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直管县与财政分权的

合集下载

省直管县改革、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教育供给

省直管县改革、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教育供给
权 改 革提 升县 域经 济实 力 。当然 也有 山东 、 湖南 、 广
两者却成为地方政府不得不权衡考虑的问题 , 即县
级 政 府 要 在将 更 多 财 政 资 金 用 于 建 设 性 支 出还 是 服 务 性 支 出 上 做 出 选 择 。 在 两 股 力 量 的交 错 作 用 下, 省 直 管 县式 财 政 分权 改 革 到底 会 对 地 方性 公 共
言, 研究 对 象 的选 择 成 了 现有 财政 分 权 方 面 相关 文 献 的一 个 重要 不 足点 。在 当前 的财政 制度 安排 下事 权 层 层 下放 到 县 乡政 府 , 因此 一个 地 区公 共 服 务 提
府和地方政府存在很大的分歧 , 不 同地方政府 间改
革 目的也 不尽 一 致 。中央政 府认 为 省直 管县 改革 最
样抉择 ,省直管县改革 中都存在两股不 同的牵 引 力——经济增长与公共服务提供 。在长期来看 , 两 股力量可能并不矛盾 ,但对 于短期给定财力而言 ,
大 目的在于促进县级政府转变职能 以更好地 提供 公共服务 , 而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却把促进县域经济 发展放在了第一位置 , 希望能像浙江省一样通过放
水平这 一 中间变量 间接 作 用 于地 方 公共教 育 支 出。
关键 词 : 省直 管县
财 政 分权
公 共教 育 支 出
中 图分 类号 : F 8 1 2 . 7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9 5 4 4 ( 2 0 1 4 ) 0 3 — 0 0 1 1 — 0 8
教育财政
( 上 海 财经 大学 , 上海 2 0 0 4 3 3 )
内容提要 : 全 国范围内纷纷展开的省直管县财政 改革被寄 予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

《2024年行政分权、财政分权对县域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影响研究》范文

《2024年行政分权、财政分权对县域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影响研究》范文

《行政分权、财政分权对县域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影响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其对县域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证分析,本文揭示了分权化改革对县域公共品供给结构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引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治理的重要手段。

县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单元,其公共品供给结构的优化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对县域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影响,对于指导地方政府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文献综述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的研究起源于西方国家,随着我国分权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相关研究逐渐增多。

前期研究主要关注分权化改革的背景、动因和成效,后期则转向研究分权化改革对地方政府行为、公共品供给等方面的影响。

在县域公共品供给方面,分权化改革使得地方政府在公共品供给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但也面临着资源分配、管理效率等方面的挑战。

三、行政分权对县域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影响行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这为优化县域公共品供给结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地方政府根据地方特色和需求进行公共品供给,形成多元化的供给模式;2. 激励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进行投入,提高地方公共服务水平;3.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品供给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行政分权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如地方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短期行为、利益驱动等问题,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四、财政分权对县域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影响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为县域公共品供给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了地方政府在公共品供给方面的投入,提高了地方公共服务水平;2. 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地满足地方民众的需求;3.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公共品供给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2024年行政分权、财政分权对县域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影响研究》范文

《2024年行政分权、财政分权对县域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影响研究》范文

《行政分权、财政分权对县域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政策在县域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些政策不仅影响着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和财政资源的配置,还对县域公共品供给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对县域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二、行政分权与财政分权的背景及内涵行政分权是指政府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在决策、执行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财政分权则是政府在财政资源配置上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拥有更大的决策权。

这两个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行政分权对县域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影响1. 地方政府决策权的扩大:行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在公共品供给方面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决策,从而更好地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2. 公共品供给的多元化:地方政府在决策权的扩大下,可以提供更多种类的公共品,如教育、医疗、交通等,从而丰富县域公共品供给结构。

3. 区域特色化发展: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资源和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公共品供给,促进县域经济的特色化发展。

四、财政分权对县域公共品供给结构的影响1. 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在财政资源配置上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可以根据当地实际需求进行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下,可以更好地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基础设施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激发地方经济发展活力: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上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和资源支配权,可以更好地发挥地方优势,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五、影响的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的影响主要源于政策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大的决策权和资源支配权。

