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县域机构改革逐渐被推至国家议事日程的前列。
虽然县域机构领域的改革表面看起来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行政机构等方面进行的,但实际上在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下面详细阐述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组织结构不够合理在县域机构改革中,可能因为缺乏全面考虑,在策划过程中没有完美地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导致县机构内部人员编制不合理,如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工作内容相重复等。
这种情况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工作效率低下,增加行政成本。
2、管理层级繁多在传统县域机构体制中,管理层级和职务设置比较繁琐,导致以下问题:一方面容易产生多头领导,导致工作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容易产生权利过分集中的现象,导致职能部门无法顺利协调,影响工作效率。
3、缺乏信息化体系县域机构改革普遍存在缺乏现代信息化体系的问题,往往还停留在接待通报、文件传阅等简单工作方式,对于县级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影响力不大。
二、县域机构改革应对方法1、科学规划组织结构在进行县域机构改革时,必须以周密的规划作为考虑的基础,调整和优化职能部门、内部组织架构等,保证岗位职责的明确,并合理分配员工资源。
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创新管理模式在县域机构改革中,应该注重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层级,精简职务设置,优化职能部门,从而使工作能够高效地开展,增加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3、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县域机构改革中,应该注重信息化建设,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并通过网络办公、电子文件、电子支付等方式,提高信息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以改善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县域机构改革虽然有望大幅提高行政机构服务质量,实现行政效能升级,但也不可避免存在问题。
我们需要采取及时、科学、有效的措施,细化改革策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和因素的影响,为县域机构的改革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建议(2)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建议(2)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篇2]按照中央编办《关于开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我省于2011年出台了《河南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豫发20117号),决定将巩义市、汝州市、滑县等10个县(市)作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
试点县(市)享受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除了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用干部管理权限暂维持现状外,均赋于省辖市管理权限。
随着行政省直管县的进一步深入推进,检察系统省直管县改革这一问题也逐步提上议事日程,日益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检察系统省直管县的必要性分析(一)从司法层级设臵上来看,我国目前的司法层级设臵与行政层级设臵是相一致的,省行政直管县后,如果司法系统仍实行市管县,则与行政层级设臵相矛盾。
我国的司法机关,不仅有提起公诉、案件审理机关等司法职能,还担负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
如果司法系统层级设臵与行政系统层级设臵不一致,司法机关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职能履行势必受到影响。
比如,汝州市目前为省直管市试点单位,如果人事权、财政权由平顶山市党委、人大、政府决定的平顶山市检-察-院服务平顶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包括服务汝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呢?如果包括,彻底行政省管县后平顶山市当地党委、人大、政府等有关机关又会有样的意见呢?特别是一些可能影响汝州市经济社会稳定的案件,人事权、财政权由平顶山市党委、人大、政府决定的平顶山市司法机关在处理时该如何权衡?(二)从法律监督的效果来看,行政省直管县后,检察系统省直管县更有利于对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律监督。
首先是对公安机关的监督。
公安机关作为作为行政机关,彻底的省直管县后势必也要实行省直管,否则:第一,行政直管县失去意义;第二,受技术、设备等条件的影响,当地发生的多数刑事案件尤其是死刑案件的技术鉴定再依赖市财政保障的市公安机关,市公安机关积极性不高,影响刑事案件的侦查。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县域机构改革一直都是中国政府改革的重要部分。
县域机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行政成本,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能提升。
县域机构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改革的效果,还可能对地方政府管理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有必要深入分析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1.制度不完善在县域机构改革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一些问题常常会出现。
因为县级政府过多、功能重复,导致政府服务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
由于县域机构改革不完善,可能出现职责不清、权责不对等的现象,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管理体制难以适应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县域机构改革所面临的管理体制也难以适应新的需求。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一些县级机构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已经难以适应新需求,需要进一步改革。
3.决策层面存在问题在县域机构改革中,决策层面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政府决策不够科学、不够民主,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影响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二、对策1.加强制度建设要加强县域机构改革的制度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健全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2.完善管理体制在县域机构改革中,需要完善管理体制,建立更加灵活、有效的管理模式,适应新的需求。
