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二卷)【40】国本之争

合集下载

一带一路历史故事

一带一路历史故事

一带一路历史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带一路历史故事自古以来,丝绸之路便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这条古老的贸易路线逐渐演变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前景的国际合作平台之一。

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合作的新引擎,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历史故事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历史故事不仅记录了古代贸易商人的勇气和智慧,也见证了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传统。

下面,我们将向您讲述一些关于“一带一路”历史的故事。

1.丝绸之路的起源丝绸之路起源于公元前206年汉武帝时期,当时中国与西域的文明开始交流。

由于中国出产的丝绸在西方非常受欢迎,西方商人纷纷前往中国贸易,并带回了中原的美食、茶叶等商品。

逐渐形成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之间的贸易通道,即著名的“丝绸之路”。

2.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期,张骞率领使者团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中亚交流之路。

在长期的旅行中,张骞面对荒凉、险要的沙漠和高山,始终坚持着不畏艰难的精神,最终成功抵达了今天的中亚一带。

他的壮举不仅促进了中亚与中国的贸易,也为后世人们树立了典范。

3.文成公主出国唐朝时期,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标志着中国与藏南地区的友好关系。

文成公主在吐蕃期间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带去了先进的中原文明,并推动了西藏佛教的发展。

她的一生都为吐蕃和中国的友好合作做出了杰出贡献。

4.马可·波罗游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13世纪前往中国,见证了中国元大都的繁荣和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

他的游记成为了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旅行文学之一,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马可·波罗的经历不仅为丝绸之路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也为后世人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5.一带一路建设在21世纪,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各国间的投资、贸易和人员往来,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共赢。

2022-2023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 生活在周口店,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的原始人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河姆渡人D. 半坡人2. 中华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

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A. 长江流域B. 珠江流域C. 黄河流域D. 辽河流域3.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这段材料中的“神农”是()A. 舜B. 黄帝C. 尧D. 炎帝4.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

那么,“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制的制度是()A. 奴隶制B. 分封制C. 禅让制D. 世袭制5. 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

据此可知,分封制()A. 强化了诸侯权力B. 扩大了统治范围C. 加速了西周灭亡D. 确立了君主专制6.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7. 《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这说明老子()A.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B. 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C. 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D.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8.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是()A. 韩非B. 庄子C. 老子D. 墨子9.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中央政府分管行政的是()A. 太尉B. 丞相C. 郡守D. 御史大夫10. 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行省制D. 中央集权制11.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的地点是()A. 陈B. 沛县C. 大泽乡D. 渔阳12.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①提倡以农为本,劝诫官吏关心农桑②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⑤13. 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

黄河文明研究的新成果——评介《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丛书

黄河文明研究的新成果——评介《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丛书

的农耕 文 明》 薛 瑞 泽 著 《 汉 魏 晋 南 北朝 黄 河 文 , 秦 化与草 原 文 化 的交 融 》 毛 阳 光 、 涛 、 婉 婷 著 , 石 李 《 唐宋 时期 的外来 文 明》 宋 军 令 、 鹃等 著 《 河 , 杜 黄
列 入 “ 十 一 五 ’ 家 重 点 图 书 出 版 规 划 项 目 ” ‘ 国 , 21 0 0年 3月 由科 学 出 版 社 出 版 。 作 为 国 家 教 育 部
重点研 究基 地—— 河 南大 学黄 河 文 明与 可 持续 发 展研 究 中心 重 大课 题 的 最 终 成 果 , 丛 书 包 括 9 该
V 1 8 N , o 2 o5 .
0 t 201 c 0

【 河洛 文化 ・ 评 】 书
黄 河 文 明 研 究 的 新 成 果
— —
评 介 《 河 文 明 的历 史 变 迁》 书 黄 丛
王 子 今
自《 禹贡 》 的时 代 起 , 们 就 已 经开 始 关 注 自 人
西汉 以后 称作 “ 河 ” 黄 的重 要 水 系 与 文 明 进 程 的 关
究 。 “ 2 丛 书还 对 黄 河文 明 的特质 进 行 研究 , ” () 即 探讨 黄河 文 明与其 他地 区文 化 的差 异 之 处 。历史
上 的中 国 , 济 以农 业 为 基 本 , 化 以儒 学 为 主 经 文 流, 而黄河 文 明即 与二 者 有 密切 关 系 。 “ 3 秦 汉 ” ()
说 与考 古材 料 相 结 合 , 黄 河 流 域 古 史 传 说 的英 对 雄 时代 及其凌 驾 于社会 之 上 的公共 权 力 的形 成 进
行 系统 的论述 和研 究 , 著 : 玉 洁 著 《中 国古 史 传 说 的 英 雄 时 李 代 》 张 新 斌 主 编 《 河 流 域 史 前 聚 落 与 城 址 研 , 黄 究 》, 蕴 智 著 《 商 甲 骨 文 研 究 》 李 玉 洁 主 编 王 殷 ,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模拟卷(三)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模拟卷(三)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模拟卷(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表是某书第一章的目录。

