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湖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合集下载

人工湖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人工湖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人工湖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摘要:在借鉴国已有人工湖泊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工湖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水质标准确定、水源选择、源水处理、截污减污、湖体形态和控制水位及进排水布局、湖底防渗措施、人工湿地构建、湖泊水位和水质监测及运行维护共8个问题的论点。

关键词:人工湖建设关键问题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城镇化率逐步提高,城镇规模和居住在城镇中的人口规模都在逐步扩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能够亲近自然,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居住与休闲环境,单纯的低容积率、高绿地率已不能满足瑚代城镇居民的要求。

水乃万物之灵,城市湖泊以其独特的生态及景观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睬,成为新型社区与公共绿地设计的首选。

不仅在城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如有一洼清水,不仅能让生活和居住在乡村的广大农民身心愉悦,同样也是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感受农村生活的重要亮点。

但是拥有类似西湖那样环境优美的湖泊的城市,在国少之又少。

因此,目前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市区或在近郊建设人工湖泊,不仅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可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提高国民的生活品质。

然而成功建设一个人工湖泊,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人工开挖湖泊并蓄水,形成一个景观水体那么简单,一个成功的人湖泊要维持人工湖水质始终处于一个相对较优的状态,并能正确处理人工湖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借鉴国已有人工湖泊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总体上要成功建设一个环境优美、水质优良,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的人工湖泊需要重点解决一下几个问题:①水质标准确定;②水源选择;③源水处理;④截污减污;⑤湖体形态、控制水位及进排水布局;⑥湖底防渗措施;⑦人工湿地构建;⑧湖泊水位、水质监测与运行维护。

如何从以上8个方面入手,做好科学的规划与设计,营造湖泊污染防治体系,是关系到能否成功建设一个人工湖泊,维持湖体相对较优品质的关键因素。

二、水质标准确定确定人工湖泊水质标准基于如下几方面的需要:1,为人工湖建设方案的确定提供目标;2.为湖区建成后的长效管理提供依据;3.为湖区监测方案的制定和日常维护提供标准。

人工湖水库的建设与管理

人工湖水库的建设与管理

人工湖水库的建设与管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人工湖水库作为水资源利用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城市居民用水问题,也能够提供农田灌溉、发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种功能。

然而,人工湖水库的建设与管理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人工湖水库的建设需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周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例如,在水库的建设区域应合理规划植被覆盖、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减少破坏性的工程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此外,应注重保护水库水体的水质,避免污染物进入水库,破坏水生态系统。

其次,人工湖水库的管理需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应遵循科学合理利用的原则。

在水库管理中,可以采用水资源定额分配的方式,确保不同用途的水资源供应。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监测和管理水库的水位、水流等信息,实现水资源的动态调控与统筹利用。

除此之外,人工湖水库的管理还需要注意风险防控。

人工湖水库在面临极端天气或其他突发事件时,容易出现溃坝、洪水等安全隐患。

因此,水库管理者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随时掌握水库的动态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风险。

同时,应加强对水库设施的维护和修缮,确保水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另外,人工湖水库的建设与管理也需要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的听取。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周边居民、生态环保组织以及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此外,要加强水库管理的透明度,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水库的建设与管理情况,参与相关的决策和监督。

综上所述,人工湖水库的建设与管理需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风险防控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在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建设出安全可靠、生态友好的人工湖水库,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城市人工湖设计关键技术分析

城市人工湖设计关键技术分析

城市人工湖设计关键技术分析[摘要]针对城市人工湖泊的特点,对人工湖的设计思路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了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关键技术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人工湖设计关键技术一般来说城市人工湖设计的核心内容是确定湖区的规模、水体的形态、湖区水深和运行水位,而决定湖区设计功能实现的关键问题是水体运行方式、水环境保护和湖区的防渗处理。

1 湖区规模湖区规模指水域面积,水域面积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城市的人口规模、水面功能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土地资源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等因素。

其中,起控制性作用的是水资源量和土地资源。

水资源量指湖区供水水源能够提供的蓄水和补水的水量;土地资源指能够提供的湖区用地面积。

2 水体形态湖区水体形态包括水域的平面形态和水域的底部形态。

(1)平面形态是人们对某片水域最直观的感受,也是业主关注的设计核心点。

平面形态设计要考虑人的美学欣赏、城市定位、历史文化背景和景观功能分区等多种因素。

设计中应通过对城市的历史文化、定位、发展方向的挖掘和解析,提炼出城市的内涵,从形态意象寓意的构成角度来定义和表现出湖区形态。

(2)人工湖的水域底部形态在考虑地形条件约束和进出口条件的影响,应该尽量以流线型的圆、椭圆或接近圆或椭圆的形状为主,一是保证水体的整体流向平顺,有利水体交换,二是减少水流之间的干扰顶托,降低人湖营养物质不均匀沉淀的机会。

考虑垂钓、游艇通行、游人安全、嬉水以及维持水域生态等不同功能要求,底部断面形态需要有深有浅、深浅结合,一般分为深水区、浅水区、过渡区三部分。

深水区:满足旅游船只通航需要一定的吃水深度,同时,为了保证人工湖成湖后,自身生态系统的建立,具有较好的自净能力,也需要设置深水区;浅水区:在亲水景观区,考虑到亲水功能需要及安全需要,此部分水深要略浅,方便游人与水的自然接触,一般除码头段外所有湖区岸线3~5 m范围水域内定义为浅水区;过渡区:浅水区与深水区之间的衔接为过渡区域,过渡区域的坡度应缓于1∶5。

