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综合卷B)
浙教版九上科学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综合检测(含答案)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综合检测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列下物质中,后者包含前者的是………………………………………………………()A、纯净物、单质B、纯净物、化合物C、金属氧化物、化合物D、氧化物、金属氧化物2、气体M是由H2、CO、CO2、HCl四种气体混合而成,将M依次通过①氢氧化钠溶液;②灼热的氧化铜;③足量的浓硫酸(每步反应中气体均反应完全),最后还有气体导出。
则M中一定含有…………………………………………………………………………()A、H2B、COC、CO2D、HCl3、铁片在下图所示的四支试管中,最容易生锈的是……………………………………()4、为了防止铁制品表面生锈,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与清洁B、涂上油或喷上一层油漆C、镀上一层其它金属D、提高铁的质量分数5、钢铁制品在高温下经氧化,可生成一层致密牢固的氧化膜,保护着内部钢铁不再锈蚀,即工业上常说的“发蓝”、“发黑”。
这层氧化膜是………………………………………()A、Fe3O4、B、Fe2O3C、FeOD、Fe(OH)36、铺设京九铁路所用的合金钢是………………………………………………………()A、不锈钢B、锰钢C、硅钢D、钨钢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B、铜呈紫红色,在潮湿的空气中它会生锈C、铁属于黑色金属,所以纯铁是黑色的D、水银是金属,在常温下呈液态8、继“食盐加碘”之后,我国又将启动“酱油加铁”,其意义在于………………()①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②预防缺铁性贫血③改善酱油的味道增加黑色素④减少厨房污染物,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④9、将一定量的铁片分别投入下列溶液中,溶液质量减少的是…………………………()A.稀盐酸B.硫酸亚铁C.硫酸铜D.硫酸镁10、制造飞翼船时,采用了大量的铝合金材料,其原因是…………………………()(A)铝合金材料密度小(B)铝合金材料强度大(C)铝合金材料有料强的搞氧腐蚀能力(D)以上都是11、常用作食品包装的是……………………………………………………………()(A)聚氯化烯(B)聚苯乙烯(C)酚醛树脂(D)聚乙烯12、“绿色化学工艺”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其理想状态是反应物里的原子全部转化到欲制取的产物中,对环境实现零排放。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测试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羊毛衫B.塑料盆C.不锈钢餐具D.玻璃杯2.为了研究和识别物质,需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
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A B.B C.C D.D3.图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①和③属于有机物,物质④属于氧化物B.物质③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参加反应的物质①和②的分子个数比为1﹕2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4.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A.①单质、②化合物B.④碱、⑤氧化物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5.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
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是()。
A.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都是有机物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所以电离能产生的化合物是酸C.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6.如图,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不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②B.实现③转化,可通至氯化钠溶液C.实现⑤转化,可加入碳酸钙粉末D.实现⑥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7.下列实验中,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都符合实验目的的是验目的()A.A B.B C.C D.D8.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物质组成的.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已知:①氯化镁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②氯化钠和氯化镁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B.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C.该融雪剂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和硝酸钠D.该融雪剂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或硝酸钠9.实验室的试剂常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对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铁粉生锈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有关B.氢氧化钠潮解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C.浓盐酸变稀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D.氧化钙的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10.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A.CuSO4、NaCl、Zn(NO3)2B.MgCl2、Na2SO4、NaOHC.CaCl2、NaNO3、Ba(NO3)2D.H2SO4、NaNO3、NH4HCO311.粗盐必须除去其中所含的Ca2+、Mg2+、SO42-及泥沙后,才能配制成饱和食盐水做电解工业的原料。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原卷版)2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B卷•专项卷)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二、金属置换反应时的滤渣滤液成分问题 (3)三、制取氢气的图像问题 (4)四、金属活动性顺序问题 (6)五、金属还原实验问题 (7)六、物质的相互转化与制备 (9)七、物质的鉴别、推断 (11)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向质量均为m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100g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后均得到无色溶液B.反应后所得气体化学性质相同C.b表示的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的情况D.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均有剩余,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
在两只烧杯里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然后分别向左右两端烧杯中加入质量相等的Fe和金属A.有气体产生时,天平指针慢慢向左偏转(如图1):指针偏转到一定角度后,又慢慢向右偏转;反应结束后,天平指针指向右端(如图2)。
