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拓展课
2022年人教版《孙权劝学》七年级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2年人教版《孙权劝学》七年级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⑵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1.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教师讲故事,出示课题、作者并板书孙权劝学)2.作品、作者介绍师提问学生,师生齐说,《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谁能说一下《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司马光是一个什么人?(提问学生)《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7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文翻译
从前,当初,这是追 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之间也 以“卿”为爱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对某人说,常与
当道,当权。
“曰”连用。
古时王侯的自称。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
推托。
事务。
邪!语气词,后写
作“耶”。
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文章写了哪三个情节?围绕什么中心来写?
孙 权
孙权 劝 学
蒙
吕蒙 就 学
学
吕
肃
鲁 鲁肃 赞 学
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理清课文思路。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 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 了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 之“结友”的故事。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结构梳理
孙 权 对话 劝 学
研读赏析
本文的人物对话写得十分精妙。请反复品读,细细揣 摩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体会本文 对话描写的特色。
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 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 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语中可见他颇 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 快之大。
“不可不学”
孙权 孙权“(大恳有切所、益关”心) 劝学 吕蒙
“乃始就学”
认真
与蒙 议论
鲁肃“(非惊复异吴、下赞阿叹蒙)”
吕蒙 “刮目相待”
(自得、自豪)
风趣
概括主题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 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 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学习就会有长进, 突出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孙权劝学》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4孙权劝学课时第1课时一、课标要求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
《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
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几篇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课文,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四、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一些文言词语的用法,领会文章内容,品味文章中传神的人物对话。
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理解刻苦学习对自己的成长重大意义;敦促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品味文章中人物对话,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大战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你可知道,他曾才疏学浅,后来却被鲁肃大加赞赏。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优质课件
11
总结拓展
写作特色
本文主要运用对话刻画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言简 意丰、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孙权、吕 蒙、鲁肃三人说话时的神态、口吻和心理。
12
总结拓展
《课文解读》
孙权平易近人。他对部将要求严格,为提高战将吕蒙的指挥 艺术而谆谆教导。
9
局部探究
2.鲁肃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主动与吕蒙 “结友”,就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华谋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 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10
局部探究
3.阅读全文,想一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权谓吕蒙曰
谓:告诉
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好处
文言虚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罢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6
整体感知
见
一词多义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知道,了解) (认清)
孤岂欲卿为治经博士邪 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做) (对,向)
7
整体感知
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独
博士 古义:当时专营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名称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
古义:只,仅仅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8
局部探究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拓展课
吕蒙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 虚心听劝、学有所进
小结
丰富的人物描写 方法——丰满人物 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合适的表现手 侧面描写 表现手法 对比 法——突出人物
人
动作描写
小结
实战演练
诗歌——《逢入京使》
请运用合理的想象,合境含情的表现手 法,丰富的人物描写方法,扩写该诗。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1、2组扩写第一句,3、4组扩写第二句, 5、6组扩写第三句,7、8组扩写第四句
小结
语言描写 事 神态描写 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
人
表现手法 人称
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侧面描写 对比 第一人称
小结
课后练笔:结合春游经历与图片内容,借助所
给导图,写三百字以上的《过山车之旅》
语言描写 事 神态描写 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 人 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孙权劝学》拓展课
——如何让人物活起来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扩写,感悟、 把握人物描写方法。 2.学会借助思维导图来整理和 建构写作技法思维。
话说春游
外貌 语言
神态
动作
人
事
语文老师 被激流勇 进吓死了
实例分析
课文——《孙权劝学》
简述文中事
孙权
劝
学
吕蒙
先辞后就
鲁肃
赞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优质课件
12
作业设计
2.仿写训练: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 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 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 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节选自弗朗西斯·培根《论 学习》 )
涉猎: 才略:
粗略地阅读。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吴下阿蒙:比喻才识尚浅。
5
整体感知
《孙权劝学》
6
整体感知
句子翻译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
局部探究
1.孙权是怎么劝学的?
孙权劝学分三步,先是提出建议;接着针对吕蒙的托辞进行反 问;最后现身说法。
8
局部探究
2.劝学的结果怎么样?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借用了鲁肃的一句话从侧 面写出了劝说的结果,更具说服力。朗读时要读出鲁肃的惊讶赞 美的语气。
9
局部探究
3.学习了本文,你从中得到了那些有益的启示?
孙权劝学
新课导入
孙权劝学
请看题目,谁来说说你对题目中哪个字 或词比较感兴趣?
