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讲 商业银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资产转移理论 又称转换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银行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关键在于资产的 变现能力,因而不必将资产业务局限于短期自偿性贷款上,可以将资金 的一部分投资于具有转让条件的证券上,作为银行资产的二级准备,在 满足存款支付时,把证券迅速而无损地转让出去,兑换成现金,保持银 行资产的流动性。 理论的缺陷:证券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银行难以在不受损失的情 况下顺利出售证券;经济危机的时候,证券难以抛售
3.法定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由它的现金库存和它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两部分构 成 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最低数额的准备金即法定存款准备 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Rd是银行按照法定存款准备率(rd),对活期存款总额(D) 应保留的准备金,用公式表示:Rd = D·rd
4.超额准备金(E) 准备金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为超额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是银行实有准备金(R)与法定存款准备金之差。其正值表示 R的有余部分,负值则表示不足部分,用公式表示:E=R-D·rd
2. 商业银行的职能 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其职能作用,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具 有以下职能: 信用中介职能 支付中介职能 信用创造职能 金融服务职能 调节经济职能
三、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是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该国商业银行体系、 结构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原则的总和。
(Fra Baidu bibliotek)销售理论 银行是金融产品的制造企业,银行负债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迎合顾客的 需求,努力推销金融产品,扩大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收益水平。
3.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过分强调安全性与流动性 负债管理理论:过分强调外部条件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对资产与负债进行综合管理
(1)特点: 综合性——资产与负债并重; 适应性——根据环境动态管理 (2)理论的要求——商业银行遵循的原则 总量平衡原则 结构对称原则 分散性原则
信息咨询业务。
2、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 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类型: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承诺、 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或有项目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 1.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 高负债率、高风险性、监督管制的严格性 2.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安全性原则 流动性原则 盈利性原则
一、几个重要的概念 1.原始存款 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只需保留一小部 分现金作为付现准备,可以将大部分现金用于放款。客户在取得银行贷 款后,一般并不立即提取现金,而是转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这 时银行一方面增加了放款,一方面增加了活期存款。
2.派生存款 是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在信用制度发 达的国家,银行的大部分存款都是通过这种营业活动创造出来的。可见。 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而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三)存款货币的最大派生倍数为rd的倒数 假定公式中△P为已知,则银行的贷款机制所决定的存款货币的最大扩张 倍数为K,称为派生倍数。该倍数即是rd的倒数 派生倍数的涵义:法定存款准备率越高,存款扩张的倍数值越小;法定 存款准备率越低,扩张的倍数值则越大。
三、派生倍数的修正
第一个修正为现金漏损 前面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对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曾做过简单的假定, 即客户将收入的一切款项均存入银行系统,而不提现金。事实上,多数客 户总会有提现的行为。如果在存款派生过程中某一客户提取现金,则现金 就会流出银行系统,出现现金漏损(△C),而使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减 少,派生倍数也必然缩小。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的下降。
3、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混业经营趋势——全能化 经营手段电子化 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 资产证券化 国际银行的并购与扩张风潮——全球化 网络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1. 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 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 特殊的企业
2. 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 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达到目的。商业银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无需 经常保有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通过发展主动型负债的形式,扩大筹集 资金的渠道和途径,也能够满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以向外借款的方式 也能够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负债管理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银行的这种扩张信用的能力决定于两大因素,即原始存款数额的大小和 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用公式表示: △D=△P·1/rd △D:表示经过派生的活期存款总额的变动; △P:表示原始存款的变动。 △D-△P为派生存款总额。
同时,从分析上式可知,活期存款的变动与原始存款的变动显然存在着 一种倍数关系(K),用公式关系: △D=P·K 由(1)式△P=△D·rd ∴K=△D/△P=1/rd
二、存款的创造过程与原理
(一)必须的假定 每家银行只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其余部分全部贷出,超额准备金等于 零; 客户收入的一切款项均存入银行,而不提取现金; 法定准备率为20%。
(二)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 现假设A企业将10000美元存入第一家银行,该行增加原始存款10000美元, 按20%提留2000美元法定存款准备金后,将超额准备金8000美元全部贷给B 企业,B企业用来支付C企业货款,C企业将款项存入第二家银行,使其准 备金和存款均同额增加8000美元,该行提留1600美元法定存款准备金后, 又将超额准备金6400美元贷给D企业,D企业又用来向E企业支付货款,E企 业将款项存入第三家银行,该行又继续贷款,如此循环下去。可知,在部 分准备金制度下,10000美元的原始存款,可使银行共发放贷款40000美元, 并可使活期存款总额增至50000美元,活期存款总额超过原始存款的数额, 便是该笔原始存款所派生的存款总额。
