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漏、胎动不安诊疗方案
胎漏、胎动不安病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和(或)下腹疼痛,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物尙未排出,子宫 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者;早期先兆流产是临床表现常为停经后有早孕反应,以后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或时下时止, 或淋漓不断,色红,持续数日或数周,无腹痛或有轻微下腹胀痛,腰痛及下腹坠胀感。
辩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一、辩证要点
三、证治分类
辨证主要根据症状与舌脉。其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小腹痛、腰痛和腰腹下坠。根据 四大症状的轻重变化, 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判断病情的进退、胎元的存亡和预后。一般而言,阴道出血量少,色淡,质稀者,多属虚 证;色深红或紫暗,质稠者,多属实证;下血量少,腰腹痛和下坠感轻微,脉滑者,则胎元未损,宜安胎;若下 血量多,腹痛加重,腰痛如折,阵阵下坠者,则已发展为胎堕难留,安之无益;若反复阴道出血,色暗,小腹冷 痛,早孕反应消失,脉由滑转涩者,则为胎死不下之兆,应作进一步检查。
2.辅助检查:协助判断胚胎或胎儿未损或已损。早期妊娠者,首选妊娠试验,可作HCG定性或定量测定,有 助判断胚胎滋养细胞功能。B型超声显像则有助判断胚胎或胎儿是否在于宫内存活,以排除异位妊娠、胎死不下 (过期流产)等情况.此外,有条件者,还应检查可能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如致畸因素(包括风疹病毒、巨细胞病 毒、弓形体等)、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地中海贫血、G6PD缺乏症等)、免疫因素(1ilt型抗体、磷脂抗体、抗精 于抗体、封闭性抗体等) 。
3.子宫颈出血宫颈糜烂、息肉均可有接触性出血,常发生于性交后。妊娠早期因宫颈较充血,无房事也可能 有少量出血,通过妇科检查可作鉴别。
4.此外,还要与内、外科疾病所致的出血、腹痛相鉴别。
1.妇科检查:在消毒条件下进行检查,观察阴道出血是否来自宫腔,排除宫颈糜烂、 息肉之出血。属胎漏、 胎动不安者,子宫口应闭合,羊膜囊无膨出、未破裂,子宫增大、柔软,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无压痛。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规范
2013年优势病种中医诊疗规范1、慢性盆腔炎中医诊疗规范2、胎漏胎动不安中医诊疗规范3、崩漏中医诊疗规范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先兆流产的患者一.胎动不安、胎漏(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应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胎漏(TCD编码:BFR04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先兆流产(ICD—10编码:020.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丰有吉、沈铿主编,人们卫生出版社,2006年)2.疾病分期:早期先兆流产:妊娠12周晚期先兆流产:妊娠13周-28周3.证侯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胎动不安诊疗方案”胎动不安临床常见证侯:(1)肾虚证:(2)血热证:(3)气血虚弱证:(4) 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胎动不安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胎动不安/胎漏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胎动不安/胎漏。
编码:BFR040、先兆流产ICD—10编码:020.001)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侯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侯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七)相关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常规,大便常规,白带常规检查(2)肝功能、肾功能。
(3)B超检查胚胎或胎儿情况(4)乙肝,HIV,TP,HCV。
2.可选择的项目: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支原体检查。
(八)治疗方法:参照道县中医院妇科诊疗规范,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妇科诊疗方案。
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临床路径
口服药物…
中药汁… 临时医嘱:
长嘱,地屈孕 酮片 (10mg*20T),每 次20"mg",每天 二次 长嘱,固肾安 胎丸 6g Po BID 长嘱,滋肾育 胎丸 5g Po Tid
口服药物…
长嘱,中药
汁,每次 100"ml",每天三
中药汁…
次
临时医嘱:
告知入院需知
复查三大常规…
中医辩证施膳指导 …
主任医师查房…
住院主治医师诊查 …
长嘱,副主任 医师查房,每周 一次 长嘱,主治医 师查房,每天一 次
