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结构(人教版)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说课课件(共38张PPT)
第四部分
说教学流程
第 1 一环节: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 道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 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呢? 原子有没有自己的结构? 如果有,原子的结构又是 怎样被一步一步揭示出来 的呢? (有关未知世界的问题能 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和 求知欲。)
复习旧知
提出问题
(3)学生对科学探究非常感兴趣,非常乐于体验科学家探 究化学理论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 努力思考,把微观知识宏观化,理性知识感性化,帮助学生 克服认知障碍。
第三部分
教学策略和学法指导
(1)教学策略:
①创设“我是科学家”的教学情境:由于本节课内容抽象,如 果只是说教式的简单告诉学生原子的构成,便让学生机械记忆, 效果一定不理想。所以为了贯彻生本教育理念,体现知识的生 成过程,让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我创设了“我是 科学家”的身份转换情境,在课前准备了“原子结构发现史” 的文字资料,以原子结构的发现史为课堂主线,让学生通过阅 读不同科学家对原子构成的认识,以科学家的身份讲述自己认 识的原子,一步一步揭示原子的构成及构成粒子的电性,为难 点的突破打好基础。在讲述过程中,对勇于展讲、理解到位、 语言组织好的学生提出肯定和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勇于展示 自己。
(1)教学策略
③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些学生可能看完文字、图片、 视频仍旧不懂,这就需要其他同学的帮助了,通过组 织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展示等过程,真正让学生 将原子的构成烂熟于心。无需过多机械记忆,光凭理 解就能将本节课的重点记住了。
(1)教学策略
④清晰易懂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自己突破难点:在得 出原子的构成后,学生对各粒子的电性也清楚了,教 师将本节课的知识以清晰的板书展示在黑板上,让学 生思考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让学生得出原子结构的 几个等量关系,通过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总 结、全班交流等环节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教师 做适时点拨精讲,继而成功突破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件
16 2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m= ,n= ,
8 S x= 。该粒子是
(填粒子的化学符号)
第3题图
第4题图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若该粒子带2个
O 单位负电荷,它的化学符号是 2-;若该粒子带
Mg 2个单位正电荷,它的化学符号是 2+;若该
Ne 粒子不显电性,它的化学符号是
把电子在不同的区 域内运动的现象叫做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电子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K LMNO P Q
离核远近: 近
远
能量高低: 低
高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仅限前3层)
(1)先 “里”后“外” .(能量最低原则) (2)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正__电__的原子核和 核外带_负__电__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_质__子__和 _中__子__构成。由于它们所带的电荷_相__等__,电性 _相_反__,所以整个原子_不__显__(填显或不显)电性。 2.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分__子_;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原__子__;原子中带正电 荷的粒子是_质子__和__原__子_核__;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 中子 、 分子 。 原子 3.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 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 161个中子, 则该元素核外电子数是__1_1_1_ 。
。
四、相对原子质量(Ar)
粒子种类
电性
质量(kg)
质子
1个单位正电荷 1.6726×10-27
中子
不带电
1.6749×10-27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的《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化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后续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本节课主要围绕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相互作用展开。主要知识点包括:原子的定义、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原子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电子的排布规律。
(3)学会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并能解释一些基本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交流、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原子的定义、原子结构以及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为:电子的排布规律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
教学重点之所以选择这些内容,是因为它们是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学难点则是因为电子排布规律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直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来理解和掌握。此外,这部分内容也为后续学习化学键、离子化合物等打下基础,因此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1.师生互动:提问、解答疑问、反馈评价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
2.生生互动:分组讨论、实验合作、互相评价等,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2《原子结构》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结构》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原子结构的内容相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难以形成直观的表象认识。
此外,学生在物理课上虽然接触过电荷等概念,但对于原子内部粒子的带电性和电性关系等知识仍需进一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类比推理等,将抽象的原子结构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取得成长和进步。
二、设计思路原子的结构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位于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
本单元共分“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元素”三个课题,其中“原子的结构”包含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的构成,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酸碱盐等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原子的结构教学不仅涉及原子构成粒子的种类和数量,还包含构成原子的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在层次、电性、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相互联系。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科学思维】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离子的形成过程。
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归纳、推理等,解决化学问题。
能够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建立联系,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_优质课件
氢 和电子所1 带的电量相0 等,但电 1
氦 性相反,2 所以原子不2 显电性。 2
碳
6
6
6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铁
26
30
26
探索新知 一、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奥秘
观察下表 ,你又能获得哪些信息?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1
0
1
氦
2
2
2
2
钠
11
11
12
11
氯
17
17
18
1909年至1911年,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 他的合作者通过α粒子的 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 结构的核式结构学说。
a粒子轰击金箔视频
探索新知 一、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奥秘
原子的发现历程 3.原子结构的核式结构学说?
