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剖析

合集下载

浅析玉米种子发展现状及技术创新

浅析玉米种子发展现状及技术创新

浅析玉米种子发展现状及技术创新摘要:对我国玉米种子产业现状、近几年改革中取得的成绩和优势以及玉米种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就提高种子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玉米种业现状创新发展建议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关键的生产资料,我国加入WTO后,玉米生产和育种研究正面临着需求压力的挑战,及时调整玉米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是摆在玉米研究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 我国玉米种子存在的问题1.1经营主体较复杂,市场监管难度大国有种子部门退出种子生产经营市场后,玉米杂交种的经营主渠道虽仍为种子公司和乡镇农科站,但个体种子经营户的数量迅速增加,经营主体由高素质的单一体变为复杂的混合体。

个体经营者素质不一,一些不合理、违规的经营行为如个体经营户间换种或再次批发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种子市场秩序。

1.2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经营活动不规范玉米杂交种子是季节性强的特殊商品,经营时间相对较短,购买时间较为集中,在经营种子时,种子销售者不具备相应的素质条件;在销售种子时无法出具销售凭证,使得其所售种子无可追溯性,无经营档案可查,有的经营者甚至在到自己经营场所所在地之外的乡(镇)去摆摊设点,销售种子。

1.3假冒伪劣种子在市场上时有出现有些陈种在第2年甚至第3年仍进行销售,由于个体户仓储条件有限,种子保存不规范,很难保证种子的发芽率达到国家标准,对农户造成过多成本投入或直接经济损失。

一些个体户或不法商贩,为牟取私利,甚至冒用别人品牌,盗用他人成果,直接欺骗农户,损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1.4农户缺少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少农户在购种时,为图方便和省钱,或盲目求新,不到正规的种子经营场所购种,不索要销售凭证。

有的经营者以促销为由,发放一些纪念品,使很多农户为贪图小便宜而上当受骗。

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很难索取赔偿,使得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2. 玉米种业发展现状2.1品种通过审定的多,能够广泛推广的少。

因农民看重的是产量的提高,区域品种单产的提高使其他审定品种在生产上没有优势。

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的实践思考

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的实践思考

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的实践思考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的实践思考对于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将从改进耕作措施、优化品种选择、科学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是改进耕作措施。

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高,耕地需进行合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在耕作过程中,可以采用深翻整地,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适时进行旋耕、轮作,合理控制玉米的栽培密度和行距,避免过密或过疏造成资源浪费或者竞争不足。

还可以使用地膜覆盖技术,保持土壤湿润、温度适宜,减少水分蒸发和杂草生长。

其次是优化品种选择。

在栽培玉米的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对于北方寒冷地区,可以选择耐寒抗旱的早熟品种;对于南方高温多雨地区,可以选择抗病抗虫的强健品种。

还要关注品种的抗逆性和产量。

通过选用高产性和抗逆性较好的玉米品种,可以提高产量并提高玉米抗病虫害的能力。

第三是科学施肥。

玉米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氮肥、磷肥和钾肥。

在施肥过程中,要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生长期的需要进行合理施肥。

可以通过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施肥。

要注意合理配比施肥,尽量减少养分的损失。

还可以采用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等绿色环保的施肥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是加强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玉米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对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需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选择抗病抗虫的品种,提高玉米的抗性。

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浅谈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之我见

浅谈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之我见

浅谈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之我见概要:在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中,各部门要加大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度,增强品种的稳定性,降低经营所带来的风险,这也是保证农民利益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各个地区,病虫害的存在会给农民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虽然绿色革命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仍达不到预期目标,使得导入工作增多,并且伴有较大的经营风险。

因此,在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中,要改变工作思路。

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抗病、早熟、抗倒、耐旱、资源利用率高的新品种。

另外,要将市场的实际需求作为研究工作的基础,把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作为主要工作目标,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促进人员与科技的有机结合,进而推动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的有效对策1.提高战略高度要想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就要不断提高战略高度,创造有利于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发展的环境,并且制订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和战略体系。

另外,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全面提高其工作效率。

2.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想提高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的效率,就要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把玉米育种科技创新产业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

这样做,有利于市场化操作的科技联盟,能够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创造独有的工作方式,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建立符合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的新机制和新体系。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尽最大力量保护相关知识产权。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其工作积极性,从而研究出好的玉米种子,优化战略市场。

而要想获取最大利益,就要不断完善玉米科技创新信息,发掘一条正确的玉米育种科技发展之路。

二、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依赖国外的育种资源因为我国的玉米育种工作起步比较晚,所以,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还是过分依赖国外的育种资源。

虽然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玉米育种工作的发展,但是,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浅谈当前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当前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当前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者:王春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7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玉米生产大国。

玉米生产技术的提高不但要求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同时还需要玉米育种方面的技术创新。