按妇科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普食…
主任医师查房… 住院主治医师诊查 …
长嘱,按妇科
护理常规,持续 按妇科常规护理…
性
长嘱,Ⅰ级护
理,持续性
长嘱,Ⅱ级护 理,持续性
二级护理…
长嘱,Ⅲ级护
理,持续性
次 长嘱,维生素
输液治疗…
B6注射液
(2ml*0.1g),每
次.1"g",每天
一次
长嘱,黄体酮
注射液
(10mg*1ml),每
次40"mg",每天
一次
长嘱,穴位贴
敷治疗,每次6" 穴位贴敷治疗…
穴",每天一次
长嘱,灸法,
每天二次,足三
里、内关、中脘 灸法…
、三阴交、涌泉
穴、太冲
临嘱,药棒穴
位按摩治疗,每
一次性
临嘱,尿常规
+尿沉渣定量, 共1"次",一次
B超…
性
临嘱,粪便常
规,共1"次",
一 次临性嘱,生化全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胎漏。
西医病名: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肾虚血瘀证:主证: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加味圣愈散加减。
黄芪,当归,党参,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胎漏、胎动不安实用单方
胎漏、胎动不安实用单方【中医理论】怀孕以后,阴道不时有少量下血,或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但无腰酸腹痛感,称之为“胎漏”亦名“胞漏”或“漏胎”。
如先感胎动下坠,继而合轻微腰酸腹胀,或阴道少许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始载“妊娠漏胞”“妊娠胎动”“妊娠卒下血”诸候,《金匮要略》中有“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的记载。
胎漏与胎动不安临床表现各有所别,《胎产心法》云:“胎漏,胎动皆能下血,胎动腹痛,胎漏腹不痛。
”正如《医学入门》所说:“有腹痛而下血者为胎动,不痛而下血者为胎漏。
”【临床特点】有停经史,可有早孕反应。
妊娠3个月之内,阴道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有轻微下腹痛、腰痛及下坠感。
【辨证论治】胎漏、胎动不安的分型证治及代表方见图10-2。
本病主要是以腰腹疼痛及阴道出血为主证,故辨证应根据腹痛的性质及阴道出血的色质,并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综合分析,辨其寒热虚实。
若孕后阴道出血色淡暗或色淡质稀,当属肾虚和气血虚弱;若出血色红、质稠,多属血热;若出血色暗红、质黏或有小碎块者,多属血瘀;小腹隐痛下坠多属虚证,小腹疼痛拒按多属实证。
下血量少,腰腹痛和下坠感轻微,脉滑者,则胎元未殒,宜安胎;若下血量多,腹痛加重,腰痛如折,阵阵下坠者,则已发展为胎堕难留,安之无益;若反复阴道出血,色暗,小腹冷痛,早孕反应消失,脉由滑转涩者,则为胎死不下之兆,应做进一步检查。
图10-2 胎漏、胎动不安的分型证治及代表方胎漏、胎动不安的治疗,以固冲任安胎为总则。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固肾、调气养血、清热等法,经过治疗,出血迅速控制,腹痛消失,多能继续妊娠。
若继续出血量少,腰酸,腹痛加重则已发展至堕胎或小产,又当急以去胎益母,按堕胎、小产处理。
临床遣方用药时注意温补不宜辛热,调气不得过用香燥,清热亦勿过于苦寒,至于行血、破瘀、通利、有毒之品更当审慎,若确因病情需要,应掌握中病即止的原则,以免重伤其胎变生堕胎、小产。
2018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8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文章没有明显格式错误,但是有一段没有内容,需要删除。
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种之一。
中医诊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
以下是XXX妇产科提供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为胎动不安、胎漏,西医病名为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5、肾虚血瘀证:主证: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XXX,陈皮,XXX,桑寄生。
胎漏、胎动不安中医护理
胎漏、胎动不安一、概述胎漏指因妊娠期间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致孕妇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亦称“胞漏”“漏胎”。
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常是堕胎、小产的先兆,多发生于妊娠早期,少数在妊娠中晚期。
若胎元正常,多数患者经保胎治疗,阴道流血停止,腰酸腹痛消失,可继续妊娠,并正常分娩。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或因胎元缺陷,胚胎不能成形者,将导致堕胎。
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表现虽不相同,但病因病机、辨证施护、预后转归基本相同,故一并讨论。
历代医家对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论治、预防调摄均十分重视。
“胎漏”首见于《脉经》,“胎动不安”首载于《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侯》。
