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埋置深度及基础形式
基础埋置深度名词解释

基础埋置深度名词解释
基础埋置深度名词解释:
基础:基础是指建筑物或结构物的下部或底部部分,通常位于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土层中。
基础的主要作用是支撑和传递建筑物的荷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常见的基础类型包括浅基础(如扩展基础、垫石基础等)和深基础(如桩基础、悬臂桩基础等)。
埋置:埋置是指将物体或部件安放在地下或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位置。
埋置通常用于各种工程和建筑中,可以起到隐藏、保护和固定物体的作用。
常见的埋置物包括管线、电缆、水池、油罐等。
深度:深度是指某物体或位置从地面或表面向下延伸或向内到达的距离。
深度可以用来描述地下或地面以下的物体的位置或距离。
在建筑和基础工程中,深度是指基础埋置到地下的距离或深度。
深度通常是根据土层的性质、建筑物的要求和安全考虑来确定的。
综合起来,基础埋置深度指的就是建筑物或结构物基础部分埋置到地下的深度。
这个深度会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土层的性质、建筑物的结构和荷载来确定。
基础埋置深度的合理设计和施工对于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和抗倾覆能力,保证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基础埋深

基础埋置深度:
地基规范(GB50007-2011)5.1.4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处,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
高规(JGJ3-2010)12.1.8基础应有一定的埋置深度。
在确定埋置深度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高度、体型、地基土质、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
基础埋置深度可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底面,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可取房屋高度的1/15。
2 桩基础,不计桩长,可取房屋高度的1/18。
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时,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要求及本堆积第12.1.7条规定的前提下,基础埋深可比本条第1、2两款的规定适当放松。
当地基可能产生滑移时,应采取有效的抗滑移措施。
规定基础埋深的原因:
基础的计算埋深:
主要是指对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的的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的埋置深度计算要求见下图:
对照地基规范可以看出,地基规范对于地下室具有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的埋深计算偏于安全。
以上关于基础埋深和计算埋深的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并不完全等同。
主要参考书目:朱炳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

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建筑物的基础埋置在地面以下的深度。
在建筑工程中,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着建筑物的重量,并传递到地基中。
按类划分,基础埋置深度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类。
浅基础一般是指埋深在地面以下不超过3米的基础,主要包括简单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等。
深基础则是指埋深在地面以下超过3米的基础,主要包括钻孔桩基础、灌注桩基础等。
在选择基础埋置深度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是地下水位。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就需要将基础埋置的深度增加,以增强基础的承重能力,防止建筑物因水位过高而导致下沉或倾斜。
其次是地质条件。
如果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较差,比如软土层较厚或地基岩石质量较差,也需要将基础埋置深度增加,以保证建筑物稳定性。
浅基础中最常用的是简单基础。
它是将建筑物的重量均匀分配到较广的地基上,以减小地基压力而设计的一种基础形式。
如果地基物理条件不佳,简单基础可能就无法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扩大基础、筏板基础等加固地基,以增强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深基础中最常用的是钻孔桩基础。
它是将钻孔加固的混凝土桩埋置于地下深处,以传递建筑物的重量而设计的一种基础形式。
钻孔桩基础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质条件较差的建筑场地,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此外,还有灌注桩基础等深基础形式,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总结来说,基础埋置深度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
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建筑物类型和设计要求等因素,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和埋置深度,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础类型

基础按埋置深度可以分为——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的埋深。
浅基础埋深≤5m(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深基础埋深>5m(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不埋板式基础直接做在地表面上浅基础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和筏形基础。
深基础分为:桩基础、沉箱基础、混合基础、连续墙基础按构造形式可分为:A 条形基础(按上部结构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条形基础为连续的带形,也叫带形基础。
是指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
基础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倍基础的宽度。
条形基础的特点是,布置在一条轴线上且与两条以上轴线相交,有时也和独立基础相连,但截面尺寸与配筋不尽相同。
另外横向配筋为主要受力钢筋,纵向配筋为次要受力钢筋或者是分布钢筋。
主要受力钢筋布置在下面。
当地基条件较好,基础埋置深度较浅时,墙承式的建筑多采用带形基础,以便传递连续的条形荷载。
B 独立基础独立式基础呈独立的块状,形式有台阶形,锥形,杯形等。
独立基础,独立基础基础分: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3种。
主要用于柱下。
在墙承式建筑中,当地基承载力较弱或埋深较大时,为了节约基础材料,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加快工程进度,亦可采用独立式基础。
地质复杂的地区也要用到灌注桩,管桩等基础,多用于排架厂房。
当柱采用预制构件时,则基础做成杯口形,然后将柱子插人并嵌固在杯口内,故称杯形基础。
C 满堂基础分为箱形基础和筏形基础D 桩基础按基础的形式分类可分为:带形基础、独立式基础和联合基础。
独立式基础呈独立的块状,形式有台阶形,锥形,杯形等。
独立基础,独立基础基础分: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3种。
主要用于柱下。
在墙承式建筑中,当地基承载力较弱或埋深较大时,为了节约基础材料,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加快工程进度,亦可采用独立式基础。
地质复杂的地区也要用到灌注桩,管桩等基础,多用于排架厂房。
当柱采用预制构件时,则基础做成杯口形,然后将柱子插人并嵌固在杯口内,故称杯形基础。
第08章 基础