公园游乐设施施工中的人工湖与水上项目

公园游乐设施施工中的人工湖与水上项目

公园游乐设施施工中的人工湖与水上项目在公园游乐设施的施工中,人工湖与水上项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工湖和水上项目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项目,也具有美化环境、增添游览体验的功能。

本文将探讨人工湖与水上项目在公园游乐设施施工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设计和建设要点。

一. 人工湖的设计与建设在公园游乐设施的施工中,人工湖的设计与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人工湖是公园的核心景观之一,其设计应综合考虑地形、水源补给、生态环境等因素。

以下是人工湖设计与建设的要点:1. 地形适应性:人工湖的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地形,避免大规模的土建工程。

通过调整地形,使人工湖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2. 水源补给:人工湖的水源补给可以通过地下水、雨水收集或水系连接等方式实现。

确保人工湖的水质常年保持清澈,供游客娱乐和观赏。

3. 生态环境:在人工湖的建设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设置适当的植被,提供鱼类和水生动物的栖息地,增加湖泊的生态多样性。

二. 水上项目的布置与安全水上项目是公园游乐设施中备受欢迎的一类项目,包括水上滑梯、水上乐园、水上摩托艇等。

在水上项目的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布置合理:水上项目的布置应考虑到游客的流动性和游乐项目的连贯性。

将各个水上项目合理地布置在公园的不同区域,便于游客的游览和体验。

2. 安全设施:水上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安全意识,设置防护栏杆、救生圈等设备,确保游客在游玩过程中的安全。

3. 水质管理:水上项目涉及水质的管理非常重要。

定期检测水质,进行水质调整和清洁工作,确保游客在清澈、洁净的水域中娱乐。

三. 人工湖与水上项目的配套设施除了人工湖和水上项目本身的设计与建设,公园游乐设施中还需要考虑人工湖和水上项目的配套设施,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配套设施:1. 周边设施:在人工湖和水上项目周边设置游客休息区、洗手间、更衣室等设施,方便游客进行休息和换衣。

2. 水上交通:对于较大面积的人工湖,可以考虑设置水上交通工具,如游船、快艇等,增加游客的游览方式。

简述人工湖的施工要点

简述人工湖的施工要点

简述人工湖的施工要点你知道人工湖不?那可不是随随便便挖个坑,灌点水就行的事儿。

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

咱先说选址吧。

这就好比你买房选地段一样重要。

你得找个地质相对稳定的地方。

要是选在那种土质疏松,或者地下有啥溶洞啥的地方,那可就惨了。

我听说有个地方刚开始建人工湖,没考察好地质,挖着挖着,土就塌了,那场面,就像多米诺骨牌似的,一片混乱。

这就告诉咱,选址的时候可千万别马虎,得找专业的人来好好勘探勘探。

选好地儿了,接下来就是挖掘了。

这挖掘啊,可不是光靠几台挖掘机就能搞定的。

你得根据设计的形状和深度来挖。

就像雕塑家在创作一样,每一刀都得有讲究。

你要是挖得歪七扭八的,那这人工湖可就成了个“四不像”了。

我有个朋友,他们小区建人工湖,挖的时候没控制好,结果这湖啊,一边深一边浅,浅的那边水都快干了,深的那边又太深,看着就别扭。

这挖掘的时候,还得考虑土往哪儿放,总不能堆得到处都是吧,得有个规划。

挖掘完了,就该处理湖底和湖岸了。

湖底得做防渗处理啊,不然水都渗到地下去了,那不成了“干湖”了嘛。

防渗材料得选好,就像给湖底穿上一件“防水衣”。

湖岸呢,你可以弄得自然点,用些石头、沙子啥的来装饰。

我见过有的人工湖岸弄得像个水泥盒子,那多难看啊!你得让它看起来像是大自然自己生成的一样,有那种曲曲折折的美感。

比如说,湖岸可以设计成斜坡式的,再种上些水草,就像给湖岸穿上了一层绿色的纱裙,多漂亮。

然后就是注水了。

这注水也有讲究,你不能一股脑儿地把水都灌进去。

得慢慢地来,就像给婴儿喂奶一样,得有个度。

而且水的来源也很重要,要是用的水不干净,那这湖可就成了臭水沟了。

也许有人会问:“那从哪儿弄干净的水呢?”这就得看当地的水资源情况了,有的可以用雨水收集,有的可以从干净的水源引进。

还有啊,人工湖建成后,得有维护。

这就像你养了个宠物,得天天照顾它。

你得定期清理湖中的杂物,看看有没有漏水的地方。

要是不管不顾,过不了多久,这湖可就没法看了。

我觉得啊,人工湖施工虽然复杂,但只要把这些要点都把握好了,就能造出一个让大家都喜欢的人工湖。

人工湖环境保护技术与维护措施分析

人工湖环境保护技术与维护措施分析

人工湖环境保护技术与维护措施分析人工湖是人们用人工手段建造的湖泊,通常用于城市景观建设、水资源的调节和保护等目的。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工湖的环境保护和维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技术和维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环境保护技术1.水质监测和调控:人工湖的水质是其环境保护的关键。

可以采用常规监测手段,如采样分析和水质检测设备,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对于水质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增加水流量、提高水质净化设施的处理效率等。