《妇人大全良方•妊娠门》指出“轻者转动不安,重者必致伤堕”,已认识到胎漏、胎动不安可发展为堕胎。
明代《妇人规》强调辨证论治安胎,提出动态观察胎动不安四大症状“腹痛、下血、腰酸、下坠”,完善了“治病与安胎并举”和“下胎”两大治则。
清代《傅青主女科》论述了安胎七法。
《丹溪心法》将白术、黄芩作为安胎圣药。
张锡纯的寿胎丸成为后世安胎的基础方。
西医学的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等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中医学将母、胎之间的微妙关系称为“胎元”。
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包括胎元因素和母体因素两大方面。
胎元因素多因父母精气不足,两精虽能结合,但胎元不固,胎多不能成实;母体因素多因肾虚、气血虚弱、血瘀、血热等影响母体气血或直伤胎元,引起胎漏、胎动不安。
此外,跌仆闪挫、手术和药物亦可引起胎漏、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病机是冲任失调,不能摄血养胎,胎元不固。
病因病机见图3-8。
图3-8 胎漏、胎动不安病因病机示意图因胎元因素致“胎不成实”者,临床保胎治疗往往无效,故本节不做重点讨论。
三、常见证型1.肾虚【临床症状】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色淡黯,或伴腰酸腹痛,有下坠感,或屡孕屡堕,头晕耳鸣,夜尿频数,面部黯斑。
中医妇科先兆流产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先兆流产妊娠28周前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或下腹痛等,经保胎治疗妊娠有可能继续者,称为先兆流产。
中医学称为“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
其发生原因多因气血不足,脾肾亏虚或血分有热。
【诊断】1妊娠28周前出现阴道少量流血,轻微下腹部胀痛、腰酸等症状。
2 .妇科检查子宫大小与妊娠月份相符,子宫口未开,小便妊娠试验阳性(妊娠3个月以内)。
3 .如出血量增多,腹痛较剧,子宫口已开或胎膜破裂,羊水流出,则已难免流产。
4 .如出血持续不止,或出血虽已停止,而子宫小于妊娠月份,或胎动消失,尿HCG 试验转为阴性的,应考虑为死胎。
5 .注意与葡萄胎、宫外孕等相鉴别。
葡萄胎:停经后常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有时可排出水泡状组织,妊娠反应常较重,子宫异常增大、变软,血B-HCG超过IOOk1U〃1,B超检查可确诊。
宫外孕:停经后除不规则阴道出血外,还可突发一侧剧烈腹痛,若腹腔内出血增多,可发生休克。
阴道检查:子宫颈摇摆痛,子宫正常大小或稍大,子宫一侧可扪及肿大之输卵管或包块,有明显触痛。
内出血多时,子宫呈浮球感。
【治疗】一、辨证论治先兆流产,进行保胎治疗。
治法以益气养血、固肾安胎、清热等法为主,还需审因论治,佐以健脾和胃之品。
1气血两虚妊娠早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稀薄,小腹坠痛;或中期妊娠,胎动不安,阴道流血,面色萎黄或眺白,神倦乏力,气短懒言,头昏,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滑。
治法:益气养血,摄血安胎。
方药举例:举元煎合胶艾汤加减。
党参10g,黄芭15g,白术10g,炙甘草3g,升麻3g,阿胶10g,艾叶15g,当归10g,白芍10g,地黄10g,芝麻根30g。
加减:兼见纳差、便滤等脾虚证者,去阿胶、地黄、归身;加砂仁(后下)3~5g,木香3g,炮姜15g。
2 .肾虚胎动不安,或胎漏下血,腰腿酸软,身体瘦弱,头晕,耳鸣,舌苔淡薄,脉沉弱。
治法:固肾安胎。
方药举例:寿胎丸加味。
杜仲IOg,续断10g,山药10g,阿胶10g,菟丝子10g,桑寄生IOgo3 .血热妊娠阴道少量流血、色鲜,腰酸腹痛坠胀,面红唇赤,口干,心烦,手心发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妇产科常见病中医药诊疗护理方案
妇产科常见病中医药诊疗护理方案一、胎漏、胎动不安诊疗护理方案胎漏、胎动不安中医药诊疗方案一、病名及诊断: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等。
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又称“胎气不安〞。
临床上有单纯“胎漏〞,但“胎动不安〞必有“胎漏〞。
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前兆流产、前兆早产。
胎漏、胎动不安是临床常见的妊娠病之一,经过安胎治疗,腰酸、腹痛消失,出血迅速停顿,多能继续妊娠。
假设阴道流血逐渐增多,兼症加重,因胎元有缺陷而致胎漏、胎动不安者,胚胎不能成形,故不宜进展保胎治疗。
假设胎动不安病情开展以致流产者,称为“堕胎〞或“小产〞。
假设妊娠在12周以内,胎儿未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堕胎〞;假设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小产〞。
本病假设发生在妊娠中、晚期,那么类似于西医学的前置胎盘,诊疗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病因病机:主要机理是肾虚、气虚、血热、血虚、外伤、症瘕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
以致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三、辨证论治:胎漏:辨证时要根据阴道流血的量、色、质及其兼症、舌脉等综合分析始能确诊。
治疗大法以止血安胎为主,并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补肾、益气、清热等法。
