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模式的历史演变和展望

合集下载

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程。

上世纪70年代
末到80年代初,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允许个体经济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被鼓励在农村和小城镇兴办,成为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对于民营经济的扶持和支持逐渐加大,一些具备一定实力和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始涉足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业领域。

1990年代,中国的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减税减费、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扩大市场准入等,为民营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机遇和便利条件。

在这一时期,一批民营企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行业领军者,并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民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政府出台了一
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供创业支持和融资便利等。

同时,改革开放的推进也为民营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如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创新等发挥了关键作用。

政府也意识到了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提出了进一步扶持民营经济的目标和措施,以推动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1. 引言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艰难的起步、蓬勃的发展和面临挑战的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家主义政策的影响,私人企业遭遇了剥夺、合并和国有化的命运,民营经济处于衰退状态。

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民营经济得以重新蓬勃发展。

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市场化的推动后,中国民营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和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民营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包括融资困难、市场监管不完善、政策环境不稳定等。

为此,政府需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保护,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民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展望也备受关注。

在未来,民营经济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繁荣。

2. 正文2.1 民营经济的萌芽和初期发展民营经济的萌芽和初期发展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1949年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展开,私营资本主义经济逐渐被国有化和集体化取代。

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经济体制转轨的不稳定,私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存活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88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鼓励、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正式承认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为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政策的支持下,民营企业逐渐崛起。

他们秉承市场经济的原则,勇于创新,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快速成长。

从小作坊到中小企业,从地方性企业到跨国公司,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艰难的初期阶段,但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它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民营经济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民营经济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民营经济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民营经济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民营经济的演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形成的。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主要由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主导,民营经济几乎不存在。

1978年以后,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民营经济逐渐崛起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1982年,国家在宪法中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并且开始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制度。

同时,政府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鼓励民营企业家开展经营活动。

这种政策的出现为民营经济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980年代,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个体经济到集体经济再到民营企业的转型。

在这一时期,许多个体户改组成民营企业,并且开始采用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

这些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一时期,民营经济的特点是主要以小型企业为主,经营范围相对狭窄,资金和技术条件有限。

到了1990年代以后,中国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家。

这些企业家在经济改革和市场开放的大背景下,抓住了机遇,积极创业,快速成长。

例如,民营电子行业的巨头海尔集团、美的集团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的。

这些企业的崛起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从小型企业向大型企业的转变。

中国民营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的民营经济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创新力。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民营企业可以更加自由地决策和行动,更快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和环境的变化。

同时,由于民营企业的所有者是企业家,他们更加关注市场、技术和品质,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更加注重创新和质量。

其次,中国的民营经济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也是民营企业的生存之道。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起竞争,通过竞争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

通过不断的竞争和创新,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我国企业制度的变迁

我国企业制度的变迁

我国企业制度的变迁中国企业制度的变迁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民营企业,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也对企业制度带来了改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中国企业制度的变迁。

一、民营企业时期20世纪初,随着中国人民的觉醒,民营企业开始兴起。

这是中国国家工业化的开端,也是中国企业制度的起点。

民营企业在经济领域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但面对来自欧美国家的强势竞争,企业制度需要进行创新。

在这一时期,企业规模比较小,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简单,企业家个人在企业经营中起主要作用。

二、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民营企业被接纳为社会主义生产力,加入到国家经济发展计划中。

在此期间,国有企业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企业制度也由此变更。

企业制度亮点有以下几点:1、国家为主导,国家有绝对控制权,并享有企业所有权;2、职工不再是企业主人,成为设计方案的执行者和生产经营的执行者;3、企业管理者由国家任命,执行国家指导方针。

在这一时期,企业的决策过程中,国家政策和规划在经营和管理中进行强制性约束和引导,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更为集中、统一和垂直化。

三、市场经济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型。

企业制度也在逐步地改变。

1、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深刻改革,增加了社会机制在国企治理中的作用。

实行股份制改革,让经营管理分离,形成“公司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新型企业制度模式,成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手段。

2、外资企业的兴起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形成了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三种经营模式。

外资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管理方式的引入和传播,推动和塑造中国市场绩效、企业战略和管理方式。

3、发展中小企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中小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制度更为完善。

通过以上三个时期的对比,可以发现企业制度变革的趋势是多元化、市场化、机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企业制度的变革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逐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例子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例子

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例子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前,但是在那个时期,它还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大力推行市场经济,民营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并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例子。

