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址与路由器技术

合集下载

路由器基本知识

路由器基本知识

路由器及相关知识讲稿前言路由器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设备。

网络的复杂性导致了路由器的复杂性:功能复杂,应用复杂,使用复杂。

我们公司以前主要业务是在电信网方面,有很多员工对路由器不了解,在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

本文的目的主要是帮助这些同事尽快熟悉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网络互联网络的根本目的非常简单:方便人们交换所获得的信息。

但是网络的应用需求非常复杂:有的用户希望高带宽,但并不要求很长的传输距离;有的用户要求很长的距离,但对带宽要求很低;有的对网络的可靠性要求较高,而另外一些则要求较低,等等。

这些都导致了网络的多样化,现在比较常见的局域网有以太网、令牌环和FDDI,广域网有DDN、X.25、帧中继、ATM等,这些网络分别从不同方面满足用户需求。

这些网络的物理介质和协议都不相同,彼此之间不能直接相互通信。

将它们相互连接,使不同网络上的用户之间可以交换信息的技术就称为网络互联技术。

实现网络互联的技术有两种:协议转换和隧道技术。

TCP/IP 和Novell的IPX是两种常见的协议转换技术。

Novell的IPX曾经红火一时,但现在网络互联中占统治地位的是TCP/IP,风靡世界的nternet就是利用TCP/IP作为互联协议的实例。

路由器就是一种利用协议转换技术将异种网进行互联的设备。

而现在非常时髦的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私有网)则是隧道技术的代表。

第二章路由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路由器实质上是一种将网络进行互联的专用计算机,路由器在TCP/IP中又称为IP网关。

本章拟以TCP/IP技术为例介绍路由器。

大家都知道OSI的七层模型,如图2-1所示,TCP/IP模型只有四层,比OSI的七层模型要简单一些:图2-1 TCP/IP层次模型路由器的软件结构就是以TCP/IP协议栈为核心的,图2-2是一个简单的路由器软件结构。