2.植物修复和绿化:在人工湖的周围植被带和湖底可以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利用它们的吸附作用和光合作用净化水质。

此外,还可以通过陆地绿化增加湖泊周围的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3.生态补给和生物控制:人工湖中可以引入一些合适的水生生物,如鱼类和藻类,来调节水质和生物群落结构。

鱼类可以食用底泥中的有机物,缓解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而藻类则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避免富营养化。

此外,通过引入一些天敌物种,可以控制人工湖中的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4.隔离和减少污染源:人工湖周围环境的污染源可能对湖水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在人工湖周围设置隔离带或安装屏障,可以有效阻止污染源的直接进入湖水。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周边活动的监管和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对湖泊环境的影响。

二、维护措施1.定期巡查和清理:定期巡查人工湖的水质、植被和设施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对于水体中的漂浮物、底泥和浮游植物等,应定期清理和清除,保持湖水的清洁。

2.设施维护和更新:人工湖的设施如泵站、过滤设备和增氧装置等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果设施过时或破损,应及时更新和修复,以提高运行效率。

3.环境教育和意识提升:加强对周边居民和游客的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保护湖泊的责任感。

可以组织开展环境宣传活动、举办环保讲座等,让更多的人了解人工湖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方法。

4.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人工湖的环境保护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

人工湖生态建设及水质处理措施

人工湖生态建设及水质处理措施

人工湖水处理简介这里的人工湖一般是指人工挖掘出来的小型湖泊或水池,一般都对水体有景观要求,即人们希望湖水干净、清澈,呈现出良好的水面风景,所以人工湖也都是景观湖。

人工湖一般自身生态系统不完善,水体自净能力差,不治理的情况下,水质很容易恶化。

露天环境下地人工湖一般会出现三类不同性质的污染:(1)由于氮磷营养元素过多而导致的富营养化污染。

表现为湖水发绿、出现大量蓝绿藻甚至水华;(2)有机污染物过多而导致的有机污染。

表现为湖水污浊、缺氧、发黑有臭味;(3)颗粒状尘埃和树叶等固体异物过多而导致的杂质污染。

表现为水中悬浮杂质过多、透明度低、影响观瞻。

每一种污染都会导致水质的恶化和景观的直接破坏,因此必须对三种类型的污染都采取对症下药式的治理措施,才能全面保护人工湖水不受破坏,水质情况良好。

人工湖水处理还是一个难题对于人工湖水处理而言,最大难处是水量极大,几万吨水的人工湖比比皆是,城市的公园湖甚至有几十万吨水乃至几百万吨水。

如果照搬城市污水处理厂或泳池水处理的方法,一般每吨水的治理投资在几百元至几千元,1万吨水就需要几百万,对于人工湖而言成本极大,客户难以承受。

因此,对于人工湖而言,既要解决技术上的大难题,又要大幅度地降低治理成本,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工作。

正因为如此,人工湖水处理还是一个难题,作为业主方,绝不能认为随便找个水处理公司都能治好,价钱越低越好。

很多业主方抱着这种想法,结果钱也花了,想要的结果却没有,造成很大损失。

人工湖水处理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对近年来常用的人工湖水处理技术进行归纳,我们可以看出人工湖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代,下面将对三代分别介绍:第一代这一代是人工湖水处理的起步代,当人们开始认识到人工湖不治理的情况下水质会恶化、发臭,严重影响水景观之后,一些技术人员便逐渐开始探索合适的技术进行治理。

常用的技术大致有水泵循环、跌水、沙缸过滤、投洒化学药剂、增氧曝气等简单的方式,这些方法大都比较单一,治理效果甚微,基本无效。

公园游乐设施施工中的人工湖与水生植物

公园游乐设施施工中的人工湖与水生植物

公园游乐设施施工中的人工湖与水生植物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健身放松的重要场所。

为了丰富公园景观,营造出更加优美宜人的环境,人工湖与水生植物成为公园游乐设施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人工湖与水生植物的价值、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其对公园景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人工湖作为公园的重要景观元素,不仅能为游客提供水上娱乐项目,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增加湿度,提供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

在人工湖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合适的位置和规模。

人工湖既要符合公园整体布局,又要充分考虑地形地势,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和湖泊大小。

这样可以确保人工湖在景观上具有统一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其次,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防水措施。

人工湖作为水景地形的一种,需要进行严密的防渗防水处理,以防止水的渗透和泄漏。

在选择防水材料时,可以考虑使用专业的弹性防水材料,如防水卷材,以确保人工湖的稳固性和长久性。

另外,人工湖的水质管理也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人工湖的水质清洁、透明度高,可以采用一些水处理设备,如过滤器、杀菌器等,进行水质净化和循环处理。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水质,还能有效地减少水的消耗,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在人工湖的周围及湖底,适宜种植各种水生植物,以增加景观的美观性和生态性。

水生植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污染物、提供氧气、净化水质等功能。

在选择水生植物时,可以考虑植物的观赏价值、适应性、生长速度等因素。

常见的水生植物包括荷花、睡莲、香蒲等,它们不仅能够提升公园的美感,还能为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此外,在人工湖施工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适宜的施工材料。

人工湖的边缘通常采用石材或木材进行硬质包围,湖底可以选择合适的防渗材料,以确保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其次,施工过程中需合理规划水体生态系统。

