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几点讨论

合集下载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用形态: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地下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同。

例如,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往往会对地下土壤和地下水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农田和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对地下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2.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指的是在一定面积内对土地的利用程度。

一般来说,土地利用强度越高,对地下环境的影响越大。

例如,城市
建设密度大、工业用地占用面积大等都会对地下环境产生较大的压力。

3.土壤性质和地下水状况:土壤的质地、地下水的水质和水位等因素
也会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

例如,土壤的质地越紧密、地下水的水位越高,对地下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4.地下工程活动:地下工程活动包括建筑物的基础施工、地下矿井的
开采等。

这些工程活动会对地下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直接的干扰和改变,进
而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

5.水资源利用: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也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大型水库的建设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

6.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也是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之一、例如,
地质构造、地下水流动方向等因素都会对基础的埋置深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之,基础的埋置深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并掌握这些因素,可以有效评估人类活动对地下环境的影响,从而合
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保护地下资源和生态环境。

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

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

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什么是柱下独立基础柱下独立基础,也称为柱下短柱,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础结构形式。

它是指在地下埋置混凝土柱体,并将柱体直接承载建筑结构的一种基础形式。

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对于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意义柱下独立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柱体埋设于地下的深度。

合理的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意义。

保证基础的稳定性柱下独立基础的埋置深度直接关系到基础的稳定性。

合理的埋置深度可以增加基础的承载力和抗倾覆能力,从而确保建筑物在承受荷载时不发生倾斜和沉降。

过浅的埋置深度容易造成基础的不稳定,可能导致结构的损坏和不安全。

避免地基沉降柱下独立基础的埋置深度也与地基沉降有关。

合理的埋置深度可以减少地基沉降的风险,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在部分地区,土层的特性可能导致地基沉降现象较为明显,此时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土壤条件来确定合适的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

节约土方工程量柱下独立基础的埋置深度也与土方工程量有关。

合理的埋置深度可以降低土方工程的规模,实现节约土方材料和减少工程成本的目标。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灵活调整柱下独立基础的埋置深度,可以在满足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

方便地下管线布置柱下独立基础的埋置深度还与地下管线布置有关。

合理的埋置深度可以为地下管线布置提供更多的空间和便利,方便施工和维护。

同时,在考虑基础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地下管线与基础的干扰和冲击,有利于保证管线的正常运行和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土质条件、建筑物结构特点、地下水位等。

下面将介绍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方法和考虑因素。

土质条件土质条件是确定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如果土层较为松软,基础的埋置深度需要相对较深,以增加基础的承载面积和减小基础的应力。

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

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

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中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相关问题。

柱下独立基础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其作用是将柱子的荷载传递到地基中。

而柱下独立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其深度大小直接影响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确定柱下独立基础的埋置深度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地基土层的性质和质量、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建筑物的荷载和高度等。

一般来说,土层较松散且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需要选择较深的埋置深度,以充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而在土壤质量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则可以适当降低埋置深度,以减少建造成本。

除了考虑地基土层的性质和质量外,还需要考虑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

例如,在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应选择较深的埋置深度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而在海岸线附近的建筑物,则需要考虑海水侵蚀和风沙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埋置深度以避免基础受到侵蚀或损坏。

总之,确定柱下独立基础的埋置深度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只有选取合适的埋置深度,才能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并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 1 -。

浅谈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

浅谈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

浅谈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摘要]基础作为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结构,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并把上部荷载连同其自重一起传给地基,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基础计算如出现错误,轻则对建筑单体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重则会使建筑在适用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破坏,甚至是倒塌。

而基础埋置深度作为基础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下面我将对基础埋置深度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基础、埋置深度、冻深[引言]所谓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指的是基础底面到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简称基础埋深。

对于有地下室的建筑,当采用独立基础时,基础埋深为基底至地下室地面的距离;当采用箱型基础或筏板基础时,基础埋置深度应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由此可见,基础形式、结构形式等条件的不同,都有可能造成基础埋置深度的不同,甚至区别很大。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以下称基础规范)规定: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的前提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为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当然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其实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以下称基础规范)中第5节的规定,我们知道影响建筑物基础埋深主要有五个因素,即: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下面我将就此五大影响因素来谈谈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

(一)我们在计算基础前,首先会根据建筑物的功能性、结构形式、地基承载力、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来确定基础的结构方案,即:采取何种基础形式并确定基础埋深。

下面举例说明:某30层住宅楼,建筑高度90.6m,地下室与地下停车库相连,场地条件为圆砾,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50kPa,地下水位埋深 3.5m。

根据《基础规范》第5.1.3条和5.1.4条的要求,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在抗震设防地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