则天平右端加入金属A可能是()A.Cu B.Mg C.Zn D.Al3.将等质量的Mg、Al、Fe分别放入三份浓度(即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B.铝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C.镁一定过量,铝、铁可能反应完D.镁和铁一定过量,铝可能反应完4.某兴趣小组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Fe和Al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有()①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Fe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③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有AgNO3和Al(NO3)3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③D.只有②④二、金属置换反应时的滤渣滤液成分问题5.(2024•宁波模拟)小周学习了金属的相关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综合素质评价

第2章综合素质评价一、选择题1. “柴、米、油、盐、醋”是厨房常备用品, 其主要成分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A. 醋(醋酸)B. 米(淀粉)C. 油(脂肪)D. 盐(氯化钠)2. 以下四种物品属于垃圾分类中的可回收物, 其中主要成分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 塑料盒B. 一次性纸杯C. 玻璃瓶D. 易拉罐3. 2020年11月10日, 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度10909米处成功坐底, 并进行一系列的深海探测科考活动。
如图是研究团队研发的钛合金深海潜水器球舱。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纯金属低B.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纯金属大C. 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纯金属强D. 所用的主要材料有钛合金, 合金至少含两种金属元素4.在利用黄铜(一种合金)制作机器零件的过程中会产生黄铜屑, 经测定黄铜屑主要含Zn、ZnO、Cu和CuO。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 会有气泡产生B. 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 黄铜屑会全部溶解C. 根据黄铜屑的成分, 可确定黄铜中含有锌和铜两种金属D. 根据黄铜屑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现象, 可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5.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A. Cu(OH)2→CuCl2B. H2SO4→HClC. NaNO3→Na2CO3D. CaCl2→CaCO36. 下列除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7. 小乐将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 堆放在石棉网上, 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触混合物, 等部分混合物迅速变红热状态后, 撤离玻璃棒, 反应能继续进行, 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红热的状态, 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固态物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参与反应的铁和硫都属于金属单质, 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属于盐B. 混合物有红热现象, 可作为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证据C. 反应需要用红热的玻璃棒加热, 说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D. 用磁铁吸引可以证实反应中铁已从游离态变成化合态8. 小明为了比较X、Y、Z、W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稀盐酸、Z的硝酸盐溶液和W的硝酸盐溶液进行有关实验, 结果如下表(“√”表示能反应, “—”表示不能反应, “空白”表示未做该实验)。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测试及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羊毛衫B.塑料盆C.不锈钢餐具D.玻璃杯2.为了研究和识别物质,需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
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AB.BC.CD.D3.图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①和③属于有机物,物质④属于氧化物B.物质③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参加反应的物质①和②的分子个数比为l:2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第3题图第4题图4.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A.①单质、②化合物B.④碱、⑤氧化物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5.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
下列归纳和演绎合理的是()A.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CH4、CO2都是有机物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所以电离时能产生H+的化合物是酸C.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6.如图,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不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②B.实现③转化,可通至氯化钠溶液C.实现⑤转化,可加入碳酸钙粉末D.实现⑥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7.下列实验中,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都符合实验目的的是验目的()C.CD.D8.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物质组成的.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已知:①氯化镁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②氯化钠和氯化镁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B.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C.该融雪剂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和硝酸钠D.该融雪剂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或硝酸钠9.实验室的试剂常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对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铁粉生锈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有关B.氢氧化钠潮解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C.浓盐酸变稀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D.氧化钙的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10.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A.CuSO4、NaCl、Zn(NO3)2B.MgCl2、Na2SO4、NaOHC.CaCl2、NaNO3、Ba(NO3)2D.H2SO4、NaNO3、NH4HCO311.粗盐必须除去其中所含的Ca2+、Mg2+、及泥沙后,才能配制成饱和食盐水做电解工业的原料。
第二章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综合练习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单选题1.实验室内一些危险的物品应贴有相应的警告标志。