我国的玉米品种主要经历了农家品种和部分品种间杂交种、优良农家种和双交种、单交种等发展阶段,到21世纪以来,随着玉米品质的不断优化,我国开始进行玉米产量和玉米质量并重,不断推广特制玉米品种。

文章基于当前玉米制种发展的现状,开始了对当前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探究,以期为下一步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我国玉米育种产业发展现状21世纪以来,我国玉米产量得到不断增长,玉米增产已成为粮食增产的重要体现,但伴随着近年来玉米产业消费总量的不断上升,玉米供求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国逐渐由玉米出口国变成了玉米进口国。

据报道2009年以后,我国每年都要从其他国家进口玉米,进口数量从2009年的100万吨上升到2015年的230万吨。

作为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和最大的种子需求国,我国每年玉米所需的杂交种9亿kg。

基于现实需求,我国种子企业发展迅速,种子市场得到全面开放,虽然在种子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是,由于产业发展起步晚,时间较短,产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农民看中品种却不识品牌,对市场不够了解,呈现出多而散、小而乱的局面。

二、我国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1、育种针对性不明确,种植资源狭窄玉米育种受到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光照等多个条件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地域,玉米育种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河北省北纬36°-北纬42°,北部张承海拔较高,多为山地,平原面积较小;南部石家庄、邯郸平原面积广大,而当前在审定的玉米品种中,这些品种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较窄,多个品种只是适应局部小气候,育种针对性有待增强。

目前新培育的新品种,多个品种间遗传背景相似,未能有效的利用各地方资源的优势,导致品种间抗逆性和抗病性能类似,一旦出现病虫等逆境危害,玉米产量和品质将会遭受严重破坏。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也在不断向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而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作物之一,玉米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创新玉米种植技术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选优良品种,推广种质创新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良种选育对于玉米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玉米品种众多,但各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各不相同,种植的品种也应因地制宜,因此需要更多的优良品种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如何通过科学种质创新,培育适应性更强、产量更高、抗病虫害性更好的玉米品种,是当前玉米种植技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二、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在玉米种植的全过程中,利用智慧农业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更科学地种植玉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且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温度、湿度,控制灌溉水量和施肥量,可以使得植株的生长更为健康,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从以往的数据中找到玉米种植的最佳时机和方式,为农民提供更科学的种植方案。

在玉米种植技术的创新中,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将会成为一大趋势。

三、生态种植技术的推广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种植技术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

玉米种植也同样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采用更加生态友好的种植技术。

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采用生物防治替代农药防治等方式,可以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并且为玉米生长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

生态种植技术的推广将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四、科学管理,提高产量玉米种植技术的创新还需要在管理上有所突破。

科学的种植密度、行距、播种期等管理技术,可以使得植株的生长更加健康,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科学的轮作休耕制度也可以使得土壤更加肥沃,为后续的玉米种植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

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科学的管理技术对于提高玉米产量至关重要。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但是,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暴露出了很多市场经济问题,相关部门也在不断鼓励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

调查结果表明,在选择育种玉米品种生厂商时,跨国公司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说明,我国的玉米育种水平与跨国公司还有一定的差距,要不断改革和创新,要重新审视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探索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育种资源农业生产模式的不断冲击,特别是国外许多优质技术的使用,意味着玉米市场的竞争已经呈现出一种非常激烈的势头。

同时,由于我国加大在玉米育种方面的投入,玉米育种技术正在不断提升。

玉米育种技术在中外育种技术联合冲击的影响下,需要从国内的实际出发,不断细化和处理问题,提升育种水平。

1.玉米育种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1.1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基础薄弱我国玉米育种技术科技创新一直以来都依赖于国外的育种创新科技,大多将国外的玉米杂交种作为我国玉米育种的基础材料,且多数为单交种,虽然单交种第一代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抗逆性强、生长健壮、整齐一致、增产幅度大,但其后代产量性状比较差,生产力太低,使得我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有着同质化的特点,基础十分薄弱,不利于我国玉米育种技术的科技创新,想要有阶段性的突破相对来说十分困难。

1.2缺乏长期稳定的科研由于缺乏继承性、连续性的稳定研究,使相关科研团队的科学研究计划、实践以及工作都存在极大盲目性,成果出现也以偶然性分析居多。

即便是曾荣获国家科技大奖的成果,也都隶属各个育种单位,难有某育种单位可连续提供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且部分所获成果没有经过系统和科学研究,就得出结论,属于偶然所得。

同时,极少出现由同一育种单位育成重要杂交种的案例。

甚至部分作用重大的自交系,均得益于意外的天然杂交。

故而,既要肯定各项成果的贡献,也要深刻的进行反思。

1.3现代技术并未结合传统技术近几年,虽然分子育种技术的进展极大,但由于我国尚处于起步时期,还应持续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充分标记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相关分子及目的基因。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5 . 4 加 强 对 玉 米 育 种 科技 的 知识 产权 保护
新 中国成立 以来 , 经过几代科学 工作 者的共同努力 , 玉 米育 种事业取得 了举世瞩 目的成绩 ,各种优 良玉 米品种的选育提高 了玉米的单产量 , 满足 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 为提升 我国玉 米产业竞争力提 供了广阔的物质 基础 ,为壮 大玉米产业赢得 了 技术和时 问上 的优势 ,优 良的育种成果 为保障我国玉米单产 和 总产 的提高 , 保障粮食安全做 出了突出贡献 【 . 1 。
4 . 5 育种 效 率 不 高

