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历史悠久
中国功夫
![中国功夫](https://img.taocdn.com/s3/m/03a585708e9951e79b8927d9.png)
1954年4月7日生于香港太平山,英文名 Jackie Chan,是华人社会具有影响力的著名演员 和导演,是大中华地区的影坛巨星,同时也是国际 功夫电影巨星,在大陆和香港等华人地区具有很高 声望与影响。但其私生活和一些公开场合的言谈举 止却不时引起争议。父亲陈道龙是一名中华民国的 退役军人,其妻子林凤娇原为台湾艺人,育有一子 房祖名。他以主演惊险动作电影为主,其中主演的 《警察故事》便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故事片 奖。其与周星驰和周润发并称“双周一成”,意为 香港电影票房的保证。
• 中国武术文化底蕴丰富,门类众多。按流行地区 分类,划分为南拳、太极拳;按山脉、庙宇分类, 可划分为少林拳、武当拳、峨眉拳;按形象分类, 可划分为蛇拳、猴拳、螳螂拳等;按技术内容分 类,划分为拳术类、器械类、气功类、摔跤类等。 拳术类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 拳、通臂拳等。器械类包括刀术、剑术、枪术、 棍术四大主要形式。气功类包括禅家、道家、儒 家、医家和拳家五大派别。摔跤起源于中国古代 的角力和相扑,现称为中国式摔跤。 • 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最为著名的武术流 派是少林派、武当派和峨眉派。
•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 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 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 而不绝”。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 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 八种劲法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 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 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 称。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 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掤劲 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 法;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 含胸 转腰 坐胯 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挤劲是向前推掷之 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 弓;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头悬 含胸 拔背 用腰力发出;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 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 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肘劲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 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靠劲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 用。
武术的起源发展简史怎样的
![武术的起源发展简史怎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6b4cedd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7.png)
武术的起源发展简史怎样的武术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
这是武术区别于其它运动项目的最大特征。
中国武术的发展史是悠久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武术的发展简史,希望你们喜欢。
武术的发展简史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人们在狩猎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
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是低级的,还没有脱离生产技能的范畴,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
武术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同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生同步的。
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
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传授、练习着,促进了武术的萌芽。
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
夏朝建立,经过连绵不断的战火,武术为了适应实战需要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夏朝时期的武术活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展:一、军队的武术活动,二、以武术为主的学校教育。
商周时期,商代出现了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田猎,商周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周代设的“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卸,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
相传在周时期出现了一部中国武术史上重要的著作《周易》,亦称《易经》,“一阴一阳为之道”这本书有涵很丰富的哲学思想,对我国养生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其“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产生了太极学说,从此奠基中国武术体系,进入春秋战国以后,诸候争霸,都很重视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
齐恒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
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
