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49802fa27284b73f342503d.png)
岩学知识要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岩浆: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2.岩浆作用:是岩浆的形成、演化及侵入、喷出和冷凝结晶最终形成火成岩的复杂过程。
3.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
4.原生岩浆:由地幔或地壳岩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遭受变异的岩浆。
5.辉长结构:是辉长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和辉的自形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形-它形粒状。
6.粗玄结构:又称间粒结构。
在不规则排列的长条状斜长微晶间隙中,充填若干个粒状辉和磁铁矿物的细小颗粒。
7.拉斑玄武结构:填隙物有辉、磁铁矿物及玻璃质8.粗面结构:喷出岩的基质中钾长微晶呈平行排列。
9.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
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
10.里特曼指数:δ=(K2O+Na2O)2/(SiO2 -43)(wt%)δ<3.3 者称为钙碱性岩,δ=3.3-9 者为碱性岩,δ>9 者为过碱性岩。
11.安山岩:是中酸性火山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种熔岩,常常形成典型的火山锥或呈岩流、岩穹、岩钟产出。
12.粗玄岩:结晶程度较好,为全晶质,基质具粗玄结构,具喷出产状。
13.熔蚀结构:在地下深处生成的斑晶上升到地表或浅处时,由于物化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压力降低使一些固相的熔点降低,岩浆在地表氧化,温度一度升高等,会造成早已结晶的斑晶熔蚀,形成斑晶的熔蚀结构14.包橄结构:橄榄辉岩中,常见到大的辉晶体,包含有多被溶蚀的浑圆状的小橄榄颗粒15.文象结构:英呈一定的外形(如尖棱形,象形文字形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中,这些英在正交偏光下同时消光。
岩石学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岩石学知识要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f842f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7.png)
岩石学知识要点归纳总结岩石学知识要点归纳总结在地球表面和地壳深处,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岩石。
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起源、组成、结构和演化的学科。
了解岩石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总结归纳岩石学的要点,从岩石的分类到岩石的成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岩石的分类根据岩石的组成和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将岩石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熔融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冷却的速度和岩浆的成分,可以分为火山岩和深成岩两类。
火山岩是由快速冷却的岩浆形成的,例如玄武岩和安山岩;深成岩则是由缓慢冷却的岩浆形成的,例如花岗岩和二长岩。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物或溶解物质在水或风的作用下沉积形成的岩石。
根据成岩过程,可以分为碎屑岩、化学岩和生物岩。
碎屑岩是由物理风化过程形成的,例如砂岩和泥岩;化学岩是由溶解、沉淀和结晶过程形成的,例如石膏和方解石;生物岩是由生物遗骸和有机碎屑形成的,例如石灰岩和煤。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根据变质程度,可以分为低度变质岩、中度变质岩和高度变质岩。
低度变质岩例如片麻岩,中度变质岩例如云母片岩,高度变质岩例如麻粒岩。
二、岩石的成因岩石的成因可以从岩石的形成过程和成分变化来考虑。
1. 火成岩的成因:火成岩形成的主要过程包括岩浆的产生、上升和冷却。
当地球内部的岩石熔融形成岩浆,由于密度较大,岩浆从地壳下升至地表,尽量快速冷却使岩浆凝固,形成火成岩。
2. 沉积岩的成因:沉积岩形成的主要过程包括岩屑的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
当岩屑遭受风化侵蚀后,经过水流或风力搬运到沉积盆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岩层逐渐形成。
3. 变质岩的成因:变质岩形成的主要过程包括岩石的高温和高压作用。
当岩石受到地壳深部的高温和高压作用时,其结构、组分和形态将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变质岩。
三、岩石的特征和鉴别通过观察和研究岩石的外观特征、矿物成分和结构组合,可以对岩石进行鉴别和分类。
岩石学总结
![岩石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a65f8070740be1e650e9a6f.png)
岩石学总结绪论1、概念:岩石、岩石学2、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岩类相互关系第一章岩浆岩及其物质组成1、概念:岩浆、岩浆作用(喷出作用、侵入作用)、岩浆岩(喷出岩、侵入岩)2、根据SiO2含量(质量分数用WB表示),划分的岩浆(岩浆岩)的基本类型3、影响岩浆的粘度的因素4、岩浆岩基本特征5、岩浆岩的矿物成分:(1)根据化学成分特点划分:硅铝矿物、铁镁矿物;(2)根据矿物在岩石中的含量及在岩浆岩分类中的作用: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3)根据矿物形成的阶段及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原生矿物、成岩矿物、岩浆期后矿物、他生矿物、外生矿物第二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1、概念:岩浆岩结构、岩浆岩构造2、岩浆岩的结构(1)岩浆岩的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半晶质结构(2)矿物颗粒的大小:矿物绝对大小: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矿物相对大小: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连续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3)矿物的自形程度: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4)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交生结构、反应边结构、环带结构、包含结构或嵌晶结构、填隙(间)结构3、确定矿物结晶顺序的原则4、鲍文反应系列及其可解释的岩石学现象5、岩浆岩的构造(1)侵入岩的构造块状构造(均一构造)、带状构造、斑杂构造、流动构造、原生片麻状构造(2)喷出岩的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枕状构造、流纹构造、柱状节理构造6、区别: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流动构造、流纹构造第三章岩浆岩的野外特征1、整合侵入体:岩床、岩盖、岩盆、岩鞍;不整合侵入体:岩墙、岩株、岩基第四章岩浆岩分类1、概念:色率2、岩浆岩命名原则第五章岩浆岩各论1、概念:包含结构(包橄结构)、辉长结构、辉绿结构、细碧岩、蛇绿岩套、二长结构、角斑岩、花岗结构、珍珠构造、石英角斑岩、脉岩、煌斑结构、火山碎屑岩、2、超镁铁岩(超基性岩类)(1)一般特征(2)侵入岩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种属划分、主要种属(3)金伯利岩的一般特征、矿物成分3、辉长岩-玄武岩类(基性岩类)(1)辉长岩-玄武岩类的一般特征(2)侵入岩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主要种属(3)喷出岩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主要种属(4)细碧岩、蛇绿岩套4、闪长岩-安山岩类(中性岩类)(1)一般特征(2)侵入岩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主要种属(3)喷出岩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主要种属5、正长岩-粗面岩类(中性过渡性岩类)(1)一般特征(2)侵入岩中钙碱性正长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主要种属(3)喷出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主要岩石类型6、花岗岩-流纹岩类(酸性岩类)(1)一般特征(2)侵入岩中钙碱性系列的矿物成分(3)侵入岩的结构构造、钙碱性系列主要岩石类型(4)喷出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主要岩石类型(5)玻璃质的酸性喷出岩:松脂岩、珍珠岩、黑曜岩、浮岩7、脉岩类(1)脉岩与岩脉的区别(2)根据脉岩成分划分的脉岩类型(3)煌斑岩的一般特征(4)伟晶岩的肉眼鉴定特征8、火山碎屑岩(1)火山碎屑物的类型:岩屑(岩屑、火山弹、火山渣、塑性岩屑)、晶屑、玻屑(2)火山碎屑岩的