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挡土墙基础埋深
![挡土墙基础埋深](https://img.taocdn.com/s3/m/6eb8e0f56294dd88d0d26b8c.png)
挡土墙基础埋深
基础埋置深度应按地基的性质、承载力的要求、冻胀的影响、地形和水文地质等条件确定。
挡土墙基础置于土质地基时,其基础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埋置深度不小于lm。
当有冻结时,应在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25m;当冻结深度超过lm时,可在冻结线下0.25m内换填不冻胀材料,但埋置深度不小于1.25m。
不冻胀土层(例如碎石、卵石、中砂或粗砂等)中的基础,埋置深度可不受冻深的限制;
(2)受水流冲刷时,基础应埋置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lm;
(3)路堑挡土墙基础顶面应低于边沟底面不小于0.5m。
挡土墙基础置于硬质岩石地基上时,应置于风化层以下。
当风化层较厚,难以全部清除时,可根据地基的风化程度及其相应的承载力将基底埋于风化层中。
置于软质岩石地基上时,埋置深度不小于0.8m。
挡土墙基础埋深相关延伸:
对于土质地区,基础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无冲刷时,应在天然地面以下至少1m;
有冲刷时,应在冲刷线以下至少1m;
受冻胀影响时,应在冻结线以下不少于0.25m。
当冻深超过1m时,采用1.25m,但基底应夯实一定厚度的砂砾或碎石垫层,垫层底面亦应位于冻结线以下不少于0.25m。
碎石、砾石和砂类地基,不考虑冻胀影响,但基础埋深不宜小于1m。
对于岩石地基,应清除表面风化层。
当风化层较厚难以全部清除时,可根据地基的风化程度及其容许承载力将基底埋入风化层中。
墙趾前地面横坡较大时,应留出足够的襟边宽度,以防止地基剪切破坏。
当挡土墙位于地质不良地段,地基土内可能出现滑动面时,应进行地基抗滑稳定性验算,将基础底面埋置在滑动面以下或采用其它措施,以防止挡土墙滑动。
§3—3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3—3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cd977878a417866fb84a8ec2.png)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一、基础埋深的确定原则
(1)定义:自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2)重要性: 室内设计地面
基础埋深的大小对 do 于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 d 用、施工技术措施、施工 工期、工程造价等都有很 大影响。 (3)确定原则:①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的前提下,基 础应尽量浅埋。但不宜小于0.5m(岩基除外)。 ②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100mm以上。
承压水位
h γ>H γω
H 持力层 土重度 γ h 隔水层
水重度
含水层
⒉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⑴ 基础埋深不宜深于相邻原有建筑基础;
⑵ 若必须将拟建基础做到原有基础底面以下时,则 需满足下列条件:
原有建筑 拟建建筑
L≥(1~2)ΔH
ΔH ⑶ 若不能满足 上述条件,应采 取相应措施。 (分段施工 L 坑壁支护 加固原有基础)
要求:
Z≥b/4, b
且≮1~2m
Z
④ 当地基持力层水 平变化较大时,可 分为若干段,各段 采用不同的埋深, 以调整基础的不均 匀沉降,获得经济 持 力 层 效果。
≤0.5m ≥1.0m
⑵ 水文地质条件
①基础宜埋在地下水位以上;(便于施工 防侵蚀 )
②如必须埋于地下水位以下,应采取相应措施;
③如持力层有承压水,应满足:
⑵荷载性质(作用方向
偏心
动静等)
如: 中心荷载 :在满足强度和变形条件下可 尽量浅埋; 有水平荷载(高耸构筑物): 适当加大埋深;
上拔荷载(输电塔):适当加大埋深,保证抗拔力;
动荷载(振动 地震区): 尽量埋在液化层以下。
㈡ 建筑物周围的条件
⒈水文、工程地质条件
⑴ 工程地质条件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https://img.taocdn.com/s3/m/c6161edfc1c708a1284a447d.png)
基础埋置深度:
地基规范(GB50007-2011)5.1.4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处,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
高规(JGJ3-2010)12.1.8基础应有一定的埋置深度。
在确定埋置深度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高度、体型、地基土质、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
基础埋置深度可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底面,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可取房屋高度的1/15。
2 桩基础,不计桩长,可取房屋高度的1/18。
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时,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要求及本堆积第12.1.7条规定的前提下,基础埋深可比本条第1、2两款的规定适当放松。
当地基可能产生滑移时,应采取有效的抗滑移措施。
规定基础埋深的原因:
基础的计算埋深:
主要是指对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的的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的埋置深度计算要求见下图:
对照地基规范可以看出,地基规范对于地下室具有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的埋深计算偏于安全。
以上关于基础埋深和计算埋深的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并不完全等同。
主要参考书目:朱炳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4c7093e16c85ec3a86c2c528.png)
6.场地环境条件
最小埋深不小于0.5m,且不超过相邻建筑基础的底面, 否则,与相邻基础的净距应大于该相邻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
地基基础
max
zd ——场地冻结深度;
h max——基底下允许残留冻土层的最大厚度。
zd z0. zs . zw. ze
z0
——标准冻深;系采用在地表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 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当无实
测资料时,按规范附录F采用。
zs ——土的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zw——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ze ——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建筑物类型及基础构造 (1)类型主要指高层与非高层之分。
(2)基础构造,针对基础类别、用途等。 2.基础上荷载大小及性质 (1)荷载大小与地基承载力间的关系导致持力层选择发生变化。
(2)建筑物类型不同,其所受荷载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对基础 埋深产生影响。Eg.高层建筑:水平力作用;输电塔:上拔力作 用;砖窑:高温作用;冷库:低温作用;受动力荷载基础:对持 力层土要求,不宜为饱和疏松的粉细砂(振动液化)。
1zz 2z2 Wh 0
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条件 对于埋置于可冻胀土中的基础,其最小埋深应由下式确定:
z0
dmin
——标准冻深;z0t Nhomakorabeadfr
t ——采暖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GBJ7-89)
d z h d ——基底下允许残留冻土层的厚度, fr
min d
(GB50007-2011)
3.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基础的埋深 有较大差别,要合理选择持力层以保证 建筑物的安全和经济性。
(2)土层不均匀时可分段采用不同埋 深。对建于边坡上的基础(如上图), 其埋深应满足下式:
建筑物基础埋深确定
![建筑物基础埋深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c7c1108be53a580216fcfee2.png)
建筑物基础埋深确定姜伟郑永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710003 西安)摘要: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主要解决建筑物的稳定问题,本文对各种类型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要求进行了综述,供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建筑物基础应有足够的埋深,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
建筑物基础埋深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建筑结构的高度等确定。
1、建筑物基础埋深一般应以室外地面算起;如地下室周围无可靠之侧限时,应从具有侧限之标高算起。
2、多层建筑如满足地基稳定、地基强度及地基变形要求、同时又考虑了地沟、管道等因素后,基础宜尽量浅埋。
除岩石地基外。
基础埋深不宜小于500mm。
3、一般情况下,基础埋深宜不小于冰冻深度;若采用灰土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灰土顶面;若为砼基础、毛石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基础底部或砼垫层底部。
当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时,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 - 2002中 5. 1. 8确定。
4、在填方整平地区,基础两侧的填土顶面标高基本相同时,可自室外填土地面算起。
5、对坡地或山地,建筑四周室外标高一般不等, 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低的一侧算起。
6、对带地下室的建筑物,当为整体基础(如箱基、筏基等)四周外墙侧限好时,则基础埋深可自室外地面算起;当仅有一层地下室,或若为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地下室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7、当高层建筑与裙房在±0. 000 以下连为一体时,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算起。
8、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 可按以下情况区别对街: (1)、高层建筑有地下室而裙房无地下室,则高层建筑及裙房的基础埋深均从室外地面算起。
(2)高层建筑和裙房均设地下室,若沉降缝地面以下处用粗砂填实时,则高层建筑及裙房的基础埋深均从室外地面算起。
否则应视为无埋深。
9、邻建建说:当原有建筑物的地基为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时,为保证在施工期间相邻的已有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基础埋深(或基坑开挖深度)不宜深于已有相邻建筑物的基础。