与“黄金年代”有关的是()百废待兴(公元618—683年)篡位、叛乱与腐败(公元684—712年)黄金年代(公元713—755年)动荡时期(公元756—804年)恢复时期(公元805—860年)A.光武中兴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

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年。

”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3.有学者认为:“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

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A.统一思想B.以法治国C.顺应自然D.选贤任能4.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出现如下表所示,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朝代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6% 15% 4% 17.2% 24.5% 46.1%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国家统一的实现D社会经济的发展5.题表所示内容主要反映了该历史时期()时间诸侯国个数西周初期800个春秋时期140个战国初期10多个(根据《汉书》整理)A.变法使各国的实力增强B.统一趋势逐渐增强C.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D.作战方式发生改变6.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B.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D.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圆形方孔半两钱7.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或记录的原始资料。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一书中曾收录了这样一个案例: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阿卜被判割掉耳朵.阿卜被判的法律依据出自《汉谟拉比法典》.由此看出制定该法典的目的是( )A.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 为地主阶级的利益着想C.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保护D. 维护法老的权益2.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假如张骞能到达西欧,他将会看到一个与西汉一样强大的国家——罗马.当时的罗马国的状况是( )①领土散布在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②罗马的集市上有大量奴隶出售;③有一个掌握全国大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④国家的权力机构是国民大会.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3.“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 )A.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 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C. 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D. 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4.下列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5.“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下列有关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叙述,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A. “由信仰、幻想、幼稚或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B. 运动的目的是重新学习和宣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让人们回忆起古代的辉煌C. 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莎士比亚赞扬人性高贵,都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D. 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6.“公元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公元1500年左右,它变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引起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 人文主义的盛行B. 新航路的开辟C. 自由平等的宣传D. 资产阶级革命的促进7.下图大事年表揭示了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A. 欧洲的社会转型B. 欧洲的思想解放C. 欧洲的革命运动D. 欧洲与世界的联系【点评】本题较难,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 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B. 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C. 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D. 乙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9.有学者认为:“它所确立的人民主权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对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和近现代主权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它保护私有财产,这实际上默认了权利平等背后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材料中“它”指的是( )A. 《独立宣言》B. 《权利法案》C. 《拿破仑法典》D. 《人权宣言》10.19世纪中后期,俄、日、中三国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 使本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 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 使本国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D. 成为本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11.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这段话体现了大久保利通主张( )①民富则国强②政府扶持经济发展③以工业立国④引进西方科学技术12.有人比喻英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提示了( )A. 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B.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C. 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掠夺D. 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13.如表反映的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趋势,其呈现出的最主要特征是()A. 行业竞争非常激烈B. 城市工业化快速提高C. 企业规模数量扩展D. 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14.二十世纪30年代,苏联利用当时对苏联工业化有利的国际时机,采取积极政策,从西方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使苏联的国力大大增强,为二战期间有效地抵御住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和取得胜利,以及战后的美苏争霸奠定了经济基础.这个有利的国际时机是指()A. 西方国家集中力量应对日益猖獗的法西斯势力,放松对苏联的经济封锁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C. 第二次世界大战迫近,各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前的准备D. 因为大危机的出现,西方迫切需要向外国输出资本、技术,寻找摆脱危机出路15.下图是一幅苏联海报:列宁身旁左右农民和工人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海报的主题可能是( )A. 五年计划开始实施B. 苏维埃政权巩固C.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D. 农业集体化完成第Ⅱ卷二、改错题(共4题;共8分)16.公元7世纪,基督教在阿拉伯半岛应运而生,创始人是穆罕默德.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17.宣扬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英国. ________ 改为________18.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葛底斯堡战役.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19.19世纪30﹣7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从“手工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三、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50分)20.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时代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图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从宋代开始,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因而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三: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摘自《中国历史》六年级下册(鲁教版) 材料四:“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29-1453年,明朝政府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五: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大国崛起》材料六: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热点辨析(1)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地区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的名字是什么?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专门设立了什么官职来管理图中的C所代表的地区?(2)据材料二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重要因素是什么?(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唐朝和印度经陆上丝绸之路交往的历史事件.(4)依据材料四,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5)材料五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大发现对世界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6)根据材料六,回答“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21.中苏两国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但结局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1928-1932年)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苏联)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大国崛起》材料二苏联的“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材料三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四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这种体制的弊端积重难返,它产生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完成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材料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4)请指出新时期我党在理论上伟大觉醒的最重大贡献. 在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政府不断探索市场的作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请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人世界市场的三个阶段.四、综合题(共1题;共25分)22.船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通工具.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1)【探索之船】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事件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的意义?(2)【侵略之船】1840年,英国的兵船穿越茫茫大海撞开了中国的大门.它载着侵略者的贪婪,也带来了中国人民的灾难.清政府这艘古老之船开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蕞尔小国的兵船击碎了天朝大国的美梦,昭示着古老中国的衰落,也是英国崛起的见证.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简要分析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3)【自强之船】1871年12月23日,以岩仓具视为正史,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人为副史的“欧美使节团”离开横滨,前往美国.