,得其所哉。
“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在这“寥廓”的秋天,诗人的惆怅像秋天一样“寥廓”,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屈原“天问”时,等待“天”的回答。
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
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诗人“怅寥廓”。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怎么没提国家和人民?其实,那“问苍茫大地”,不就是问我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吗?诗人因不能“竞自由”而为之“怅寥廓”的,不就是我那不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吗?诗人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与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和历代慷慨悲歌的青少年诗人是一脉相承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再回到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吧,他们是诗人的好友,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苍茫大地“主沉浮”!“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是很有兴味的。
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目标。
爱国诗人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南宋杰出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诗人毛主席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与旧世界的彻底决裂。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1沁园春 长沙 含解析
1 沁园春长沙本课话题——以天下为己任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触景生情,关注到祖国的命运、革命的未来,从而陷入深沉的思索: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主宰。
抒发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
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对当时的抗疟疾药物产生了抗药性,一度被压制的疟疾又卷土重来。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英、法、德等国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寻找有效的新药物,但始终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
1969年初,屠呦呦被任命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523项目”课题组长,负责在中国传统医学医药宝库中寻找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
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的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里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和结核等慢性疾病。
她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
中国中医研究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座旧楼房,屋内设备明显滞后。
屠呦呦的办公室内没有任何装修,一张沙发已经破得不能坐了,屋里的电器只有两样——电话和存放药品的旧冰箱。
从1969年到现在,屠呦呦一直都在进行青蒿素研究,一心忘我工作。
屠呦呦曾坚持亲自试药,患上中毒性肝炎。
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出现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
当时,屠呦呦和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屠呦呦因此得了中毒性肝炎。
但她们坚持亲自证实药物安全,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
屠呦呦以天下为己任,不怕吃苦,执着青蒿素研究40年,最终,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从此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显出奇效。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文本解析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文本解析意象壮美意境高远──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赏析裘曙洁“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
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
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笔者认为,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一径。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
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于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就正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文本解析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文本解析意象壮美意境高远──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赏析裘曙洁“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
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
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笔者认为,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一径。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
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于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就正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
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赏析
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赏析语文学习不仅是将课文完整的背诵下来,更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文章。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赏析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赏析一“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
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
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
笔者认为,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一径。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
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
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于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就正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
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将“意”立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之“象”便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杜甫的《登高》将“意”立在“万里悲秋”“艰难苦恨’:上,所取之“象”也自然离不开那“哀猿”“落木”等。
毛泽东的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他所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景物了,如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还表现在意象的表达上。
意象的选择固然很重要,但意象的表达则更应别具匠心。
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为了给选取的客观物象“灌注”更多的生气,很注重意象的表达,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其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注释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注释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解释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是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有关回忆。