结构构造、主要类型9、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石英、碱性长石、斜长石、普通角闪石、辉石、黑云母、橄榄石第七章沉积岩概论1、概念:沉积岩、层理、2、沉积岩的特征3、沉积岩形成的四个阶段4、沉积岩与岩浆岩在平均化学成分上的差异5、沉积岩与岩浆岩在矿物成分上的差异6、沉积岩按形成阶段划分的矿物类型:陆源碎屑矿物、同生矿物、成岩矿物、后生矿物7、沉积岩的结构构造(1)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结构、火山碎屑结构(2)构造层理构造: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斜交层理、交错层理);块状层理、粒序层理、韵律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雹痕、晶痕、冲刷面、槽模生物成因构造:叠层构造、虫迹、虫孔化学成因构造:结核、缝合线8、层理的组成单位:细层、层系、层系组9、沉积岩的颜色:原生色(继承色、自生色)、次生色第八章沉积岩各论1、概念:陆源碎屑岩、胶结物、粘土岩、碳酸盐岩、鸟眼构造、示底构造、硅质岩2、陆源碎屑岩类(1)碎屑岩的组成:碎屑、杂基、胶结物(2)碎屑:矿物碎屑(石英、长石、云母、重矿物)、岩石碎屑(即岩屑)(3)碎屑岩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碎屑颗粒本身的特点(粒度、球度、圆度、形状及颗粒表面特征),胶结物的特点(结晶程度和颗粒大小),碎屑与胶结物之间的关系(胶结类型)粒度:砾、砂、粉砂、泥(粘土)圆度: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球度:圆球体、扁球体、椭球体、长扁圆体颗粒表面特征:磨光面、毛玻璃化、显微刻蚀痕迹胶结类型: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溶蚀式胶结杂基类型:原杂基、淀杂基、正杂基、外杂基、假杂基孔隙类型:原生孔隙(粒间孔隙)、次生孔隙(4)主要岩石类型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主要成因类型中碎屑岩——砂岩:按碎屑粒度分类、主要岩石类型(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细碎屑岩——粉砂岩3、粘土岩类(1)矿物成分: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陆源碎屑矿物(石英、长石、云母、重矿物)自生非粘土矿物(2)粘土岩的结构构造(3)主要类型:粘土、泥岩、页岩4、碳酸盐岩类(1)物质成分:主要化学成分(CaO、MgO、CO2);矿物成分(碳酸盐矿物、陆源碎屑矿物、非碳酸盐的自生矿物)(2)结构构造: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结构、碎屑结构、残余结构)构造(叠层构造、鸟眼构造、示底构造、缝合线)(3)主要岩石类型:石灰岩(内碎屑石灰岩、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微晶/泥晶灰岩)白云岩(同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后生白云岩)泥灰岩5、其他沉积岩类(1)按岩石成分、成因及化学分异的顺序分为: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硅质岩、磷质岩、蒸发岩(盐类岩)、可燃有机岩6、主要沉积岩岩石类型的描述内容7、区别: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第九章变质岩概论1、概念:变质作用、变质岩;等化学系列、等物理系列、碎裂结构(广义、狭义)、糜棱结构;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变质分异作用、交代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2、按变质原岩不同进行的分类:正变质岩、副变质岩、复变质岩3、影响变质岩的因素:温度、压力(负荷压力/静压力、流体压力、定向压力/应力)、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4、变质岩化学类型的划分5、变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6、变质岩的结构构造(1)结构:变余结构(残留结构),变晶结构,交代结构,碎裂结构(碎裂结构、糜棱结构、玻璃质碎屑结构)(2)构造:变余构造(残留构造);变成构造(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层状构造、块状构造);混合岩化形成的构造(眼球状构造、网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肠状构造、雾迷状构造)7、变质作用方式: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变质分异作用、交代作用、变形和碎裂作用8、主要的变质作用类型: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9、区别: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第十一章主要变质岩岩石类型1、接触变质岩类(1)根据形成地质条件的不同的分类:热变质岩、接触交代变质岩(矽卡岩)(2)热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3)矽卡岩的主要类型:钙质矽卡岩、镁质矽卡岩2、气液变质岩类(1)气液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蛇纹岩及蛇纹石化,青盤岩及青盤岩化,云英岩及云英岩化,次生石英岩及次生石英岩化3、动力变质岩类(1)动力变质岩野外特点(2)主要动力变质岩:构造角砾岩类、碎裂(压碎)岩类、糜棱岩类、玻状岩(假熔岩)、千糜岩(千枚糜棱岩)类、构造片岩4、区域变质岩类(1)区域变质岩特征(2)区域变质岩主要岩石类型具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板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片麻岩类无(弱)面理构造的区域变质岩:长英质粒岩类(变粒岩、石英岩),角闪质岩类,麻粒岩类,榴辉岩类,大理岩类5、概念:混合岩6、区别: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麻粒岩;石英岩、大理岩。
岩石学最全知识点 完整版
![岩石学最全知识点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ddf281ec3a87c24028c4d0.png)
岩石学总结知识点岩石学期末复习资料一、1、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岩浆是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3、沉积岩是地表及地表不太身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
它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4、层理是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它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5、由地球内力作用促使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二、填空(共20分)1、组成沉积岩的沉积物有母岩的风化产物、生物物质、火山物质及宇宙物质。
2、岩石的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3、按造岩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分类中作用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
4、粒屑的颗粒类型包括:内碎屑、鲕粒、骨粒、团粒、团块。
5、侵入岩的产状包括:岩床、岩盆、岩盖、岩脉、岩株、岩基。
6、磨园度可分为四级: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
7、基性岩类的代表性侵入岩是辉长岩、浅成岩类是辉绿岩;喷出岩是玄武岩。
8、火山碎屑物按内部组分结构可分为岩屑、晶屑与玻屑三种。
9、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包括:1、温度;2、压力;3、具化学活动性流体;4、时间。
10、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形作用和碎裂作用三、判断对错(共20分,将错的部分打×)1、陆源碎屑岩的分类及粒度为:砾岩:碎屑直径>2mm;粉砂岩:碎屑直径0.0063-0.004mm;砂岩:碎屑直径2-0.0063mm;泥质岩:碎屑直径<0.004mm。
2、内源沉积岩按成分可分为八类:1、铝质岩类;2、铁质类岩,3、镁质岩类,4、磷质岩类,5、蒸发岩类,6、可燃有机岩类,7、石英岩类,8、碳酸盐岩类。
岩石土壤知识点归纳总结
![岩石土壤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8034c6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6.png)
岩石土壤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岩石的基本知识点总结1. 定义:岩石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的固体矿物结合体,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2. 分类:岩石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凝固而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岩石碎屑、有机物等通过风化、运移、沉积过程形成的;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由已有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
