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二卷)【40】国本之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二卷)【40】国本之争
四十、国本之争
当辱骂皇帝和拒不执行皇帝的命令成为一种荣耀之后,皇帝再要想通过文官集团干成什么事儿就很难了。甚至可以说就基本不可能。
不管他下什么命令,文官集团都会上疏批驳,找各种借口拒不执行。他只能对文官们的提议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但是不能自己提出建议。而且,如果作出否定的回答,文官们往往会再次上奏,变着理由请求皇帝同意;或者干脆闹辞职。万历皇帝刚开始还比较配合,正常批复文官们的各种奏章。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不仅外廷的事务他做不了主,内部事务也要被文官干预。这个问题就是立他哪个儿子当太子的问题,也就是“争国本”事件。
“争国本”和嘉靖“大礼议”是明朝文官集团和皇帝对抗的两件
大事。“大礼议”以皇帝的胜利而告终,而“争国本”则最终以万历皇帝的妥协而结束。
万历皇帝一直宠爱郑贵妃,想立他和郑贵妃生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但他之前已经有一个儿子了,叫朱常洛。文官们认为根据嫡法,当然应该立长。万历十四年,朱常洛六岁的时候,文官们就提出要应该立刻把朱常洛立为太子。
万历皇帝则一直拖着不办,文官们就一直催,经常有言辞激
烈的上疏说他被郑贵妃迷住了之类的,万历也时常动用革职、充军甚至廷杖的手段来收拾那些说的太过分的。但官员们就像敢死队一样的往前冲,大有“廷杖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罢免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气魄。
万历一直在等,等着文官中再次出现像张璁、霍韬这样人,出来表态说立谁当太子是皇帝您自己可以决定的。那么这个事儿就可以办了。
他等了十五年,文官集团始终铁板一块。因为这一次文官集团的要求不像“大礼议”那么荒谬,“立子以嫡,无嫡立长”确实是符合礼法的。跟不准别人认自己亲爹还是不一样,不会有人为了这个事儿挺身而出站到皇帝一边。
但是,立谁为太子,皇帝也确实有自主选择权。皇帝可以在儿子们中间挑选继承人,如果皇帝不选,再按照嫡法来确定谁继位。考虑政治稳定的需要,皇帝一般应该尊重嫡法。但皇帝的选择权优先。
南宋后期的权臣史弥远曾经假传宋宁宗的圣旨废掉了太子,找了一个跟宋宁宗血缘关系很远的宗室子弟来当皇帝。史弥远自己就是标准的儒学士大夫,当朝的其他文官也毫无意见。史弥远完成废立以后就大力启用理学人士。史弥远扶持的这个皇帝死后的谥号还被大臣们定为“宋理宗”,也就是符合理
学思想的好皇帝。
连宗室子弟越过太子继承皇位这种事情,理学家们都完全认
账。万历皇帝本人在没有立太子之前,在两个儿子之间选择一下就绝对不行。这充分展现了理学士大夫们“宽于律己、严以待人”的优良传统。
在“争国本”事件中,表现得最积极最坚决的当然就是以理学正统自居的东林党人。那叫一个正气凛然,好像全天下最正义的事情就是这个,如果皇帝不尊重嫡法,大明王朝就国将不国。所以他们宁死也要跟皇帝对抗到底,这是正人君子的唯一选择。
但他们想不到,装过头了容易遭雷劈。所谓“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很快他们就不得不自己打自己的脸了。
经过长达十五年的对抗,万历屈服了,立朱常洛为太子,立朱常洵为福王。
朱常洛后来当了皇帝,是为明光宗。明朝最后两个皇帝: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都是朱常洛的儿子。天启没有儿子,崇祯皇帝上吊死了以后,他的儿子们在战乱中失踪。这个时候,南京的明朝留守中央政府就需要找人来继承皇位。而血缘最亲的显然就是朱常洛的兄弟福王朱常洵。朱常洵也死了,但是他有一个儿子朱由崧。这种情况跟朱厚照死了以后,朱厚熜(嘉靖)跟朱厚照的关系一模一样(见下表,表格上一行和下一行之间的人物为父子关系)。
根据嫡法,根据嘉靖皇帝继位的先例,当然应该立朱由崧为皇帝。这个时候东林党人发现,当年“争国本”的时候他们是
坚决反对立朱常洵为太子的,跟朱常洵有仇。如果再立他的儿子为皇帝,哪岂不是很吃亏?所以他们就表示,什么嫡法之类的都是浮云、浮云,还是立贤好,立贤吧。于是他们推荐朱常洛的堂弟、万历皇帝的弟弟的儿子朱常淓继位。结果在清兵南侵的危机关头,南明政权因为皇位继承人争议发生内部分裂,为南明的快速灭亡又出了一把力。
东林党人就是这么奇葩,天下太平的时候,认为皇帝从容选择太子人选会让国家陷入危险境地,千古伦常就此断绝;在半壁江山沦陷的时刻,则认为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搞点新花样是不错的选择。核心原因就是一个:只认党派利益,不认国家利益。
前有宋理宗的例子,后有东林党人推荐朱常淓继位的举动,我们就不难看得出来,理学思想并不真的无法认可皇帝选择太子。“争国本”事件的核心主要还是为了夺权,向皇帝夺权。它就是一场文官集团进一步限制皇权的政治行动。
之前嘉靖皇帝也没有立太子,而是把他的两个儿子都给封王。文官们也抗议过几回,但鉴于嘉靖皇帝比较生猛,把他逼急了容易出人命,几次抗议无效之后就算了。
万历皇帝也多次使用廷杖来对付反对他的文官,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嘉靖时期的廷杖老是打死人,而万历时期的廷杖从来没打死过人,连打残都没有。说明万历还是心软,没让锦衣卫认真打。
不认真打的结果就是镇不住。嘉靖搞两王并封十分顺利,万历皇帝也想把朱常洛和朱常洵同时封王,就死活通不过。言官们交章抗议。内阁直接驳封,把皇帝的敕书原封不动的给退了回去,拒不执行。内阁首辅王锡爵想和一下稀泥,说同时封王也可以,但是你得把朱常洛交给皇后抚养。这样朱常洛就有嫡子的身份,相当于给立为太子打了包票。
这个事儿一传出去,就被东林党人轮番攻击,逼得他退休回家养老去了。
第二个原因,当然就是东林党出现了。
============================
作者:李晓鹏博士。著有《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和《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