在人工湖中引入适量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游客的观赏性和亲近自然的体验。

简述人工湖平面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简述人工湖平面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简述人工湖平面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人工湖平面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水质和水流:人工湖的设计要考虑水质问题,需要确保水质清澈透明以及水流通畅,尽量避免水藻的滋生和异味的产生。

可以采用适当的循环系统,包括使用水泵和过滤设备等。

2. 湖岸线设计:湖岸线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考虑到湖水的深度和水位波动。

可以选择不同的湖岸材料,如石块、木材或者人工堤岸等,以增加湖区的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3. 植被选择:在人工湖的平面设计中,植被的选择至关重要。

合适的植被能够提供氧气,改善水质,同时也能为湖区生态系统提供栖息地。

应根据湖的尺寸和周围环境来选择适宜的湖区植被。

4. 设施设备:人工湖平面设计也需要考虑周边的设施设备。

例如,可以设置人工浮岛或者船坞,用于休闲娱乐或者交通运输。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湖岸边的步行道、景观座椅、照明设备等,以提升湖区的功能和美观性。

5. 管理和维护:人工湖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管理和维护的问题。

合理的水源补给、湖区清洁和维护、水质监测等都是必要的。

此外,还需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和相应的维护计划,以确保人工湖能够持续发挥其预期的功能。

(完整版)人工湖的施工方法和要点

(完整版)人工湖的施工方法和要点

(完整版)人工湖的施工方法和要点人工湖的施工方法和要点概述人工湖是人为建设的湖泊,具有储水、景观和生态保护功能。

本文将探讨人工湖的施工方法和要点,帮助理解并正确进行人工湖的建设。

选择合适的地点和规模施工人工湖前,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地点。

地点选择应考虑地形地貌、地质状况、降水情况和周边环境等因素。

接下来,确定人工湖的规模。

规模的确定应考虑可用土地的面积、水体容量、景观设计和功能需求等因素。

土地准备和清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选定的土地进行准备和清理工作。

包括清除乱石、草木和废弃物等障碍物,确保施工进度顺利。

人工湖的形状和设计人工湖的形状和设计应根据规划目标和美学要求来确定。

常见的人工湖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水体连通性、水体与周边地形的适应性以及生态功能等因素。

挖掘和开辟水道在土地准备完成后,可以进行挖掘和开辟水道的工作。

根据设计需求,挖掘出适当的深度和宽度,确保水体的容量和流通。

边坡和支撑结构建设人工湖边坡和支撑结构的建设是施工的重要环节。

根据地质状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边坡的加固和支撑结构的建设,确保人工湖的安全和稳定。

填充材料和防水层填充材料的选择和防水层的施工是人工湖建设的关键步骤。

根据土壤类型和防渗要求,选择适当的填充材料,并进行防水层的施工,确保水体不渗漏。

水体养护和管理人工湖建成后,需要进行水体的养护和管理工作。

包括水质监测、植物选择和养殖、鱼类管理等。

通过科学的管理,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生态平衡。

结论人工湖的施工方法和要点包括选择合适的地点和规模、土地准备和清理、人工湖的形状和设计、挖掘和开辟水道、边坡和支撑结构建设、填充材料和防水层、水体养护和管理等。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划和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人工湖的建设顺利进行。

东莞人工湖园林工程施工

东莞人工湖园林工程施工

东莞,这座位于珠江口东岸的城市,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东莞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其中,人工湖园林工程是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工湖园林工程在东莞市的建设和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人工湖本身的建造,还包括周边环境的绿化、美化以及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在东莞的人工湖园林工程施工中,有几个关键的环节和注意事项。

首先,是人工湖的设计和建造。

人工湖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确保湖体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在建造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确保人工湖的建设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是周边环境的绿化和美化。

绿化工程包括树木的种植、草坪的铺设、花卉的布置等,旨在为人工湖周边创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

美化工程则涉及到景观的设计、雕塑的安装、灯光的布置等,旨在提升人工湖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再次,是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人工湖周边的生态系统是人工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人工湖生态平衡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和恢复,保护和恢复湖泊周边的植被、湿地等生态环境,确保人工湖的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最后,是施工后的管理和维护。

人工湖园林工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管理和维护。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定期对人工湖进行清理、维护和检修,确保人工湖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东莞人工湖园林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程,它关系到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通过科学的设计、严格的施工、精心的管理和维护,才能确保人工湖园林工程的建设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东莞市打造一个美丽的生态家园。

人工湖生态景观建设和维护

人工湖生态景观建设和维护

人工湖生态景观建设和维护作者:郑应兰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1期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生态景观备受人们所关注。

城市规划建设以绿色发展为主题思想,生态景观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

人工湖是生态景观中的重要内容,其作为城市中的水体景观工程,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且还促进了城市污染治理。

1 人工湖的生态景观的建设1.1 人工湖的生态景观建设中要做好防渗工作人工湖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这种将人工湖按照“游泳池”的建设方式与园林景观非常不协调。

不仅不利于水资源循环,而且不能实现水资源中的物质能量交换,降低人工湖自我结晶能力,破坏园林中的原有水系结构。

由于人工湖中的水与周围的植物环境完全隔绝,且与地下水之间隔绝,就必然会产生腐败气体,甚至还会释放有毒气体。

为了保证人工湖的质量,使得人工湖建设符合自然生态要求,就要在防渗处理中采用生态环保技术,以自然材料为主,尽量少使用人造材料,以避免水环境污染的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周围植物环境的生长。