3. 特性:岩石具有硬度大、结构密实、化学成分复杂等特点,不同类别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性。
4. 地质意义:岩石记录着地球历史的变迁和演化,通过对岩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5.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岩石是建筑材料的重要来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此外,一些珍贵的矿产资源也是由特定类型的岩石形成的。
二、土壤的基本知识点总结1. 定义:土壤是由岩石通过风化、物理、化学作用以及有机物质的加入形成的一层薄而松散的表层,是生物生长和生存的重要基础。
2. 分类:土壤可以分为沙土、壤土、粘土三类。
沙土颗粒粗大,透气性好;壤土颗粒适中,适合作为耕地;粘土颗粒细小,透水性差。
3. 特性:土壤具有吸附、保肥、调节水分和气候等特性,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和水份。
4. 地质意义: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产物,通过对土壤的研究也可以了解岩石的风化和变质过程。
5.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土壤是农业的基础,也是建筑、园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资源。
土壤的健康状况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岩石与土壤之间的关系1. 岩石是土壤的物质来源,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产物。
2. 土壤中含有硅、铁、铝等元素是由岩石风化而来的。
3. 土壤的类型和特性受到岩石的影响,不同的岩石类型风化形成的土壤也不同。
4. 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对岩石的风化起着重要作用。
四、岩石与土壤的保护和利用1. 岩石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环境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科学矿产勘查、合理矿产开发等手段,保护和利用岩石资源。
2.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农业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的知识点总结
![岩石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7e52c8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d.png)
岩石的知识点总结一、岩石的分类1. 根据形成过程的不同,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地壳深部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根据其成因和形成过程的不同,又可分为浮选岩、玄武岩、花岗岩等不同类型。
沉积岩是由陆地上的岩石经历物理和化学风化,然后经水或其他运移介质搬运到比较低的地区沉积而形成的。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灰岩等。
变质岩是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例如云母片岩、云母片岩和大理岩等。
2. 按照成分的不同,岩石主要可以分为矿物岩石和非矿物岩石。
矿物岩石是由矿物质组成的,例如石英岩、变质岩等。
非矿物岩石则是由非矿物质组成的,如煤、石灰岩等。
二、岩石的特性1. 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硬度、颜色、纹理和断口等特征。
这些性质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矿物学家对岩石进行分类和鉴定。
2. 岩石的化学性质岩石的化学性质是指它们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的性质。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决定了岩石的性质和用途。
三、岩石的形成过程1. 火成岩的形成过程火成岩是由地壳深部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地壳深部的岩浆通常是由地幔部分熔化产生的,并随着地球内部热量的释放逐渐上升到地表,最终凝固成岩石。
2.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是由陆地上的岩石经历物理和化学风化,然后经水或其他运移介质搬运到比较低的地区沉积而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矿物质会被分开并沉积下来,逐渐形成新的岩石。
3.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变质岩是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这种变化通常发生在地壳深部或者山脉的压力下,原有的岩石由于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温度的作用,发生了结晶、变形和重结晶等变化。
四、岩石的应用1. 岩石在工业和建筑领域的应用岩石是建筑和工业领域的重要原材料,特别是一些火成岩和沉积岩。
例如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等广泛用于建筑表面装饰、地板、台面等。
2. 岩石在农业和土壤保护中的应用在农业领域,石膏、石灰和黏土等岩石都是重要的肥料和土壤改良剂。
岩石学复习资料
![岩石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31f6c6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0.png)
岩⽯学复习资料第1讲绪论1. 岩⽯:天然产出的,由⼀种或多种矿物或⽕⼭玻璃、⽣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3.三⼤岩类:岩浆岩(⽕成岩):它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成的岩⽯。
4.沉积岩:它是由地壳风化产物、⽣物有关物质、⽕⼭碎屑物等,在外营⼒作⽤下搬运、沉积、固结⽽成的岩⽯。
变质岩: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转化⽽成的岩⽯。
岩浆岩和变质岩⼜可统称为结晶岩。
6. 岩浆岩及其研究意义:(1)岩⽯类型及其鉴别特征(2)岩⽯系列与组合(3)岩⽯成因(4)岩浆作⽤与构造环境(5)⽕成岩岩⽯探针与当代地球科学前缘7.岩浆: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熔体)。
岩浆的成份: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以氧化物形式表⽰SiO2, Al2O3, FeO, Fe2O3, MgO, CaO, Na2O, K2O, H2O。
SiO2 = 40%~75%。
挥发份(<6%)H2O, CO2, CO, N2, SO2, SO3, H2S, HCl, H2F。
成矿⾦属元素。
岩浆的温度:a.观察现代熔岩流的温度:通常:700℃~1200℃。
基性熔岩:1025℃~1225℃。
酸性熔岩:735℃~890℃。
挥发份可以使起熔温度和液相线温度明显下降。
8.影响粘度的因素:a.氧化物:SiO2,Al2O3,Cr2O3的存在使粘度增加,尤其 SiO2。
基性岩粘度⼩,以溢流为主;酸性岩粘度⼤,多以爆发形式为主。
b.挥发份:其存在将显著降低岩浆粘度。
挥发份增加,粘度降低。
c.温度:温度升⾼,粘度降低。
d.压⼒:对于不含⽔的⼲岩浆,压⼒升⾼,粘度增加;对于富⽔岩浆:I. 压⼒增加,挥发份溶解度增加,粘度降低; II. 压⼒达到⼀定值,挥发份饱和,粘度随压⼒升⾼⽽增加9.岩浆作⽤: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其挥发份和地质应⼒的作⽤下,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不断地改变⾃⼰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71f3bb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0.png)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1. 导言岩石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表层的岩石及其形成、组成、结构和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岩石学的研究涵盖了岩石的分类、形成机制、岩石的性质和性质变化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岩石学的基本知识点。
2. 岩石分类岩石根据其形成方式和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壳内或地表冷却凝固所形成的。
根据其成因、组成和结构的不同,火成岩又可细分为基性岩、酸性岩、中性岩和超基性岩。
2.1.1 基性岩基性岩富含镁铁元素,如辉石、榴莲石等。
常见的基性岩有玄武岩、辉绿岩等。
2.1.2 酸性岩酸性岩富含硅铝元素,如长石、石英等。
常见的酸性岩有花岗岩、安山岩等。
2.1.3 中性岩中性岩介于基性岩和酸性岩之间,富含镁铁和硅铝元素。
常见的中性岩有闪长岩、辉长岩等。
2.1.4 超基性岩超基性岩富含镁铁元素,而贫乏硅铝元素。