基础埋深的确定

基础埋深的确定

浅谈基础埋深的确定摘要:明白基础对于整个建筑物的重要性后,如何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文章说明了确定基础埋深必须考虑的几点因素,包括保证持力层稳定所需的最小埋置深度、建筑物的用途和基础形式与构造、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当地冻结深度、河流冲刷深度、地形条件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关键词:基础;埋置深度;影响因素任何一种建筑物,不管是房屋、桥梁还是隧道,都必须要有可靠的地基和基础。

地基和基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而基础指的是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

很多时候大家都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

从基础的功能来看我们就能知道它在整个工程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了,它的好坏也对工程的总体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近几年来,有很多建筑物出现基础冻胀,地下室渗水、返潮等现象,这与基础埋置深度有直接的关系。

那基础埋置深度又是什么呢?它指的是基础底面的埋置深度,一般情况下基础顶面要低于设计地面0.1m以上,避免基础外露,受外界破坏。

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六个方面:1 保证持力层稳定所需的最小埋置深度基础的埋置深度,除岩石地基外,应在天然地面或无冲刷河流的河底以下不小于1m。

规定最小埋深的目的是保证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

我们知道,地表土的性质是不稳定的,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在温度变化和湿度的影响下,会产生一定的风化作用。

再加上人类和动物活动的作用,植被生长的影响,地表土层的结构就很容易遭到破坏。

如果将其作为基础的持力层,那后期对不均匀沉降、倾覆稳定性、防水等的要求就难以得到保证了。

2 建筑物的用途、基础形式与构造建筑物用途的影响,比如建筑物的功能是什么,房屋建筑有没有地下室,地下室是作为停车场还是杂物间等都会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再说到基础形式,基础形式主要有刚性扩大基础和柔性扩展基础两种。

采用刚性扩大基础时,在其底面尺寸确定后,应按其构造要求来决定基础的最小埋置深度,从而决定了基础的埋深。

浅谈工程浅基础的埋置深度

浅谈工程浅基础的埋置深度

浅谈工程浅基础的埋置深度埋深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施工、造价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因此埋深的选择是基础工程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埋深选择时要考虑的若干主要因素,在满足各种要求的情况下,原则上基础应尽量浅埋。

一、工程地质条件地基中直接与基础底面相接触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为了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的需要,基础应尽可能埋在承载力高、压缩性小的良好土层上,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还必须注意下卧层的承载力和变形是否满足要求。

选择地基持力层时,当从上至下各土层均是满足要求的良好土层时,可由其他因素来决定基础埋深;当从上到下各土层都是承载力低或压縮性大、不满足持力层要求的软弱土层时,若上部结构荷载较小,各土层仍可作为持力层时,可看成良好土层来对待。

若各土层不能满足要求,可考虑采用底面积较大、刚度较好的基础形式,如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必要时也可以使用人工地基或深基础方案,具体可做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对于上部是良好土层而下部为软弱土层的情况,可根据良好土层的厚度和上部荷载的大小来确定埋深。

若荷载较大,良好土层较薄,可看成从上到下均为软弱土层来处理,若荷载不大,软弱土层能达2m以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宽基浅埋'甚至不埋的基础方案,例如无埋深筏基等。

对于墙基础,若地基持力层顶面倾斜,可沿墙长方向将基础底面做成分段的高低不同的台阶形式,每个分段台阶的长度不宜小于相邻两段面高差的1?2倍,且不宜小于1m。

对于经常承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建造在斜坡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基础可能和深层土层一起发生整体滑动破坏,这时其埋深必须满足稳定性要求,采用圆弧滑动面法计算出的最危险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比应符合不小于1. 2的要求。

二、场地环境条件为了保护基础不受人类和其他生物活动的影响,基础宜埋置在地表以下,要求最小埋深为0,5m岩石地基可不受此限制),且基础顶面宜位于室外地面0.1m以下,同时还须考虑沿建筑物基础周边设排水沟的不利影响。

基础埋置深度的要求

基础埋置深度的要求

基础埋置深度的要求嘿,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基础埋置深度这档子事儿!你说这基础埋置深度啊,就好比给房子找个安稳的“座位”。

要是这“座位”没找好,那房子可就不踏实啦!你想想看,要是埋得太浅了,那房子不就跟那根基不稳的小树苗似的,风一吹就摇摇晃晃,能安全吗?这就好像你站在冰面上,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吧!咱盖房子可不能这样啊,那不得成天提心吊胆的。

可要是埋得太深了呢,是不是又有点太浪费啦?就跟挖个大坑把宝贝藏得太深了,结果自己都不好找了一样。

而且花费的人力物力也多呀,多不划算!那怎么把握这个度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咱得根据好多因素来考虑呢。