要加强县域机构改革的步骤,逐步推进,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发展规划,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3.加强决策机制建设在县域机构改革中,要加强决策机制建设,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减少政府决策的失误。
对省直管县改革问题的理性反思
对省直管县改革问题的理性反思在对省直管县改革问题进行理性反思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省直管县,以及为什么需要进行改革。
省直管县是指中央政府直接行使县级管理职能的县级地方政府,在我国地方政府体制中属于特殊的一类。
与省级层面的市、区不同,省直管县一般直接隶属于省级政府,而不设市一级组织。
省直管县的设立一方面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直接管理,确保国家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规避地方层面的官员权力过大、官僚主义等问题。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省直管县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理性反思。
首先,省直管县改革所面临的挑战来自各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省直管县的地位特殊,使得其在政务、财税等方面受到各级政府的直接控制和干预。
这可能导致县级政府在执行上存在困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另一方面,省直管县的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决策过程相对缓慢,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需求。
其次,省直管县改革还需要重视地方特色和差异性。
作为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的县级地方政府,省直管县在政策执行和经济发展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性和标准化。
然而,我国地域差异较大,各地的资源、环境、发展阶段等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省直管县改革时,也应充分考虑地方特色,注重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的统一管理。
另外,省直管县改革还需要解决权责不清的问题。
在传统的省直管县管理模式下,县级政府的权责不够清晰,难以确定具体的管理职责和责任,容易产生责任混淆和推诿现象。
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权责分明的管理体制,使得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责任更加明确。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从制度设计、管理方式和政策落地等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要完善省直管县的法律法规,确立权责清晰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其次,要优化行政管理体制,实行精简高效的决策机构和管理机构,提高决策的快捷性和执行的效率。
此外,还需要推进政策落地,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作,推动改革举措的顺利实施。
我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问题及对策
我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主要是因为现有的省管县财政体制在配合国家经济发展、保障县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问题。
一、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在广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经济基础薄弱、公共服务不足等一系列发展问题。
这些问题都与现行的省管县财政体制有关。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地方政府多年来大规模举债,欠下了巨额债务。
特别是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地方政府借款用于房地产投资,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
2、地方政府依赖中央转移支付: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收支缺口越来越大,不少地方政府盼望从中央财政获得更多的转移支付,这也让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变得更加脆弱。
3、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行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财力来源主要是由税收和转移支付组成,其缺点在于无法合理配置资源。
这也导致了许多县级政府经济基础薄弱。
二、存在的问题1、缺乏财务独立性现阶段,很多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
其财政收支主要由上级财政部门控制,导致地方政府无法实现真正的财务独立性。
2、县级政府权责不清现行的财政体制下,县级政府的职责较为模糊,不少县级政府主要聚焦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于公共服务等方面缺乏投入。
这也导致了一些县级政府经济基础薄弱。
3、地方政府债务高企随着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一些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开始面临压力。
如果不能及时破解这一局面,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对策1、完善财政收入分配机制通过完善财政收入分配机制,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地方政府更好地发挥经济作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此外,加强财政监管和防范债务风险,也是落实这一对策的必要手段。
2、实现财务独立性通过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实现地方政府财务独立性,让地方政府通过自主经营和选择,更好地发挥地方经济和社会职能作用,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县域机构改革是当前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服务,加强基层治理能力。
不过,在县域机构改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和优化。
一、存在的问题1.机构设置过于简单化部分地区在改革过程中,过于强调精简机构,通常是去除一些冗余部门或岗位。
但是这种简单化思路,往往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实工作中必要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也没有思考深层次的问题。
2.部门职责界定不清经过改革,县域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基本确定。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职责界定模糊,互相之间的工作关系不清晰,容易出现职责不断、权力不下传等恶性循环问题。
3.人事管理问题突出机构改革不仅涉及机构设立和职责划分,还与人员配置和安排等相关。
在机构改革过程中,一些地方由于人员调整难度大、社会舆论复杂等因素,存在一定的人事管理问题。
