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合集下载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内容—1.组织机构职责
遵循原则:
分级负责 属地管理
1.1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
修订要点
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卫生计生委及省级以上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 或各省(区、市)疾病预防 控制工作需要,可调整传染 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
既往
卫生部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 省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 可增加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 和内容。
施办法》
地方性卫生法规
卫生行政规章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136部)
(2015年版)
地方性卫生规章
其他
传染病报告法制建设历史
沿革 十届人大修订通过:《传
七届人大审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 传染病防治法》 9月1日
染病防治法》(主席令 (第十七号)),12月1 《乡日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386号))
★2015年10月2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 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5]53号)
★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 (2016年征求意见稿)(中国疾控中心)
小结
与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
1.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方各级疾控:
(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 训和工作指导,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 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
(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 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 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 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 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传染病与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规定

传染病与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规定

传染病与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规定1. 目的为确保对传染病和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准确报告和有效处理,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公共场所、工矿企业、农(牧、渔)村等,以及与传染病和紧急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处理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3. 报告责任(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为传染病报告的责任单位。

(2)上述单位的从业人员为传染病报告的责任人。

(3)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单位报告。

4. 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信息:(1)病例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住址、联系方式等。

(2)病例发病情况:发病时间、症状、体征、诊断等。

(3)病例相关接触者信息:姓名、联系方式、健康状况等。

(4)其他可能有助于疾病防控的信息。

5. 报告时限(1)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甲管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于2小时内报告。

(2)发现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3)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报告。

6. 报告方式(1)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无法使用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时,可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报告。

7. 调查与处理(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发病情况、接触者健康状况等,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医疗机构应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并采取必要的消毒、灭菌措施。

(3)相关部门应依法采取措施,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止疫情扩散。

8. 培训与宣传(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等应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防控能力。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是一套针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规定,旨在及时、准确地报告、监测、控制和处理这些事件,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的一般流程:
1. 报告:任何医疗机构或个人在发现可疑传染病病例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立即向相关卫生主管部门报告,确保及时获得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2. 监测:卫生主管部门会加强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工作,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来掌握疫情的动态和趋势,并提供及时的预警和警报。

3. 控制: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风险,卫生主管部门会采取控制措施,如隔离病例、追踪接触者、关闭公共场所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播风险。

4. 处理: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主管部门将组织相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应急处置,调拨资源、制定应对计划、开展疫苗研发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

5. 宣传:卫生主管部门将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指南,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应急能力。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的具体实施细节会因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都是为了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8
4、报告
• 报告流程 ✓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突 发公共卫生相关信息报告卡→(寄送代报机构)→网络报告人 员收卡并核对信息→上网报告
传染病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有效证件或居民健康卡、社会保 障卡、新农合医疗卡等身份识别号码;患者为学生或幼托儿 童须填报其所在学校/幼托机构全称及班级名称。4Fra bibliotek2、发现
• 机构要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管理制度:预 检分诊、信息报告、转诊、消毒隔离等制度。开展医护人员培 训
• 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掌握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时发现与甄别 传染病,提高发现能力
• 提高责任意识,及时判定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
3、登记
• 规范门诊登记和出入院登记 ✓门诊日志:至少包括病人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学 生填写学校)、联系电话、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等11项基本内容。 ✓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学生填写学 校)、联系电话、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 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2项基本内容
—2015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9
4、报告
• 订正报告与补报 ✓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 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 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10
5、处理
• 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 ✓对于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和所 患传染病的传染性、危害性、传播途径等采取隔离、医学观察、 救治等措施,不具备隔离、医学观察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 位,应按转诊要求,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 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病历记录原件妥善保存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伤者进行急救,根据病、伤情的严 重程度分期分批将不具备收治条件的病人及时转诊,书写医学 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规范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规范
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要求重新填写诊断时间、 填卡医生和医生填卡日期,卡片状态变成未审核, 需重新审核,其他专病系统的卡片订正同样要求。
工作内容及要求
❖ 系统记录增加“订正报告时间”,作为订正后的 “报告卡生成时间/录入时间”进行及时报告和及时 审核质量统计,避免出现统计时报告时间间隔为负 数、审核不及时。
工作内容及要求
❖ 门诊日志
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 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 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 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 不能填写症状。
工作内容及要求
❖ 出/入院登记
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 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 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 基本内容。
由院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人员两方面组成
3、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自查小组
成员含院长、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工作人员及临床医务人员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由院长、相关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人员组成
工作内容及要求
❖ 二、规章制度建设
一个方面的制度, 并非一项制度
(一)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
工作内容及要求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 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 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工作内容及要求
❖ 注意: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传染病登记 簿、化验室登记簿和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 直报系统中的上报信息必须一致。