即:在原子的中心有一 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 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 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 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 阳运转一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上核。
探索新知 一、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奥秘
原子的结构
原子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 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带正电)
所带正电荷数称 为核电荷数
(带正电) 中 子
(不带电)
电 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 (带负电)单位负电荷
探索新知 一、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奥秘
思考2:原子是由带电的粒子构成的, 那么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结构
知识回顾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是不可分的。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
3.2原子结构(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硫离子 得2个电子,
带负电
氯离子 得1个电子,
带负电
探究新知
书写
1.右上角“+” “-”表电性; 2.有数字的, 数字在前,正 负号在后; 3.若只带1个 单位电荷,“1” 省略不写。
Mg2+ 2 Cl-
一个镁离子 数字“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 单位的正电荷。
一两个氯离子 表示每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 电荷。
电子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离核远近: 近
远
能量高低: 低
高
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 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
探究新知
➢ 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叫电子层。 ➢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分层、无规则、高速。
电子在不同的区域内运动的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 排布。如何形象地把核外电子排布情况表述出来呢?
1个
3个
Cl +17 2 8 7 ①
Cl +17 2 8 7 ②
Cl +17 2 8 7 ③
探究新知
Na +11 2 8 1
失去 1个电子
Na+ +11 2 8
Cl +17 2 8 7
得到 1个电子
Cl- +17 2 8 8
Na+ Cl-
课题活动
学以致用
Mg +12 2 8 2
失去 2个电子
Mg2+ +12 2 8
探究新知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性质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 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
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相对稳定。
探究新知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性质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 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2 原子结构(共52张PPT)
四 Na原子与Cl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怎样 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点燃
钠 + 氯气
氯化钠
Na Cl2
NaC
Na +11 2 8 1 失去1电子 Cl
+17 2 8 7
Na+ +11 2 8
阳离子
1.离子
Cl-
静电作用
-
Na+ Cl
+17 2 8 8
阴离子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 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Na +11 2 8 1
原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Na+ +112 8 原子失去电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Cl +17 2 8 7
Cl- +17 2 8 8 原子得到电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3.离子符号的意义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 单位的正电荷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间的关系,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学会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 4、了解离子的概念及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重难点:
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的排布
知识回顾
1.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
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 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主持测定了铟 、铱 、锑、铈、铕、 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 为相对原子质量数据标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原子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形成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微观世界的奇妙和无限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原子内粒子关系:教师通过模型和多媒体,讲解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
师:在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相互吸引,维持原子的稳定。而中子则起到调节质子之间斥力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1: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何表示?