常见的超基性岩有橄榄岩、角闪岩等。
2.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和溶解物质在沉积环境中沉积、堆积并经过压实和胶结作用形成的。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泥岩、灰岩等。
2.3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岩石在高温、高压或热液等环境下发生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的变化所形成的。
常见的变质岩有片麻岩、石英岩等。
3. 岩石的形成机制和过程岩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地球的各个层次中都有不同的形成机制和过程。
3.1 火成岩的形成火成岩的形成主要包括岩浆的生成、冷却凝固、结晶和固化等过程。
岩浆从地壳或地幔上升,经过冷却、结晶和固化后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火成岩。
3.2 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的形成包括岩屑的产生和运移、沉积作用、压实和胶结等过程。
岩屑经过风化、侵蚀和运移后,在沉积环境中沉积、堆积并通过压实和胶结形成沉积岩。
3.3 变质岩的形成变质岩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岩石在高温、高压或热液环境中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是由岩石在构造运动、板块碰撞或热液活动中所经历的变质作用引起的。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feb5a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7.png)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一、岩石的分类岩石按照其成因和组成特征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火成岩火成岩是地壳深部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的岩石,根据其成因和结晶环境可以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发岩。
深成岩的结晶环境在地壳深部,例如花岗岩、辉石岩等;浅成岩的结晶环境在地壳浅部,例如安山岩、玄武岩等;喷发岩是火山活动喷发出来的岩浆凝固的产物,例如玄武岩、安山岩等。
2.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碎屑、沉积物和有机体在地表贮存形成,经过压实、胶结等过程形成的岩石。
根据其沉积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陆相沉积岩和海相沉积岩。
陆相沉积岩是在陆地上形成的沉积岩,例如砂岩、页岩等;海相沉积岩是在海洋中形成的沉积岩,例如石灰岩、泥岩等。
3.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原有的岩石发生了化学、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变化形成的岩石。
根据其形成的方式可以分为构造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
构造变质岩是在板块构造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例如片麻岩、辉岩等;接触变质岩是在火成岩与周围岩石接触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例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动力变质岩是在构造变形过程中形成的变质岩,例如绿片岩、云母片岩等。
二、岩石的成因岩石的成因是指岩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在地质过程中,岩石的形成有多种成因,主要包括火成作用、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
1.火成作用火成岩是地壳深部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的岩石,是由火成岩浆冷却、结晶和凝固形成的。
火山喷发活动是火成岩形成的主要过程,火山口的火山岩、玄武岩、流纹岩等都是火山喷发的产物。
2.沉积作用沉积岩是由陆地上或海洋中的岩屑、碎屑、沉积物和有机体在地表贮存形成。
沉积作用是陆地和海洋中岩屑和沉积物经过沉积、压实、胶结等过程形成沉积岩的过程。
3.变质作用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原有的岩石发生了化学、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变化形成的岩石。
变质作用是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化学和结构的变化形成的,通常发生在板块构造作用和构造变形过程中。
三、岩石的变质岩石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化学等条件作用下,发生了矿物成分、结构和组成的变化。
岩石类知识点总结大全
![岩石类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5a9cb2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4.png)
岩石类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岩石的基本分类1. 岩石的定义岩石是由矿物质、玻璃或有机物质等在地质作用下固结而成的坚硬的块状或片状的地壳构造体,是地球的主要构成要素。
岩石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结构。
2. 常见的岩石分类岩石可以根据其成因、特征和成分等不同来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 按成因分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2) 按特征分类:板岩、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3) 按成分分类:酸性岩石、中性岩石、碱性岩石3. 岩石的特点不同种类的岩石有不同的特点,例如:颗粒大小、质地、颜色、密度等方面的特征。
这些特点常常反映了岩石的形成条件和历史。
二、常见岩石的特点、成分及用途1. 火成岩火成岩是在地球表面以上或以下由岩浆凝固形成的岩石。
它包括玄武岩、花岗岩、安山岩等。
火成岩中主要包含石英、长石等矿物。
火成岩可以用于建筑、雕刻、装饰等方面。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物或化学沉淀物在地表被堆积、压实后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沉积岩多用于建筑、路面、雕塑等领域。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火成岩、沉积岩等岩石改造而成的岩石。
变质岩包括片岩、页岩、大理岩等。
变质岩的特点是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岩石中的矿物质晶粒比较细致紧密,岩石结构比较坚硬,因此广泛应用于石材、建筑装饰等领域。
三、岩石的形成1. 火成岩的形成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下或地表冷却凝结形成的,主要有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等。
火成岩的形成需要高温和高压等条件。
2. 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是从陆地或海洋中由碎屑经过堆积和压实形成的,主要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沉积岩常常是在地壳运动或其他作用下,经历了长时间的沉积和压实形成的。
3. 变质岩的形成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由其他类型的岩石改造而成的,主要有片岩、大理岩、云母片岩等。
变质岩的形成需要在深部地壳里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岩石的晶粒会被重新排列并形成新的矿物晶体。
岩石构造知识点梳理总结
![岩石构造知识点梳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be4e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6.png)
一、岩石的基本认识1. 岩石的定义:岩石是由多种矿物质组成的天然固体材料,是地球地壳的基本组成部分。
2. 岩石分类:按成因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火山岩和节理岩等。
二、岩石的形成机制1. 火成岩的形成机制:由熔岩冷却凝固形成,有玄武岩、花岗岩等。
2. 沉积岩的形成机制:由岩屑、贝壳、植物残体等沉积堆积形成,有砂岩、页岩等。
3. 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的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而形成,有片岩、云母片岩等。
三、岩石的结构特征1. 火成岩的结构特征:具有晶粒结构,可分为等粒结构、斑晶结构等。
2.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具有层理结构,可分为水平层理、交错层理等。
3. 变质岩的结构特征:具有片理结构,可分为横长石片理、石英片理等。
四、岩石的性质和特征1. 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硬度、颜色、透光性等,可通过实验进行测试。