图2-2 路由器软件结构路由器的协议转换发生在IP层。

路由器寻址原理

路由器寻址原理

接收数据包:路由器首先接收到数据包,并从中提取目标IP 地址及其子网掩码以计算目标网络地址。

查找路由表:接着,路由器会根据目标网络地址在路由表中查找对应的出口信息。

如果找到了目标网络地址,则按照这个出口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

检查默认路由:如果在路由表中没有找到目标网络地址,路由器会查看是否存在默认路由。

如果有默认路由,则会按照该路由的出口转发数据包到下一个路由器。

发送错误ICMP数据包:如果既没有找到目标网络的路由信息,也没有默认路由,路由器会给源IP地址发送一个出错ICMP数据包,表示无法传递该数据包。

处理直连路由:对于直接连接的路由,即目标IP地址与路由器在同一网络上,路由器会按照第二层MAC地址将数据包直接发送给目标站点。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所谓“路由”,是指把数据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和动作,而路由器,正是执行这种行为动作的机器,它的英文名称为Router,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简单的讲,路由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第一,网络互连,路由器支持各种局域网和广域网接口,主要用于互连局域网和广域网,实现不同网络互相通信;第二,数据处理,提供包括分组过滤、分组转发、优先级、复用、加密、压缩和防火墙等功能;第三,网络管理,路由器提供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容错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为了完成“路由”的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路由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在路由器中涉及到两个有关地址的名字概念,那就是: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置好固定的路由表称之为静态static路由表,一般是在系统安装时就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的,它不会随未来网络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动态Dynamic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由表;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在需要时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Osi模型个层功能OSI七层模型介绍OSI是一个开放性的通行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他是一个定义的非常好的协议规范;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这7层及其功能;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7 应用层6 表示层5 会话层4 传输层3 网络层2 数据链路层1 物理层其中高层,既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层,既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7层的功能: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示例:telnet,HTTP,FTP,,NFS,SMTP等;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II格式传输;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如果选择AS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II后发送数据;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示例:加密,ASII等;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示例:RPC,SQL等;4传输层:这层的功能包括是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还是无差错恢复协议,及在同一主机上对不同应用的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还包括对收到的顺序不对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功能;示例:TCP,UDP,SPX;5网络层:这层对端到端的包传输进行定义,他定义了能够标识所有结点的逻辑地址,还定义了路由实现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为了适应最大传输单元长度小于包长度的传输介质,网络层还定义了如何将一个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示例:IP,IPX等;6数据链路层:他定义了在单个链路上如何传输数据;这些协议与被讨论的歌种介质有关;示例:ATM,FDDI等;7物理层:OSI的物理层规范是有关传输介质的特性标准,这些规范通常也参考了其他组织制定的标准;连接头、针、针的使用、电流、电流、编码及光调制等都属于各种物理层规范中的内容;物理层常用多个规范完成对所有细节的定义;示例:Rj45,等;OSI分层的优点:1人们可以很容易的讨论和学习协议的规范细节;2层间的标准接口方便了工程模块化; 3创建了一个更好的互连环境;4降低了复杂度,使程序更容易修改,产品开发的速度更快;5每层利用紧邻的下层服务,更容易记住个层的功能;大多数的计算机网络都采用层次式结构,即将一个计算机网络分为若干层次,处在高层次的系统仅是利用较低层次的系统提供的接口和功能,不需了解低层实现该功能所采用的算法和协议;较低层次也仅是使用从高层系统传送来的参数,这就是层次间的无关性;因为有了这种无关性,层次间的每个模块可以用一个新的模块取代,只要新的模块与旧的模块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接口,即使它们使用的算法和协议都不一样;网络中的计算机与终端间要想正确的传送信息和数据,必须在数据传输的顺序、数据的格式及内容等方面有一个约定或规则,这种约定或规则称做协议;网络协议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1、语义:是对协议元素的含义进行解释,不同类型的协议元素所规定的语义是不同的;例如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及得到的响应等;2、语法:将若干个协议元素和数据组合在一起用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所应遵循的格式,也就是对信息的数据结构做一种规定;例如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等;3、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例如在双方进行通信时,发送点发出一个数据报文,如果目标点正确收到,则回答源点接收正确;若接收到错误的信息,则要求源点重发一次;7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主要计算机生产厂家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网络体系结构,但它们都属于专用的;为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的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有必要建立一个国际范围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于1981年正式推荐了一个网络系统结构----七层参考模型,叫做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由于这个标准模型的建立,使得各种计算机网络向它靠拢, 大大推动了网络通信的发展;OSI 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见图1;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PH、链路层DL、网络层N、传输层T、会议层S、表示层P、应用层A;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第四层到第七层主要负责互操作性,而一层到三层则用于创造两个网络设备间的物理连接.1.物理层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媒体和互连设备物理层的媒体包括架空明线、平衡电缆、光纤、无线信道等;通信用的互连设备指DTE和DCE间的互连设备;DTE 既数据终端设备,又称物理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等都包括在内;而DCE则是数据通信设备或电路连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等;数据传输通常是经过DTE——DCE,再经过DCE——DTE的路径;互连设备指将DTE、DCE连接起来的装置,如各种插头、插座;LAN中的各种粗、细同轴电缆、T型接、插头,接收器,发送器,中继器等都属物理层的媒体和连接器;物理层的主要功能物理层的一些重要标准物理层的一些标准和协议早在OSI/TC97/C16 分技术委员会成立之前就已制定并在应用了,OSI也制定了一些标准并采用了一些已有的成果.下面将一些重要的标准列出,以便读者查阅.ISO2110:称为"数据通信----25芯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它与E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的"RS-232-C"基本兼容;ISO2593:称为"数据通信----34芯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ISO4092:称为"数据通信----37芯DTE/DEC----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与EIARS-449兼容;CCITT :称为"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接口电路定义表".其功能与EIARS-232-C及RS-449兼容于100序列线上.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数据通道;物理层要为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其连接.媒体是长期的,连接是有生存期的.在连接生存期内,收发两端可以进行不等的一次或多次数据通信.每次通信都要经过建立通信联络和拆除通信联络两过程.这种建立起来的数据收发关系就叫作数据链路.而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难免受到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为了弥补物理层上的不足,为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检错和纠错.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检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链路层的主要功能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的,这种服务要依靠本层具备的功能来实现;链路层应具备如下功能: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是为发对等实体间保持一致而制定的,也为了顺利完成对网络层的服务;主要协议如下: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型控制规程".这是一种面向字符的标准,利用10个控制字符完成链路的建立,拆除及数据交换.对帧的收发情况及差错恢复也是靠这些字符来完成.ISO1155, ISO1177, ISO2626, ISO2629等标准的配合使用可形成多种链路控制和数据传输方式.称为"HDLC 帧结构".ISO4335--1984:称为"HDLC 规程要素".ISO7809--1984:称为"HDLC 规程类型汇编".这3个标准都是为面向比特的数据传输控制而制定的.有人习惯上把这3个标准组合称为高级链路控制规程.称为"DTE数据链路层规程".与CCITT "平衡型链路访问规程"相兼容.链路层产品独立的链路产品中最常见的当属网卡,网桥也是链路产品;MODEM的某些功能有人认为属于链路层,对些还有争议.数据链路层将本质上不可靠的传输媒体变成可靠的传输通路提供给网络层;在情况下,数据链路层分成了两个子层,一个是逻辑链路控制,另一个是媒体访问控制;下图所示为体系结构;AUI=连接单元接口PMA=物理媒体连接MAU=媒体连接单元PLS=物理信令MDI=媒体相关接口3.网络层网络层的产生也是网络发展的结果.在联机系统和线路交换的环境中,网络层的功能没有太大意义.当数据终端增多时.它们之间有中继设备相连.此时会出现一台终端要求不只是与唯一的一台而是能和多台终端通信的情况,这就是产生了把任意两台数据终端设备的数据链接起来的问题,也就是路由或者叫寻径.另外,当一条物理信道建立之后,被一对用户使用,往往有许多空闲时间被浪费掉.人们自然会希望让多对用户共用一条链路,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出现了逻辑信道技术和虚拟电路技术.网络层主要功能网络层为建立网络连接和为上层提供服务,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网络层标准简介网络层的一些主要标准如下::称为"DTE用的分组级协议":称为"CO 网络服务定义"面向连接:称为"CL 网络服务定义"面向无连接:称为"CL 网络协议":称为"网络层寻址"除上述标准外,还有许多标准;这些标准都只是解决网络层的部分功能,所以往往需要在网络层中同时使用几个标准才能完成整个网络层的功能.由于面对的网络不同,网络层将会采用不同的标准组合.在具有开放特性的网络中的数据终端设备,都要配置网络层的功能.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网络硬设备主要有网关和路由器.4.传输层传输层是两台计算机经过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当网络层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它将服务加以提高,以满足高层的要求;当网络层服务质量较好时,它只用很少的工作;传输层还可进行复用,即在一个网络连接上创建多个逻辑连接; 传输层也称为运输层.传输层只存在于端开放系统中,是介于低3层通信子网系统和高3层之间的一层,但是很重要的一层.因为它是源端到目的端对数据传送进行控制从低到高的最后一层.有一个既存事实,即世界上各种通信子网在性能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例如电话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公用数据交换网,局域网等通信子网都可互连,但它们提供的吞吐量,传输速率,数据延迟通信费用各不相同.对于会话层来说,却要求有一性能恒定的界面.传输层就承担了这一功能.它采用分流/合流,复用/介复用技术来调节上述通信子网的差异,使会话层感受不到.此外传输层还要具备差错恢复,流量控制等功能,以此对会话层屏蔽通信子网在这些方面的细节与差异.传输层面对的数据对象已不是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而是和会话层的界面端口.上述功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会话提供可靠的,无误的数据传输.传输层的服务一般要经历传输连接建立阶段,数据传送阶段,传输连接释放阶段3个阶段才算完成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而在数据传送阶段又分为一般数据传送和加速数据传送两种;传输层服务分成5种类型.基本可以满足对传送质量,传送速度,传送费用的各种不同需要.传输层的协议标准有以下几种:ISO8072:称为"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定义"ISO8072:称为"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规范"5.会话层会话层提供的服务可使应用建立和维持会话,并能使会话获得同步;会话层使用校验点可使通信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继续恢复通信;这种能力对于传送大的文件极为重要;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构成开放系统的高3层,面对应用进程提供分布处理,对话管理,信息表示,恢复最后的差错等.会话层同样要担负应用进程服务要求,而运输层不能完成的那部分工作,给运输层功能差距以弥补.主要的功能是对话管理,数据流同步和重新同步;要完成这些功能,需要由大量的服务单元功能组合,已经制定的功能单元已有几十种.现将会话层主要功能介绍如下.为会话实体间建立连接;为给两个对等会话服务用户建立一个会话连接,应该做如下几项工作:数据传输阶段这个阶段是在两个会话用户之间实现有组织的,同步的数据传输.用户数据单元为SSDU,而协议数据单元为SPDU.会话用户之间的数据传送过程是将SSDU转变成SPDU进行的.连接释放连接释放是通过"有序释放","废弃","有限量透明用户数据传送"等功能单元来释放会话连接的.会话层标准为了使会话连接建立阶段能进行功能协商,也为了便于其它国际标准参考和引用,定义了12种功能单元.各个系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以核心功能服务单元为基础,选配其他功能单元组成合理的会话服务子集.会话层的主要标准有"DIS8236:会话服务定义"和"DIS8237:会话协议规范".6.表示层表示层的作用之一是为异种机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以便能进行互操作;这种类型的服务之所以需要,是因为不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使用的数据表示法不同;例如,IBM主机使用EBCDIC编码,而大部分PC机使用的是ASCII码;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会话层来完成这种转换;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会话层以下5层完成了端到端的数据传送,并且是可靠,无差错的传送.但是数据传送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是要实现对数据的使用.由于各种系统对数据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最易明白的例子是键盘,其上的某些键的含义在许多系统中都有差异.这自然给利用其它系统的数据造成了障碍.表示层和应用层就担负了消除这种障碍的任务.对于用户数据来说,可以从两个侧面来分析,一个是数据含义被称为语义,另一个是数据的表示形式,称做语法.像文字,图形,声音,文种,压缩,加密等都属于语法范畴.表示层设计了3类15种功能单位,其中上下文管理功能单位就是沟通用户间的数据编码规则,以便双方有一致的数据形式,能够互相认识.ISO表示层为服务,协议,文本通信符制定了DP8822,DP8823,DIS6937/2等一系列标准.7.应用层应用层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按其向应用程序提供的特性分成组,并称为服务元素;有些可为多种应用程序共同使用,有些则为较少的一类应用程序使用;应用层是开放系统的最高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其作用是在实现多个系统应用进程相互通信的同时,完成一系列业务处理所需的服务.其服务元素分为两类:公共应用服务元素CASE和特定应用服务元素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它成为应用层中任何用户和任何服务元素的用户,主要为应用进程通信,分布系统实现提供基本的控制机制.特定服务SASE则要满足一些特定服务,如文卷传送,访问管理,作业传送,银行事务,订单输入等.这些将涉及到虚拟终端,作业传送与操作,文卷传送及访问管理,远程数据库访问,图形核心系统,开放系统互连管理等等.应用层的标准有DP8649"公共应用服务元素",DP8650"公共应用服务元素用协议",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服务及协议.讨论:OSI七层模型是一个理论模型,实际应用则千变万化,因此更多把它作为分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的依据;对大多数应用来说,只将它的协议族即协议堆栈与七层模型作大致的对应,看看实际用到的特定协议是属于七层中某个子层,还是包括了上下多层的功能;这样分层的好处有:1.使人们容易探讨和理解协议的许多细节;2.在各层间标准化接口,允许不同的产品只提供各层功能的一部分,如路由器在一到三层,或者只提供协议功能的一部分;如Win95中的Microsoft TCP/IP3. 创建更好集成的环境;4. 减少复杂性,允许更容易编程改变或快速评估;5. 用各层的headers和trailers排错;6.较低的层为较高的层提供服务;7. 把复杂的网络划分成为更容易管理的层;交换机和集线器的区别从OSI体系结构来看,集线器属于OSI的第一层物理层设备,而交换机属于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设备;这就意味着集线器只是对数据的传输起到同步、放大和整形的作用,对数据传输中的短帧、碎片等无法有效处理,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而交换机不但可以对数据的传输做到同步、放大和整形,而且可以过滤短帧、碎片等;从工作方式来看,集线器是一种广播模式,也就是说集线器的某个端口工作的时候其他所有端口都有名收听到信息,容易产生广播风暴;当网络较大的时候网络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用什么方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呢交换机就能够起到这种作用,当交换相工作的时候只有发出请求的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间相互响应而不影响其他端口,那么交换机就能够隔离冲突域和有效地抑制广播风暴的产生;从带宽来看,集线器不管有多少个端口,所有端口都共享一条带宽,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端口传送数据,其他端口只能等待;同时集线器只能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而对于交换机而言,每个端口都有一条独占的带宽,当两个端口工作时并不影响其他端口的工作,同时交换机不但可以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也可以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交换机的主要功能交换机英文:Switch,意为“开关”是一种用于电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其他常见的还有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等;交换switching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上的技术的统称;广义的交换机switch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功能的设备;在1系统中,交换概念的提出改进了共享工作模式;我们以前介绍过的HUB就是一种共享设备,HUB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当同一内的A主机给B主机传输数据时,在以HUB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输的,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证数据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说,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同一时刻网络上只能传输一组的通讯,如果发生碰撞还得重试;这种方式就是共享;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MAC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减少冲突域,但它不能划分网络层广播,即广播域;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每一端口都可视为独立的网段,连接在其上的网络设备独自享有全部的带宽,无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用;当节点A向节点D发送数据时,节点B可同时向节点C发送数据,而且这两个传输都享有网络的全部带宽,都有着自己的虚拟连接;假使这里使用的是1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那么该交换机这时的总流通量就等于2×10Mbps=20Mbps,而使用10Mbps的共享式HUB时,一个HUB的总流通量也不会超出10Mbps;总之,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可以“学习”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交换方式2交换机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交换: 1 直通式:直通方式的以太网交换机可以理解为在各端口间是纵横交叉的线路矩阵电话交换机;它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检查该包的包头,获取包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由于不需要存储,延迟非常小、交换非常快,这是它的优点;它的缺点是,因为数据包内容并没有被以太网交换机保存下来,所以无法检查所传送的数据包是否有误,不能提供错误检测能力;由于没有缓存,不能将具有不同速率的输入/输出端口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丢包; 2 存储转发:存储转发方式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它把输入端口的数据包先存储起来,然后进行CRC循环冗余码校验检查,在对错误包处理后才取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通过查找表转换成输出端口送出包;正因如此,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处理时延时大,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对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测,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支持不同速度的端口间的转换,保持高速端口与低速端口间的协同工作; 3 碎片隔离:这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检查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够64个字节,如果小于64字节,说明是假包,则丢弃该包;如果大于64字节,则发送该包;这种方式也不提供数据校验;它的数据处理速度比存储转发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几种交换技术1. 端口交换端口交换技术最早出现在插槽式的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条以太网段每条网段为一个广播域,不用网桥或路由连接,网络之间是互不相通的;以大主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的网段上,端口交换用于将以太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平衡;根据支持的程度,端口交换还可细分为:·模块交换:。