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
随着“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如《史记·项羽事纪》记载的“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是这一形式的反映。
此外,还有“刀舞”,“力舞”等,虽具娱乐性,但从技术上更近于今天套路形式的运动。
唐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如对有一技之长的士兵授予荣誉称号。
中华武术介绍词
![中华武术介绍词](https://img.taocdn.com/s3/m/e0fd4d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7.png)
中华武术介绍词
中华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战争和狩猎活动,逐渐发展成一种综合艺术形式。
中华武术包括众多的流派和拳种,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南拳,每种拳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它注重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技巧,并融合了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被视为一种身心合一的修炼方式。
中华武术强调内外兼修,注重内功的培养,包括呼吸调控、身体力量的发展和意念的集中。
通过练习武术,人们能够增强身体素质、改善体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以塑造个性、培养意志力和培养品德的方式。
中华武术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在国内外的比赛中,中国武术团队展示了他们的技巧和精湛的功夫,赢得了众多观众的赞赏和喝彩。
许多人也通过练习武术,来提升自己的身心素质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中华武术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它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思想和价值观,通过练习武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中华武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2ddbe7ba8956bec0975e35b.png)
九、中国武术的完善 (近代现代)
历史事件 武术进入学校体育课程,
运动会,世界武术锦标赛
武术进入学校体育课程:
1915年4月,在天津召 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 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北 京体育研究社许禹生等提 出的《拟请提倡中国旧有 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议 案。教育部明令“各学校 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此 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 之”。至此,源远流长的 中国传统武术,正式进入 学校教育,成为学校体育 课程中的一项内容。
技击精华重点加以概述,对传授武术起了积极作用。
本时期特点: 1、南北交流,促进了武术的相互吸收与补充 2、“武术”一词出现,为武术的概念、总名称的形
成打下了基础。 3、民间武术活动已有口诀要求,已能用较精炼的语
言把技击精华重点加以概述,对传授武术起了积极作用。 4、武术套路形式的初步形成,对后来武术的发展有
的比赛形式出现,武术具有了明显的体育特征。 3、汉代武术已有多种技术风格的雏型。 4、汉代,有关武艺的理论著述大量出现,如《汉书•艺
文志》就收了13家199篇。
六、中国武术的丰富(魏晋、南北朝)
历史事件 “武术”一词出现,竞赛形式诞生,“拳术”, “相扑”发展。 民间武术活动已有口诀要求,已能用较精炼的语言把
三、中国武术的雏形 (夏、商、周)
历史事件: 黄帝习用干戈、夏后练“九伐”、周代射礼、
《诗经》中“无拳无勇,职为阶”,青铜业的出现极 大地促进了兵器的变化与发展 这一时期的特点:
1、武术与生产劳动逐渐分离,具有相对的独立 性
2、武术与军事相结合,开始从属于军事活动 3、武术形成过程较快,不仅有简单的单个技术, 如劈、扎、 刺 、砍等,而且有一击一刺的对练,甚 至出现了简单的套路和比赛形式。 4、青铜器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武器的变化与 发展。
对武术课程的心得体会(2篇)
![对武术课程的心得体会(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c1188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d.png)
第1篇自从我踏入武术课堂的那一刻起,我便被这门古老而神秘的技艺深深吸引。
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我对武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武术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武术的魅力1. 历史悠久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源远流长,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融合了哲学、伦理、美学、心理学、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是我国文化的瑰宝。
2. 内外兼修武术讲究内外兼修,即注重身体锻炼,也注重精神修养。
通过练习武术,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同时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3. 艺术性武术动作优美,节奏感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练习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武术的魅力,它让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找到了一种释放压力、陶冶情操的方式。
二、武术课程的学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武术课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对武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严谨的纪律武术练习需要严谨的纪律,要求我们在练习过程中严格遵守教练的指导和要求。
这使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提高了自律能力。