1980年代初期,国家鼓励发展农村私营经济。

村民们开始通过在村里开小卖部、修自行车、承包土地等方式,自己谋一份生计。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丁家桥镇太阳村,该村通过引进适当的技术、使用国家政策给予的优惠,使村里的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如今,太阳村已成为一个集种植、贸易、农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1990年代初期,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和《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指南》,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此时期的代表性例子是南京迈皋桥地区。

当时,该地区的小商业、小作坊数量众多,而且空间狭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政府开始推行“小规模、密布点”的商业发展模式。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迈皋桥地区成为了南京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也为之后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代初期,国家开始推行金融市场化改革。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民营企业得到了更多的融资机会。

此时期的代表性例子是阿里巴巴集团。

2003年,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开始通过互联网平台帮助中国企业拓展国内及国际市场。

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也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10年代,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家开始积极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更多支持。

此时期的代表性例子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成立于1987年,初期主要从事电信设备的代理和制造业务。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华为开始向高科技领域进军。

如今,华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生产商之一,也积极参与5G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营商环境助推民营企业发展:历史、现实与路径

营商环境助推民营企业发展:历史、现实与路径

营商环境助推民营企业发展:历史、现实与路径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4)二、民营企业发展概述 (4)2.1 民营企业的定义与特点 (6)2.2 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7)2.3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8)三、营商环境及其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 (9)3.1 营商环境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10)3.2 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正面影响 (12)3.3 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及问题分析 (13)四、我国营商环境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14)4.1 改革开放前的营商环境状况(1978年前) (16)4.2 改革开放后的营商环境变迁(1978年-至今) (17)4.3 当前我国营商环境的主要特点与问题 (18)五、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企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20)5.1 政策层面的优化举措 (21)5.1.1 政府职能转变与简政放权 (22)5.1.2 创新政策与支持体系构建 (23)5.2 行业层面的优化举措 (24)5.2.1 行业准入与市场退出机制改革 (25)5.2.2 行业协会商会建设与规范发展 (27)5.3 市场层面的优化举措 (28)5.3.1 市场化改革与创新驱动 (30)5.3.2 诚信体系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 (31)六、案例分析 (32)6.1 案例一 (33)6.2 案例二 (34)七、结论与展望 (36)7.1 结论总结 (37)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8)一、内容概览营商环境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优化营商环境以助推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篇论文将从历史、现实与路径三个维度,系统分析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与发展与改革开放以来营商环境的逐步改善密不可分;从现实角度看,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仍面临诸多营商环境方面的问题,如政策执行不力、融资难融资贵等;从路径角度看,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等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和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我国民营化发展政策历程

我国民营化发展政策历程

我国民营化发展政策历程经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2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其中包括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1978年,政府首次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口号,这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80年代初,政府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这些法律为外资和民营企业提供了平等的待遇和机会。

90年代初期至2000年代初期: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且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此后,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体工商户法》,这些法律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保障。

200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完善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200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平等保护、平等竞争、平等发展”的原则,要求各级政府要坚决克服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和限制。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税负、简化企业登记手续等,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我国民营化发展政策历程可以概括为改革开放初期的鼓励和支持、90年代初期至2000年代初期的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以及2000年代至今的政策完善和优化。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制度的演变

中国民营企业制度的演变

中国民营企业制度的演变
中国民营企业制度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阶段和市场化发展阶段。

在初期发展阶段(1978年至1992年),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受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此时,民营企业主要是由个体经济户组成的小企业,主要从事零售、小作坊和农业等传统行业。

由于没有法律保障和政府支持,这些企业面临着政策限制、融资难题和市场竞争等问题。

改革开放阶段(1992年至2002年)是中国民营企业制度发展
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发展民营经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中共中央关于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任务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商品经济工作的若干意见》等。

这些政策鼓励私人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中国民营企业取得了
快速的发展。

政府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

此外,对于融资问题,政府也推出了各种金融创新工具,如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创业板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支持。

总体来说,中国民营企业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从初期的困难发展到改革开放阶段的政策支持,最终进入了市场化发展阶段的蓬
勃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回顾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1.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但规模较小,只能作为个体经济的形式出现,规模上不成体系,多集中在农村、小城镇和服务业等领域。

此时期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小,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 改革开放中期1980年代中期后,我国开始逐步放开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限制,对个体经济和民营企业提供了政策上和财政上的支持。