路由寻址原理

路由寻址原理

路由寻址原理路由寻址原理什么是路由寻址原理?路由寻址原理是网络通信中的关键概念之一,它决定了数据包在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传递路径。

在互联网中,由于不同网络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连接关系,需要通过路由寻址来确定数据包的最佳传输路径,从而实现有效的网络通信。

路由寻址的基本原理•IP地址–IP地址是网络通信中唯一标识一个主机的地址,用于区分不同主机之间的通信。

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四段的十进制数形式展示。

–IP地址分为两部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网络地址用于标识该主机所连接的网络,而主机地址则标识该网络中的某个具体主机。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用于划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边界。

它与IP地址相结合,用于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范围。

–子网掩码通常是32位二进制数,其中网络地址的部分全为1,主机地址的部分全为0。

•路由表–路由表是路由器中存储的一张表,记录了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最佳的传输路径。

–路由表中的每一条记录包含目标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网关等信息。

•路由选择算法–路由选择算法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确定数据包的最佳传输路径。

–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包括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等。

路由寻址的过程1.发送数据包–当源主机发送数据包时,它需要指定目标主机的IP地址。

2.查找路由表–源主机会查找自己的路由表,以确定如何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主机所在的网络。

–如果目标主机在本地网络中,源主机会直接将数据包发送给目标主机。

3.下一跳选择–如果目标主机不在本地网络中,源主机会根据路由表选择下一跳网关,也就是将数据包传递给离目标主机更近的路由器。

4.继续传递–被选择的下一跳路由器继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所在的网络。

5.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最终,数据包会通过路由器和网络设备的转发,到达目标主机。

路由寻址原理的优化•动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可以根据网络中链路的状态和负载情况,实时更新路由表中的信息,从而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

