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心】2015年高考(海南卷)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纯word版】
2015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5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3.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
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4.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
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
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这说明谣谶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6.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7.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
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这表明朱元璋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8.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强调重农意识B.关心百姓疾苦C.申饬官员无能D.关注地方稳定9.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
海南海口市2015届高考调研测试(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年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历史试题(二)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来,不少学校加入反对“舌尖上浪费”的“光盘行动”。
早在战国时期,一思想流派就倡导“节俭”“节用”。
对该思想流派表述准确的是A.其代表人物是儒家学派孟子B.“兼爱”就是“仁”的思想C.其在当时具有很大适用市场D.该派主张有较大时代张力2.《汉书·严韵传》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
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武帝采取以上举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地方B.削弱相权C.选拔人才D.监察百官3A.巩固南方经济重心地位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C.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D.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4.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唐末还在筹备一个类似于□□的部门,主要是一个军事组织,可能是想利用它来控制将军们,正如宰相控制行政官那样。
唐朝前半期,由于缺乏该部门,节度使们有了太多的自由,最终酿成大祸。
”。
其中□□处应是A.兵部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5.右图是2012年在香港拍卖到两亿多港币的中国宋代葵花洗。
这件瓷器盘口状如六瓣葵花,胎质细洁,釉呈天青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瓷器可能是北宋汝窑出品B.拍卖到天价,定为民窑烧制C.釉色为天青,是白瓷的成熟代表D.该瓷器采用了典型的青花瓷工艺6.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
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A.扩大行省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地方监察7.明朝地方志记载:“正(德)、嘉(靖)以前,仕之空囊而归者,闾里相慰劳,啧啧高之;……嘉(靖)、隆(庆)以后,仕之归也,不问人品,第问怀金多寡为重轻。
2015高考海南历史
2015海南·历史单科01.(15·海南)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02.(15·海南)《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03.(15·海南)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
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04.(15·海南)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
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
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这说明谣谶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05.(15·海南)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儒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06.(15·海南)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07.(15·海南)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
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这表明朱元璋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08.(15·海南)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强调重农意识B.关心百姓疾苦C.申饬官员无能D.关注地方稳定09.(15·海南)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
2015年海南高考压轴卷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2015海南高考压轴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问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司马光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
这里的“言事官”是指A.丞相B.监察官C.内阁首辅D.军机大臣2.《大明律·吏律》中“大臣专擅选官”、“文官封公侯”、“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主要反映了明代()A.法律体系臻于完善 B.强化律令的教育和宣传C.官员素质明显下降 D.君主专制日趋强化3.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A.东周B.西汉C.唐朝D.明朝4.董仲舒曾向汉武帝建议:“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名田:名下的土地),以赡不足。
”对上述建议理解正确的是A.不赞成儒家借鉴古制的传统 B.平均分配土地以缓和矛盾C.取消土地私有以恢复井田制 D.限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5.中美两国的首次通商是从1784年开始的。
担负首航任务的是一艘被命名为“中国皇后号”(THE EMPRESS OF CHINA)的商船。
对此,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皇后号”隶属于清政府B.该商船当时在中国停靠的港口是广州C.该史实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倾向性D.中美贸易得到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许可6.纵观古代中国统治,可知,儒家思想自西汉汉武帝时代起长期受到封建王朝统治者的竭力推崇,以下对此解读,最为准确和合理的是()A.儒家思想深受广大民众及统治者的厚爱C.儒家思想优越于其他诸子百家思想C.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理应受到推崇D.儒家思想从根本上适应了封建君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7.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者章太炎撰文评价一位古代思想家:“余姚者,立宪政体之师。
【恒心】2015届衡水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PDF高清版】【衡水点睛大联考】
衡水点睛大联考第四次联考㊃历史试卷命题:衡水点睛文化编辑部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㊂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㊁选择题(本大题共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㊂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㊂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 家天下 与 公天下 共存2.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㊁8.5亿亩㊁11~12亿亩㊂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 瘠卤沙冈 陡绝之地 ㊂这些土地被称为 边际之地 ㊂ 边际之地 的增加() 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B.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C.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D.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3.有人说: 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㊂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㊂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 人文主义 , 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 , 天人感应C. 人文主义 , 存天理,灭人欲D. 因信称义 , 致良知4.中国的地学,从‘尚书㊃禹贡“㊁‘山海经“开始,到‘汉书㊃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㊁道路㊁关塞㊁水利㊁土质㊁物产㊁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㊂这可以佐证() 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C.地学记载的精准性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5.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 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㊂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㊂ 这表明()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6.李淘在‘明清史“中说 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㊂ 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㊁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㊂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㊂ 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 商业性农业 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清政府对 商业性农业 发展的重视7.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 华人间亦往食焉 到八㊁九十年代,天津㊁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㊂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 品升楼 ㊁ 德义楼 ㊁ 番茶馆 的广告,称它们专办 英法大菜 ㊁ 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 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C.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逐渐接受了西餐D.西餐进入日常百姓的饭桌而取代了中国饮食习俗8.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㊂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㊂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㊂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发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9.