这也导致了机构改革实施效果不尽人意,甚至还存在人员用人失衡、组织架构不稳定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1.正确处理简单化与专业化问题对于机构改革简单化的问题,我们应该意识到机构的简化与专业化并不矛盾。
在精简机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其度和关键,确保各项业务能够得以完整、高效地落实。
2.进一步完善职责界定机制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完善部门之间的职责界定机制也是必要的。
有必要建立权责分明的机构职责和任务分工,逐步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
同时,加强协同配合和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避免部门之间工作上的重复、相互干扰等问题。
3.加强人事管理工作在完成机构改革后,我们应该重视并加强对人事管理的工作,及时对人员进行安排和调整,确保无人员流失和出现组织机构稳定的问题。
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对干部队伍建设的管理,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县域行政团队。
综上所述,县域机构改革不仅是一次系统的组织机构变革,更是政府要提高服务水平,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一步。
由于各地发展情况、基础情况和改革任务不同,可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制定改革方案,采取科学的政策措施,确保机构改革的有效落实。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2 年,我国县域机构改革工作全面展开,旨在完善县级基层机构的体系和功能,提高县级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县域机构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对策建议。
问题一:机构设置标准不规范县域机构改革中,机构设置标准不规范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县为了追求规格而疯狂设置机构,不仅浪费财力和人力,还可能建立一些不必要的机构,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对策建议:一是规范机构设置标准。
县级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不能盲目追求规格,避免浪费资源。
同时,应当不断优化机构设置,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适度精简机构。
在设置机构时,要尽量避免重复、冗余的机构,为了实现节约资源和减轻工作负担,需要对现有的机构进行适度精简。
但是,要避免简单粗暴地裁撤机构,需要进行合理的评估和科学的决策。
问题二:人才引进和配置不足县域机构改革后,为了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需要引进一批新材料。
但是,一些地方在人才引进和配置上存在困难。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通过多种渠道,吸引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来到县机关工作,提高机关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是合理配置人才。
在人才配置上,要根据不同职能和岗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配置人才,切实发挥他们的作用。
要充分发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优良传统,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问题三:信息化程度不高县域机构改革后,涉及到大量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
然而,一些地方在信息化程度上存在短板,影响了机构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是加强信息化建设。
县级机构应当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和系统,提高信息化能力和水平。
二是推进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应当建立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促进信息共享和协作,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全面覆盖。
同时,要进行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高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问题四:体制机制不完善县域机构改革后,需要完善一些体制机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省直管县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省直管县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近几年,省直管县改革向纵深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政策红利日益显现。
但省直管县改革在发展定位、改革动力、实践方式、市县间关系处理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深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需要着眼于新型城镇化这一大的时代背景,明晰其助力县域就地城镇化的定位;加快顶层制度设计,完善配套制度与工作机制;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构建省直管县改革的多元实践形式;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市县政府合作共享发展的新机制。
标签:省直管县改革;县域城镇化;发展定位;市县关系省直管县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打破市管县体制的障碍,重建省直管县体制的均衡,推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自新世纪我国步入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部分试点县(市)在2002年前后和2005年前后分别进行了以财政省直管和强县扩权为重点的两轮改革。
这些改革在调整资源配置、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由于这种改革是在原有的市管县体制框架内进行的,渐进的增量改革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把改革向深水区推进势在必行。
2010年,中央编办确定8个省区共30个县(市)开展新一轮以行政省直管为主的改革试点工作。
从调研的情况看,大部分试点地区在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中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与此同时,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各方面对于省直管县的认识不是越来越清楚,而是越来越模糊;实践层面的省直管县改革的问题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①。
总结近年来省直管县改革取得的进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思路和对策,对于推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新一轮省直管县改革探索取得的进展自2010年新一轮省直管县改革开展以来,各试点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在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和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基础上,普遍触及深层次问题,不断突破原有体制藩篱,积极探索推进行政省直管的路径和方法。