1.2 人工湖的生态景观建设中要重视补水人工湖中的水体要实现动态平衡,就需要做到所输入的水体等于所输出的水体。

对人工湖所输入的水体包括自然降水、人工补水、地下水资源的补给等,输出的水包括湖面蒸发、渗漏产生的水资源损失以及使用中的消耗。

在对人工湖进行补水中,汛期时,要充分利用尾洪,发挥其补水作用,收集并合理利用雨水,在补水的过程中,还起到一定的防洪防汛作用。

2 人工湖生态景观的维护2.1 发挥人工湖生态处理系统的维护作用园林中的人工湖生态处理是人工化生态景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维护人工湖持续发展的关键。

处理人工湖中的水,可以采用物理方法,通过引水换水,或经过循环过滤之后,净化人工湖水。

但这种方法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增加日常的人工湖管理费用。

采用化学方式,就是向人工湖的湖水中加入各种化学药剂,以杀死湖中的水藻类,对湖水也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分析水利工程建设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工程。

然而,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点与难点问题需予以充分分析和解决。

本文将针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问题水资源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有以下重点问题需要关注。

1. 水资源综合规划与管理为了保障水资源的持续供应和合理利用,需要进行水资源综合规划与管理。

这包括对水资源的评估、分配以及调度等工作。

在规划与管理中,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点,同时研究新技术和方法,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2. 水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水资源的保护与节约利用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需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系统,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此外,还需要开展水资源调查研究,提高对水资源的认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水利工程建设的难点问题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一些难点问题,需要关注并妥善解决。

1. 水利工程建设的融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高昂的投资成本和较长的回报周期,融资问题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一大难点。

因此,需要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 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问题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地质和气象条件,技术问题成为建设难点。

例如,在攻克大型水电站建设中,需要解决水电站的抗震设计、渗漏控制、混凝土施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因此,需要加强技术研究与创新,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

3. 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问题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土地占用、水生态系统破坏等。

因此,需要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水环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问题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社会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关注和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如工程征地拆迁、社会稳定等。

简析人工湖设计的关键技术要点

简析人工湖设计的关键技术要点

简析人工湖设计的关键技术要点摘要:在城市生态景观中,人工湖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同城市发展建设的联系密切相关。

因此,文章主要通过相关工程案例,阐述了人工湖设计的关键要点和水质维护设计内容,以期为提高城市人工湖设计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湖;设计;技术要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城市发展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所谓人工湖泊,主要指的是一种介于湖泊和河流之间的半人工半自然水体,具有美化城市、防洪排涝的综合功能。

我国多个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广泛地推广和运用人工湖工程,在城市局部形成了以人工湖为景观节点的综合性建设格局,提升了当地居住环境质量,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

但是,从当前我国人工湖的设计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人工湖设计的关键技术,对人工湖建设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人工湖设计的关键技术1.1形态设计在人工湖设计中,形态设计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人工湖的整体景观造型的成败。

在进行形态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设计水位,人工湖作为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雨洪调蓄功能,承担着城市防洪排涝的任务。

因此,应对工程实施的原地形进行全面详细的勘察和摸查,以当地的水文气象资料和水利规划作为基本出发点,结合周边市政道路和整体建筑布局,合理确定人工湖的设计水位。

②设计湖面形状,对湖面形状进行设计时,须充分考虑到整体景观效果,遵循水流平顺,水质保障等原则,依托当地的地形、地貌,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构造合理的水体景观造型,体现人文特色。

同时,根据湖区开挖土方平衡的原则,可考虑湖心岛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岛的位置与人工湖整体协调,选择合理位置,避免形成死水区,在确保人工湖整体水质的同时,又可以营造良好的水体景观,优化局部的生活环境。

③设计湖底形态,在人工湖的形态设计中,湖底形态设计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人工湖的整体水质。

湖泊管理服务中的人工湖泊的建设与管理

湖泊管理服务中的人工湖泊的建设与管理

湖泊管理服务中的人工湖泊的建设与管理湖泊是自然界中的重要水域生态系统,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湖泊管理服务中,人工湖泊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从人工湖泊的建设过程、管理要点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人工湖泊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需要考虑到地理环境、水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等多个因素。

在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水源是否充足、地理条件是否适合、与周边环境是否相协调等因素。

选址确定后,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规划与设计,包括湖泊尺寸、形状、深度等因素的确定。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底质的管理、湖水的供应和排放、堤岸的建设、水生植物的配置等多个方面内容。

其次,人工湖泊的管理是保持湖泊生态平衡和水质稳定的关键。

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净化湖泊水质、保护湖岸带和湖水生态系统、维护湖泊景观等。

在净化湖泊水质方面,可以采取生态工程措施,如湿地过滤、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等方式,控制水质中污染物的浓度。

此外,定期清理湖底淤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加强水生植物的管理等也是重要的管理要点。

保护湖岸带和湖水生态系统是确保湖泊生态平衡的关键措施。

湖岸带是湖泊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区域,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湖泊水质的重要屏障。

因此,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需要保护湖岸带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限制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干扰。

此外,湖泊水生植物的配置和管理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植物的栽培和管理来维护湖水生态平衡,控制水体中的藻类生长,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同时,在人工湖泊的管理中,还需要注重景观维护和环境监测。

景观维护是提高人工湖泊的审美价值、增加周边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灯光照明、绿化修剪等方式来实现。

环境监测是保障湖泊水质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措施,需要定期监测水质、底质、水生植物等水体要素,及时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