半年之后,转向欧洲,途经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俄国等国家.“欧美使节团”历经一年零九个月,对欧美诸国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的考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派遣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是什么?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4)【革命之船】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9时,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停泊在彼得格勒顿涅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起义者冲进并占领了冬宫.从此,“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就成为了十月革命的象征.运用所学知识说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意味着什么?(5)【胜利之船】1945年9月2日9时,停泊在日本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烈舰成为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地点.“密苏里号”战烈舰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性时刻,为二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彻底胜利而结束,对此你有何认识?参考答案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一书中曾收录了这样一个案例: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阿卜被判割掉耳朵.阿卜被判的法律依据出自《汉谟拉比法典》.由此看出制定该法典的目的是( )A.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 为地主阶级的利益着想C.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保护D. 维护法老的权益【答案】A【解析】【分析】《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实质是维护统治(奴隶主)阶级的利益.A项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是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符合题意;B项为地主阶级的利益着想不符合史实,因为当时古巴比伦是奴隶制国家,不符合题意;C项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保护不符合史实,因为当时古巴比伦是奴隶制国家,奴隶的地位低下,不符合题意;D项维护法老的权益不符合史实,因为法老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汉谟拉比法典》不平等,残忍,比较全面地反应了古巴比伦社会的制度.而现代法律讲究人道主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后来西亚各国的立法产生重要影响,是研究古巴比伦的重要文献.2.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假如张骞能到达西欧,他将会看到一个与西汉一样强大的国家——罗马.当时的罗马国的状况是( )①领土散布在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②罗马的集市上有大量奴隶出售;③有一个掌握全国大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④国家的权力机构是国民大会.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学生对所提供材料的理解要准确.“公元前138年”,罗马共和国不可能有皇帝.“国家的权力机构是国民大会”则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故选A.【点评】本题是组合型比较选择题,难度较大,考查对知识点的准确理解.罗马国是以罗马城为中心逐渐建立发展起来的.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期.3.“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 )A.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 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C. 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D. 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 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 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可知,材料重点强调中世纪的大学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不能体现出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也没体现出推动市民阶层的出现和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世纪大学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 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 ”,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大学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4.下列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伊斯兰教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622年他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带兵攻打麦加,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ACD对应关系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默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的统一.本题有一定难度,其余选项需要考生联系所学其他知识,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宽.5.“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下列有关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叙述,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A. “由信仰、幻想、幼稚或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B. 运动的目的是重新学习和宣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让人们回忆起古代的辉煌C. 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莎士比亚赞扬人性高贵,都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D. 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可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最先开始于意大利,提倡以人为中心,使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故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文艺复兴表面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故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战国时期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提出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莎士比亚赞扬人性高贵,这些都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故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故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ACD 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思想解放运动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多种历史事件进行分析.6.“公元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公元1500年左右,它变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引起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 人文主义的盛行B. 新航路的开辟C. 自由平等的宣传D. 资产阶级革命的促进【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大西洋成为连接欧洲和美洲的桥梁,和题干中把大西洋变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相符,B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牢牢掌握基础知识,还要理解题意.7.下图大事年表揭示了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A. 欧洲的社会转型B. 欧洲的思想解放C. 欧洲的革命运动D. 欧洲与世界的联系【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右图反应了四个事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最早的活动: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英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可见是欧洲社会有封建社会逐渐在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所以答案选A.【点评】本题较难,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 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B. 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C. 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D. 乙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甲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乙的总体趋势呈现下滑状态.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就是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因此乙必然是棉纺织厂的人数,甲是工厂数量的变化,C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选项错误,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学生读图和知识迁移能力.9.有学者认为:“它所确立的人民主权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对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和近现代主权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它保护私有财产,这实际上默认了权利平等背后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材料中“它”指的是( )A. 《独立宣言》B. 《权利法案》C. 《拿破仑法典》D. 《人权宣言》【答案】D【解析】【分析】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据“它所确立的人民主权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对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和近现代主权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它保护私有财产,这实际上默认了权利平等背后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它”指的是《人权宣言》.故答案为:D.【点评】解答此题,难度是选项C和D难以区分.解答时,要津贴题干信息,细心辨别两个类似答案的区别,也可以采用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的方法来回答.10.19世纪中后期,俄、日、中三国都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 使本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 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 使本国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D. 成为本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实行了农奴制改革,农奴制的废除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1868年,日本实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的国家,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所以,俄、日、中三国的共同影响是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AD两项符合俄国和日本,不符合中国;C项符合日本,不符合俄国和中国.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俄国,日本,中国的历史,加以对比,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11.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这段话体现了大久保利通主。

一带一路的起源与发展

一带一路的起源与发展

《一带一路的起源与发展》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带一路”这个很重要的话题。

“一带一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咱们国家一直以来都和其他国家有着各种各样的交流和往来。