2
整体感知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3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卿(qīng) 岂(qǐ) 遂(suì) 邪(yé)
涉猎(shè) 更(gēng)
孰(shú)
4
整体感知
当涂: 治经:
词语释义
当道,当权。
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
【导语】本⽂选⾃《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撰《资治通鉴》的⽬的是想让后⼈通过历的⼀些的失吸取教训从⽽更好的治理国家。
⼩编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孙权劝学》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导⼊。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它选⾃《资治通鉴》,同学们先看⼀下《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
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再了解⼀下。
⼆、感知课⽂ 1.学习⽂⾔⽂最重要的是朗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下⾯⽼师读⼀下,同学们要听准字⾳、停顿。
2.好,请同学们看⼤屏幕,看看这⼏个字怎么读。
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注意读准字⾳,还要把握好节奏。
4.好,下⾯谁愿意给⼤家展⽰⼀下你的朗读才能啊? 5.下⾯,让我们来了解⼀下⽂章⾥的⼈物! 孙权(182-252)即吴⼤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
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政权,据守江东。
208年与刘备联合,⼤败曹操于⾚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安徽⾩南⼈,少依孙策部将邓当。
邓当死代领其军。
后从孙权攻占各地。
曾随周瑜、程普等⼤破曹操于⾚壁。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敬,临淮东城⼈。
出⾝⼠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破曹军于⾚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6.理清了⼈物关系,下⾯我们来疏通⽂意。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来疏通课⽂,有问题尽量在⼩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
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 请同学们看⼤屏幕。
还有两个成语出⾃本课,看⼤屏幕;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的⼈. ⽬相看): ⽤新的眼光来看待.希望同学们能把它们积累下来,并熟练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优质课件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 描写)
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
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
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点:
教学重
1、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解题及作者作品简介: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 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三国时吴国 的名将)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的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 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 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 他可要刮目相待。
情节结构
劝 学— —
详写
就 学— 论 议— 结 友
—略写 — 详写
略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反2)问“句孤,岂强欲调卿并治不经是为要博目士蒙邪研!究”儒家经典, 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反3)问“句卿,言否多定务吕,蒙孰辞若以孤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延伸拓展: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 ,谈谈两文内容和写法上的 异同
内容上: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 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之余,读书学习,其才略 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方仲永幼年聪慧 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后变得平庸无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四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疏通文意。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举例: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提升。
难点:学生阅读古文时,对句子结构、词汇用法等方面的理解存在困难。
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逐步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得到了较好的反馈,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学,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孙权劝学的场景。这个环节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词汇、句式等方面的困难。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前,先对古文词汇和句式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孙权劝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形成自己的见解。
难点: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受到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难以形成独立思考。
解决方法: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逐步提高思辨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孙权劝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身边朋友或同学不愿意学习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孙权劝学的奥秘。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的大意。
(3)了解孙权的生平事迹,理解他劝学的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孙权和《孙权劝学》的背景。
(2)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共同解决问题。
(3)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惜时间的观念,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孙权和《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对孙权劝学的深刻含义的领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孙权劝学》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孙权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孙权和《孙权劝学》的背景。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共同解决问题。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讲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领悟。
5. 朗读和背诵:(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背诵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5课《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年级七年级主备人讲课时间科目辅备人语文课题《孙权劝学》课型新授讲课人年月日,第周,礼拜第节充分调换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研究,让学生自设计理念学知识与技术习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主的与文本、教师和其余同学进行对话。
1、认识相关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文学知识。
2、掌握文中波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1、在娴熟朗诵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留。
2、理解文意,领会对话中的不一样语气,推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情和心理活动,从而剖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色。
