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银杏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银杏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根据桂林银杏产业现状,如古银杏树分布状况、历年生产情况以及近20年发展情况,分析了桂林银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银杏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广西桂林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381-03
桂林是全国银杏重点产区之一,年产银杏种核6 000t左右,位居全国第2。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历时20年间,银杏种核价为40~50元/kg,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银杏树成了产区农民群众的“摇钱树”、“致富树”[1,2]。为发展银杏生产,扩大银杏产业,振兴地方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桂林银杏产区营建了银杏果用林2.67万公顷,由于在造林时,个别乡镇只追求发展速度和面积,不注重林地、品种的选择,造林后树势生长差,投产率低,加上造林后不到3年的时间银杏种核价下降,极大地影响了群众对银杏林的管理。同时,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各种类型的绿化大树,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桂林产区的灵川海洋和兴安高尚一带,近年已出卖古银杏树500多株,并有上升趋势。为了保护百年古银杏树,使银杏大树和新建的银杏果用林生长旺盛,促其丰产稳产,增加经济效益,现将桂林银杏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分述如下。
1银杏产业现状
1.1古银杏树分布状况
桂林的古银杏树,主要是指祖先们遗留下的百年生以上的老树,这些古银杏树水平分布于北纬24°45′~26°15′、东经109°45′~110°00′之间,以海洋山系西南麓为主,地处越城岭与海洋山之间的灵川县海洋、潮田、大境、大圩、灵田,兴安县高尚、崔家、白石、漠川、湘漓,全州县安和、蕉江、大西江,垂直分布于海拔200~800m之间。经调查,这些老树在桂林产区有6 000hm2,计7万余株,有4个类型、18个栽培品种[3],4个类型分别为佛手类、梅核类、马铃类、圆子类,18个栽培品种分别是:佛手类长柄佛手、金果佛手、圆枣佛手、圆锥佛手、黄皮果、青皮果、华口大白果;梅核类梅核果、棉花果;马铃类海洋皇、大马铃、圆底果、李子果;圆子类垂枝银杏、算盘子、皱皮果、葡萄果、桐子果。经调查分析认为,在桂林产区表现较好的是大马铃、华口大白果、海洋皇、大佛手4个品种[4],这4个品种均具有粒大、质优、早实、丰产等优良特性,其中大马铃、华口大白果、大佛手,2005年由广西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被认定为林木良种的品种,可作为林木良种品种推广应用。桂林银杏大树主要栽于房前屋后,这些地方人畜活动频繁,土层深厚、土质肥力高,排水条件好,向阳背风,温暖而湿润,适宜银杏生长,且树势旺盛,寿命长,连年丰产稳产。如兴安县漠川乡财金村有1株500余年的银杏大树,树高21m,胸径1.12m,冠幅14.7m×18.4m,年产银杏种核450~650kg,最高年产值3万元(1996年)。
1.2历年生产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前,桂林银杏产区群众习惯用根蘖苗种植,种植后至少需要15~20年才能开始挂果,30~40年进入盛果期,群众视银杏树为“公孙树”。采用根蘖苗造林,苗木品种不一,产量低、质量差,造林成活率也低,在结果大树下取根蘖苗,只能得到少量苗木,不能适应大面积的发展生产。因此,建国前,桂林银杏生产发展较慢、产量低,年产银杏种核300~400t。建国后,群众对银杏树管理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加大了对银杏树的施肥管理,树势得到了恢复,产量也得到提高,1952年银杏种核产量达1 000t。在1958~1960年由于全国先后掀起“大炼钢铁”和“开荒造田”的高潮,砍去大批银杏树炼钢铁和造农田,银杏年产种核降至300~500t,至1980年桂林产区保留银杏大树73 880株,面积约6 000 hm2。改革开放以后,银杏产品成了名、特、优出口创汇产品,银杏种核身价以3~4倍上升,产区群众加强了对银杏树的管护,尤其是林业和农业等部门针对当时银杏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银杏的良种选育、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人工授粉等丰产稳产技术研究,使银杏大树恢复了生机,树势生长旺盛,连年挂果累累,产量大幅度上升和逐年提高,1980年银杏种核产量达1 500t,年产值180万元;1985年银杏种核产量2 000t,年产值1 000万元;1990年银杏种核产量2 500t,年产值7 500万元;1995年银杏种核产量3 200t,年产值1.152亿元;1998年银杏种核产量达3 400t,年产值达1.360亿元。
1.3近20年发展情况
20世纪90年代初,桂林银杏产区十分重视银杏生产的发展,早在1992年原桂林地区行署作出了调整林种结构、改造低产林、大面积营建名特优产品创汇基地的决定,在桂林山区规划营造银杏果用林2.67万公顷不到2年时间,桂林产区就发展银杏2.86万公顷,成为全国银杏果用林最大面积的省区之一。
大面积的银杏果用林营建后,由于技术普及不到位,一些部门只
顾单一的面积、数量,忽视了品种、林地选择,造林后3~4年未见挂果,大大地影响了生产的发展[5]。因此,为了促进大面积银杏果用林的早实丰产,从1996年秋开始在桂林产区的灵川、兴安、全州3个县31个乡镇开展“2000hm2银杏速生早实丰产示范”项目,项目要求建立“百场千万元果园工程”示范园100个,平均挂果株率达到70%以上,平均株产种核2.5kg。为了完成上述目标,有关部门组织林业、农业等部门的专家实地调查银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成立2 000hm2银杏速生早实丰产示范项目攻关小组,攻关小组成员由科研院所、场站的有关技术骨干组成。经过6年实施,超额完成了项目要求的各项指标。完成示范林2 100hm2,建立“百场千万元果园工程”示范园159个,面积670.86hm2。至2002年6月,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示范园进行现场验收,其结果为:平均挂果株率为91.92%、平均株产种核
2.65kg、平均产量1 192.5 kg/hm2 、159个示范园总产量达800.01t,为桂北银杏产区大面积的银杏果用林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通过样板促生产、带动推广,使桂林银杏产量连年增产,2000年、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