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文科状元蔡宇奎介绍经验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在夷陵中学学习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蔡宇奎各位家长、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夷陵中学2013届人文实验班毕业生蔡宇奎,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应三峡商报之邀,我很荣幸今天能够在我的母校与大家一同分享我的成长故事与学习经验。
在座的各位都是满怀期待而来,并且许多家长的心态比孩子更加急切,在此我也希望尽自己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大家带来最大的收获。
在正式进入今天的话题之前,请允许我与大家分享一首我最喜欢的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包含着无限的自然与人生哲学,我们走过的岁月是一个漫长的“种豆”的过程,其中或许掺杂着许多无奈与辛酸,又或许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与冲突。
但是“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良好的愿景,对于我们这些莘莘学子而言,莫大的欣慰不外乎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
在北大,我接触了很多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事实上第一眼你并不能看出他们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每当问起他们为什么能够考上北大,他们往往会回答,“因为我早就有了这样一个燕园梦,也许我曾经不断怀疑过自己的能力,但我从来都没有选择提前放弃”,又或许是“哪怕我知道距离我很遥远,但是我不在乎为它付出更多”。
就像诗中说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总有一天你会感谢当年无比努力的你自己。
回归正题,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一个话题是我的成长经历。
我从小便在恩施长大,爸妈都是从事建筑行业,家里虽然算不上书香门第但是也有几分文人气息,我的爷爷和外公都很喜爱中国传统国学,让我有幸很小便接触到各种书刊。
虽然儿时的记忆已经淡褪,但是我依旧对自己看过的图书很有印象,《中华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以及市场上出售的童话书籍被我一扫而空,当然这只是儿时的启蒙读物,那时的我对着所有的新鲜事物都满怀热情,我会为着电视里生词从书柜顶端取出《现代汉语词典》挨个翻阅。
小时候最常见的景象便是我盘着腿坐在地上,面前是一摊大大小小五花八门的各类书籍,不时的还会变换坐姿,将看过的书籍扔在一边,沉浸其中,颇为有趣。
小学的时光快乐而又短暂,到了上初中的年纪,我曾与父母产生过争执。
我爸妈当时有意让我去读市里的一所私立住读中学,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而当时的我很贪玩,不想因为住读少掉了周末玩电脑游戏的时间,执意要读公立走读中学。
最后爸妈还是遵从了我的意见,他们也觉得都能每天见到我心里更踏实。
可不幸的是,当时爸妈托人帮我挤进重点班并未成功,我只好在一个很普通的平行班里念了初中。
当时的情形现在说来也许令人匪夷所思,全班70人,真正学习的不过10来个人左右。
可这样的学习环境似乎可以被看成一种催化剂,由于每天的走读让我有了更多的读书时间,班上同学成绩相对较差让我有了学习的动力,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比较奇怪,再加之老师严厉的教学模式让我逐渐养成了严谨务实的学习习惯。
我现在还对一件事情记忆犹新,初三的时候上物理课我和同桌在台
下偷偷讲老师的笑话,结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老师骂得体无完肤,狗血淋头,“你在我眼里,根本连个屁都算不上”,尽管我当时的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
我当时有些不可一世的自尊心瞬间崩溃,也许是从来没有受过如此大的羞辱,过了几天我反而倍受鼓舞,我决心完成一次“复仇”,于是我便自己买了很多资料,拼命地刷物理题,结果成绩很快便有起色,同时上课的时候我也尤其认真,生怕再被他抓住把柄。
从此那位特立独行的老师看见我再也没有鄙夷的眼光。
尽管多年之后再也不曾经历这样的事情,但是我也因此学会了对人应有的尊重。
中考之后,由于我的成绩不错,在选择高中面前一开始并未犯难,直接填报了恩施高中。