为了进一步完善人工湖泊的建设与管理,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科学研究可以为人工湖泊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探索适合不同地区湖泊建设的方法和技术。

关于人工湖等景观水体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关于人工湖等景观水体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第 5 页,共 5 页
(SS)或泥沙的景观水体 度的去除没有针对性,且需修建
效果尚好。一般泳池水处 机房并考虑循环管道的铺设。存
理采用过滤法。
在循环周期这一瓶颈。
对含悬浮物和藻类较多 (富营养化)的水体适 用。
需修建机房并铺设管道,亦存在 循环周期的瓶颈。分离出来的藻 类和漂浮物没有被分解掉,即变 相的“污染转移”。
长期使用会出现抗药性藻类,药 投撒化学杀菌灭藻剂效
3. 危害
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 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 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 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 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 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 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弱势。
3. 措施 1) 切断污染源; 2) 引水换水; 3) 去除上层浮泥。 若采用原水解救时一般可采取下列办法:
A. 污染源必须切断; B. 若水的 PH 值偏低,应先调节 PH 值,使之上升到 7.5-8.0;因为此范围的
PH 值能使微生物维持在较高的脱氮水平; C. 增氧:特别是底层增氧,为好氧微生物创造生存条件。酸性及厌氧环境容
A. 缺乏固定的补充水源,一潭死水;
B. 有外来的污染源(点源或面源);
C. 由于受严重的有机污染,而有机物的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常使这类水体 处于缺氧的状态,污染物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一些低价的氧化物如亚铁 类、亚锰类、低价硫盐等棕黑色的悬浮颗粒及硫化氢、甲烷、游离氨等带

人工湖改善措施

人工湖改善措施

人工湖改善措施人工湖是指人为筑堤构建的湖泊,通常用于水资源调节、防洪、灌溉、水生态修复等目的。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工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水质恶化、水生态破坏等。

因此,采取一些改善措施以提高人工湖的质量和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人工湖改善的关键措施,包括湖泊水质改善、湖泊生态修复和湖岸环境保护等方面。

1. 湖泊水质改善湖泊的水质是评价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人工湖受到周围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水质问题往往比自然湖泊更为突出。

因此,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改善人工湖的水质:•减少污染源排放:加强对周围污水、工业废水的治理和管控措施,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使污水经过有效的处理后再排放入湖。

•加强水土保持: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控制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农药、化肥的流失,防止水中营养盐过高导致富营养化问题。

•定期监测和评估:建立湖泊水质监测站点,定期对湖泊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湖泊水质变化趋势,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2. 湖泊生态修复湖泊生态系统是人工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湖泊生态平衡的基础。

为了改善人工湖的生态环境,以下措施可以采取:•增加植被覆盖:加强湖泊周边的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植被能够起到固土保水、净化水体、提供栖息地等作用,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引入优势生物种类:根据湖泊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水质状况,引入适应环境的优势生物种类,如水草、藻类等,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

•禁止捕捞和放养:适当限制湖泊的渔业活动,保护湖泊内的生物多样性,防止过度捕捞和外来物种的引入。

3. 湖岸环境保护湖岸环境是人工湖的重要景观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休闲娱乐和生态学习的场所。

以下措施有助于保护湖岸环境:•建立湖泊保护区:在湖泊周围设立湿地保护区或湖滨公园,限制在湖岸活动的干扰,保持湖泊的自然状态。

•加强湖泊宣传教育:通过举办湖泊保护宣传活动和讲座,提高公众对湖泊环境保护的意识,让更多人了解湖泊的重要性和价值。

人工湖工程

人工湖工程

(四)人工湖渗漏损失 根据湖面蒸发水的总量及渗漏的水的总量可计算出湖水体积 的总减少量,依此可计算最低水位;结合雨季进入湖中雨水 的总量,可计算出最高水位;结合湖中给水量,可计算出常 水位,这些都是进行人工期的驳岸设计必不可少的数据。 (五)人工湖施工要点 1)认真分析设计图纸,并按设计图纸确定土方量。 2)详细踏查现场,按设计线形定点放线。放线可用石灰、 黄沙等材料。打桩时,沿湖池外缘15~30cm打一圈木桩, 第一根桩为基准桩,其他桩皆以此为准。基准桩即是湖体的 池缘高度。桩打好后,注意保护好标志桩、基准桩。并预先 准备好开挖方向及土方堆积方法。 3)考察基址渗漏状况。好的湖底全年水量损失占水体体积 5﹪~10﹪;一般湖底10﹪~20﹪;较差的湖底20﹪~40﹪, 以此制定施工方法及工程措施。
图 4.2 PVC 排水管铺设示意
5)湖底做法应因地制宜。大面积湖底适宜于灰土做法,较小 的湖底可以用混凝土做法,用塑料薄膜铺适合湖底渗漏中等 的情况。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湖底施工方法(见图 ) 见图4.3) 见图
图 4.3
几种简易湖底的做法
(六)湖岸处理 湖岸的稳定性对湖体景观有特殊意义,应予以重视。先根据 设计图严格将湖岸线用石灰放出,放线时应保证驳岸(或护 坡)的实际宽度,并做好各控制基桩的标注。开挖后要对易 崩塌之处用木条、板(竹)等支撑,遇到洞、孔等渗漏性大的 地方,要结合施工材料采用抛石、填灰土、三合土等方法处 理。如岸壁土质良好,做适当修整后可进行后续施工
(一)湖的布置要点 园林中利用湖体来营造水景,应充分体现湖的水光特色。首 先要注意湖岸线的水滨设计,注意湖岸线的“线形艺术”, 以自然曲线为主,讲究自然流畅,开合相映。下面是湖岸线 平面设计的几种基本形式(如图4.1);其次要注意湖体水 (如图 ) 位设计,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如水闸、溢流孔(槽)、排水 孔等;三是要注意人工湖的基址选择,应选择壤土、土质细 密、土层厚实之地,不宜选择过于黏质或渗透性大的土质为 湖址。如果渗透力较大,必须采取工程措施设置防漏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湖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摘要:在借鉴国内已有人工湖泊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工湖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水质标准确定、水源选择、源水处理、截污减污、湖体形态和控制水位及进排水布局、湖底防渗措施、人工湿地构建、湖泊水位和水质监测及运行维护共8个问题的论点。