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建立学无止境,开卷有利的终生学习看法。
重难点1、文言词义理解。
2、品尝孙权、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此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色。
3、联系生活,真实意会到念书学习关于一个人材能的发展和完美的重要作用。
教法朗诵法、合作沟通法、研究法教课准备多媒体教课课件教学过程个性展现集体智慧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话说三国鼎峙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这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据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任。
可吕蒙有个缺点:不爱念书学习。
孙权每每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认为自己一介武夫,念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简介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供给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 2)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二、读一读,初步感知1、师范读或放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出停留。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诵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留。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朗诵,实时纠正学生读不到位之处,指导学生的疑难之处。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 15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4
《资治通鉴》一、教学目标: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提升文言文的朗读水平与水平。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使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雅言的品质,明白学习的作用,重视学习,会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孤、博士、见、但、乃等文言实词、虚词。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水平与水平。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使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分享材料。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3、拓展延伸辅助材料---比较阅读(1)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2)劝学君子曰:学不能够已①。
青,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③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④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⑤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⑥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积跬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⑧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⑨,功在不舍⑩。
锲11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注:①已:停止。
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孙权劝学范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孙权劝学范文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5孙权劝学范文第15课《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25张PPT)
再读课文,读准读熟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 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 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 母结友而别
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
(吕蒙)
深感自豪 14
收获盘点
神宗说《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与 成长也很具有启发作用。文中哪个人物是你 的偶像?你从他身上获得了哪些做人或学习 方面的启迪?畅谈收获。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冰心
课外阅读
阅读《三国演义》《三国志》 《资治通鉴》等书目,感受名著魅力。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 名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 语的习惯; 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孙权劝学 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司 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体通史,记载了 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神宗以 其“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命名为 《资治通鉴》,即为 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 鉴。
关于史书的小常识
• 通史:连贯的记叙各个时代的事实的史书。如 《史记》。
• 断代史:不连续的记载朝代历史。如《汉书》 《三国志》。
蒙何日阿“陽蒙書言但“蒙當初 母見,蒙卿,乃,多當孤辭塗, ,事即!今與始自務涉豈以掌權 結之更”者蒙就以,獵欲軍事謂 友晚刮蒙才論學為孰,卿中,呂 而乎目曰略議。大若見治多不蒙 別! 相 : , , 及 有 孤 往 經 務 可 曰 。” 待 “ 非 大 魯 所 ? 事 為 。 不 :
《孙权劝学》拓展阅读
《孙权劝学》拓展阅读1.《孙权劝学》拓展阅读篇1鲁肃过蒙屯下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
书三上,权乃听。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三国志·吕蒙传》节选)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2)诣:(3)就:(4)悉: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3.句子翻译(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译文:(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答: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二)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⑶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拓展阅读 孙权劝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拓展阅读孙权劝学谷利,本是三国时期孙权的左右给事,因其谨慎直率、忠诚果断、言不苟出,孙权对他十分宠信,用为亲近监。
公元214年,孙权带领大军攻打合肥,但久攻不下,就撤军回师,到了津北又被曹将张辽所袭,幸亏凌统等人死命保卫孙权,孙权才骑着骏马带领谷利等人到了津桥。
这时,桥的南头已被破坏,还有一丈多的桥板被拆掉,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谷利急中生智,他在孙权的马后,手里拿着马鞭,猛地抽了一鞭,马被突然一击,如飞般跃起,腾空到了对岸,孙权顺利地逃离险关。
这事过后,孙权非常佩服谷利的胆识,破格拜谷利为都亭侯。
公元226年,孙权在武昌乘坐新建的大船试航,不巧途中遇到大风。
谷利马上命令船工立即靠岸,以躲避狂风巨浪。
孙权起初坚决不同意,说:“不能靠岸,继续航行。
”谷利一再陈述,孙权仍不为所动。
这时,谷利拔出刀来对船工说:“不靠岸者,斩。
”船工立即冒着狂风巨浪,想尽一切办法靠岸。
孙权大怒说:“谷利,你为什么这样怕水?”谷利当即跪下说:“大王乃万乘之主,戏于猛浪之中,如有闪失,社稷怎么办?”孙权这才明白,并非谷利怕水,而是对自己一片忠诚。
从此以后,孙权对谷利就更器重了,不再叫谷利的名字,而是常亲昵地称呼谷。
可见,孙权的选才标准,只有两条,那就是忠与能。
只要忠能,虽卑不弃,量才而用。
当初,孙策派吕范主管财务。
那时孙权年少,常私下向吕范索要钱物,但是吕范从来不敢擅自做主,事事必先向孙策请示,孙权因而记恨吕范,心想:等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重重地惩处他。
后来,孙权代理阳羡长,有私下开支。
孙策有时候要进行核计审查,担任功曹的周谷就帮着孙权制造假账,使他不受责问,孙权那时对他十分满意。
公元200年,孙权统管国事后,经过深思熟虑,他认为吕范忠诚,深为信任,因而像哥哥孙策一样重用吕范。
而周谷善于欺骗,伪造簿册文书,不予录用。
【且读且思】本文一共记叙了几个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故事的内容。
答案:三个;①谷利在千均一发之际猛抽马鞭,使孙权顺利渡河;②孙权坐新船试航遇大风,谷利自做主张让船靠岸;③孙权重用正直的吕范而拒用善骗的周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