1 建立的原则 竞争原则 稳健原则 适度原则
2 组织制度形式
单元制 不设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 优点 缺点
分行制 允许在除总行以外的本地或外地设立分支机构 优点 缺点
持股公司制 集团银行——控股其他银行 优点 缺点 连锁制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业务
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1 商业银行自有资本 股本 银行盈余 债务资本 其他来源
2.《巴塞尔协议》的补充与完善 1991 11 重新定义了可计入银行资本用于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普通准备金 与坏账准备金 OECD成员国内部与非成员国之间的国别风险 提升对市场风险的认识
3.《新巴塞尔协议》 2004——《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第五讲 商业银行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商业银行的产生。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货币兑换、保管、借贷是分不开的。 现代资本主义银行是通过两条途径产生的:一是由旧式高利贷性质的银 行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而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二是按资本主义原则 组织起来的股份制银行。
2、商业银行发展的模式 以英国为代表的传统模式的商业银行 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式的商业银行
(3)预期收入理论。 一种关于资产选择的理论,它在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 银行资产业务的选择范围。 这一理论认为:贷款的偿还或证券的变现能力,取决于将来的收入即预期 收入。如果将来收入没有保证,即使是短期贷款也可能发生坏帐或到期不 能收回的风险;如果将来的收入有保证,即便是长期放款,仍可以按期收 回,保证其流动性。只要预期收入有保证,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商 业性贷款,还可以发放中长期贷款和非生产性消费贷款。 局限性:预期收入谁来判断?贷款期限较长的时间内,不确定性因素太多
(1)存款理论 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但银行在吸收存款过程中是被动的, 为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银行的资金运用必须以吸收存款沉淀 的余额为限;存款要支付利息,这构成了银行的成本 强调稳健性与保守性 没有认识到银行在扩大存款与其他负债方面的能动性等
(2)购买理论 内容:商业银行对存款不能消极被动,要主动出击,购买外界资产;商 业银行购买资金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其流动性;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时候 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第二个修正为超额准备金 前面曾假定银行将超额准备金全部贷出,但实际上,银行的实有准备金 总会多于法定准备金。有一定数额的超额准备金(E)尚未贷出 这样存款额的变动由于超额准备金的存在,必使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削 弱,从而引起派生倍数的变动
第三个修正为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 企业持有的活期存款中,也会有一部分转化为定期存款,因为有的国家 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了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一般地说,定期 存款法定存款准备率低,活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率高。
2 各类存款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
3 借入负债 同业拆借 中央银行借款。 回购协议 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发行中长期债券
二、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放款业务 证券投资业务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1、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 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从事中间业务的原因:规避监管、适应金融环境、转移和分散风险、适 应客户需求、科技进步等 主要类别:结算业务、 代理业务、信托业务、 租赁业务、银行卡业务、
三、《巴塞尔协议》与银行风 险管理
(一)《巴塞尔协议》 1 《巴塞尔协议》出台 出台的背景:金融管制的放松——银行风险的放大——统一国际银行监 管的需求 时间:1988年签订 签订的目的:鼓励银行实行谨慎的流动性管理,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 全性与稳定性;逐步消除国际银行业不公平的竞争的基础,统一各国银 行监管的标准,建立公正的国际性银行管理体制 内容:资本的组成、风险加权制、设计目标标准比率、过渡期及实施安 排等 两大支柱:银行资本规定+资产风险联系
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受损 失的条件。
安全性原则的意义: 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永恒话题 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决定其是否存在潜在危机 坚持稳定经营的方针
衡量银行安全性的常见指标 贷款对存款的比例 资产对资本的比例 负债对流动资产的比例 有问题贷款占无问题贷款的比例
盈利性
银行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 常见指标: 利差收益率=(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盈利资产 银行利润率=净利润/总收入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等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理论及其变迁
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
1. 资产管理理论
(1)商业性贷款理论 又称真实票据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 的活期存款,银行经营的首要宗旨是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所以,商业银 行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才能确保不会因为流动性不足给银行带来经 营风险。因此,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以真实票据为基础的短 期自偿性贷款,以保持与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的是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 理论局限性: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银行长期资金的需求,同时也限制了银 行的发展;忽视了银行存款的长期稳定性,长期负债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忽视了短期贷款的风险性
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告贷的能力。 流动性包含两层意思:资产的流动性与负债的流动性 影响银行流动性的因素:客户端平均存款规模、资金自给率、清算资金 的变化规律、贷款经营方针、银行资产质量以及资金管理体制。 常见的衡量指标:现金资产率、贷款对存款的比例、流动性资产对全部 负债或全部贷款的比例、超额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