传染病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管理规定

传染病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管理规定

传染病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管理规定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传染病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管理,以加强对这些事件的监测和控制,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背景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社会稳定和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及时准确地报告这些事件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的关键环节。

因此,制定相应的报告管理规定对于应对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至关重要。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公共卫生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和人员。

报告义务1. 任何发现或怀疑有传染病病例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单位和个人都有报告的义务。

2. 报告者应当及时向所在单位或所属的上级机构报告,并将报告信息传达给相关部门。

报告内容1. 报告应包含以下信息:- 病例或事件的基本信息,包括发生时间、地点、人数等。

- 病例或事件的详细描述,包括症状、传播途径等。

- 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

2. 报告信息应准确、全面,不得隐瞒或篡改。

报告渠道1. 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应设立24小时报告电话和在线报告系统,供报告者使用。

2. 报告者也可以直接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报告处理1. 收到报告后,相关部门应及时进行核实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2. 相关部门应将报告信息及时上报至上级机构,并在报告处理过程中保持信息的保密性。

处罚措施1. 对于故意隐瞒、虚报或篡改报告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责任。

2. 对未按规定报告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总结传染病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管理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各级单位和个人应积极履行报告义务,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以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以上是《传染病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管理规定》的内容。

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范本

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范本

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范本一、引言本报告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卫生院能够及时、准确地报告和处理传染病突发事件,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本报告制度包括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定义、报告流程和相关责任人的职责,旨在提高卫生院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二、定义传染病突发事件指在卫生院范围内发生的与传染病相关的突发性疫情或聚集性疫情,可能对公众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三、报告流程1.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报告流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事件发现:当医务人员或卫生院员工发现与传染病相关的突发性或聚集性疫情时,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

(2)报告登记: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的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登记表,每个事件都应有相应的报告表,详细记录各种信息。

(3)报告审核:相关部门应对报告表进行审核,确保报告内容完整、准确。

(4)报告提交:审核通过后,报告表应提交给上级卫生部门或其他相关机构。

(5)信息公告:卫生院应及时将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公告给卫生院内部员工和公众,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2.卫生院与上级卫生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之间应建立起报告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

四、相关责任人职责1.卫生院院长负责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整体协调和指导工作,确保报告流程的顺利执行。

2.医务部门负责及时发现传染病突发事件,立即报告给相关部门,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置工作。

3.相关部门负责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报告审核、登记和提交工作,并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报告。

4.公共关系部门负责传染病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告工作,确保卫生院内部员工和公众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

5.其他卫生院员工应积极配合卫生院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如有发现传染病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

五、总结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是卫生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各级卫生部门和卫生院重视和落实。

只有通过及时准确的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卫生院才能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为确保该制度的有效执行,卫生院应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2022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培训试题

2022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培训试题

2022年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培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单位: [填空题] *得分: [填空题]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报告时限为:() [单选题] *A.2小时(正确答案)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2. 下面法定传染病的病例分类需注明急性或慢性:() [单选题] *A.肺结核B.伤寒C.流行性出血热D.乙肝、丙肝和血吸虫病(正确答案)3. 按规定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小时,乙丙类小时。

()[单选题] *A.6,12;B. 2,24(正确答案)C. 2,4D. 2,1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经确认后,疾控中心应在多长时间内进行网络直报:() [单选题] *A.6小时B.重大事件2小时,一般事件6小时C.2小时(正确答案)D.24小时5.流行性感冒属于()类传染病。

