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现状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货币体系现状与趋势
摘要: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和接踵而至的欧债美债危机使各国遭受重大打击,也充分暴露了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高涨。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和其与世界经济失衡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世界经济失衡
中图分类号:f8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01
一、国际货币体系缺陷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又称“牙买加体系”,其多元化储备结构,为国际经济提供多种清偿货币,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挂钩,同时多样化的汇率也适应了不同国家经济的需求,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灵活性,有较强的适应性。
牙买加体系对各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
作的一系列规定没有硬性约束,就结果来看,全球汇率制度呈现外围——中心结构。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位于结构中心,向外输出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实行浮动汇率。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位于外围,多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汇率与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挂钩。这样的结构造成中心国家输出货币而获取实物资源,外围国家持有储备货币满足国际收支需求,同时向中心国家输出资源。从此可以看出,牙买加体系并没有真正解决布雷顿森林体
系的缺陷。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极——美国与其他国家转化为现在牙买加体系的中心国和外围国,其本质没有发生更本的变化,货币体系的既有矛盾没有得到解决,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仍然持续,其仍然是主要的国际计价单位,支付手段,储备货币国际需求的增加需要的贸易逆差和储备货币作为国际货币要求的
币值稳定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被更本解决,“特里芬两难”依然存在。牙买加体系的诞生作为国际间协调与合作的结果,虽然解决了美元本位制存在的一部分问题,却并没有完全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同时牙买加体系也有其内在缺陷:其一,多元化国际储备背景下,缺乏统一而且稳定的货币标准,汇率波动较大,非常容易造成国际金融不稳定,各国货币协调难度和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其二,浮动汇率制度易于受各国政治经济影响,汇率波动明显,增大了外汇风险,一定程度上对国际贸易与投资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三,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波动频繁为投机资本创造条件,投机活动又加剧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其四,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国际货币体系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因此,大部分国家只能依赖庞大的外汇储备抵御外汇风险;第五,牙买加体系没有硬性规则或制裁办法,协调机制不健全,各国政府均根据自己国家利益行事,易于造成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严重的利益冲突。
二、世界经济失衡
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和世界经济失衡关系密切,是造成世界经济失衡的关键性因素。“布雷顿森林体系ii”理论指出,亚洲一些区
域采用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与美元挂钩,形成事实上的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于这些区域多采用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策略,汇率常被低估,实现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持续盈余。台湾、韩国等经济体较小,对世界经济影响有限,中国持续出口导向政策确实对世界经济造成较大影响。其他学者也通过研究发现,全球失衡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上升有重要联系。随着美元国际地位的提升,“特里芬两难”愈加剧烈,然而并没有相对美元很好的替代货币,美元依然是全球避险货币。这造成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加剧全球经济失衡。
当今的世界是广泛联系的整体,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化进程使国与国,地区与地区间关系更加密切,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国际贸易增长迅速,全球金融体系已经连成一个整体。与国际贸易相比,更为庞大的市场是国际外汇市场。据统计,2011年世界贸易额为18.2万亿美元(wto2012),而2010年4月的日均外汇交易量就达3.98万亿美元(bis2010银行三年期报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的变化能非常快地通过浮动汇率和国际贸易传导到另一国。同时由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西方国家将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制造环节大规模转移国外以取得劳动力低成本和大市场优势,使得传统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减小,金融等服务业比重不断阔大,大量消费品和制成品依赖进口,加剧贸易失衡。结构性的国际分工格局变化使西方国家长期的低利
率政策并不能很好的刺激其国内经济,而过多的流动性带来国际资本套利流动泛滥,汇率过度波动,更增添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全球金融危机根本原因就在于以上提到的两点:世界经济失衡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基础性缺陷。世界经济失衡迫使发达国家不断采取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造成流动性泛滥,利率降低,刺激金融机构承担过度风险,同时发达国家对金融体系监管较为松弛,导致全球金融体系风险过高。要解决金融危机问题势必将面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重组。
三、改革与展望
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从来就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从古至今国际货币体系都是各个国家间相互协调合作,相互妥协的结果。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间协调合作诞生了牙买加体系。而在经历过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后,各国都意识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将次贷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失衡与再平衡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作为国际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的核心。现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继续巩固,美国数据良好,欧债危机高潮已过,但复苏进程仍然不均衡,下行风险仍然存在。各国应该继续加强协调,共同解决导致金融危机的深层次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呼声已久,也提出过一些改革方案。比如提倡以某种方式回复金本位制的思想,然而这是一种很明显的错误思想,这种方案不现实也不可能。另一种典型的折中方案要数区域货币一体化,以欧元区为代表。20世纪60年代由蒙代尔等人创立发
展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成为欧元诞生的主要理论依据,而欧元的诞生是一种对建设超越主权的国际货币改革目标的实验。虽然去年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的泥潭,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与美债危机不同的是,欧债危机的发生促使各国进行改革。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南欧国家生产成本和生产率的分化,事实上,欧元诞生的十年年间,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葡萄牙单位劳动成本分别增长了30%、28%、36%和25%,相比较而言,德国只增长了不到5%,而南北欧生产率却没有显著差异。欧债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这一内在因素,也促使南欧各国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提升自身生产率,控制成本。短期看来,社会改革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甚至是选民的反对,但从长期来看,对欧洲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效果。第三种比较激进的方案是发行超越主权的国际货币。然而就如上文提到的,国际货币体系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由于文化,价值取向和各国利益不同,很难达成一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只能在各方协调、谈判和妥协中慢慢解决,一蹴而就的超主权国际货币方案也是不切实际的。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将在谈判中缓慢前行。现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首先,imf以及世界银行中,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和投票权,从国际货币体系治理机制方面进行了改革;其次,扩大了特别提款权(sdr)发行使用范围,调整了sdr 一篮子货币权重,为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与国际支付提供重要的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