如表是盛放浓硫酸试剂瓶上的标签,该试剂瓶上还需贴上印有下列危险警告标志中的()A.B.C.D.2.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3.经试验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这种物质()A.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B.一定是木炭或活性炭中的一种C.一定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D.可能是碳单质4.下列实验用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A.玻璃烧杯B.铁架台C.橡胶塞D.蒸发皿5.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器、玉琮等500余件文物,其中半张黄金面具备受嘱目。
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黄金面具依旧色泽如新,体现了黄金的哪一性质()A.硬度大B.耐腐蚀C.熔点低D.延展性强6.下列有关钢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都属于合金B.在钢管表面镀锌可以防止锈蚀C.铁锈的结构疏松多孔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7.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变废为宝B.改变燃料的组成和结构,减少工业烟尘和各种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大气资源C.减少“白色污染”,集中收集并焚烧废弃塑料D.加强生活污水处理,保护水资源8.如图是由三个圆所构成的关系图,I与Ⅱ、Ⅱ是包含关系,Ⅱ和Ⅱ属并列关系,下列不符合上述关系的是()A.A B.B C.C D.D9.通过下列化学反应不能达到目的是()A.制氯化铁:2Fe+3CuCl2=2FeCl3+3CuB.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C.用硝酸钡溶液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K2SO4+Ba(NO3)2=BaSO4↓+2KNO3D.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3HCl=AlCl3+3H2O10.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物质组成的.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已知:①氯化镁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②氯化钠和氯化镁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B.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C.该融雪剂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和硝酸钠D.该融雪剂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或硝酸钠11.以下四种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ABCD顺序,符合要求的一组是()A.C、CO2、CO、Fe B.Fe、FeSO4、Fe2O3、FeCl2C.NaOH、Ca(OH)2、Na2CO3、CO2D.CuO、CuSO4、Cu、CuCl212.下列非金属氧化物中不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二氧化硅D.三氧化硫13.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制成合金后硬度变大,熔点变高B.铜、黄铜、锡、焊锡都属于单质C.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镀锌的“白铁皮”不易生锈,说明锌没有铁活泼14.下图表示Fe、Zn、Mg、Al分别跟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m)与所用的金属质量(M)之间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15.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得的结论与事实相符的是:()A.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Mg<Fe<ZnB.三种金属的失去电子总数量:Mg>Fe>Zn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Fe=ZnD.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二、填空题16.纺织纤维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纤维,来源于自然界,如、等。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浙教版九年级上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教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乱丢垃圾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所以我们要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如图所示)。
废弃电线应放入的垃圾桶是()A.厨余垃圾B.可回收物C.有害垃圾D.其他垃圾【答案】B【解析】废弃电线属于可回收垃圾,应该放入可回收物垃圾桶中,故选 B。
2.下列相关比较中,关系正确的是()A.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20\^circ C lt 60\^circ CB. 硬度:黄铜\ gt 铜C. 沸点:氯化钠稀溶液\ lt 蒸馏水D. 氮元素的含量:\ NH_4NO_3gt CO(NH_2)_2【答案】B【解析】3.木炭与氧化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
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两个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B. 两个实验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C. 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D. 右图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答案】D【解析】 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中,没有单质参加反应,故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此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金属氧化物被还原为单质,故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也一定发生了改变,此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此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说明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实验最后把未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点燃,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所以此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4.下列关于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错误的是()A. 沈卢用“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来描述古剑的制作,这里的剂钢指铁的合金B. 《神农本草经》记载有“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其中水银指金属银C. 我国古代人民常用矾水(明矾水显酸性)除去铜噐上的铜绣\ (Cu_2(OH)_2CO_3)D. 《梦溪笔谈》记载有“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这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答案】B【解析】 A、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碳铁合金,故正确;B、神农本草经》记载有“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其中水银指金属汞不是水银,故错误;C、明矾水显酸性,能与铜锈反应,用矾水(明矾水显酸性)可以除去铜噐上的铜绣(Cu_2(OH)_2CO_3),故正确;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练习(原卷版+解析)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我国古代人民用汞来溶解矿物中的金,得到金汞齐(一种合金),再从中提取出黄金,在物质分类上金汞齐属于()A.单质B.混合物C.化合物D.氧化物2.据报道,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将以生物质燃气为燃料。