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困境与破解-
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困境与破解*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进程中,存在着财权与事权下放不一致、权限下放与责任担当不对称、政府公共支出责任不明确、对县级政府的监督不到位、公务员行政能力不匹配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思想认识不统一、利益需求不一致、制度体制不完善等三个方面。
需要着眼于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从统一思想认识、协调利益关系、优化政府执行、健全运行机制等方面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
标签: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问题;对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
2010年,中央编办确定安徽、河北、河南、湖北、江苏、黑龙江、宁夏、云南等八省区30个县(市)进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作了重申。
近年来,学者们分别从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背景及意义、改革的可行性、推进路径、政府间权力分配等方面展开了有价值的研究,但是对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却探讨较少。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梳理和分析当前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深化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主要围绕着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变行政隶属关系、调整干部管理和垂直部门管理体制等方面展开。
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1.财权与事权下放不一致在权力下放过程中,一些事权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事放了但权没放,个别下放的事权缺乏充足的资源保障和法律依据,试点县(市)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和法律依据履行相关事权。
财政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不同步,导致行政权力分配与财政资源分配不对称,市县两级矛盾抬头。
①尽管省、市、县三级政府间调整了财政管理权和部分干部管理权,但是,试点县(市)政府与原来所属的地级市政府之间仍然有千丝万缕的工作联系和人员联络,如维稳、计划生育等一些考核指标还是以市为单位下达。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县域机构也在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中。
目前的县域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和推进地方政府的现代化建设。
但是,目前的县域机构改革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分析,及时掌握,有针对性的制定对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新旧问题交叉,制约改革随着县域机构的变革,新旧问题交叉,新旧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完全统一,职责分工模糊,部分职能重复,对县域机构的管理和效率构成了影响。
此外,县域机构改革的进展不平衡,有的地区改革滞后。
这种情况下,县域机构改革难以全面展开和深入推进。
2.复杂繁琐的程序化事务县域机构改革的推进是需要一系列的程序化事务的支持,包括公告招标、用地手续、资质评审、验收验收手续等等,这些手续繁琐且时间长,对于县域机构的改革推进极大的阻碍。
因此,县域机构改革的程序化事务需要进一步简化、规范。
3.工作机制不顺畅随着县域机构的改革深入推进,政府与各部门之间要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这将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在目前情况下,一些地区就出现了政府与各部门职能划分不明,部门之间协调和合作不够高效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县域机构改革的推进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二、对策1.完善县域机构管理制度为了解决县域机构管理中的问题,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并规范制度。
要建立新的机制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制定相关的计划和方案来确保进度的顺畅,可以仿照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再根据本地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改进。
2.简化县域机构改革的程序化事务要推进县域机构改革,必须要优化现有的程序化事务,包括简化带有行政性质的申报手续和程序,增强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同时,让更多的市场监管体系来加强县域机构改革的推进。
3.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合作县域机构改革谈不上推动交通、建设、经济、地方税等各个领域繁琐手续的调整改革,但政府可以通过与市场合作建立非政府性机构来帮助推进县域机构的改革,提供可以协调各方利益,达到迅速取得实效的作用。
浅议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总体来看,我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然而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结合审计工作实践,笔者就如何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提一点肤浅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市级和县级之间的利益分配矛盾凸显。
一方面,省财政直接与县财政挂钩后,市级财力弱化,迫于支出压力,市级政府便将主要财力放在如何增强中心城市实力、拓展中心城市功能、增加中心城市影响力上,减少了对县级财政的利益分配。
另一方面,改革后,在收入分成、资金调度、争取上级转移支付等方面,市级和县级财政之间处于平等的竞争关系,是利益分配的直接挑战方。
这种财政博弈,在一定程度上,将内耗政府公共资源,不利于提供跨区域公共产品和服务。
2、市本级下拨的专项补助资金无法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
在传统的省、市、县三级财政管理体制下,市本级下拨给区县的专项补助资金在市本级财政列补助下级支出科目,在县级财政列上级补助收入科目。
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省级财政对县级财政直接下达收入计划、下拨财政资金、办理财政结算,而市本级财政与县级财政之间没有了资金拨付关系,致使市本级下拨的专项补助资金无法列入县级财政上级补助收入科目,未能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
3、区县税收征管体制未做相应改革,增加了税收征管难度。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一些省份调整和下放了部分省级税收,基本上实现了税收属地入库。
