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艺师》( 三级) 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合集下载

茶艺师技能考察评分标准

茶艺师技能考察评分标准

茶艺师技能考察评分标准
本文档旨在为茶艺师技能考察提供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涵盖了茶艺师必备的技能和知识,以确保考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1. 茶艺基础知识(20分)
- 对茶叶的品种、分类和产地有清晰的了解(5分)
- 熟知茶叶的冲泡方法和工具的使用(5分)
- 了解茶叶的质量评判标准和存储方法(5分)
- 对茶叶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有基本了解(5分)
2. 茶艺表演技巧(30分)
- 能够熟练进行茶具的展示和说明(5分)
- 具备手法娴熟的冲泡技术(10分)
- 能够准确描述茶叶的特点和口感(10分)
- 具备一定的沟通和表达能力(5分)
3. 茶艺品质管理(30分)
- 对茶叶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的能力(10分)
- 能够根据客人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茶艺服务(10分)
- 具备茶叶的调配和创新的能力(10分)
4. 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20分)
- 能够热情、礼貌地对待客人(5分)
- 具备团队合作和协调的能力(5分)
- 能够解答客人关于茶叶的相关问题(5分)
- 具备基本的客户管理和服务技巧(5分)
以上为茶艺师技能考察评分标准,根据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将给出相应分数。

评分结果将用于茶艺师的选拔和培训,以提高茶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请注意:本文档所述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评分细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开发指南(最新整理)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开发指南(最新整理)

(D)止逆阀
{B}C 标准答案
例 2(判断题): A-B-C-001 C 3 5 {A}某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无关人员紧急撤离,应向上风处转移。 {B}√ 例 3(多项选择题): A-B-A-001 D 3 5 {A}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XZ}。 (A)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分析,只要有机化合物,就不能溶于水中 (B)甲醇、乙醇、异丙醇可以以任意比例溶于水 (C)丁醇、丁酸、丁胺等化合物均能溶于水和乙醚、苯等有机溶剂中 (D)α-多羟基醇均能溶于水和乙醚、苯等有机溶剂中 (E)α-多羟基醇易溶于水而不溶于苯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F)羧酸类化合物与醇类化合物的水溶性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G)多数酯易溶于有机溶剂中,而不溶于水中 {B}AD 2.按要求编写试题 ●编写单项选择题:即一道试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其他三个选项都是对 正确选项有—定干扰性的干扰选项。 ●编写多项选择题:即—道试题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止确答案。其他选项都是 对正确选项有一定干扰性的干扰选项。 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题干一半采用空缺句,题个的空缺部分用“( )”表示,句尾一律用句号。 备选项号码一律用英文大写表示,并用( )圈起。 答案直接用选项字母表示: ●编写判断题: 题干一般采用陈述句,标准答案刚“×”、“√”表示。 ●命题技巧及试题样例: ----通过改变题干考核关键点(即改变括号位置)的方式进行反复命题,如:教材内容:在计算曝光 宽容度时,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曝光宽容度=胶片的宽容度-景物的曝光范围。 鉴定点名称:曝光宽容度的计算 A-B-C-001 B 3 5 曝光宽容度等于胶片的宽容度减去( )。 (A)光源的光照度 (B)景物的曝光范围 (C)被摄物的反光率 (D)景物的明暗光比度 答案:B 上述这道试题可以通过改变题干考核关键点进行反复命题,如:

《 茶艺师》( 四级) 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 茶艺师》( 四级) 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版权所有
《茶艺师》 (四级) 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职业(工种)名称 职业代码 序号 鉴定点代码 章 节 1 1 1 1 2 3 4 1 1 1 1 1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8 19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1 1 2 2 3 1 1 1 1 1 1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1 2 3 4 5 6 1 2 3 4 1 2 3 1 1 1 1 1 1 2 3 4 目 点 茶叶基础知识 绪论 茶叶审评的重要性 茶叶感官审评 茶叶审评的科学性 茶叶审评的实践性 茶叶审评的法律性 基本理论与要求 茶叶感官审评的概念 基本定义 基本要求和条件 检验项目 茶叶感官审评的有关要求 评茶室总体条件 评茶用具色调 评茶杯的规格 评茶碗的规格 评茶用水要求 水的种类 水质要求 泡茶水温 水的处理 泡茶时间 茶水比例 方法和程序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制定的依据与程序 八项因子评茶 取样 取样的重要性 茶叶审评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1 1 1 1 2 2 3 3 1 1 1 2 2 2 2 2 2 3 3 1 1 2 3 4 5 1 2 1 1 1 2 3 1 2 3 1 2
1 1 1 2 2 2 2 1 2 3 1 2
第 1 页/共 14 页
茶艺师
等级 分数 系数
四级 重要 系数 备注

