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
2023年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中心整理归纳
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中心整顿归纳六上1.《为学》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集》中心: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旳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阐明了难与易之间旳辩证关系,鼓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六下2.《天时不如地利》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被称为“亚圣”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所著。
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旳重要性,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旳观点。
3.《橘逾淮为枳》作者: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选自《晏子春秋》中心:文章论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王旳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旳尊严,体现了一种爱国,机智,善于辞令旳晏子和平庸愚昧旳楚王形象。
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他人旳同步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旳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七上4.《伤仲永》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心:通过描写方仲永旳事迹,流露出对一种神童“泯然众人”旳惋惜。
提醒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5.《周处》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辑旳《世说新语》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中心:人是可以转变旳,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种有用旳人。
6.《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选自《柳河东集》中心:作者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旳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旳忧伤凄苦旳思想感情。
7.《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中心:卖油翁以高超旳酌油技艺演出征服对方,用事实证明熟能生巧旳道理。
8.《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选自清朝人张潮所编旳《虞初新志》中心:通过简介核舟旳形象、构造、主题,体现了雕刻者旳精致技艺和巧妙构思,反应出我国古代工艺旳高超成就。
中考文言文《马说》复习要点
中考文言文《马说》复习要点中考文言文《马说》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故虽有名马:所以。
即使。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3、不以千里称: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或:有时;石:十斗为一石。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同"饲",喂养。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的。
7、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普通,平常;/等同,一样。
9、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日行千里10、策之不以其道:驱使;方法11、食之不能尽其材:喂;通"才",指才能12、执策而临之:握;鞭子;到(它)跟前。
13、其真无马邪:难道15其真不知马也:恐怕三、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年中考过去了但又一年中考要来了,对于中考文言文是一个必考考点,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释把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②把酒临风(a动词:端,持b动词:端起、端着)白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往来无白丁(a动词:使露出白色b形容词:白色c白丁:指没有学问的人)悲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余悲之(a动词:悲伤b 动词:同情)备①众妙毕备②前人之述备矣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a动词:具备b形容词:详尽、完备、周全c动词:准备d 防备)比①其两膝相比者②比肩继踵而在③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a动词:靠,挨着b动词:比较,比起c动词:等到)鄙①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肉食者鄙③先帝不以臣卑鄙(a名词:边远地区b形容词:鄙陋、庸俗、浅陋c形容词:粗俗、知识浅陋)毕①此印者才毕②众妙毕备③吾与汝毕力平险(a动词:完成、完b副词:全部、都)兵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②轻兵锐卒③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⑤田忌欲引兵之赵⑥世传其兵法(a名词:士兵b名词:兵器c名词:军队d名词:军事) 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a动词:驱使,鞭打b名词:马鞭)病①病入膏肓②寡人反取病焉③未果,寻病终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名词:疾病b名词:耻辱、忧虑c动词:生病d 形容词:困苦不堪)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形容词:与“厚”相对b动词:迫近、快到)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称赞b动词:著称)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òng,形容词:大的、多的。
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第:但、只管,虚词,假借用法。
射:赌注。
重射:大赌注)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
【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峡》
【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峡》
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
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在。
自非:如果不是。
曦月:太阳,月亮。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
襄:上。