[单选题] *A.甲类B.乙类C.丙类(正确答案)D.非传染病6. 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是指。

() [单选题] *A.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正确答案)B.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C.传染病登记本登记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D.以上均不对7. 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儿家长姓名。

() [单选题] *A.10B.8C.14(正确答案)D.58.医生填写报告卡的发病日期,应填写日期,不明确时应填本次就诊日期。

[单选题] *A.本次就诊开始出现症状(正确答案)B.就诊日期C.入院日期D.症状加重9.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学校、幼儿园、场所)一日内出现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例及以上应立即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单选题] *A.3,5(正确答案)B.4,6C.5,3D.2,510.我国现行最新的法定传染病分为() [单选题] *A.3类36种B.3类37种C.3类39种D.3类40种(正确答案)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1.甲类传染病包括和。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
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 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 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 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10
传染病报告卡
11
传染病报告中应注意重点事项
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的病例必须有肝炎的临床症状 或者肝功能损害的指标,如转氨酶高于正常值。携 带者或非活动型肝炎无需上报。
主要管理制度:1.门诊工作日志制度;2.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3.传染病
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4.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转诊制
度;5.传染病病人和密切接触者消毒隔离制度;6.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调查处置制度。
5
服务要求
(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站)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 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 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责任报告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报告辖区内发生的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内容: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 域范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原因、 可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报告单位、 报告人员及通信方式等,具体填写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 信息报告卡》及附件。
报告方式、时限、程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相关信息→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区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报告→有条件同时网络直报,无条件直报则以最快方式 发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请疾控代报
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
(一)传染病(1) 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测试题库含答案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测试题库含答案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测试题库含答案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包括以下哪个事件 [单选题] *A 重大传染病疫情B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C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D 重大交通事故(正确答案)2、以下哪个疾病属于甲类传染病 [单选题] *A SARSB 黄热病C 埃博拉出血热D 霍乱(正确答案)3、除了以下哪个疾病,其他应按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 [单选题] *A 肺炭疽B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 手足口病(正确答案)D 人感染禽流感4、甲类传染病应于几小时内报告 [单选题] *A 1小时B2小时(正确答案)C 3小时D12小时5、丙类传染病应于几小时内上报 [单选题] *A 12小时B 24小时(正确答案)C 36小时D 2小时6、以下哪个属于乙类传染性疾病按甲类报告 [单选题] *A 肺结核B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正确答案)C 流行性腮腺炎D 风疹7、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几小时内上报 [单选题] *A 1小时B2小时(正确答案)C 3小时D12小时8、疑似肺炭疽应在几小时内上报 [单选题] *A 1小时B4小时C6小时D2小时(正确答案)9、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不包括以下哪个 [单选题] *A 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B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C流行病学调查D 指导现场事故救援(正确答案)10、梅毒应于几小时内上报 [单选题] *A 12小时B 24小时(正确答案)C 36小时D 2小时。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8篇)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8篇)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1.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 及时准确收集, 登记、报告疫情。

2.报告病种为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病人, 病源携带者和疑似病人。

3.报告时限为甲类和乙类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非典、禽流感、城镇于____小时内, 农村____小时内报告。

乙类城镇____小时内, 农村____小时内报告, 丙类____小时报告。

4.健全传染病登记, 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不得漏登、错登、漏报、缓报、谎报。

5.遇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事件要迅速启动直报网络和灾害报告系统, 立即作出报告。

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工作制度1.掌握0—____岁儿童及当月出生数。

2.按免疫程序实施接种, 做到人、卡、证、册对口。

3.严格免疫制品的运送、保存与使用, 用过物品要严格销毁。

4.接种时要严格查对, 并做到无菌操作, 发现异常反应立即上报。

5.掌握妇女、孕产妇、0—____岁儿童和____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____组织开展保健知识宣传。

7.实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 搞好登记报告。

8.协助上级做好妇女、儿童体检及疾病筛查。

村卫生室工作制度1.认真执行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规范执业行为。

2.全面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宣教等综合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