路由器(Router)、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的各自特点与区别

路由器(Router)、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的各自特点与区别

路由器(Router)、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的各自特点与区别1.路由器(Router)是一种负责寻径的网络设备,它在互连网络中从多条路径中寻找通讯量最少的一条网络路径提供给用户通信。

路由器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

对用户提供最佳的通信路径,路由器利用路由表为数据传输选择路径,路由表包含网络地址以及各地址之间距离的清单,路由器利用路由表查找数据包从当前位置到目的地址的正确路径。

路由器使用最少时间算法或最优路径算法来调整信息传递的路径,如果某一网络路径发生故障或堵塞,路由器可选择另一条路径,以保证信息的正常传输。

路由器可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成为不同协议之间网络互连的必要设备。

路由器使用寻径协议来获得网络信息,采用基于“寻径矩阵”的寻径算法和准则来选择最优路径。

按照OSI参考模型,路由器是一个网络层系统。

路由器分为单协议路由器和多协议路由器。

Internet由各种各样的网络构成,路由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Internet上的路由器不计其数。

Intranet要并入Internet,兼作Internet服务,路由器是必不可少的组件,并且路由器的配置也比较复杂。

(一)路由器的寻址和路由选择在互连网上交换信息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每个站都具有可达的唯一地址。

像邮政编址类似,互连网地址也由几部分组成。

在互连网上,通常要求使用网络地址、主机地址和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

规定了地址之后,接下来便是如何选择路径到达报文的终点。

路由选择涉及规定路由选择参数以及如何获得这些参数。

在互连网中使用的地址是32位的IP地址,该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

IP地址分为下述3类:A类地址使用7位来标识网络,24位用来规定网络上的主机;B类地址使用14位来标识网络,16位用来标识主机;C类地址使用21位来标识网络,8位用来标识主机。

路由器在选择路径时常用的算法有两种:一是距离向量;二是链路状态。

前一种由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使用,后一种由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使用。

第3章 IP寻址与路由选择

第3章 IP寻址与路由选择

路由表
●输出接口:说明IP包将从该路由器哪个接口转发。 输出接口:说明IP包将从该路由器哪个接口转发。 IP包将从该路由器哪个接口转发 下一跳IP地址:说明IP包所经由的下一个路由器。 IP地址 IP包所经由的下一个路由器 ●下一跳IP地址:说明IP包所经由的下一个路由器。 本条路由加入IP路由表的优先级: IP路由表的优先级 本条路由加入IP路由表的优先级:针对同一目的 可能存在不同下一跳的若干条路由, 地, 可能存在不同下一跳的若干条路由,这些不同 的路由可能是由不同的路由协议发现的, 的路由可能是由不同的路由协议发现的,也可以是手 工配置的静态路由。优先级高(数值小) 工配置的静态路由。优先级高(数值小)将成为当前 的最优路由。 的最优路由。用户可以配置多条到同一目的地但优先 级不同的路由,将按优先级顺序选取唯一的一条供IP 级不同的路由,将按优先级顺序选取唯一的一条供IP 转发报文时使用。 转发报文时使用。
路由表
路由器R8与三个网络相连,因此有三个IP地址和三 路由器R8与三个网络相连,因此有三个IP地址和三 R8与三个网络相连 IP 个物理端口, 个物理端口,其路由表如下图所示 :
16.0.0.1 15.0.0.2 16.0.0.0 R6 16.0.0.2 15.0.0.0 15.0.0.1 R2 13.0.0.2 13.0.0.0 14.0.0.2 13.0.0.1 14.0.0.0 R1 14.0.0.1 12.0.0.3 12.0.0.0 12.0.0.1 R3 12.0.0.2 11.0.0.2 R4 13.0.0.4 R5 13.0.0.3 10.0.0.1 2 3 R8 1 10.0.0.0 16.0.0.3 R7 10.0.0.2 路路路R8的路路的 目的目目 从从从路 所所所所 路路由由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16.0.0.0 直直 直直 11.0.0.2

第5章 路由技术及配置

第5章 路由技术及配置

R1
20.0.0.7
20.0.0.9
R2
30.0.0.2
30.0.0.1
40.0.0.4 R3
网2 20.0.0.0
0
1
网3 30.0.0.0
网4 40.0.0.0
路由器R2的路由表 目的主机所在的网络 20.0.0.0
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
直接交付,接口 0 直接交付,接口 1 20.0.0.7 30.0.0.1
第 20 页

在“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中可以看到 两种情况,一种是最普遍的情况,该地 址中存放的是另一个路由器的地址,也 就是数据需要下一跳路由器继续转发的 情况;另一种是“直接交付,接口X”, 也就是网络N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数据 不需要再进行转发,路由器将数据报从 指定接口X发出,直接交付给目的主机。
图5-8 两机通信网络拓扑
192.168.10.1 PC1 192.168.10.5 F0
S0 A 172.16.2.1
S0
172.16.2.2
BB
202.99.8.1 F0 PC2 202.99.8.3
第 34 页

按照上述静态路由的一般配置步骤,首先分别 为路由器A、B的F0、S0端口设置如图5-8所示 的IP地址,根据前面的学习可以知道,现在路 由器中各会出现两条直连路由信息。对于A来 说,192.168.10.0/24与172.16.2.0/24为其直 连网段,对于B来说,202.99.8.0/24与 172.16.2.0/24是其直连网段。同样可以看出, 202.99.8.0/24是A的非直连网段, 192.168.10.0/24是B的非直连网段。判断出这 一点,下面要做的事就是添加路由器的非直连 网段相关的路由信息了。

网工复习之IP寻址

网工复习之IP寻址

IP寻址一、IP地址概念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它由网络ID和主机ID两部份组成,用来在网络中唯一的标识的一台计算机。

网络ID用来标识计算机所处的网段;主机ID用来标识计算机在网段中的位置。

IP地址通常用4组3位十进制数表示,中间用“.”分隔。

比如,192.168.0.1。

补充(IPv6):前面所讲的32位IP地址称之为IPv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Pv4可用IP地址数目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需要,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10年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每个人至少需要10个IP地址,比如:计算机、笔记本、手机和智能化冰箱等。