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解释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沁园春·长沙原文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教导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翻译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远眺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亮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宽敞的天空飞,鱼在清亮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拘束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打算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很多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犹如粪土。
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拦住了奔驰而来的船?沁园春·长沙解释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四周的湘江中。
舸(gě):泛指船:此指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1918年毛泽东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头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主:主宰。
沉浮:比方事物盛衰、消长。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2023最新-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教案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案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这次帅气的为您整理了7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背诵全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笔下的秋天。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笔下清静无为的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笔下秋天。
那么,大家心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该不会只有一个秋──中秋吧!大家的秋暂时不谈,欣赏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给我们描绘的秋天后,也许你们心中的秋天会更美。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
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中国,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背景介绍这首次作与1925年,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
同时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完成,成为了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来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三、诵读鉴赏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⑴ 听范读正音:舸、寥廓、峥嵘、稠、遒、遏。
⑴ 生齐读,熟悉内容。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讲解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讲解(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讲解这是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讲解,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沁园春长沙课文讲解
沁园春长沙课文讲解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以下是对该
课文的多角度全面解析。
首先,这首诗的标题是《沁园春·长沙》,其中“沁园春”是
诗的名字,而“长沙”则是诗的背景地点。
这个标题可以理解为作
者在长沙的沁园春天的感受和思考。
从诗歌的结构来看,它由四个七言绝句组成,每个绝句都有平
仄对应,形式上非常规整。
这种形式上的规整反映了作者对于长沙
的深情厚意。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作者通过描绘长沙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他描绘了长沙的江山如画、风景秀丽,
表达了对家乡山河的赞美之情。
同时,他还表达了对长沙人民的深
情厚意,描绘了长沙人民勤劳、智慧和勇敢的形象。
此外,这首诗还融入了一些时代背景和政治意义。
它是在1925
年秋天创作的,当时正值中国革命的时期,作者作为一位革命者,
通过诗歌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群众的关怀。
诗中
的“我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革命的追求和对于社会变革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表达对家乡长沙的深情厚意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的作品。
它通过描绘长沙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赞美了长沙的美丽和人民的勤劳智慧。
同时,它也蕴含了时代背景和政治意义,展现了作者作为一位革命者的思考和追求。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高中语文人教版《沁园春.长沙》全解-杨树
高中语文人教版《沁园春.长沙》全解杨树一、课文对照 (2)二、重要词语 (2)三、特殊句式 (3)四、写作背景 (4)五、中心思想 (5)六、重点概述 (5)七、鉴赏要点分析 (6)八、问题探究 (6)九、课文导读 (9)十、整体解析 (9)十一、逐句解析 (12)十一、艺术赏析 (13)十二、翻译疑问 (13)十三、扩展阅读—咏梅 (15)十四、多角度解读 (17)十五、描写秋天的诗句 (19)十六、主题不同观点 (25)十七、“独”字解析 (26)十八、作者精神解读 (27)十九、写作背景解读 (29)二十、作者散文 (32)二十一、作者作文 (33)二十二、重庆斗诗 (36)二十三、作文素材 (38)二十四、检测卷 (42)二十五、检测卷 (47)一、课文对照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州头。
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州上,湘江水向北流去。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看那重迭山脉,层层的山林变成一片红色,满江碧色清彻,上百只小船竞相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雄鹰在长空翱翔,鱼在清彻水中游弋,万物在这秋天竞相自由自在的生活。
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广宽无垠的大地呀,我问你,谁来主宰你呀?携来百侣曾游。
二、重要词语寒秋:即深秋,秋深已有寒意。
湘江: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南的海洋山,长817公里,流经长沙,向北流入洞庭湖。
橘子洲:又名水陆洲。
在长沙西面湘江中。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万,表示很多。
红遍:指岳麓山区枫林茂密,秋来经霜,山山变红。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
碧透:江水碧绿,清澈见底。
透,极,与“遍”互文,都是副词。
百舸:许多船。
舸,大船。
争流争着行驶。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长空:广阔的天空。
翔:本指鸟盘旋地飞,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浅底:水清澈见底,显得浅,不是真的浅。
课文解读沁园春长沙
课文解读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诗,本文将从诗歌背景、诗歌内容以及诗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诗歌背景《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12月所作,当时他正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就读。
这时正值北伐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长沙的自然景色和湖南的山水风光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激发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思考。
二、诗歌内容《沁园春·长沙》共有五首,每首五言绝句。
诗歌通过描绘长沙的自然景色和湖南的山水风光,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受。
第一首:“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首诗以寒秋独立与北去的湘江为开篇,提醒人们湘江的威严和壮阔。
橘子洲头是长沙的一个名胜,也象征着作者的心境。