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山峰。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zhǔ)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
素:白色;旦:早晨。
嶂:高耸险
峻如屏障的山峰。
朝:早晨。
3、特定用法:奔:疾驰的马。
湍:急流。
三声:几声。
三,这里不是确数
4、注意区别:属:属引凄异(连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咐)。
绝:久绝(消失)。
绝(山峰):极。
阻绝:断。
自三峡……(在)。
自非……(如果)
5、通假字:阙;同"失",中断。
6、重点句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后不见踪影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到。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扫除:至了夏天江水下跌那哥上小山包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
船只都被扫除了,无法通航。
初中必背的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必背的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语文素养、理解古代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初中必背的文言文知识点,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阅读中需要重点掌握的部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许多实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例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儿女”。
2、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
比如“故”,可以表示“原因”“旧的”“所以”等。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军队”,在这里用作动词“驻军”。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对句子的结构和语气起着重要的作用。
1、之“之”的用法多样,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等。
作代词时,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指代学过的知识;作助词时,有“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等用法。
2、而“而”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
例如,“敏而好学”中是并列关系,“人不知而不愠”中是转折关系。
3、以“以”常见的用法有“用”“凭借”“因为”等。
如“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是“用”的意思。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标志有“……者,……也”“……,……也”“乃”“为”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3、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主语、宾语、谓语等成分。
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省略了主语。
四、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愉快。
五、文言翻译文言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信”就是准确,忠实原文;“达”就是通顺,表意明确;“雅”就是优美,富有文采。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一、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点1. 名词:文言文的名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人名、地名、物名、抽象名词等,虚词有量词、处所词、指示代词等。
2. 动词:文言文的动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虚词有助动词、系动词等。
3. 形容词:文言文的形容词包括形容词和量词,形容词用于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性质、状态或特征,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或范围。
4. 代词:文言文的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用于代替名词或其他代词,起到替代作用。
5. 数词:文言文的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用于表示数量或顺序。
6. 介词:文言文的介词用于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
7. 连词:文言文的连词用于连接并列或从属的词语或句子,起到承接、转折、因果、条件等连词作用。
8. 助词:文言文的助词用于表示语气、时态、语态等,起到辅助主谓或宾补谓等作用。
9. 句法:文言文的句法包括主谓宾、从句、状语从句、补语等,用于构成句子和语言表达。
10. 阳春白雪:认识、阅读和理解古代文言文文学作品,包括诗歌、词、赋、曲等,了解其中的表达手法和意境。
二、文言文的阅读策略知识点1. 善于运用词典,查找生词和词义,积累词汇和语境。
2. 注重阅读理解,掌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隐含意义和篇章结构。
3. 关注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包括对偶、排比、借代等。
4. 熟悉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加深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5. 领会文言文的审美意蕴,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文言文的写作技巧知识点1. 控制语言表达:文言文的写作要求简练明了、句式平稳流畅、逻辑清晰,避免冗长啰嗦、语言累赘。
2. 注重修辞手法:文言文的写作要适当运用排比、对偶、借喻、比喻、比兴等修辞手法,提升文采和意境。
3. 原汁原味:文言文的写作要遵循古人的表达风格和思维方式,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初中语文文言文文学常识
初中语⽂⽂⾔⽂⽂学常识 初中语⽂⽂⾔⽂⾥的⽂学常识你都知多少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初中语⽂⽂⾔⽂⽂学常识,⼀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学常识:娱乐活动 【五声】也称“五⾳”,即我国古代五声⾳阶中的宫、商、⾓、徵(zhi)、⽻五个⾳级。
五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五⾏、五味、五⾊、五官,、五⾕等朴素的理论形式⼀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看作是整个东⽅⾳乐的基本形态。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渐离击筑,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皆垂泪涕泣。
”⽂中的“变徵”是⾓、徵⼆⾳之间接近徵⾳的声⾳,声调悲凉。
【宫调】⾳乐术语。
古代称宫、商、⾓、变徵、徵、⽻、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声为⾳阶的起点,均可构成⼀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阶的起点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以其他各声为主者则称“调”,如商调、⾓调等,统称为“宫调”。
