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

合集下载

北邮导师及研究方向

北邮导师及研究方向

北邮导师及研究方向(比较全)信息与信号处理专业的导师是胡春静,刘文京,王文博,孙少凡胡春静:姓名: 胡春静性别: 女所属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专业代码:)职称: 副教授副教授,北邮硕士毕业,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

先后进行过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无线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的招生专业是信号与信息处理,主要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

联系方式:电话:EMail:hucj@刘文京:姓名: 刘文京性别: 男所属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专业代码:)职称: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联系方式:电话:王文博:姓名: 王文博性别: 男所属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专业代码:)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文博,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中心副主任,纤维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院长,IEEE会员,北邮学报编委,北京通信学会理事。

曾主持或参加过多项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

1993年和1999年分别两次获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从事的科研工作有新一代移动通信体制的研究,信号处理在移动通信中应用的研究等。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与Nokia、华为、大唐、松下等多家通信企业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已完成多项合作项目和科研成果。

联系方式:孙少凡:姓名: 孙少凡性别: 男所属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专业代码:)职称: 高工,硕士生导师联系方式:26 数字视频、数字图像处理27数字视频处理与通信28移动通信理论与应用信号与信息处理30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1通信原理01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博士生导师02生物医学工程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03移动通信应用与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30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1通信原理或403数据结构与计算机组成原理01 INTERNET及其应用02 INTERNET应用、移动通信03电信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面向对象的电信管理系统04计算机网络、智能信息处理05宽带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移动应用技术、通信电源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4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1通信原理01电磁生态学02智能信号处理其他的导师:张杰,男,29岁,副教授,199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系,获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管理工程专业辅修学士学位。

天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考研

天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考研

天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考研一、研究方向及导师1光纤通信,光电信息处理2无线通信,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和技术3现代通信网理论,宽带接入网4智能信息系统,检测技术,测量仪器5通信系统及通信ASIC设计硕士指导导师:教授:曹达仲、赵雅兴、戴居丰、郝久玉、王林斗、刘开华副教授:赵振业、沈保锁、于振生、丁朋林、安振庄、朱绣鑫、赵宇、于晋龙、侯春萍、杨晋生二、专业特点:通信与信息系统是近年来最具活力、发展极为迅速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科学技术支撑。

信息产业成了全球经济热点中的热点。

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已跃居全国工业之首,是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

本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设立的硕士学位授予点。

从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至今已毕业400余人。

光纤通信、光电信息处理方向,主要研究领域: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光电和全光信号处理,光波与复用技术,光纤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和技术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未来移动通信的体制、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基于OFDM技术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现代通信网理论,宽带接入网方向,主要研究领域:网络综合与融合,宽带无线接入(无线局域网802.11、蓝牙技术等),光纤接入和无光纤的光接入系统;智能信息系统、检测技术、测量仪器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微机检测技术、神经网络与智能系统、自动测试系统及相关系统,测试仪器,模糊控制技术与应用;通信系统及通信ASIC 设计方向:主要从事通信电路理论与ASIC设计、EDA技术,以及FPGA的应用研究,软件无线电技术等。

三。

硕士期间主要课程及论文要求:1.主要课程:应用数学基础、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通信网理论、编码与调制、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大规模集成电路模拟与优化、通信电路与系统CAD、数字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综合业务数字网、光纤通信新技术、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DPS及应用、FPGA原理与应用、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信息安全与密码学、自动测试与系统、光器件物理、现代网络管理、宽带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等。

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导师介绍:郜帅-新祥旭考研辅导

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导师介绍:郜帅-新祥旭考研辅导

►个人简介郜帅,博士,1980年8月生。

副教授,河南济源人,2004 年至今在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工作,2008 年2 月至2009 年2 月期间获国家公派资助赴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阿灵顿分校交流访问一年。

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重大专项、973 项目、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二十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 余项,提交国际标准草案4 项(其中IETF 工作组草案1 项)。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51684274电子邮箱:shgao@办公地点:机械工程楼D701C►研究方向1.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体系结构、路由协议、移动性、定位、拓扑控制等。