3. 团队合作武术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动作。
这使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持之以恒武术练习需要长期的坚持,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课程学习中,我明白了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进步。
三、武术课程对我的影响1. 增强体质通过武术练习,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更加健康。
2. 培养意志武术练习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正是这些困难让我学会了坚持,培养了坚强的意志。
3. 提升气质武术动作优雅,使我逐渐养成了沉稳、大气的气质。
4. 增进友谊在武术课程中,我与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进步。
四、总结武术课程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掌握了实用的武术技能,还培养了我良好的品质。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坚持练习武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国武术运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武术运动是在劳动人民长期的社会
![我国武术运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武术运动是在劳动人民长期的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2820386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8.png)
时期,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种
和器械得到了空前发展,武术作为军事技术、健身手段及表
演技艺的多种价值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自明代以来,以戚
继光、程宗猷、茅元议为代表,通过对宋以来武艺在技法、
战术和教学训练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了较为系统的基本理论,
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何良臣的《阵记》等,都总结出
“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武术已经成为沟通世界各国人民
的桥梁和友谊的纽带,必将为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
了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做出贡献。
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下发以后,各地体委和
武协对武术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挖掘整理工作,查明
了全国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 的拳种达129个,为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 的贡献。
1985年1月,国家体委颁布和实施的武术运动员技术等
级标准,将运动员分为武英、一级武士、二级五士、三级武
士、武童5个等级。1996年上海体院设立武术专业博士学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两晋南北朝时期,使武艺出现了停滞。但到了隋唐王代
时期,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武术重新兴起。唐代长
安二年(公元702年),开始实行武举制,这种用考试选拔
中华武术简介
![中华武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65af70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8.png)
中华武术简介中华武术,也称中国武术,发源于中国,历史悠久。
它是运用身体、武器和器械等特殊技能,以身体攻防技巧进行格斗或作为武术运动使用的一种传统技术。
中华武术以和平、礼仪、柔顺为核心概念,融合了中国古老的太极拳、拳术、棍术、剑术等多种技术,形成了独具中华特色的一门系统的传统体育运动。
中华武术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尧时期(前2000多年),当时的武术主要以技术和内容为主,有的活动更多的是演习和表演,让武术运动变得更加完善。
此后,中国武术经魏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不断完善和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拳术、棍术、剑术以及传统传世的中国武术形式,为后世的中国武术在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武术以简易易学、安全实用为原则,以和平、礼仪、柔顺为核心概念,融合了中国古老的太极拳、拳术、棍术、剑术及多种技术。
在技术上,中华武术把传统的属于拳术的技术融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注重自护、防卫、实用性,以及精细的技术。
例如,普通的拳法技术包括出拳、挑拳、护拳、夹拳、进步拳、偏重拳、转身拳、防拳等;而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武术技术也有一些其它的技术,例如跌打、踢、护体、拉伤等,这些技术可以更有效的防范身体受到伤害,以及攻击敌人。
传统中华武术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知识,增强体质和抗击疾病的能力,例如练习太极拳可以锻炼人的身体,练习拳术可以提高拳击技术,练习棍术可以提高格斗技术,练习剑术可以提高小剑技能等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武术作为一门系统的传统体育运动,已广为传播,得到了很多爱好者的喜爱,并在国际上屡屡取得优异成绩。
如今,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华武术已经逐步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都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和赞许。
综上所述,中华武术是一门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运动,以和平、礼仪、柔顺为核心概念,融合了中国古老的太极拳、拳术、棍术、剑术等多种技术,它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知识,增强体质和抗击疾病的能力,而且也得到了国内外人们的广泛欢迎和赞许。
关于中国武术的说明文3篇