【⼗⼆律】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法。
即⽤三分损益法将⼀个⼋度分为⼗⼆个不完全相同的半⾳的⼀种律制。
各律从低到⾼依次为:黄钟、⼤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射、应钟。
⼗⼆律⼜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
另外,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律⼜简称“律吕”。
【俗乐】古代各种民间⾳乐的泛称。
宫廷中宴会时所⽤的俗乐,称为“燕乐”。
“雅乐”是统治阶级制定的典礼乐舞,寻根究底,⼏乎都来⾃民间⾳乐,只不过改变了它的内容和情调⽽已。
有著名琴曲《⼴陵散》《酒狂》《⾼⼭》《流⽔》《梅花三弄》等,琵琶曲《阳春古曲》《平沙落雁》《霓裳曲》,丝⽵曲《春江花⽉夜》《⽼⼋板》,⼴东⾳乐《旱天雷》《⾬打芭蕉》等,以及⼤量的寺院⾳乐、各地各种乐曲,其中不少是我国传统⽂化中的珍宝。
【雅乐】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典时所⽤的乐舞。
周代雅乐是指“六舞”(云门、咸池、⼤磬、⼤夏、⼤镬、⼤武,前四种属⽂舞,后两种属武舞)。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积累集锦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积累集锦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同学们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初中文言文的知识点集锦,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常见的文言实词有很多。
比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夸父与日逐走”中的“走”就是跑;“尝”是“曾经”的意思,“尝贻余核舟一”里的“尝”就是曾经。
还有“去”,古代指“离开”,“太丘舍去”中的“去”便是离开。
实词的理解需要结合语境,多积累常见实词的不同含义。
可以通过阅读文言文作品,制作实词卡片等方式来加强记忆。
二、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
像“之”,有“的”“到”“代词”等多种用法。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送孟浩然之广陵”里的“之”是“到”的意思。
“而”也有多种用法,表转折“然而”,表顺承“然后”,表修饰“不译”等。
如“人不知而不愠”中“而”表转折;“温故而知新”中“而”表顺承。
“其”作代词时,可代人、代物、代事。
“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其”代“他们的”。
对于文言虚词,要理解其常见用法,通过例句来体会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和用法。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比较有趣的现象。
名词作动词,如“鞭数十”中的“鞭”,本来是名词“鞭子”,在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形容词作动词,“亲贤臣,远小人”中“亲”“远”分别是“亲近”“疏远”的意思。
动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奔”指“飞奔的马”。
掌握词类活用,需要学会分析句子成分,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夫战,勇气也”。
2、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千里之马”;“战于长勺”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长勺战”。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一、文字和语言知识(一) 文字的产生和演变1. 书写工具的演变2. 中国古代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二) 《说文解字》1. 《说文解字》的编纂和作用2. 常用字的解释和示例(三) 语言的分类和特点1. 语言的分类及其特点2. 文言与白话的区别和联系二、古代诗词鉴赏(一) 古诗的体裁和特点1. 诗的体裁2. 古诗的形式特点(二) 古诗的鉴赏1. 古诗的表达手法2. 古诗的意境和思想三、古代散文鉴赏(一) 散文的体裁和特点1. 散文的体裁2. 散文的写作技巧(二) 散文的鉴赏1. 散文的文学价值2. 散文的表现手法四、古代戏剧及戏曲(一) 戏剧的体裁和特点1. 戏剧的分类2. 戏剧的表现方式(二) 戏曲的体裁和特点1. 戏曲的类型2. 戏曲的表演形式五、古代文学名著(一) 《三字经》1. 《三字经》的作者和作用2. 《三字经》的内容和价值(二) 《百家姓》1. 《百家姓》的作者和作用2. 《百家姓》的内容和价值(三) 《弟子规》1. 《弟子规》的作者和作用2. 《弟子规》的内容和价值(四) 《论语》1. 《论语》的作者和作用2. 《论语》的内容和价值(五) 《孟子》1. 《孟子》的作者和作用2. 《孟子》的内容和价值六、古代传统文化(一) 儒家思想1.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2. 儒家思想的影响(二) 道家思想1.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2. 道家思想的影响(三) 儒家和道家的区别和联系1. 儒家和道家的主要观点2. 儒家和道家的共同点和区别七、中国古代历史(一) 夏、商、周三代1. 夏代的建立2. 商代的兴起3. 周代的鼎盛(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1. 秦朝的统一2. 汉朝的繁荣3. 魏晋南北朝的兴衰八、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一) 孔子1.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2. 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影响(二) 孟子1. 孟子的生平和思想2. 孟子的教育思想和影响(三) 范仲淹1. 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2.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和影响九、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一)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1. 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2. 古代文学的主题和意境(二)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 古代文化的传统特色2. 古代文化的现代价值总结: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包括文字和语言知识、古代诗词鉴赏、古代散文鉴赏、古代戏剧及戏曲、古代文学名著、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等九个方面。
初中文言文加点字、文学常识及鉴赏
初中文言文整理笔记一、《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名的,著名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朴素,不加装饰的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身体孔子云.:“何陋之有?”:说谈笑有鸿儒..:平民,此指无学问的人..:渊博的学者往来无白丁中心:本文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了解:选自《全唐文》。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二、《爱莲说》【宋·周敦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看,观赏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遥远,距离空间大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众人,众人的中心: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