为了解决该问题开发了IPv6规范,IPv6用128位表示IP 地址,其表示为8组4位16进制数,中间为“:”分隔。

比如,AB32:33ea:89dc:cc47:abcd:ef12:abcd:ef12。

二、IP地址分类为了方便IP寻址将IP地址划分为A、B、C、D和E五类,每类IP地址对各个IP地址中用来表示网络ID和主机ID的位数作了明确的规定。

当主机ID的位数确定之后,一个网络中是多能够包含的计算机数目也就确定,用户可根据企业需要灵活选择一类IP地址构建网络结构。

A类A类地址用IP地址前8位表示网络ID,用IP地址后24位表示主机ID。

A 类地址用来表示网络ID的第一位必须以0开始,其他7位可以是任意值,当其他7位全为0是网络ID最小,即为0;当其他7位全为1时网络ID最大,即为127。

网络ID不能为0,它有特殊的用途,用来表示所有网段,所以网络ID最小为1;网络ID也不能为127;127用来作为网络回路测试用。

所以A类网络网络ID的有效范围是1-126共126个网络,每个网络可以包含224-2台主机。

B类B类地址用IP地址前16位表示网络ID,用IP地址后16位表示主机ID。

B 类地址用来表示网络ID的前两位必须以10开始,其他14位可以是任意值,当其他14位全为0是网络ID最小,即为128;当其他14位全为1时网络ID最大,第一个字节数最大,即为19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考试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考试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计算机网络中的基本概念是什么?A. IP地址B. 域名系统C. 路由器D. 交换机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数据处理B. 信息传输C. 资源共享D. 多媒体服务3. 在OSI模型中,哪一层负责提供网络服务给用户?A. 应用层B. 表示层C. 会话层D. 传输层4. 什么是TCP/IP协议?A. 一种传输协议B. 一种网络架构C. 一种应用层协议D. 一种网络服务5. 在计算机网络中,哪个设备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A. 路由器B. 交换机C. 集线器D. 中继器6. 什么是Wi-Fi技术?A. 一种无线通信技术B. 一种有线通信技术C. 一种蓝牙技术D. 一种光纤通信技术7. 在OSI模型中,哪一层负责数据加密和解密?A. 应用层B. 表示层C. 会话层D. 传输层8. 计算机网络中的带宽和速率有什么区别?A. 带宽是固定的,速率是变化的B. 带宽是可变的,速率是固定的C. 带宽和速率都是固定的D. 带宽和速率都是可变的9. 什么是DNS服务器?A. 一种网络服务,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B. 一种网络设备,用于路由数据包C. 一种数据库,用于存储网站信息D. 一种操作系统,用于管理网络资源10. 在计算机网络中,哪种设备可以连接不同的网络并实现通信?A. 路由器B. 交换机C. 集线器D. 中继器11. 计算机网络中的协议分为几个层次?A. 4B. 5C. 6D. 712. 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中的最高层是哪一层?A. 应用层B. 表示层C. 会话层D. 网络层13. 在OSI模型中,哪一层负责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装?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14. 什么是TCP/IP协议簇中的协议?A. HTTPB. HTTPSC. FTPD. IP15. 哪个选项描述了因特网(Internet)的定义?A. 由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组成的系统B. 由全球范围内的服务器和客户端组成,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网络C. 由全球范围内的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组成,实现信息传输的网络D. 由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和服务器组成,提供文件共享服务的网络16. 什么是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A. 一种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的协议B. 一种用于静态分配IP地址的协议C. 一种用于管理网络设备的协议D. 一种用于加密网络数据的协议17. 在TCP/IP协议簇中,哪个协议负责域名解析服务?A. HTTPB. DNSC. FTPD. SMTP18. 什么是VPN(虚拟私人网络)?A. 一种通过加密隧道提供远程访问的技术B. 一种通过加密隧道提供局域网访问的技术C. 一种通过标准网络协议实现的安全通信技术D. 一种通过专用硬件实现的安全通信技术19. 在OSI模型中,哪一层负责提供网络服务给用户?A. 应用层B. 表示层C. 会话层D. 传输层20. 什么是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A. 负责在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帧的层B. 负责在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包的层C. 负责在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物理层D. 负责在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逻辑层21. 计算机网络中的协议分为几层?A. 3B. 4C. 5D. 622. 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的七个层次从上到下依次是?A.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B.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C.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D.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23. TCP/IP协议中的TCP和UDP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TCP提供可靠的通信传输,而UDP无法保证B. TCP负责数据包的顺序和可靠性,而UDP不保证C. TCP提供可靠的通信传输,而UDP经常出现数据包丢失的情况D. TCP负责数据包的顺序和可靠性,而UDP无法保证24. 在OSI模型中,哪个层次负责提供网络服务给用户?A. 应用层B. 表示层C. 传输层D. 网络层25. 在TCP/IP协议中,哪个层次的协议负责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A. 应用层B. 传输层C. 网络层D. 数据链路层26. 在OSI模型中,哪个层次负责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装?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27. 在TCP/IP协议中,哪个层次的协议负责端到端的可靠传输?A. 应用层B. 传输层C. 网络层D. 数据链路层28. 在OSI模型中,哪个层次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网络连接?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29. 在TCP/IP协议中,哪个层次的协议负责处理数据的传输错误?A. 应用层B. 传输层C. 网络层D. 数据链路层30. 在OSI模型中,哪个层次负责为数据分组选择最佳路径?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传输层31. 计算机网络中的基本概念是什么?A. 计算机网络是由许多计算机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系统B. 计算机网络可以传输各种类型的数据,如文字、音频和视频等C. 计算机网络使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D. 计算机网络中的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进行连接32.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哪些?A. 双绞线B. 同轴电缆C. 光纤D. 无线通信33. 在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中,哪一层负责提供网络服务给用户?A. 应用层B. 表示层C. 会话层34. 在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中,哪一层负责将数据分组并进行路由选择?A. 应用层B. 表示层C. 会话层D. 传输层35. 在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中,哪一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网络连接?A. 应用层B. 表示层C. 会话层D. 传输层36. 计算机网络中,DNS(域名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B. 将IP地址转换为域名C. 提供网络安全保护D. 提供电子邮件服务37. 在计算机网络中,哪些设备用于将数据从一个网络节点传输到另一个网络节点?A. 路由器B. 交换机C. 集线器D. 中继器38. 计算机网络中的TCP/IP协议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

路由器的作用与功能知识大全

路由器的作用与功能知识大全

路由器的作用与功能知识大全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路由器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层设备。

它是两个局域网之间接帧传输数据,在OSI/RM之中被称之为中介系统,完成网络层中继或第三层中继的任务。

路由器负责在两个局域网的网络层间接帧传输数据,转发帧时需要改变帧中的地址。

本文主要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了路由器的基础知识,路由器的作用与功能,那么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呢?下面的文章将给你详细的解答。

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路由器是一种典型的网络层设备。

它是两个局域网之间接帧传输数据,在OSI/RM之中被称之为中介系统,完成网络层中继或第三层中继的任务。

路由器负责在两个局域网的网络层间接帧传输数据,转发帧时需要改变帧中的地址。

一、原理与作用路由器(Router)是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所谓逻辑网络是代表一个单独的网络或者一个子网。

当数据从一个子网传输到另一个子网时,可通过路由器来完成。

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路径的功能,它能在多网络互联环境中,建立灵活的连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数据分组和介质访问方法连接各种子网,路由器只接受源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属网络层的一种互联设备。

它不关心各子网使用的硬件设备,但要求运行与网络层协议相一致的软件。

路由器分本地路由器和远程路由器,本地路由器是用来连接网络传输介质的,如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远程路由器是用来连接远程传输介质,并要求相应的设备,如电话线要配调制解调器,无线要通过无线接收机、发射机。

一般说来,异种网络互联与多个子网互联都应采用路由器来完成。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帧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

由此可见,选择最佳路径的策略即路由算法是路由器的关键所在。

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径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

路径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

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的特点与区别

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的特点与区别

路由器(Router)、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的各自特点与区别1.路由器(Router)是一种负责寻径的网络设备,它在互连网络中从多条路径中寻找通讯量最少的一条网络路径提供给用户通信。