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https://img.taocdn.com/s3/m/278bfec50b1c59eef9c7b449.png)
5.5.3基础埋置深度1.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基础埋置深度(简称埋深)一般是指室外天然地面标高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确定基础埋深,就是选择较理想的土层作为持力层,基础埋置深,基底两侧的超载大,地基承载力高,稳定性好;基础埋置浅,工程造价低,施工工期短。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等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以节省工程量且便于施工。
2.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有:建筑物的用途类型及荷载大小性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当地冻结深度、建筑场地的环境条件等方面,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其中工程地质条件对基础设计方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常把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其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为了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要求,应当选择压缩性小、承载力高的坚实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由此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的地质剖面图,分析各土层的深度、层厚、地基承载力大小与压缩性高低,结合上部结构情况进行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最佳的基础埋深方案。
3.基础埋置深度的计算“基础埋置深度”在规范中经常出现,但有时又有区别:1)《地基规范》-5.2.4条计算修正以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此时采用的埋深主要考虑基础破坏时周围的土体是否能够发挥有利的作用,故区分不同的情况:(1)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2)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3)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其确定方法如下:(1)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如图5.5.3-1:①外墙基础的埋置深度:221d d d +=②内墙基础的埋置深度:新近沉积土及人工填土1d 图5.5.3-1独立柱基、条基埋深计算(2)对主楼和裙楼一体的结构,如图5.5.3-2:当B B B 221≥+时,主楼基础的埋深计算时可将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作为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并将其折算成等效埋深,然后取实际埋深和等效埋深的最小值。
浅谈工程浅基础的埋置深度
![浅谈工程浅基础的埋置深度](https://img.taocdn.com/s3/m/687ad22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4.png)
浅谈工程浅基础的埋置深度埋深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施工、造价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因此埋深的选择是基础工程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埋深选择时要考虑的若干主要因素,在满足各种要求的情况下,原则上基础应尽量浅埋。
一、工程地质条件地基中直接与基础底面相接触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为了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的需要,基础应尽可能埋在承载力高、压缩性小的良好土层上,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还必须注意下卧层的承载力和变形是否满足要求。
选择地基持力层时,当从上至下各土层均是满足要求的良好土层时,可由其他因素来决定基础埋深;当从上到下各土层都是承载力低或压縮性大、不满足持力层要求的软弱土层时,若上部结构荷载较小,各土层仍可作为持力层时,可看成良好土层来对待。
若各土层不能满足要求,可考虑采用底面积较大、刚度较好的基础形式,如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必要时也可以使用人工地基或深基础方案,具体可做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对于上部是良好土层而下部为软弱土层的情况,可根据良好土层的厚度和上部荷载的大小来确定埋深。
若荷载较大,良好土层较薄,可看成从上到下均为软弱土层来处理,若荷载不大,软弱土层能达2m以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宽基浅埋'甚至不埋的基础方案,例如无埋深筏基等。
对于墙基础,若地基持力层顶面倾斜,可沿墙长方向将基础底面做成分段的高低不同的台阶形式,每个分段台阶的长度不宜小于相邻两段面高差的1?2倍,且不宜小于1m。