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了解:选自《周元公集》。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三、《伤仲永》【宋·王安石】仲永生.五年:出生,诞生未尝识书具.:器具,器械忽啼求.之:请求,乞求父异.焉:感到奇怪,惊奇并自为其名.:名字,名称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当作,作为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看,欣赏不使.学:让,致使于舅家见.之:看见,见到泯然众.人矣:一般的,普通的中心:惋惜仲永,提醒世人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学习。
了解: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推举,推荐;中间,期间衡于虑.:思想,心思,意念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担子,责任入.则无法家拂士:进入(朝廷),国内然后知生..于忧患:懂得,明白;使……活国恒亡.:灭亡,死亡行.拂乱其所为.:做,实行;行为,作为曾益.其所不能:增加而后作.:起来,兴起,振作中心:忧虑祸患能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死亡。
了解:选自《孟子·告天下》。
中考文言文文学常识和现代文复习资料
30篇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课外名著阅读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亲爱的同学,当你打开这册复习资料时,你已经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中考,需要你果断地抉择。
相信,这时的你已经练就了过硬的本领。
你是不是觉得有浑身的力气,却使不上呢?不要紧,现在就送你一把锋利的宝剑——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及其应试方法。
——编者题记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三、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一、记叙文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探究“如何整体感知?”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1、整体感知的内容。
初中语文中考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章标题:初中语文中考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介绍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因此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初中语文中,文言文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点,以便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考必背文言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知识点。
二、文言文基本概念1. 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是我国古代的官方文书语言,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进行一定的学习和理解。
2. 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包括繁复的句式、丰富的修辞手法、严谨的用词等特点。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注意这些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文言文基本知识点1.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初学者应该从简单的文章开始阅读,逐渐增加阅读难度,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还应该注意上下文的关系,理解句子的含义,逐步领会文言文的语境。
2. 文言文的常见句型文言文常见的句型包括主谓结构、并列句、假设句、反问句等,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句型的构成和使用。
3. 文言文的常用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提高文章的艺术效果,因此学生需要对这些修辞手法有一定的认识。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初中语文中考必背文言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知识点涵盖了文言文的基本概念、特点、阅读方法、常见句型和常用修辞手法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还能够培养他们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时能够加强对文言文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个人观点:我认为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生必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生必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掌握好文言文的知识点,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还能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以下是一些初中生必备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许多实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比如“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汤”古义是“热水”,今义是“菜汤”。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不同的意思。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军队”等。
3、词类活用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词性发生了变化。
比如“名词作动词”,“蹄”原是名词“蹄子”,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中,“蹄”活用为动词,意为“用蹄子踢”。
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1、之(1)作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
(2)作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凑足音节,无实义。
(3)作动词,“去、到、往”。
2、其(1)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
(2)作语气助词,表反问、推测等语气。
3、而(1)表并列,“和、又”。
(2)表承接,“就、然后”。
(3)表转折,“但是、却”。
(4)表修饰,“地、着”。
4、以(1)作介词,“用、凭借、因为”等。
(2)作连词,“来、以致”等。
1、判断句以“……者,……也”“……,……也”“……者,……”等形式来表示判断。