第二首:“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通过描绘湘江和周边山水的多彩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三首:“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首诗主要以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用鹰和鱼的形象展现出自由的精神和自主的追求。
第四首:“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首诗更加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时局的关切,提问了一个时代的重大问题。
第五首:“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最后一首诗以回忆过去的方式,展现了作者革命年代的坎坷历程和珍贵的友谊。
三、诗歌意义《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早期的作品,体现了他对湖南家乡的深情和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诗中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对自由与宽广的追求,以及对国家的关切和社会命运的思考。
此外,诗中也蕴含着作者对民族独立和自由的呼唤,以及对国家复兴的期许。
这首诗揉合了个人情感与时代命运,体现了毛泽东早期革命理想与追求的重要思想素材。
总结起来,《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湖南山水,表达了对自由与民主的追求,对国家前途的思考,以及对时代命运的关切。
这首诗也为后来的毛泽东思想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课文解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课文解读《沁园春·长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青年时期写的一首词,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课文解读独立寒秋,湘江①北去,橘子洲②头。
(寒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流水。
①湘江:湖南省的最大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②橘子洲:一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西面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开篇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
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时节,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禁不住热血沸腾,思潮翻滚。
赏析这几句诗,要特别注意两个词:一是“寒秋”,二是“独立”。
秋是草木变衰的季节,秋风过处,霜气袭来,枯叶飘落,萧条众芳,寂寥山川,一般人易动伤怀。
“悲哉,秋之为气也!”自从楚人宋玉首兴这悲秋之叹,在历代文人的笔下,秋景总笼罩着一层悲切苍凉肃杀衰败的气氛,“秋”总是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如“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对此作了最恰当的概括。
但毛泽东笔下的秋却是流光溢彩,生机勃勃的,全无衰微肃杀之气。
明明是“暖秋”,为什么也以“寒”字起笔呢?原来这“寒”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说它是写实,因为时令已到秋天,人们已经觉察到寒意;说它是虚写,因为“寒”暗喻了当时时局的艰辛。
虽然国共合作后,南方出现了革命高潮,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正极力扩张势力;同时,在统一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排挤共产党,领导权的斗争愈演愈烈。
而毛泽东本人也同样面临困境:国民党右派对他整顿国民党上海党部怀恨在心,用尽办法,把他赶走;他主张利用合法斗争掩护和配合非法斗争,让工人集体加入国民党,和张国焘等人产生了误会;他对农民运动的重视和投入引起陈独秀等人的不满,同时他又被党内一些人嘲笑,认为他过分热衷于国民党的工作,简直成了胡汉民的秘书。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原文和译文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原文和译文
【原文】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925年
【译文】
我独自面临苍茫的深秋,
看湘江向北逝去,
在橘子洲一隅,
群山已是火红的色彩,
那是层层叠叠的枫树林染红的呀; 江水已全面碧绿,
大船争相畅游。
雄鹰振翅于高天,
鱼群在水中滑行,
天地万物都在深秋竞赛着自由。
广大无垠的天地呀,
请你告诉我,谁能主宰你的命运? 我曾经与朋友们结伴游历于此,
内心忆起多少不屈而非凡的岁月。
那时正当青春少年,
身心蓬勃向上,
我们一群书生的英俊神气,
姿意刚健,正派大方。
品评祖国河山,勾画宏伟蓝图,
用的全是慷慨热烈的言辞,
那独霸万户的地主弃之若粪土。
记得吗?朋友们,
我们曾奋勇地游到江心,
我们击出的波浪阻止了飞驶的船只。
高一语文必修一所有文言文和古诗
高一语文必修一所有文言文和古诗《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与古诗全解析》一、《沁园春·长沙》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少年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衍生注释“沁园春”:词牌名。
寒秋:深秋。
“层林尽染”中的“染”:像是被染过一样。
“舸”:大船。
“遒”:强劲有力。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赏析主题:通过描绘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回忆往昔的革命青年岁月,抒发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情感:洋溢着激昂向上的青春激情和豪迈的气概。
表现手法:融情于景,上阕描写秋景,从山上到江面再到天空、水底,远近结合,动静相宜;下阕叙事抒情,回忆往昔,通过对当年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描写,直抒胸臆。
作者介绍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他的诗词大气磅礴,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不仅反映了他的思想境界,也是中国革命历程的诗意体现。
运用片段- 场景一:学校组织登山活动,当登上山顶,看到漫山红叶和远处奔腾的河流,我不禁想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壮丽的景色和诗中的一样让人豪情满怀。
- 场景二:在班级讨论理想的活动上,大家纷纷发言。
小明说:“我们正处在恰少年时,风华正茂的阶段,应该学习革命先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情怀,为自己的理想努力。
”- 场景三:参加长跑比赛,跑到中途的时候很疲惫。
这时候我看到其他选手依然争先恐后,就对自己说:“万类霜天竞自由,我又怎么能放弃呢。
”二、《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讲解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讲解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写于1925年。
整首
诗描绘了作者对长沙的热爱和对长沙革命精神的赞美。
下面对诗进行逐段解读。
第一段描写了长沙的自然景观,诗中提到了湘江翻滚的波涛和湖水边的柳树,展现了长沙的山水之美。
同时,通过“东方的
火红的太阳”这一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长沙气候的赞美,也暗
喻了革命的火焰在长沙的燃烧。
第二段描写了长沙的历史文化,诗中提到了澧、溪两地的历史遗址和古街巷。
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长沙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诗中出现的“列宁”和“郭沫若”这两个名字,以及“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呼喊声,突出了长沙革命精神的强大和充满活力。
第三段以长沙的景观和土地为背景,讲述了当时的长沙百姓正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情景。
诗中提到的“三湘四水
浩浩荡荡”,形象地描绘了群众的壮丽场面。
作者用“镜湖三百里”、“天心一叶舟”的描写,既展示了长沙的壮丽景色,又表
达了人民的奋斗意志和革命斗争的艰苦与残酷。
最后一段写到了长沙的革命精神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和“力求上进”展示了长沙人民的坚定信念和
奋进精神。
并以“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表达了长沙人民不畏艰险,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通过这首诗,毛泽东赞美了长沙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热情和追求,并鼓舞了长沙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决心。
沁园春·长沙课文解析
沁园春·长沙课文解析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30年写的诗歌,描绘了长沙市
斗争困难的场面,表达了对敌人的无畏斗争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是以长沙为背景的一首革命诗。
诗歌由四个六言绝句组成,整篇诗歌简洁有力,语言生动、铿锵有力,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斗志。
整首诗采用了直接的叙述方式,使诗歌更加接地气,同时也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诗的开头两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凄凉的氛围。