生物质燃气是以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含有生物质体的物质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成含有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的生物质燃气。
其中的一个反应是水气和碳在高温条件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质燃气中只有无机物B.生物质燃气中的物质都是化合物C.生物质燃气燃烧是吸热反应D.产生一氧化碳的反应中,碳具有还原性3.2022年2月《Science》杂志报道,浙工大团队构建了富含LiF的固体电解质界面修饰的方法提高锂金属电池的循环寿命。
如图为LiF纳米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锂金属电池放电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B.LiF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LiF是金属氧化物D.LiF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g4.医用防护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C3H6)n]】,鼻梁压条的材料是金属铝,因其对带病毒气溶胶和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熔喷布”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无机物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分子构成的C.用金属铝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氧气反应D.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5.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类物质或概念的相互关系,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选项甲乙丙A含金属元素的盐钠盐硝酸盐B含氢元素的化合物酸盐C营养方式自养异养D染色体DNA蛋白质6.数学图像可以表示物质化学变化中的相关性质。
根据下列图像得出铜、镍、钯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正确的是()A.铜>钯>镍B.镍>铜>钯C.镍>钯>铜D.钯>铜>镍7.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A.锌粒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B.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y代表沉淀的质量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y代表混合溶液的pHD.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8.某化学小组进行金属与酸的反应后,想从含有Al2(SO4)3、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4-2.6)一、选择题1. )2. 下列图示分别是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B 、乙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C 、甲、乙两实验中,都应先使试管、玻璃管均匀受热,再通入气体,以防止发生爆炸D 、甲、乙两实验中,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将氧化铜变成游离态的铜,都发生了置换反应3. 华为使中国的芯片技术领先于世界。
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 )为材料制成的。
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Si+O 2====ΔSiO 2 ②SiO 2+Na 2CO 3=====高温Na 2SiO 3+CO 2↑ ③SiO 2+2C=====高温Si+2CO ↑ ④Si+2NaOH+H 2O====ΔNa 2SiO 3+2H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B 、上述反应中共生成三种可燃性气体C 、Na 2SiO 3中Si 为+4价D 、Si 和SiO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 如下无机物转化关系图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的是( )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都是5. (2019·潍坊)如图是CO 与CuO 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 被还原为CO 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 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6. 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 、Cu →稀硫酸CuSO 4→氢氧化钠溶液Cu(OH)2B 、S →氧气SO 2→蒸馏水H 2SO 4 C 、Fe →稀盐酸FeCl 3→硝酸银溶液AgCl D 、C →氧气CO 2→澄清石灰水CaCO 37. (2019·昆明)A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A 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B 、C 、D ,常温下C 和D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其中C 可用于灭火,E 在空气中的含量居第二位。
【SIDH】九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习题课件:单元清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共24张PPT)

19.A、B、C、D、E 是初中科学中的五种常见物质。C、D 是单质,C 为紫红色固体,D 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B 的浓溶液常用作干燥剂。 已知 Fe 和 A、B 的水溶液分别能发生反应:①Fe+A―→C+E;②Fe+ B―→D+E。 CuSO4,B________ H2SO4 ,C________ Cu 。 (1)写出 A、B、C 的化学式:A_______ (2)现有 Fe 和 A、C 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小刚想测定该混合物中 C 物质的质量分数,他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21.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固体,这些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某科 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反应温度不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可 能是Cu或Cu2O,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但Cu2O能与稀硫酸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SO4===CuSO4+Cu+H2O。 为探究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他们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红色固体只有Cu 假设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 假设三:红色固体只有Cu和Cu2O 请回答有关问题。
9.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D ) A.甲图中,浸入浓硫酸的火柴梗变黑 B.乙图中,浸入硫酸铜溶液部分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C.丙图中,铁钉水面处部分生锈
D.丁图中,试纸变蓝色
10.如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 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 是( A )
检测内容:第2章