遣方用药时不宜过用滋腻、温燥、苦寒之品,以免影响气血的生化与运行,有碍胎儿发育。
胎动不安:本病以腰酸、腹痛为主,或伴阴道少量流血,故辨证中应注意腰腹疼痛的性质、程度,阴道流血的量、色、质等征象,以及出现的兼症、舌脉,进展综合分析,指导治疗。
对有外伤史、他病史、服药史者,应在诊察胎儿状况的根底上确定安胎还是去胎的原那么。
安胎大法以补肾固冲为主,并根据不同情况辅以益气、养血、清热等法,总宜辨证施治。
假设经治疗后腰酸、腹痛加重,阴道流血增多,以致胎堕难留者,又当去胎益母。
〔一〕肾虚型: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胎动不安必兼:腰酸腹痛、胎动下坠〕,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
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2014版一【病名】中医病名: 胎漏、胎动不安西医病名:先兆流产二【定义】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 或伴有少量阴道量出血者, 称为“胎动不安”。
西医中所讲的“先兆流产”属此范畴。
三【诊断标准】(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2)症状:阴道出血,伴有小腹疼痛或腰酸胀痛。
(3)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妊娠周数相符合。
(4)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血HCG值升高,或B超提示宫内妊娠。
(二)证候诊断1.肾虚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黯,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症: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症:腹胀,头晕耳鸣,身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质薄;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燥咽干。
次症: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滑数或滑细数。
4.气血虚弱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身疲肢倦。
次症: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5.肾虚血瘀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症: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主症“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症1项、次症1项,或兼有次症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孕期保健 妊娠病之胎漏、胎动不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孕期保健妊娠病之胎漏、胎动不安
导语:胎漏是指妊娠期间阴道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
胎动不安
胎漏是指妊娠期间阴道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
胎动不安是指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导致此二病的主要病机为冲任损伤、胎元不固,大多是有肾虚、血热、气血虚弱和血瘀引起的。
治疗要以补肾安胎为根本治法,需根据不同的证型施以补肾健脾、清热凉血、益气养血或化瘀固冲。
胎漏、胎动不安辨证论治
1.肾虚证
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黯,腰酸,腹痛、下坠,或曾屡孕屡堕,头晕耳鸣,夜尿多,眼眶黯黑或有面部黯斑,舌淡黯,苔白,脉沉息滑尺脉弱。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
常用药:菟丝子补肾益精,固摄冲任,;桑寄生、续断补益肝肾,养血安胎;阿胶补血。
2.气血虚弱证
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质清稀。
或小腹空坠而痛、腰酸,面色晄白,心悸气短,神疲肢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略滑。
生活常识分享。
广西妇幼领域胎漏和胎动不安(先兆流产)中西医诊疗方案(试行)
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中西医诊疗方案一、范围本方案提出了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明确了诊断、分期、调治方法,适用于妊娠早期的先兆流产和妊娠中晚期的前置胎盘出血的调治。
二、定义中医病名:胎漏(TCD编码:A09.02.03.07)是指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痛、腹痛、小腹坠胀者,亦称“胞漏”或“漏胎”。
胎动不安(TCD编码:A09.02.03.06)是指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流血者,又称“胎气不安”。
西医病名:先兆流产(ICD-10编码: 020.000)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