比如说这土地的情况,要是土地松软,那肯定得埋得深点,不然房子不就陷进去啦?要是土地结实,那就可以相对浅一点嘛。

还有这房子的大小和重量也得考虑进去呀。

要是个大房子,那肯定得给它找个深深的“坑”,让它稳稳地待着。

要是个小房子,那就没必要挖那么深啦。

再说说这地质条件,要是下面有流沙啥的,那可得小心了,得埋得足够深才能保证安全呀。

就像走在沼泽地,你不找个结实的地方落脚能行吗?咱老百姓盖房子可不容易,这基础埋置深度可得重视起来。

别小看这事儿,它可关系到房子以后能不能稳稳当当住人的大问题呢!你说要是因为这个没弄好,以后房子出了啥问题,那多闹心呀!所以啊,在盖房子之前,一定要找懂行的人好好研究研究,把这个基础埋置深度给确定好了。

就像给孩子找学校一样,得找个最合适的,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呀!总之呢,基础埋置深度这事儿啊,可不能马虎。

咱得像对待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给它找个最合适的位置,让咱的房子稳稳地立在那,风吹雨打都不怕。

咱住得也安心,不是吗?这就是我对基础埋置深度的看法,大家可得重视起来哟!。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0000确定基础埋深的原则是: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浅埋。

但不应浅于0.5m,因为地表土一般较松软,易受雨水及外界影响,不宜作为基础的持力层。

另外,基础顶面距设计地面的距离宜大于100㎜,尽量避免基础外露,遭受外界的侵蚀及破坏。

2-2-1建筑结构条件与场地环境条件建筑结构条件包括建筑物用途、类型、规模与性质。

某些建筑物需要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或宜采用某种基础型式,这些要求常成为基础埋深选择的先决条件,例如必须设置地下室或设备层及人防时,通常基础埋深首先要考虑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上提出的埋深要求。

当建筑物内采用不同类型的基础,如单层工业厂房排架柱基础与邻近的设备基础,如果两基础间的净距与其底面间的标高差不满足图2-4的要求时,则应按埋深大的基础统一考虑。

高层建筑物中常设置电梯,在设置电梯处,自地面向下需有至少1.4m电梯缓冲坑,该处基础埋深需要局部加大。

建筑物外墙常有上、下水、煤气等各种管道穿行,这些管道的标高往往受城市管网的控制,不易改变,这些管道一般不可以设置在基础底面以下,该处墙基础需要局部加深。

另外,遇建筑物各部分使用要求不同或地基土质变化较大,要求同一建筑物各部分基础埋深不同时,应将基础做成台阶形逐步过渡,台阶的宽高比为1:2,每阶高度不超过500mm,见图2-5。

上部结构的型式不同,对基础产生的位移适应能力不同。

对于静定结构、中、小跨度的简支梁来说,这项因素对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影响不大。

但对超静定结构即使基础发生较小的不均匀沉降也会使结构构件内力发生明显变化,例如拱桥桥台。

为了减少可能产生的水平位移和沉降差值,有时须将基础设置在埋藏较深的坚实土层上。

图2-4相邻基础的埋深图2-5阶形基础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不同,地基沉降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不一样。

在对荷载大的高层建筑和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设计中,为了减小沉降,往往把基础埋置在较深的良好土层上。

此外,承受较大水平荷载的基础,应有足够大的埋置深度,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几点讨论
1徐江2王智华
1.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54
摘要摘要:
:地基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对地基基础的设计非常重要,大家也非常熟悉,但在设计中,仍有一些很常见的问题大家容易忽略、犯错误,这里列举几点请大家在设计中参考。

Abstract:the embedment depth of foundation is so important to the design of foundation,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foundation,and it is worth to be careful.There are some notes in the paper.
关键词:基础的埋置深度;柱下独基
Keywords:embedment depth of foundation;Individual foundation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A
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面到天然地面的垂直距离。

选择合适的埋置深度关系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工程的长短及造价的高低,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是基础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确定浅基础的基础埋深的原则是凡能浅埋的尽量浅埋。

但考虑到基础的稳定性、动植物的影响因素,除岩石地基外,基础最小埋深不宜小于0.5m,并要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条件。

影响基础埋深的条件很多,应综合考虑以下多种因素选定:
一、建筑物的用途类型及荷载大小性质;
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三、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的影响;
四、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但基础埋置深度的计算问题,其本质是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提高问题。

1.对于地下室底面防水板下有软弱层的基础埋置深度,应按软弱层下的实际地基反力q (防水板自重、地下室地面建筑做法重及地下室地面的活荷载按《荷载规范》第5.1.2条要求折减后的数值)来确定基础的等效埋深m e e q d d d γ==,。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第6.3.5条规定,对于具有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的地下室,其基础埋置深度d (《地基基础》第5.2.4条)按下图分别计算:
1)外墙基础的埋置深度:2
21d d d +=
2)内墙基础的埋置深度:①地基持力层为一般第四纪沉积土4
32
1d d d +=②地基持力层为新近沉积土及人工填土1
d d =注意:1d 的取值:如果地下室底面防水板下无软弱层,1d 按定义取;如果地下室底面防水板下有软弱层,应根据防水板底面的反力取折算埋深(等效埋深),即确定基础的等效埋深m
e e q d d d γ==1,。