一、选择题(15×3分=45分) 1.如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图,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 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 C )
A.一氧化碳
C.空气
B.硫酸铜
D.铜
2.如图是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单元检测卷(解析版)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乙醇(C₂H₆O)B.青蒿素(C₁₅H₂₂O₅)C.富勒烯(C₅₄₀)D.葡萄糖(C₆H₁₂O₆)2.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
投放铝制易拉罐的垃圾箱应贴以下哪个标识( )A.可回收物B.厨余垃圾C.有害垃圾D.其他垃圾3.膳食中营养搭配有利于人体健康。
下列食品中含维生素相对较多的是( )A.奶油蛋糕B.碱面馒头C.凉拌黄瓜D.清蒸鲈鱼4.中国科学院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高性能锂空气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2Li+O₂Li₂O₂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物锂是金属单质B.该反应中MnO₂是催化剂C.Li₂O₂中氧元素显-2价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5.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人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 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 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可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Z>X>Y B.Z>Y>X C.X>Y>Z D.Y>Z>X6.下列广告语中,有明昆科学性错误的是( )A.本化肥含磷元素,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B.本洗衣粉含能高效分解油污的蛋白酶,洗涤效果佳C.本酸奶含乳酸菌,适量饮用有益于人体健康D.本药品含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性感冒7.汽车安全气囊中有一种物质,能在汽车碰撞时迅速反应,如图2-7 -1所示是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该反应类型属于( )图2-7 -1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8.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在一定条件下,A和B 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图2-7-2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2-7-2A.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B.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原子C.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D的微观符号可表示为N.D.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9.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含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理论有助化学家合成开发出更多复杂的有机物.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是()A. 醋酸(CH3COOHB. 食盐(NaCl)C. 酒精(C2H5OH)D. 甲烷(CH4)2.如下图是表示物质粒子的示意图,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甲乙丙丁A. 甲和丙B. 乙和丁C. 只有甲D. 只有丙3.有一种在古籍里称为的银白色铜合金,是古代云南、四川地区的特产,其主要成分是铜锌、镍等金属单质,炼制时需要黑钢矿(主要成分是CuO)、硫化镍矿(主要成分是Ni2S3)等多种矿物。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鋈属于金属材料B. 鋈的样品在足量稀盐酸中能全部溶解C. Ni2S3的镍元素呈+3价D. 黑铜矿跟木炭共热能生成单质铜4.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的”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液态甲烷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烷是有机物B. 甲烷具有可燃性C. 液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D. 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5.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对CO在催化剂Pt/Al2O3/Ba表面进行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如图为该反应过程的模型,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 CO2、N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C.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D. 该装置的最大贡献是将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气体6.将一定量的锌粒投入到含溶质为Al(NO3)3、Cu(NO3)2、AgNO3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滤液中溶质为Al(NO3)3、Zn(NO3)3时,滤渣一定为Cu、AgB. 锌粒先跟Al(NO3)3反应无剩余,因此往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C. 锌粒先跟Cu(NO3)3反应无剩余,因此往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D. 锌粒先跟AgNO3反应无剩余,因此往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7.通过海水晒得的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将粗盐按如图流程,可获得较纯净的氯化钠,以备工业生产所需。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答案版)(科学课)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1节金属材料第2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2015金华8)硫酸铜溶液能用于植物灭菌治病。
配制好的溶液,若用铁制容器盛放,铁制容器内壁上会产生一层红色物质。
下列解释和结论正确的是()A.铁的表面被腐蚀了,使铁生锈,该红色物质是铁锈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置换出铜,红色物质是铜C.铁与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红色物质是铁锈D.铁与硫酸铜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红色物质是铜。
2.(2015丽水14)往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物质的...是()A.溶液中的水B.生成的铜C.生成的氯化锌D.参加反应的氯化铜3.(2015宁波13)将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加热,铜丝表面变为黑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B.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发生了还原反应C .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会出现蓝色D .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酒精中,铜丝变回红色4.(2015湖州7)下列四组物质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铜和稀硫酸B .铁和硫酸铜溶液C .烧碱溶液和氯化钾溶液D .氧化铜和水5.(2015湖州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金属锑(Sb )较早的国家之一,目前锑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冶炼金属锑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322343Sb O C Sb CO ++↑高温 。