这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决策和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通知-冀政[2009]51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通知-冀政[2009]51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通知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通知(冀政〔2009〕51号2009年2月27日)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关于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农业发展的要求,现就建立统一规范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实施范围将扩权县(市)和纳入省财政直接管理的产粮大县(市),统一为“省财政直管县”,实行统一的省财政直接管理体制。

直管县名单如下:石家庄市9个,包括平山县、辛集市、行唐县、深泽县、无极县、元氏县、赵县、晋州市、新乐市;唐山市5个,包括迁安市、遵化市、滦县、滦南县、玉田县;邯郸市9个,包括武安市、大名县、广平县、临漳县、邱县、肥乡县、馆陶县、魏县、曲周县;张家口市2个,包括怀来县、张北县;保定市9个,包括定州市、安国市、涿州市、定兴县、容城县、望都县、蠡县、雄县、高碑店市;沧州市9个,包括任丘市、东光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泊头市、河间市;秦皇岛市2个,包括昌黎县、卢龙县;邢台市7个,包括宁晋县、清河县、柏乡县、隆尧县、威县、临西县、南宫市;廊坊市3个,包括三河市、霸州市、香河县;承德市3个,包括丰宁满族自治县、承德县、平泉县;衡水市6个,包括安平县、冀州市、武强县、故城县、阜城县、饶阳县。

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主要内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划分、财政支出责任界定、体制基数核定和管理方式等。

省直管县体制变革、财政分权与县级政府规模——基于规模经济视角的县级面板数据分析

省直管县体制变革、财政分权与县级政府规模——基于规模经济视角的县级面板数据分析
政负担总体上要低¨ J 卜培。 另外, 上个世纪以来中国财政分权化改革一直
如此大的政府规模给地方财政带来压力 , 特别
是县级层面, 很多县级财政沦为“ 吃饭财政” 县乡 ,
债务形势严峻。这引起了学术界对政府供养负担、 政府规模 、 行政效率等问题的研究 , 其中, 从规模经 济视角来研究政府规模值得特别关注。 规模经 济原本是一个 产业经济学 的概念 , 行 政组织也存在 着类似 于企业组 织 的“ ” 曲线 U 型 ( 广义地讲 , 行政组织规模和单位成本之间的关系 也可能存在直线型、 型两种) 即一个政府组织 “ , 的运行成本 , 在一定范 围内会随着组织规模 的扩
有: 一是政府内部存在“ 固定成本” 诸如办公楼、 , 机 器设备等等, 我国大多数县级政府都没有充分利用 , 存在闲置现象 ; 二是我国政府越来越多地从事公
单纯关注县级政府 规模 的因素不 多, 但是这并不
意味着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就对县级政
Ab t a t We a ay e h e ain hp b t e n P o ic sr c : n l s d t e r lt s i ew e r vn e—o e o v r—C u t n n ils se o n y f a ca y tm,f c ld c n r l ain a d i i a e e t i t n s az o te s ae o o ny g v r me t b s d o 9 7—2 0 9 8一c u t h c fc u t o e n n , a e n 1 9 l 0513 o ny—lv l a e aa h o cu in i l w n : o e e p n l t .T ec n l s sf l i g f r d o oo e o o e f i e eg v mme t o t c l ,t ee p a ao yp we f L”tp ,“ ’ y e a d“ ie r y emo e a c n mis o n s o e Ch n s ae h x ln tr o r “ c s o y e U’ t p n l a ’ p d l s n ’t h

“省直管县”的理论基础研究

“省直管县”的理论基础研究

“省直管县”的理论基础研究“省直管县”改革实质上是一个地方政府辖区最优规模的确定问题,也是一个地方财政体制的集权与分权问题,因而可采用西方财政联邦制理论框架分析。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就是在市管县行政管理体制下实行财政上的省直管县,它实际上属于基层财政层级问题的范畴,也是一个地方政府层级结构的制度安排问题,因而还可以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

关键词:省直管县财政联邦制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理论基础财政联邦制理论(一)马斯格雷夫的“最佳配置职能”分权理论美国著名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在《财政理论与实践》中,从政府资源配置职能的空间维度,提出了“最佳配置职能”的财政分权理论。