3.强化卫生室达标建设, 整体环境达到洁、齐、美。

4.坚持____小时应诊, 出诊随叫随到, 收费及药品价格公示上墙。

5.严格医疗文书和药品管理, 确保医疗和用药安全。

6.认真执行有关登记、报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制度。

门诊登记及处方书写管理制度1.接诊病人要按门诊登记表所列项目认真填写, 漏项、漏登。

2.认真执行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 规范开具、审核、调剂、保管处方。

3.处方由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或助理执业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开具。

4.处方书写要做到字迹工整, 项目齐全, 格式规范。

5.处方用药一般不得超过____日量, 急诊不超过____日量, 延长须注明理由。

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是一项指导和规范卫生院在突发传染病事件发生时进行报告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报告传染病突发事件,以便有关部门能够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遏制传染病的传播。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报告目的和范围:明确了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群众健康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以及需要报告的传染病类型和范围。

2. 报告程序:详细描述了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的流程和程序,包括谁负责报告、报告的时间要求、如何填写报告表格等。

3. 报告内容:规定了需要报告的内容,包括传染病的病名、发病情况和分布情况、人数统计、可能的传播途径等。

4. 报告渠道:明确了报告应该通过哪些渠道提交给相关部门,例如卫生部门、疾控中心等。

5. 报告责任和处罚:规定了报告的责任主体,一般是卫生院的院长或主管医生,同时也明确了对于不按规定报告的违规行为可能会受到的处罚。

通过建立和执行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可以保证突发传染病事件能够及时被发现、报告和控制,并有助于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第 1 页共 1 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
9.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
报告管理办法 1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
工作规范(试行) 12.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1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突发事件紧急医疗
救援信息相关工作的通知(卫办应急发 [2011]17号)
.
第二节 流程图及说明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信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代报代报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专业机构对于涉及10人以上人员伤亡事件的不良医疗救援信息各地专业技术机构通常为急救中心和医疗机构直接报告或在收治伤员并初步确认后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续保
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 的住址,而不是病例的户籍地址。
④“诊断时间”的小时为必填项。 ⑤发病日期: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
明确的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病原初次检出日 期或就诊日期。
.
⑥诊断日期 ⅰ.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 ⅱ.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
.
1.5.3实验室登记本:包括姓名、采样日期、 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及医师、检验方法、检验 结果、检验医生、检验日期、报告日期等项目。
传染病类检测项目的阳性结果应进行标注并告 知接诊医生。
1.5.4上述资料及传染病报告卡至少保存3年。
.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1责任报告单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篇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可以及时发现突发事件的苗头,保证事件报告工作的质量和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件危害扩散、蔓延,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一、事件的报告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二、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三、报告内容(一)事件信息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

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卡》。

(二)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1、初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及要求

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及要求

报告病种
法定报告传染病
丙类:流感、流腮、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 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 足口病,共11种
其他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等特定目的监测
的疾病
诊断与分类
责任报告人应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计 生行业标准)及时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 进行诊断。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Procedure
属地管理原则 首诊医生负责制
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人员填写 现场发现的病例,由属地医疗机构诊断并报告 采供血机构发现阳性病例也应填写报告卡
最基础的业务系统之一 疫情信息实时动态监测 监测信息一体化管理和共享
出入院登记 至少包括10项: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有效证件号、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 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
检验/影像部门登记 检测检验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送检 医师、病人姓名、检验结果、检验日期。
放射影像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开单 医师、病人姓名、检查结果、检查日期。
第一章 网络直报工作管理 第二章 操作技术规范 第三章 附件
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 工作技术指南(2016版)
第一章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 第二章 传染病用户认证与授权
管理 第三章 标准编码维护 第四章 数据交换技术指导方案
(讨论稿) 第五章 网络直报条件及保障措
施 第六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
医疗机构
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的日常管理、审核检查、网络报 告(数据交换)和质量控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 染病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分析汇总和通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服务人口。

二、服务内容
(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

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3.订正报告和补报。

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

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

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3.流行病学调查。

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4.疫点疫区处理。

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

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

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6.宣传教育。

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

(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五、考核指标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100%。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应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