该反应的类型为 ( )A .分解反应B .化合反应C .复分解反应D .置换反应6.(2015嘉舟13)为了获取“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证据,可以采用 ( )A .比较铁的利用范围是否比铜广B .观察铁是否能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C .观察铁表面的锈迹是否比铜多D .比较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比铜小7.(2015杭州16)用三块相同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实验2: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实验3: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实验4:将实验3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测试、答案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测试、答案一、选择题1. (2019·梧州)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炼锡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SnO 2+2C=====高温Sn+2CO↑,该反应属于( )A 、置换反应B 、分解反应C 、化合反应D 、复分解反应 2. (2019·岳阳)下列与金属材料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黄铜片比铜片硬度小 B 、钢的性能优良,是很纯的铁C 、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快D 、为防止钢铁制品生锈,可在其表面刷漆3. (2019·湘潭)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 、Zn 、CO 2、H 3PO 4B 、H 2、H 2O 、KClO 3C 、O 2、NaOH 、H 2SO 4D 、CO 、MgO 、NaHSO 44.(2019•攀枝花)制作下列实验仪器或用品所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塑料药匙 B 、烧杯 C 、铁架台 D 、蒸发皿5. 钛(Ti)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金属,兴趣小组要探究 Ti 、Mg 、Cu 的活动性顺序,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分组 Ti Mg Cu 现象气泡速度缓慢气泡速度快无明显现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Mg 、Ti 、CuB 、 铜粉中混有钛粉,可用稀盐酸除去钛C 、 将镁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D 、利用铜粉可以置换出可溶性钛盐溶液中的钛6. (2019·乐山)科学家研究得到一种物质,其分子结构像一只小狗(如图),于是取名叫狗烯,狗烯的化学式为C 26H 26,下列关于狗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8gB、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C、狗烯由26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D、狗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7.小金归类整理了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反应①可制得NaOHB、利用反应②可检验CO2C、I中的反应说明制取氧气有多种途径D、II中的反应说明氧气具有还原性8.(2019·昭阳)现有X、Y两种金属,分别把它们插入到Cu(NO3)2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在Y表面无明显变化,则上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X>Y>CuB、Y>Cu>XC、Cu>X>YD、X>Cu>Y9.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同步测试卷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综合卷B)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 得分_______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4分)1.类推是学习科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四种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D.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 02和H 2O,甲醇是醇类的一种,所以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 02和H2O2.金属Ti (钛)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的较为昂贵的金属,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Ti 、Mg 、Cu 的活动性顺序。
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 i、Mg、CuB.若Ti 粉中混有Mg ,提纯Ti 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C.用Ti 从C uS04溶液中置换出Cu 是工业制取Cu 的很好途径D .温度、金属表面积、盐酸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率3.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C l、NH 4Cl 、N a2S04三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A .AgN 03溶液B .Na OH溶液 C.Ba (O H)2溶液 D .Ba Cl 2溶液4.“低碳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
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 )A.电解水:2H20 通电2H 2↑+02↑B.焦炭与水蒸气反应:C+H 2O 高温H 2+COC.太阳光分解水:2H2O 2H2↑+02↑D .天然气与水蒸气反应:CH 4+ H2O −−→−高温CO+3H2 5.现有四种白色固体:①氯化钠、②氯化钡、③无水硫酸铜、④硫酸钠,不使用其他试剂(可以用水)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区分出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 .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 TiO 2 太阳光6.欲除去不纯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待提纯物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 Na2C03(Na2S04)氯化钡溶解、过滤、洗涤B CaO(CaC03)盐酸蒸发、结晶C Mn02(KCl) 水溶解、过滤、蒸发D Cu(Fe) 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7.将金属M置于硫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而将其置于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
由此可判断M、Zn、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M、Zn、Cu B.Zn、M、CuC.Zn、Cu、M D.Cu、M、Zn8.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图①是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B.图②是用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C.图③是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锌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D.图④是向久置空气的NaOH溶液中加人盐酸,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9。