摘要 :玉米 育种科技是我国一项重要 的科技 项 目,对于 我 国粮食增长 、 资源环境 建设 有着重要 的价值与意义 。 本 研究根据 玉米 育种科技工作的 实际 , 简述 了玉米 育种科 技发 展的历程 , 介 绍 了玉米 育种科技工作的主要经验 ,描 述 了玉米育种科技面 临 的挑战 , 列举了当前 玉米育 种科 技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提 出了以玉 米育种科技创新 为代表的措施 ,希 望对 提升 玉米 育种科技创新 有所 帮助 , 真正 实现新 时期 玉米育种科技的新发展。 关键词 :玉米育种 ; 科 技创新 ; 投资 ; 知识 产权 ; 杂交 ; 管理 我 国玉 米产业的发展 离不开 玉米育种 科技 的不 断创新 , 新 时期 , 我国 玉米 育种遇到了激烈 的市 场竞争 , 特 别是 来 自国外 先
的深入发 展。
1 玉 米 产 业 对 生 产 和 社 会 的 价值
要理顺制 约玉米 育种科技创新 的各项阻碍 ,加速玉米育种 中产业和学术 的结合 ,组建有利于市场化操 作的 玉米 育种科技 联盟, 变革玉米育种科技工作中制约 因素 , 使其围绕玉米育种科 技 创新工作 各 自形成优势 , 在公 担风险 、 共享利益的基 础上 , 创 立 出适合玉米 育种科技创新的新机制和新 体系。

我国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河南农业年第6期N NNONGY 一、我国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一)育种单位庞杂,不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无论从世界范围还是从中国来看,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工业原料,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是举世公认的。

中国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2400万公顷左右,每年需要大量的玉米杂交种。

近年来,很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私人实体和外国企业开始投资我国玉米种子行业,玉米育种机构也从原先各农业科学研究院所发展到现在种类繁多的育种单位。

客观地讲,这对于农业生产是有利的,育种者主观上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客观上为农业科研做出了贡献,最终有数目巨大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

从不利的因素考虑,在当前时期,一定会对传统的农业科研从业人员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

尽管玉米种子市场需求巨大,但其数量基本上保持稳定,不会有太大的挖掘潜力。

在不断进行的市场竞争中,肯定会有一些企业、单位在竞争中失利,这对于传统育种单位可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如何在这场竞争中保持农业科研单位的地位和传统优势,是我们应关注的一个问题。

(二)普通玉米育种仍占主体地位由于专特用玉米现在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

从我国目前玉米播种和消费的状况以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发达国家专特用玉米应用状况来看,作为饲用的普通玉米仍将一直是市场消费的主体。

(三)种质资源过窄,研究工作滞后玉米种质资源作为玉米育种的物质基础,历来受到育种工作者的极端重视,玉米育种及生产实践早已证明,每一次的品种更新换代都是新的玉米优异资源利用的结果。

如旅28、330、旅9宽、M 、、53、、65、等的相继利用,改变了我国玉米的品种结构,提高了玉米产量。

随着玉米育种及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玉米种质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种质资源已很难满足育种及生产上的需要,其中部分资源其作用逐步减弱,有的甚至淘汰,其结果造成了种质遗传基础的日益狭窄,已经成为玉米育种及生产再上新台阶的主要限制因素。

因此,对现有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评价、改良、创新、积极引进和拓宽玉米种质基础是育种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我国玉米育种面临三个理论技术问题

我国玉米育种面临三个理论技术问题

我国玉米育种面临三个理论技术问题第一篇:我国玉米育种面临三个理论技术问题我国玉米育种面临三个理论技术问题许多老先生在退休之际都以自己一生的实践经验和切身感受,告诫后来者,中国玉米育种缺少有效的种质资源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这么多年来,由于工作关系和经历,我恰好接触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玉米种质和育种人员。

自1994年回国以后,一直想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克服我国玉米育种有效种质贫乏这个薄弱环节而做些实际工作,创造一些种质和技术积累。

我很幸运,为了开展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研究,必然要面对和克服一系列未曾经历过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回想这20余年的经历,遇到过一系列的理论障其中就育种技术来说大概有三个最直接的障碍。

一、认识论从认识论来说,我在探索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实践过程里,遇到的第一个理论障碍就是国内流行多年的复杂而繁琐的杂种优势模式。

中国农科院的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分别从系谱、数量遗传学和分子标记技术等三条途径,基本上解决了这个理论障碍。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循环育种的基本思路。