“最佳配置职能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究竟应当建立在中央集权制基础上还是建立在分权基础上?如果是后者,那么在空间上应建立什么样的财政管理体制,才能有效地提供这些公共服务?”马斯格雷夫的回答是后者。

他认为,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多级财政体制,首先必须解决财政社区的最佳规模问题。

最佳社区规模的设置必须综合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个是在既定公共服务水平下分担成本递减的有利条件;二是在既定服务水平下社区居民拥挤程度递增的不利条件。

马斯格雷夫分析了两种情形:在既定服务水平下最佳社区规模的选择,以及在既定社区规模下最佳服务水平的选择。

在此基础上,他将最佳社区规模和最佳服务水平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财政社区的最佳结构模型。

在图1中,横轴N表示社区规模,纵轴Q表示服务水平。

当社区规模为N1时,要求服务水平为Q1;当社区规模为N2时,要求服务水平为Q2,依此类推。

这一关系由直线QQ和NN加以表示,它表明了在各种社区规模下的最佳服务水平。

其中,E是服务水平和社区规模两者都达到最佳的结合点。

在E点上,QQ和NN两条直线相交,最佳服务水平为Q7,最佳社区规模为N7。

马斯格雷夫的结论是,高效率的财政体制模式要求有多级财政单位,它们在规模和地区范围上都有区别。

其中,全国性公共产品需要中央政府提供;而那些区域性公共产品,则应当由地方政府提供。

省以下财政分权与政府间关系——兼论“省直管县”

省以下财政分权与政府间关系——兼论“省直管县”
府 为增 长而竞 争 的激励 更 强 。“ 直管县 ” 省 制度难 以孕 育县级 经 济发 展动 力 , 对根 本 解 决 县 乡财政 困难作 用有 限 , 鉴“ 令模 式 ” 借 命 建立省 以 下分权 制度 可能找 到解 决之道 。
关键词 : 移 支付 转 政 府 间关 系 财政 分权
中图分 类号 : 8 07 F 1.
许多文 献研究 了地 方政府 收人 或支 出与经 济增 长 的关 系 , 文重 点关 注地方 政府 外部 收入 , 本 如上 级
政府向下的转移支付 下几个方面进行分
析: 一, 第 地方 政府 获得 较多 的外部 收入 , 引起 “ 会 贪 婪 效应 (oai f t”T re n ae19 vrcy fc)(onlad n ,99等 ) tee l L , 官员竞 争使 用外部 资金 的结果 是更 多 的资金会 流 向
体制改革
省以 政分权与 下财 政府间 关系
兼论 “ 直管县 ” 省
宁家耀 李 军 田 斌 s
(.中央财经大学 , 1 北京 10 8 ;2 中国人 民大学 , 00 1 . 北京 107 ; 0 82 3 新 疆财 经 大学 , 鲁木 齐 80 1 ) . 乌 302
内容 提 要 : 文从 财政 分权 的决 定 因素入 手 , 本 实证 分 析 了政 府 间 转移 支付 对 省 以下
求 面要 素① 相 应地 , 给面要 素 可 以定 义 为政 府 收 ; 供
地方经济的发展反而会降低外部收入所得 。 特别是经 济贫弱、 发展条件较差的地区, 外部收入几乎是其主 要的政府收入来源。在这种条件下 , 地方政府往往缺
乏发展 经济 的激励 ( l n 19 ; G i dOsn Os ,9 3Mc ur a l , o en o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完善省对市州及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甘政发[2009]9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完善省对市州及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甘政发[2009]9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完善省对市州及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完善省对市州及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甘政发[2009]9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理顺省与市州及直管县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省政府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调整和完善省对市州及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

一、调整和完善省对市州及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现行省对市州及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在调动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积极性,加强税收征管,促进财政收入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

增值税分享办法不利于充分调动市县政府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不利于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资源税全额作为市县固定收入,不利于促进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不利于省级宏观调控。

调整和完善省对市州及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有利于调动市县政府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有利于保持省级财政必要的宏观调控能力的原则,通过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范围,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理顺省与市州及直管县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基层财政的保障能力,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分税制改革方向。