路由器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

对用户提供最佳的通信路径,路由器利用路由表为数据传输选择路径,路由表包含网络地址以及各地址之间距离的清单,路由器利用路由表查找数据包从当前位置到目的地址的正确路径。

路由器使用最少时间算法或最优路径算法来调整信息传递的路径,如果某一网络路径发生故障或堵塞,路由器可选择另一条路径,以保证信息的正常传输。

路由器可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成为不同协议之间网络互连的必要设备。

路由器使用寻径协议来获得网络信息,采用基于“寻径矩阵”的寻径算法和准则来选择最优路径。

按照OSI参考模型,路由器是一个网络层系统。

路由器分为单协议路由器和多协议路由器。

Internet由各种各样的网络构成,路由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Internet上的路由器不计其数。

Intranet要并入Internet,兼作Internet服务,路由器是必不可少的组件,并且路由器的配置也比较复杂。

(一)路由器的寻址和路由选择在互连网上交换信息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每个站都具有可达的唯一地址。

像邮政编址类似,互连网地址也由几部分组成。

在互连网上,通常要求使用网络地址、主机地址和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

规定了地址之后,接下来便是如何选择路径到达报文的终点。

路由选择涉及规定路由选择参数以及如何获得这些参数。

在互连网中使用的地址是32位的IP地址,该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

IP地址分为下述3类:A类地址使用7位来标识网络,24位用来规定网络上的主机;B类地址使用14位来标识网络,16位用来标识主机;C类地址使用21位来标识网络,8位用来标识主机。

路由器在选择路径时常用的算法有两种:一是距离向量;二是链路状态。

前一种由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使用,后一种由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使用。

三层交换技术的原理

三层交换技术的原理

三层交换技术的原理
三层交换技术是一种在网络中实现数据传输的技术。

它利用路由器跟交换机的结合,实现了数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传递。

其原理如下:
1. 寻址和路由选择:当一台设备发送数据包时,三层交换技术首先需要确定数据包要传送到哪个网络。

这个过程称为寻址。

通过查找路由表,确定数据包的目的网络。

2. 数据包封装和解封装: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需要封装成适当的格式。

在发送端,数据包被封装添加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信息,形成TCP/IP报文。

在接收端,数据包则需要解封装,将报文的各个字段分离出来。

3. 路由器的工作:一旦确定了数据包要传送到的目的网络,三层交换技术通过路由器来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路由器根据数据包的目的网络地址,参考自己的路由表,找到下一跳路由器,并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路由器。

这个过程称为路由选择。

4. 数据传输:当数据包到达下一跳路由器后,根据目的网络地址再次进行路由选择,直到数据包到达最终目的网络。

5. 数据交换和转发:在网络的每个交换节点,交换机负责数据包的交换和转发。

根据数据包中的目的MAC地址,交换机将数据包转发到与目的主机直接相连的端口上。

综上所述,三层交换技术通过寻址、路由选择和数据交换等步
骤实现了数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传递。

这种技术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实现灵活的网络划分和管理。

计算机网络原理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计算机网络原理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计算机网络原理路由器的基本功能Internet是由众多分离的网络连接起来的互联网络。

将逻辑上分开的网络互联在一起的连接设备,称为路由器。

它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路径的功能,能在大规模的、复杂的、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联环境中,建立非常灵活的连接,。

作为不同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枢纽,路由器系统构成了基于TCP/IP的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的主体脉络。

它的处理速度是网络通信的主要瓶颈之一,它的可靠性则直接影响着网络互联的质量。

因此,在园区网、地区网、乃至整个Internet研究领域中,路由器技术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路由器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识别网络层地址和选择路由。

又称打包。

路由器收到信息包时,先将链路层所加的包头去掉,只看网络层地址,再根据路由表确定路由,执行本身的路由协议,进行安全、优先权等处理。

各项处理正常则重新加上链路层包头(即打包)转发。

这是路由器最费时的功能●生成和保存路由表。

路由选择表是路由器的寻址依据,建立方法有静态和动态生成法两种--静态生成法是由管理员根据网络结构手工生成,存入路由器的数据库,它简单、高效、可靠;网络规模较大或网络结构更新时则采用经路由器执行相关路由协议自动生成路由表的动态生成法,动态路由协议会不同程度地占用网络带宽和CPU资源。

静态路由优先级最高,当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发生冲突时,以静态路由为准●隔离子网连通广域网。

网桥和路由器都能互联物理上分离和技术不同的局域网,但是路由器可以把不同协议的LAN视为管理域独立的子网互联--路由器只将指定信息发往指定子网进行通信而绝不会向其他子网广播●保证安全。

隔离子网为互联网提供了基本的安全性。

路由器还随时监督来自各个网站的信息,进行动态过滤,只允许合法授权的客户信息通过,起到防火墙作用●管理控制。

路由器具备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或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协议,提供分类管理,允许管理员规定路由服务的类别及其相应参数(如线速度、线路延迟),保证最快的传输速度。

路由器工作原理与技术

路由器工作原理与技术
南昌航空大学
路由器原理与技术
路由选择基础与子网
网络工程系
Contents
可路由与被路由协议
IP路由选择协议
子网划分的机制 广域网 路由器
可路由与被路由协议
可路由/被路由协议与路由选择协议有些相似,经常发生
混淆。
被路由协议
• 以寻址方案为基础,为分组从一个主机发送到另一个 主机提供充分的第3层地址信息的任何网络协议 • 定义了分组所包含的字段格式。使用路由选择表来转 发分组
• IP,IPX,AppleTalk
• 通过在设备乊间提供路由选择信息共享机制,为被路由
路由选择 协议
协议提供支持
•路由选择协议消息在路由器乊间移动 •使路由器乊间可以传达路由更新和维护路由选择表 •RIP,IGRP,EIGRP,OSPF
可路由与被路由协议
在一个被路由网络中,IP地址和网络掩 码都是必须的。网络掩码负责分割32位 IP地址中的网络域和主机域。
对于可路由协议来说,它必须有为每一个设备分配网络号、主 机号的能力。例如IPX(网间分组交换),只要求管理员分配 一个网络号,因为此协议把主机的MAC地址作为主机号。
IP是被路由协议
IP是一个在Internet中使用的无连接、 不可靠、尽力传送的系统协议。
无连接的意思是不需要丏用的电路连接。IP协议无论采用哪一 个路由为最佳路由,都是以路由选择协议的决定为基础。 不可靠和尽力是指IP协议尽最大努力传送分组但并不保证传送 结果。 IP定义了IP分组头(包括寻址方法和其他控制信息)的格式。
距离矢量
路由选择协议
RIP IGRP EIGRPOSFIS-ISBGP
子网划分
子网划分
课堂练习

寻址与路由技术(1)