此时期对外开放加速,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体经济逐渐发展为积极参与市场经济的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力量。

3. 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多元和多样的特点,有了更多的具有规模的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具备了向全行业延伸的能力。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意识逐渐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二、展望未来1. 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在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法制化的大环境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加稳定、公正的市场环境。

政府应当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和政策保障体系,对于任何所有制企业来说都有公平的制度保障。

2.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创新个体创新是非公有制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应该为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创新个体提供扶持和创新空间。

建立专业的创新孵化中心,让非公企业家能够投身创新,发掘更多的市场空间和产业热点。

3. 鼓励加强企业之间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在我们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和政府之间的紧密合作不仅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影响力。

政府有应该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工信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企业实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

民营经济三十年发展历程与贡献

民营经济三十年发展历程与贡献
从 中 我 们 可 以 看 出 中 国 民 营 经 济 起 步 于 个 体 经 济 ,成
间 数 额 为 7 5 .亿 元 ,  ̄2 0 年 增 加 了 3 6 .亿 元 ,增 3 07 02 5 87
长9 %,规 模 以上 私营 工业 企 业利 润从 2 0 年 的4 0 4 02 9 亿 元 增 ̄ 2 0 年 的4 0  ̄ 元 ,五年 增 长 了7 ,年均 增 长 n0 7 00Z 倍
入 了 历 史 的 新 阶 段 ,党 的 十 六 大 明 确 的 提 出 ,毫 不 动 面 ,民 营经 济 成 为 增 加就 业 的 主要 的 渠 道 ,其 就 业量 摇 的 巩 固 和 发 展 非 公 有 制 经 济 ,我 毫 不 动 摇 的 鼓 励 和 占全 国非农 就 业 的 8 %的 左右 ,至2 0 年 全 国 登记 注 0 07 推 动 经 济 发 展 ,党 的 十 六 届 三 中 全 会 放 缓 非 公 有 制 经 册 的私 营 企 业从 业 人 员 1 多 ,实际 的 从 业人 员接 近2 亿 济 市 场 。十 六 届 四 中 全 会 提 出 把 坚 持 公 有 制 为 主 体 , 亿 人 。三 是 在 自主 创 业 方 面 ,近 几 年 来 我 国 自主 创 新
第二 ,中国 民营经 济 的 重大 贡 献
改 革开 放 3 年 的实 践 表 明,民营经 济 的 发展 在 促 0
进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的 发 展 发 挥 着 越 来 越 大 的作 用 ,一 是
第 二 个 阶 段 , 19 年 ~ 0 2 。民 营 经 济 成 为 市 场 经 济 增 长 方面 。民营 经 济成 为 我 国经 济 增长 重 要 的 力 9 2 2 0年 经济 的重要 补充 作 用。
5 % 。 2

民营企业 发展历程

民营企业 发展历程

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

在那个时候,中国经济开始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和环境。

初期的民营企业发展受到许多限制和困扰,主要是由于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导致的体制上的问题。

许多民营企业无法获得政府的支持和授权,也没有得到合理的市场准入条件。

此外,金融资源的匮乏和经营管理能力的相对不足也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政策的调整,民营企业逐渐迎来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1994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明确规定了民营企业的法律地位,并为其提供了保护。

此后,许多其他相关法律和政策也相继出台,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2000年以后,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和部门,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以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

政府还加大了对金融资源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政策,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和融资支持。

此外,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动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打破国际贸易壁垒,为民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到了21世纪初,中国的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许多企业家以及他们的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市场地位。

民营企业在中国GDP结构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民营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一些民营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和发展困境。

另一方面,一些固有的问题,如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融资难、土地和资源的获取成本高等,仍然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历程可以说是由艰难起步到逐步壮大的过程。

通过改革开放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历程。

下面我将以700字为您概括一下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首先,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一步。

此次改革开启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大门,让农民从过去的集体经济中解放出来,成为农村家庭经济组织的负责者。

对于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1988年我国制定实施了《个体工商户暂行条例》,开放了个体工商户的合法化经营,让更多农村和城市的劳动者有机会成为小商贩和小企业的经营者。

这标志着中国民营企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市场经济体制,1995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企业法》,正式确立了民营企业的法律地位。

此举进一步鼓励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并促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蓬勃兴起。