问题2பைடு நூலகம்原子内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学生在能力方面: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但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4.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化学学科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担心难以掌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及时给予解答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练习题包括: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原子的组成及粒子关系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个别指导。
3.课堂交流: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指出易错点,强调注意事项。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积极与同学、老师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件
2、离子的表示方法: 离子结构示意图 +11 2 8
+17 2 8 8
离子符号
Na+
Cl-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数值前符号在后, 1可以省略不写。 如:Na+ Mg2+ Cl- O2-
原子中: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S2- 表示3个硫离子
4、离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 质子数<核外
电子数
电子数
电性
不带电
表示法
阳离子
联系
Na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原子
带正电
Na+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带负电
Cl-
阴离子
5.常见的原子团离子
名称 硫酸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学生练习
3、从“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中, 选出适当的微粒名称填写下列空白。 (1)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分子 。 (2)在原子结构中不显电性的是 中子,带正电荷的 是 质子 ,带负电荷的是 电子 。 (3)一般来说,同一种原子里,数目一定相等的 是 质子数和电子数 。 (4)构成原子的微粒有 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 。
因此原子核带正电,数目跟质子相等。
分析表格
观察表格,思考下列问题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原子的结构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组成粒子。
-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除外,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2. 粒子的电性和电量。
- 质子带正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 中子不带电。
- 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例如,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也是8,所以氧原子呈电中性。
3. 原子的质量。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对电子来说很大,电子的质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例如,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其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1 + 12 = 23。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
-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离核最远的电子层为最外层。
-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 以氧原子为例,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6个电子。
3. 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 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等)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为2个),这种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例如,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
-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例如,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
原子结构 课时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后作业
13. 如图所示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
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
B. 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 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
的能量 D.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第13题)
课后作业
14. 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x B. 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4 C. x =2 D. 该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课后作业
9.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B. 原子核外,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里运动 C. 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一定为8 D. 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课后作业
10. 根据下列各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元素的化学 性质相似的一组是( C )
B. 中子数
C. 电子层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课后作业
7. 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D )
A
B
C
D
课后作业
8. 如图所示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
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 最外层有8个电子
B. 该粒子化学性质不稳定
C. 核外有3个电子层 D. 核电荷数为18
(第8题)
A
B
C
D
课后作业
三、化学用语积累
11. 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铝元素 Al ; 钙元素 Ca ;
铜元素
Cu
;
氢气
H2
;
氮气 N2 ;
二氧化硫
SO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 (4)-优课件
快乐进阶
1. 从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中选择填充: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质__子__数__(_核__电__荷__数__)_______; (2)与元素化学性质十分密切的是_最__外__层__电__子__数__; (3)不带电的微粒是_中__子___; (4)决定原子质量的是_质__子___数____和___中__子__数___; (5)一定相等的是 _质__子__数______ 和_核__电__荷__数____。
6. 有核电荷数均小于 18 的 X、Y 两种元素,X 元
素的核电荷数为 a,X3+ 和 Y2- 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
排布,则 Y 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A )。
A. a - 5
B. a + 5
C. a - 1
D. a + 1
7. 某离子带有 3 个单位的正电荷,质子数为 13,该 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1_0__,该离子的名称是_铝__离__子__,
A
B
C
D
(1)电子排布相同的是__B_、__C___;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A_、__B___;
(3)表示阳离子的是 ____C____;
(4)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B____。
5. 某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该粒子( D )。 A.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B. 一定是阳离子 C. 一定是阴离子 D. 以上答案都可能正确
练习
• 已知铁、铝、锌、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依次 为:56、27、65、64。下列原子各一克, 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原子的结构课件
2. 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值为(11 )。
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X 2 8 1
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B )
A.核电荷数
B.相对原子质量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3、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该原子的质子数是 。
解析:
①假设该原子只有两个电子层,次外层就是第一层, 第一层电子最多只有两个,那么最外层电子数就是 2X3=6个电子,质子数=电子数=2+6=8个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并知道整个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
2.记住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 间的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先学
阅读课本53页,3分钟后请同学回答
下列问题
1、原子是 空心 (空心/实心)的球体。 2、原子是由 原子核和 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 和 质子 构成中的子。 3、一个质子带1个正电荷 ,一个电子带 1个负电荷 ,
4.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 同 D.电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 不同的 运动状态, 离核越近,能量 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
2、离原子核最近的电子层成为第一层 ,次之为第二层, 以此类推,离核最远的称为 最外层 。核外电子的这种 分层运动又叫分层排布 。
3、得电子失电子都会使原子带电,这种带电原子叫 做 离子 ,带正电的叫 阳离子 ,带负电的叫阴离子 。
像稀有气体元素原子这样的结构 叫8电子稳定结构。 若只有一个电子层,则2电子 也是稳定结构(如:He)。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
排布特点1:电子在 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电子运动的区域叫 电子层)
核外电子的排布
请向你的同桌说说下面两种 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含义:
+10 2 8
+12 2 8 2
氖原子结构示意图 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1、第一层最多容纳多少电子? 第二层最多容纳多少电子? 最外层最多容纳多少电子?(若仅有一层呢?)