对于经常承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建造在斜坡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基础可能和深层土层一起发生整体滑动破坏,这时其埋深必须满足稳定性要求,采用圆弧滑动面法计算出的最危险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比应符合不小于1. 2的要求。
二、场地环境条件为了保护基础不受人类和其他生物活动的影响,基础宜埋置在地表以下,要求最小埋深为0,5m岩石地基可不受此限制),且基础顶面宜位于室外地面0.1m以下,同时还须考虑沿建筑物基础周边设排水沟的不利影响。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0a816d0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7.png)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0000确定基础埋深的原则是: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浅埋。
但不应浅于0.5m,因为地表土一般较松软,易受雨水及外界影响,不宜作为基础的持力层。
另外,基础顶面距设计地面的距离宜大于100㎜,尽量避免基础外露,遭受外界的侵蚀及破坏。
2-2-1建筑结构条件与场地环境条件建筑结构条件包括建筑物用途、类型、规模与性质。
某些建筑物需要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或宜采用某种基础型式,这些要求常成为基础埋深选择的先决条件,例如必须设置地下室或设备层及人防时,通常基础埋深首先要考虑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上提出的埋深要求。
当建筑物内采用不同类型的基础,如单层工业厂房排架柱基础与邻近的设备基础,如果两基础间的净距与其底面间的标高差不满足图2-4的要求时,则应按埋深大的基础统一考虑。
高层建筑物中常设置电梯,在设置电梯处,自地面向下需有至少1.4m电梯缓冲坑,该处基础埋深需要局部加大。
建筑物外墙常有上、下水、煤气等各种管道穿行,这些管道的标高往往受城市管网的控制,不易改变,这些管道一般不可以设置在基础底面以下,该处墙基础需要局部加深。
另外,遇建筑物各部分使用要求不同或地基土质变化较大,要求同一建筑物各部分基础埋深不同时,应将基础做成台阶形逐步过渡,台阶的宽高比为1:2,每阶高度不超过500mm,见图2-5。
上部结构的型式不同,对基础产生的位移适应能力不同。
对于静定结构、中、小跨度的简支梁来说,这项因素对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影响不大。
但对超静定结构即使基础发生较小的不均匀沉降也会使结构构件内力发生明显变化,例如拱桥桥台。
为了减少可能产生的水平位移和沉降差值,有时须将基础设置在埋藏较深的坚实土层上。
图2-4相邻基础的埋深图2-5阶形基础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不同,地基沉降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不一样。
在对荷载大的高层建筑和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设计中,为了减小沉降,往往把基础埋置在较深的良好土层上。
此外,承受较大水平荷载的基础,应有足够大的埋置深度,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https://img.taocdn.com/s3/m/60c32deb4693daef5ef73d87.png)
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深度。
基础按其埋置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基础埋深不超过5米时称为浅基础。
若浅层土质不良,需将基础加大埋深,此时需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手段和相应的基础形式,如桩基、沉箱、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这样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基本信息基础埋深Buried depth of foundation基本原则: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基础按其埋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基础埋深不超过5米时称为浅基础目录1基本概念2基本原则3基础埋深4影响因素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概念室外设计地坪分为自然地坪和设计地坪。
自然地坪指施工地段的现在地坪,而设计地坪指按设计要求工程竣工后室外场地经整平的地坪。
埋深大于等于5米或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浅基础。
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原则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
折叠编辑本段基础埋深建筑物基础应有足够的埋深,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
建筑物基础埋深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建筑结构的高度等确定。
1、建筑物基础埋深一般应以室外地面算起;如地下室周围无可靠之侧限时,应从具有侧限之标高算起。
2、多层建筑如满足地基稳定、地基强度及地基变形要求、同时又考虑了地沟、管道等因素后,基础宜尽量浅埋。
除岩石地基外。
基础埋深不宜小于500mm。
3、一般情况下,基础埋深宜不小于冰冻深度;若采用灰土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灰土顶面;若为砼基础、毛石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基础底部或砼垫层底部。