但由于省以下税收征管体制未相应改革,省地税直属局、市级国税直属分局和市级地税涉外分局的征管权限没有相应下放,导致各区县税收征收机关不减反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收征管难度。
1/ 24、市级政府财权事权改革不配套,增加了县级财政负担。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省集中的财力越来越多,但行政事务权、行政审批权、人事权等没有实施同步改革,市本级各部门的宏观职能依旧覆盖全市,市级政府在有限的财权范围内仍然承担着诸多事权。
市级政府出台各类财政配套政策,增加了县级财政负担。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机构改革是指对县级政府部门进行改革,以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在县域机
构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县域机构改革中存在部门职责不明确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限制,某些县
级机构的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工作重叠、职责模糊。
对策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和
职能划分,明确各机构的职责,避免工作重复,提高工作效率。
县域机构改革中晋升渠道不畅的问题。
在某些地方,县级机构的晋升渠道相对狭窄,
造成一些有能力的干部无法得到合理的晋升机会,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对策是
建立公平透明的晋升机制,通过选拔任用优秀干部,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创新能力。
县域机构改革中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
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决策效率低下,也容
易产生腐败问题。
对策是实行权力下放,赋予县级机构更多自主权,增加市场机制和竞争
机制的作用,从而提高决策效率,减少腐败风险。
县域机构改革还面临人员流动性不强、培训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
采取以下对策: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提高干部流动性和培训机制的灵活性;增加对
干部的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增强其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加强
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科研成果,提高县级机构的专业水平和科技含量。
县域机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机构设置、职能划分、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全
方位的改革。
只有解决好问题,制定合理的对策,才能推动县域机构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提高县级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
检察系统省直管县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检察系统省直管县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建议按照中央编办《关于开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我省于2011年出台了《河南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豫发〔2011〕7号),决定将巩义市、汝州市、滑县等10个县(市)作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
试点县(市)享受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除了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用干部管理权限暂维持现状外,其他均赋于省辖市管理权限。
随着行政省直管县的进一步深入推进,检察系统省直管县改革这一问题也逐步提上议事日程,日益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检察系统省直管县的必要性分析(一)从司法层级设置上来看,我国目前的司法层级设置与行政层级设置是相一致的,省行政直管县后,如果司法系统仍实行市管县,则与行政层级设置相矛盾。
我国的司法机关,不仅有提起公诉、案件审理机关等司法职能,还担负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
如果司法系统层级设置与行政系统层级设置不一致,司法机关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职能履行势必受到影响。
比如,汝州市目前为省直管市试点单位,如果人事权、财政权由平顶山市党委、人大、政府决定的平顶山市检察院服务平顶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包括服务汝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呢?如果包括,彻底行政省管县后平顶山市当地党委、人大、政府等有关机关又会有什么样的意见呢?特别是一些可能影响汝州市经济社会稳定的案件,人事权、财政权由平顶山市党委、人大、政府决定的平顶山市司法机关在处理时该如何权衡?(二)从法律监督的效果来看,行政省直管县后,检察系统省直管县更有利于对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律监督。
首先是对公安机关的监督。
公安机关作为作为行政机关,彻底的省直管县后势必也要实行省直管,否则:第一,行政直管县失去意义;第二,受技术、设备等条件的影响,当地发生的多数刑事案件尤其是死刑案件的技术鉴定再依赖市财政保障的市公安机关,市公安机关积极性不高,影响刑事案件的侦查。
而公安机关省直管县后,如果检察系统不实施省管县,那么领导县级检察机关的市级检察机关如何领导下级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进行有效监督?其次是对一些行政执法部门拒不移交刑事案件的监督上,如直管县的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由省药品监督部门直接领导,如果县检察院侦监部门发现县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一些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作了行政处理,相对而言受市检察院领导的、级别较低的检察院如何有效对其进行监督?(三)从职级待遇上来看,行政省直管县后,检察系统只有省直管县才能更大程度调动县检察机关执法监督积极性。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成效、困境与出路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成效、困境与出路作者:朱培源孟白来源:《中州学刊》2021年第01期摘要: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突出表现在县域经济发展迅速,直管县示范作用不断增强,政府行政效能明显提高等方面。
当前,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省直管县的实权权限配置不公、权限承接困难、权限被分割及受到省辖市的压制、司法体制不顺、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缺乏明确的退出机制等诸多困境和问题。
深入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通过强县扩权,真正赋予省直管县更多的自主权;强化顶层设计,大力支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改革法检两院体制,确保司法体制独立顺畅;创新省直管县干部选拔任用轮岗交流机制;推行省直管县退出机制,将个别县的管辖权回归省辖市;实行“市县分置”,建立省直管县和省直辖市管理体制。