在古代,有一条很有名的丝绸之路。

商人们带着咱们国家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宝贝,经过长长的路,去到别的国家,又把别的国家的好东西带回来。

这就是最初的交流和合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到了现代,咱们国家为了让各国之间能更好地合作,共同发展,就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

“一带一路”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它可不是简单的一条路哦,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比如修建铁路、公路,开通航线,让各国在贸易、投资、文化等方面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

比如说,咱们国家帮助一些国家修建铁路,让他们的交通更方便,货物运输更快。

这样他们的东西能卖出去,咱们国家的东西也能运过去。

还有,一些国家有丰富的资源,但没有技术开发。

咱们国家的企业就去那里投资,帮助他们开发资源,一起赚钱。

再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明明,他家是种水果的。

以前水果卖不出去,都烂在了地里。

后来“一带一路”开通了,他家的水果能卖到很远的国家,赚了好多钱,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一带一路”让很多国家都受益。

比如有的国家因为和咱们合作,建起了工厂,当地的人们有了工作,能赚钱养家。

同学们想想,如果每个国家都自己发展,不交流合作,会怎么样呢?就像一个人没有朋友,遇到困难也没人帮忙。

“一带一路”让各国像朋友一样手拉手,一起进步。

咱们国家也因为“一带一路”变得更强大,咱们的生活也变得更丰富多彩。

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以后也能为“一带一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带一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简答

一带一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简答

一带一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简答一带一路是指中国政府提出的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的倡议,也被称为"一带一路"倡议或"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下面是对中国史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进行简要解答: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丝绸之路的传统。

自古以来,中国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周边和远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这些古代的贸易路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与中国史的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中国古代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传统,同时也与中国现代的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政策相联系。

1.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有着紧密的联系,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对外开放政策: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延续和拓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推动贸易自由化,并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合作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促进了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合作。

3.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

这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有着相似之处,体现了中国历史上区域间的合作和互动。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与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有紧密联系。

它旨在通过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互
联互通,推动共同发展和繁荣。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2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2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2《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2卷)第十章第七节太监救国:宦官专权的历史真相这一节专门讲讲太监问题。

太监是中国帝制时代最不幸的一群人。

被阉割本身就是一种酷刑,遭受这种生理上的残害以后,好不容易混出头来想要干点事,还被文人们拼命丑化抹黑。

连底层民众往往也难以理解他们,乐得参与这种丑化抹黑的活动,通过鄙视太监来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

太监制度是一种非常黑暗和没有人性的制度。

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从这一点推不出来太监是一群黑暗和没有人性的人。

这一点同样也是非常清楚的。

太监是太监制度的受害者,就好像奴隶是奴隶制度的受害者一样。

我们不能因为抨击奴隶制度黑暗而连带着把奴隶的人格也鄙视一番。

要成为太监必须先经过阉割。

这个程序保证了太监一定是来自于中国社会的最底层,而且没有办法世袭。

但凡生活能勉强过得去的家庭,都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阉割了送进宫里当太监。

虽然太监可能获得一些权势地位,但只要有的选,大家肯定还是送孩子去读书走科举道路考取功名更合算,考不上也还有别的出路。

只有穷到需要卖儿卖女的家庭,才会把孩子送去当太监。

而如果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当了太监以后飞黄腾达,把整个家庭带了起来,他的家里也就不会再愿意送孩子去当太监了。

这就造成一种局面:官僚权贵集团始终没有办法彻底切断皇帝与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联系。

太监的这种地位,在一个王朝建立的初期是不重要的。

因为官僚集团负责向皇帝提供信息。

建国初期的时候官僚系统比较清廉高效,而且很大部分也来自于社会底层,他们就可以很好向皇帝反馈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各种问题,帮助皇帝作出决策,然后负责执行。

这个关系可以如下图所示:这个机制如果正常运行,那么太监在政治体系中就是没有位置的,只能帮皇帝伺候后妃,保证皇室血脉的纯洁性就可以了。

但随着官僚集团的腐化,官僚系统就逐渐的不能公正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了,而是只反映跟他们一伙儿的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诉求,向皇帝隐瞒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和自己的种种贪污腐化活动。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 第2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广西地区专用)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 第2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广西地区专用)

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观察下列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局部示意图,指出开创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局面的封建王朝是()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晋朝2.(2021·昆明中考)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A.分封制 B.郡县制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3.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是指()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4.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奠定了境内各民族共同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基础的是DA.设置基层社会组织B.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C.开拓经营边疆地区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5.(2021·贺州中考)汉文帝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据此可知,汉文帝()A.加紧对农民控制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C.实施了严刑苛法D.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6.(2021·福州中考)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

这一举措()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7.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话:“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实行郡县制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实行“推恩令”8.(2021·泸州中考)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这些措施()B.有利于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C.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D.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9.“丝绸之路”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丝路精神”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二卷)【40】国本之争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二卷)【40】国本之争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二卷)【40】国本之争四十、国本之争当辱骂皇帝和拒不执行皇帝的命令成为一种荣耀之后,皇帝再要想通过文官集团干成什么事儿就很难了。