2. 未来信息网络体系:路由交换、网络性能评估、分析等。

3. 移动互联网:系统架构、移动路由、移动组播等。

►科研项目►部分在研课题1. 科技部863子课题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架构及理论-2 2012-2013主持2. 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移动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22011-2012 主持3.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机会传感器网络感知路由关键技术2012-2014 主持►学术著作1.Shuai Gao, Hongke Zhang and Sajal K. Das. Efficient data collec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ith path-constrained mobile sinks.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2011, 10(4): 592-608.2.Shuai Gao, Hongke Zhang. Energy Efficient Path-constrained Sink Navigation in Delay Guarante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Journal of Networks. 2010, 5(6), pp. 658-665.3.郜帅,霍宏伟,张宏科等,基于数据采集量均衡的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机制,通信学报,2009,30(9),pp. 109-116.4.郜帅,张宏科,徐怀松,sink轨迹固定传感器网络的高效数据采集机制,软件学报,2010,21(1),pp.147-162.5.郜帅等,时延受限传感器网络移动sink 路径选择方法研究,电子学报, 2011, 39(4): 742-747.6.Shuai Gao, Hongke Zhang and Sajal Das. Efficient Data Collec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ith Path-constrained Mobile Sinks. In: Proc.of the 11th IEEE Int’l Symp. on a World of Wireless, Mobile and Multimedia Networks (WoWMoM), 2009.7.Shuai Gao, Yanchao Niu, Hongwei Huo and Hongke Zhang. An Energy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Based on Data Equilibrium in 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n: Proc. of the 3rd Int’l Conf. on Mobile Ad-hoc and Sensor Networks(MSN), 2007.8.Shuai Gao, Hongke Zhang. Optimal Overlapping Time Partition in Sensor Networks with a Path-constrained Mobile Sink. In: Proc. of the 1st IEEE Int’l Conf. 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CCTA), 2009.9.Shuai Gao, Hongke Zhang, Tianfei Song and Ying Wang. Network Lifetime and Throughput Maximiz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ith a Path-constrained Mobile Sink. In: Proc of Int’l Conf. on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 (CMC), 2010.10.Shuai Gao, Linjuan Zhang and Hongke Zhang. Energy-aware spray and wait routing in mobile opportunistic sensor networks. Proc.3rd IEEE Int’l Conf. on Broadband Network & Multimedia Technology (IC-BNMT), 2010.11.Lili Wang, Shuai Gao and Hongke Zhang. Distributed PMIPv6 based on the prefix aggregation. Proceedings of AIAI, 2011.12.Huaming Guo, Shuai Gao, et al., Inter-domain routing with ASnumber: A traffic engineering perspective. Proc. 1st Int’l Symp. on Computer Network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NMT), 2009.13.Jianfeng Guan, Shuai Gao, et al., The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multicast join delay. Proc. IEEE Int’l Conf. on Network Infrastructure and Digital Content (IC-NIDC), 2009.14.霍宏伟,郜帅等,基于室内传播模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部署策略研究,中国工程科学,2008,10(9).15.李昭桦,郜帅等,IEEE802.15.4网络的IPv6报头压缩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31(5).16.霍宏伟,郜帅等,一种实时轨道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与服务模型研究,铁道学报,2008,30(6).►获奖荣誉1.BJTU IPv6无线移动路由器,200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5)2.BJTU IPv6微型传感路由器,2008年度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5)3.高性能IPv6路由器协议栈软件,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2004年(排名8)4.BJTU IPv6无线移动路由器,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2004年(排名5)5.BJTU IPv6微型传感路由器,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2005年(排名2)6.BJTU IPv6网络性能分析报告系统,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2005年(排名5)7.一体化标识网络系统,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2009年(排名4)。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介绍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介绍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介绍学院史话2008年,按照“学科归位”的改革措施,学校将原电信工程学院、原信息工程学院和原继续教育学院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的资源重新整合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成为北邮规模最大的学院,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齐全、基础雄厚的信息通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目标在于集中体现北邮最具优势的学科和专业,使北邮继续保持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

2008年10月15日,在北邮科学会堂举行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成立大会,学校王亚杰书记和方滨兴校长亲自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揭牌,标志着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正式成立。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5年学校建校初期的有线电工程系和无线电工程系,因此追溯她的历史,是与北邮同步成长和发展的。