![关于中国武术的说明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d7d1295022aaea988f0f59.png)
关于中国武术的说明文3篇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华武术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中国武术武术是中国祖先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荣耀。
千百年前,华夏民族的祖先就把它推向了顶峰,成为世界人们仰慕的一种体育项目。
武术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
提到武术,大多数人都会激动万分,武术的一招一式,都蕴含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和自然界的奇妙变化。
武术的起源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
传说炎黄时代,东方有个以野牛为族徽的蚩尤部落,崇尚武技,勇猛善斗,特别善于摔跌。
他们头戴牛角或剑戟样的装束,与人交斗时,除了拳打脚踢之外,他们善于抓扭、用头顶触对方,使对方不敢靠近,这就叫“蚩尤戏”。
蚩尤的角抵是一种徒手搏斗,既可以用于战场,又可以用于平时演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武术也进入新的阶段。
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争频繁,士兵们在战争中掌握的一些搏击竞技技巧经过慢慢的发展与演化,就形成了后来的中国武术。
武术分为两种,分别器械武术和拳术。
器械武术:按照一定程式舞弄刀、枪、棍、棒等器械,形成固定的武术套路,就叫做器械武术。
拳术:赤手空拳操练的武术套路、技法都称拳术。
拳术也有拳种、流派,如太极拳、长拳、形意拳、八卦掌、南拳、醉拳。
中国武术介绍国武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国粹,闻名世界。
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
它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重视和青睐。
在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
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尖状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则出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刀和骨制的鱼叉、箭镞,甚至还有铜钺、铜斧等。
武术运动概述
![武术运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794a934eefdc8d376ee32b6.png)
南京工业大学武术专项课程理论知识讲座系列(一)武术运动概述所在教研室:第三教研室教师姓名:杜寿高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2005年8月第一章武术运动概述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她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运动。
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武术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玄机秘法,深邃莫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和众多门派,而且她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沃土,蕴涵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形成了内涵丰富、层次纷杂的庞大理论体系,二者交相辉映,得以使独具中国特色的武术在华夏百花园中焕发异彩。
第一节武术的概念武术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
在武术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
如最早记载“武术”一词,见载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年)<文选>.其中有一诗句云:“偃闭武术,阐扬文令。
”此处所谓武术,泛指军事计划技术。
这类技术在此前称为“技击”和“武艺”,被归入兵家的“兵技巧”类。
我们今天所表述的武术概念和历史上的武术概念大不相同。
今后武术的概念还将进一步发展,她的内涵和外延仍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一、武术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武术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术。
她的内涵离不开“自卫技能”、“技击”、“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格斗动作为素材的技击动作”。
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表述武术固有的攻防技击特点。
在武术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始终围绕着技击这一基本特点而发展变化的。
而这种发展模式,也迥然有别于世界上其它技击术。
在演练方法上注重内外兼修,演练风格上要求神、形兼备,无不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技击术的运动特点,也就是武术的本质属性,即武术概念的内涵。
二、武术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运用的范围。
通过揭示概念的外延来说明这个概念,在逻辑上叫做外延定义。
要明确概念的外延,就要按照武术的主要目的和特点来划分。
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武术
![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武术](https://img.taocdn.com/s3/m/211bfcf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1.png)
74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A 探古访今 ●古风观止 ncient and modern
为主,出现了一些铜制武器﹐如矛、戈、 京梦华录》卷 7 载 :“两人出阵对舞如击
形式已广泛出现,更加推动了武艺的发 了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拳术、器械都
展。秦时盛行角抵和手搏,比赛时有裁 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理论上总结了过去
判﹐有赛场,有一定的服装。汉时,有了 的练武经验,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纪