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茶艺师)考核大纲

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茶艺师)考核大纲

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茶艺师)考核大纲一、职业概况1.1职业名称:茶艺师。

1.2职业定义:在茶艺馆、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

1.3职业等级:本大纲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1.4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1.5培训期限要求: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16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40学时;高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6报考条件——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初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经教育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证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中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证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1.7鉴定方式、鉴定时间:鉴定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

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实际操作、现场问答等方式,由2~3名考评员组成考评小组,考评员按照技能考核规定各自分别打分取平均分为考核得分。

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

鉴定时间各等级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超过120分钟。

食品检验工_3级_鉴定要素细目表

食品检验工_3级_鉴定要素细目表

《食品检验工》(三级)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上海市职业培训研究发展中心《食品检验工》(三级)鉴定要素细目表
第3页共17页
上海市职业培训研究发展中心《食品检验工》(三级)鉴定要素细目表
第5页共17页
上海市职业培训研究发展中心《食品检验工》(三级)鉴定要素细目表
第7页共17页
上海市职业培训研究发展中心《食品检验工》(三级)鉴定要素细目表
第9页共17页
上海市职业培训研究发展中心《食品检验工》(三级)鉴定要素细目表
第11页共17页
上海市职业培训研究发展中心《食品检验工》(三级)鉴定要素细目表
第13页共17页
上海市职业培训研究发展中心《食品检验工》(三级)鉴定要素细目表
第15页共17页
上海市职业培训研究发展中心《食品检验工》(三级)鉴定要素细目表《食品检验工》(三级)
操作技能鉴定要素细目表
第17页共17页。

中级茶艺师鉴定考核重点

中级茶艺师鉴定考核重点

第二章鉴定考核重点鉴定考核重点是近几年内国家题库抽题组卷的基本范围,它反映了当前本职业对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要求的主要内容。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就茶艺师从业人员的要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认证,以“鉴定要素细目表”的形式确定了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两方面所应考虑的具体内容。

“鉴定要素细目表”全面地反映了当前社会对茶艺师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和操作技能的要求,保证试卷内在的质量要求。

鉴定考核重点采用“鉴定要素细目表”的格式,以行业领域、鉴定范围和鉴定点的形式加以组织,列出了本等级下应考核的内容。

考核重点分为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部分。

其中,理论知识部分的核心是以知识点表示的鉴定点,专业能力部分的核心是以考核项目表示的鉴定点。

“鉴定要素细目表”中,每个鉴定点都有其重要程度指标,即表内鉴定点后标“X”、“Y”“Z”的内容。

重要程度反映了该鉴定点在本职业中对从业人员所要求内容中的相对重要性水平。

也就是说,重要的内容被选取考核的可能性也就较大。

其中,“X”表示“核心要素”,是考核中最重要、出现频率最高的内容;“Y”表示“一般要素”,是考核中出现频率一般的内容’“Z”表示“辅助要素”,在考核中出现的概率较小。