当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时,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 - 2002中5. 1. 8确定。
4、在填方整平地区,基础两侧的填土顶面标高基本相同时,可自室外填土地面算起。
5、对坡地或山地,建筑四周室外标高一般不等,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低的一侧算起。
§3—3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3—3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afdb42b1453610661fd9f49c.png)
① 当上层土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一般选上层土做持力层, 以减少基础埋深;
②当上层土承载力低于下层土时:
(A)取下层土为持力层,承载力高,基底面积小,
但基础埋深大 ;
(B) 取上层土为持力层,与(A)情况相反。
③ 当基础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基础应尽量浅埋,以增大应 力扩散效果。
要求: Zm以上。
2020/7/6
1
二、确定基础埋深应考虑的因素
㈠ 建筑物本身的情况 ⒈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和基础类型
⑴用途:建筑物的用途往往影响埋深的选择。 如:有地下室的建筑,埋深由地下室标高
决定;有地下设施或设备基础,需局部或整体加深。 ⑵结构:不同结构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不同,如:
§3—3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一、基础埋深的确定原则
(1)定义:自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2)重要性:
基础埋深的大小对 于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 用、施工技术措施、施工
室外设计地面
do d
室内设计地面
工期、工程造价等都有很
大影响。
(3)确定原则:①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的前提下,基
础应尽量浅埋。但不宜小于0.5m(岩基除外)。
确定基础埋深应考虑地基的冻结深度。
⑴冻结深度——地基土冻结的极限深度。
为保证建筑物免受冻害,在冻胀地基上设计时, 注意:
①保证最小埋置深dmin,以消除法向冻胀力;
②采取减少或消除切向冻胀力的措施,如:基础侧面 回填中、粗砂等不冻胀材料;
Zd为季节性冻土设计冻深:
土的冻胀影 响系数
Zd=Z0×ψzs× ψzw× ψze
且≮1~2m
④ 当地基持力层水 平变化较大时,可 分为若干段,各段 采用不同的埋深, 以调整基础的不均 匀沉降,获得经济 持 力 层 效果。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948f16c84868762cbaed513.png)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图2-3 基础埋深与土质的关系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按地基条件选择基础埋深时, 还要求从减少不均匀沉降的角度 来考虑,当土层分布明显不均匀 或各部分荷载差别很大时,对同 一建筑物可采用不同的基础埋深 来调整不均匀沉降量。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3. 水文地质条件
当建筑场地存在地下水时,应确定地下水的常年水 位和最高水位,以便选择基础埋深。一般宜将基础设置 在地下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之上,这样既可以避免施工 时排水困难,还可以防止或减轻地基土层的冻胀。当地 下水位很高时,应将基础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200 mm 以下,此时基础底面不会处于地下水位变化的范围内, 避免了地下水浮力对基础的影响,如图2-4所示。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图2-4 地下水位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4. 地基土冻结深度
细颗粒土具有冻胀现象,地面以下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 称为冰冻线。土层的冻结深度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气温越低、 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土层的冻结深度就越大。土壤冻胀时产生的冻 胀力将基础向上拱起,当天气转暖时,冻土解冻,冻胀力消失,基 础又会下沉,这种冻融循环容易造成基础变形、地基沉降,严重时 会使基础开裂、破坏。因此,一般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了解土层 的冻结深度,将基础埋置在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200 mm处,如图2 -5 所示。对于冰冻线浅于500 mm的南方地区或地基土为非冻胀土 的情况,可不考虑土的冻融循环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4)当地基软弱土层的厚度大于5 m时,对于总荷载较小 的建筑物应尽量利用表层软弱土层作为地基,将基础埋于软弱土 层内,如图2-3(d)所示。必要时应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性, 增大基础底面积或用换土、压实等方法对地基进行人工加固处理。 是采用人工地基还是把基础埋在坚硬土层内,应进行经济比较后 确定。
基础埋置深度根据什么确定?