•
传统中国画是在中国文人特有的观察 方式和 美学思 想引导 下的图 式体系 ,有着 与西方 绘画焦 点透视 完全不 同的散 点透视 之成像 特征。 散点成 像的构 图涵盖 了诸多 主观因 素,画 面基本 呈均衡 图式
•
点是形成画面视觉的最小亮点。它是 画面视 觉收缩 的地方 。有闪 动、紧 张、活 跃画面 的作用 。它一 般处在 画面视 觉集中 的位置 ,也可 呈散点 分布。 可以是 某种皴 法,也 可以是 物象。 只是视 觉面积 呈点的 状态。
•
不要以为考古的工作对象是实物资料 ,只要 加以客 观报道 ,自然 而然的 就是唯 物主义 的,就 能从中 阐发历 史规律 。自然 规律、 社会历 史规律 是客观 存在, 无时无 刻不在 运转并 制约着 人们的 活动。 但规律 又是抽 象的, 看不见 ,摸不 着,认 识规律 不那么 容易。
•
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只 是人类 社会由 低级到 高级的 无穷发 展过程 中的一 些暂时 阶段。 每一个 阶段都 是必然 的,因 此,对 它所发 生的时 代和条 件来说 ,都有 它存在 的理由 ;但是 对它自 己内部 逐渐发 展起来 的新的 、更高 的条件 来说, 它就变 成过时 的和没 有存在 的理由 了;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3.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3.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3、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我发现:(①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②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③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较大的质量)通过展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得出: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小组资料查阅,主动发现原子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互动交流中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环节二原子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揭秘(指向目标2)【问】原子核还能再分吗?资料介绍,卢瑟福发现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9年费米带领一群科学家发射中子以分裂原子,意味着核时代的到来。
此后人人谈核色变,直到《核不扩散条约》的签署,核裂变才向着积极方向发展。
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质子、中子【生】查阅课本得知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粒子种类电性质子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一个单位负电荷思考: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观察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你还发现了什么?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①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③原子里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④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活动设计意图化学课堂除了实验探究能力,还需要处理信息的能力,归纳分析,用理性分析看待问题。
环节三原子质量的表示(指向目标3)展示碳原子、氧原子、铁原子原子质量的测定值发现:原子的质量很小,记忆、计算都很不方便引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66×10-27Kg)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Kg)相对原子质量(Ar)=标准碳原子质量(Kg)*1/12(要求:不需要自己计算,但要会查eg:C、Fe、O)注:①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而不是“千克”、“克”等。
②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示]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图
2、用隧道扫描显微镜观测到的硅原子
3、氦原子结构模型
【学生活动】听讲,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程度和方法,感悟科学的伟大力量。
【教师活动】
[讲解]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获得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
[播放]原子内部构成的动画
[设问]构成原子的三种基本微粒质子、中子、电子各有何特点,不同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何不同呢?