“鉴定要素细目表”中,每个鉴定范围都有其鉴定比重指标,它表示在一份试卷中该鉴定范围所占的分数比例。

例如,某一鉴定范围的鉴定比重为5,就表示在组成100分为满分的试卷时,题库在抽取组卷的过程中,将使属于此鉴定范围的试题在一份试卷中所占的分值尽可能地等于5分。

第一节理论知识鉴定考核重点理论知识标准比重表鉴定要素细目表如表2-1-1所示。

表2-1-1理论知识标准比重表鉴定要素细目表鉴定范围鉴定点一级二级三级代码名称重要程度名称代码(重要程度比例.鉴定比重名称代码(重要程度比例.鉴定比重名称代码(重要程度比例.鉴定比重基本要求A 83:08:00.40职业道德A(09:01:00.5职业道德基本知识A(06:00:00.3001职业道德的形成X002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X003职业道德的核心思想X004职业道德的指导原则X005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X006职业道德基本行为规范的内容X职业守则B (03:01:00.2001茶艺师职业的定义X002职业守则的基本内容X003茶艺师的职业能力特征X004茶艺师身体条件的具体要求Y基础知识B 74:07:00.35茶文化基本知识A23:01:00.9001茶的起源说X002古茶树的类型X003茶的称呼文字X004茶的混饮X005茶的清饮X006茶的煮饮X007茶的点饮X008茶的泡饮X009陆羽的生平X010陆羽的名号Y011陆羽《茶经》的基本内容X012唐代饼茶的制作X013唐代饼茶的煮饮程序X014茶事艺文的概念X015茶事艺文的表现形式X016汉族的饮茶风俗X017婚礼茶俗X018中国茶向东的传播X019中国茶向欧洲的传播X020日本茶道X021韩国茶礼X022英国下午茶X023茶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X024茶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X茶叶知识B20:00:00.9001茶树的植物学分类X002茶树的器官种类X003茶树繁殖方式X004六大基本茶类X005中国的四大茶区X006我国主要产茶省区X007世界主要产茶国X008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X009绿茶的基本加工工艺X010黄茶的基本加工工艺X011红茶的基本加工工艺X012白茶的基本加工工艺X013青茶的基本加工工艺X014黑茶的基本加工工艺X015绿茶品质特征X016红茶品质特征X017黑茶品质特征X018黄茶品质特征X019青茶品质特征X020白茶品质特征X 茶具知识C (06:01:00.3001茶具的历史X002茶具的种类X003茶具的产地Y004陶质茶具的特点X005瓷质茶具的特点X006玻璃类茶具的特点X007其他茶具的特点X品茗用水知识D (07:00:00.3001常见水质类型X002常见水质类型的特性X003泡茶用水的基本要求X004常见水质类型对茶汤品质的影响X 005中国古代泡茶用水选择X006常用泡茶水质类型X007家用自来水泡茶的处理方法X茶艺基本知识E (08:00:00.4001六大茶类的冲泡水温X002六大茶类的冲泡时间X003六大茶类的茶水比X004绿茶的冲泡步骤X005红茶的冲泡步骤X006乌龙茶的冲泡步骤X007茶点的种类X008茶艺馆常备干果X茶与健康及科学饮茶F (06:02:00.4001饮茶健康的历史Y002茶叶中的化学成分X003茶叶中的茶氨酸X004茶叶中的咖啡碱X005茶叶中的茶多酚X006茶叶中的维生素X007茶的传统功效X008不同季节的饮茶建议Y食品与茶叶营养卫生G (02:00:00.1001茶叶相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内容X 002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X劳动安全基本知识H (01:02:00.1001安全生产知识X002安全防护知识Y003安全事故申报知识Y相关法律、法规知识I (01:01:00.1001劳动法的内容Y002食品安全法的内容X相关知识要求B 109:18:04.60接待准备A32:02:00.15礼仪接待A16:00:00.7001礼仪的概念X002礼仪的原则X003礼仪的功能X004接待宾客的礼仪X005接待宾客的程序X006接待宾客的规范用语X007迎送宾客用语X008迎宾引领规范X009礼宾次序X010接待顾客的语言艺术X011与顾客沟通的方法X012不同地区宾客的服务接待X013不同民族宾客的服务接待X014不同宗教信仰宾客的服务接待X015不同性别宾客的服务接待X016不同年龄宾客的服务接待X茶室布置B16:02:00.8001“茶空间”的概念X002茶空间的主题与设计理念X003茶空间布置的基本要求X004茶空间器物的配置X005茶空间器物的合理配放X006茶空间日常保洁管理X007茶艺馆商品的类型X008茶艺馆商品布置的基本原则X009绿茶的茶具搭配原则X010白茶的茶具的搭配原则X011黄茶的茶具的搭配原则X012乌龙茶的茶具的搭配原则X013红茶的茶具的搭配原则X014黑茶的茶具的搭配原则X015茶艺馆商品的展示方法Y016与茶艺馆风格相协调的其他陈设Y 茶艺服务B56:07:0330茶艺配置A25:02:01.13001绿茶类名茶的分类X002绿茶类名茶的产地X003红茶类名茶的分类X.004红茶类名茶的产地X005黄茶类名茶的分类X006黄茶类名茶的产地X007青茶类名茶的分类X008青茶类名茶的产地X009白茶类的分类X010白茶类的产地X011黑茶类名茶的分类X012黑茶类名茶的产地X013新茶的特点X014陈茶的特点X015绿茶品质优劣判定X016红茶品质优劣判定X017黄茶品质优劣判定X018黑茶品质优劣判定X019白茶品质优劣判定X020青茶品质优劣判定X021陶质茶具的挑选原则X022瓷质茶具的挑选原则X023玻璃茶具的挑选原则Y024其它类茶具的挑选原则Z025茶艺冲泡台的构成X026茶艺冲泡台茶具的摆放原则X027茶艺冲泡台茶具的摆放方法X028茶艺冲泡台布置应注意的问题Y 茶艺演示B 31:05:02.17001茶叶的冲泡要素X002茶水比与茶汤品质的关系X003冲泡水温与茶汤品质的关系X004冲泡时间与茶汤品质的关系X005典型水质的口感滋味Y006加热沸腾对水质口感的影响Z007水温对水质口感滋味的影响X008水质对绿茶品质的影响X009水质对红茶品质的影响X010水质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X011调饮红茶的基本概念X012调饮红茶的调制原则X013制作调饮红茶适用的红茶品类X014调饮红茶的多种配方X015不同配方调饮红茶的特点X016调饮红茶的技术要求Y017调饮红茶的风味特征X018调饮红茶的茶具选配Z019生活茶艺的含义X020生活茶艺的特点X021生活茶艺茶席布置的构成X022生活茶艺的常用器具X023绿茶生活茶艺的冲泡要素X024红茶生活茶艺的冲泡要素X025黄茶生活茶艺的冲泡要素X026白茶生活茶艺的冲泡要素X027青茶生活茶艺的冲泡要素X028黑茶生活茶艺的冲泡要素X029西湖龙井的冲泡要素X030开化龙顶的冲泡要素X031安吉白茶的冲泡要素X032羊岩勾青的冲泡要素X033松阳银猴的冲泡要素Y034径山茶的冲泡要素Y035九曲红梅的冲泡要素X036生活茶艺的服饰要求X037生活茶艺的礼仪要求Y038生活茶艺的“说茶”X 茶间服务C 21:09:01.15茶品推介A12:04:01.8001茶点组合的基本要求X002不同茶类的茶点组合X003不同季节的茶点搭配原则Y004不同季节的茶点搭配方法Z005解答宾客咨询茶品的基本原则X006解答宾客咨询茶品的方法Y007饮茶的抗衰老功效X008饮茶的抗癌功效X009饮茶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X010饮茶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功效Y011儿童喝茶知识X012女性喝茶知识X013特殊人群与饮茶X014饮茶的注意事项X015中国的主要名泉X016名泉典故X017名泉的评鉴Y 商品销售B(09:05:00.7001茶叶劣变的主要原因X002茶叶保鲜的主要方法X003绿茶贮存的含水率要求X004绿茶贮存的环境要求X005绿茶贮存常用的包装材料X 006绿茶贮存对包装材料要求X007茶艺人员对所销售商品须掌握的要领Y008茶艺人员介绍推荐茶商品的重点Y009茶艺馆消费品调配原则X010茶艺馆消费品在季节性调配中的注意事项Y011柴烧茶具的特点Y 012当代茶具的鉴赏Y 013家庭茶室器物选配的基本要求X014根据不同宾客需要选配家庭茶室器物X第二节操作技能鉴定考核重点操作技能鉴定要素细目表如表2-2-1所示。