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经休息及治疗后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若阴道流血增多或下腹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
三、病因病机胎漏、胎动不安主要发病机理是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
而胎漏以气虚、血虚兼见血热、肾虚、血瘀更多见。
胎漏、胎动不安既有单一的病机,又常有脏腑、气血、经络同病,虚实错杂的复杂病机,如气血虚弱或脾肾阳虚或肾虚血热,临证中必须动态观察病机的兼化及其变化。
四、临床表现妊娠期少量阴道流血,时出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者称为胎漏。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五、检查1.体格检查。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有无贫血及感染征象。
2.妇科检查。
消毒外阴后进行,注意宫颈口是否扩张,羊膜囊是否膨出,有无妊娠物堵塞宫颈口;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是否相符,有无压痛;双侧附件有无压痛、增厚或包块。
操作应轻柔。
3.实验室检查。
①尿妊娠试验阳性。
②血HCG定量测定。
③B超提示宫内妊娠,可见完整妊娠囊,或有原始心管搏动,或有胎心音或胎动存在,或伴有绒毛膜下出血。
六、诊断(一)中医诊断。
1.肾虚证。
妊娠期间,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伴少量阴道流血,色暗淡,头晕耳鸣,两膝酸软,小便频数,或曾屡有堕胎;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
广西崩漏病(异常子宫出血)、胎漏和胎动不安(先兆流产)中西医诊疗方案(试行)
附件1崩漏病(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诊疗方案一、范围本方案提出了崩漏病的定义,明确了诊断、分期、调治方法,主要适用于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的调治。
二、定义(一)中医病名:崩漏(TCD编码:BFYlOO)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由于崩与漏二者常相互转化,故概称为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
(二)西医病名:异常子宫出血(ICD-IO编码:N93.901)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总的术语,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1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
按病因分为两大类。
1.PALM(有子宫结构性改变):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恶变和不典型增生。
2.COEIN(无子宫结构性改变):全身凝血相关疾病、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局部异常、医源性及未分类的。
按有无排卵分为两大类。
1.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紊乱,失去正常周期和出血自限性,出血间隔长短不一,短则几日,长则数月;出血量多少不一,出血量少者只有点滴出血,多者大量出血,不能自止,导致贫血或休克。
基础体温呈单相型,内膜病检见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或萎缩型子宫内膜。
2,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月经周期有排卵,但黄体功能不足,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或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或子宫内膜局部异常,表现为月经过多(>80ml),经间期出血或经期延长。
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高温相小于11日或下降缓慢。
内膜病检见分泌期子宫内膜,腺体分泌不良,间质水肿不明显或腺体与间质发育不同步。
三、病因病机崩漏的病因较为复杂,但可概括为热、虚、瘀3个方面。
其主要发病机理是劳伤血气,脏腑损伤,血海蓄溢失常,冲任二脉不能约制经血,以致经血非时而下。
崩漏为经乱之甚,其发病常非单一原因所致。
如肝郁化火之实热,既有火热扰血,迫经妄行的病机、又有肝失疏泄,血海蓄溢失常的病机,如肝气乘脾,或肝肾亏虚,可有脾失统摄、肾失封藏而致冲任不固的病机夹杂其中。
王光辉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经验
王光辉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经验标签:名医经验;王光辉;胎漏;胎动不安;安胎丸;中医疗法本院妇科王光辉主任医师是山东省名中医,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在长期临床和科研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笔者有幸侍诊王师左右,获益匪浅,今将王师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若妊娠期仅有腰酸腹痛、下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胎漏和胎动不安是堕胎、小产的先兆,多发生于妊娠12周前或28周以内,属胎动而未损。