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㊂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㊂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分别颁布于1912年㊁1949年㊁1954年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㊁新政协㊁全国人大制定C.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㊁新中国临时宪法㊁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㊁社会主义制度建立㊁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10.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 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 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㊂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11.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 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 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A.1958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C.教育领域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12.学者金观涛㊁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 自由主义 ?“一文中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㊂ 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 科学万能 说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13.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㊂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D.外在的美胜过内在的美德14.赫㊃乔㊃韦尔斯认为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㊂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15.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恩格斯指出: 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㊂大规模的生产机构和交通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㊂ 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出现了巨大飞跃C.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D.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结构16.法国史学家米涅在‘法国革命史“中写到: 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㊂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㊂ 在此,米涅认为改造法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 A.打击封建主和阻止君主制复辟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D.制定宪法确立共和体制17.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㊂该事件是指() A.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B.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C.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D.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18.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 地上(指社会)的平衡 ,又建立起 宇宙体系平衡 ㊂有了对 地上的平衡 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㊁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㊂该评论所说的两个 平衡 应分别指()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㊁英国国教地位确立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㊁进化论的提出C.英国确立 日不落帝国 地位㊁相对论理论提出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㊁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19.罗素指出 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 生意 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㊂ 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B.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C.工业革命使 理性的胜利 成为谎言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20.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 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㊂ 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㊂ 当时 分歧 主要是围绕() A. 四月提纲 中的主张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21.1962年,为了 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 ,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㊂后被美国发现,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㊂这表明()A.美国拥有遏制苏联的绝对实力B.此后美苏两国不再走军备竞赛路线C.此后美苏由对峙走向和平共处D.美苏认识到对峙和使用原子武器并不能解决问题22.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在制度创新之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㊂他说过: 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的麻烦㊂ 下列经济思想与其主张相符的是()A B C D23.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87次战争㊂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㊁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B.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C.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D.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24.下列关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模式的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模式1关税㊁货币㊁市场㊁司法统一模式2自由贸易㊁共同关税㊁共同市场模式3共同兴趣㊁自觉自愿㊁道义责任㊁会员制㊁没有法律义务模式4结伴而不结盟㊁共同倡导㊁安全先行㊁互利协作A.模式1 北美自由贸易区B.模式2 上海合作组织C.模式3 亚太经合组织D.模式4 欧洲联盟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18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呈现多样性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㊂材料一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㊂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材料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㊂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㊂袁峰‘比较政府与政治“材料三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㊂ 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㊂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㊂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㊂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针对材料一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的?(2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欧美代议制民主有哪些不同的 具体方式 ㊂(2分)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有哪些?(3分)(3)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㊂(2分) 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㊂(3分)(4)假期里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古今中外不同的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演变过程㊂请你拟定一个探究题目,并提供两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㊂(3分)26.(16分)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㊂材料在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㊂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㊂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㊂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㊂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㊂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㊂在 二战 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㊂摘编自R㊃R㊃帕尔默‘世界现代史“(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㊂(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任意一国经济体制的利弊㊂(4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调整?(4分)为改变材料所述现状,苏联作出了哪些努力?(2分)(3)指出苏联模式对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有何影响?(4分)27.