甚至可以说就基本不可能。

不管他下什么命令,文官集团都会上疏批驳,找各种借口拒不执行。

他只能对文官们的提议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但是不能自己提出建议。

而且,如果作出否定的回答,文官们往往会再次上奏,变着理由请求皇帝同意;或者干脆闹辞职。

万历皇帝刚开始还比较配合,正常批复文官们的各种奏章。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不仅外廷的事务他做不了主,内部事务也要被文官干预。

这个问题就是立他哪个儿子当太子的问题,也就是“争国本”事件。

“争国本”和嘉靖“大礼议”是明朝文官集团和皇帝对抗的两件大事。

“大礼议”以皇帝的胜利而告终,而“争国本”则最终以万历皇帝的妥协而结束。

万历皇帝一直宠爱郑贵妃,想立他和郑贵妃生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

但他之前已经有一个儿子了,叫朱常洛。

文官们认为根据嫡法,当然应该立长。

万历十四年,朱常洛六岁的时候,文官们就提出要应该立刻把朱常洛立为太子。

万历皇帝则一直拖着不办,文官们就一直催,经常有言辞激烈的上疏说他被郑贵妃迷住了之类的,万历也时常动用革职、充军甚至廷杖的手段来收拾那些说的太过分的。

但官员们就像敢死队一样的往前冲,大有“廷杖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罢免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气魄。

万历一直在等,等着文官中再次出现像张璁、霍韬这样人,出来表态说立谁当太子是皇帝您自己可以决定的。

那么这个事儿就可以办了。

他等了十五年,文官集团始终铁板一块。

因为这一次文官集团的要求不像“大礼议”那么荒谬,“立子以嫡,无嫡立长”确实是符合礼法的。

跟不准别人认自己亲爹还是不一样,不会有人为了这个事儿挺身而出站到皇帝一边。

但是,立谁为太子,皇帝也确实有自主选择权。

皇帝可以在儿子们中间挑选继承人,如果皇帝不选,再按照嫡法来确定谁继位。

考虑政治稳定的需要,皇帝一般应该尊重嫡法。

但皇帝的选择权优先。

中国文明起源类书籍

中国文明起源类书籍

中国文明起源类书籍中国文明起源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话题,涉及到早期人类的起源、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几本涉及中国文明起源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文明的起源及其发展。

1.《中国文明史》(作者:吕思勉)这本书是中国文明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全面介绍了中国文明的起源、演变和发展。

作者以较为宏观的视野,系统地介绍了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早期人类的活动、原始宗教信仰等内容,深入探讨了中国文明形成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

2.《黄河文明》(作者:傅熊)中国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黄河文明,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黄河流域的人类繁衍发展史和黄河文明的形成和演变。

作者通过考古学资料和历史文献,详细阐述了黄河农耕文明、玉器文化、商周文明等内容,展示了黄河文明独特的魅力。

3.《中华五千年》(作者:谢振邦)这本书是一部通俗易懂的中国文明史普及读物,作者着重介绍了中国文明的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

书中涵盖了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农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文化与科技的进步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知识密度,适合初学者阅读和了解中国文明的起源。

4.《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作者:陈寅恪)这本书主要从思想与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文明的起源,作者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思想、诗词文化、礼制传统等方面,揭示了中国文明中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精髓。

这样的研究视角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明背后的思想和文化传统。

5.《中国考古学史》(作者:范文瀛)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离不开大量的考古学证据,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考古学的历史、方法和成果。

通过对不同时期考古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各个方面的考古学发现和重要研究成果。

这些书籍涵盖了中国文明起源的不同方面,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明的起源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2024北京顺义六年级(上)期末语文(教师版)

2024北京顺义六年级(上)期末语文(教师版)

2024北京顺义六年级(上)期末语文一、识字与写字(24分)1.(9分)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问题。

ㅤㅤ2023年已过去,我们在岁月中(jīnɡ lì)成长。

这一年,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在中国政府的倡议下(mènɡ xiǎnɡ)正在初步实现;这一年,杭州亚运会的胜利召开(shùn jiān táo zuì);这一年,神舟飞船几度飞天,航天员为全国小朋友做了有趣实验,激发了我们对科学探索的欲望,使我们心潮(pénɡ pài);这一年……(1)这份材料里有5处用汉语拼音代替的词语,将汉字写在横线上,注意把字写工整。

(2)“探索”的“索”字,笔画数是画。

A.十二画B.十一画C.十画D.九画(3)在词语“目睹”中“睹”的意思是A.看见B.眺望C.观察D.探望(4)联系短文,与“欲望”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探望B.遥望C.愿望D.观望(5)下面词语中,“议”的意思与“倡议”一词中“议”的意思相同的是A.议论B.建议C.热议D.中心议题二、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5分)2.(3分)根据字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组成词语。

yōu虑静养尊处fèi腾收物利用3.(4分)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把它选出来。

