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好课

作者:刘玲

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6年第01期

每次观课议课,教师们总少不了一个话题“这节课好不好”。碍于面子,观课者自然会带着眼镜搜索执教者的成功之处,最后委婉地提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意见,这种看似“和谐”的教研其实是一种“病态”,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研。我以为,很有必要弄明白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好课”。

“好课”应该是生态课堂。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的才是素质。”这说明知识性的东西固然重要,但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我们的课堂应致力培植良好的课堂生态,其基本的外显特征就是“教,并幸福着;学,并快乐着”,尊重学生,每节课都能引领学生向幸福出发。有了这种生态意识,我们才有机会谈“好课”。前不久,听一节语文课,教师课前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学习资料,其中不少都是来自各种参考书的所谓“解读”,什么作者的写作意图啊,专家的文本解读啊,这些东西反而会对学生的自由阅读造成束缚,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阅读、思考的习惯,更不利于学生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希望解决的问题。我在想,我们的课堂到底该给学生留下什么呢?这样的课堂师生会真正感到“幸福”和“快乐”吗?

“好课”应该是生活课堂。课程改革有句口号:“一日生活皆课程。”可见,好课一定是联系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师要弄明白“我们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因为教来教去,学生写作文要么是无话可说,要么是无病呻吟。原因何在?因为他们没有对生活的感知、领悟与积淀。新年开学,我让学生写一写新年趣事,多数学生感到困难。倒是一向调皮的韩雨露写的《灯谜情结》让我眼前一亮,原来父母带她参观了灯会,她对灯谜产生了极大兴趣,有了不一样的情怀,就把这种真情实感用文字表达出来,这自然就是好文章。九十年代初期,彭光明写过一篇文章《孩子不是文明的奴隶》,我印象特深。他说:“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小溪中的鱼虾,远离了草丛中的蝈蝈、蚂蚁,他们不知道生活中阳光与暴雨同行,他们的举止成了都市文明的简单再版……”现如今,不正是这样吗?家长花重金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练就十八般武艺,过早地为未来预支烦恼,这些看似“成熟”的根基十分脆弱,是缺乏生活源泉的。

“好课”应该是生命课堂。生命课堂的重要特征就是体现对“生命”的尊重,课堂应彰显“开放”的特质,知识的发生过程要尽量展开,不必为备课所谓的“预设”禁锢。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名人故事都是名篇,一位教师在教《高尔基》时,学生提问:“高尔基有时间接受小男孩的采访,为什么拒绝记者叔叔的采访呢?他骗人是不对的。”这让教师不知所措。无独有偶,一位高中教师教《沁园春·雪》时,一位学生质疑词名“雪”的准确性,“词的上阕看到全是雪景,下阕雪到哪去了”。让人意外的是,这种质疑教师根本不会重视。

其实,学生对名人、伟人是没什么印象的。童趣、童真、童心应该备受呵护,不可践踏。我们一定要有耐心让孩子慢慢长大,要给他们失败的机会,不要将成人的智慧硬“塞”给孩子,不然真会失去教育的乐趣。

(作者单位:兴山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严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