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第1课时认识比教案西师大版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数学教案4.1比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 认识比

西师大版数学教案4.1比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 认识比

四比和按比例分配第1节比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认识比【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会求比值。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初步理解比与分数、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会根据比的意义求比值,理解比与分数、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比与分数、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帜的图案、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师:(出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帜的图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这是杨利伟在飞船上向人们展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帜的图案,这两个图案的长都是15厘米,宽都是10厘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提的问题很多,教师应有选择地板书。

预设:①长是宽的几倍?②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揭示课题: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对旗帜的长和宽进行比较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新的方法——比。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比的意义。

有时我们也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与长的比是10比15。

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千米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了42252千米。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你能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吗?3.小组讨论:你怎么理解比的意义?得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4.比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介绍比号、比的表示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1)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作“比”。

(2)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教材第50页的内容。

(3)介绍比各部分的名称及求比值方法,并板书。

5.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1)比、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联系:a∶b=a÷b=ab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的一种关系,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导学案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导学案第一部分 比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 比的认识主备人:XXX 审核人:XXX 分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能认识比,并能正确地读比,能写出两种相关联量的比。

二、能正确理解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比值。

三、让我们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习数学充满信心。

重点难点:一、比的认识,求比值。

二、能正确理解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安排:共2课时过程设计: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1.口答下列各题。

(1)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怎样求?(2)求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怎样求?(3)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4)已知路程和速度,怎样求时间?2.分别用除法算式和分数形式表示下列各题。

(1)六一班女生有25人,男生有31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一辆汽车,2时行驶120千米,这辆汽车每时行多少千米?(3)一个长方形,长30分米,宽20分米,长是宽的几分之几?3.引入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1.课本68页例1认识比.(2)李兰用的时间是张丽的几分之几?2.在社会生活与生产实践中,有时我们也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张丽与李兰所用时间的比是5比4;李兰与张丽所用时间的比是4比5.3. 5÷4可以写成45或5︰4,它们都读作5比4. 4÷5可以写成54或4︰5读作4比5.(︰是比号)4.(1)写出下列各比。

一个长方形长是3米,宽是2米,长与宽的比是( )或)()( ;宽与长的比是( )或)()( 。

(2)读出下列各比。

8︰5 3︰7 46 75 1100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1.两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在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5 ︰ 4 =5÷4= 141前 比 后 比项 号 项 值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认识比【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六年级上册 西师大版

认识比【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六年级上册 西师大版

认识比(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概念,能正确读写比。

2.能将比表示为分数形式。

3.能通过比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

4.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比的大小关系的概念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能将比表示为分数形式。

2.能通过比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

四、教学内容及分析1. 比的概念和读写方法1.通过展示两个物体并要求学生进行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比的概念。

2.使用实物或图形表示比,让学生掌握读写比的方法。

2. 比的大小关系的应用1.通过图形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比的大小关系。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大小关系的应用,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使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比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比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积极互动法:通过让学生进行比的操作和互相交流,达到相互学习的效果。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游戏活动等方式,运用比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看到或听到过什么比,并要求他们简述其表达的内涵,达到引导认知的目的。

2. 讲解比的概念和读写方法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比的展示,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3. 比的大小关系的概念和应用1.通过图形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比的大小关系。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大小关系的应用。

4. 进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能力通过练习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5. 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比的概念和读写方法,还能通过比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运用比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教学方法和过程也得到了实际操作和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完善。

下一步教学可以更加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相关培养,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以达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四 比和按比例分配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四 比和按比例分配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荥经县胡长保教育集团:李尧【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50页例1,第51页的课堂活动,第52页练习十四的第1题。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比的意义。

2、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谁来说一说几号人物的身材更协调?你认为下面哪杯糖水更甜一点?教师:人的身材协不协调?糖水甜不甜?都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板书:比)二、探究新知1、第一关:感知比的意义教师:现在请你们打开课本50页,拿出你们的学案,开启今天的自学之旅。