2. 岩石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度、溶解度等,对不同矿物质有不同影响。
3. 岩石的热学性质:包括导热性、热胀性等,影响岩石在地球内部的行为。
五、岩石的应用价值1. 火成岩的应用价值:如花岗岩可用于建筑、雕刻;玄武岩可用于路面铺设等。
2. 沉积岩的应用价值:如石灰石可用于水泥、建筑材料生产等。
3. 变质岩的应用价值:如大理石可用于装饰、雕刻;片岩可用于板岩的生产等。
六、岩石的形成与地质变化1. 岩石的形成过程:源于地球内部或外部作用,经过固化、堆积、挤压等多种过程形成。
2. 岩石的地质变化:受地壳构造运动、地质过程影响,岩石会发生变形和改变。
1. 岩石的研究对地质学、矿产资源等领域有重要意义。
2. 岩石是地球演化的记录者,通过对岩石的研究可以推断地球历史和地球未来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岩石构造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分支,通过对岩石的认识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对于地质学、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学史上最全知识点
![岩石学史上最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f9910f9ccbff121dc368318.png)
岩石学史上最全知识点岩石学总结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 岩浆岩:岩浆在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由深处侵入地壳表层或喷出地表,并经过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2. 岩浆岩的产状:侵入岩的产状主要是指侵入体产出的形态、大小、与围岩的关系以及侵入时的构造环境等等。
3. 斑状结构:岩石中所有矿物颗粒可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其中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
4. 条带状构造:石的颜色、成分或结构不同的平行条带交替而出现的构造。
5. 变质岩的结构:由岩石组分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等反映的岩石构成方式,它着重于矿物个体的性质和特征。
6. 花岗结构:在花岗岩类岩石中,暗色铁镁矿物和斜长石相对为自形,碱性长石大多为半自形,而石英为它形晶充填于不规则结晶间隙中,这种大部分矿物的半自形粒状结构称为花岗结构。
7. 岩浆的结晶作用:岩浆中各种离子和络阴离子团围绕一些结晶中心,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并按照一定的结晶顺序结晶出各种晶体矿物的作用。
8. 气化水热液变质作用: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对岩石进行交代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一种作用,这些溶液既可来自岩浆体的挥发份,也可来自地壳内与岩浆体无关的区域性分布的热水。
9. 暗色矿物:带有深暗不同的各种颜色,在成分上富含Fe、Mg的硅酸盐矿物。
10. 岩浆:在地下深处形成的,含有挥发物质的、高温、高压、炽热而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
11. 变质作用:由于地球内力作用而引起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从而使地壳中原有岩石的化学组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方面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所发生的转化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12. 变晶结构:是指原岩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以固态方式使原来的物质发生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结构类型。
二,填空题:1.按岩浆岩生成环境不同,可分为侵入岩2.按照矿物的颜色,可分为和喷出岩两类。
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而色率是指:岩石中暗色矿物所占百分含量,是岩浆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标志之一。
岩石地理知识点总结
![岩石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9a2d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0.png)
岩石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岩石的形成1. 岩石的形成过程岩石形成是一个在地球演化过程中长期不断进行的过程。
岩石的形成过程主要有三种: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幔地壳中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结晶形成的。
沉积岩是通过风化、侵蚀、运输和沉积等过程形成的。
变质岩是通过地壳深部高压高温环境下,原有岩石在不断的改变条件下发生的变质作用形成的。
2. 岩石形成的影响因素岩石的形成受到地球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地球内部因素包括地壳构造、地球热内部的能量和构造活动等。
地球表面因素包括气候、侵蚀、沉积作用、植被覆盖、水文活动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岩石发生不同形态和类型的变化。
二、岩石的分类与性质1. 岩石的分类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和成分特征,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发岩;沉积岩包括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碳质岩;变质岩包括片岩、云母片岩、麻石等。
每一类岩石都有其独特的成因特征和性质。
2. 岩石的性质岩石的性质是指岩石的物理特征和化学成分。
岩石的物理特征包括岩石的颜色、硬度、密度、质地、断口等。
岩石的化学成分包括矿物组成和晶粒的结晶状态。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性质,在地质勘探和开发中具有不同的用途。
三、岩石的构造特征1. 岩石的构造类型岩石的构造特征是指岩石的形态特征和构造形态。
常见的构造特征包括岩石的层理、节理、褶皱、断裂和岩浆岩体的类型等。
这些构造特征反映了岩石形成和变质过程中的地质变化,对于地质构造、构造变动和地质历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 岩石的构造应用岩石的构造特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例如,层理和节理反映了岩石的力学性质,对于岩石工程的勘探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褶皱和断裂的性质反映了地质构造变动的历史,对于矿产勘探有指导作用。
岩浆岩体的类型和形态反映了地质构造和火成岩的活动规律,对于资源勘查和地质灾害预测都有重要意义。
四、岩石的应用岩石作为地球固体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岩石学重点——精选推荐
![岩石学重点——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532f083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5.png)
岩⽯学重点⼀、岩⽯的概念1、岩⽯:天然产出的由⼀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是地球发展到⼀定阶段、由各种地质作⽤形成的产物。
2、分三类:(1).岩浆岩:它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成的岩⽯。
也称为⽕成岩。
由岩浆冷凝固结⽽成的岩⽯。
(2).沉积岩:它是由地壳风化产物、⽣物有关物质、⽕⼭碎屑物等,在外营⼒作⽤下搬运、沉积、固结⽽成。
如砂岩、灰岩。
(3).变质岩: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转化⽽成的岩⽯。
如⼤理岩、⽚⿇岩等。
岩浆岩和变质岩⼜可统称为结晶岩。
3、三⼤岩类可以相互转化,岩浆岩、变质岩经风化、搬运、沉积、成岩作⽤,可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重结晶、交代、碎裂等),可转变为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岩经重熔作⽤可形成岩浆,冷凝为岩浆岩。
⼆、岩浆的概念1、岩浆: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体。
基本特征:有⼀定的化学组成、⾼温、能够流动。
2、岩浆作⽤: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其挥发分及地质应⼒的作⽤下,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不断地改变⾃⼰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的复杂过程。
按其侵⼊在地壳之中或喷出地表,可分为侵⼊作⽤和喷出作⽤;侵⼊作⽤所形成的岩⽯,称为侵⼊岩;喷出作⽤所形成的岩⽯称为喷出岩。