在叶培大、周炯槃、蔡长年等老一辈教育家的带领下,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她为祖国的邮电通信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从共和国的部长到大学的校长,从著名的学者、教授到杰出的企业家、科技专家,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到通信行业的业务骨干,他们用辛勤开创了中国自己的电信事业,他们用智慧创造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他们用心血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北邮人,他们正在用双手托起一个信息化的现代中国。

昔日的学子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世界各个大洲,一代代信通人薪火相传,奋斗不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传承,已是誉传内外,桃李芬芳。

截止到2008年,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共培养了30000多名本科毕业生、4000多名硕士毕业生、700多名博士毕业生以及工程硕士研究生400多名、各类专科毕业生6000多名,她们为祖国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学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年专业设置1952年~1958年有线电工程系电报电话通信、通信自动控制(59)、有线制造(59)无线电工程系无线电通信及广播、电子电路(58、59)、无线制造(59)、微波通信(59)1960年有线电工程系电报电话通信、有线制造、邮机、长途电话专修科、线路专修科、电报专修科无线电工程系无线电通信及广播、无线制造、无线物理、无线电通信及广播专修科1961年~1965年有线电工程系电报电话通信、通信自动控制(61、62)、有线制造(61~63)、有线电设备(64、65)无线电工程系无线电通信及广播、无线物理、无线制造(61~63)、无线电技术(64、65)1966年~1970年停招1971年~1976年电信工程系数字通信(71~74、76)、载波通信、长话自动交换(72)、电子器件(72、73、76)、电子交换(73~76)、通信电力(76)无线电工程系微波通信、无线通信(73)、无线电技术(74~76)、电视(74~76)1977年~1985年电信工程系数字通信(77~79)、载波通信(77~79)、计算机通信(77~84)、电信工程(80~84)、通信工程(85)无线电工程系微波通信(77~80、82)、无线电技术(77~80)、电视(77、78、80)、无线电工程(81、8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85)、无线电通信(85)、图像传输与处理(85)、无线电工程(80夜大)1986年~1996年电信工程系通信工程、光缆通信(91、92专科)、通信工程(93专科)、光纤通信(93~95专科)、程控交换(91、92、94专科)、96新疆班无线电工程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通信(86~95)、图像传输与处理(86~95)、无线电技术(87~92、94~96夜大)、卫星通信(91专科)、数字微波(92专科)、移动通信(93~96专科)信息工程系信息工程、应用数学(86~93)、信息科学(94)、自动化(95~96)1997年~1999年电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97~99夜大)信息工程系信息工程、信息科学、自动化2000年~2008年电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自动化、信息安全(02~08)、数字媒体艺术(04~08)、智能科学与技术(06~08)2009年开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学院简介学院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炯槃教授和刘韵洁教授为杰出代表、以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科带头人、以高水平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导师介绍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导师介绍

一、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专业: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刘惟一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智能与知识发现、海量数据管理、智能信息处理。

徐丹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主要研究方向:图形绘制技术、图象与视频处理、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

张学杰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计算、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邓世昆教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党委书记,主要研究专业方向: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高校信息化研究。

王丽珍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与信息网络分析。

郝林教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安全(密码学)。

蒋慕蓉教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主要研究方向:分布式图像处理与计算。

裴以建教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主要研究方向:自动识别原理及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物联网信息融合及智能交通。

王顺芳教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分析技术,统计机器学习,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孔兵副教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数据处理、软件工程。

杨军教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FPGA嵌入式系统研究及应用。

谢戈高级实验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实验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应用、CAI应用)。

周丽华副教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

王瑞副教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主要研究方向:公钥密码,组合理论,数论及其应用。

周小兵副教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混沌保密通信,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北京工业大学信号与系统考研导师介绍资料