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变黑,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氧化铜(CuO),也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C)。
下列试剂中,只要一步反应即可判断哪种观点正确的是……………………………………………………………………………………( ) A.蒸馏水 B.稀硫酸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10.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那么在四个基本反应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11.双球洗气管常用于气体除杂、干燥、吸收(可防倒吸)等实验。
为吸收某气体并检验其性质,进行图中实验,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02HCl NH3C02通常情况下,l体积水能吸收的气体的体积数0.031500700 1A.NH3 B.HCl C.C02 D.O212.现有C0、C02混合气体,小芳同学按如下顺序进行操作(右图所示装置中a是弹簧夹,b是分液漏斗活塞):①关b开a;②通入}昆合气体;③收集气体;④关a开b;⑤收集气体。
通过上述操作,小芳………( ) A.只收集到C0气体B.只收集到C02气体C.先收集到C0气体,后收集到C02气体D.先收集到C02气体,后收集到C0气体13.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处理(假设每次处理均完全反应):①将气体通过碱石灰后,气体体积缩小;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后,硫酸铜粉末出现蓝色;④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可以确定原气体中………( )A.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氢气,水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二种B.一定含有水、一氧化碳,可能含有氢气、二氧化碳C.一定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能含有水、氢气D.一定含有水、二氧化碳,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14.下列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且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的是……………() A.Zn+2HN03=Zn(N03)2+H2↑ B.2NaN03+CuCl2=2NaCl+Cu(N03)2 C.Fe(OH)3+3HCl=FeCl3+3H2O D.CuC03+2NaOH=Cu(OH)2↓+Na2C0315.下列各组物质中,相互混合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沉淀消失,并有气体产生。
再加入AgN03溶液时,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A.MgCl2和Na2C03B.AlCl3和NaOHC.Na2S04和Ba(N03)2 D.Na2C03和HCl16.下列各组溶液只用括号内试剂不能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硫酸铜、氯化镁、硝酸钾(石灰水) B.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稀盐酸)C.醋酸、纯碱、食盐(酚酞试液) D.硫酸、硝酸钡、氯化钾(碳酸钠溶液) 1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A.NaOH HCl CuS04MgS04 B.Na2C03 K2S04BaCl2HClC.KN03 HCl CaCl2NaOH D.NH4N03H2S04 NaOH MgCl2 18.把铁片分别放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过一段时问取出,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Al2(S04)3 B.CuS04 C.H2S04D.AgN0319.氧化银纽扣电池常用于手表和计算器,电池内的总反应为Zn+Ag2O=ZnO+2A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氧化银发生了还原反应C.锌发生了氧化反应D.锌元素的化合价降低20.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中:①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质量减轻;④溶液质量减轻。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案,分别用等质量的金属A、B跟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分析图象得到的下列结论中,不合理的是(已知A、B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A、B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等)…………()A.反应速率A>B B.生成氢气的质量A=BC.金属的活动性A>B D.A、B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22.向含有AgN03、Cu(N03)2、Zn(N0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Ag+、Cu2+、Zn2+、Fe2+ B.滤液中一定含Fe2+,可能含Zn2+C.滤液中一定含Fe2+、Zn2+,不含Cu2+、Ag+D.滤液中一定含Zn2+、Fe2+,可能含Cu2+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23.(10分)从C、H、O、S、Cu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一种物质,将其化学式填人空格中:(1)具有可燃性,可做火箭燃料的单质___________; (2)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___;(3)导致人煤气中毒的气体___________; (4)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盐___________;(5)可以和水反应生成强酸的氧化物___________。
24.(12分)从HCl、NaOH、NaCl、Na2C03、Ca(OH)2几种溶液中取出其中的两种混合。
(1)混合后溶液质量减小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后溶液质量不变,但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混合后溶液质量不变,但滴人稀硫酸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人稀H2S04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8分)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硝酸钾、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该固体粉末少量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
(2)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可推断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不能确定的物质是___________(3)为确定这包固体粉末的组成,小华取原固体粉末8.00克,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后,其粉末中的成分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4.66克。
通过计算后,确定这包固体粉末的组成是___________。
26.(8分)根据化学性质不同,氧化物主要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
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Al203是一种两性氧化物,它有如下化学性质:Al203+6HCl=2AlCl3+3H2O;Al203+2NaOH=2NaAl02+H20。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氧化物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A.H20 B.CO C.S02 D.Fe203(2)NaAl02的名称是偏铝酸钠,它属于___________ (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