(18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㊂材料一史料:黄宗羲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他说: 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主张以 天下之法 取代皇帝的 一家之法 ,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㊂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㊁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 若以为其所论仍与 现代 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 现代 事物为绝对尺度㊂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㊁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㊁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㊂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㊂──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材料三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㊂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㊂──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四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 传统 和 交流 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㊂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㊂杰里㊃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 不脱儒家思想道路 ,哪些又体现了 新见 ㊂(4分)(2)材料二表达了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三是材料二的思想主张的继续和延伸,为什么?(4分)(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四的认识㊂(10分)衡水点睛大联考历史㊃参考答案(四)1.Dʌ解析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君主专制的刚性是指君主实行王位世袭制,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可选择的方法,是严格限制在君主一家的,没有流动性,体现 家天下 特点,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是指政府所任官僚是不固定的,不是世袭制,即官职没有掌握在一家手中,体现 公天下 特点㊂2.Dʌ解析ɔ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明清时期,因为人口不断的增加,为了养活更多的人而一味的增加用处不大的 瘠卤沙冈 的耕地,而不是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㊂3.Cʌ解析ɔ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西方的 人文主义 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东方的 民贵君轻 强调的是民本思想;西方宗教改革提倡 因信称义 是人有信仰的自由权利;东方 天人感应 学说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是相互沟通,和谐相处的关系;中国的理学家提出的 存天理,灭人欲 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东方的理学家提出的 致良知 是强调人内心的自省;故同时符合西方 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 独禁本能 要求的是C㊂4.Aʌ解析ɔ材料中 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㊁道路㊁关塞㊁水利㊁土质㊁物产㊁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 的信息说明地缘政治的作用,故A项正确;B㊁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说法不准确,故排除㊂5.Cʌ解析ɔA项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 写道 共和国 人人平等 大总统 与齐民无异 可知民国时期,注重平等和法制意识方面的教育,故本题应选C项;B㊁D两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㊂6.Aʌ解析ɔ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使得农业的商业性大大发展,故A项正确;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未改变与商业性农业无关,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糟糕发展也不足以解释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清政府始终不重视商业性农业,故D项错误㊂7.Cʌ解析ɔ材料讲的是西餐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即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㊂8.Bʌ解析ɔ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和材料中的 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 是吻合的㊂所以,在四个选项中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只能是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㊂9.Dʌ解析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㊁B㊁C三项表述正确,均符合史实,排除A㊁B㊁C;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即 新政协 ,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按其规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宣告社会主义革命胜利㊂所以,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正确答案选D㊂10.Bʌ解析ɔ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个高层大型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首次轰动了世界,因此选B; A㊁C㊁D都发生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之后㊂11.Cʌ解析ɔ材料中 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 以及1958年时间信息教育领域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故本题选择C项;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干内涵㊂12.Dʌ解析ɔ材料中文字 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㊂ 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奠定基础,而巴黎和会又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故本题选择B项㊂13.Cʌ解析ɔ根据所学知识,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人的价值,认为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体的和谐㊁完美,可以被运用到一切造型艺术和社会生活中㊂这种感受影响了古希腊的方方面面,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㊂14.Dʌ解析ɔ解题时注意 本质上 ,材料中主要强调了教皇实际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实际上说明他们反对的是教皇这个世俗君主㊂所以宗教改革实际上是在反封建,A和B只是表面化的叙述,不涉及本质,而C项与题干主旨相悖,从材料中 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斗争性质,故选D㊂15.Cʌ解析ɔ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原先的生产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于是,垄断组织产生了㊂垄断组织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大调整,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㊂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㊂16.Cʌ解析ɔ从材料的内容可知,作者认为,法国的政治制度既要有 政治自由 ,又要保证 物质福利 ,这实际上为法国的政治提供了发展的方向㊂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㊂17.Aʌ解析ɔ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1851年 ㊁ 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 等,可知,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鼓吹的是资本主义制度㊂而解剖它的病灶,即提前宣判它的死刑的,应该是与之相反的理论构想,回忆所学知识可知,早在1848年,马克思就发表‘共产党宣言“,彻底否定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㊂综上,故选A㊂18.Dʌ解析ɔ解题时注意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17世纪末 ,逐一分析选项:A项英国议会制的产生㊁英国国教地位确立,在17世纪末以前早就确立,排除A;B项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㊁进化论的提出,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是在18世纪,进化论的提出是在1859年(19世纪中叶),排除B;C项英国确立 日不落帝国 地位㊁相对论理论提出,英国确立 日不落帝国 地位是在18世纪中期,相对论理论提出是在20世纪初(1905年),排除C;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提出㊁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是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可知,两者都是在17世纪末㊂19.Cʌ解析ɔ根据材料中 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 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 的信息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使 理性的胜利 成为谎言,故C项正确;A㊁B㊁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㊂20.Aʌ解析ɔ根据题干提示 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可知当时的分歧是围绕 四月提纲 中的主张而展开的㊂21.Dʌ解析ɔ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 冷战 的高潮,双方较量的结果是双方认识到在核战争中没有胜利者,单纯地对抗无助于问题的解决㊂分析选项,A项表述错误;B㊁C项与事实不符,之后美苏依然对抗;D项符合题意㊂22.Cʌ解析ɔ材料中 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的麻烦 说明对国家干预经济过多的指责,属于减少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选项中符合这一思想是C项;A项属于市场经济;B项属于国家干预经济;D项属于新经济模式㊂23.Dʌ解析ɔ依据材料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 指的是1945~1982年,这一时期正是美苏冷战时期㊂而战争多发的亚洲㊁中近东和北非地区,正是美苏激烈争夺的地区,D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战争与民主的关系,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一定程度上的关系,但不是必然的,A项不准确;根据所学,B㊁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㊂24.Cʌ解析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模式1是欧盟的特点;模式2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模式3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显著的特点;模式4是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㊂25.(1)解决:召开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联邦宪法);(1分)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㊂(1分)不同:中国: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独立的权力;(2分)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家主权属于联邦,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㊂(1分) (2) 具体方式 :英国君主立宪制(君主权力受限制);德国的君主立宪(君主有很大实权)㊂美国总统共和制;法国民主共和制政体㊂(任意2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分)社会发展道路;(分)原有历史传统㊂(分)。
2015高考海南卷历史部分