北京工业大学信号与系统考研导师介绍资料
29研究与开发3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开发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开发4物联物联传感网络协议研究开发传感网络协议研究开发5lteadvanced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对考生的要求1具有通信信号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通信信号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2勤奋踏实学习能力强勤奋踏实学习能力强3能严格要求自我能严格要求自我博硕士生导师介绍博硕士生导师介绍导师姓名张新峰副教授硕导性别男联系方式北京工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室10012467391587802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研究方向介绍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l图像处理分析与
在数字图像处理研究方面有专门的“光电成像跟踪实验室”,从事光电目 标检测、识别、跟踪,远地点目标跟踪等技术研究。
对考生的要求
• 首先要有严谨做学问的精神,求知欲强,工作勤奋,有合作精神,读研期间不 能工作实习。
• 要求有扎实的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数值分析等方面知识,熟练的C语 言编程能力 ,及一定的DSP硬件知识,动手能力强。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多媒体信息安全;2、移动流媒体系统;3、图像/视 频编码与网络传输;4、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5、遥感图像的压缩与处理;6、 图像/视频超分辨率复原;7、三维数字处理技术与应用
1、英语、数学基础好;
2、能熟练进行C语言编程(或者C++、.NET等);
3、动手能力强;
4、有团队精神,做人踏实、勤奋努力。
志愿的排序,因此填报志愿请慎重!如果你的三个志愿都 未被导师选上,我们会通过导师抽签的方法确定你的导师。
关于导师选择学生的说明
1. 流程控制与管理:吴强,按照以下流程的顺序进行并控制时间
2. 流程安排
(1)第一阶段: 导师根据学生填报的第一志愿选择自己的学生, 仅第一志愿可选; 时间长度20分钟

北邮通信方向的研究生导师都有哪些?

北邮通信方向的研究生导师都有哪些?

北邮通信方向的研究生导师都有哪些?一、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一)田宝玉、林家儒导师组:2)周炯槃,男,中国工程院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信息论奠基人,长期以来从事信息论、通信理论等领域研究,主持完成了“中国信息技术发展战略与政策”、“高速信息网中关键基础问题”等国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项;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原邮电部“七五”期间重大科研一等奖、原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专著《信息理论基础》、《通信网基础》分别获得原邮电部全国邮电院校优秀教材特等奖、原国家教委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原国家教委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

2)吴伟陵,男,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变参信道的信息传输、移动通信及信息理论与编码。

长期从事信息与通信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和承担973、863及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国家奖励两次、部级奖励四次。

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专利7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专著4本:《信息处理与编码》、《移动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和《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曾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信息论分会主席,广电总局科技部专家委员。

3)田宝玉,男,1946年8月出生;北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1982年获北邮信息论专业硕士学位;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字移动通信、信源编码理论与技术;完成多项部队、国家、部级以及横向合作科研项目,多次获军队科技成果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编写《工程信息论》、《信息论基础》(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等教材。

现任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

二)曾志民导师组:1)曾志民,男,195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北电力大学信息通信硕士生导师介绍(有史以来最全)

华北电力大学信息通信硕士生导师介绍(有史以来最全)

1. 唐良瑞男,中共党员,博士学历,职称为教授,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通信1101班班主任。

在吉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华北电力大学教授,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

担任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图像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继电器等多家期刊的审稿专家,同时担任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学科、北京市海淀区科技专项项目评审专家。

主持或主研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多篇专著、译著。

本人获奖情况:2006-2007年度优秀班主任;2007-2008年度优秀班主任;多次被评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指导的论文多次被评为华北电力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被聘为《中国电机工程学报》(ISSN 0258-8013)期刊特约审稿专家;被聘为华北电力大学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所带班级及学生获奖情况:2011-2012学年:第六届寝室文化节优秀奖。

(百度百科/view/8759638.htm?fr=aladdin)2. 孙毅男,中共党员,博士学历,职称为教授,通信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没有太详细的介绍,只有几则新闻,摘录如下:/topic/1713/a452988.html/p-096107627583.html3. 祁兵没有太详细的介绍,只有一则新闻, 说明这个老师是做需求响应的. 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1、无线通信网络与新技术 2、电力系统通信及信息处理来源:/(S(woqufy55xbe3vcfwrhdrtw45))/Item.aspx?id=421734. 许刚来源:/subview/837058/6047769.htm男,生于1963年10 月,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1984年7月、1993年6月、1997年4月分别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机系、华中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与图象处理研究所、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6月—1999年6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博士后。

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导师及研究方向(2007[1].9)

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导师及研究方向(2007[1].9)