通过进一步完善分税办法,合理调整省与市州及直管县收入格局,实行既有利于调动市县发展经济积极性,又有利于省级收入稳定增长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保持各级财政平稳运行。

我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思考

我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思考

我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思考胡春兰管永昊一定意义而言,财政体制指的是如何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在财政上的分权与集权的关系问题。

近30年来,我国财政体制经历了1980年的“分灶吃饭”体制、1988年的财政包干体制、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三次重大改革,尤其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财政改革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初步稳定和规范了中央政府和以省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但是省以下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并没有按照分税制的要求理顺,地方四级政府之间实际上已落入了讨价还价色彩浓重的“分成制”与“包干制”状态。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2年以来,地方政府积极地进行财政体制改革的探索,要求破除“市管县”体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束缚,实行财政上省直管县的体制。

地方这种自发的改革愿景符合中央要求理顺省以下财政体制关系的改革要求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期望,得到中央的肯定并且予以推广。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

同年6月22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要求到2012年底前,在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全面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

由此可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已经被决策层所一致认可,是当前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已从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广实践阶段。

一、“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实施的背景1.基于发展县域经济的需要自1982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和1984年乡镇财政普遍l建立,我国自此形成附属于五级政权的五级财政管理机构,即中央、省、设区的市、县、乡,并且依附于行政管理体制,形成中央财政对省财政、省财政对市财政、市财政对县财政、县财政对乡财政的直接领导和管理的上下级关系。

在县级财政的领导上,自从1982年中央发布改革文件实行市管县以来,一直都是市级财政领导管理县级财政。

在2002年以前,除了浙江省和海南省,全国其他省份都是实行“市管县”财政体制,“市管县”财政体制形成于1982年,当时在辽宁省率先进行“市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之后这一经验在部分地区得到推广,并建立起正式的市管县政府体制。

省直管县改革中财政权配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省直管县改革中财政权配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省直管县改革中财政权配置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地方政府的改革与创新方面,一系列措施被采取,以提升行政效率,增加公共服务覆盖率,快速推进经济发展等。

其中,省直管县改革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省直辖县是指直接由省级政府管理的县级行政区划,相对于地方政府管理的县区,省直管县的行政权和财政权配置存在一些不同。

在省直管县改革过程中,如何合理配置财政权,以实现县乡公共服务的提升、经济发展的加快以及人民群众的获益,是一个重要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省直管县改革中财政权的配置问题,通过对不同省级政府管理下的县区进行比较研究,寻求不同财政权转移方案,为下一步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目标如下:1.探讨省直管县财政权的性质和现状,总结各省实施改革的情况和经验。

2.分析不同财政权配置方案对省直管县的影响和意义,为各地实施提供参考。

3.建立省直管县财政权配置的评估模型,从综合角度评估不同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1. 省直管县财政权的性质和现状该部分主要研究省直管县财政权的性质,财政管理、预算编制等方面的现状。

主要方法包括调查问卷、文献研究。

2.省直管县财政权配置案例分析该部分主要收集各省直管县的财政权配置方案,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主要方法包括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和实地考察。

3.省直管县财政权配置的评估模型该部分首先确定评估指标,包括财政收支、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然后建立评估模型,对不同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进行比较。

主要方法包括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分析。

四、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为期一年,具体的时间安排如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包括主题确定、文献收集、调查设计等,预计耗时一个月。

第二阶段:实证研究阶段,包括案例分析、模型建立等,预计耗时六个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包括分析研究结果、撰写论文等,预计耗时三个月。

对“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对“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对“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作者:麻睿“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下,省级财政直接管理地市与县(市)财政,地方政府间在事权和支出责任、收入的划分,以及省对以下转移支付补助、专项拨款补助、各项结算补助、预算资金调度等都是省直接对地市和县(市)。

地市没有管理县(市)财政的职能,不直接与县(市)发生财政关系。

省管县财政体制与市管县财政体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一是有利于减少财政管理层次。