小组合作完成第一关——认识比的意义。

5。

学生汇报自学的成果。

并上台板书写出5:4和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什么叫做比了吗?学生: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教师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也就是比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既可以用除法和分数来表示,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这就是比的意义。

教师补充课题,学生齐读2遍。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比的意义,你能把张丽和李兰所用时间的倍数关系用比来说一说吗?学生:张丽和李兰所用的时间比是5:4。

教师引导完成例1中的试一试。

教师:我们在用比来表示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教师:①②是什么和什么的比?③和④是什么和什么的比?学生:①②是时间和时间的比,③和④是路程和路程的比。

教师:时间和时间是相同的量,路程和路程也是相同的量,所以我们把这种比叫做什么?学生:相同类量的比。

教师:⑤是什么和什么的比?学生:是路程和时间的比。

教师:路程和时间是不同的两个量,所以我们把这种比叫做什么?学生:不同类量的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解决问题(一)(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解决问题(一)(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解决问题(一)(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3.能够应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概念;2.能够应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黑板、粉笔、教科书2.学生课本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以下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

【图片1】两个小孩按照相同的比例分配了 8 个苹果,每人得到了 4 个。

【图片2】两个小孩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了 8 个苹果,小一得到了 5 个,小二得到了 3 个。

2.讲解接着,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即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物品后,各自得到的数量具有一定的关系。

例如,图中小一和小二按照1:2的比例分配了8个苹果,小一得到的苹果数量为5,那么小二得到的苹果数量应该是小一的两倍,即10个。

3.练习接下来,进行练习。

1.两个人按照比例3:7分配了 420 元钱,那么他们各得到多少钱?根据题意,设第一个人得到的钱数为3x,则第二个人得到的钱数为7x。

因为他们分配的总钱数为420元,所以:3x + 7x = 42010x = 420x = 42因此,第一个人得到的钱数为 3 × 42 = 126 元,第二个人得到的钱数为 7 × 42 = 294 元。

2.甲、乙、丙三人购买了一台电视,他们按照比例2:3:5分摊了电视的费用,如果电视的费用是 2400 元,那么每个人应该分摊多少钱?根据题意,设甲、乙、丙三人分别分到的钱数为 2x、3x、5x。

因为他们分摊的总钱数为 2400 元,所以:2x + 3x + 5x = 240010x = 2400x = 240因此,甲、乙、丙三人分摊的钱数分别为 2 × 240 = 480 元、3 × 240 = 720 元、5 × 240 = 1200 元。

4.拓展让学生自己搜索一些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并交流讨论解决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47页至第49页的“按比例分配”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原理,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文具、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学校举办运动会,100米、200米和400米比赛的奖金分别为1000元、1500元和2000元,要求将奖金按比赛项目的长度比例分配给这三项比赛。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配。

2. 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解释按比例分配是指将总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各个部分。

3. 演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以100米、200米和400米比赛的奖金为例,引导学生计算奖金的分配比例,并演示如何将奖金按比例分配给这三项比赛。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第48页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各自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按比例分配2. 板书内容: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实际问题解答示例七、作业设计1. 题目:教材第49页的练习题2. 答案:待学生完成练习后,给予讲解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在课后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我还将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拓展延伸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四比和按比例分配比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四比和按比例分配比的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第一课时认识比【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会求比值。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入新知,通过对比分析完成。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初步理解比与分数,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难点:比、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例1图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后提问: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并列式小结:像这种5÷4这种表示两个数量倍数之间关系的式子,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

引出课题二、学习新知1.自主学习(仔细阅读书上50页)(1)什么叫做比?(2)比怎样读写?(3)比的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4)什么是比值?2.强化练习(1)写比a.教师提问:为什么张丽与李兰所行路程的比中240是比的前项,而在李兰与张丽所行路程的比中240又是比的后项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

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一个数量与另一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b.教师提问:5分钟、4分钟都表示什么?(时间)教师小结:5分钟、4分钟都表示时间,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观察“试一试”中的最后一个问题。