2.需要说明的是,公式(《地基基础》第5.2.4条)中关于基础埋置深度)(m d 的解释:“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是有条件的,只有当基础底面地基反力的平均值不小于挖去的原有土重时,才可以按上述规定计算。

当为超补偿基础,应按建筑物重量的等效土层厚度计算基础等效埋置深度e d ,并取e d d =。

注意:当为超补偿基础(基础底面以上建筑的总重量小于挖去的土重)时,基础的计算埋深小于基础的实际埋深;当为欠补偿基础(基础底面以上建筑的总重量大于挖去的土重)时,基础的计算埋深取等于基础的实际埋深(注意:计算埋深应≤基础的实际埋深)。

3.(任何情况下,)对于所有各类带地下室(底面有软垫层的地下室除外)基础的埋置深度计算,均可按基底标高处实际底反力q 来确定基础的等效埋深m e e q d d d γ==,,需同时满足条件1d d e ≤。

例:地下室设置条形基础及独立基础加防水板时的基础埋深计算(情况1.)
某地下室,室外地面与现有天然地面相同,外墙下采用钢筋砼条形基础,内部为钢筋砼柱下独立基础,设钢筋砼防水板如下图所示(防水板及上部填土重量可按3
/20m kN 计算,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为3/18m kN ,地基持力层为一般第四纪沉积土,无地下水问题),计算用于基底地基承载力修正的基础埋置深度。

计算过程:
防水板底面处对地基土的压力2/200.120m kN q e =×=,折算土厚m h e 11.118/20==。

1)地下室外墙下基础埋置深度计算
m d d d m d m h d e 33.32
55.511.12,
55.545.06,11.12121=+=+==−===2)内部框架柱下基础埋置深度计算
m d d d m d m h d e 22.24
55.511.1343,
55.545.06,11.12121=+×=+==−===4.对主楼和裙楼一体的结构,当B B B 221>+时,主楼基础的埋深计算时可将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作为基础l
两侧的超载考虑并将其折算成等效埋深,见下图。

例:带裙楼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计算
某带裙楼高层建筑,室外地面与现有天然地面相同,采用钢筋砼筏形基础,如下图所示(基础及上部填土重量可按按3/20m kN 计算,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为3
/18m kN ,裙房的平均地基底反力分别为21/90m kN q e =和22/150m kN q e =,地基持力层为一般第四
纪沉积土,无地下水问题)。

计算用于主楼地基承载力修正的基础埋置深度。

计算过程:
由图可知:,
25,25,3021m B m B m B ===则:,
50252255253021m B m B B =×=>=+=+1)裙楼一平均地基反力e q 1的折算土厚度<==m h e 518/901室外填土厚度,
55.52m d =
裙楼一地下室基础的等效埋置深度m h d e e 511==。

2)裙楼二平均地基反力e q 2的折算土厚度>==m h e 33.818/1502室外填土厚度
,55.52m d =裙楼二地下室基础的等效埋置深度m h d e e 55.522==。

3)主楼基础用于基底地基承载力修正的计算埋置深度d 取e e d d 215550、、之最小值,即
m d d e 51==。

5.5.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1)基础埋置深度有“实际埋置深度”和用于持力层地基承载力修正的“计算埋置深度”两种;
2)位于地下室中部独立基础的计算埋置深度,本文中考虑地下室外墙基础实际埋置深度对中部基础的有利影响,当地下室足够大(中部基础边缘与地下室外墙基础内边缘的水平距离l 大于两倍外墙基础实际埋置深度2d ,即22d l >(见下图))时,建议可不考虑其有利影响,而直接取中部基础埋置深度1d d =;
3)对于整体式基础(如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等),由于其整体性强、基础及上部结构刚度大,因此,地下室平面中部区域基础的计算埋置深度,可按本文方法计算;
4)对于虽为整体式基础,但基础自身刚度不大(如柱下局部加厚的板式筏基等)时,对位于地下室平面中部区域基础的计算埋置深度,可适当取小值;
5)带裙楼高层建筑主楼基础的埋置深度,当B B B 221≤+时,建议也可按本文方法计算(偏于安全);
6)当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楼用沉降缝分开时,建议基础的埋置深度也可按本文方法计算;
7)按基础底面实际反力折算成等效土厚度的方法,适用于全部整体式基础,但任何情况下,等效土厚度都不应超过基础的实际埋置深度;
8)为便于简单说明问题,本文中未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需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6、结束语
以上是基础埋置深度在设计中存在的几个方面,也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容易忽略的几个方面,故将其总结在一起方便设计人员的需要,希望对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朱炳寅,娄宇,杨琦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同济大学,高大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