关键词:人工湖建设关键问题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城镇化率逐步提高,城镇规模和居住在城镇中的人口规模都在逐步扩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能够亲近自然,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居住与休闲环境,单纯的低容积率、高绿地率已不能满足瑚代城镇居民的要求。

水乃万物之灵,城市湖泊以其独特的生态及景观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睬,成为新型社区与公共绿地设计的首选。

不仅在城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如有一洼清水,不仅能让生活和居住在乡村的广大农民身心愉悦,同样也是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感受农村生活的重要亮点。

但是拥有类似杭州西湖那样环境优美的湖泊的城市,在国内少之又少。

因此,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市区内或在近郊建设人工湖泊,不仅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可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提高国民的生活品质。

然而成功建设一个人工湖泊,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人工开挖湖泊并蓄水,形成一个景观水体那么简单,一个成功的人湖泊要维持人工湖水质始终处于一个相对较优的状态,并能正确处理人工湖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借鉴国内已有人工湖泊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总体上要成功建设一个环境优美、水质优良,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的人工湖泊需要重点解决一下几个问题:①水质标准确定;②水源选择;③源水处理;④截污减污;⑤湖体形态、控制水位及进排水布局;⑥湖底防渗措施;⑦人工湿地构建;⑧湖泊水位、水质监测与运行维护。

如何从以上8个方面入手,做好科学的规划与设计,营造湖泊污染防治体系,是关系到能否成功建设一个人工湖泊,维持湖体相对较优品质的关键因素。

二、水质标准确定确定人工湖泊水质标准基于如下几方面的需要:1,为人工湖建设方案的确定提供目标;2.为湖区建成后的长效管理提供依据;3.为湖区监测方案的制定和日常维护提供标准。

因此,达到什么样的水质标准,对于人工湖建设是必须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水质标准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其确定的依据一般以a也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基本项目作为控制指标,并同时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并引入色度、浊度、透明度、叶绿素a、氯化物等指标作为补充。

对水质要求较高的人工湖,一般总体上要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的要求,个别指标可以适当放宽。

水质标准的确定不能局限于湖区水质需求的简单分析,需要对多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权衡。

人工湖建成后水质能够维持什么样的标准,是以下几方面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补充水源水质,补充水源水质是实现目标水质的起点;②湖区污染源大小,人工湖建成后,其可能的污染源组成包括:大气降尘、降雨携带的污染物;湖区周边陆域面源污染;补充水体携带的污染物;湖区运行一段时问后底泥释放的污染物。

如果湖区污染源总量对湖区水质的恶化作用大于湖区的自净能力,则湖区水质标准要低于入湖水质;反之,则湖区的水质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水质可优于入湖水质:③湖区自净能力,湖区自净能力对湖体水质影响较大。

湖区的自净能力取决于湖区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湖区形态(水深、容积)、湖水在湖区的停留时间及湖区调水运行机制等因素。

另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合理设计与良性维护,对提高湖区的自净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为保证确定的水质标准既能满足人工湖的高品质要求。

又切实可行,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权衡确定:①功能性原则,根据人工湖的开发目标合理确定;②经济性原则,在确定湖区目标水质时,需要充分考虑将源水水质转变成湖区目标水质、并维持其水质所需付出的经济代价;③现实性原则,水质标准的最终确定需要基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发展水平。

三、水源选择人工湖水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①上游水库水,此类水体水质一般较好,是人工湖的优质水源;②附近河道水,河道内水体因承受陆域面源污染,水质相对较差,用于人工湖,如水质要求较高,一般需要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费用较高;③中水回用,收集城市生活及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经收集处理后用于人工湖,由于废水成份复杂,处理费用同样较高;④雨水,利用雨水作为水源,需要人工湖周边具有面积足够的绿地,使雨水中的氨氮等有机物在绿地内得到降解。

此外,需要合理布局人工湖周边地形,使湖区周边绿地接纳的雨水能够汇集到湖区内;⑤自来水,自来水水质能满足人工湖水质要求,但费用高,一般只用于湖区建成后首次灌水;⑥地下水,地下水水质一般能满足人工湖水质要求,但长期抽采地下水会对周边产生较多环境问题。

具体采用何种水源,需要综合分析各种水源水质情况、处理费用、运行费用等因素后,方能合理确定。

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水源丰富,但河道水体污染严重,属于水质型缺水,不少人工湖以雨水作为主要补给,辅以自来水补充;其次,河道水经处理后,作为水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北方缺水地区,可以考虑中水回用作为水源。

