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遵循小学生特点及思维品质的发展,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供商榷。
一、创设问题情境与重视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情趣
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既不是自发的,也不是靠老师下达指令就能激发的,问题才是思维的动力,只有有了恰当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因为疑问能使学生思考从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这就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情境。如教学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例:9+2运用凑十法,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的实物图和图解,结合操作活动,“想:9加1得10,10加1得11”。由9+2=11的思路,再引导学生把思路迁移到学习例2:9+3、9+7。创设问题情境,还要在一些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适当创设一种“人为障碍”的现象”,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故事形式把数学题表现出来。在复习旧知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
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2、要重视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自觉性。小学生好说好动,善于模仿,开口读的记忆方法比默记的效果好,多种感官同时参加学习的效率高。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情况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反过来,由于语言的经常磨练,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这些有利特点和根据思维的发展与语言训练的辩证关系,注意加强说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说算理、讲思路。例如在计算与解答应用题,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如14—9=?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迅速说出得数,还会讲出是这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自觉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在教学解答简单应用题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训练,如第二册第90页例6:“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图示是实物图和文字表达的长方条形图结合。图分成哪两部分?怎样算红花的朵数?”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直观图示和操作活动,按照“想”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依次说出:红花的朵数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要计算红花的朵数,就是把红花中两部分的朵数结合起来。
此外,还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课前指导学生用硬纸板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各一个,在课上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圆锥容器装满沙子连续倒三次倒满圆柱体容器,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规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强化技能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能力的简缩性和快速性。在数学学习中,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直接得到结果。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概括过程中表现为善于快速的概括出数、式、形和数量关系中数的特征、规律及相应的解题技巧。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抓基础促迁移,把小学数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放在教材的中心地位,作为教
材的基本结构,并充分发挥这种知识结构所具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结和转换功能。
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组题目,就可以把以下具有9种关系的题型统一在一个关系之中。
(1)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1000只手表,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几只手表?
(2)时新手表厂生产1000只手表,原计划每天生产400只手表,实际每天生产500只,实际提前几天完成?
(3)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1000只手表,实际每天多生产100只,实际几天完成?
(4)时新手表厂生产1000只手表,实际每天生产500只,实际提前5天完成,原计划每天生产几只手表?
(5)时新手表厂生产1000只手表,实际用20天完成,实际每天多生产100只手表,原计划用几天完成?
(6)时新手表厂生产1000只手表,原计划每天生产400只手表,实际提前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几只手表?
(7)时新手表厂生产一批手表,原计划25天完成,实际20天完成,实际每天多生产100只手表,这批手表一共有多少只?
(8)时新手表厂生产一批手表,原计划每天生产400只,实际每天生产500只,这批手表一共有多少只?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这类题目归为一种结构,加以指导,使学生对这类题目触类旁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一般来说,概括程度越高,迁移量就越大。小学教学中按照抓基础、促迁移、间结构、大容量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优化解题过程和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能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变化灵活地转换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灵活运用知识来处理问题,学习时能举一反三,迁移能力强。
1、综合训练
例如,教学了运算定律和一些性质后,在学生掌握了各种简算方法的基础上,可设计一些综合训练题。如1÷125、1.25×8.8、180÷4÷5、18.74-1.45×2-1.51等让学生运用口算和简算综合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