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等。这都说 效新书》《武篇》《耕馀剩技》等。这些
明,汉时的武舞已有明显的技击性,有 著作不同程度地记载了拳术、器械的流
及其攻法为内容,通过武术套路、散打 是一种格斗,它与普通的体育运动不同,
和对抗形式,来达到增强体质、培养意 体育运动是一种健身游戏,而格斗却是
志及训练格斗技能目的的体育运动。武 一种生存游戏”。按照武术大师郑雨东的
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 观念,传统武术不能算作一种体育运动。
基础。
当然,目前流行的国标武术是一种体育
戟、斧、钺、刀、剑等。同时﹐也出现了 刺之状……出场凡五七对﹐或以枪对牌、
这类武器的用法﹐如劈、扎、刺、砍等技 剑对牌之类。”但对抗性的攻防技术由于
术。为了提高战斗力,这时已有了比赛 受了宋理学家倡导“主静”的影响,都
的形式。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出现,步 逐渐走向衰微。
骑 兵 兴 起, 为 了 在 步 骑 战 中 发 挥 作 用,
中国武术分为传统武术和国标武术, 运动,因为国标武术是竞技和表演性质
国标武术是由传统武术演化而来的体育 的,本质上接近于体育。传统武术具有
武术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武术运动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88205b871fe910ef02df820.png)
第一章武术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本章导读: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劳动生活与斗争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会了解到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它具有增强体质,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等功能,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第一节武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一、走进丰富多彩的武术世界武术内容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样,在明清时期就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上百个拳种,如太极、形意、八卦、八极、通背、番子、披挂、象形、地躺、少林、南拳、长拳、等等。
现在按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功法、套路、搏斗,按活动人群或应用目的可以分为竞技武术、大众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军警武术等等。
(一)功法运动传统的功法运动主要指为增强攻防能力而进行的专门基本功训练,人们习惯把它分为内功和外功。
内功是一种相对注重内练,采用以意领气、以气催力为基本锻炼手段的运动形式,它以练气为主,如练丹田内气、通小周天、大周天、气行全身等。
太极拳的浑圆桩,形意拳的三体式、五行拳,意拳的养生桩、技击桩都属此类。
外功是相对注重外练的以练习击打力度和抗击打能力为主的运动形式,如打沙袋、踢木桩、练排打等等。
内外功法是相对而言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能把它们绝对的分开。
(二)套路运动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遵守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主要内容包括单练、对练、集体项目。
传统武术套路和现代竞技武术有明显区别,当前竞技场上的套路形式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注重难美新的形体类体育形式。
1、单练是单人练习的套路运动形式,现在的各种武术套路竞赛活动以单练为主,它又有徒手练习和持械练习之分。
徒手套路以长拳、太极拳、南拳为主,还有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劈挂拳、翻子拳、通背拳、地躺拳、象形拳等其它拳种。
持械套路以刀、枪、剑、棍为主,还有大刀、仆刀、双刀、双剑、双钩、双鞭、单鞭、三节棍、绳镖、流星锤等其它器械。
少林武术的历史
![少林武术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ab5aa2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0.png)
少林武术的历史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
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又有"武术禅"之称。
2006年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少林武术的历史。
少林武术历史北魏跋陀禅师主持少林寺后,四方学者闻风皆至,徒众数百。
这样,大量的民间武术者都充当了少林寺的杂役。
在跋陀主持少林寺时,就已经有一些会武术或其它技能的青少年子弟被剃度为少林寺小和尚了。
象惠光和尚,十二岁时在洛阳城天街的井栏上反踢毽子,一口气能连续反踢五百次,跋陀感到很惊奇,就把他剃度为小和尚,作为自己的弟子。
跋陀的弟子僧稠当小和尚时,体质羸弱,常受一些会武术的小和尚的戏弄,后来便发奋练武,居然练得拳捷骁武,体健身灵。
跋陀禅师为创建少林寺,翻译佛经,传授佛法作出了巨大贡献,少林拳谱中还有跋陀传授方便铲和一路大刀的记载。
传说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五二七年),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的禅宗,面壁九年,静坐修心,被尊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
当年达摩终日静坐,不免筋骨疲倦,又加上在深山老林,要防野兽和严寒酷暑的侵袭,在传经时,他发现好些弟子禅坐时间久了,昏昏欲睡,精神不振。
为了驱倦、防兽、健身、护寺,达摩等人仿效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锻炼身体的各种动作,编成健身活动的“活身法”传授僧人,此即为“少林拳”的雏形。
此外,达摩在空暇时间还练几手便用铲、棍、剑、杖等防盗护身的动作,后人称之为达摩铲、达摩杖、达摩剑,以后,他又吸取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罗汉十八手。
后来经过历代僧徒们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一套拳术,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
其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是元代少林派拳术大师白玉峰、觉远上人、李叟等人,他们精心研究少林拳法,注意拳法的整理和传授,将少林拳中的“罗汉十八手”发展为七十二手,以后又发展到一百七十三手,第一次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少林拳法。