这一时期,许多民营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如李嘉诚的长和集团、马云的阿里巴巴等,他们在不断崛起的同时也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民营企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国家对于民营经济的政策不断优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时,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为便利的创业环境和商业机会催生了更多的创业者和创新企业。

如今,中国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万达到华为,从腾讯到小米,中国的民营企业无不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而且,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一大批民营企业挺身而出,积极捐款捐物,为疫情防控作出了贡献。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融资难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和服务,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民营企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摘要(2字居左)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加大,并且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民营企业更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具有更灵活的经营机制,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但是在辉煌的背后,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

大部分民营企业显示出了各领风骚三五年、不能持续发展的特点,从而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国企改革已经被公认为我国经济中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而且始终没有找到很好的出路.因此,本文首先从民营企业的理论内涵出发,研究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回顾了不同时期民营企业的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重要因素;并且针对不同的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分析。

关键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目录摘要 (2)前言 (3)第1章文献综述 (4)1.1研究背景和意义 (4)1.2民营企业的定义与范围 (4)1.3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5)第2章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6)2。

1民营企业家 (6)2。

2企业制度 (7)2。

3企业文化 (7)第3章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8)3.1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8)3.2民营企业必须彻底摒弃家族化管理模式 (9)3.3民营企业应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10)第4章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辞 (13)目录不涉及摘要,序号应为1 2 3等,去掉章次。

前言如今,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部分民营企业显示出了各领风骚三五年、不能持续发展的特点,从而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1978-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民营经济处于起步阶段。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允许个体经济和家庭副业的发展。

1982年,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此时期,民营经济主要以小作坊、小商店、个体户等形式存在,规模较小,但已经开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二、快速发展阶段(1992-2012年)1992年,我国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指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政策支持。

此时期,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4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企业促进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法律保障。

此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涉及到了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

三、转型升级阶段(2012年至今)2012年,我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指出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为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时期,我国民营经济开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注重创新、注重品质、注重绿色发展。

2019年,我国颁布了《外商投资法》,为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的法律环境。

此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总之,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转型升级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我国政府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未来,我国民营经济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民营经济发展历程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的初期。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民营经济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重视,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以下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第一阶段:1980年代前期,国家开始对民营经济进行积极引导和扶持。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正式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为民营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这一阶段,民营企业以小作坊、个体商贩等为主,起初规模较小。

然而,由于新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经济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个体和私营企业涌现出来。

第二阶段: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中期,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

198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和发展个体经济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点,也为民营经济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得到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这一阶段,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许多民营企业开始逐步壮大,形成了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集团。

第三阶段: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期,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扶持政策更加明确。

1998年,凸显了“发展民营经济”这一主题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发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完善的政策保障。

在这一阶段,民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经济实力也逐渐获得提升。

第四阶段:2000年代初期至今,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支持和规范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保护民营企业财产权益,推动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国家加大了对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目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以上历程可以看出,民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

国家对于民营经济的支持和重视也越来越明显。

民营经济发展史

民营经济发展史

民营经济发展史民营经济,顾名思义,指的是由私人个体或私人企业经营的经济活动。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民营经济起步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这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村民纷纷开始从事小规模的个体经营。

这些个体户以农村为主,从事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由于政府对个体经济的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得以迅速崛起。

二、民营企业的兴起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经济环境逐渐发生了变化。

1980年代末期,民营企业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一些勇敢的个人创业者或家族企业开始涉足制造业、服务业和零售业等领域。

这些企业由于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创新的经营理念,逐渐在市场中取得了一席之地。

同时,政府也逐步放宽了对民营企业的限制和管制,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三、民营经济的贡献与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民营经济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民营经济也为国家的税收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金融支持不足、市场准入壁垒过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政府支持与改革为了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比如,降低企业税负、简化行政审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民营经济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五、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近年来,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重心逐渐转向了高新技术产业。

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迅速崛起。

这些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创新思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他们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激烈,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它们经历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回顾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以及面临的挑战。

1. 初创阶段: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力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78年中国启动的改革开放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企业家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他们获得了在市场经济中自由竞争的空间。

那些敢于冒险的人们开始创办小型企业,从事各种行业的业务。

他们面对着艰难的起步阶段,缺乏经验和资源,但他们努力工作,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快速增长阶段: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民营企业得以迅速发展。

政府对民营经济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鼓励,并放宽了对外资企业的限制,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中国的民营企业开始在各个行业中崭露头角,特别是在制造业、互联网和金融这些高增长领域。