寻址与路由技术(1)
在OSPF的链路状态广播中包括所有接口信息、所有 的量度和其它一些变量。
利用OSPF的路由器首先必须收集有关的链路状态信 息,并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出到每个结点的最短路径。
减少了网络开销,增加了网络的稳定性
当源和目的地在同一区时,采用区内路由选择; 当源和目的地在不同区时,则采用区间路由选择。
扩散总是选择最短路径,因为它并行地选择每一条可 能的路径。所以,没有其他算法能产生一个更短的延 迟。
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
基本想法
对某一给定的线路,如果已知载荷量与平均流量, 那么就可能由队列原理计算出该线路上的平均分组 延迟。
由所有的线路平均延迟,可直接计算出流量加权的 平均值,从而得到整个网络的平均分组延迟。
为了满足Internet日益扩大的需要,BGP还在不断地 发展。在最新的BGP-4中,还可以将相似路由合并为 一条路由。
移动主机的路由选择
一个连着多个LAN,多个MAN和无线蜂窝单元 的WAN。
移动用户的分组路由选择
广播路由选择
源端简单地发送一个独特的分组到每一个目的端
浪费带宽,需要源端有全部目的端的完整清单。
1500
路由技术
路由选择
所谓路由选择是指网络根据通信情况,例如, 可用的数据链路,各条链路中的信息流量等情 况,按照一定的策略(例如,传输时间最短或 传输路径最短等),选择一条可用的传输路径, 把信息发往目标主机。
路由选择算法的设计原则
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平均时延最小,所经历的结点数 最少,所经历的数据链路公里最少,亦即路程最短。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
发现它的邻居结点,并知道其网络地址。 测量到它各邻居结点的延迟或开销。 组装一个分组以告之它刚知道的所有信息。 将这个分组发送给所有其他路由器。 计算到每个其他路由器的最短路径。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第一点: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数据转发路由器作为现代网络通信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的有效转发。

在互联网中,数据是以IP地址进行寻址和路由选择的。

路由器通过读取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运用复杂的算法和路由表,决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并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网络节点。

1. 路由选择算法路由器的核心是其路由选择算法。

这些算法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

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而动态路由则可以根据网络的实时状况自动调整。

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路由信息协议)、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BGP(边界网关协议)等。

2. 路由表管理路由表是路由器进行决策的基础。

它包含了大量的网络信息,如目的网络的IP地址、下一跳地址、接口等。

路由表的管理包括路由表的建立、更新、维护和优化。

3. 数据包转发当路由器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首先要查找路由表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地址,然后通过相应的接口将数据包转发出去。

这个过程涉及到数据包的拆包、重新封装、校验等操作。

4. 服务质量(QoS)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的网络流量需求,路由器需要对数据包进行优先级划分。

这涉及到带宽分配、延迟、丢包率等参数的调整。

通过QoS技术,路由器可以为关键业务如VoIP、视频流等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二点:路由器的扩展功能——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除了基本的数据转发功能外,现代路由器还具备一系列的扩展功能,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方面。

1.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现代网络环境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路由器作为网络的边界设备,承担着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威胁的责任。

(1) 防火墙功能路由器通常集成了防火墙功能,可以对进出网络的数据包进行过滤。

通过定义安全策略,路由器可以允许或阻止基于IP地址、端口号、协议等条件的数据包。

(2) VPN支持虚拟私人网络(VPN)技术可以使数据在公共网络上传输时保持加密,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

路由器支持的VPN协议包括PPTP、L2TP、IPsec等。

路由器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

路由器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 RM TI ON 2008NO .15SC I EN CE &TECH NO LOG Y I N FOR M A TI O N 信息技术当前基于T CP/I P 协议的I nt e r ne t 已逐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拥有用户和资源最多的一个超大型计算机网络,且网络流量每六个月翻一番,比计算机CPU 速度每18个月提高一倍还要发展得快得多。

为了使网络状况更加适应用户的需要,作为网络核心器件的路由器的不断升级换代也就成为大势所趋。

为了提高路由器的性能,满足未来网络发展的需要,处于I nt er ne t 骨干位置的核心路由器进行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变革。

目前无论从整体的系统结构还是细微的实现方面都与传统路由器有着很大的差别。

下面就从路由器的发展趋势和基本分类入手,对基于路由器的网络技术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

1路由器的基本概念传统路由器工作于OSI 七层协议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于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隐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下一个目的地址。

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器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M AC(M e d i u m Ac c e s sCont r o l )地址,同时I P 数据包头的TT L(T i m e To Li ve )域也开始减数,并计算新的校验名。

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

如果到某一特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那么一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的传输路径。

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也需要及时更新,所幸的是,这些信息一般是由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规定的定时更新或者按变化发问(事件触发)更新来自动完成的。

路由器在网络中的应用

路由器在网络中的应用

路由器在网络中的应用作者:李川王灿李书日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3期[摘要] 在局域网和广域网正逐步趋向一体化的今天,路由器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在多个不同局域网段间的访问,还是通过局域网访问外部网络,路由器都是必不可少的设备,本文介绍了路由器的基本知识和发展方向,也明确了网络市场上对于路由器及相关网络设备的各种似是而非的概念。

[关键词] 路由器拓扑结构路由协议路由器的英文名为“router”,它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可将不同的网络或网段进行连接,对相连的网络发来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转发,使它们能够彼此识别和接受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一、路由器的主要功能1、异种网络的互联路由器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路径的功能,因此当数据从一个子网传输到另一个子网时,可通过路由器来完成。

但要求各子网具有与网络层协议相一致的软件。

2、子网间的速率适配路由器的不同接口具有不同的速率,路由器可以利用缓存和流量控制协议进行适配。

3、防止广播风暴广播风暴只能在同一个交换域中进行,而路由器能够隔离网络,不同子网或者不同网络之间,交换域不同,所以广播风暴影响不了其他网络。

4、防火墙作用目前许多路由器都有防火墙功能,可以起到屏蔽内部网络IP地址的功效,使得内网用户可以自由设定IP地址、通信端口过滤,使网络更加安全。

5、路由寻址路由器的主要工作是为通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帧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

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假设用户A需要向用户B传送信息(假定用户B的IP地址是192.168.0.1),两个用户之间通过多个路由器来传递信息。

路由器的分布如图一所示。

图一路由器工作原理信息传送过程如下:用户A将包含有用户B地址(192.168.0.1)信息的数据包以数据帧的形式发送给路由器1。

路由器1收到用户A的数据帧后,先从包头中取出目的用户B的地址信息192.168.0.1,并根据路由表计算出发往用户B的最佳路径:路由器1→路由器2→路由器5→工作站B,然后将数据包发往路由器2。

路由器交换技术第1章网络互联基础复习资料

路由器交换技术第1章网络互联基础复习资料

OSI表示层(OSI Presentation Layer)
OSI应用层(OSI Application Layer)
端到端通信(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协议数据单元( Protocol data units (PDUs) ) 每一层PDU名字(Names for PDU at Each Layer): 位(bit) 帧(frame)
确保技术兼容性
加速发展 简化教与学
OSI物理层(OSI Physical Layer)
OSI数据链路层(OSI Data Link Layer)
介质访问控制
OSI网络层(OSI Network Layer)
OSI传输层(OSI Transport Layer)
OSI会话层(OSI Session Layer)
1.1.5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2.令牌 令牌和CSMA/CD不一样,使用令牌控制介质的访问时,计算机在 访问介质前要先得到一个令牌,如图1—14所示。令牌在一个封闭 的环中按照一个特定的方向旋转,如果计算机没有数据发送时, 令牌就直接传给下一计算机;如果有数据要发送,计算机就把令 牌拿下,把数据发送出去,等到确认对方计算机已经收到后,把 令牌交给下一计算机。每台计算机拿到令牌后可以发送数据的时 间是有限的,以防止某台计算机长期占住令牌。令牌的机制实际 上就是轮流机制,由于网络中始终只有一个令牌存在,因此网络 中不会有冲突存在。当网络中的计算机数量一定时,每台计算机 等待令牌的最大时间是可以预测的。 (工业生产线)
1.2网络设备