中国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形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6791dc56c175f0e7dd137cd.png)
中国武术的形成与发展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武术的起源与中华文明的产生是同步的。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武术在远古先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开始萌发和催生。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因此考察武术的起源,要从人类技击的产生开始。
进入阶级社会后,在连绵不断的战争、家族的私斗中,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逐渐被人们模仿、传授、习练着。
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很重视技击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铸造工艺也有了很大发展,尤其在吴、越出现了制剑精良的名师大匠。
当时不仅盛行击剑,文人佩剑也蔚然成风。
到了秦汉时期,武术的初期分支开始萌生,出现了拳术、剑术、象形武术等分支,为以后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中国武术的起源远古时期,人们处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生存状态下,为了生存,人们首先面临的就是人与野兽之间的争斗。
在原始的狩猎活动中,人们逐渐学会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并且学会了使用木棒、石头等器具击打野兽的方法。
然而,这些击打的方法多是基于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人们还不能有意识的进行搏杀技能练习,但这些初级攻防技能却为武术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条件。
青铜箭镞(曲贡遗址出土)石斧经过数万年的这种基于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经验的积累,人类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击刺技巧、攻防姿态与动作。
当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打制石器等生产工具有了较大发展。
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较广泛的运用了弓箭来狩猎了。
由于生产、狩猎工具的不断创新,人类在劈、砍、击、刺等技术上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人与野兽的争斗中,人类掌握了基本的搏杀技能,原始人类的生存能力已大大提高。
上古时期的战争然而,这种在人与兽斗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技巧与方法,还不能说上武术的萌芽。
据《吕氏春秋·荡兵》记载:“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
争斗之所自来者久矣,不可禁,不可止。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中国梅花桩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中国梅花桩](https://img.taocdn.com/s3/m/1462a166ba0d4a7303763a1a.png)
作者:xx来源:xxxx官方网站xx的历史渊源及传承xx/文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武术亦日趋走向成熟,现今我国武术拳种有130余个,而梅花拳就是其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2006年5月,梅花拳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
对于梅花拳的源名与来历,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公元前,有的说源于明末。
祖师也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释佛,有的称之为道家。
有的说它有三千年历史,并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
有的说梅花拳分为落地梅花拳、干支梅花拳、中心梅花拳。
还有的说梅花拳分为穿心梅、干支梅、落地梅、五行梅等。
总之,梅花拳伴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第一节xx源名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现统称梅花拳。
一、xx名的来历看流传各地的说法不外乎有以下几种说法。
(1)拳势如xx梅花拳最初是在一百多根的桩子上练功,其桩步五势一左一右对称练习,宛如盛开的梅花。
梅花五个瓣,梅花拳五个基本拳势,故名五势没梅花拳。
由于时代变迁,栽桩费时耗物,渐渐由桩上改为地下练习,仍保持了它原有的风格特点,故又有落地梅花拳的称谓。
(2)xx傲霜雪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早早开放,尽在百花之先,此时正是严冬,它不畏严寒,不惧风霜,笑傲雪原。
此时也是梅花弟子亮拳练功的好时机,梅花弟子要学习它先知先备先用,不怕严寒,不畏阻挠的品格。
(3)梅与(木+某,繁体梅)煤易梅相传明末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
后清朝统治,一些明朝遗老为反清复明,组成秘密组织梅花门,将煤山之煤易为梅,正好梅字早期写法为(木+某),与煤字偕音并字近,以示纪念。
菏泽地区持此说法,后传入台湾,除了四大节外,还定于三月二十日办节,目的是纪念崇祯皇帝三月十九日吊死煤山(即景山)。
(4)纪念意义据传梅花拳最初是由五位交谊深厚的明代遗民武师集体创编而成,为纪念五位武师取名为梅花拳,梅花花开五个瓣,每瓣分别代表一名武师。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a80d7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c.png)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包括其起源背景、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一、起源背景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在古代,战争是常态,人们为了自卫和保护家园,开始研究各种格斗技巧和战斗技术。
这些技巧和技术逐渐形成为了中国武术的雏形。
二、发展历程中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古代,武术主要是军事技能的一部份,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育项目和艺术形式。