这就是相互轮回选择和二环系育种技术的基本原理。

不解决这个障碍,所谓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就成了空话或泡影。

多群论在育种上没有理论依据,也没有实践基础,其后果是阻碍商业育种技术的进步,抑制产业的创新能力。

第二个理论障碍就是通过什么技术途径提高产量。

通过查阅文献和设计试验,基本上明确了高密度育种的原理和意义。

这是抗逆育种的突破口。

而抗逆育种则是提高产量的基础。

在初步明确这两个问题以后,我们就把对育种技术的思考瞄准了第三个问题,那就是调整育种目标。

这大概是中国特有的现象。

在中国长期计划经计体制下形成的脱离市场需求的科技项目考核指标与方法体系和育种技术概念,以及最近几十年社会转型阶段所强化了的双重利益集团,把育种目标搞得十分混乱。

其他国家没有过像我国这样影响力巨大的双重利益集团,在中国现行体制下,腐败的官僚主义加上腐败的无良学者所组成的双重利益集团竟如此之强大和在产业发展历史进程中持续的时间如此之长属世界所罕见。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对策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对策

玉米主要产于中国北方,属于大田作物。

玉米可多次加工增值,玉米产业素有“黄金产业”之誉。

2022年,山东德州乐陵市获评全国玉米全产业链典型县。

绿色、高质量、高效率玉米生产技术的使用,给该地区玉米种植带来极大帮助,经济效益明显。

致力于智慧农业产业链的建设,积极探索“一株玉米”的全产业链之路。

玉米粒、玉米芯以及秸秆等,都具有其独特的经济价值,可以分开卖,创造更大的收益。

玉米种植生产以及加工、销售等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下来,产业活力增强,对地区玉米种植及种植技术发展都将产生极为有利地影响。

种植户更加注重应用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在产量、品质等方面予以更多关注,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保质保量生产,才更容易打开销路,融入玉米全产业链。

一、玉米种植技术玉米种植技术包括由种植准备到实际播种、收获期间所有的技术内容,如选品、整地、定苗、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

现就其具体的内容予以相对更加详细地叙述,便于在更好地了解玉米种植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技术引进、应用效果。

1、选品玉米种植过程中,种子的选择极为重要。

品种、种子质量保障是基础,因此,应重视在实际播种前的选品备种工作。

如针对玉米品种的选择,应结合地区气候环境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病虫害类型等,慎选相应的品种。

如山东乐陵地区,金海5号、郑单958、先玉335等品种的种植较多,这与该地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以及品种适种条件最关。

选品的关键就在于“适宜”,即种植条件需求与地区能够提供的种植条件相符、相近,才可选择种植,保证玉米种植经济效益突出。

在选定品种后,还要就“选种”问题继续开展后续的筛选工作,即筛选出籽粒饱满的种子,筛除干瘪、有损伤的种子,以保证种子催发、成活率、出苗率高,一定程度保障玉米种植的效益。

2、整地玉米种植必要开展整地工作,即在实际种植前,要深翻种植地土壤,一般保证深翻深度在30cm左右。

一方面是为改善土壤的通风性、含氧量,一方面是对土壤进行晾晒,借助太阳光紫外线照射,达到相应的消杀目的,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为玉米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及应用路径浅析

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及应用路径浅析

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及应用路径浅析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及应用路径进行浅析,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一、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现状和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玉米的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进。

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主要是依靠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来提高产量,但这种模式既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又会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同时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如何实现在不增加化肥农药使用的情况下,提高玉米产量,是当前玉米栽培技术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外流,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不足也成为制约农作物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农业劳动力的使用,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成为当前玉米栽培技术需要解决的难题。

要实现玉米超高产,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施肥、合理配方、高效利用。

1.优化施肥技术玉米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养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生长时期的养分需求,科学施肥。

特别是要注重追施钾肥,以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和抗逆性。

2. 种植密度的调整在现实生产中,在合理施肥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玉米的种植密度,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在科学施肥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有效提高单株的产量,从而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3. 加强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农作物产量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玉米的重大病虫害,会导致严重的产量减损。

科学施肥和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玉米的健康生长,对于提高玉米产量至关重要。

在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实践路径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特别关注。

1.科学技术推广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科学推广,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技术应用率。

新时期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新时期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新时期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1、育种领域混乱,存在恶性竞争现阶段市场中的玉米品种众多,但育种领域中存在着一定的管理漏洞,育种市场秩序混乱,许多非玉米育种行业的企业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也加入到玉米育种行业的竞争中来,并且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手段十分低劣。

例如:使用其他单位所培育出的母本进行自交,随后打上新品种的名号放到市场上进行售卖,窃取其他企业的劳动成果,严重影响了市场规律,不仅打击了从事育种工作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整个育种行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阻碍了我国育种技术的发展。