省直管县后,减少了市级中间管理环节,市级与县级在财政层次上同级,有利于增强省级调控能力,提高资金利用率。

二是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是有利于缓解县级财政困难。

省管县后,省财政按财政体制直接结算到县市,既避免了市级集中县级财力的“市刮县”问题,又可使县级财政困难直接反馈到省财政,使省财政及时解决县财政的困难。

四是可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一、改革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一)省级管理半径有效性的问题“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省对所辖县的实际掌控能力。

各个省在经济实力、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

学界普遍认可的省内有效管理幅度为50-60个县,而像四川、河北、山东、河南等大省,其所辖县数均超过或接近百个。

虽然现代通信技术、交通状况今非昔比,但技术的支持仅是外部条件,管理的复杂性更多体现在内部协调上。

直面众多的县级单位,必将给省级带来一系列显现或隐性的管理问题。

不少省份在管理半径骤增的背景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二)市县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省管县”的实质是对地方利益的重新调整。

最大的变化是,处于矛盾核心的两个主体——市财政和县财政,由“父子关系”变为“竞争对手”。

出于“自利”角度,地位平行的市、县在公共财政范畴内将会陷入博弈论的“囚徒困境”:具有理性的各区域利益主体选择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导致区域或社会整体的无效率。

在原来“市管县”体制下,为实现整体发展目标,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上级对下级的行政力量实施纵向或横向的协调来解决。

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市与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

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市与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

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市与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开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1.01•【字号】•【施行日期】2022.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市与县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化省与市县财政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豫政〔2021〕28号)精神,为落实省与市县财政体制改革有关要求,加快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与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放权赋能,市政府决定对市与县区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调整。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全市经济财政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理顺收入划分体制,优化财力分配格局,构建市与县区财力同步稳定增长机制,推动市与县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与财力相适应,提升民生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各级政府更好履职尽责,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创新机制,激励发展。

坚决落实省财政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有关要求,进一步理顺市与县区政府间财政关系,着力构建激励县区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格局。

(二)财力下沉,促进均衡。

市级财力持续下沉,提高基层财政保障能力,调整财力分配格局,进一步强化县区发展责任,凝聚发展合力。

(三)简化程序,便于操作。

优化收入共享机制,进一步简化上下级财政结算事项,形成简洁明了、操作便利的财政体制。

(四)明晰责任,加强管理。

优化改革方案整体设计,加强统筹推进,进一步明确各级责任,建立更加有效的协调发展机制。

三、主要内容(一)全面落实省财政直管县财政管理改革按照省与市县财政体制改革方案有关要求,杞县、通许县、尉氏县自2022年起均作为省财政直管县,财政结算与省财政直接办理。

县级财政分权指标构建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影响测度

县级财政分权指标构建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影响测度

Establishing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dexes for County- Level Finances and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 to Place County Finances Directly Under the
Management of Province - Level Governments
作者: 李一花[1];李齐云[1]
作者机构: [1]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出版物刊名: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页码: 148-15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县级财政分权;测度指标;经济增长;省直管县
摘要:县级财政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夯实国家治理基础的重要保障。

县级财政分权的经济影响与分权指标和体制设定密切相关。

文章对财政分权指标进行了深度评述并构建了七项分权指
标,在此基础上实证估计了财政分权和“省直管县”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支持了制度
内分权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因此,规范县级政府财政收入行为和赋予县级政府制度内财力
自主权,将“省直管县”纳入新一轮财税改革总体规划已是当务之急。

省直管县改革、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教育供给

省直管县改革、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教育供给

作者: 吕凯波
作者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地方财政研究
页码: 11-1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省直管县;财政分权;公共教育支出
摘要:全国范围内纷纷展开的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被寄予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改善公共服务提供的希望,但改革的实际效果如何呢?本文用河南省2002年-2010年的县级面板数据探讨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公共教育供给的影响,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为提高县域经济增长的省直管县式财政分权改革扭曲了县级财政支出结构,使得地方政府在公共教育方面支出不足。

不过,省直管县式分权改革仍可能通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这一中间变量间接作用于地方公共教育支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7期下旬刊(总第487期)时 代 金 融Times FinanceNO.7,2012(CumulativetyNO.487)关于“省直管县”与财政分权的探讨范小杰(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摘要】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