2、省略句在句子中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3、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4、被动句用“为……所……”“于”等表示被动。
四、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愉快的意思。
五、翻译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
1、信忠实原文,逐字逐句翻译,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3、雅语言优美,尽量用简洁、优美的语言翻译。
中考文言文必考重点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必考重点知识点一、实词。
1. 通假字。
- 识别方法:当一个字在句子中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可能是通假字。
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平时的积累来判断其通假的字。
2. 古今异义。
- 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3. 一词多义。
- 以:- 之:4. 词类活用。
二、虚词。
1. 之。
- 作助词:- 作代词:2. 而。
3. 其。
- 代词:- 语气词:4. 以。
- 介词:- 连词:三、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2. 省略句。
3. 倒装句。
-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四、文言文翻译技巧。
1. 留。
2. 删。
3. 换。
- 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如“虽”换成“虽然”,“吾”换成“我”等。
4. 补。
5. 调。
五、重点篇目重点内容。
- 主要思想: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仁”“礼”“义”等道德观念。
- 重点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体现了学习方法、交友和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思想。
- 思想内容:孟子主张“仁政”,认为“民贵君轻”。
- 背景:诸葛亮出师北伐前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 内容: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对后主的劝诫,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提出了治国的建议。
- 主题: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重点描写:对桃花源中环境、人物生活的描写,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描写内容:按季节描写了三峡的山高、水急、景色秀丽等特点。
如夏季“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水势浩大;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了清幽的景色。
- 主题:借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实词。
1. 通假字。
2. 古今异义。
- 词义的扩大: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 词义的转移:“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现在是“行走”的意思。
像“录毕,走送之”中的“走”就是“跑”的意思。
3. 一词多义。
- 以“之”为例:- 再看“其”:二、虚词。
1. 而。
2. 于。
三、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2. 省略句。
3. 倒装句。
四、文言文翻译。
1. 原则。
- 信:忠实于原文,不歪曲原意。
- 达: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 雅:译文优美,有文采。
2. 方法。
- 留:保留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等。
例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诸葛孔明”“卧龙”直接保留。
- 删:删除无意义的虚词,如句首发语词“夫”“盖”等,在不影响句意的情况下可删去。
-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
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要补出省略的主语。
- 换: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如“虽”换成“虽然”,“但”换成“只是”等。
-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
如“何陋之有”要调成“有何陋”。
五、文言文诵读。
1. 断句。
- 根据语法结构断句。
如“今齐地/方千里”,“齐地”是主语,“方千里”是谓语,在主谓之间断开。
- 根据虚词断句。
像“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后面断开。
- 根据对话标志断句。
“曰”“云”等后面一般断开,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 节奏。
- 一般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之间也要停顿。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是主语,“不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部分。
中考文言文文学常识
中考文言文文学常识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文言文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其文学常识的掌握更是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中考文言文文学常识的那些事儿。
文言文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赋,再到唐宋的诗词散文,以及明清的小说,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
在中考中,常见的文言文文体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文等。
记叙文如《桃花源记》,通过讲述一个渔人偶然进入桃花源的故事,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议论文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严密的逻辑论证了忧患意识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说明文有《核舟记》,细致地描述了核舟的精巧构造;抒情文如《岳阳楼记》,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
了解文言文的作者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我们熟知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的作品在中考中常常出现。
韩愈的《马说》,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清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孤寂心情。
古代的文学流派也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比如,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他们的作品气势豪迈,情感奔放;婉约派则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作品多细腻柔婉,情感含蓄。