(1)A.供.词 B.供.品 C.供.认不讳 D.供.不应求(2)A.奋斗. B.斗.志 C.斗.转星移 D.龙争虎斗.(3)A.调.离 B.调.度 C.风调.雨顺 D.调.兵遣将(4)A.穷尽. B.尽.快 C.应有尽.有 D.尽.心竭力4.(4分)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字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1)A.品德 B.篮天 C.排山倒海 D.粉身碎骨(2)A.抱愿 B.晶莹 C.居高临下 D.暴露无遗(3)A.日寇 B.洒脱 C.别出心栽 D.自作自受(4)A.谚语 B.斑点 C.全神惯注 D.一望无际5.(2分)王刚在“成长”的演讲稿中写道:“成长的过程就是一条通向远方的道路,烦恼就像是bàn脚石,常常搞得我们不知所措。

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1.(2021·湖南长沙市·中考真题)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

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A.秦始皇陵兵马俑B.《资治通鉴》的记载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D.电视剧《大秦帝国》【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与材料中“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标准相吻合,属于原始史料,故选A;《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的史学研究著作,孟姜女哭长城是传说,《大秦帝国》属于艺术作品,三者均与“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不相符合,故排除BCD。

2.(2021·湖北中考真题)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这表现在A.推行郡县制度B.实行分封制度C.建立刺史制度D.创立科举制度【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强化了皇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故选项C符合题意;秦朝推行郡县制度,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隋朝创立科举制度,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2021·山西中考真题)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婶,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卷)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卷)

12022-2023学年度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卷)九年级思想品德、历史综合试卷历史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 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

其中的“尼罗河流域”诞生了 A. 古印度文明 B. 古埃及文明 C. 古巴比伦文明 D. 古希腊文明2. 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人,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文明成果。

下列关于古巴比伦文明成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保存最完备的成文法典B. 他们发明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C. 他们建造的“空中花园”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D. 摩享佐•达罗遗址反映了两河流域早期的文明成就3.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

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它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汉谟拉比法典》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③ D. ①②④4.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下列有关阿拉伯文化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①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这与他们重视知识有关②阿拉伯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与阿拉伯帝国当时地跨亚、欧、非三大洲有关 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取得了当时世界领先的科学成就 ④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5.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产生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即A .公有制的生产关系B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 .私有制的生产关系 6.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取得自治权的城市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B .争取自治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C .自治城市无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D .法兰西的琅城最终没有获得自治权 7.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与自治,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有关的是①使欧洲出现一个新的阶级——市民阶层 ②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庄园制度的瓦解 ③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④城市的复兴标志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8. 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河南省青桐鸣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语文试卷-语文

河南省青桐鸣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语文试卷-语文

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阿斯塔纳首提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倡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各国深度合作与共同发展。

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 12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

不仅如此,“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生态、文化等效应也逐步体现。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国际国内格局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无疑给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

中美贸易、俄乌冲突等“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制约着“一带一路”建设步伐。

同时,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回归,一方面势必进一步激发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潜力,双方深化合作领域将进一步被拓宽;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认识到中国与大部分发达国家在市场依赖性、产业互补性、全球需求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广阔合作空间,中国具有的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在全球市场中依旧难以替代,其客观经贸需求依旧强大。

而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将强化“一带一路”推进动力。

(摘编自白永秀、陈煦《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既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路径选择,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治理和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二)66.东林复辟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二)66.东林复辟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二)66.东林复辟六十六、东林复辟就在天启皇帝刚刚作出决定,大力支持毛文龙之后不久。

年仅二十三岁的天启皇帝突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了。

据《明史》记载,他是死因跟正德皇帝朱厚照是一样的,都是在船上游玩,不小心落水,被救起来以后就落下了病根,最后在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一日去世。

天启皇帝没有儿子,就由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继位,这就是崇祯皇帝。

天启皇帝临终前,拉着朱由检的手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一般皇帝去世,留下政治遗嘱都会做一大堆政治安排。

而天启皇帝死前,除了要弟弟照顾好张皇后这种私事以外,有记录的政治安排,就是希望他的弟弟能够继续重用魏忠贤。

这里面有个人感情的因素,但主要还是政治考量。

天启是客氏和魏忠贤看着长大的,他们之间不仅是君臣关系,彼此之间还是亲人。

刚开始天启皇帝并没有想着重用太监,而是非常依赖在“移宫案”中表现突出的东林党,只派遣魏忠贤去干一些诸如修建皇帝陵墓之类的事情,不涉及国家政务。

只是因为东林党实在是表现太烂,才把一些军务交给魏忠贤去处理,结果发现魏忠贤确实能干,再逐渐加以提拔、赋予更多的权力,把东厂也交给他管理,负责对后金的情报和间谍战。