硕士导师及研究方向专业代码081001学科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导师研究方向简水生男1929年10月教授博导中科院院士全光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及器件谈振辉男1944年2月教授博导无线宽带通信与个人通信张宏科男1957年9月教授博导交换与路由理论与技术、宽带接入与交换技术刘云女1955年1月教授博导计算机网与信息系统、通信软件工程沙斐男1946年8月教授博导通信、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含电波传播)技术陈常嘉男1949年10月教授博导宽带接入与交换技术、调制与编码理论张思东男1945年2月教授博导计算机网与信息系统、IP路由技术、通信软件工程延凤平男1966年12月教授博导光纤通信、光电子器件与光纤传感钟章队男1962年5月教授博导无线宽带通信与个人通信朱刚男1958年10月教授博导无线宽带通信与个人通信娄淑琴女1965年10月教授博导特种光纤、光纤通信、光传感及光电子器件李唐军女1956年3月教授博导光纤通信、光传感及光电子器件裴丽女1970年8月教授博导光纤通信、光传感及光电子器件杨维男1964年12月教授博导无线宽带通信与个人通信秦雅娟女1963年6月副教授博导交换与路由理论与技术、宽带接入与交换技术宁提纲男1968年10月副教授博导光纤通信、光传感及光电子器件孙强男1959年9月教授硕导宽带接入与交换技术刘颖女1964年12月教授硕导无线宽带通信与个人通信陈根祥男1965年1月副教授硕导光纤通信、光传感及光电子器件贾怀义男1948年7月研究员硕导无线宽带通信与个人通信王化深男1957年5月副教授硕导通信、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含电波传播)技术张有根男1953年3月副教授硕导宽带接入与交换技术、调制与编码理论周克生男1958年7月副教授硕导通信、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含电波传播)技术闻映红女1970年3月副教授硕导通信、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含电波传播)技术毕红军男1965年7月副教授硕导计算机网与信息系统孟嗣仪女1956年8月副教授硕导计算机网与信息系统张小津女1954年11月副教授硕导无线宽带通信与个人通信姚冬萍女1962年12月副教授硕导无线宽带通信与个人通信孙昕女1968年3月副教授硕导无线宽带通信与个人通信陶成男1963年4月博士后硕导无线宽带通信与个人通信李旭女1970年2月副教授硕导无线宽带通信与个人通信吴昊女1973年6月副教授硕导无线宽带通信与个人通信郭宇春女1968年7月副教授硕导宽带接入与交换技术、调制与编码理论荆涛男1969年6月副教授硕导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周华春男1965年8月高工硕导交换与路由理论与技术、宽带接入与交换技术杨文考男1963年10月高工硕导无线宽带通信与个人通信李兴华男1967年4月高工硕导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简伟男1960年9月高工硕导光纤通信、光传感及光电子器件刘娟女1970年11月副教授硕导光纤通信、光纤传感王国栋男1971年8月副教授硕导通信、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含电波传播)技术朱云男1972年4月副教授硕导通信、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含电波传播)技术卢燕飞男1971年1月高工硕导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赵永祥男1970年7月副教授硕导宽带网络及其应用张立军男1974年3月副教授硕导无线宽带通信与个人通信童治男1977年5月副教授硕导分布式波分纤分光路交换技术、光纤器件及光电子器件、强力光纤激光器王目光男1978年11月副教授硕导分布式波分纤分光路交换技术、光纤器件及光电子器件魏淮男1973年12月副教授硕导特种光纤、光纤器件及光电子器件、强力光纤激光器张建勇男1977年6月副教授硕导分布式波分纤分光路交换技术、光纤器件及光电子器件付文秀女1962年1月副教授硕导无线宽带通信与个人通信、计算机网与信息系统、通信、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含电波传播)技术高德云男1973年5月副教授硕导交换与路由理论与技术、宽带接入与交换技术。

谈振辉1944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通信与信息系统

谈振辉1944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通信与信息系统

谈振辉1944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

“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博士,教授。

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与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三届监督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第六届评审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铁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铁道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电子学报》、《铁道学报》和《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编辑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通信与信息系统,如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扩展频谱通信、自适应滤波算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等。

曾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铁道部有突出贡献技术专家,茅以升铁道科技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三届IET-方正大学校长奖,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杭电通信工程学院教师简介

杭电通信工程学院教师简介

通信工程学院教师简介曹海燕,女,1975年10月出生,安徽枞阳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讲师。

200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师从华南理工大学电信学院院长韦岗教授。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信息论与编码、扩频通信理论。