四、源水处理为达到较高的水质标准,河道水等源水需要建设专门预处理厂进行处理。

其处理方法类似自来水厂的处理工艺,但应简化,以降低处理费用。

一般会包括混凝、沉淀工艺,为防止预处理厂区范围输水管线内繁重生物,一般源水进厂时还需要消毒,出厂水不必消毒,以利于湖区生物措施发挥作用。

五、截污减污为维持较好的湖区水质,湖区周边截污减污措施十分必要。

首先需要调查清楚周边存在的各类污染源,应确保周边污染源形成的污水不进入湖区。

一般需要在湖区周边设置环湖的截污明渠,将初期降水、周边污水截流后排入周边河网及城市排水管线。

农村地区农田及城市绿化带施用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对人工湖水质影响较大,往往造成湖区水体总氮、总磷超标,尤其需要排除在湖区以外。

通过截污措施,确保只有达标的水体方能排入湖区。

六、湖体形态、控制水位及进排水布局湖体形态、控制水位及进排水布局是决定湖体平面布局、维持水质的关键因素。

湖体形态包括湖体平面形态、立面形态两个方面,应结合控制水位、进排水布局合理布置。

人工湖的平面形态应该尽量利用流线发散和收束的特点,以利于水流平顺、不流死角落。

湖泊的立面形态是满足湖泊热力学和生态系统要求的条件。

从自然情况来看,所有湖泊不论是什么成因形成,都必须具备湖盆和水深两个最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湖体控制水位一般包括常水位、设计洪水位、警戒高水位、警戒低水位。

常水位由人们对湖区的观赏性要求确定,需要综合湖面大小、景观设计、周边开发模式等综合因素确定。

常水位决定了湖体平均水深,是人工湖设计的关键参数,是影响湖区水质维持的重要指标。

设计洪水位是设计频率降水条件下,湖区达到最高水位。

警戒高水位是洪水发生时,当湖区水位高于该水位时,必须开启排水设施,以降低湖区水位。

警戒低水位是旱季长期未补给水源时,当湖区水位低于该水位时,需要开启引水设施,以补充湖区水量,维持湖区水位。

湖体形态、控制水位及进排水布局与湖区水质均息息相关,需要建立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经周密计算后合理确定。

七、湖底防渗措施湖底是否需要进行防渗,关键取决于建湖地质条件,如地基为粉细沙、砂卵石、裂隙较为发育的风化岩层等透水性较强的地质土层(岩层),则需要采取防渗措施。

如地基为粉土、黏土等透水性较弱的地质土层,则一般不需要进行专门的防渗措施。

具体是否需要进行防渗、采取何种防渗措施应结合地质条件,均需经渗流计算后确定。

当确定需要进行防渗时,建议尽量少用混凝土等刚性防渗措施,因为这种措施难以达到建设生态水体的要求。

采用黏土作为湖底防渗措施是较为生态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减少湖底渗漏量,以减少引水量,降低运行费用;另一方面,可以补给周边绿地地下水,避免湖区形成死水一潭。

当黏土获得较为困难,或费用较高时,可以考虑采用膨润土防水毯防渗。

八、人工湿地构建为增加人工湖的自净能力,在人工湖内人工营造湿地是较好的措施,一方面通过人工湿地降解进入湖区的氨氮等有机物,可达到减少引水量,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另一方面人工湿地本身也是提高湖区景观效果的重要措施。

湿地营造一般选择本地生长环境的本土水生、湿生植物,以避免外来物种入侵。

湿地营造的范围和平面布局,应根据湿地降解的能力、水源水质条件,经数值计算后,合理确定。

九、湖泊水位、水质监测与运行维护人工湖的水质能否达到预期的要求,并且能长期保持下去,是人工湖建设的关键之一。

通过设置自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位、水质的情况,及时进行补水和排水,是保证人工湖水质的重要手段。

因此,人工湖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目标是:通过监测系统,建设一个贯穿人工湖取水口到湖区的实时监测网络,建立水位、水质动态数据库,全面、有效地了解、掌握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因素、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以适应湖区管理需要,提高湖区监测技术和管理水平,为湖区管理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保障。

并能根据管理决策的要求,远程启动闸、泵等配套设施,进行补水、排水,从而达到确保湖区水质的目的。

湖泊维护是指维持湖泊设计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湖泊形态的改变主要由于大气降尘、水生动植物死亡、补水水源携带的悬浮物沉降以及船行或其它人类活动引起的岸坡水土流失等,需要结合水下地形监测、动植物生长死亡情况,对湖泊进行维护。

根据湖泊淤积情况,进行湖区清淤。

此外,为维持人工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还需采取以下措施:1.圾时捞出落入湖中的枯枝落叶,决不让其腐败在湖中。

2.定期清理湖底腐败动、植物残体。

3.湖中种植的水生植物要定期收割,这样既可以及时带出大量的氮、磷,又可促进生物的生长。

4.湖中放养的水生动物应根据生长情况,适当追放或捞出,使整个湖中的食物链保持通畅。

另外,在水生动物的管理中,要严格禁止向湖中投放人工饵料。

十、结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对生活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高品质的人工湖是各地城市建设的重要亮点。

而要成功建设一个环境优美、水质优良,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人工湖,并能维持人工湖品质,降低运行维护费,则首先需要了解该人工湖建设的基本条件,并须在科学规划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人工湖建设的总体方案与运行调度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