![基础埋置深度根据什么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82f1390a6c175f0e7cd13792.png)
基础埋置深度根据什么确定?答:基础埋置深度关系到地基是否安全、经济和施工的难易,如何选择基础埋置深度影响因素很多,但对每项具体工程,往往就其中一、二项因素起决定作用。
考虑基础埋深时应根据以下条件确定:(1)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层和地下设施,基础型式和构造;(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例如高层建筑,竖向荷载大,又受风力和地震水平荷载,采用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随着高度增加应适当增大,不仅应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还要满足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除岩石地基外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常需依靠侧面岩土体来承担水平荷载,其基础埋置深度应满足搞滑要求。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场地岩土层分布情况,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应座在工程地质性质较好的持力层上,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基础应尽量浅埋,加大基底与软弱下卧层顶板的距离;当土层分布明显不均匀或各部位荷载差别很大时,同一建筑物的基础可以采用不同的埋深对不均匀沉降进行调整。
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时,应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涌土、流砂的可能,采取基坑排水、坑壁围护等使地基土不受扰动的措施,沿应考虑基础由于水浮力有可能上浮等问题。
(4)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相邻建筑,由于附加应力的扩散和叠加,使得太近的两幢新老建筑产生附加的不均匀沉降,有可能使建筑物开裂或倾斜。
新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超过原有建筑物基础的底面,否则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一般不小于相邻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加固支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地基等措施以保证已有建筑物的安全。
(5)地基土冻胀与融陷的影响当冻土厚度较大,土温比较稳定,或不采暖建筑,基础始终处于冻土层的保持冻结法设计原则。
建筑物基础埋深确定
![建筑物基础埋深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c0968e4ee45c3b3567ec8bf8.png)
建筑物基础埋深确定姜伟郑永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710003 西安)摘要: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主要解决建筑物的稳定问题,本文对各种类型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要求进行了综述,供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建筑物基础应有足够的埋深,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
建筑物基础埋深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建筑结构的高度等确定。
1、建筑物基础埋深一般应以室外地面算起;如地下室周围无可靠之侧限时,应从具有侧限之标高算起。
2、多层建筑如满足地基稳定、地基强度及地基变形要求、同时又考虑了地沟、管道等因素后,基础宜尽量浅埋。
除岩石地基外。
基础埋深不宜小于500mm。
3、一般情况下,基础埋深宜不小于冰冻深度;若采用灰土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灰土顶面;若为砼基础、毛石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基础底部或砼垫层底部。
当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时,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 - 2002中5. 1. 8确定。
4、在填方整平地区,基础两侧的填土顶面标高基本相同时,可自室外填土地面算起。
5、对坡地或山地,建筑四周室外标高一般不等,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低的一侧算起。
6、对带地下室的建筑物,当为整体基础(如箱基、筏基等)四周外墙侧限好时,则基础埋深可自室外地面算起;当仅有一层地下室,或若为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地下室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7、当高层建筑与裙房在±0. 000 以下连为一体时,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算起。
8、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可按以下情况区别对街:(1) 、高层建筑有地下室而裙房无地下室,则高层建筑及裙房的基础埋深均从室外地面算起。
(2)高层建筑和裙房均设地下室,若沉降缝地面以下处用粗砂填实时,则高层建筑及裙房的基础埋深均从室外地面算起。
否则应视为无埋深。
9、邻建建说:当原有建筑物的地基为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时,为保证在施工期间相邻的已有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基础埋深(或基坑开挖深度)不宜深于已有相邻建筑物的基础。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https://img.taocdn.com/s3/m/cb3fe526cc175527072208e6.png)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二、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基础宜埋置在 1、地下水位以上 2、常年最低地下水 位以下至少200mm
避免地下水的升降对基础底部产生上浮力,同时满 足地基土稳定性要求。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单元1 地基与基础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1
5.3.1 组合体的类型 一、基础的埋置深度概念
2
二、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一、基础的埋置深度概念 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 0.5m(除岩石地基外)。
保证有足够的土层包裹基础,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二、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 4、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冻土层和非冻土层的分界线叫冰冻线。 基础应尽量埋置冰冻线以上。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二、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 5、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 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 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 和土质情况确定。