王师认为,肾气虚是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机理。
胎孕之形成,在于“两精相搏,合而成形”,精藏于肾,与生俱来谓之精,生殖之精主要在于肾气充盛。
成孕之前,固然赖父母肾精之壮旺而相结合;受孕后,仍藉母体肾气之充盛。
正如《女科经纶》所谓“女子肾藏系于胎,是母之真气,子所赖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说:“胎在母腹,若果善吸其母之气化,自无下坠之虞。
且男女生育,皆赖肾脏作强。
菟丝大能补肾,故肾旺而能荫胎也。
”肾气盛则冲任固,自无胎漏、胎动不安之虞。
导致肾气虚弱有内外因及寒热之不同。
内因以先天禀赋不足、房劳伤肾为多,外因以跌仆损伤为主。
寒则凝碍肾气,热则灼伤胞络,均足以耗损肾气而伤冲任。
肾不闭藏,冲任不固,因而导致胎漏、胎动不安,甚至发展为堕胎、小产。
因此,安胎的基本原则重在补肾固冲任。
2 辨治经验冲任之本在肾,补肾之品多能固补冲任。
肾虚之中,又应辨别阴虚或阳虚,以及寒热之差异。
肾阴虚者易致阴虚内热,肾阳虚者可致阳虚内寒,但胎漏、胎动不安总以肾虚为主,故可立一基本方而随证加减,王师常以张锡纯的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化裁而来的安胎丸为主方。
安胎丸是王师从事妇科临床几十年治疗胎漏的经验方。
其中,寿胎丸由菟丝子、续断、桑寄生、阿胶组成。
菟丝子在《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味辛、甘,性平,无毒,入肝肾经。
《名医别录》谓其“养肌强阴、坚筋骨”,《药性论》谓其“能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痛膝冷”。
中医内科病方剂歌诀——第44、45节胎漏、胎动不安产后发热
中医内科病方剂歌诀——第44、45节胎漏、胎动不安产后发热中医内科病方剂歌诀——第44、45节胎漏、胎动不安&产后发热第四十四节胎漏、胎动不安1肾虚证——寿胎丸方歌一衷中参西寿胎丸,续菟寄生阿胶全;肾虚胎漏加艾炭;胎动不安加术参。
胎萎不长宜养胎,加覆桑椹及党参。
方歌二寿胎丸中用菟丝,寄生续断阿胶施;妊娠中期小腹坠,固肾安胎此方资。
方歌三阿续寄兔子(阿胶、续断、桑寄生、菟丝子)2血热证——保阴煎方歌一保阴二地黄柏芩,白芍山药续甘并,地榆槐花亦止血,经多崩漏血海宁。
若加枸杞桑椹子,胎萎不长见功勋。
加煅牡蛎炒地榆,恶露不绝血热型。
方歌二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山药续断行;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3气血虚弱证——胎元饮胎元八珍去苓芎,加入橘杜可固冲。
胎萎不长气血弱,枸杞续断加其中。
4血瘀证——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桂枝茯苓丸仲景桂枝茯苓丸,丹芍桃仁共五般,等分炼蜜和丸服,活血化瘀癥块蠲。
第四十五节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证——五味消毒饮和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汤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失笑散失笑灵脂共蒲黄,等分作散醋煎尝;血瘀少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
解毒活血汤解毒活血连翘桃,红花归壳葛赤芍,柴胡甘草同生地,产后发热加银黄。
桃红四物去川芎+四逆散+连翘、葛根2外感证——参苏饮方歌一益气解表参苏饮,枳桔葛前香二陈。
趣记:“二陈”姐跟参叔只撬钱箱对照:“二陈”桔根参苏枳壳前香方歌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
参苏二陈汤+前胡、枳桔甘、甘葛木香3血瘀证——生化汤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益彰。
4血虚证——补中益气汤方歌一补中参草朮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
方歌二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胎动不安中医诊疗方案(2013)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2013)一、概述胎漏、胎动不安多因冲任、气血不调,胎元不固所致,在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胎漏”;若妊娠期间仅有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者,称“胎动不安”。
相当于“先兆流产”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2)症状:阴道出血,伴有小腹疼痛或腰酸胀痛。
(3)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妊娠周数相符合。
(4)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血HCG值升高,或B超提示宫内妊娠。
(二)证侯诊断1、肾虚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症: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症: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症: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滑数或脉滑细数。