同时,他们也积极探索国际市场,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3. 持续创新阶段:引领行业的发展中国民营企业不断追求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致力于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他们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并积极吸纳全球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此外,一些成功的民营企业还通过合并收购等方式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

他们的成功也激励着更多的企业家踏上创新之路。

4. 面临的挑战:经营环境和资源约束尽管中国民营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他们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经营环境不稳定性和市场竞争激烈使得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变化,提高自身竞争力。

其次,许多民营企业依然面临着融资难题,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

此外,一些企业在管理和创新方面仍然存在缺陷,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投入。

5. 未来展望:全面发展和崛起的机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民营企业的成长。

中国也将继续推动市场开放和改革,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
在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的发展始于乡镇企业和个体户的发展,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大多数民营企业处于小规模、低技术水平和低效益的状态。

二、扩张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具备一定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逐渐崛起。

他们通过自身努力,积累资金,引进技术和人才,逐渐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市场份额。

三、市场化转型阶段: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开始加快市场经济的改革步伐,民营企
业逐渐迎来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与此同时,一些传统国有企业经过改革也变成了民营企业,进一步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四、创新驱动阶段: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创新成为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一些民营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技术转型和市场拓展,在高科技领域和新兴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五、国际化发展阶段:
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放和竞争加剧,一些具备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通过跨国合作和海外投资,开拓新的市场,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六、转型升级阶段: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下,民营企业需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和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实现科技创新、品牌塑造和高质量发展。

七、可持续发展阶段:
未来,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增强,民营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创新能力和环境责任意识,民营企业才能在新的发展时代中保持竞争优势。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一般认为,民营经济有广义与狭义之定义。

广义的民营经济是对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狭义的民营经济则不包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本文的民营经济指狭义的民营经济。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可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82年。

从1949年解放到1956年,中国几乎彻底消灭了私有企业,只有在穷乡僻壤还存活着9万多的个体户。

而1956至1978年间,中国的民营经济完全空白。

从1979年到1982年,在农村,随着农村搞联产承包,一些农业大户开始自己跑运输;在城市,大批返城知青急需解决就业问题,个体经济开始出现。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把发展和保护个体经济写入《宪法》:“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第二阶段:从1982年到1988年,私营经济开始出现。

1988年中国修改宪法,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民营经济的地位。

当时全国的私营企业已达8万多家。

第三阶段:1989年到1992年,就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前,中国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出现了大幅下滑,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来看,这一时期处在曲折徘徊的阶段。

当时的民营经济还非常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对它就能产生致命的影响。

第四阶段:1992年到1997年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第四个阶段,1997年十五大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一次提高了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此后民营经济才与中国经济真正融为一体,被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引言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不同阶段分别探讨,全面、详细地介绍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农村集体经济的崛起(1978年-1988年)1.1 农村改革的开端1978年中国启动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农村改革也是其中之一。

这个阶段,我国农村集体经济逐渐崛起,农村经济的改革措施为民营经济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1.2 私人经济的崛起在农村集体经济崛起的同时,一些勇于创业的农民开始尝试个体经营,私人经济逐渐崛起。

这些私营企业往往从小作坊开始,逐渐发展壮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3 政府政策的支持为了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等。

这些政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保障。

第二阶段:民营企业的繁荣(1989年-2001年)2.1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上世纪90年代,民营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许多私营企业实现了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涉足多个行业。

同时,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开始在国内外市场上崭露头角。

2.2 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国在这一时期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完善法律体系和市场规则,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开放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3 金融改革的促进作用在这一阶段,中国进行了金融体制的改革,鼓励银行信贷的市场化运作,增加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

这些措施加速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步伐,提升了民营经济的竞争力。

2.4 法律保护的加强为了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等法律保护力度,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这为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三阶段:民营经济的国际化发展(2002年至今)3.1 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进入21世纪,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营企业模式的历史演变和展望中国在过去27年里维持了世人瞩目的高经济增长。

推动这一高经济增长的动力,由最初的国有、集体企业混合引擎逐步过渡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大引擎,且民营经济份额不断拓展。

近5年来,作为民营企业代表的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年度增长率分别达到22.8%和16.5%,明显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2%的水平。

2004年,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吸纳就业人口超过1亿;民营工业企业完成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一半以上;各类民营企业已经实现了我国70%以上的对外出口;在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各类民营企业的投资比重也超过了40%。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此背景下,更引起了我们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关注。