以防基础产生滑移失稳。
基础的埋置深度——指室外设计地坪到基础 底面的垂直距离。
室外设计地坪——是指按总平面图要求的绝对标高 将自然地坪垫高或下挖后的地坪。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二、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 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 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建筑地基基础——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建筑地基基础——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e4abc16ea98271fe910ef9ad.png)
§7.3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 7.3.1 与建筑物及场地环境有关 § 7.3.2 与土层的性质和分布有关 § 7.3.3 与地下水条件有关 § 7.3.4 与土的冻胀影响有关
§7.3.2 与土层的性质和分布有关
直接支承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在持力层下方的 土层称为下卧层。
为了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允许变形值的要求,基 础应尽可能埋置在良好的持力层上。当地基受力层 (或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软弱下 卧层的承载力和变形也要满足要求。
在选择持力层和基础的埋深时,应通过工程勘察 报告详细的了解拟建场地的底层分布、各土层的物理 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等情况。
§7.3.2 与土层的性质和分布有关
对于中小型建筑物,可以把坚硬、硬塑或可塑状态 的粘性土层,密实或中密状态的砂土层和碎石土层, 以及属于中低压缩性的其他土层视为良好土层。
把处于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层,处于松散状态 的砂土层、未经处理的填土和其他高压缩性土层视作 软弱土层。
§7.3.1 与建筑物及场地环境有关
靠近原有建筑物修建新基础时,为了不影响原有 基础的安全,新基础最好不低于原有的基础。如果必须 超过时,两基础间的净距离应不小于其底面高差的1-2倍 (土质好时可取低值)(图7-10)。
当相邻基础(包括厂房的设备基础)必须选择不同 的埋深时,也可依据图7-10所示原则处理,尽可能按 先深后浅的次序施工。
壳 层”,硬壳层以下为空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的软 土层,对于中小型建筑物或者6层以下的住宅宜选择硬 壳层作为持力层,基础尽量浅埋,采用“宽基浅埋”的 方案,以便加大基底至软弱层的距离。此时最好采用 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截面高度较小)。
§7.3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2.2 基础埋深
![2.2 基础埋深](https://img.taocdn.com/s3/m/f895a9c20c22590102029d93.png)
一、上部结构情况 建筑物用途、类型、规模、荷载大小与性质。 建筑物用途、类型、规模、荷载大小与性质。 建筑屋地下室要作为地下车库、 建筑屋地下室要作为地下车库、地下商店或 有人防要求的情况下,基础埋深至少大于3m。 有人防要求的情况下,基础埋深至少大于 。 建筑物类型为高层建筑, 建筑物类型为高层建筑,为抗震稳定性要求基 础埋深不小于1/10 ~1/15的建筑物地面以上高度。 的建筑物地面以上高度。 础埋深不小于 的建筑物地面以上高度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基础埋深可浅。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基础埋深可浅。
最大厚度。 最大厚度。 当有充分依据时, 当有充分依据时,基底下允许残留冻土层 厚度也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厚度也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5、防止冻害的措施 对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础, 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础 ① 对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基础,基础侧面应回填非 冻胀性的中砂或粗砂,其厚度应不小于10cm。对 冻胀性的中砂或粗砂,其厚度应不小于 。 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 可采用桩基础 的基础, 桩基础、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础,可采用桩基础、自锚式 基础(冻土层下有扩大板或扩底短板) 基础(冻土层下有扩大板或扩底短板)或采取其 他有效措施。 他有效措施。 宜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 ② 宜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良好的 建筑场地。对低洼场地, 建筑场地。对低洼场地,宜在建筑四周向外一倍 冻深距离范围内, 冻深距离范围内,使室外地坪至少高出自然地面 300~500mm。 ~ 。
⑤ 当独立基础联系梁下或桩基础承台下有冻土 时 , 应在梁或承台下留有相当于该土层冻胀 应在梁或承台下 留有相当于该土层冻胀 量的空隙, 以防止土的冻胀将梁或承台拱裂。 量的空隙 , 以防止土的冻胀将梁或承台拱裂 。 外门斗、 室外台阶和散水坡等部位宜与主体 ⑥ 外门斗 、 室外台阶和散水坡等部位宜与 主体 结构断开, 散水坡分段不宜超过1.5m, 坡度 结构断开 , 散水坡分段不宜超过 , 不宜小于3%,其下宜填入非冻胀性材料。 不宜小于 ,其下宜填入非冻胀性材料。 对跨年度施工的建筑, ⑦ 对跨年度施工的建筑 , 入冬前应对地基采取 相应的防护措施; 按采暖设计的建筑物, 相应的防护措施 ; 按采暖设计的建筑物 , 当 冬季不能正常采暖也应对地基采取保温措施。 冬季不能正常采暖也应对地基采取保温措施 。
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https://img.taocdn.com/s3/m/9895dd6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d.png)
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一般是指基础底面到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简称基础埋深。
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型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影响基础埋深选择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小桥涵基础埋深还应考虑,冲刷深度和冰冻深度。
基础的埋置深度名词解释
![基础的埋置深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b0478c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a.png)
基础的埋置深度名词解释
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是指基础底面到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简称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计算,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宜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做持力层。
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