君臣二人联手对东林党中的极端分子加以整肃,严惩腐败,打击地方黑恶势力,增加国家税收,有力的保障了前线的战争经费。

在这中间,军事战略实际上还是东林党人孙承宗负责制定的。

天启皇帝对自己这个学识渊博的老师非常尊重和信任。

在军事上,天启皇帝对魏忠贤不是很放心,没有交给他大权。

但是孙承宗仍然表现很烂,柳河之败后被迫走人,他的继承者袁崇焕继续执行孙承宗的战略部署。

经过好几次的战争检验,天启皇帝逐渐发现,原来魏忠贤反对孙承宗也是对的,对他的信任就进一步加强了。

君臣二人又开始联手推动辽东战场的战略转变,放弃孙承宗的堡垒战术,按照《孙子兵法》里说的“以正合、以奇胜”的方式,将正面战场定位为防御为主,而把主动进攻的任务转移到东江镇。

等天启皇帝去世的时候,对后金战争的局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三卷-5-9)闭关锁国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三卷-5-9)闭关锁国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三卷-5-9)闭关锁国九、闭关锁国对自己缔造的这个“盛世”,乾隆本人可谓相当满意——疆域广大、人口众多、社会安定、君权稳固,皇帝本人也长寿健康,实在是挑不出一点毛病出来。

他自己也在诏书中反复夸耀:“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虽非大当,可谓小康”,还将自己跟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明太祖等人比较——综合来看他们似乎都不如自己文治武功如此完美。

不过,乾隆八十大寿的这一年,内阁学士尹壮图的一道奏折破坏了乾隆自我陶醉的好心情。

尹壮图在奏折中说,三年前他父亲去世,自己回云南老家守孝,一往一返穿越大半个中国,发现国家问题严重:“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自己在经过直隶、山东、河南、江浙、广西、贵州等地时,问起大家对政府的看法,“商民大多数皆蹙额兴叹”,而且,各省皆有亏空。

请皇帝派遣大员去认真调查,严加整顿。

,乾隆看了非常生气,在奏折上批示道:“竟似居今之世,民不堪命矣?” [1]他当天就下达长篇谕旨,公开尹壮图的奏章,然后说:朕当皇帝已经五十五年了,自谓勤政爱民、无愧于天下,天下万民断断不至于泯灭天良而心怀抱怨。

要是尹壮图所言属实,那我这五十多年的皇帝岂不是白干了——都被大小臣工所蒙蔽,对外间的实际情形,竟然全不察觉?为此,他跟尹壮图打赌,派钦差大臣带着尹壮图一起到全国各地巡查,看看到底是哪些官员声名狼藉?哪些地方府库亏空?哪些人民怨声载道?打赌的结果毫无悬念,当然是尹壮图输。

他跟着钦差大臣走了一圈,各地官员严防死守,啥也没查出来。

尹壮图因为“协诈欺公、妄生异议”被刑部判处死刑。

老皇帝开恩,只给了一个革职留任的处分。

还是他自己知趣,主动要求辞职回家赡养老母,得到批准。

尹壮图的口是被堵住了,理学文人们也乐得将乾隆时代描写为国强民富的盛世,因为他们也是这个盛世的受益者。

但其真实的情形,还是被一些人记录了下来。

这些人的记录,超过了“文字狱”所能打击的范围,因而得以流传。

尹壮图上书之后三年,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3年七月,英国贸易使团在马嘎尔尼勋爵的带领下到达中国天津大沽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二卷)【40】国本之争
四十、国本之争
当辱骂皇帝和拒不执行皇帝的命令成为一种荣耀之后,皇帝再要想通过文官集团干成什么事儿就很难了。

甚至可以说就基本不可能。

不管他下什么命令,文官集团都会上疏批驳,找各种借口拒不执行。

他只能对文官们的提议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但是不能自己提出建议。

而且,如果作出否定的回答,文官们往往会再次上奏,变着理由请求皇帝同意;或者干脆闹辞职。

万历皇帝刚开始还比较配合,正常批复文官们的各种奏章。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不仅外廷的事务他做不了主,内部事务也要被文官干预。

这个问题就是立他哪个儿子当太子的问题,也就是“争国本”事件。

“争国本”和嘉靖“大礼议”是明朝文官集团和皇帝对抗的两件
大事。

“大礼议”以皇帝的胜利而告终,而“争国本”则最终以万历皇帝的妥协而结束。

万历皇帝一直宠爱郑贵妃,想立他和郑贵妃生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

但他之前已经有一个儿子了,叫朱常洛。

文官们认为根据嫡法,当然应该立长。

万历十四年,朱常洛六岁的时候,文官们就提出要应该立刻把朱常洛立为太子。

万历皇帝则一直拖着不办,文官们就一直催,经常有言辞激
烈的上疏说他被郑贵妃迷住了之类的,万历也时常动用革职、充军甚至廷杖的手段来收拾那些说的太过分的。

但官员们就像敢死队一样的往前冲,大有“廷杖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罢免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气魄。