4、气血虚弱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症: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5、肾虚血瘀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症: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主症“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症1项、次症1项,或兼有次症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寿胎丸加减方治疗胎漏、胎动不安40例疗效观察
寿胎丸加减方治疗胎漏、胎动不安4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寿胎丸加减方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疗效。
方法40例胎漏、胎动不安的住院保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寿胎丸加减方治疗,1剂/ d,早晚温服。
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40例保胎孕妇治疗,痊愈34例,有效3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
结论寿胎丸加减方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寿胎丸;加减;胎漏;胎动不安;肾虚证胎动不安是一种妊娠常见病,主要指孕妇在妊娠期出现胎动下坠、腰酸腰痛或阴道少量流血等症状,亦称“胎漏”、“胞漏”、或“漏胎”,孕妇在妊娠期出现阴道少量出血,并且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但孕妇并无腰酸腹痛症状[1-3]。
西医学的先兆流产、先兆早产及前置胎盘出血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先兆流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早期自然流产中达到80%[4,5]。
对于先兆流产的患者,如果治疗及时,可继续妊娠;如治疗不当,可能导致流产。
由此可见,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具有先兆流产征兆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西医主要主张采用肌内注射黄体酮等激素的方式治疗,而中医认识到人类生命汇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体质差异,其具有稳定性和可调控性,中医从不同人群的体质特征出发,依据不同体质,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使得中医治疗胎动不安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病因为患者的肾虚冲任不固,无法充分的摄血进行养胎。
作者选择2012~2015年本院收治的40例住院保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寿胎丸加减方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疗效。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2~2015年本院收治的40例住院保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妇科学》诊断标准,经中医辨证诊断为肾虚型胎动不安、胎漏;②B超可见孕囊或胎心;③妇科检查显示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宫口未开;④有停经史;⑤孕期伴有腰酸腰痛、小腹下坠,或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伴精神萎靡,头晕耳鸣,两膝酸软,小便频数;⑥有多次堕胎史;⑦孕中期有胎动史;⑧苔白,舌淡,脉沉滑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漏、胎动不安中医诊疗方案
怀孕以后,阴道不时少量下血,或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但无腰酸、腹痛、小腹胀坠等现象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
如先感胎动下坠,继而有轻微的腰酸腹胀,或阴道有少许出血者,称“胎动不安”。
在现代医学中统称“先兆流产”。
胎动不安还包括先兆早产。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
因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气固,则胎有所载,血有所养,其胎便可正常生长发育。
反之,则发生胎漏、胎动不安等病。
导致冲任不固的机理,则有气血虚弱、肾虚、血热、外伤等。
一、气血虚弱平素体弱,脾胃久虚,中气不足,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奉于心而生血;或久病、大病之后,身体衰弱,气虚不足以载胎,血虚不足以养胎,而致胎动不安或胎漏等证。
二、肾虚先天肾气不足,或孕后不节房事,或坠胎小产数伤肾气,肾虚则冲任不固,胎失所系,因而导致胎动不安或滑胎。
三、血热孕后阴血下聚血海以养胎元,若阳气偏盛,则阳盛者;或孕后得热病,热邪内盛,下扰血海,迫血妄行,损伤胎气而致胎漏、胎动不安。
四、外伤跌扑闪挫,或劳力过度,损伤气血,影响冲任,以致不能养胎、载胎而发生胎动不安。
[诊断要点]
1.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2.症状:阴道出血,或有小腹疼痛、腰酸胀痛。
3.妇科检查:子宫颈囗未开,子宫增大与妊周数相符合。