茶艺师技能评分指南

茶艺师技能评分指南

茶艺师技能评分指南
背景
茶艺师是一种古老而精致的文化艺术,需要掌握多项技能和知识。

为了评估茶艺师的技能水平,本指南提供了一套简单的评分指标,以帮助评委或雇主判断茶艺师的能力。

技能评分指标
以下是茶艺师技能评分指标的几个关键要素:
1. 茶艺知识(30分)
- 茶叶的种类和特点
- 泡茶的步骤和原理
- 茶具的使用和保养
2. 茶艺表演(30分)
- 姿势端正、仪态得体
- 动作流畅、协调
- 茶艺流程的熟练掌握
- 茶艺表演的创新和个性化
3. 茶品品质与口感(20分)
- 茶叶的选择和配比
- 泡制出的茶汤的色泽、香气、味道- 对茶品质的评估和提升能力
4. 顾客服务(15分)
- 对客人的礼貌和尊重
- 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态度
- 解答客人对茶的疑问
- 根据客人需求推荐合适的茶品
5. 卫生与安全(5分)
- 茶具和工作区的清洁卫生
- 安全措施的遵守
评分标准
根据茶艺师在每个要素上的表现,可以给出不同的评分:
- 优秀:27-30分
- 良好:21-26分
- 一般:15-20分
- 待提升:0-14分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套简化的评分指标,实际评估中可能还需
要考虑更多因素。

茶艺师的评分结果应该结合各个要素的综合表现
来进行综合评估。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茶艺师技能评分指南,涵盖了茶艺知识、茶艺表演、茶品品质与口感、顾客服务以及卫生与安全等要素。

这些评分指标将帮助评委或雇主在招聘或评估茶艺师时更加客观、全面地判断其能力水平。

四级茶艺师理论和技能知识树

四级茶艺师理论和技能知识树
一级 名称代码
基本要求
考核比 40
茶艺师四级理论考核要素细目表
考核点
二级
三级
名称代码 考核比 名称代码
考核比 代码
职业道德
5 2.1职业道德 5
1
基本要求
40 基础知识
35 2.2基础知识
1
基本要求
40 基础知识
35 2.2基础知识
2
基本要求
40 基础知识Biblioteka 35 2.2基础知识3
基本要求
40 基础知识
3
相关知识要求 60 3茶间服务 15 3.2商品销售
4
相关知识要求 60 3茶间服务 15 3.2商品销售
5
理论考核要素细目表
名称
考核点
2.1职业道德 2.2.1茶文化基本知识 2.2.2茶叶知识 2.2.3茶具知识 2.2.4品茗用水知识 2.2.5茶艺基本知识 2.2.6茶与健康及科学饮茶 2.2.7食品与茶叶营养卫生 2.2.8劳动安全基本知识 2.2.9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1.1接待礼仪与技巧基本知识 1.1.2不同地区宾客服务的基本知识 1.1.3不同民族宾客服 务的基本知识 1.1.4不同宗教信仰宾客服务的基本知识 1.1.5不同性别、年龄特点宾客服务的基本知识 1.2.1茶室空间布置基本知识 1.2.2器物配放基本知识 1.2.3茶具与茶叶的搭配知识 1.2.4商品陈列原则与方法 2.1.1中国主要名茶知 识 2.1.2新茶、陈茶的特点与识别方法 2.1.3茶叶品质和等级的判定方法 2.1.4常用茶具质量的识别方法 2.1.5茶艺冲泡台的布置方法 2.2.1茶艺冲泡的要素 2.2.2泡茶用水水质要求 2.2.3调饮红茶的制作方法 2.2.4不同类型的生活茶艺知识 3.1.1茶点与各茶类搭配知识 3.1.2不同季节茶点搭配方法 3.1.3科学饮茶与人体健康基本知识