发表学术论文数篇,申请专利一项,目前正在参与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陈华华,男,1975年10月出生,浙江绍兴人,博士,副教授,现为通信工程学院教师。

1999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3月在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攻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电路与系统,获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在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通信与信息系统,获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至今,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5年4月任讲师,2007年9月晋升为副教授。

曾担任《数字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MATLAB与仿真》、《多媒体技术》等本科生课程和《现代通信技术》、《IP交换技术》等研究生课程的主讲教师。

研究方向: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三维重建、模式识别、无线传感网络。

曾先后参与国防科研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主持校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 篇,其中EI收录10余篇。

陈颖,女,1978年9月出生,浙江省东阳人,讲师。

2006年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通信与信息系统)学位。

毕业后在无线通信教研室任助教、讲师。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系统、软件无线电技术、通信ASIC设计、数字通信技术。

主要从事通信方面教学科研工作,为通信、电子专业本科生开设了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实验、通信系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课程。

主持院级课题4项,参与中科院子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团队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团队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团队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45)2
【摘要】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设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位点,前者建立于1986年,后者依托第六期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同时具有“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整个学科隶属“数学物理与计算科学”学科群,设有“自适应信号处理与无线通信”、“图像及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信息系统、嵌入式信息处理与平台开发”3个研究方向,带头人分别为李莉教授、黄继风教授和殷业副教授,团队成员以通信工程专业的博士及博士后教师为主.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上海师范大学;工程学科;通信工程专业;自适应信号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重点学科建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数学学科与动力系统方向创新团队简介 [J], 毛安
2.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 “世界史”学科概况和建设目标简介 [J],
3.2015年上海师范大学获得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简介 [J],
4.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教育学”学科概况与建设目标简介 [J],
5.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中国语言文学”建设目标和计划简介[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工大8院通信导师信息

西工大8院通信导师信息

基本信息
姓名:黄登山 职称:教授 学科:通信与信号系统 电话:15029001678
Email:huangds@
学历
1985年12月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获“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师 从中科院院士保铮教授。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 师从日本高速通 信委员会委员长藤井阳一教授。1985年12月至今任教于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 学科,主要从事通信﹑信号处理、光电信息、光纤通信等科研与教学工作。
研究方向 1.通信、导航、遥测遥控系统的信息传输与处理 2.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与计算机网络 3.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 4.多媒体通信与信息处理和组网技术 5.无线通信与软件无线电
学历
西电机电学院 自动控制专业 工学学士, 1983.07 西北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专业 工学硕士, 1995.04 西北工业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 工学博士, 2010.08
张会生
2012-04-24 13:41
基本信息 姓 名:张会生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导师 学 科: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邮 编:710072 联系电话:029-88493388 传 真:029-85603002 E-mail:zhanghuisheng@
通信与导航抗干扰技术 宽带数据链技术 卫星通信与导航
教育背景:
学士学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 硕士学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 博士学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
工作履历:
2004.12-2007.5,西门子研究院无线通信部 2007.5-2007.12,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研究中心 2007.12-至今,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科大通信学院导师介绍

电子科大通信学院导师介绍

通信学院硕士导师简介博导(14)姓名:李乐民性别:男职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简介:信技术的科研与教学50余年。

1980.8-1982.8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访问学者 ,研究数字通信与扩频通信。

在通信系统中抗窄带干扰研究方面有创造性贡献,在IEEE通信学报上发表的有关论文获国际学者多次引用。

为多项工程研制了关键通信设备。

发表论文200余篇,编著书4本,获国家、省部科技奖20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00余名(其中已毕业博士生52名)近年研究方向为宽带通信网络,包括光纤通信网技术、无线移动通信网技术、IP网络技术等。

姓名:饶云江性别:男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在光纤技术领域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系统的、突出的创新性成绩和重大贡献。

解决了一系列学术和技术难题;在国际上创造了多次“首次”;撰写英文专著三章;应科学出版社之约今年将出版国内第一本《光纤光栅原理及应用》专著;发表SCI论文51篇,SCI他引320余次,引用人次超过1100,二十余次在国际光纤传感器年会及相关重要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作为会议主席筹备及主持国际会议3次,宣读特邀论文6篇;培养全国百名优秀博士论文候选人1名;申请发明专利6项(2项已授权);多项成果获得实际应用,取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获省部级奖3项。