在不同的朝代,武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推广。
1. 古代武术古代武术主要以军事需求为导向,包括剑术、刀术、枪术、棍术等。
这些技术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形成为了各种流派和门派。
2. 宫廷武术宫廷武术是指在古代王朝的宫廷中培养和传承的武术形式。
宫廷武术注重姿式优美、动作流畅,更注重武术的艺术性和表演性。
3. 民间武术民间武术是指在百姓中广泛传承和发展的武术形式,它更注重实用性和实战性。
民间武术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这些流派强调内功修炼和身心和谐。
三、主要流派中国武术有众多的流派和门派,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中国武术的几个主要流派: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为著名的流派之一,以其缓慢、柔和的动作和内功修炼而闻名。
太极拳注重身体的调和和内外的协调,被誉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 形意拳形意拳是一种以意为主,形为辅的武术形式。
它注重意念的集中和力量的发挥,通过意念的调动来控制身体的动作。
形意拳的动作简洁、刚猛有力,被称为“拳中之王”。
3. 八卦掌八卦掌是一种以八卦图为基础的武术形式,强调身体的旋转和转移。
八卦掌的动作灵便多变,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被称为“变化无穷”。
四、特点中国武术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以下是中国武术的几个主要特点:1. 内外兼修中国武术注重内功修炼和外功技术的结合。
武术拳种类别
![武术拳种类别](https://img.taocdn.com/s3/m/1406182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5.png)
武术拳种类别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武术是中华文化中一项独特的体育运动和文化传承。
在我国传统武术中,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招式、套路,各有其优劣。
在此,我们将讨论几种常见武术拳种类别,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武术。
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代表之一,源于明朝的张三丰创建。
太极拳以圆滑的曲线走位、使招,缓慢细致的动作对抗敌方攻势为其特点。
太极拳的拳理精深,通过太极拳的练习,能够在身体上、心理上、精神上得到锻炼,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2. 形意拳形意拳源于明朝的郭炳辉,以形意拳为主的流派有镇江形意、山西形意和唐山形意等。
形意拳的拳理体现在抽身发势、势如疾风、如雷动地、如虎猛虎等,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
形意拳注重发力短促,重视表现力和爆发力。
3. 莲花拳莲花拳是北方传统武术的代表,其特色在于套路优美、配合柔软。
莲花拳的套路中融入了优美的舞蹈动作,兼具威力与韵律。
莲花拳是一种兼具舞蹈美感和武术功夫的拳种。
4. 南拳南派武术的代表之一,其特点在于轻灵以及快速的攻击速度。
南拳比较适合偏重于速度和爆发力的人,南拳主要讲究发力快速、攻击准确、又有独特的脚法和手法,是一种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的拳种。
5. 峨眉拳峨眉拳是一种集柔与刚、阴与阳于一体的武术流派,流传于中国峨眉山一带。
峨眉拳招式多变,善于利用“削、挑、打、撑”四种攻击方式。
峨眉拳套路多变,其中以“左右围、十二圈”最为常见。
峨眉拳强调招式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也是一种减肥健身好选择。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武术拳种类别,当然还有诸如五福拳、八卦掌、形意刀、八卦刀等等其他拳种。
每种拳种都有其独特的风貌和特点,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能够锻炼身体、培养意志、提高修养。
希望大家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体验到其中的魅力。
武术操千字文串场词
![武术操千字文串场词](https://img.taocdn.com/s3/m/1192340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e.png)
武术操千字文串场词
1.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华夏大地上延绵了数千年。
请欣赏武术操《千字文》。
2.中华武术具有多彩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文化意蕴。
下午一个节目武术操《千字文》。
3.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精粹,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群的青睐。
让我们一起观看武术操表演《千字文》。
4.武术彰显了华夏几千年的文明传,武术孕育了中华儿女世代的飒爽,武术寄托了中华不朽的智慧与创作,武术赋予了中华沃土一番瑰丽神奇。
武术操《千字文》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https://img.taocdn.com/s3/m/31e7926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2.png)
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中国武术可谓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其源远流长,技艺高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武术中,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艺术。
一、历史悠久的中国武术中国武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在那个时候,武术被视为一项生存技巧,用于保护自己和家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和艺术形式,被广泛传承和发扬下去。
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个国家便开始出现各具特色的武术流派。
其中最有名的要属战国时期的孙武和吴起,他们各自创立了著名的兵法,对中国武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多样化的中国武术流派中国武术流派繁多,涵盖了拳术、剑术、刀术、棍术、枪术等多个门类。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之处,表现出不同的技法和特点。