第8章基础【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讲授基础的作用及其与地基的关系;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类型。
学生主要学习什么。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主要:1.掌握地基﹑基础﹑基础埋置深度的基本概念;2.掌握常见基础的分类,了解基础的一般构造。
【重点难点】本章学习的重点基础与地基的关系;基础类型及其构造形式。
【知识要点】本章学习的主要知识点:基础作用及其与地基的关系;基础类型及其构造形式。
8.1 基础的作用及其与地基的关系在建筑工程上,把建筑物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
把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
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它承受着建筑物的上部荷裁,井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
凡天然土层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能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被称为天然地基。
凡天然土层本身的承载能力弱,或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须预先对土壤层进行人工加工或加固处理后才能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称人工地基。
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打桩法以及化学加固法等。
8.2 基础的埋置深度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标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的埋深,如图8-2-1所示。
建筑物上部荷裁的大小、地基土质的好坏、地下水位的高低、土的冰冻的深度以及新旧建筑物的相邻交接关系等,都将影响着基础的埋深。
根据基础埋置深度的不同,基础有深基础、浅基础和不埋基础之分。
当埋置深度大于4m的称深基础;当埋置深度小于4m 的称浅基础;当基础直接做在地表面上的称不埋基础。
对于冬天地表土会结冰的地区,将结冰的土层厚度处称为冰冻线。
为了防止冻融时土内所含的水的体积发生变化会对基础造成不良影响,基础底面应埋在冰冻线以下200mm。
图4—5—LI 基础的埋深8.3 基础的类型基础的类型较多,按基础所采用材料和受力特点分,有刚性基础和非刚性基础;依构造形式分,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箱形基础等。
8.3.1按所用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1.刚性基础由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浅谈工程浅基础的埋置深度

浅谈工程浅基础的埋置深度埋深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施工、造价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因此埋深的选择是基础工程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埋深选择时要考虑的若干主要因素,在满足各种要求的情况下,原则上基础应尽量浅埋。
一、工程地质条件地基中直接与基础底面相接触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为了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的需要,基础应尽可能埋在承载力高、压缩性小的良好土层上,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还必须注意下卧层的承载力和变形是否满足要求。
选择地基持力层时,当从上至下各土层均是满足要求的良好土层时,可由其他因素来决定基础埋深;当从上到下各土层都是承载力低或压縮性大、不满足持力层要求的软弱土层时,若上部结构荷载较小,各土层仍可作为持力层时,可看成良好土层来对待。
若各土层不能满足要求,可考虑采用底面积较大、刚度较好的基础形式,如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必要时也可以使用人工地基或深基础方案,具体可做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对于上部是良好土层而下部为软弱土层的情况,可根据良好土层的厚度和上部荷载的大小来确定埋深。
若荷载较大,良好土层较薄,可看成从上到下均为软弱土层来处理,若荷载不大,软弱土层能达2m以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宽基浅埋'甚至不埋的基础方案,例如无埋深筏基等。
对于墙基础,若地基持力层顶面倾斜,可沿墙长方向将基础底面做成分段的高低不同的台阶形式,每个分段台阶的长度不宜小于相邻两段面高差的1?2倍,且不宜小于1m。
对于经常承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建造在斜坡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基础可能和深层土层一起发生整体滑动破坏,这时其埋深必须满足稳定性要求,采用圆弧滑动面法计算出的最危险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比应符合不小于1. 2的要求。
二、场地环境条件为了保护基础不受人类和其他生物活动的影响,基础宜埋置在地表以下,要求最小埋深为0,5m岩石地基可不受此限制),且基础顶面宜位于室外地面0.1m以下,同时还须考虑沿建筑物基础周边设排水沟的不利影响。
基础埋置深度的要求