我们意在从历史发展的逻辑去研究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探索民营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趋势去论析民营企业发展的几个重要议题,展望未来发展,诊断民营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和模式演变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20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到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阶段,从非体制性成长全面转变为体制性成长的过程,民营经济经历了从发展、失败、反思、再发展、大发展的阶段,其具体表现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2年,恢复准生权时期;第二阶段:1982年至1988年,站稳脚跟求发展期;第三阶段:1989年至1992年,挫折中求生存阶段;第四阶段:1992年至1997年,冲破瓶颈大发展阶段;第五阶段:1998年至2002年,二次创业稳步增长期;第六阶段:2002年1月年至今,高速发展阶段。

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看,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主要形成了四种典型的发展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中关村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新世纪,这四种发展模式已经发生根本转变,有些模式已经被全新的民营企业模式所取代。

1.苏南模式。

一般是指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强经济和技术辐射的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随着1996年开始的苏南地区乡镇企业的“改制”的完成,苏南模式走到了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以现代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制度为基础的民营(私营)企业。

2.温州模式。

一般是指浙江省温州地区的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方式为主的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模式。

进入新世纪,温州的民营企业呈现出了企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3.珠江三角洲模式。

一般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以港澳地区和国外投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以加工出口方式为主的外向型企业发展模式,这种经济模式现在依旧有生存的空间。

4.中关村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发源于北京中关村地区。

指以科研院所和大学为依托的民营科技企业或知识精英创业企业发展模式。

中关村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在成立之初,往往挂靠在某些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名下,或以官办的面孔出现,但无论是靠商业贷款,还是由上级单位提供创办启动资金,经营若干年后,企业的产权已面目全非,无法搞清资产的归属,改制成了早期成立的民营企业的唯一出路。

1990年代后期新创的科技类创新企业,产权则相应明清晰,创新性较强,成为民营企业中令人关注的一个重要群体。

上述四种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受到特定的历史时期民营企业面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形成和演变有其客观必然性,其实质是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结果。

它们的形成和演变引发了我们对发展模式内涵的探索。

进入21世纪,民营企业发展模式呈现出了新的特征,形成了四种新型发展模式,即配套型发展模式、补缺型发展模式、集群型发展模式和创新发展模式。

1.配套型发展模式。

配套型发展模式是指民营企业依托某大型企业或外资企业为其生产提供配套产品而使自己获得发展的发展模式。

例如,江苏昆山专做金属导线的震雄电缆,通过为外企做配套加工,现在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一年能做10多个亿2.补缺型发展模式。

补缺型发展模式是指民营企业依靠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在市场中寻求“补缺基点”,通过市场补缺使自己获得发展的发展模式。

3.集群型发展模式。

民营企业集群型发展模式是指众多的民营企业由于特定的地理资源和文化历史条件在同一区域或相关区域内围绕某一产品或产业彼此联系、分工协作、产品互补集聚发展的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在广东东莞和浙江的一些城市较为常见。

4.创新型发展模式。

创新型发展模式是指民营企业把创新作为首要资源和根本发展手段,通过不断创新形成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发展的发展模式。

例如,百度,盛大网络等采用的就是这种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应当说是最具生命力的企业创业和发展模式。

上述四种发展模式是基于民营企业的主要发展特征而言的,民营企业在主要实践某种发展模式的同时,不排除也选择其他发展模式的发展策略,呈现出混合型发展模式的特征。

二、中国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1、家族化管理为主导模式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具有家族化管理的特点。

所谓家族化管理是指家族成员不仅是企业的所有者,而且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体系通过血缘、亲缘、地缘纽带维系。

家族化管理相对于正式组织来说,是一种较松散的、不稳定的非正式组织,它更多地运用非正式规则来管理企业,“人治”行为明显,是一种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不利于吸引优秀的职业化管理和技术人才,在很大程度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企业在向多元化、国际化方向扩张时,家族化管理企业任人唯亲及封闭保守的弊端日益彰显。

A、不利于建立大型的现代企业。

因为家族化管理企业不能从内部衍生出符合现代化需要的机制。

另一方面,家族管理企业内,企业文化充满家长作风和任人唯亲的色彩,排斥族外精英。

B、不利于专业经理人员的选拔。

家族化管理像一堵高墙拦住了外面的经营人才,因为家族化管理是建立在特定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如家族、朋友、亲属、同学、邻居等。