拳术是中国武术中最为广泛流传的一种。
它强调拳法的刚柔相济,姿势舒展,力道凝聚,兼具攻守并重的特点。
著名的拳术流派有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等。
剑术则注重剑法的灵动和剑意的凝练。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剑术不断演化出多种流派,如峨嵋剑、武当剑、太乙剑等,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剑法风格和精妙的技巧。
除了拳术和剑术外,中国武术中还有许多其他流派,如刀术、棍术和枪术等。
这些流派各自有着独特的技法和表现形式,丰富了中国武术的内涵和魅力。
三、中国武术的哲学思想中国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或技击技巧,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它在实践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体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准则。
中国武术强调“以柔克刚”,即运用柔和的力量来应对外来的强势。
这种理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智慧和胆识的体现。
通过武术的修炼,人们可以培养出平和、理性和智慧的品质,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此外,中国武术还强调内外兼修,注重身心的统一。
通过武术的修炼,人们同时锻炼身体和意志,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
武术历史知识点总结
![武术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747fd6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d.png)
武术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武术的起源和发展1. 早期武术的起源: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使用简单的武器进行战斗和狩猎。
最早的武术可能来自于人类原始的自我保护和捕猎活动。
2. 中国古代武术的起源:中国古代武术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当时的武术主要是为了作战和自我防卫而发展起来的。
3. 武术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的不断发生,武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门派和流派。
4. 武术的文化传承:在古代的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医学理论、艺术美学等都对武术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
5. 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武术文化遭遇到了一定的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武术文化,中国国家对传统武术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二、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1. 截拳道的兴起:截拳道是中国武术的一种门派,由李小龙创立,致力于将武术与实用性结合,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 国术的振兴:20世纪初,中国国术逐渐式微,但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国术开始得到振兴,为国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 武术的全球传播:随着中国武术的逐渐走向世界,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许多外国人也开始学习中国武术。
4. 武术竞技体育化:近年来,随着武术在全球的普及,武术竞技体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些新的赛事和比赛模式也开始出现。
5. 武术与文化遗产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武术文化,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武术文化的保护力度,包括设立武术馆、修复传统武术编钟等。
三、古代武术家和名宗1. 霍家拳:霍家拳是中国民间拳术的一支,起源于大连,是中国沈阳市的传统民间武术。
2. 点踢腿:是中国传统拳术家闻一多所创的独门拳术,是我国少数汉族民间武术。
3. 吹拉弹唱的民间艺人: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和舞蹈,是中国吹奏类乐器和拉弦类乐器演奏者及歌唱者。
4. 国术:国术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技术名宗,是中国人民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叫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太极拳更是是中华武术之精髓,每一个动作圆柔连贯,每一个招式都是丹田涌动,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
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西庄小学在全体师生中推广太极拳活动,以达到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坚韧顽强、勇敢奋进的品质的目的。
同时丰富了全校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让人感到形体美、氛围美、从而心情愉悦,轻松学习,这也更好的体现了西庄小学“沐浴儒家文化,创造美的校园”的办学特色。
太极拳博大精深,它静心用意、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刚柔并济。
您看,孩子们那拳势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那身姿如白鹤骏马,飘逸潇洒。
正所谓宠辱皆忘,遇变不惊。
柔美中透着豪迈之气,神韵之美,和谐之美,这,就是西方人称之为“东方芭蕾”的太极拳,孩子们精彩的表演让我们体会到了东方人独有的人文情怀,展示了西小人虚怀若谷,阴阳相济,天人合一的胸怀和气质。
这正是“西小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以培养学生正气为最大功德。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送走尘世的喧嚣,告别生活的纷扰。
太极渊源,更需传承。
西小文化,成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