1、原子的构成情况
2、电性关系
3、电量关系
4、质量关系
[展示]
氢、碳、氧、钠、铝、铁原子的内部构成与相对原子质量表
[Hale Waihona Puke 书]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六、教学反思
1、理论课的教学设计,尤其是涉及微观的纯理课论的教学设计处理起来有点困难,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好整个教学的难度,可以有两种设计方法:(1)对于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紧紧围绕书本展开教学,不要进行拓展或是少进行拓展,从原子弹的爆炸,然后转入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整个设计紧紧围绕书本,没有加以拓展,学生学习起来较容易。(2)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可以适当加深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如从《庄子》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事不竭”导入教学,以汤姆生、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试验展开原子结构的教学,最后进行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这种设计突破了书本,适当进行拓展,整个教学要求学生积极的思考,可以充分调动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
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大多数的α粒子能顺畅地穿透金箔;少数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偏转;极少部分粒子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反弹回来。
[讨论] 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以篮球砸篮球,乒乓球砸篮球的宏观现象为例帮助学生理解,解释)
【学生活动】
思考,观看模拟动画讨论分析、交流解释: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α粒子能够很顺畅的通过;因为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于斥力的原因,所以有少数的α粒子会有偏转;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而且体积小,质量大,所以只有很少的机会与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 ……
2、对于理论课的教学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交流,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知识的理解。理论及概念的教学较为抽象,不象元素化合物知识有生动形象的实验辅助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掌握较容易。理论和概念学习较枯燥,也不容易学习,必须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学生才有可能掌握好。
3、可以利用好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枯燥、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立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之直观便于学生的学习。设计中有3次利用(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试验、原子内部构成)。这些多媒体的使用能很好地辅助教学。
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认识原子的构成。
教学重点:
(1)原子的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
(1)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以图表信息分析,史料介绍为媒介,通过观察、讨论与交流、领悟等系列群体探究方式来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通过对具体原子质量的实际数据展示的观察,感受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学习查阅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
五、 教学过程
一、原子的构成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在《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提到几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事不竭。”是何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并用数学公式表示
【教师活动】
[提问] 以氧原子为例,讲解如何计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r(原子)=
【学生活动】利用概念与教材数据动手计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辨析: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12 g B 12 C 1.66×10-27 kg D 1/12 g
【教师活动】教师讲解,得出结果。
二、相对原子质量
【教师活动】
[讲解] 原子虽然很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通过现代科学仪器可精确地测出原子的实际质量。
[展示] 一个氢、氧原子各自的实际质量的小数表示
[类比讲解] 这正像我们用吨为单位来表示一粒大米的质量有多大一样极不方便,比较聪明的回答是“大米的质量比小米大一点”。类似的,为了便于研究问题,国际上采用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质量的大小。
3.原子有没有质量?它的质量有多大?
4.原子到底有多大?
【教师活动】
[讲解]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和探索却已经历了2500多年的漫长历史。十九世纪初,道尔顿提出原子论后,原子一直被认为是坚硬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此叩开原子的大门,汤姆生开始了对原子结构的想象。之后卢瑟福通过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的。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化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做好预习学案,进行预习。
二、教学课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原子的构成又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第二次接触。本课题主要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介绍相对原子质量。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
【板书】原子的构成
【教师活动】
[设问] 我们知道世界万物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关于原子,你还想探究哪些问题?
[引课] 本单元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揭开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原子内部构成。
【学生活动】
思考:物质世界是否可分?能否分到尽头?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
1.原子是实心的吗?
2.原子能分吗?若能分,其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三、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面三个单元学到的微观知识有限,对原子的构成内容的抽象思维和对教材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理解成为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结合教材图表,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具体设计时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充分利用科学史料和宏观比喻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介绍]
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我们不需要再去计算,科学家已经把所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出。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就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过卓越贡献。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71资料
利用教材154页附录Ⅱ、教材75页表4-3查阅下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氢、碳、氧、钠、铝、铁 。
【教师活动】
[新课总结] 本节学习后你对原子的构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原子很小,但有一定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教师总结】
结合课本表格内容,总结原子的构成情况以及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电子数的关系。
【板书】
质子
原子核(带正电)
(带正电)
原子中子
(不带电)
(不带电)核外电子
(带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板书】原子核
原子核
[展示] 核外电子
1.汤姆生的枣糕式原子模型
2.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
[设问] 请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卢瑟福试验模拟动画]
/FLASHkejian/wulikejianF/disanceWLKJF/2008-10-15/360.html
[组织交流]
【学生活动】
观察,分析: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教师活动】
[讲解]
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目
【学生活动】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表4-1、4-2,对获取的信息集体交流、评价,进行小组活动:
1、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但它并不显电性,其原因是……
2、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