关键词:省直管县;顶层设计;退出机制;“市县分置”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1-0013-0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
”①全国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全会精神,加快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步伐。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4/5以上的省份进行了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当前,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诸多困境和问题,改革的深入推进遇到不小的阻力。
现实的情况是:某些省份的“省直管县工委”“省直管办”等职能部门被撤销或暂停工作,部分直管县的“党务权限”逐步被省辖市肢解上收,部分省份处于观望状态。
新时代,如何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县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理论界和党务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2010年中央编办确定安徽、河南、河北、江苏、湖北、黑龙江、云南、宁夏等8省(区)的30个县(市)进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县域机构改革是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县域机构进行改革,可以促进基层政府的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在县域机构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机构职能不清晰在县域机构改革之前,各部门的职能划分不够清晰,存在重复办事、互相牵制的情况。
而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各部门的职能划分不够明确,容易导致一些问题的延误和责任不清。
2.机构设置不合理在县域机构改革之前,一些行政机构的设置可能存在着冗余和重叠的情况,而在改革之后,有些县域机构设置可能不合理,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机构职能过于单一一些县域机构在职能设置上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进一步拓展职能范围,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4.机构人员素质不高一些县域机构存在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可能由于长期待业造成,需要进一步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5.机构运行成本过高一些县域机构的运行成本过高,与实际需要不相符,需要进一步进行成本优化和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二、对策在进行县域机构改革时,要进一步强化机构的职能划分,确保各部门的职能明确、分工合理,避免重复办事和互相牵制的情况。
对于存在冗余和重叠的县域机构,应及时予以整合和优化,减少冗余和重复的部门设置,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加强对机构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提升机构整体运行水平和服务质量。
县域机构改革虽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但只要采取适当的对策加以解决,就能够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希望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能够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切实加以解决,推动县域机构改革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县域机构改革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县域机构改革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对政府机构进行重新组织、改革和调整,以提高政府机构运行效率,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在推进县域机构改革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机构设置混乱。
在一些地方,县域机构改革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和各方利益的制约,县级部门设置过多,职能重叠,导致冗余部门、机构功能模糊,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影响政府工作效果。
2.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县域机构改革中,部分地方虽然进行了机构精简,但在人员编制方面并未得到合理调整。
导致一些单位人员过剩,而一些部门人员则严重不足,影响了政府工作的开展。
3. 机构改革过程缺乏民主参与。
在一些地方,县域机构改革仍旧是由上而下的命令式推进,缺少与民主监督和民意反馈,导致改革方案不能充分反映实际需要,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4. 宣传政策不到位。
在推进县域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宣传政策不够到位,导致一些群众对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不清楚,容易引发误解和阻力,影响改革进程。
二、对策建议:1. 规范机构设置。
在推进县域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合理设置机构,避免重复、冗余,优化工作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建议对县级部门职能进行评估,确保各职能清晰明确。
2.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应该对各部门的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和调整,避免人员过剩和人员不足的情况出现,确保机构运行的顺畅。
3. 民主参与。
在推进县域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沟通和协商,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提高舆论宣传,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适时举行听证会、座谈会,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机构改革中来,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增加改革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4. 健全宣传政策。
在进行县域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及时准确地传达改革政策和方向,让广大群众真正了解改革的意义和目标,增强改革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完善,县域机构改革一直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县域机构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对于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推动县域机构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问题分析1. 知识结构不合理在县域机构中,由于长期以来重视实用性和操作性,导致在知识管理和知识结构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合理。