1.2.3 交换机 1、集线器不足的是计算机共享网络带宽。 2、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是OSI七层 的第二层设备。 3、交换机是依赖于一张MAC地址与端口的 映射表(称为CAM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5.1 距离矢量路由 5.2 链路状态路由 5.3 MAC广播的生成树 5.4 路由查找算法 5.5 标签交换路由
19
VC D(V) = 2 NF SN 10
VC D(V) = 3 NB SN 11
E A
F
B VC D(V) =2 ND SN 11
移动路线 C
C
D VC D(V) = 1 NC SN 11
3) 选取根端口 L2至根成本最小的端口
4) 确定指定端口 L1经该口至根最小的端口
1951-
Perlman R. An algorithm for distributed computation of a spanning tree in an extended LAN[C]. 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 1985, 15(4): 44-53.
23
192.168.5.1/24 192.168.102.0 192.168.5.1/24
D0 VC S 192.168.5.1/24
E
3
1
2 6
F 1
A
4
B D1 0
VF C
S 192.168.5.1/24
C 192.168.103.0
1
3
D
D1 0 VD C S 192.168.5.1/24
22
5.1 距离矢量路由 5.2 链路状态路由 5.3 MAC广播的生成树 5.4 路由查找算法 5.5 标签交换路由
控制平面:
路由协议(RIP, OSPF, BGP) 控制路由表
或MAC frames
Forwarding functions
数据平面:
入口分组经路由表查找 再转发至出口
或MAC frames
18
192.168.102.0
V 192.168.5.1/24
D(V) = 1
N 192.168.102.1
E
3
1
C
192.168.5.1/24
2
F
6
A
4
V 192.168.5.1/24 D(V) = 2+1 N 192.168.102.1
1 192.168.102.1
V 192.168.5.1/24 D(V) = infinite
1
2 6
F 1
A
4
B V 192.168.5.1/24
D(V) = 0 + 1
N 192.168.102.1
C
192.168.5.1/24
1 192.168.103.1
3
D
V 192.168.5.1/24 D(V) = 0 + 1 N 192.168.103.1
10
192.168.102.0
E 2 A
31
E
C
F
D A
B
源自C的LSA消息总数为8条
30
1)连接2跳邻接节点最多的单跳邻居
E
C
F
D A
B 2)删除已选的MPR及对应的2跳邻接节点
3)重复1)和2),甚至所有2跳节点全部删除
32
MID:multiple interface declaration TC:Topology Control
5.1 距离矢量路由 5.2 链路状态路由 5.3 MAC广播的生成树 5.4 路由查找算法 5.5 标签交换路由
E
3
1
C
192.168.5.1/24
2
F
6
A
4
V 192.168.5.1/24 D(V) = 2+1 N 192.168.102.1
1 192.168.102.1
V 192.168.5.1/24 D(V) = infinite
1
N 192.168.5.1
3
D
B V 192.168.5.1/24 D(V) = 1+1
53
struct Node { Node *left; Node *right; int32 portIndex;
} **root;
struct IPPref { int8 len; int32 addr;
};
Insert(Node **r, int port, IPPref pref, int of = 0) { if (*r == NULL) *r = new Node(0,0,-1); if (offset >= pref.len) (*r)->portIndex = port; else { if ( (pref.addr << of) >> (32-of) ) r = &((*r)->right); else r = &((*r)->left); Insert(r, port, pref, ++of); }
dvw
link cost (dvw = infinity if (v,w) E, dvv = 0)
s
source node.
Output: Dn
cost of the least-cost path from node s to node n
M = {s}; for each n M
Dn = dsn; while (M all nodes) do
24
192.168.5.1/24
D0 VC S 192.168.5.1/24
E
3
2 192.168.105.1
A
6 4
S 192.168.5.1/24
D1 0 VF C D1 0 VD C
1 F
1
B
C 1
3
D
A收集到全部的链路状态信息
25
Input: Graph (N,E) with
N
the set of nodes and E N × N the set of edges
1
2
3
4
Bellman–Ford算法
◦ 对加权有向图,计算源点去往一组(即 vector)其他点最短距离和路径;
◦ 存在负权回路时,无法解算完成;
◦ 存在无穷计数 (count-to-infinity)问题; ◦ RIP(v1,v2)和IGRP采用。
Richard Bellman
Lester Ford, Jr. Bellman, Richard. On a routing problem. Quart. Appl. Math. ,1958, 16:87–90.
F
1 4
B
t5=1+3+1+3+2=10 …
C 1
3
D
[Prob] 如何阻断广播回路?
39
Alice
192.168.5.3
E
3
1
2 6
F 1
A
4
B
Bob
192.168.5.2
C
1
t1=1
t2= 1+1+3
3
D
广播永远不终止
38
40
1) L2之间通过HELLO消息 通告ID、成本和链路ID
2) 选取根 ID最小者自动选出
41
Bob
Alice
192.168.5.3
E
3
1
2 6
F 1
A
4
B
C 1
3
D
规则:非根L2设备转发Hello消息, 并附加至根的成本
A作为根发出的Hello被F转发给C
43
Alice
Bob
E
3
1
2 6
F 1
A
4
B
C 1
3
D
规则:不为根的L2设备不再 发送Hello消息
所以,F不以根发送Hello
42
V 192.168.5.1/24
D(V) = 1
N 192.168.102.1
3
1
C
192.168.5.1/24
F
1
V 192.168.5.1/24
6
192.168.102.1
D(V) = infinite
1
N 192.168.5.1
3
D
4
B
12
V 192.168.5.1/24
D(V) = 1
N 192.168.102.1
E
3
1
2 6
F 1
A
4
B
C 1
3
D
192.168.5.2
网络中间L2交换机 1)以广播方式,效率极低/可扩展性极差 2)以单播方式,要求学习并相互交换转发MAC地址 3)端站点,一定要询问到特定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37
Alice
192.168.5.3
Bob
192.168.5.2
E
3
1
2 6
A
t1=1+6=7 t2=1+3+5=9 t3=1+3+4=8 t4=1+1+4=6
33
34
Bob B(ob) 与 A(lice) 通过 IP 分组互通
Alice
E
3
1
2 6
F 1
A
4
B
C 1
3
D
192.168.5.3
网络中间L2交换机 1)以广播方式,效率极低/可扩展性极差
192.168.5.2
35
36
Alice
192.168.5.3
Bob B(ob) 与 A(lice) 通过 IP 分组互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