因为其缺乏正规的技术手段,当种子出现问题时,根本无法为种植人员解决问题,为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过度重视品种,忽略栽培技术在进行玉米育种的过程中,所有企业与个人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品种的培育中,却忽略了玉米的栽培技术。

玉米的栽培技术同样需要研究与实践,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传统的栽培技术并不适用于新品种的玉米,若不使用新型栽培技术,不仅会影响品种优势的发挥,还会导致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失。

3、育种存活率低,易发生病虫害我国的玉米育种技术起步较晚,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发展时间较短,在技术积累与经验上都存在一定差距。

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研究经费与相应的硬件设施,育种环境也不完善,导致了我国玉米育种的存活率较低,在育种过程中容易腐烂,或感染病虫害等问题。

若不能及时进行解决,则会严重影响我国育种行业的发展。

二、新时期玉米育种的改进建议1、规范市场秩序,杜绝恶性竞争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坚决杜绝不良企业的恶性竞争,保护育种公司的培育成果,并加强对盗窃他人成果、违规进行操作的惩罚力度。

这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以便于正规的公司或个人能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护自己权益,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

加强对新品种的鉴定与审核工作,对品种的来源以及上交的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与调查,确认无误后才可以进行认定与注册。

当遇到相近品种时,则应利用专业的手段与技术来进行分辨与处理,杜绝不良企业‘换皮入市’的情况出现,从而保证我国育种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相关问题思考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相关问题思考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相关问题思考【摘要】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对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投入不足、科技应用不足、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不足等。

影响农业科技创新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科研经费等。

为了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需要加强政府支持、加大科研投入、促进产学研合作等途径。

未来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导,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转变。

加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是当务之急,未来的发展将更加关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也在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我国、现状、问题、挑战、影响因素、提升途径、发展方向、紧迫性、重要性、意义1. 引言1.1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相关问题思考的重要性在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资源利用效率低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如何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前的关键问题。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安全。

农业科技创新是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关键。

在农业生产中,常常面临病虫害、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研发新型农药和肥料,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和适应性,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产量和质量。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相关问题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深入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在农业生产中,玉米是一种常见的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如何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成为了农业领域需要不断探讨和创新的课题之一。

本文将结合当前的农业发展状况,就创新玉米种植技术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种植模式的创新过去,玉米的种植模式主要以传统的人工种植和农业机械化种植为主。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开始尝试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的种植模式,例如通过无人机喷洒农药、激光测量土壤养分等方式提升种植的效率和品质。

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人工智能技术在种植中的应用,如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根据土壤环境、气象条件等数据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建议,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二、育种技术的创新玉米的品质和产量,离不开育种技术的创新。

传统的育种方法主要以选择培育和杂交育种为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传统育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且效果不够明显。

在这方面,基因编辑技术为玉米育种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例如通过CRISPR/Cas9等技术,可以快速、精确地对玉米的基因进行编辑,使玉米具有更好的抗病性、抗虫性、耐逆性等特点,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三、种植环境的创新种植环境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种植环境的创新也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在这方面,水培、土壤less、气候调控等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玉米的种植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

通过水培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土壤病虫害,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四、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玉米种植中,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气象、土壤、作物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化管理。

通过多传感器的全方位监测和大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为玉米的种植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五、绿色种植技术的推广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种植技术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文章编号:1005-0906(2010)01-0001-05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戴景瑞,鄂立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北京100193)摘要:总结了6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成功的主要经验,指出玉米育种水平的提高对玉米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玉米消费量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制约和气候的变化以及国际竞争对玉米育种的挑战,分析了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存在的问题,提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玉米育种水平和育种创新能力的举措。

关键词:玉米;育种;科技创新中图分类号:S513.03文献标识码:A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Maize Breeding in ChinaDAI Jing-rui,E Li-zhu(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ional Maize Improvement Center,Beijing10019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main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China’s maize breeding in the past60 years,point out the great contribution of maize breeding level on the production.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problem of maize bree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proposed the initiatives with relying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improve the level of China’s maize breeding and the breed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base on the growth in maize consumption,constraints 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the variation of climate,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Key words:M aize;Breeding;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2008年,跨国公司选育的玉米品种先玉335年种植面积居500多个品种的第4位,年种植面积为54.4万hm2,实际上可能超过66.6万hm2,2009年可能达到133万hm2,表明我国玉米育种的水平在国内的优势地位即将被跨国公司所取代。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玉米种植技术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从遗传改良技术、种植技术创新、智能农业应用、绿色生态种植以及农业科技融合发展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引入先进的遗传改良技术,可以提高玉米品质和产量;种植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智能农业应用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绿色生态种植可以保护环境;农业科技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

未来,创新玉米种植技术将更多地依托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玉米种植技术、遗传改良、种植技术、智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科技、未来展望、创新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玉米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是人类的主要粮食来源之一,也是许多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玉米种植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无法满足当今社会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种植业也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农业领域开始涌现出一些新技术和新理念,如遗传改良技术、智能农业应用、绿色生态种植等,这些新技术和新理念给玉米种植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发展机遇。