具体来讲包括财税、金融、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城乡体制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其中财政体制改革就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率先在政府间关系方面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改革。

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稳步上升,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效果。

不过在中央和省一级财政关系得到很好理顺的同时,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改革还需进一步的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是其中的一个重点。

本文就将介绍“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财政管理体制 省直管县 财政分权一、“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简单理论分析有关省管县财政体制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不同级次政府如何有效提供层次各异的公共产品问题,也是一个地方财政体制中最优规模的确定问题。

由于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会出现失灵现象,所以政府就成为各种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

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又指出受益归宿的空间范围是公共物品的关键特征,某些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是全国性的,而另一些则是有地理上限制的。

奥茨的分权理论主张最优的政府规模应与其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空间覆盖范围一致,但这不意味着政府的级次越多,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就越有效率,而是应根据一级政府能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来确定政府的层次结构,制定合理的财政体制及相应的政府间分配关系。

根据我国的现实来看,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由现行政府层次构造与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协调、各级财政分配关系不规范等引起的,应该减少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

通过“省直管县”来实现由五级财政到三级财政的转变。

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实践尽管80年代实行的“市管县”体制在某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后,这种体制的诸多弊病开始逐渐暴露。

“市管县”体制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地市级政府掌握了大量经济社会管理权,县级政府自主权过小,县成为了地级市的附属单位。

地级市往往通过政治优势和行政权力参与资源争夺,并且将财权上移、事权下移,政府间财力差距日益扩大,增加了县级政府的负担,抑制了县的发展。

通过近些年“省直管县”体制的推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成效。

增强了省级财政对县级财政的调控能力,调动了县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改变了市级财政的理财思路,使市级财政由依靠集中县级力量转变为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缓解了县级财政困难;减少了地方财政管理层级,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财政管理的交易成本。

尽管现在的“省直管县”取得了以上的这些成效,不过现实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纵向来看,“省直管县”使省财政管理的辐射面变大,管理难度加大,省级财政的事权责任增加了,但财力目前没能相应增加;横向来看,市级财政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其财力下降的同时事权没有明显减少,市县间互相协调存在问题。

总体来说就是,“省直管县”后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一致性出现问题,省市县之间的支出责任没能根据事权与财权、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原则及时进行调整。

三、如何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省直管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财政隶属关系上的调整,而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逐步的完善,在探索中解决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的大国来说,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改革应该充分依据各个省的自身特点,分阶段、有方向、因地制宜地推进“省直管县”的改革。

在进一步完善中应该逐步理清以下相关问题。

首先,理清省、市、省管的县的事权与支出责任。

通过对事权的逐一列举,具体划分省、市、省直管的县各自的专有事权,以及省、市、省直管的县的共有事权。

然后依据事权的划分结果,确定省、市、省直管的县各自的支出责任,明确各自的财政负担范围。

其次,理清省、市、省管的县的财政收入划分。

依据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对税收收入、收费收入及债务收入进行划分。

最后,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通过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来弥补不同层级政府间收支缺口,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成功案例——浙江模式浙江省是我国“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开拓者,但这一体制却并不是浙江省的原创,我国建国初期就实行这种财政体制。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在八十年代从“省管县”逐渐转化为“市管县”,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省管县”财政逐渐被“市管县”取代,但浙江保留了“省管县”财政体制。

浙江省保留“省管县”的财政体制是从其自身实际出发的。

浙江省小县少,陆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其中80%集中于省会杭州200公里范围,各县、市间距离近。

同时,改革开放10多年,县域经济已颇为强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块状经济”。

1993年,30多个发达县(市)的财政收入已占全省财政收入总量的70%。

在这样的基础上,浙江省坚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基础,在实行撤地建市的同时,仍坚持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并持续推进强县扩权的改革,逐步形成了省级政府地方治理结构方面的“浙江模式”。

浙江省保留了“省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但行政上也如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采取市管县体制,这两种体制在事权、财权上必然会存在着矛盾,一方面行政上的市管县,必然弱化一些县的事权,另一方面,财政上省直管县又会弱化设市区的财力。