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大纲

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大纲
鉴定要求 职业道德A
基础知识B
茶艺师(三级)考核大纲
考核范围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A 职业守则B 茶文化基本知识A
茶叶知识B
茶具知识C
考核内容
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品质的含义 遵守职业道德的作用 茶艺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开展道德评价的具体体现 培养职业道德的途径 文明用语礼貌待客 尽心尽职的具体体现 真诚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的内涵 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具体要求 最早记载茶叶药用的书藉 擂茶在宋代的名称 宋代豆子茶的成分 明代主要饮用茶类的名称 六大茶类齐全的朝代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作者 唐代饮茶风盛的原因 唐人制作饼茶的工序 唐代茶叶的种类 宋代北苑贡茶的产地 宋代斗茶的主要内容 《大观茶论》的作者 宋代饮茶的主要方法 小乔木型茶树的基本特征 灌木型茶树的基本特征 茶树生长对纬度的要求 茶树扦插育苗繁殖后代的意义 茶树生长对气温的要求 茶树生长对土壤酸碱度(PH值)的要 求 绿茶的概念 红茶的概念 乌龙茶的概念 制作乌龙茶对鲜叶原料的要求 基本茶类的概念 鉴别红绿乌三种茶类的香气特点 审评红绿黄白茶类时对审评杯碗规 格的要求 红茶呈味成分构成的特点 原始社会茶具的特点 “茶具”一词最早出现的时期 宋代的五大名窑的名称 元代茶具的特色 明代茶具的代表 盖碗的组成 紫砂壶的优点 瓷茶具按色泽不同的分类 景德镇瓷器的特点 硬水的概念
打印日期:2016-05-03
第6页,共6页
打印日期:2016-05-03 品茗用水知识D
第1页,共6页
基础知识B
茶艺师(三级)考核大纲
软水的概念
水温对茶汤品质的影响
冲泡绿茶的水温
品茗用水知识D
冲泡红茶的水温
冲泡乌龙茶的水温
冲泡普洱茶的水温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技能人才评价考评员考试题库(单选、多选、判断)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技能人才评价考评员考试题库(单选、多选、判断)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技能人才评价考评员考试题库(单选、多选、判断)1、判断题(共280题)1. 企业职工职业技能鉴定的对象是生产服务一线的在职人员。

答案:(√)2. 加强对现有职业构成进行分析与研究,科学地进行职业分类,规范现有职业的名称、定义,明确从业人员的职责、任务已成为社会和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

答案:(√)3. 理论知识考试试卷的编制技术主要涉及的是试卷的设计要求和所用试题的良好界定。

答案:(×)4. 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是理论知识命题的基础工作。

答案:(√)5. 编写操作技能鉴定点要确定每个鉴定点的考核要求和具体配分与评分标准。

答案:(√)6. 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全面接受国外先进经验,研究开展职业资格证书的国际交流和全盘引进。

答案:(×)7. 考试测量学对考试活动有两种分类,职业技能鉴定属于常模参照考试。

答案:(×)8. 职业技能鉴定所对申报鉴定的考生资格审查合格后发放准考证。

答案:(×)9. 试卷形式包括试卷内各种题型分布形式和书面基本结构。

针对不同的工种领域和鉴定对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管理运行方式也体现了不同工种领域的特点,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

答案:(√)10. 大类是我国职业分类的最基本类别。

答案:(×)11. 职业技能鉴定信息统计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系分级分层,逐级上报。

答案:(√)12. 考务管理工作过程是在实施鉴定考试过程中对产生误差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答案:(√)13.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要加强劳动保障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集团公司)的协作与配合,实行条块结合的原则。

答案:(√)14. 未通过年检的鉴定所(站),应由其审批机关提出整改或撤销等处理意见。

答案:(√)15. 职业技能鉴定不仅需要注重学员知道什么,更要注重于学员能干什么。

答案:(√)16. 国家职业标准内容结构包括职业概括、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大板块。