本文将围绕着创新玉米种植技术展开思考,探讨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农业知识相结合,推动玉米种植业的发展,提升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对遗传改良技术、种植技术创新、智能农业应用、绿色生态种植和农业科技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探讨,希望为玉米种植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问题阐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玉米种植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传统的种植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面对一系列问题:种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病虫害防治难题、缺乏对抗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传统玉米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玉米种植业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我们寻找创新的种植技术和解决方案来应对。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

玉米作为我国农业生产当中的重要经济作物,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玉米种植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玉米成品的优劣,当下我国许多地区由于玉米种植技术落后,导致当地的玉米亩产量大大降低,进而严重影响到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为了改善当地玉米种植技术所引发的经济问题,本文从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角度进行思考,旨在找出能够提高当地玉米亩产量的种植技术,以此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一、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重要性我国从很早的时候起便开始玉米品种的种植,经过时间的积淀,玉米逐渐成为了我国农业生产当中的重要经济作物,玉米种植面积的提高并不意味着玉米能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由于玉米种植技术的落后,导致玉米的亩产量始终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在玉米长期的种植和摸索当中,专家逐渐总结出了玉米亩产量无法提高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我国的一些偏僻地区,当地的农民依然采用过去落后的玉米种植技术,从而忽视了新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采用落后的玉米种植技术不仅不能满足对玉米亩产量的要求,同时落后的玉米种植技术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玉米作为经济型作物,农民大量种植玉米的原因就是想从中获利,但是由于玉米种植的收支不平衡,在支出总是大于收入的状态下,农民不得不削减玉米的种植面积,原本亩产量低的玉米再锐减种植面积带来的就是玉米的年产量更低,至此玉米种植产业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要想破解当前玉米种植产业尴尬的囧地,相关部门应当大力创新玉米种植新技术,结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制定出一条符合当地玉米种植的新技术,然后将新技术进行推广,加大对当地农民玉米种植新技术的培训,以此来将玉米种植新技术进行普及和应用,借此来提高当地玉米的亩产量,推动当地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同时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二、玉米种植技术方法的创新1、玉米种植土地的选择在玉米的生长过程当中,玉米需要从土壤当中汲取各种各样的养分,一旦土壤当中缺少玉米生长过程当中所需要的微量元素,都会间接影响到玉米的成长,进而影响到玉米的亩产量,为此在种植玉米之前,一定要认真筛选符合玉米生长的土壤环境,其次玉米种植的土地一定要远离工业污染区域,将玉米种植在工业污染区内不仅会影响到玉米的亩产量和质量,同时种植出来的玉米由于吸收了土壤当中的有害元素,这样的玉米就具备了一定的毒素,若是人在不注意的情况下使用,会严重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为了能够种植出高品质和高产量的玉米,在种植玉米前一定要做好土壤的调查,我国玉米种植的面积位于世界前列,不同地区的玉米种植土壤环境决定了那种土壤环境更适合玉米的生长,综合来看,现阶段我国更利于玉米生长的条件要属东北地区的黑土地,东北地区的土壤条件更适合玉米的成长,更能促进玉米亩产量的提升。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

创新玉米种植技术的思考

·146·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5期摘要:玉米是国内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些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与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加剧了玉米种植技术亟待创新的现实需求。

由此为出发点,从播种地段遴选、早期土壤处理、挑选高产良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满足高产的施肥技术创新、做好田间管理等几方面,就创新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做了简单阐述。

同时,进一步就推广技术的策略和方法,也做了简要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推广1 玉米种植技术方法的创新1.1 播种地段遴选玉米品种种类繁多,不同的品种对土壤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性。

因此,想要提升玉米单产产量,播种前,选择适宜的土壤环境必须要慎重。

就玉米本身而言,其根系发达,根株庞大。

选择壤土最好,要求土质疏松、地势平坦、透气性好。

同时,要远离重度污染区[1]。

1.2 早期土壤处理影响玉米栽培质量的因素中,土壤是确保营养补给的基础性因素。

土壤中的水肥含量都将影响到玉米栽培的质量。

虽然玉米对土壤要求不是很高,但是早期土壤处理不合理的话,同样会影响到玉米的单位产量。

因此,应做好深松工作,作业深度至少应保持在25cm左右,确保玉米根系能够深扎,充分吸收养分和水分,满足其基本的生长发育需求。

深松结束后,展开精细整地,配合机械作业,可以大大提升耕作土壤的质量。

1.3 挑选高产良种结合地域特点,选择适宜的良种,是确保高产、获得高效益的关键。

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

选择适宜的品种,应考虑本地气候特点、土壤特性等等,栽培的品种要避免与季节发生冲突,确保玉米品种的高效益和价值。

此外,遴选良种期间,可结合区域栽培特点积极开展种子杂交技术,培育出抗病、抗旱、抗倒伏、有较强适应性的玉米品种,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开来。