这种人际关系具有对一些人群的聚集力,相对地,也意味着对另一些人群的排斥力。

而且,这种聚合力并非以社会的现代性和现代化技术革命、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整合力为准则。

其封闭性和不规范性,使得这类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引进具有排他性,那些具备企业家才能却游离于信任圈子以外的人无法被任用,即使就聘的也容易产生内外有别的心理隔膜,消蚀了专业人才的积极性,抑制了公司的创新能力,并且,容易产生“近亲繁殖”的人力资本增长模式,从而造成人力资本的质量递减。

因为特定的人际关系圈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对人力资本选择的范围。

C、不利于建立和完善产权市场。

家族化管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企业财产与家族财产不分,造成内部财务制度混乱。

从投资来源看,家族化管理企业主要依靠私人资本,即利用自己的钱赚钱,企业的产权通常是封闭型的。

在封闭型产权条件下,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原有股东的再投入,因而抑制了大规模的融资和投资活动,大大束缚了企业的继续扩展,因为自身的积累总是有限的,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融资结构既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D、不利于建立公平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

家族制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较小、企业组织结构分散、产品类同、技术含量较低的现象。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家族制企业往往会出现一些短期行为,如为了争夺市场,竞相压价,而要降低成本,却又没有降低生产成本的企业实力,就偷工减料、制造伪劣产品、偷逃税收;由于技术有限,创不出名牌产品,为了能使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就违法乱纪,制造假冒商品,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2、职业经理人是制约民企发展的瓶颈人才始终是制约一个企业成长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国民营企业所共同遇到的困难莫不是缺乏为之服务的职业经理人群体。

缺乏足够多的经理人,最终企业会被自身的发展拖垮。

好比一根铁丝,直立起来之后,无法承担自身的重量。

为什么缺乏职业经理人?原因很多。

当然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理人本身是一种稀缺资源。

如果发现有很多人其实是不称职的,正说明了市场对职业经理人旺盛的需求,企业并不存在太多选择。

职业经理人存在对国有企业的偏好。

在他们看来,国有企业有更多资源,并且职业生涯更有保障。

某种意义上,还是成为政府公务员的途径。

在可能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服务于国有企业。

外资当然通常也属于私有企业,但是外资跨国公司往往从事拥有较大技术优势的产品,这使其能支付更高的薪金。

此外,外资对职业经理人理解更为透彻,外资和职业经理人建立的契约关系,往往更合理,更有保障,对职业经理人更有吸引力。

民企自身也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大多数民企仍然属于第一代。

第一代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对外部经理人存在排斥情绪。

对职业经理人的认识应该也是有限;必然要经历一个磨合的过程。

问题在于,现阶段,职业经理人是否要去实践这种体验?大多数人显然是不那么认为。

如果社会有职业经理人团体,那么就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民企有一个选择,同时也是对民企相关问题的指导。

另一方面团体对经理人行为实际上是有制约,一个职业经理人表现不佳,很快整个团体成员都知道了,那他就有很大的压力,立足于把工作做好。

故而,民企多少可以增加一些信任度。

职业经理人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这一制约被有效突破之后,民企会有更大的发展,真正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3、接班人问题家族企业的最大问题就是血缘高于能力的人才选用标准,这种标准几乎被用到任何一个职位的人才选择上。

因此,民营企业家在考虑接班人问题时,最先想到的是下一代子女。

由于与第一代企业家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家族企业的第二代接班人往往缺少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更缺乏杞人忧天式的危机感。

这给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中国的民企大都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不是一个人创建的,而是一个整体家族成员创建的。

是否采取家族式管理,关键是要分析家族成员的素质和能力。

如果家族成员经过市场锤炼,具备了一定的经营能力,企业完全可以依靠家族自身的力量来管理。

同时,引进“职业经理人”也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但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来探讨。

如创始人只有一个,就完全可以用外来人才补充管理层。

中国民企第一代创始人,往往是在特定的经济背景下取得企业发展的第一桶金。

显然,企业要可持续发展,作为这些企业的接班人,根本不可能走其父辈们的老路。

也就是说,接班的过程,也就是一种二次创业的过程。

如果这些民企只是以家庭的主要成员为接班人,而忽略了接班人的“德”、“识”、“才”等综合素质。

这实际上是一种对企业、对社会不负责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