基础埋置深度的要求嘿,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基础埋置深度这档子事儿!你说这基础埋置深度啊,就好比给房子找个安稳的“座位”。
要是这“座位”没找好,那房子可就不踏实啦!你想想看,要是埋得太浅了,那房子不就跟那根基不稳的小树苗似的,风一吹就摇摇晃晃,能安全吗?这就好像你站在冰面上,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吧!咱盖房子可不能这样啊,那不得成天提心吊胆的。
可要是埋得太深了呢,是不是又有点太浪费啦?就跟挖个大坑把宝贝藏得太深了,结果自己都不好找了一样。
而且花费的人力物力也多呀,多不划算!那怎么把握这个度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咱得根据好多因素来考虑呢。
比如说这土地的情况,要是土地松软,那肯定得埋得深点,不然房子不就陷进去啦?要是土地结实,那就可以相对浅一点嘛。
还有这房子的大小和重量也得考虑进去呀。
要是个大房子,那肯定得给它找个深深的“坑”,让它稳稳地待着。
要是个小房子,那就没必要挖那么深啦。
再说说这地质条件,要是下面有流沙啥的,那可得小心了,得埋得足够深才能保证安全呀。
就像走在沼泽地,你不找个结实的地方落脚能行吗?咱老百姓盖房子可不容易,这基础埋置深度可得重视起来。
别小看这事儿,它可关系到房子以后能不能稳稳当当住人的大问题呢!你说要是因为这个没弄好,以后房子出了啥问题,那多闹心呀!所以啊,在盖房子之前,一定要找懂行的人好好研究研究,把这个基础埋置深度给确定好了。
就像给孩子找学校一样,得找个最合适的,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呀!总之呢,基础埋置深度这事儿啊,可不能马虎。
咱得像对待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给它找个最合适的位置,让咱的房子稳稳地立在那,风吹雨打都不怕。
咱住得也安心,不是吗?这就是我对基础埋置深度的看法,大家可得重视起来哟!。
房屋建筑构造课件第2章第2节基础的埋置深度

图2-5 相邻基础埋深的影响
图2-4 冻结深度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5)相邻基础的埋深 在原有房屋 附近建造房屋时,要考虑新建房屋荷载 对原有房屋基础的影响。一般情况下, 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应浅于相邻的原 有建筑物基础埋深,以避免扰动原有建 筑物的地基土壤。当新建建筑物基础埋 深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的埋深时,两基 础间应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其数值应 根据荷载的大小和性质等情况而定,一 般为相邻两基础底面高差的2倍,如图25所示。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地基土层构造 基础应建造在 坚实的土层上,如果地基土层为均匀、承 载力较好的坚实土层,则应尽量浅埋,但 应大于0.5m,如图2-2a所示。
图2-2 地基土层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如果地基土层不均匀,既有承载力较好的坚实土层,又有承载力较差的软 弱土层,且坚实土层离地面近(距地面小于2m),土方开挖量不大,可挖去 软弱土层,将基础埋在坚实土层上,如图2-2b所示。若坚实土层很深(距地面 大于5m),可做地基加固处理,如图2-2c所示。当地基土由坚实土层和软弱 土层交替组成,建筑总荷载又较大时,可采用桩基础,如图2-2d所示。具体方 案应在做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图2-3 地下水位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a) 地下水位较低时的基础埋深 b) 地下水位较高时的基础埋深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4)冻结深度 地面以下冻结土 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称为冰冻线,冰冻 线的深度为冻结深度,主要由当地的气 候决定。由于各地区气温不同,冻结深 度也不同, 如北京为1m, 哈尔滨为 1.9m,沈阳为1.2m。如果基础置于冰 冻线以上,当土壤冻结时,冻胀力可将 房屋拱起,融化后房屋又将下沉,日久 天长,会造成基础的破坏,因此基础底 面必须置于冰冻线以下100~200mm, 如图2-4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埋置深度及基础形式
1、基础埋置深度
高层建筑由于高度大、重量大,受到的地震作用和风荷载值较大,因而倾覆力矩和剪力都比较大。
为了防止倾覆和滑移,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要深一些,使高层建筑基础周围所受到的嵌固作用较大,减小地震反应。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
①在天然地基上基础埋置深度不小于建筑物总高度的1/12。
②采用桩基时,桩基承台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总高度的1/15。
③当地基为岩石时,基础埋置深度可减小一些,但应采用地锚等措施。
2、基础形式
基础承托房屋全部重量及外部作用力,并将它们传到地基;另一方面,它又直接受到地震波的作用,并将地震作用传到上部结构。
可以说,基础是结构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基础的形式,取决于上部结构的形式、重量、作用力以及地基土的性质。
基础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柱下独立基础:适用于层数不多、地基承载力较好的框架结构。
当抗震要求较高或土质不均匀时,可在单柱基础之间设置拉梁,以增加整体性。
②条形基础:条形基础、交叉条形基础比柱下独立基础整体性要好,可增加上部结构的整体性。
③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当高层建筑层数不多、地基土较好、上部结构轴线间距较小且荷载不大时,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
④箱形基础是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一种基础类型。
它具有刚度大、整体性好的特点,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大而基础土质较软弱的情况。
它既能够抵抗和协调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又能扩大基础底面积,将上部荷载均匀传递到地基上,同时,又使部分土体重量得到置换,降低了土压力。
⑤桩基也是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一种基础类型。
桩基具有承载力可靠、沉降小的优点,适用于软弱土壤。
震害调查表明,采用桩基常常可以减少震害。
但是必须注意,在地震区,应避免采用摩擦桩,因为在地震时土很容易松动,使桩的承载力迅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