1.4 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播种时间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后期种子的萌发。

调查证实,播种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玉米栽培。

中国小麦和玉米科学创新论坛观后感

中国小麦和玉米科学创新论坛观后感

中国小麦和玉米科学创新论坛观后感一、加强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的有效对策 1.提高战略高度要想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就要不断提高战略高度,创造有利于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发展的环境,并且制订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和战略体系。

另外,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全面提高其工作效率。

2.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想提高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的效率,就要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把玉米育种科技创新产业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

这样做,有利于市场化操作的科技联盟,能够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创造独有的工作方式,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建立符合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的新机制和新体系。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尽最大力量保护相关知识产权。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其工作积极性,从而研究出好的玉米种子,优化战略市场。

而要想获取最大利益,就要不断完善玉米科技创新信息,发掘一条正确的玉米育种科技发展之路。

二、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依赖国外的育种资源因为我国的玉米育种工作起步比较晚,所以,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还是过分依赖国外的育种资源。

虽然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玉米育种工作的发展,但是,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由于我国缺少优质的育种资源,如果过度依赖国外的育种资源,就会影响我国玉米育种的创新。

2.缺少研究团队和研究实践因为我国的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工作缺少稳定的研究团队和连续的研究实践,所以,导致它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虽然有些研究成果偶尔也会获得国家的科技大奖,但是,从来没有一家育种单位连续获奖。

究其原因,育种单位在研究玉米新品种时,根本就没有科学、系统地设计过,获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3.玉米育种技术较为落后我国的玉米育种技术较为落后,不能与现代高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所以,会严重影响玉米育种的效率和最终效果。

目前,我国的玉米育种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要想将其与常规的育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 问题的几点思考
中国农业大学 戴景瑞 2010年8月
一、60年来我国玉米生产取得飞速发展
二、玉米育种水平提高对玉米生产贡献巨大
三、6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成功的主要经验
四、面临的挑战
五、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存在的问题
六、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我国玉米种业
七、提高我国玉米育种创新能力的举措
玉米育种科技进入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头
2、分子育种技术是挖掘和聚合优良基因的高 效手段,必须加速与传统育种技术紧密结 合。
3、转基因育种是利用外源基因改良玉米特定 性状的有效途径,必须把安全、稳定、高 效表达的有利基因转到最好的品种中才能 发挥其特定的功能。建立上、中、下游紧 密结合的机制是转基因重大专项成功的重 要关键。 4、探索和建立稳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杂种优 势模式,仍然是亟待着力的研究命题。

重要杂交种产生的背景
母本 父本 亲本来源 两个亲本来自一个团队(单位)
杂交种
丹玉6号 自330 旅28
中单2号 Mo17 自330 一个外引,一个内引 丹玉13 Mo17 E28 一个外引后改良,一个自选
掖单13
478
丹340 一个自选,一个内引
黄C 两个自选
农大108 上下齐努力,种业谱新篇。
杂交种名 称
丹玉6号
中单2号 丹玉13
掖单13
农大108 郑单958
三、6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成功的主要经验
1、选育单交种是主要的应用形式。 2、系谱法、回交法、复合杂交、轮回选择等 传统杂交方式是主要的育种手段。 3、引进外国杂交种作为原始材料是育种材料 的主要来源。
4、选育和改良我国本土化自交系发挥了重要 作用(如E28、丹340、黄早4、昌7-2等)。 5、庞大的育种队伍和广泛的地理分布以及相 应的地区适应性的选择,是成果形成的主 要原因。 6、抗病性、抗倒性、耐密性的增强是玉米杂 交种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