教师提问:求的是什么?(速度)谁和谁进行比较?(路程和时间)谁除以谁?教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什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不是)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产生一个新的量:速度)师生共同小结:两个数量的比可以是同类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

(2)求比值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可以用分数、小数或整数表示。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这一节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第四章第二节《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按比例分配的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和图片,以及一些练习题供学生们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一家工厂生产A产品和B产品,A产品需要10个小时,B产品需要20个小时,现在工厂有40个小时的生产时间,应该如何分配生产A产品和B产品的时间?”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题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的理解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板书来展示按比例分配的步骤和方法,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24颗糖果,他要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会得到多少糖果?答案:每个朋友会得到6颗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是本节课的基础,我们需要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方向,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们达到这些目标。

再次,教学难点和重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和重点。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我们需要确保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并理解这些教具和学具。

六年级数学上册四比和按比例分配比的意义说课稿西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四比和按比例分配比的意义说课稿西师大版

《比的意义》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说课包含的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说板书。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比的意义》。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认识比、比的意义和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分数等知识以后进行学习的,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后面学习比的性质以及利用比解决实际问题起到铺垫的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为生活提供了帮助。

二、说学情接下来谈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类比等能力,能够将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

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的求出比值;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四、说教学重难点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五、说教法和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 比和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 第1课时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 比和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 第1课时

2、问题解决第1课时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解决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提示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比的一种应用,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它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的辨正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题中通过两个小孩的对话,强调“按两人拿出钱数的比”分配合理,突出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价值。

呈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是用方程解(实质上是归一法);另一种是按比例分配。

对照按比例分配的操作过程,归纳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从而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初步确立转化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尝试、合作、协调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卡片、练习本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投影出示陈红和赵青到文具店买文具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

教师谈话: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怎样分?笑笑和淘气各拿出8元钱,一共买了10支水彩笔。

教师: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板书平均分)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四比和按比例分配第一课时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四比和按比例分配第一课时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课时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例1,第51页课堂活动,第52-53页练习十四第1、2、5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在小组活动中初步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感悟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 ,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比的意义。

2.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投影出示例1 的表格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出问题教师:根据表格中所呈现的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1张丽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2李兰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占张丽从家到学校的距离的几分之几?3张丽从家到学校平均每分行多少米?4李兰从家到学校平均每分行多少米?3.引入课题教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那么你们能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吗?估计学生会列出以下算式:(教师板书算式)5÷4= 200÷240=240÷5=48(m )教师:像5÷4这种表示两个数量倍数之间关系的式子, 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二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比的意义教师:请同学们看,5÷4可以写成5∶4,读作“5比4”。

(板书) 教师:现在你知道什么叫作比了吗 ? 学生1:5比4就是5÷4。

学生2:比就是除。

学生3:两个数相除就是这两个数的比 。

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让学生认真阅读比的意义 ,并说一说是怎么理解的 ,然后交流归 纳,最后明确理解以下几点 :(1)比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不是单独的一个数 。

(2)又叫作”说明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是相除关系,也可以说是比的关系。

(3)相除的两个数可以用比来表示,反过来,用比来表示的两个数也可以用相除关系来表示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比和按比例分配的整理与复习"。

我们将回顾和复习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以及如何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比和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去商店买水果,苹果每千克5元,香蕉每千克3元,如果我买了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我需要支付多少钱?2. 例题讲解: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苹果和香蕉的价格,苹果的单价是5元/千克,香蕉的单价是3元/千克。

那么,苹果和香蕉的比就是5:3。

根据按比例分配的原则,我们可以将总价按照比例分配到苹果和香蕉上。

3. 随堂练习:如果有同学买了4千克苹果和5千克香蕉,他需要支付多少钱?4. 教学内容复习:回顾比的概念,比的意义,求比值的方法,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5. 课堂练习: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70页的练习题,然后互相交换答案,看看谁的答案更准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的定义、求比值的方法、按比例分配的原理以及相关的例题。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已知苹果的单价为4元/千克,香蕉的单价为2元/千克,某同学买了4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请计算他需要支付的总价。