2015海南·历史单科01.(15·海南)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02.(15·海南)《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03.(15·海南)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
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04.(15·海南)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
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
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这说明谣谶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05.(15·海南)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儒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06.(15·海南)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07.(15·海南)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
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
这表明朱元璋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08.(15·海南)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强调重农意识B.关心百姓疾苦C.申饬官员无能D.关注地方稳定09.(15·海南)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
2015年高考历史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2015年高考历史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㈠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例1 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CA 、受援国己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说明]本题提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示意图,要求考生熟练利用地图材料,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选项设置干扰有效,层次感较强,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例2材料一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
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
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
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
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
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
生命似乎己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
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摘编自[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材料二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贪穷、悲惨、混乱。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5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海南中学2015届高三文科第五次月考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
”周初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B.容易形成割据混战C.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 《元史·桑哥传》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番(即吐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
”《元史·百官志》载:“因唐制吐番来朝见於宜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下列对上述两则史料解读正确的是A.两则有关宣政院的史料相互矛盾B.唐代由宣政院负责接待吐番使者C.元代宣政院管理西藏的军务民政D.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始于唐代3.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
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为确切的认识是A.“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B.废除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C.野蛮的习惯法荡然无存D.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4.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
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的法国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C.共和派获得绝对优势D.“联合派”带来社会安定5.从民国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共和立国,有志之士,群起相效仿”,“集合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革命派力量壮大B.出于对议会政治的渴望C.法制法规的健全D.民族资本主义长足发展6.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中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
(完整word版)2015年全国卷Ⅱ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H卷)文综历史试题C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A25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C26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A .坊市制度瓦解B .土地集中加剧C .农业技术进步D .海外贸易拓展B27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A28 •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C29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 •揭露历史真相B •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维新变法 D •颠覆孔孟学说B30 .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 •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 •转嫁战争负担C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 •强化物资管制B31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海南省海口市2015届高考调研测试(二)历史试卷
2015年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历史试题(二)第Ⅰ卷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来,不少学校加入反对“舌尖上浪费”的“光盘行动”。
早在战国时期,一思想流派就倡导“节俭”“节用”。
对该思想流派表述准确的是A.其代表人物是儒家学派孟子B.“兼爱”就是“仁”的思想C.其在当时具有很大适用市场D.该派主张有较大时代张力2.《汉书·严韵传》载:“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
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
……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
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
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武帝采取以上举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地方B.削弱相权C.选拔人才D.监察百官3.下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表》,由本表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隋朝运河C.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D.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4.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唐末还在筹备一个类似于□□的部门,主要是一个军事组织,可能是想利用它来控制将军们,正如宰相控制行政官那样。
唐朝前半期,由于缺乏该部门,节度使们有了太多的自由,最终酿成大祸。
”。
其中□□处应是A.兵部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5.右图是2012年在香港拍卖到两亿多港币的中国宋代葵花洗。
这件瓷器盘口状如六瓣葵花,胎质细洁,釉呈天青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瓷器可能是北宋汝窑出品B.拍卖到天价,定为民窑烧制C.釉色为天青,是白瓷的成熟代表D.该瓷器采用了典型的青花瓷工艺6.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
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A.扩大行省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地方监察7.明朝地方志记载:“正(德)、嘉(靖)以前,仕之空囊而归者,闾里相慰劳,啧啧高之;……嘉(靖)、隆(庆)以后,仕之归也,不问人品,第问怀金多寡为重轻。
2015年高考全国卷2历史(word)试卷和答案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文科综合24.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27.明成祖朱棣认为,"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迁至.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老六, 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汝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29.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 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 倡导变法维新D 颠覆孔孟学说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33.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所占比例表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35.如果以"两格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二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丈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与办公费用,普通人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水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轴线"数倍于正赋",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与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度提高.——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思想与实践]材料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国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任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任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立宪绝非一物.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政治的主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政治的主张.〔9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摩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摩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到:"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年8月,苏联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10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和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卑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党进行严厉的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与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卑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卑斯麦政府相机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人保险法》,为工人与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和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卑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卑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9分〕。