万历一直在等,等着文官中再次出现像张璁、霍韬这样人,出来表态说立谁当太子是皇帝您自己可以决定的。

那么这个事儿就可以办了。

他等了十五年,文官集团始终铁板一块。

因为这一次文官集团的要求不像“大礼议”那么荒谬,“立子以嫡,无嫡立长”确实是符合礼法的。

跟不准别人认自己亲爹还是不一样,不会有人为了这个事儿挺身而出站到皇帝一边。

但是,立谁为太子,皇帝也确实有自主选择权。

皇帝可以在儿子们中间挑选继承人,如果皇帝不选,再按照嫡法来确定谁继位。

考虑政治稳定的需要,皇帝一般应该尊重嫡法。

但皇帝的选择权优先。

南宋后期的权臣史弥远曾经假传宋宁宗的圣旨废掉了太子,找了一个跟宋宁宗血缘关系很远的宗室子弟来当皇帝。

史弥远自己就是标准的儒学士大夫,当朝的其他文官也毫无意见。

史弥远完成废立以后就大力启用理学人士。

史弥远扶持的这个皇帝死后的谥号还被大臣们定为“宋理宗”,也就是符合理
学思想的好皇帝。

连宗室子弟越过太子继承皇位这种事情,理学家们都完全认
账。

万历皇帝本人在没有立太子之前,在两个儿子之间选择一下就绝对不行。

这充分展现了理学士大夫们“宽于律己、严以待人”的优良传统。

在“争国本”事件中,表现得最积极最坚决的当然就是以理学正统自居的东林党人。

那叫一个正气凛然,好像全天下最正义的事情就是这个,如果皇帝不尊重嫡法,大明王朝就国将不国。

所以他们宁死也要跟皇帝对抗到底,这是正人君子的唯一选择。

但他们想不到,装过头了容易遭雷劈。

所谓“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很快他们就不得不自己打自己的脸了。

经过长达十五年的对抗,万历屈服了,立朱常洛为太子,立朱常洵为福王。

朱常洛后来当了皇帝,是为明光宗。

明朝最后两个皇帝: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都是朱常洛的儿子。

天启没有儿子,崇祯皇帝上吊死了以后,他的儿子们在战乱中失踪。

这个时候,南京的明朝留守中央政府就需要找人来继承皇位。

而血缘最亲的显然就是朱常洛的兄弟福王朱常洵。

朱常洵也死了,但是他有一个儿子朱由崧。

这种情况跟朱厚照死了以后,朱厚熜(嘉靖)跟朱厚照的关系一模一样(见下表,表格上一行和下一行之间的人物为父子关系)。

根据嫡法,根据嘉靖皇帝继位的先例,当然应该立朱由崧为皇帝。

这个时候东林党人发现,当年“争国本”的时候他们是
坚决反对立朱常洵为太子的,跟朱常洵有仇。

如果再立他的儿子为皇帝,哪岂不是很吃亏?所以他们就表示,什么嫡法之类的都是浮云、浮云,还是立贤好,立贤吧。

于是他们推荐朱常洛的堂弟、万历皇帝的弟弟的儿子朱常淓继位。

结果在清兵南侵的危机关头,南明政权因为皇位继承人争议发生内部分裂,为南明的快速灭亡又出了一把力。

东林党人就是这么奇葩,天下太平的时候,认为皇帝从容选择太子人选会让国家陷入危险境地,千古伦常就此断绝;在半壁江山沦陷的时刻,则认为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搞点新花样是不错的选择。

核心原因就是一个:只认党派利益,不认国家利益。

前有宋理宗的例子,后有东林党人推荐朱常淓继位的举动,我们就不难看得出来,理学思想并不真的无法认可皇帝选择太子。

“争国本”事件的核心主要还是为了夺权,向皇帝夺权。

它就是一场文官集团进一步限制皇权的政治行动。

之前嘉靖皇帝也没有立太子,而是把他的两个儿子都给封王。

文官们也抗议过几回,但鉴于嘉靖皇帝比较生猛,把他逼急了容易出人命,几次抗议无效之后就算了。

万历皇帝也多次使用廷杖来对付反对他的文官,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嘉靖时期的廷杖老是打死人,而万历时期的廷杖从来没打死过人,连打残都没有。

说明万历还是心软,没让锦衣卫认真打。

不认真打的结果就是镇不住。

嘉靖搞两王并封十分顺利,万历皇帝也想把朱常洛和朱常洵同时封王,就死活通不过。

言官们交章抗议。

内阁直接驳封,把皇帝的敕书原封不动的给退了回去,拒不执行。

内阁首辅王锡爵想和一下稀泥,说同时封王也可以,但是你得把朱常洛交给皇后抚养。

这样朱常洛就有嫡子的身份,相当于给立为太子打了包票。

这个事儿一传出去,就被东林党人轮番攻击,逼得他退休回家养老去了。

第二个原因,当然就是东林党出现了。

============================
作者:李晓鹏博士。

著有《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和《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