3、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硅铝矿物:SiO2和Al2O3含量较⾼,不含铁镁。
如⽯英、长⽯类及似长⽯类,这些矿物颜⾊均较浅,所以⼜叫浅⾊矿物。
铁镁矿物:FeO与MgO含量较⾼,SiO2含量较低,如橄榄⽯、辉⽯类、⾓闪⽯类及⿊云母类等,这些矿物颜⾊⼀般较深,所以⼜叫暗⾊矿物。
三、岩浆岩的结构构造产状:指岩浆岩的形态、⼤⼩与围岩的关系以及他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和构造环境、岩浆上升和活动⽅式等。
岩脉:是⼀种厚度⽐较稳定近于直⽴、切穿围岩层理、⽚理的板状侵⼊体。
1、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晶体形态,⾃形程度和矿物间(包括玻璃)相互关系。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e09fa1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a.png)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1. 岩石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岩石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上各种岩石的形成、组成、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科学。
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造体,通过对岩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演化历史、地壳变动和地球资源等问题。
1.1 岩石分类根据岩石形成过程和组成物质的不同,可以将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由于火山喷发或者深部侵入体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由于风化、冲刷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岩石,如砂岩、页岩等。
•变质岩:由于高温、高压或者化学反应作用而改变原有岩石性质而形成的新岩石,如片麻岩、云母片麻岩等。
1.2 岩石的组成和结构岩石主要由矿物质和岩石碎屑组成,其中矿物质是构成岩石的基本成分。
根据不同的矿物质组合,可以将岩石进一步分类为单一矿物质岩、复合矿物质岩和玻璃质岩。
•单一矿物质岩:由单一种类的矿物质组成,如方解石、萤石等。
•复合矿物质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种类的矿物质组成,如花岗岩、大理岩等。
•玻璃质岩:由玻璃体或者胶体颗粒组成,如黑曜岩、玻化木等。
在结构上,岩石可以分为块理结构、层理结构和节理结构等。
块理是指由于冷却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断裂面;层理是指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平行于地层面的裂隙;节理是指在地壳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规则性的断裂面。
2. 岩浆与火成岩火成岩是由于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岩浆是地壳中高温、高压下部分熔融的岩石物质,主要由矿物质和气体组成。
2.1 岩浆的形成和分类岩浆形成有两个主要来源:地幔上升和地壳部分熔融。
根据岩浆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可以将其分为酸性岩浆、中性岩浆和碱性岩浆。
•酸性岩浆:富含二氧化硅(SiO2)和铝(Al)的岩浆,具有高粘度和黏度,如花岗岩。
•中性岩浆:介于酸性岩浆和碱性岩浆之间的岩浆,如安山玻璃质。
•碱性岩浆:富含碱金属元素(钠、钾)的岩浆,具有低粘度和流动性,如玄武安山玻璃质。
岩石学知识点
![岩石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dd3516b7360b4c2e3f6437.png)
1、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
3、岩浆是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4、岩浆岩的概念: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5、主要矿物指在延伸中含量多,并在确定延伸大类名称上起主要作用的矿物。
6、次要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少于主要矿物的矿物。
7、副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很少,在一般岩石分类命名中不起作用的矿物。
8、结构:是指岩石的组成部分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9、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
10、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分为三大类:全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半晶质结构。
11、显晶质结构按颗粒大小分为:伟晶(颗粒直径>10MM),粗晶结构(颗粒直径>5MM>),中晶结构(颗粒直径2-5MM),细晶结构(颗粒直径2-0.2MM),微粒结构(颗粒直径<0.2MM)。
12、岩浆岩的结构按矿物颗粒的大小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
13、等粒结构是指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14、不等粒结构是指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
15、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为斑晶,小的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的为基质。
16、似斑状结构外貌类似于斑状结构,只是基质为显晶质的。
17、根据全晶质岩石中的矿物的自形程度可以分为三种结构:自形结构,它形结构,半自形结构。
18、自形结构指矿物晶粒具有完整的晶面。
19、它形结构指矿物晶体发育不完整,部分晶面完整,部分为不规则的轮廓。
20、半自形结构指矿物晶体无一完整的晶面,形状规则的轮廓。
21、岩浆岩常见的构造有:块状构造,斑杂构造,带状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流纹构造,珍珠构造,枕状构造,流面构造和流线构造。
岩石学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
![岩石学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145f07c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7.png)
岩石学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第一篇绪论一、岩石及其地质分布1. 概念岩石(rock):天然形成的、由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等)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岩石的基本特点:1) 岩石多由不同矿物组成,单矿物的岩石相对较少;2) 岩石可由玻璃质(如黑曜岩)、有机质(如沥青)、胶体物质等组成;3) 岩石一般指天然产出的固体物质,人工合成的矿物集合体称为工业岩石。
2、分类: 岩石可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① 火成岩: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在地面以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的产物。
占地壳体积的66%。
侵入岩: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凝固成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到地表形成。
② 沉积岩:地表岩石经风化等作用形成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约占地表面积的70%、地壳体积的8%。
以下两种作用综合产物的沉积→ 混积岩:☆化学及生物风化→ 化学溶液及胶体的沉淀→化学沉积(岩);☆剥蚀及机械破碎→ 碎屑物质(岩石碎屑、矿物碎屑或生物碎屑)→ 碎屑岩;③ 变质岩:已有岩石(火成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应力变化及化学流体等内动力作用下,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所形成的岩石。
占地壳体积的20%。
◇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固体状态下,一般未经过熔融过程。
◇变质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介于地表的沉积作用及岩石的熔融作用之间。
3、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互相过渡: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混合岩与火成岩;沉积岩与低级变质岩。
火成岩经风化沉积或变质作用,可形成沉积岩或变质岩;互相转换:沉积岩经变质改造或进一步的重熔作用,可形成变质岩或火成岩;变质岩经风化沉积或重熔作用,可形成沉积岩或火成岩。
3楼第二篇火成岩(Igneous rocks)二、岩浆及岩浆作用一、岩浆1、岩浆的定义: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的高温、粘稠熔融体,以硅酸盐成分为主,含有挥发分及少量固体。