一方面,一些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知识资产;一些人员素质较低,导致知识结构不够丰富和多元化。
这种知识结构不合理导致县域机构在面对复杂的工作和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
2. 制度不完善在县域机构中,一些制度的设计和完善不够到位,导致了一些治理过程中的效率低下和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一些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不够顺畅,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同时也使得一些问题难以得到顺利解决。
3. 激励机制不足在县域机构中,激励机制一直是一个存在的难题。
一方面,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了一些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一些人员的激励机制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出人员的潜能和创造力。
4. 业务流程不畅在县域机构中,一些业务流程不畅,这对于工作效率和问题的解决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一些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和执行不到位,导致一些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开展都出现了一定的困难。
这种业务流程不畅也对县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针对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县域机构需要合理构建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的水平。
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整体的知识结构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起丰富多元的知识共享平台,促进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丰富化。
在面对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时,县域机构需要完善制度设计,提升治理过程的效率和问题的解决能力。
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重视对制度设计的研究和完善,使得制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部门之间协作机制的建设,提升整体治理效率。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县域机构改革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近年来,县域机构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但是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县域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问题一:干部配备不足。
县域机构改革的推行需要大量的干部配备,但是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干部不足的现象。
一方面,这是因为现有的县域干部多数为老干部,培养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费;另一方面,改革需要的干部数量较大。
对策:加强干部挖掘和培养,特别是注重青年干部的培养。
同时,在政府部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企业资源对县域干部的培养和挖掘进行支持。
问题二:体制机制不完善。
县域机构改革的推进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为文件体系尚未建立完善、条例制度不够完善等方面。
对策:严格落实州县乡三级机构改革要求,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文件出台进程,并且把工作重心放在完善的制度建设上。
问题三:决策机制不够先进。
县域机构改革的推进需要的是一系列的决策制度,但是目前的县域机构改革的决策机制还不够先进。
对策:在推进县域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一套先进的决策机制。
建立一种现代化的决策方法,提高决策效率。
问题四:官员思想观念落后。
县域机构改革的推进也需要官员的积极配合,但是有些官员的思想观念还存在较大的落后性。
对策:加强官员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问题五:资金投入不足。
县域机构改革需要资金的投入,但是目前的投入还不够。
对策:加大对县域机构改革的经费投入,并寻找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如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
同时,也需要根据各县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资金投入计划。
总之,县域机构改革的推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是目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解决县域机构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有全面、有效的对策,从干部培养、体制机制、决策机制、官员思想观念、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加强、改善。
省管县体制面临的问题
省管县体制面临的问题:1、省级政府的管辖问题:省管县体制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是,对一些人口众多的大省和自治区而言,会出现省级政府管理幅度过宽、管理难度加大的问题。
2、地级建制的裁撤问题。
在省管县体制完全确立后,将来地级建制要裁撤,但如何裁撤却亟待解决。
3、县级财政的风险问题。
省直管县后可能产生县级财政风险,因为省级政府由于管辖范围过大,在强化对县级财政的直理上很可能会力不从心,导致对县市的监督和约束力度被削弱。
省管县的财政弊端:1、鞭长是否能及。
管理幅度的增大,给省级财政增加了压力,人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鞭长是否能及,是否能够解决省管得着但看不见,是看得见又管不着的问题?这是影响市管县作用的一个主要因素。
2、行政管理与财政管理不一致,财政实行省管县后,市级对县没有了财政管理权。
作为与行政权匹配的管理权的架空,会直接影响到行政管理权的实施。
世纪中心城市在统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影响农村城市化发展。
如何让实现行政权与管理权的协调一致是省管县财政要研究的问题。
3、体制的变化将削减市级帮扶县(市)发展的积极性。
“无责一身轻”,市级财政将把更多财力投向市区,帮助县市发展的积极性降低。
市管县体制的积极效能:1、较好的打破了多年来市县间的行政壁垒和城乡分割。
使城乡经济日益融合为相互依托的区域性经济,市县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有利城市工业向县域的扩散,有利于发挥城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其他支持作用,为城市带动农村、城乡协调发展创造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产重复、流通堵塞、运输浪费、领导多头互相牵制等现象。
2、发挥了中心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