说到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那更是重点中的重点。
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虚词常见的有“之”“乎”“者”“也”等。
例如,“之”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有时作代词,有时作助词,还有时作动词。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也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像判断句,“……者,……也”“……,……也”等形式;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省略句,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省略某些成分。
对于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信”就是要忠实原文,“达”是要通顺流畅,“雅”则是要有文采。
同时,要注意保留原文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
中考重点文言文《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中考重点文言文《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中考重点文言文《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1、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欧阳文正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生字环(chù) 林壑(hè)琅琊(láng yá) 饮少辄醉(zhé)岩穴瞑(míng) (yǚ lǚ) 酒洌(liè)山肴野(sù)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 颓然(tuí) 阴(yì)3、重点解词环:环绕着洲城。
环,环绕。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雾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负,背。
临于泉上者:靠近。
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
冽,清。
山肴野:野味野菜。
,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
陈,陈列、摆开。
筹光错:,酒杯。
筹,酒筹。
阴: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遮盖。
佳木秀而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醉翁之意:情趣。
深秀者:秀丽。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发,开放。
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
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驼背,这里指老人。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4、重点语句译(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
(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故事结局神秘色彩,只是幻想
成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8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见《小石潭记》
蒋氏三代宁死捕蛇不愿受苛征暴敛之害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1捕蛇原因①蛇极毒,可治病②捕蛇抵租
2蒋氏三代悲惨遭遇;作者与蒋氏对话
3主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下片:直抒悲愤之情
“万里觅封侯”:班超投笔从戎年轻时抱过决心
“尘暗”句:苏秦游说秦王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4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辛弃疾
以此词寄陈亮,以共勉。
抗金决心,壮志难伸
首尾写实,中间梦境
上片:军营生活,阅兵待发
下片:阵前激战,宏伟抱负
42
四块玉*别情
元关汉卿
《关汉卿散曲集》
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
29
登泰山记
清姚鼐
字姬传,桐城派古文家《惜抱轩诗文集》
泰山壮丽雄浑景象,热爱祖国山河
1泰山及日观峰地理位置
2登泰山经过
3观日出情景
4古迹:建筑群和石刻
5冬季景色
记:散文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抒发作者情感和抱负,阐述作者某些观点
30
望岳
唐杜甫
杜甫,唐代诗人
泰山雄伟磅礴,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4结束语
48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早春西湖美景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
前四句写湖上春光,点明环境,写景;后四句湖东景色,直抒胸臆
49
蝶恋花
宋柳永
原名三变,字耆卿
漂泊异乡落魄感受,怀恋意中人缠绵情思
上阕情景交融,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
下阕抒情,主人公苦中作乐,情深志坚
50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点名酬赠题意,对友人感谢,共勉,坚定意志与乐观精神
37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山水田园诗
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原境界的追求
1时间地点,清新明丽,幽静
2禅房的幽景
3美妙幽寂的环境
4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38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东坡乐府》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上片:“狂”劲和豪兴
由远而近,由大到小,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表达欢快的格调
46
为学
清彭端淑
《白鹤堂集》
勉励子侄努力学习
阐明无论做事还是求学,难与易可以互相转换的道理人贵立志,事在人为
47
观沧海
三国曹操
字孟德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表现开阔胸襟,抒发豪情壮志
1点名地点,“观”
2具体描写山岛和海水
3丰富想象力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气概
前二:直抒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
后四:景中含情,女主真切、深切的离愁
43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天籁集》
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铺排静景飞鸿动景铺排静景
44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东篱乐府》
飘泊羁旅的游子心
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悲哀,令人愁肠寸断
45
水仙子*咏江南
元张养浩
《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对江南真切的喜爱
下片:由实写虚,壮志豪情