由于在光学技术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1999年被聘为全国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年度荣获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2003年又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04年入选首批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其中,“王大珩光学奖”为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全国性科技奖,是中国光学界青年科技工作人员的最高学术奖励。

学术水平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部分为国际领先;已成为国际光纤传感技术领域知名青年学者,在光纤光栅传感研究方面被国际同行称为世界级的专家,对推动国际上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发展及数亿美元产业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导师介绍:冯素春-新祥旭考研辅导

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导师介绍:冯素春-新祥旭考研辅导

►个人简介姓名:冯素春性别:男出生年月:1982年4月职称:副教授►学习及工作经历2013.03- 硕士生导师2013.11- 北京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光波技术研究所副教授2010.07-2013.10 北京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光波技术研究所讲师2005.09-2010.07 北京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光波技术研究所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简水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09-2005.07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Optics Express,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Optical Engineering, Optics Communication等刊物的审稿人Optics Express,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IEEE Photonics Journal, Optical Engineering, Optics Communication, Chinese Optics Letters等刊物的审稿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人。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51684015电子邮箱:schfeng@办公地点:光波楼310►主讲本科生课程《光通信技术基础》、《光纤通信研究性专题》。

►研究方向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光纤器件,多波长单纵模单偏振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多波长梳状波光源,微波光子学►科研项目►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北京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1项。

►主持完成北京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1项,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基金1项。

►参加国家973子项目1项,北京市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共建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

►学术著作近年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科技论文20篇,其中SCI检索10篇,EI检索10篇,合作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

上海大学通信学院导师详情

上海大学通信学院导师详情

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本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含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以及一级学科内自主设置的六个学科专业:智能信息与集成电子系统、通信网信息安全、高可信计算与信息处理、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生物信息工程、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

自1987年、1992年、2005年相继三届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也是我校“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特种光纤(黄宏嘉院士);数字通信与网络技术、光纤通信与宽带接入网(汪敏教授);特种光纤与光纤传感技术(王廷云教授);信息隐藏和多媒体信息安全(王朔中教授、张新鹏教授);盲信号处理及应用,通信信号处理,智能信息系统(方勇教授);限定空间宽带无线电传播的研究(郑国莘教授);图像处理与分析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严壮志教授);图像通信与视音频处理(安平教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尹京苑教授);音频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嵌入式与SOC设计(万旺根教授);数字媒体处理技术、数字艺术设计;(张文俊教授);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张之江教授);新型光子学器件及其传感与通信应用(刘云启教授)。

多媒体系统芯片(System-On-Chip)设计,低功耗与可靠性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等(杨胜齐教授)神经信息传导、神经信息整合、神经信息编码(吉永华教授)生物信息工程(许政暟教授、宋任涛教授、文铁桥教授、李根喜教授);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陈洛南教授、刘曾荣教授、蔡煜东教授))。

本学科在特种光纤方面,主要开展理论、制备以及各种特种光纤的研究工作;在数字通信与网络技术方面主要开展数字通信关键技术、无线接入网和基于三网融合的光纤接入网的研究;在光纤通信与宽带接入网方面主要从事高速光纤通信技术和光纤接入网技术的研究;在光传感及网络方面主要开展基于特种光纤的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方面的工作。

在“单模光纤四次群通信系统”、“掺饵光纤放大器”、“光弧子通信”、“微波副载波复用光纤传输技术”、“CATV网AM VSB光端机”、“基于Ethernet的全光接入网”和“塑料光纤楼宇布线系统” 、“高性能紫外光纤”、“抗辐射光纤”、“纳米材料掺杂光纤”、“光纤电流传感器”、“光纤渐逝波传感器”等项目上取得了优秀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责任教授简介
杜文才,男,博士,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

通信与信息系统重点学科责任教授。

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杜文才博士海外留学、就业十余年后,于20XX年回国。

现任海南大学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澳门科大兼职博士生导师、格林威治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海南省电子学会理事长,纽康信息系统公司(海南)(中日合资)副董事长、海南海大信息产业园董事长。

杜文才博士曾担任过多个著名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例如IEEE和ACIS 20XXSERA主席(中国)、IEEE和ACIS SNPD20XX主席(英国), IEEE和ACIS ICIS20XX程序委员主席(韩国)、CSTRWC20XX主席(中国)、ICAIT 20XX主席(中国); 担任Invertis J.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多个学术刊物客座编辑和编委;担任Signal Process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SPIJ)等国际学术期刊的学术论文审稿人。