答案:1. 4千克苹果的价格为4元/千克× 4千克 = 16元;3千克香蕉的价格为2元/千克× 3千克 = 6元;所以他需要支付的总价为16元 + 6元 = 22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们对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和按比例分配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际例题的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们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中的“比和按比例分配”这一部分内容。

我们将通过具体例题来理解和掌握比的定义、比的性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以及如何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的性质,以及如何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两个物品的比,比如“2:3”,然后提问学生们这个比表示什么意思。

2. 讲解:我会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讲解比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如何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会用生动的例子和图示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3. 练习:在讲解完一个例子后,我会立即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解答。

然后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比的性质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

我会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一起讨论和解析答案。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的定义和性质,并给出一个例子来说明。

答案:比的定义是两个数的比较,用冒号“:”表示。

比的性质包括比的前项和后项可以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比的大小不变。

例如,4:6可以简化为2:3。

2. 请解释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给出一个例子来说明。

答案: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是将总数按照比例分配到各个部分。

例如,如果有12个苹果,要按比例分配给小明和小红,他们之间的比例是2:3,那么小明会得到4个苹果,小红会得到6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学生们对比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比较清晰,但在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比和按比例分配-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能够掌握“比”的化简方法和多种应用场景。

3.能够理解“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能够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思路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比”的化简方法和多种应用场景。

2.“和”的计算方法。

3.“按比例分配”的解法思路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按比例分配”的解法思路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比”的化简方法和多种应用场景。

3.“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思路和计算方法。

2. 教学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问题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通过短片展示、生活例子、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比”的化简方法和多种应用场景。

3.通过示意图和计算步骤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通过多种问题的实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思路和计算方法。

五、课堂设计1. 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黑板。

2.习题册。

2. 教学步骤与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老师用简单生动的例子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的方式发现“比”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第二步:讲解“比”的化简方法及多种应用场景老师通过短片、生活例子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比”的化简方法和多种应用场景,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应用方法。

第三步:讲解“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老师通过示意图向学生讲解“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多组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第四步:讲解“按比例分配”的解法思路和计算方法老师通过多组实例向学生讲解“按比例分配”的解法思路和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运用方法。

第五步:课堂小结,巩固知识老师进行简要小结,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以便加深记忆和巩固掌握。

3.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老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和疑惑进行科学、客观的解答,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 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 问题解决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探讨六年级上册数学中“按比例分配”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建立和解决比例问题,特别是在涉及到数量、距离、面积等问题的比例分配。

教材采用西师大版,以其系统性和深入浅出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比例思维,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和建立比例关系。

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比例模型、实物演示工具。

2. 学具:练习本、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分配的概念,如家庭成员分配食物、班级分配图书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2. 新授:讲解比例分配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例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步骤。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比例分配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和应用进行设计,突出重点,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按比例分配的基本计算。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分配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比例分配在更高层次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学过程是否顺畅、学生参与度与反馈等方面进行。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解决比例问题的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按比例分配(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按比例分配(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包括按比例分配的定义、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1. 按比例分配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条件分析和比例关系的建立。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某班级有男生和女生共60人,其中男生占40%,求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探究按比例分配的定义和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点评,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例题,展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建立比例关系。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按比例分配2. 板书提纲:(1)按比例分配的定义(2)按比例分配的方法(3)按比例分配的应用3. 例题及解题过程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按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撰写小论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导学案第一部分比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比的认识主备人:XXX 审核人:XXX 分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能认识比,并能正确地读比,能写出两种相关联量的比。

二、能正确理解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比值。

三、让我们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习数学充满信心。

重点难点:一、比的认识,求比值。

新课标第一网二、能正确理解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安排:共2课时过程设计: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1.口答下列各题。

(1)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怎样求?(2)求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怎样求?(3)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4)已知路程和速度,怎样求时间?2.分别用除法算式和分数形式表示下列各题。