有以下两层含义:1)岩浆产生的部位、性状和成分;2)岩浆的基本特点:具一定的化学组成、高温、具有流动性。
岩石学最全知识点
![岩石学最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41c4b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3.png)
岩石学最全知识点岩石学总结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岩浆2.岩浆作用3.岩浆岩的结构4.原生岩浆5.辉长结构6.粗玄结构7.拉斑玄武结构8.粗面结构9.反应边结构10.里特曼指数11.安山岩12.粗玄岩13.熔蚀结构14.包橄结构15.文象结构16.环带结构17.镁铁矿物18.蛇绿岩19.细晶岩20.斑状结构21.似斑状结构22.斑岩23.玢岩24.超镁铁岩25.超基性岩26.喷出岩31.熔结凝灰岩32.火山角砾结构33.凝灰结构34.集块结构35.火山碎屑岩36.细晶结构37.二长结构38.辉绿结构39.堆晶结构40.硅铝矿物二、填空第一节岩浆岩习题1.按主要造岩矿物颗粒的大小划分岩石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的矿物粒径(以mm 为单位)范围依次分别是__ _____、____和_____。
2.条纹结构是______和_______有规律地交生;文象结构是____有规律地镶嵌在______ 中。
3.安山岩的基质结构常见的有两种:(1)斜长石微晶呈平行定向或半定向排列,其间隙中充填的是辉石和磁铁矿等粒状矿物,称为__________;(2)斜长石微晶呈杂乱-半平行排列,微晶之间充填较多的玻璃质或隐晶质,称为________。
4.火成岩不整合侵入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5.火成岩的化学成分分类,按SiO2 含量划分为四大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的SiO2 含量(单位为wB/%)分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侵入岩的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对应的火山岩岩石名称分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常见的刚性火山碎屑物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火山岩岩石系列的划分,首先根据w(SiO2)-w(K2O+Na2O)图划分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系列。
岩石知识点总结
![岩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93ebf6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19.png)
岩石知识点总结一、火成岩火成岩是地壳中岩浆凝固形成的岩石,包括火山岩和深成岩两大类。
(一)火山岩火山岩是玄武岩、安山岩、石英闪长岩、橄榄岩等的总称。
火山岩是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后形成的。
火山岩的颜色多样,可以是黑色、灰色、绿色等。
火山岩具有多孔、轻质的特点,因此适合作为建筑和雕刻材料。
在火山区域火山岩也可以用来制造火山石等装饰品,对于地方特色的开发有很大的作用。
(二)深成岩深成岩主要是花岗岩和辉石岩。
深成岩是地壳深部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经过长期的地壳运动和风化剥蚀,才被暴露在地表上。
深成岩的颗粒粗大、结构致密,耐磨性强,一般用于建筑材料,例如桥梁、广场的修建等。
在中国,深成岩也是一类重要的建筑材料,如古时的豆腐石、皇家陵墓的建筑用石等。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地表或水下沉积物经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页岩、泥岩等。
(一)石灰岩石灰岩是含有石灰质的岩石,主要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
石灰岩可以分为地震石灰岩、化学石灰岩和有机石灰岩三种类型。
石灰岩可以用于建筑和雕刻,也可以用于制造石灰。
地震石灰岩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历史上很多古建筑都是用地震石灰岩建造的。
(二)砂岩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等矿物组成,颗粒较大,质地较硬。
砂岩常用于建筑、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也可以作为研磨材料和玻璃原料。
(三)页岩页岩是颗粒较细的沉积岩,主要成分是粘土矿物和石英。
页岩的质地坚硬、致密,耐磨性强,因此常用于建筑和道路的铺面材料。
(四)泥岩泥岩是以泥粒为主要成分的岩石,主要成分是黏土矿物和石英。
泥岩常用于瓦、瓷的制造和建筑材料的生产。
三、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由火成岩、沉积岩和古老变质岩改变而成的岩石。
变质岩可以分为麻粒岩、片麻岩、云母片岩、石英片岩和大理岩等。
变质岩一般具有颗粒细致、结构紧密、硬度大、耐磨性强的特点,因此常用作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
如路面用大理岩,墙面用云母片岩等。
四、岩石的利用岩石是地球具有重要的资源,可以被广泛利用。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284bf2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1.png)
岩石学知识点总结岩石学知识要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岩浆: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2.岩浆作用:是岩浆的形成、演化及侵入、喷出和冷凝结晶最终形成火成岩的复杂过程。
3.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
4.原生岩浆:由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遭受变异的岩浆。
5.辉长结构:是辉长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形-它形粒状。
6.粗玄结构:又称间粒结构。
在不规则排列的长条状斜长石微晶间隙中,充填若干个粒状辉石和磁铁矿物的细小颗粒。
7.拉斑玄武结构:填隙物有辉石、磁铁矿物及玻璃质8.粗面布局:喷出岩的基质中钾长石微晶呈平行排列。
9.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
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1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
10.XXX指数:δ=(K2O+Na2O)2/(SiO2-43)(wt%)δ<3.3者称为钙碱性岩,δ=3.3-9者为碱性岩,δ>9者为过碱性岩。
11.安山岩:是中酸性火山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种熔岩,常常形成典型的火山锥或呈岩流、岩穹、岩钟产出。
12.粗玄岩:结晶程度较好,为全晶质,基质具粗玄结构,具喷出产状。
13.熔蚀结构:在地下深处生成的斑晶上升到地表或浅处时,由于物化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压力降低使一些固相的熔点降低,岩浆在地表氧化,温度一度升高等,会造成早已结晶的斑晶熔蚀,形成斑晶的熔蚀结构14.包橄结构:橄榄辉石岩中,常见到大的辉石晶体内,包含有许多被溶蚀的浑圆状的小橄榄石颗粒15.文象布局:石英呈肯定的外形(如尖棱形,象形文字形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这些石英在正交偏光下同时消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学知识要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 岩浆: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2. 岩浆作用:是岩浆的形成、演化及侵入、喷出和冷凝结晶最终形成火成岩的复杂过程。
3.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
4. 原生岩浆:由地幔或地壳岩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遭受变异的岩浆。
5. 辉长结构:是辉长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和辉的自形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形-它形粒状。
6. 粗玄结构:又称间粒结构。
在不规则排列的长条状斜长微晶间隙中,充填若干个粒状辉和磁铁矿物的细小颗粒。
7. 拉斑玄武结构:填隙物有辉、磁铁矿物及玻璃质8. 粗面结构:喷出岩的基质中钾长微晶呈平行排列。
9. 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
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虏晶,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
10. 里特曼指数:5=(K20+Na2O 2/ (SiO2 -43 (wt%) S <3.者称为钙碱性岩,5 =3.-9者为碱性岩,5 >翳为过碱性岩。
11. 安山岩:是中酸性火山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种熔岩,常常形成典型的火山锥或呈岩流、岩穹、岩钟产出。