《茶艺师》(五级)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茶艺师》(五级)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3 3 3 3 3 3 3 4 4 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1 1 1 2 2 3 3 1 1 1 1 1 1 2
绿茶的初制工艺 大宗绿茶的初制工艺 名优绿茶的制作 红茶的初制工艺 功夫红茶的初制工艺 青茶的初制工艺 青茶的制作方法 再加工茶类 再加工茶类制作 花茶、速溶茶、紧压茶的制作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茶文化概述
第 1 页/共 10 页
茶艺师
等级 分数 系数 15 5 3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10 2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五级 重要 系数 备注
名称·内容
1 1 1 1 1 1 1 1 1 5 5
1 1 1 1 5 1 5 5 5 5 5
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版权所有
茶文化的定义 茶文化定义的两个方面 茶文化的内部结构 茶文化的内部结构的三个层面 茶文化的物质层面 茶文化的制度层面 茶文化的精神层面 茶文化的基本特征 茶文化的基本特征--社会性、广泛性 茶文化的基本特征--民族性、区域性 茶文化的特点 物质与精神的结合、高雅与通俗的结合 功能与审美的结合、实用性与娱乐性的结 合 茶文化的内涵 融合了儒家思想观念 融合了道家思想观念 融合了佛家思想观念 茶文化的萌芽与形成 茶之为饮 饮茶在我国有渊源流长的历史 茶文化的萌芽时期(魏晋南北朝) 以茶养廉 进入宗教 文人赞颂 茶文化的形成时期(唐代)
3 3 3 3 1 1 1 1 1 1 1 2 2 2 3 3 4 4 4 5 5 5 5 5 6 6 1 1 2 3 4 1 2 1 1 2 1 2 3 4 5 6 1 2 3
茶区分布 茶区分布情况 不同茶区特点 不同茶区的茶类 茶树栽培 茶树的特征 茶树的茎(枝干) 茶树的茎(枝干) 茶树的芽 茶树的叶 茶树的花 果实、种子和根 茶树与环境的关系 气温对茶树的影响 水分、土壤对茶树的影响 茶树繁殖 茶树繁殖 茶园管理 茶园耕锄 茶园施肥与修剪 茶叶采摘 合理采摘 标准采 采摘方法和标准 手工采摘 鲜叶的装运、验收与存放 鲜叶的装运、存放 茶叶加工 制茶的演变 历代制茶方法 1 历代制茶方法的发展 茶叶分类 基本茶类 1 2 1 基本茶类的分类 基本茶类的分类 再加工茶类 再加工茶类的定义 茶叶初制技术

评茶员四级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评茶员四级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14 3
茶人精神
15 1 4 3 1 茶人精神表述的一种道德风范
15
中国茶道精神的对外传播
等级
四级
分数 重要 备注
系数 系数
第 1 页/共 12 页
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版权所有
15 1
中国茶外传
16 1 5 1 1 中国茶外传历史
15 2
中国茶道精神外传形式
17 1 5 2 1 中国茶道精神外传形式的多种表现
13 2
《茶经》中的茶道理论
10 1 3 2 1 “精行俭德”的理想人格
11 1 3 2 2 “风炉”设计的“中道”思想。
12 1 3 2 3 “伊公羹,陆氏茶”的以茶论道
14
现代茶道精神
14 1
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
13 1 4 1 1 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14 2
中国茶德四字守则
14 1 4 2 1 中国茶德四字守则的内容
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版权所有
《 评 茶 员 》( 四 级 )
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职业(工种)名称
评茶员
职业代码
鉴定点代码 序号
章节目 点
名称·内容
1
中国茶道
11
中国茶道概述
11 1
茶道的基本含义
1 1 1 1 1 茶道的基本含义
11 2
茶道的源泉
2 1 1 2 1 茶道的渊源
11 3
茶道的形成与发展
85 2 1 6 6 白茶香气评语
86 2 1 6 7 黄茶香气评语
87 2 1 6 8 普洱茶香气评语
88 2 1 6 9 压制茶香气评语
89 2 1 6 10 名优炒青绿茶香气评语

职业技能鉴定-鉴定要素细目表样表

职业技能鉴定-鉴定要素细目表样表


A 安全知识 4 01 正确使用劳保护具

(02:00:00)
02 遵守操作规程

B 文明生产 2 01 正确使用钳工工具

(02:01:00)
02 正确操作钳工车间设备
C
03 劳保用品的要求
10%
C 电气传动 4
(05:02:01)
(01:01:01)
01 低压电器的结构及在控制电路中的作用 02 异步电动机电器控制知识
03 直流电动机电气控制的方法
重要 程度
Y X X Z X Y X Y Y X X X Y Z X X Y X Z X Y X X Y X X Y Z X

(01:01:00)
02 錾削方法

C 锉削
15 01 锉刀的选择

(01:00:01)
02 锉削的方法
B
D 锯削
8 01 锯路
65%
(02:01:00)
02 锯条的选择
(07:04:02)
03 锯割方法
E 孔加工
15
(01:01:01)
01 各种特殊孔的钻削要求 02 钻孔冷却润滑液选用
03 扩孔、锪孔、铰孔的方法及刀具选择
《鉴定要素细目表》样表
行业:机械行业 工种:钳工 等级:初/中/高
行为领域
代码
鉴定范围 (重要比例)
鉴定 比重
代码
鉴定方式:知识/技能 鉴定点