(1)六一班女生有25人,男生有31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一辆汽车,2时行驶120千米,这辆汽车每时行多少千米?(3)一个长方形,长30分米,宽20分米,长是宽的几分之几?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1.课本68页例1认识比.(1)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2)李兰用的时间是张丽的几分之几?2.在社会生活与生产实践中,有时我们也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张丽与李兰所用时间的比是5比4;李兰与张丽所用时间的比是4比5.3. 5÷4可以写成45或5︰4,它们都读作5比4.4÷5可以写成54或4︰5读作4比5.(︰是比号)4.(1)写出下列各比。

一个长方形长是3米,宽是2米,长与宽的比是( )或)()( ;宽与长的比是( )或)()( 。

(2)读出下列各比。

8︰5 3︰7 46 75 1100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1.两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在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5 ︰ 4 =5÷4= 141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 值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第1课时认识比教案
西师大版
第一课时认识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会求比值。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入新知,通过对比分析完成。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初步理解比与分数,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比、分数、除法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1图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后提问:你从表格中了解到什么信息?每两个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都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能找到每两个数量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针对学生所答,及时作出引导评价。

2.小结:我们会用加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合并关系。

会用减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也会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表示两个量间数量关系的方法。

二、学习新知
1.初步认识比及比的读、写方法。

(1)找出板书中学生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量之间倍数关系的实例,用彩色粉笔标注出来,指出: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教师举例:比如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5÷4=5/4,我们就说,张丽和李兰所用时间的比是“5比4”,可以写成5:4或5/4,读作:5比4。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教科书例1内容。

问题:①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②你都知道了关于比的哪些知识?
③5比4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那4比5呢?
学生自学后根据问题谈自己的收获。

(3)教学例1之后的“试一试”。

①提问:你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吗?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评价。

教师追问:为什么张丽与李兰所用时间的比中5是比的前项,而在李兰与张丽所用时间的比中5又是比的后项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

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一个数量与另一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②教师提问:5分钟、4分钟都表示什么?(时间)
教师小结:5分钟、4分钟都表示时间,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观察“试一试”中的最后一个问题。

教师提问:求的是什么?(速度)谁和谁进行比较?(路程和时间)谁除以谁?
教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什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不是)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产生一个新的量:速度)
师生共同小结:两个数量的比可以是同类量的比,也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

2.求比值。

思考:5:4表示什么?4:5表示什么?
说明: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

你知道怎么求比值吗?
课堂内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分组讨论,议一议:比、分数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汇报,根据汇报情况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相应部分区别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1)比的前项是5,后项是3,比值是( )。

(2)比的后项是8,前项是4,比值是( )。

(3)比的前项是0,比值也是0,后项是( )。

(4)甜甜3分钟做60道口算题,做口算题的个数与时间的比是( )。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提醒学生:比的后项不能是0)
2.拓展练习。

(课件或小黑板出示)
(1)“甲队在一场球赛中以12:0的比分大胜乙队”请问“12:0”是比吗?(不是比,它是记录两队得分的多少的一种形式)
(2)我国陆地和世界陆地的比是1:15。

我国人口和世界人口的比是1:5。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5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其中中国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与全球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的比是1:5。

你从所提供的信息中找到了哪些关于比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何想法?
(3)图示呈现:两杯糖水,第一杯中糖与水的比是2:50;第二杯中糖与水的比是3:50。

哪一杯糖水更甜?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指名说一说)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板书笔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是数学概念范畴的知识,比较抽象。

所以教师在一开始用一组数据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用除法进行解答,造成学生知识冲突引入新课之后,没有让学生盲目地去探究,而是直接给出了比的概念。

这样做看似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基本要求,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实际上像“比”这个概念和比中各部分的名称这些纯知识性的、抽象的东西不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究得出来的,与其白白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不如直接告诉他们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去进行一些由实际意义的探究。

就像这节课一样,直接把比相关的概念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寻找比的各部分的名称的大胆。

最后通过“议一议”来让学生完整地经历“猜想——验证——归纳”这个探究过程,得出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