12. 粗玄岩:结晶程度较好,为全晶质,基质具粗玄结构,具喷出产状。
13. 熔蚀结构:在地下深处生成的斑晶上升到地表或浅处时,由于物化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压力降低使一些固相的熔点降低,岩浆在地表氧化,温度一度升高等,会造成早已结晶的斑晶熔蚀,形成斑晶的熔蚀结构14. 包橄结构:橄榄辉岩中,常见到大的辉晶体,包含有多被溶蚀的浑圆状的小橄榄颗粒15. 文象结构:英呈一定的外形(如尖棱形,象形文字形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中,这些英在正交偏光下同时消光。
肉眼可见的叫文象结构16. 环带结构:常见于一些固溶体系列的矿物中,以斜长最常见(图3-4)。
固溶体矿物从中心向边缘具有不同的端元组成而形成环带,镜下显示不同的消光位。
可出现An 分子由中心向边缘递减的正环带,也可出现反向变化的反环带及交替变化的韵律环带。
17. 镁铁矿物:矿物中FeO、MgO 的含量较高,包括橄榄类、辉类、角闪类及xx 类。
18. 蛇绿岩:蛇绿岩是代表由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辉绿岩、枕状熔岩/ 细碧岩和伴生沉积物--放射虫硅质岩、远洋粘土和有虫灰岩组成的一套岩组合的术语。
一般认它代表了洋中脊处的大洋岩圈组成,并将蛇绿岩的出现作为古板块缝合线位置的标志。
19. 细晶岩:细晶岩是一种浅色的脉岩,它以缺乏暗色矿物,并具细晶结构为特征。
20. 斑状结构:岩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
21. 似斑状结构:岩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为基质,基质为显晶质。
22. 斑岩:斑晶以英、碱性长和似长为主。
23. 玢xx:斑晶以斜长和暗色矿物为主。
24. 超镁铁岩:超镁铁岩在化学成分上贫SiO2及K2O Na20,富MgO、FeO。
矿物成分上镁铁质矿物(暗色矿物)含量较高,色率大于90%25. 超基性岩:指岩SiO2含量小于45%的火成岩26. 喷出岩:是岩浆及其它岩经火山喷出地表后冷凝和堆积而成的岩。
31. 熔结凝灰岩:塑变玻屑仍可恢复弧面棱角状形态,塑变岩屑发育。
塑变碎屑受刚性碎屑挤压,在其边缘,尤其是在受压的一,出现明显的变形定向,因此具明显的流状构造。
常呈巨厚堆积,剖面上位于喷发单元的中上部。
32. 火山角砾结构:粒度介于64mm-2mm 之间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般>50%,不少于。
33.凝灰结构:粒度介于2-0.0625mm 之间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般>50%,不少于。
34. 集块结构:粒度>64mm 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般>50%,不少于。
35. 火山碎屑岩: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后经多种式固结而成的岩,其中含少量的正常沉积物时,则是火山岩与沉积岩的过渡类型。
36. 细晶结构:是由细粒它形的长和英组成的细粒它形粒状结构。
在手标本上,断口常呈细砂糖状37. 二长结构:斜长自形程度高,钾长呈它形分布于间隙中,或斜长晶体嵌在大块的钾长之中38. 辉绿结构:是浅成基性侵入岩(辉绿岩)中的典型结构。
斜长和辉颗粒大小相差不多,杂乱分布的自形晶斜长和辉颗粒大小相差不多,自形晶斜长之间形成近三角形空隙,其中充填单个的它形辉颗粒。
39. 堆晶结构:是在粗大的、相互连结的自形到半自形晶体粒间充填其它矿物的一种结构。
这些粗大的晶体称为堆晶(Cumulus crystals,主要是岩浆中早晶出的晶体由重力分异作用沉淀到岩浆房底部的,由于结晶早,具充分的自由生长空间,因此自形程度较好。
40. 硅铝矿物:矿物中SiO2与AI2O3的含量较高,不含FeO和MgO,包括英类、长类及似长类。
他们基本不含色素原子,颜色较浅,所以又称为浅色矿物。
二、填空第一节岩浆岩习题1. 按主要造岩矿物颗粒的大小划分岩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的矿物粒径(以mm 为单位)围依次分别是d>5mm、2-5mm 和0.2-2mm。
2. 条纹结构是碱性长和钠长有规律地交生;文象结构是英有规律地镶嵌在碱性长中。
3. 安山岩的基质结构常见的有两种:(1)斜长微晶呈平行定向或半定向排列,其间隙中充填的是辉和磁铁矿等粒状矿物,称为交织结构;(2)斜长微晶呈杂乱-半平行排列,微晶之间充填较多的玻璃质或隐晶质,称为安山结构。
4. 火成岩不整合侵入体主要有岩墙,岩基,岩株三种类型。
5•火成岩的化学成分分类,按SiO2含量划分为四大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的SiO2含量(单位为wB/%)分别依次是<45% ,45-53% , 53-66% , >66%。
6. 与侵入岩的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对应的火山岩岩名称分别依次是苦橄岩,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
7. 常见的刚性火山碎屑物有岩屑和晶屑。
8. 火山岩岩系列的划分,首先根据w(SiO2)-w(K2O+Na20)图划分为碱性系列和亚碱性系列。
9•根据Si02含量,将岩浆岩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10. 辉绿岩属于岩浆岩的基性岩类,这种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斜长和辉。
11. 岩浆岩中Si02含量大于65%的喷出岩称为流纹岩;Si02含量为52%-65%的勺浅成岩称为闪长斑岩,Si02含量小于45%的深成岩称为橄榄岩。
12. 鲍文反应序列中最先结晶勺矿物是橄榄。
13. 与玄武岩成分相当勺侵入岩是辉长岩。
14. 岩浆的粘度主要受温度,压力,Si02三个因素控制。
15. 按Si02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四类。
按里特曼指数(S)又分为,钙碱性,碱性,过碱性三个系列。
16. 根据岩浆岩中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将矿物分为铁镁矿物和硅铝矿物两类。
17. 根据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在岩浆岩分类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三类。
18. 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浅成岩中斑状结构的岩。
斑晶以斜长和暗色矿物为主称玢岩;斑晶以英、碱性长和似长为主,称斑岩。
19. 基性喷出岩代表性岩是玄武岩,其往往具斑状结构,基质常具粗玄结构、间隐结构、拉斑玄武结构。
20. 正长岩-粗面岩类主要造岩矿物有碱性长。
粗面岩常具有粗面结构,其特征是碱性长微晶近于平行排列,若遇斑晶时,微晶绕过斑晶。
21. 岩浆岩的碱性程度是指岩的碱(Na2O+K2Q饱和度,确定岩浆岩碱性程度的里特曼指数(= ( K2O+Na2Q 2/ (SiO2 -43 ( wt%)。
22. 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多形成于不同世代;似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则基本上是同世代的产物。
23. 常见交生结构有文象结构、条纹结构、和蠕虫结构。
24.超基性岩以SiQ2含量<45%及不含英为特征,超镁铁质岩以镁铁矿物含量高而命名。
25. 火山岩一般分为碱性和亚碱性两个系列,后者又可分为钙碱性和拉斑玄武岩系列。
26. 安山岩是一种分布较广的火山熔岩,它主要分布于活动大陆边缘、造山带,现代岛弧地区。
环太平洋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为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组合,且以安山岩为主,地质上称为安山岩线。
27. 原生岩浆的种类并不多,但地壳中的岩浆岩种类却多种多样,其形成机理是岩浆分异作用、同化作用,混和作用使成分均一的岩浆演化成多种成分岩浆固结的结果。
28. 某岩具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含斜长60%,角闪20%,英10%,钾长5%,黑云母3%,磁铁矿1%,定名为英闪长岩岩29. 某岩浅灰绿色,块状构造,斑状结构。
斑晶为中粒的斜长、角闪,基质为隐晶质,定名为安山岩岩。
30. 某岩斑晶为钾长、英,基质细粒结构,基质中主要矿物为钾长、英、酸性斜长,应定名为斑状花岗岩岩。
31. 某种岩含橄榄60%,辉36%,尖晶4%,定名为尖晶橄榄岩岩。
32. 某种岩含橄榄95%,辉3%,角闪、铬铁矿少量,定名为橄榄岩岩。
33. 按粒度大小,常见火山碎屑有火山集块,火山角砾,火山凝灰34. 黄褐色,斑状结构。
基质为霏细结构和球粒结构。
块状构造,斑晶矿物为透长和英,定名为黄褐色流纹岩.35. 灰绿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Pl,40%;Opx,20%;Cpx,18%;Ol,22%,定名为灰绿色中粒橄榄xx 长长xx。
36. 浅肉红色。
粗粒结构,块状构造,斜长,30%;正长,15%;条纹长,25%;微斜长,5%;角闪,15%;黑云母,6%;英,4%。
定名为肉红色粗粒角闪黑云英二长岩。
37. 灰紫色。
斑状结构,基质为玻璃-隐晶。
气构造,斑晶矿物为透辉和斜长。
基质微晶斜长牌号为An30 号的中更长,定名为灰紫色透辉安山岩。
38. 灰绿色,斑状结构。
基质为隐晶。
块状构造。
斑晶矿物为普通角闪和中性斜长,定名为灰绿色闪长玢岩。
39. 紫红色,凝灰结构。
块状构造。
晶屑30%;岩屑20%;玻屑40%;;另外还有10%的火山灰,其中晶屑矿物成分为Or,PI,Q定名为紫红色流纹英安质复屑凝灰岩。
40. 斜长常见环带结构,An 分子由中心向边缘递减的为正环带,反之称为反环带。
41. 较常见的交生结构有条文结构、文象结构、蠕虫结构三种,主要出现在xx 类岩中。
42 岩浆岩中反映矿物间相互关系的结构有包含结构、交生结构、反应边结构、环带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