美国先锋(杜邦)公司育成的先玉335在中国的推广 面积直线上升。 我国育种的优势地位即将被跨国公司所取代。 中国的玉米育种科技何去何从? 年份 推广面积(万亩) 2007 229 位次 26
2008 816
2009 2000
4
2(估计)
一、60年来我国玉米生产取得飞速发展
单产 增幅 总产 年份 (公斤) (%) (亿吨) 贡献率(%) 单产 面积 68.4 31.6 2008 370.4 477.8 1.659 12.36倍
3、鼓励和支持大型国营非农企业兼并或投资 种子产业,融合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 的优势,迅速使种子企业强大起来。 4、国家投资为主和多元化融资,引进和培养 科技创新和企业管理的高端人才。设立重 大和重点科研项目,打造新兴战略型种子 产业。
5、把现有的各级种质资源研究机构和种子库 从各类科研院所中分离出来,独立建院 (所),专门从事种质资源的引进、收集、 保存、利用研究,面向全社会,实行公开 透明的公益性服务,充分发挥我国种质资 源的作用,为建立我国强大的种子科技服 务。 6、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净化种子市场,改进 新品种选育、区试、审定和产业化多环节 的管理,为快出品种、出好品种、快进市 场、进大市场开辟快速通道。
七、提高我国玉米育种创新能力的举措
1、把增强育种创新能力问题提升到国家发展 战略的高度,全国一盘棋,统一规划,全 面实施。 2、改革现有体制和机制弊端,明确产、学、 研的分工,加快育种科技创新主体向大型 种子企业转移。在过渡期内,加强产学研 的紧密合作与联合,组建种业科技创新的 战略合作联盟,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益共 享,风险共担,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种 业科技发展道路。
5、在特定杂种优势模式基础上构建和持续改 良稳定的具有丰富遗传潜力的对应的杂种 优势群是克服盲目性、短期行为,不断地、 连续地育成优良杂交种的必要条件。 6、针对抗病性、抗倒性、耐密植等一切重要 目标性状,加大选择压力是改良成功的关 键措施。
概括而言,选定一个特定的杂优模式, 不断改良两个对应的优势群体,一年三季的连 续选择,在四个生态区内进行多点的全面测试, 针对五个器官的特定性状的持续改良,是一个 成熟的育种创新团队要取得成功必须遵循的重 要原则。
四、面临的挑战
1、玉米消费量的增长不可逆转。
2、播种面积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
3、提高玉米单产的压力越来越大。
4、资源环境的制约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对玉米 品种改良的要求越来越高。 5、基因资源的国际竞争,跨国公司资本、技 术、运营策略和营销手段的本土化对我国 玉米育种造成巨大的压力。
五、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存在的问题
7、对杂种优势模式的探索和进步是中国玉米 育种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8、开发建设海南育种基地,实施北种南育和 南繁加代为提高育种效率做出了巨大贡献。
9、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单倍体 育种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和进展为新一轮育 种成果的涌现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十二五 期间有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10、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对玉米育种的 高度重视、支持和有效的管理是我国玉米 育种事业壮大发展的根本保证。
1、种质资源的改良和创新基础十分薄弱,育 种资源对国外过分依赖。 2、缺乏长期稳定的有连续性、继承性的强大 研究团队和科学的研究计划与研究实践, 研究工作存在极大的盲目性、碰运气,成 果的出现常常表现为偶然性,大型种子企 业尚未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团队。

重要自交系的产生背景
应用情况
自交系名称 来源
系名
自330 丹340 黄早4 478

育成一大批优良杂交种
推广面积 特点 年推广最大面 积(万亩) (亿亩) 1.76 (1972-1989) 4.97 3433(1989) 连续应用20年以上 (1977-1999) 4.20 5252(1989) 种植面积比例17.2%, 居全国第一 (1984-1999) 1.924 3397.5(1995) (1991-1999) 0.1317 4099(2002) 分布最广的品种 (1998-1999) 5815(2006) 年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
自330 黄早4 5003 8112 478 郑58
美国自交系oh43、 丹玉6号、中单2号的母 可67 本 唐四平头中的天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然杂株 美国杂交种3147 农大60、沈单7号的母本 美国杂交种U8 5003×8112 掖单2号的母本 掖单13号的母本
478中的天然杂株 郑单958的母本
六、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我国玉米种业
先玉335在我国玉米品种年种植面积排 行榜中位居前列将持续若干年,这是我国玉 米育种队伍的耻辱(任何育种家个人都无直 接责任)。必须急起直追、迎难而上,争取 跨越式发展,为建设我国强大的玉米种业做 出贡献。就玉米育种的科技创新而言,以下 几方面应引起高度关注:
1、玉米自身的基因组具有十分丰富的遗传潜 力,种内基因重组仍然是挖掘潜力、创新 优良育种材料的主要手段。
昌7-2 一个自选,一个内引
3、规模小、研究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短 期行为严重、无序竞争、知识产权保护失 控。
4、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严重脱节, 两者的真正结合有待时日。
5、研究设施、测试手段相对落后,育种效率 低下。
6、育种科技创新的主体向企业的转移滞后, 是亟待迅速解决的关键问题。 7、育种研究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科研 成果的评价体系的某些不足,是上述各方 面问题的始因,必须加速改革。
增幅
1949
64.1
0
0.124
0
人均占有谷物量增加速度的比较 (1949-2008)
玉米 3.89倍 水稻 0.44倍 小麦 1.98倍
谷物总产中增加额度的比较 (1979-2008)
谷物 1.9659亿吨 玉米 1.0588亿吨 水稻 小麦 100 % 53 % 23 % 24 %
玉米生产保持强劲上升势头 (2004-2008)
年份 玉米总产(亿吨) 占粮食总产比重(%)
2004
2005 2006
1.303
1.394 1.455
27.75
28.79 29.24
2007 2008
1.523 1.659
30.36 31.38
二、玉米育种水平提高对玉米生产 贡献巨大

育成了一批组配组合多、应用时间长、应用面积 大的优良自交系 育成杂交 种数目 101个 35个 100个以上 40多个 大面积应用品 种数(个) 55 16 45 15 到1999年累计推 广面积(亿亩) 9.4 2.7 8.13 4.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