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史:威尼斯画派(15—16世纪)【2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艺术史:威尼斯画派(15—16世纪)【20】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威尼斯在15世纪成为地中海沿岸最大的商业中心,实行贵族共和制政体,整个城市充满了繁华的世俗气氛,到15世纪后半期美术题材就从宗教转向了世俗。湛蓝的海水与东方商船绚烂的色彩交相辉映,使这儿的艺术家对色彩特别敏感,世俗的题材使他们把目光转向美丽的自然风光,舒适豪华的生活也带来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色彩鲜艳、富于乐天情趣的威尼斯画派一直倍受青睐。其偏重色彩、注重感觉的特点,对日后一切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艺术家都具有启发意义。威尼斯画派形成与15世纪后期,繁荣于16世纪,开创者是乔凡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 1430—1516年)。与同时代的画家相比,他更注重风景的描写,把自然景色诗意化,使作品充满宁静和淡雅的情调。即使在圣母的形象中,他也没忘记以优美的风景作背景。《有小树的圣母》扫除了传统的宗教气息。《有小树的圣母》

在晚期作品《神的欢宴》(又名《诸神的宴会》)、《湖的圣母》中,他开始大胆地采用外光,色彩变得明朗鲜艳起来,流畅的线条富于音乐性,这种和谐优美的基调促进了威尼斯画派的形成和发展。《神的欢宴》

《园中祈祷》描写基督在克西马尼的园子里辛苦地作最后的

祈祷。贝利尼在曼坦那的坚实构图中找到了冥想的及诗意特色的灵感,并将之用在自然美的景物上。画家透过宽旷原野空间,通过黎明的光线传达给我们以深沉的情绪,沉睡在大地上的信徒们流露出苦恼与迷茫。全幅画构思独特,趣味迥异,可谓情景交融,开创了文艺复兴时代祭坛画的新局面。画面的构图采用写实主义手法,色彩自然生动。《园中祈祷》乔尔乔纳(1477-1510)是从贝利尼风格过渡到威尼斯画派全盛时期的人物。乔尔乔内的绘画造型优美,有绚丽的色彩,柔和的明暗关系,人物和风景自然交融,开创了风景人物绘画的新格局,而佛罗伦萨画家则仅仅把风景作为人物的陪衬。乔尔乔纳诗一般的画面,并不单纯是一种优美的视觉效果,而且有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如《三个哲学家》就分别代表了中世纪哲学、东方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尤其在代表人文主义思想的青年学者身上倾注了他的热情和理想。《三个哲学家》又称《三圣贤》《田园合奏》则是一曲美丽的大自然和对幸福的人生的赞歌,画中两个女裸体分别象征两位游吟诗人歌唱的内容。这件作品先是由乔尔乔内绘制,后由提香继续完成的。这件作品展示了一幕耽于幻想的神、人心灵交流的幻境,充满神秘的诗意,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梦幻般向往。《田园合奏》又称《乡村音乐会》《沉睡的维纳斯》是乔尔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最后由提香完成。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在自然

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躯体优美而温柔,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这种艺术处理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这副画在形体、色彩、柔和的线条和景色的层次上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沉睡的维纳斯》

《暴风雨》大约创作于1505-1507年,乔尔乔内在作品右侧描绘了一个披着围巾的裸妇在给孩子喂奶,对面有一手持兵器的武土。画面的中心是远处的风景建筑物,小桥流水及翻滚变幻的乌云,近处还有建筑废墟的残断圆柱。整幅作品将大自然的风光放在主要位置,而人物似乎成为一种陪衬,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据有的史家分析,《暴风雨》含有某种寓意,似乎说明了自然变化与人的关系,类似我国“天有不测风云”的警世感。这幅画的背景非常写实,艺术家在表现遥远天际的暴风雨征兆方面所作的观察是符合现实的,光与色都处理得很好,可以说是一幅独立的风景画。受乔尔乔内的影响,后世的画家开始将对画面背景风景的重视提到与画面人物相等同的位置上。画家力求表现出在遥远天边暴风雨即将来临,而眼前则是山雨欲来、溪水袜木浸润着奇妙的光与色的景象,烘托出音乐般丰富而协调的气氛。画中少妇美丽的胴体以风景为衬托,表现出一种静中有动、动静互

补的氛围。《暴风雨》提香·韦切利奥(1490-1576)被誉为西方油画之父,他的作品不象乔尔乔纳那样抒情和宁静,而是显得壮丽、热情和富于想象,色彩强烈、用笔奔放。色彩是威尼斯画派的灵魂,一代色彩大师提香的作品,画面绚丽、人物健美,在西方艺术中树立了新的典范。在早期作品《天上与人间之爱》又名《天上的爱和人间的爱》《美狄亚和维纳斯》(1515年)中,还可以看到乔尔乔纳牧歌式情调的影响,在内容上却是反映出在人文主义学者中流行的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表现象征圣俗两种爱情的两位女性分别居画幅两边,背景山水亦各有差异,神圣之爱(左边)背景为丘陵寨堡,世俗之爱背景则为湖滨城镇,但彼此皆和前景的泉石树木相连。裸体女郎的形象健康美丽,光彩照人,被誉为文艺复兴艺术中表现女性美理想的佳作。《神圣与世俗之爱》《佛罗拉(花神)》1515- 1517年,据说画中女子是画家当时热恋的情人,画家只是借神话之名,表达自己对情人的爱慕之情。画家以半身肖像构图。画中人转身俯视,目光专注作沉思神态;似乎由于转身的动态而使宽松的内衣自然滑落,裸露出丰腴的酥胸;金黄色的秀发披撒在圆浑的双肩上,与充满生命的肉体形成对比,使健壮的身体透露出青春活力,整个形象给人以庄重、典雅之感。《佛罗拉(花神)》

在《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中,提香以一个放荡少妇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威尼斯人生活方式的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提

香的现实主义艺术观。提香把维纳斯搬回家中,让不食人间烟火的爱神住进贵族妇女雍容华贵的寝室里。画面中的爱神头靠在左上角白色的枕头上,手臂向前弯曲,倚在枕头上支持着上身。身后暗绿的帘幕将画面分成两半,身体如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一样,裸露着横躺在白色的绸布上,腿由画面中心伸向右下角,但她却将视线投向画外,注视着走过的观众,寻求悦己者。右上角未被帘幕遮闭的厅中,有一身着红裙、远离观众的妇人面左而立,在她前面有一位白衣少女背向观众跪着工作,观众对她们而言似乎并不存在,与悠闲的想与人们交往的爱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使人忆起提香的代表作“天上和人间的爱”。自由自在、半坐半站于水池右边裸体悠闲的女神,充满爱心地注视着画面中赤裸着身体戏水的孩童,与坐在左边盛装面对观众,背对着孩子的年轻妇女形成鲜明的对比:赤裸、自由的女神与被华服约束的俗人。这是否是文艺复兴的人文思想与教会的清规教律在人世中的对抗?《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同样的情况也表现在他的一系列肖像画中,如《戴手套的男子/拿手套的男子》和《教皇保罗三世像》等著名肖像画。《拿手套的男子》1522年,是提香最著名的肖像画。画中的男青年被刻画得细腻生动,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他有着柔和的轮廓,在深色背景和衣服的衬托下,头和双手显得突出而生动。他侧目而视,凝神沉思。提香用相当纯熟的油画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