“持节”: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
39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漱玉集》
爱春,惜花,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起句写景叙事,点名下文关切发问原因;关心花事又害怕听到花落;埋怨责怪
40
诉衷情
宋陆游
《放翁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抗金复国的壮志&壮志难酬的慷慨和悲愤
上片:当年&现在生活场景
7
核舟记
明魏学洢
《虞初新志》清朝张潮编辑
表现雕刻着精巧技艺,巧妙构思,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总: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核舟
分:空间顺序,描述各部分
总:总述体积小,容量大,赞美雕刻者技艺精巧,呼应开头
1.说明文
2.说明描写相结合
8
口技
清林嗣环
《虞初新志》
突出口技表演技艺之高超
1演出前准备
2精彩表演(正面侧面描写)
1陈胜年轻时佣耕(反抗精神,胸怀大志)
2起义原因谋划过程(审时度势政治远见足智多谋领导才能)
3发动起义经过,胜利进军建立政权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6
出师表
三国诸葛亮
字孔明,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集》
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报知遇之恩,北定中原决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①六个名人事例→人才在忧患中造成
②磨难(精神、肉体、生活、行为)
2对比论证→人处困境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3得出中心论点
16
孔孟论学
《论语》,《孟子》
孔子,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至圣”
孟子,见《天时》
1学习的作用:学习使人终身受益
2学习的方法: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望”,由远而近,自朝至暮,由望岳而想象将来登岳远望的情景
31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见《黠鼠赋》
不同天气别样风姿,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晴天的水光;雨天的山色;比喻,写出西湖神韵。
32
黄鹤楼
唐崔颢
《崔颢集》
登楼远望所思所想,抒发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1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怅然失色
2物在人非、鹤去楼空
宋周敦颐
周敦颐宋代理学开山祖师
对莲花描写与赞美,君子美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对追名逐利的鄙弃和厌恶
“爱”字贯穿
衬托:菊花,牡丹→莲花(洁身自爱,行为正直,端正严肃)
说: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阐明道理
11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见《天时不如地利》
诘难齐宣王→把国家治理好是对人民应付的责任;孟子→机智勇敢,“民本仁政”
3抒情:“闲人”洒脱中的无奈
23
岳阳楼记
宋范仲淹
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文正公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重修岳阳楼背景、盛况,作记原因
2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①总写远眺洞庭湖景色
②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因景而异,或喜或悲
3正面写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三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
宋辛弃疾
《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报国无门,对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年轻人故作深沉
下片:历尽艰辛,饱尝忧患
3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勤勉好学,不耻下问。
4学习的态度:不要止步不前,要不断学习
5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持之以恒
6学习的态度: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批判怀疑精神
17
黄生借书说
清袁枚
《小仓山房文集》
论点:书非借不能读,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1由黄生借书引出议论
2提出论点,并“天下物皆然”深化论点
3亲身经历论证论点
4幼时与黄生对比,读书要专,归书要快
5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18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板桥家书》
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批驳,选紫精华、深入研读
1提出观点
2反对过目成诵,应深入研读
3反对无所不诵,应选择精华
三大家书:《傅雷家书》《板桥家书》《曾国藩家书》
19
黔之驴
唐柳宗元
《柳河东集》字子厚
24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见《卖油翁》
“乐”,滁州优美景色→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1由醉翁亭引出“乐”
2自然山水之乐(山中朝暮&四季景物)
3滁人游山之乐&太守宴游之乐
25
陈涉世家
汉司马迁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
陈胜起义原因和过程,农民起义是秦王朝暴虐统治必然结果,赞扬反抗精神,政治才能,反应农民起义军雄伟力量浩大声势
驴徒有虚表→无德无才外强中干的人,敢于和貌似强大的敌人作斗争
1谨慎观察2不断试探终于认清
虎:大胆,颇有心计
驴:麻木不仁,愚不可及
黔驴技穷
黔驴之技
20
黠鼠赋
宋苏轼
《东坡全集》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
老鼠利用人的疏忽逃脱做事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1叙事:鼠之黠与人之智对比
2.议论:感慨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
在长勺之战中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阐明战胜原因:取信于民,善于掌握战机
1战前准备:强调“取信于民”
2战争经过:曹刿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
3战后论述取胜原因:“彼竭我盈”有利时机;“辙乱”“旗靡”乘胜追击
曹刿:责任感&爱国激情;深谋远虑,有取信于民的政治远见;善于把握战机的军事才能
鲁庄公:目光短浅;不察敌情,急躁冒进
1分析形势,提出建议①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
2兴汉室决心,报先帝真挚感情
3总结全文,提出要求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字
27
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名潜,字元亮,自豪五柳先生,“田园诗人”《陶渊明集》
塑造世外桃源,厌恶战争追求和平,对现实不满,对理想社会憧憬
1发现桃花林
2宁静生活,淳朴社会风尚
篇目
作者&朝代
文学文化常识
中心
内容
其他
1
天时不如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