目前负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国家级项目5项,海南省重大项目5项,近三年年均科研经费达800万元。

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2部、教材、学术专著10部。

回国后,发表学术论文68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3篇);获省级科技成果进步奖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国家级发明专利一项。

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李太君,男,1964年10月生,广东廉江市人,汉族,1987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Internet信息检索与传输研究方向带头人。

现任海南省Internet 信息检索重点实验室主任(海南大学),海南省海洋通信与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海南大学)。

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及应用》、《流媒体技术》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多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主讲课程《计算机网络》被评为海南省高校第一批精品课程;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对网络通信和流媒体技术,多媒体信息检索与传输具有深入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网络通信与流媒体技术,多媒体信息检索与传输。

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1部(《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研究成果“Internet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应用开发”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3项。

杜锋,男,1962年10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现任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助理,硕士研究生导师。

网络控制系统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

主要从事研究生课程《专业Seminar》、《线性系统理论》与《网络控制系统》, 以及本科生课程《物联网专业导论》与《Matlab语言及其应用》的教学工作。

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在对网络控制系统随机、时变和不确定性时延补偿的研究中,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并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被EI收录35篇,参编出版教材2部,主持(或主研)的各级科研项目8项。

邓家先,男,1964年9月31日生于湖北钟祥,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空间通信数据处理与传输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

主要从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30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数字图像处理、自适应滤波器设计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1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4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
项。

张涛,男,1971年1月生,汉族,20XX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曾先后主讲《通信原理与系统》、《光纤通信》、《模拟电子技术》、《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海域自由空间光通信(FSO)研究,千兆比无缘光网络(GPON)媒质接入控制(MAC)协议,千兆比无缘光网络(GPON)中DBA 方案设计。

近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

主编教材1 部。

参与海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南海海域环境下网络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周又玲,女,1965年5月生,湖南省长沙市人,汉族,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电子工程系主任,通信与信息系统学位点负责人。

主要从事《通信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无线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余年,海南省精品课程《通信原理》负责人,目前的研究兴趣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海洋通信等方面。

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EI收录3篇,编写出版教材4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5项,现在研课题2项。

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3完成人)一项,海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李京兵,男,1966年7月生,河北邯郸人,汉族,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515”第二层次人才。

20XX.10-20XX.10 在瑞士苏黎世大学人工智能中心做访问学者。

20XX年博士毕业于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理论与工程专业,1996年硕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自动化专业。

主要从事《人工神经网络》、《多媒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微机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等课程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信息安全、数字水印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控制。

对多媒体信息安全、数字水印、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较深入的研究,主持完成省、教育厅等各级科研项目4项,现在在研的各类课题4项。

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年来在数字水印研究方面获得四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第一发明人),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EI检索5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

项目“基于变换域抗几何攻击多数字水印算法研究”获20XX年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获20XX年度“吴多泰博士科研成果奖”二等奖;论文“A Novel Watermarking Algorithm R obust to Local Nonlinear Geometrical attacks [J]”获07-08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C语言多媒体软件设计” 获海南省第九届多媒体教材(软件,CAI类)三等奖;在海南大学(原)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沈重,男,1981年1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海南大学高层次D类引进人才。

20XX年毕业于爱尔兰C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电子电信工程博士、20XX年英国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电子电信工程研究硕士、20XX年武汉大学通信工程本科,爱尔兰Tyndall国家微电子研究院博士后,英国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研究员。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同行专家、IEEE/IET/IETF会员、欧盟ICST通信类项目评审专家、会议组织委员会成员、IEEE VTC/PIMRC/WiCom/ICC/、Sensors/IEEE VT magazine等20多个国际学术会议、期刊评委、英国MobileVCE 顾问。

主要讲授“无线通信原理”、“电子工程导论”、“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目前指导4名硕士研究生。

作为负责人正承担海南省国际合作项目“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电网监控管理系统”编号(GJXM20XX0002)、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异构合成无线网络研究及网络应用”(编号610217),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热带农业信息服务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20XXBADA1B05)、海南大学“211工程”“海洋通信与信息岛”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