A 识图知识 10 01 装配基本知识

(02:01:00)
02 零件图的形位公差

03 零件图的表面粗糙度

B 量具
15 01 千分表的原理及使用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职业技能认定考评员考核试题答案(完整版)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职业技能认定考评员考核试题答案(完整版)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职业技能认定考评员考核试题答案(完整版)1、判断题(共280题)1. 对鉴定结果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是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分析的主要依据。

答案:(√)2. 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采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开展职业资格认证。

答案:(×)3. 职业技能的特点之一是,各种职业的性质及其技能形式没有差别,但职业本身有高低贵贱之分。

答案:(×)4. 当前,我国确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等级设置为四个级别。

答案:(×)5. 考核内容结构表是考核试题的具体化设置。

答案:(×)6. 职业院校毕业生鉴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培训与就业相衔接。

答案:(√)7. 职业资格鉴定中的第三方认证原则对提高我国人力资源质量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有重要作用。

答案:(√)8. 现代社会在,职业仅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答案:(×)9. 对国家题库试卷申请、印刷、管理和传送属于职业技能鉴定考务工作的内涵。

答案:(√)10. 《操作技能鉴定要素细目表》包括各鉴定范围名称、鉴定代码、鉴定比重及鉴定点名称、代码和重要程度。

答案:(√)11. 鉴定点是考核命题的直接依据。

答案:(√)12. 考评人员考评技术方法实习时间不得少于 25 学时。

答案:(×)13. 我国现行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答案:(×)14. 我国第一次职业分类工作的完成和新的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为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答案:(√)15. 考评人员的证卡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样式。

答案:(√)16. 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的特殊表现形式。

答案:(√)17. 职业技能鉴定命题的技术主要包括 5 个领域的内容。

答案:(×)18. 操作技能考核试题考核要求主要包括本题分值、考核要素、考核具体要求和否定项说明。

评茶员五级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评茶员五级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5 白茶的初制工艺 6 黄茶的初制工艺 7 黑茶的初制工艺
再加工茶类 1 花茶的窨制 2 液体茶、紧压茶的制作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茶文化概述 茶文化的定义 1 茶文化定义的两个方面 茶文化的特性和特点 1 茶文化的特性和特点的表现 萌芽和形成 萌芽时期(魏晋南北朝) 1 以茶养廉、进入宗教、文人赞颂 形成时期(唐代) 1 茶文化形成的表现 兴盛与发展 兴盛时期(宋代) 1 兴盛时期的特点 延续发展期(元明清三代) 1 元、明、清三代茶文化主要特色 现代再辉煌(现代) 茶叶经济的再辉煌 1 茶叶经济的发展带动消费方向 茶文化的再辉煌 1 茶叶经济的发展推动茶文化发展 茶文化与上海 上海茶饮概述 1 上海茶文化历史资源及特点 上海现代茶文化兴盛 1 上海现代茶文化兴盛表现 茶叶审评 茶叶审评基本知识 概述 1 茶叶审评 2 茶叶审评应用 3 茶叶检验
94 4 1 4 13 紧压茶类型
41 5
茶叶审评程序和方法
95 4 1 5 1 分取试样
96 4 1 5 2 持盘操作
97 4 1 5 3 外形审评
98 4 1 5 4 形状
99 4 1 5 5 整碎
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版权所有
《 评 茶 员 》( 五 级 )
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职业(工种)名称
评茶员
职业代码
鉴定点代码 序号
章节目 点
名称·内容
1
职业道德
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11 1
职业道德的定义
1 1 1 1 1 职业道德的作用
2
茶叶基础知识
21
茶的起源与传播
21 1
茶树的原产地.
2 2 1 1 1 茶树的发现
第 3 页/共 9 页

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8年版)

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8年版)

职业编码:4-03-02-07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8年版)1.职业概况1.1职业名称茶艺师1.2职业编码4-03-02-071.3职业定义在茶室、茶楼等场所,展示茶水冲泡流程和技巧,以及传播品茶知识的人员1.4职业技能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

1.5职业环境条件室内,常温,无异味。

1.6职业能力特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好的形体①革室,茶楼等场所是器茶馆,革艺馆及称为茶坊,茶社,茶座的品茶,休闲场所:茶庄。

宾馆、酒店等区域内设置的用于品茶。

休闲的场所;茶空间、茶书房,茶体验馆等适用于品革、体闻的场所。

职业编码:4-03-02-07知觉能力与动作协调能力,较敏锐的色觉、嗅觉和味觉。

1.7普通受教育程度初中毕业(或相当文化程度)。

1.8职业技能鉴定要求1.8.1申报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五级/初级工:(1)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①工作1年(含)以上(2)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学徒期满。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四级/中级工(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五级/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含)以上。