如何协调好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上的这种矛盾就成为“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下转第156页)Times Finance 149(二)完善法律法规,化解法律与监管风险完善社会保险的法律制度,可以为社会保险的风险管理建立一个合理平台,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社会保险法规,引用吸收他们法条中符合我国国情的部分,特别在对于如何处罚挪用盗用社保基金方面,我国此类现象较为严重。

然而在社保基金的投资管理方面则不能引用美国法律法条,美国社保基金的供求比较平衡,不存在我国的资金缺口问题,因而美国的社保基金管理更趋于安全性,他们的《社会保障法案》明确规定不允许社保基金进入盈利性投资领域。

而我国社保基金供不应求,社保基金的增值成为非常迫切的一面,因而需要投资收益率较高的领域,但是这必须有良好的法律监管平台,以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

(三)完善财政管理,化解财政支付风险一是编制社会保险预算。

在政府公共预算之外,单独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用一般性税收收入安排的社会保障性支出继续在政府公共预算中编列、反映。

二是确保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财政部门要适当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渠道,增强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三是加强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财务监督管理,对社保基金征缴、投资运营以及拨付使用等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建立社会保障财政风险预警机制。

四是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优化支出存量结构,集中财力向社会保障倾斜。

(四)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化解操作风险第一,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第二,积极开展商业保险,缓解社会保险的压力。

这是保险业必须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的重大课题。

第三,畅通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渠道,避免社会保险基金不必要的流失,使社会保险基金持续安全的运行。

第四,允许基金公司投资运营社会保险基金,增加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益,让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过程安全、有序、高效。

第五,完善社保体系,以确保社会保险基金支付顺畅准确,避免冒领基金类似现象的发生,从而引发社会保险基金的无谓损失。

由此看来,建立健全社保体系对于化解操作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社会保险基金是关系到全社会人民利益的基金,一旦社会保险基金在保值增值上操作失误,将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运行,我们的社会保险制度要受到严格的考验。

世界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产生影响,如何去防范不良的影响的产生以及如何让这个大市场帮我国完成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1]G.E.Rejda.社会保险和经济保障(第六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32-33.[2]吕学静.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2.[3]梁春贤.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模式[J].经济问题,2007(05):100-101.[4]朱青.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体制的思考[J].财政研究,2007(10):45-47.[5]张秀梅.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分析[J].理论界,2007(06):238-239.[6]M.Crouhy.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付婷(1987-),女,汉族,江西人,硕士,现就职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财经传播事业部财经类职务,研究方向:金融管理与投资实务。

(责任编辑:陈岑)体制成功的关键。

为解决此问题,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调动市、县各自的积极性。

一方面,通过扩大中心城区,增设市辖区等举措和鼓励增收的财政税收政策,使设市区财力和经济综合实力都得到有效增加。

另一方面,又从1992年开始连续四次进行强县扩权的改革,解决了县级政府管理权限与经济强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同时,省财政还针对全省经济发达县占60%,欠发达县占30%和一般县占10%的实际,制定了分类指导的财政激励机制,相继推出针对发达县的“亿元县上台阶” 奖励政策,针对欠发达县的“两保两挂” 的鼓励政策,形成了省财政对市县财政激励兼容的财政转移支持制度,调动了各级政府增收积极性,增强了省级财政调控能力,保证了全省财政增收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经过一系列制度上的创新,浙江省改变了之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局面,使之转变为“会干的孩子有奶吃”。

浙江省“省直管县”的实践大大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底,浙江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已达到93.92亿元,人均GDP16251元,位居全国最前列;县域财政总收入达651.13亿元,占全省的44.3%;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为305.70亿元,占全省的43.3%,全省58个县(市),除庆元县财政总收入为9596万元之外,全部进入亿元县(市)行列,其中16个县财政总收入超过10亿元。

2004年,全省58个县(市)地方财政收入上亿元的有55个,比2000年增加20个。

截至2004年底,浙江省36个县和22个县级市GDP总量为6465.9亿元,比2000年的3778.5亿元增长71.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3.8%,年均递增14.4%,如果加上最近几年由县(市)改设为市辖区的4个区的生产总值,县域经济已占到全省生产总值的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