4.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血HCG值升高,或B超提示宫内妊娠。
[鉴别诊断]
与激经、胎殒难留、胎死不下、妊娠腹痛、异位妊娠、鬼胎相鉴别。
【辨证论治】
本病治法以安胎为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补气、固肾、养血、清热等法。
如阴道下血过多,小腹坠胀加剧,甚或胎儿已死腹中,不宜再安者,应及时促其流产。
若胎已坠出,则按产后处理。
一、气血虚弱
主要证候:妊娠初期,胎动下坠,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神疲肢倦,面色晃白而心悸气短,或腰酸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重按乏力。
证候分析:气虚不能载胎,血虚不能养胎,以致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气虚阳气不布,故神疲肢倦,心悸气短,面色晃白。
气虚下陷,冲任不固,胎失所载,故腰酸腹胀。
舌淡苔薄白,脉细滑,均为气血虚弱之象。
治疗原则:补气益血,固肾安胎。
方药举例:胎元饮(《景岳全书)> )去当归,加黄芪、阿胶。
胎元饮:人参当归杜仲白芍熟地白术陈皮炙甘草
本方以人参、白术、炙草、黄芪益气健脾。
白芍、熟地、阿胶滋阴养血。
杜仲固肾安胎。
佐陈皮理气和中,使熟地、阿胶补而不滞。
二、肾虚
主要证候:妊娠期中,腰酸腹坠,或见阴道下血,头晕耳鸣,小便频数,甚至失禁,或曾屡次坠胎,舌淡苔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胞脉系于肾,肾虚则冲任不固,胎失所养,因而胎动不安,腰酸腹坠,或阴道下血。
肾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故头晕耳鸣。
肾与胱膀相表里,肾虚则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甚至失禁。
舌淡苔白,脉沉弱,均为肾虚之候。
治疗原则:固肾安胎,佐以益气。
方药举例: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党参、白术。
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
方中菟丝子补益肾精。
桑寄生、续断固肾强腰以系胎。
阿胶养血止血。
党参、白术健脾益气。
全方重在补肾益气,固摄冲任,则胎自安。
优化:若小便失禁者,再加益智仁温肾固涩。
如多次滑胎者,宜在未孕之前,进行调治,可用补肾固冲丸:菟丝子240克续断90克阿胶120 克鹿角霜巴戟杜仲枸杞各90 克当归60 克党参120 克白术90 克砂仁15 克熟地150 克大枣(去核)50 枚蜜丸。
服法:一日3 次,每次6 克,月经期间停服,以2 个月为一疗程,可服1~ 3疗程。
方中菟丝子、续断、巴戟、杜仲补肾固冲。
当归、熟地、枸杞、阿胶滋阴补血。
党参、白术、大枣补气健脾。
砂仁理气温中。
全方有补肾固冲,养肝益气补血之功。
也可用泰山盘石散(《景岳全书》):
人参黄芪当归续断黄芩熟地黄川芎白芍白术炙甘草砂仁糯米
服法:有孕后每隔三、五日进一服,服至屡次坠胎月份。
有热者,倍加黄岑,清热安胎。
脾胃虚弱者,重用砂仁,理气安胎,少用黄芩防其苦寒伐胃。
三、血热
主要证候:妊娠胎漏下血,色鲜红,或胎动下坠,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或有潮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或弦滑。
证候分析:热伏冲任,迫血妄行,以致血海不固,故胎漏下血而色鲜红,或胎动下坠。
热扰心神,故心烦不安。
热伤阴津,故手心烦热或兼潮热,口干咽燥,小便短黄而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或弦滑,均为阴虚血热之象。
治疗原则:滋阴清热,养血安胎。
方药举例:保阴煎(《景岳全书》)加苎麻根。
保阴煎: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续断甘草山药
方中生地、熟地滋阴养血。
白芍益血敛阴。
黄芩、黄柏清热泄火。
续断固肾系胎。
山药补脾益血。
苎麻根凉血止血,兼能安胎。
全方有滋阴凉血,清热安胎之效。
下血多者加阿胶、旱莲草养阴止血。
胎动甚加菟丝子、桑寄生固肾安胎。
四、外伤
主要证候:妊娠受伤,胎动下坠,腰酸,腹胀,甚或胎漏下血,舌正常,脉滑无力。
证候分析:跌扑闪挫或劳力过度,损伤气血,冲任不固而致胎动下坠;腰酸腹胀,甚或胎漏下血。
脉滑无力亦为气血俱伤之征。
治疗原则:益气养血,固摄安胎。
方药举例:圣愈汤(方见《月经病·痛经》)加菟丝子、桑寄生、续断。
方中四物养血和血。
人参、黄芪补气。
菟丝子、桑寄生、续断固肾安胎。
若下血较多,胎动甚者,去当归、川芎,加艾叶炭、阿胶养血止血,安胎。
[特色疗法]
中成药
1.肾虚:保胎灵
2.脾肾两虚:滋肾育胎丸
3.肾虚血热:孕康囗服液
4.气血虚弱:保胎丸
中药颗粒剂:汤药改为颗粒。
[调护]
1.注意休息,卧床休息,左侧卧位,抬高臀部,禁止性生活。
2.宜清淡、高营养饮食。
3.消除恐惧,稳定情绪。
4.预防感冒,合理睡眠。
5.注意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观察腹痛规律、出血量及排出物。
6.保持外阴清洁。
7.观察胎心、胎动情况,有异常及时处理。
[难点分析]
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一般经治疗后,能继续妊娠,但亦有安之无效而导致流产或不全流产者,则宜以去胎益母为要。
不全流产在临床上往往可因大量出血而致休克,必须在抢救休克的同时,立即排空宫腔内容物,使瘀去而血止。
若胎漏发生在妊娠中、期,则类似于西医学的前置胎盘,诊疗中应高度重视。
[疗效评价]
2010年经中医辨证治疗胎漏、胎动不安68例,无效2例,有效率97%,治愈率97%。
无效率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