(2)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6年(含)以上。

(3)取得技工学校本专业²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经评估论证、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三级/高级工(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5年(含)以上。

(2)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并具有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并具有经评估论证、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3)具有大专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并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2年(含)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2 3 4 1 2 3 4 5 6
选用方法--审美眼光 选用方法--经济实力 选用方法--适合自己 选用方法--区别手工制作和模具制作 用壶、养壶方法 其他器皿无法企及的优点 其他器皿无法企及的特点 养壶的目的 养壶的作用 用壶的注意事项 用壶、养壶方法 壶的作伪 作伪原因和现象
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版权所有
《茶艺师》 (三级) 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职业(工种)名称 职业代码 序号 鉴定点代码 章 节 1 1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8 19 20 21 2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2 2 3 3 4 4 5 5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8 9 目 点 名茶品赏 名茶概述 名茶的形成 历代名茶形成条件 名茶与古代贡茶的区别 古代贡茶的演变 古代贡茶的产地 名茶的产地 名茶与古代贡茶 名泉与古代贡茶 创新名茶 获得巴拿马博览会的金奖名茶 名茶的特征 培育名茶的自然条件 名茶的起源 名茶的加工 采制名茶的标准 名茶加工的种类 名茶的命名 名茶的储存 名茶的品赏 蒙顶甘露茶 蒙顶甘露茶的品质特征 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的品质特征 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的品质特征 大红袍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 华山银毫 华山银毫的品质特征
2 2 3 3 1 1 1 2 2 2 2 3 3 3 1 1 1 1 1 1 1 1 2 2 2 1 1 1 1 1 2 2 2 2 2 3
1 2 1
宜兴陶瓷演变过程 宜兴陶瓷历史发展 紫砂陶出现 紫砂陶出现 独特五色土 五色土传说
52 53 54 55 56 57 58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2 3 4 5 6 7 1 2
成型手工方法 古老的紫砂陶手工成型造型 成型手工方法工艺 成型手工方法的历史 古代紫砂壶形状特征 古代紫砂壶构造 古代紫砂壶制造工艺 常用手工制壶方法 常用手工制壶方法 常用手工制壶方法类型 器形归类 紫砂壶的造型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1 1 1 2 2 2 2 2 3 3 3 3 3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1 1 1 1 2 2 2
1 2
历史上的“筋囊壶” “筋囊壶”特点 壶的鉴赏 功用标准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2 1 2
概述 陶器的起源 陶器的产生 宜兴陶瓷演变
第 2 页/共 14 页
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版权所有
49 50 51
2 2 2 2 2 2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1 2 1 2 3 1 2
陶业祖师爷—范蠡 五色土独特魅力 紫砂泥原料 紫砂泥原料的产地 紫砂泥原料的组成 紫砂泥原料的外观 紫砂泥材质特点 紫砂泥特有的构成 紫砂泥特性 成型手工技艺 成型手工技艺演变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1 1 1 1 1
6 6 7 7 8 8 9 9 10 10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1 1
1 2 1 2 3 4 1 2 3 4
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 按需选择紫砂壶 等级分类 按形状分类 按作用分类 按用途分类 按商品档次的角度分 鉴赏与取舍标准 鉴赏标准 鉴赏要素-泥 鉴赏要素--火候 鉴赏要素--制作工艺 选择、使用和保养方法 一般选用方法
88 89 90 91 92 3 4
紫砂壶的造型的文字记载 什么是“花货” “花货”的造型 “花货”的表现形式 “光货” “光货”造型 “光货”特点 “光货”外形特点 “光货”中的代表作 “筋囊壶”
第 3 页/共 14 页
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版权所有
76 77
2 2 2 2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7 7 7 7 7 7 7 7 1
径山茶 径山茶的品质特征 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的品质特征 云南普洱茶 云南普洱茶的品质特征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的品质特征 顾渚紫笋 顾渚紫笋的品质特征 名茶鉴别 形状的鉴别 按干茶形状分类 按干茶形状区分 干茶形状的类型 叶底形状 叶底形状的类型 叶底形状的分类 叶底在审评中的作用 叶底形状各自的特点 茶树的类型 等级的鉴别 按采摘时间分 按采摘标准分 按采摘要求分 名茶的等级评分 名茶的等级评分方法 名茶的色、香、味要求和鉴别 色泽鉴别 汤色鉴别 香气鉴别 滋味鉴别 鉴别对水温的要求 紫砂壶工艺与鉴别 紫砂陶演变与发展
第 1 页/共 14 页
茶艺师
等级 分数 系数
三级 重要 系数 备注
名称·内容
10 1965 年之前入选全国十大名茶的茶
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版权所有
1 23 24 25 26 27 1 1 1 1 1 1 1 1 1 1 1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47 48 2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