通过市管县,加快了对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运用市政府的管理职能来加强行政区的横行经济联系,推动工农业生产发展、统筹安排城乡的经济建设。
3、增加了市域规模和经济总量,提高了城市知名度。
通过市管县体制,有利于更大范围的配置生产要素,有利于中心城市的发育壮大,从而辐射和的带动趋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城乡重大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实现区域发展格局的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省直管县”是近几年来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受关注的改革模式,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点。
随着2010年的走近,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改革开始提速,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现状
目前我国省直管县改革主要包括“强县扩权”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我国从1992年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浙江、河北、江苏、河南、安徽、广东、湖北、江西、吉林等省份陆续推行了以“强县扩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对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了扩权,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
《国家第十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要“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据财政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到目前,全国实行财政“省直管县”的有河北、山西、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等18个省份,加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共有22个地区实行了财政体制上的“省直管县”。
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扭转试点县财政困难的现状。
“省直管县”后,省级对试点县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仅是“直达”。
也就是说,新体制下试点县收到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在总量上是不变的,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财政困难的状况。
(二)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
“省直管县”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进一步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综合改革目标的实现。
但目前来说,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还是不够。
(三)行政管理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相冲突。
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是财政体制的核心问题,也是划分各级政府支出责任的基础。
据调查,我国不少地方实行省管县体制后,政府间财政关系有所调整,但行政管理体制并没有随之改变,因而出现了行政管理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相冲突的状况。
从实际情况看,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后,大大增加了省级财政的事权责任,但其财力并没有增加。
对于原来管县的市来说,市级财力下降较多,对其财权冲击较大,但对其所管的县承担的事权却没有相应地减少。
不少省、自治区的试点办法明确规定,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后,原来管县的市不再集中县级收入,但却要进一步加大对县的补助力度,还要保证在教育、危房改造、医疗改革、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市对所管县的配套资金。
这种办法必然加剧市级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的问题。
县级财政是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中的受益者,其财力和财权得到了扩张,事权却没有大的变化,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三、对于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建议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触及到我国大多数地区经济发展、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等诸多方面,面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更多地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
(一)改革不能一刀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由于各地发展情况有较大差异,在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上,要对各地“市管县”体制及其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的性质及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估,因地制宜,推进改革。
(二)各县要创新发展理念,加快财源培植。
筛选储备一批重点项目,提前建立好财政申报资金项目库。
认真落实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从根本上解决财务困难,不断壮大试点县的财政实力。
(三)各县要积极向省财政反映实际情况,争取支持。
要抓住“省直管县”对困难县转移支付倾斜的有利时机,积极向省财政汇报财政收支预算情况、财源建设的不利因素、财政困难的实际状况等具体问题,争取得到省财政的理解和支持,得到更多的转移支
付补助。
(四)继续增加用于农村的支出,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试点县的财政支出管理,要立足于实现农村综合改革的根本目的。
以支持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村地区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五)要加快制度创新,研究解决“省直管县”条件下市对县事权与财权错位的问题,建立健全市对县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持机制。
(六)有步骤地综合推进改革。
要综合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省内市县行政单位数量、人口规模等因素,将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与发展县域经济、合理调整行政区划、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加快城市化进程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省管县体制改革与相关的推进措施、制度配套。
在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过程中,都必须处理好这些关系,否则,就会影响改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