2015年高考全国卷2历史(word)试题答卷和参考答案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文科综合24.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26.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27.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BC28.奕?;?A???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30.1938的是A.C.31.到1952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33.表1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所占比例表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2015高考压轴题】2015年高考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 历史卷 Word版含答案1
【2015高考压轴题】2015年高考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历史一、《考试说明》解读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试说明》和2014年相比,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在2013年说明基础上将题型示例10进行了调整(由原来2008年宁夏卷40题“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与次贷危机”调整为2013年新课程Ⅰ卷第41题“汉唐地方行政制度”)。
这反映出会2015年高考会以稳定为基调,试题强化了对考生的对比分析、提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考查。
二、2015年高考预测(一)试卷总体特点延续对新史观的渗透。
选择题取消纯素养题,多为复式考查(题干及选项均为新情境)。
试题的背景材料日益生活化,对时间、阶段牲、概念的考查明显增强。
非选择题中必做题第40题兼顾中西对比;第41题突出时政,突出历史的教育功能;选修1、4的题目均为课标考纲外内容,突出能力。
(二)选择题特点1.对学科素养(如史学理论素养)的考查由单纯考查转变为综合考查,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
2.以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重大社会热点问题间的联系为突出特点,全部为复式考查,隐性考查重大历史问题在现实中的反映,且基本采用复式考查形式。
3.直接引用史料考查已不占主流,材料以间接引用并加以整理为主,题干更精炼,信息更丰富。
4.图表题呈现弱化趋势,并不强调。
(三)非选择题特点1.必做题两道。
第40题的主观题将以中国政治文明的考查为主,体现时代性。
第41题可能以世界史为切入点,考查对历史观点、事件或现象的描述、阐释的能力,体现和融合价值观的考查。
2.选做题考查形式以“一材两问”为主。
在素材选择上,预计2015年选修1、2、4均会偏重中国史、选修3可能围绕二战切入考查。
(四)试题预测1.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1】【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文综卷(九)】宋代《管氏地理指蒙》指出: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
海南省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历史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海南省)——历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二)调动和运用知识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三)描述和阐释事物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
必考内容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选考内容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1、2、3、4、5、6的内容。
必考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I·1)(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必修II·1)(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海南省)——历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二)调动和运用知识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三)描述和阐释事物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
必考内容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选考内容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1、2、3、4、5、6的内容。
必考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I·1)(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必修II·1)(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修II·1)(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必修III·1)(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必修I·6)(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必修III·6)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必修III·6)(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必修II·5)(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必修I·7)(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必修I·8)(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必修III·7)(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I·2·3)(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II·2)(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III·3)(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必修I·8、必修II·7)(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修II·6)(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必修I·9)(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II·8)(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5.现代科学技术(必修III·7)(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必修III·8)(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必修I·4)(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必修II·3)(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修I·5)(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II·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5.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必修III·4)(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必修III·5)(1)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1.梭论改革2.商鞅变法3.俄国农奴制改革4.明治维新5.戊戌变法选考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1)洛克(2)卢梭2.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1)《独立宣言》(2)《人权宣言》3.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法国大革命(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4.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选考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唐太宗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亚里士多德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华盛顿(2)拿破仑4.“亚洲觉醒”的先驱甘地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6.杰出的科学家(1)詹天佑(2)爱因斯坦选考五探索历史的奥秘1.历史与历史的重现2.人类起源之谜3.二里头文化4.三星堆遗址5.米诺斯宫殿遗址6.玛雅文明7.大津巴布韦遗址选考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1)“世界遗产公约”(2)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2.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1)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1)希腊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2)奥林匹克遗址群(3)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2)圣彼得大教堂5.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1)秦始皇陵兵马俑(2)万里长城(3)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4)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5)昆曲6.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塞内加尔的戈雷岛(2)奥斯威辛集中营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试卷满分为100分。
二、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试卷Ⅰ为单项选择题,共50分。
范围为必考内容。
试卷Ⅱ为非选择题,其中必考部分占38分,选考部分占12分。
选考内容为选修1、2、3、4、5、6,每个选考模块1小题,共5小题。
考生选择其中1小题作答(共12分),多做者只批阅第一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