接着,诗人描绘了长沙市街头的繁忙场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这两句表达出长沙市的景象繁华,人流如织,但是也隐含着一片红色的革命火焰在燃烧。
接下来的几句“灵修束腰,神勇腾达,俨然冲天翼”。
诗人以英雄人物湘江战斗中的英勇事迹,来体现无畏斗争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诗人用“神勇腾达”来形容战士们的英勇形象,凸显了他们的英雄本色。
最后两句诗“船如飞电,马似龙升,来去匆匆。
”通过对船和马的比喻,突出了战士们行动迅猛的形象。
整首诗以湘江为背景,通过描绘湘江上动感迅猛的场景,来表达革命者迅速行动、英勇奋斗的精神。
总的来说,《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市景象的描绘,展现
了当时中国革命运动的浩浩荡荡,将人们对革命的向往和对胜利的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体现了毛泽东革命理想的坚定信仰和无畏斗争的精神。
诗歌以生动的语言形象地勾勒出了长沙市景和战斗的场面,充满了革命斗争的豪情壮志,是一首具有时代特点和历史意义的革命诗。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全文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全文沁园春·长沙全文翻译《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词作。
此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小编收集了这篇文章的现代文翻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翻译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雄鹰敏捷矫健,在辽阔的蓝天里飞翔,鱼儿轻快自如,在明净的水底里时沉时浮,一切生物都在秋天里争求自由。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起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大家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驶而来的船。
注释①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②独立:典出《九章·橘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③湘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南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沁园春长沙》课文赏析
《沁园春长沙》课文赏析《沁园春长沙》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全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课文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基础知识】重要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 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 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多音字: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重要字形: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重要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
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文学常识: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词:是诗歌的一种。
词的全名为曲子词,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
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
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
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
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
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
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
【文本释要】这首词作于1925年。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
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时节,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
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
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
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
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
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
这几句,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恰”字,总领七句。
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高浪急,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
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疑难点拨】1.这首词既写景又抒情,说说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
词中分别写了山、林、江、舸、鹰、鱼;又分别描绘了它们的特征,如红、染、碧、流、击、翔;再突出它的数量、程度、范围,如万、层、漫、百、长、浅;再展示它们的空间位置,如空中、水底、远、近、高、低等。
最后由点到面,“万类霜天竞自由”,用一个“竞”字写出了生命的力量。
在青年革命者毛泽东眼中的秋,呈现出了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
面对这样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
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诗与前面的秋景有什么关系?由赞美秋景到提出问题,其中内在的联系是什么?答:在前面描写秋景的基础上,诗人甩开了“景“,一下子提出”谁是大地的主宰“这样一个问题,由自然景物过渡到对社会的思考,这两者之间的相通之点就是以奋斗求生存。
自然界中的“万类”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生命的力量,何况我们有思想有壮志的青年?这一问,显示了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已任的宏大胸襟。
【课外链接】《沁园春长沙》赏析(向明)1.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
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
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泽东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
《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片着重写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
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
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
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
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
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
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
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2.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这首词的下半片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
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作者想起当年曾和同学、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
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
毛泽东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
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
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
过去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
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
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
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的光芒。
3.中流击水,一腔拿云心事“少年心事当拿云。
”(李贺《致酒行》)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
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