即使是当夷陵中学来招我的时候我也面不改色,原因现在看来还是很幼稚,一是因为自己的朋友圈子全部都在恩施,其次便是对新生事物有着莫名的恐惧感,也许这是这个年纪共同的想法。
暑假我帮夷陵中学招生时曾碰到一个死活不肯来夷陵的女生,原因是她最好的朋友在一中,同时她也害怕住读。
我当时会心一笑,人的生活圈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适应能力,机会不仅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更是留给愿意冒险的人。
经过一番波折,我最终选择了夷陵,在我看来,这也许是我迄今为止做得最正确的决定,没有之一。
今年高考恩施地区文科最高分与我相差了41分,令人惊讶的分差背后更是折射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无奈。
进入了夷陵并没有让我轻松,进校首考的268名瞬间将我打回原形,那段时期真的很难熬,一个人在外求学的寂寥,学业压力的繁重,突如其来的名次打击让我丧失了对自己的定位,当时我会暗自嘀咕,“清华还是北大?结果看来是我想多了”。
也许是性格使然,所受的打击越大,我越要“农奴翻身做地主”,经过了一番挣扎,当然具体的学习经验我会后来说到,我的成绩终于突飞猛进,这也给我赢来了不少自信。
事实上,我的“自我治愈”能力还是比较强,我经常在大脑中跟自己对话,逼迫自己的同时又安慰自己。
之后便是面临分科的问题了,分科之前我的成绩文科比理科略强,且文综的优势比较明显。
我自己也很纠结,同时爸妈也为此产生了争吵。
作为过来人,也许今后存在分科取消的趋势,但是面临文理的选择时,我觉得首先还是要遵从自己的兴趣。
文科的灵魂在于对信息的提炼和辨伪,在于思考的深刻和批判,至于理科的特点还是交由林濛来讲吧。
其次,从功利的角度来讲,还会有很多现实因素制约文理的选择。
例如市场对于不同人才需求性,数理学习以及文综学习的实际能力,以及能够被分配进入的班级好坏都会对此有很大影响。
我选择了文科,事实证明这又是一个幸运的选择,否则我也没有资格在此与大家分享经验了。
不过话说回来,人生的道路终究是要自己铺设,最终的选择还是由孩子自己做更好。
进入了人文实验班之后,没有了难缠的物理化学耗费我大量时间,我有了充足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阅读大量的书籍,钱钟书、杜拉斯、欧·亨利、王小波、马尔克斯,我的生活中似乎总是少不了这些关键词。
此后的学习便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虽然有很多时间我并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多数情况是因为我想先把自己喜欢的小说看完。
话说话来,老师始终是最有经验的人,我的一切行动还是依据老师部署的大纲进行,此外便是我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和复习方案,两者相结合,错落有致。
正所谓师傅请进门,修行靠个人。
我与大家分享的第二个话题便是家庭教育。
在我之前讲述的故事中大家也能够看出,我的家庭分为是非常民主的,可以说,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几乎所有事关人生道路选择的问题都由我自己做出,而父母更多的是承担着一个引路人的角色。
我非常感激父母对我的尊重和信任,这让我感觉自己并非在一个预设好的轨
道上行驶,有着充分的自由去独立思考自己的未来,同时也要去精确计算每一个选择的机会成本。
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可我的爸妈实际上是“慈父严母”,小时候的我很调皮,经常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不会收拾自己的东西,袜子经常会变得只有一只,为此从小到大挨了我妈不少打,我妈也经常笑称自己是“打铁匠”。
根据我妈的回忆,有段时间她发现家里的木衣架不断减少,最后才发现全部被我藏在了床底下,因为当时我妈打我都是用的衣架,这让她哭笑不得。
而我的爸爸则是一个耐心而包容的人,下岗之后他有过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工作,其间便会真正担任起“户主”的角色,洗衣做饭,让我每天回家能够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与我畅谈国际时政,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以至于我此前写作文经常编造我爸爸又做了例如打扫街道之类好事,依旧让我爸妈哭笑不得。
上了高中,我的妈妈更会每天给我打一个电话,互相通报近况,让我即使在外地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高考前几天,我妈更是搬过来和我一起住,每天比我还紧张,高考过后成绩出来之前每天也是提心吊胆,永远比我考虑得要多。
如果将每个家庭比作社会独一无二的细胞,那么其中必然有一些作为染色体的教育思路相同,那便是“有为和无为”,事实上父母对孩子都是有需求的,都会提前为孩子规划好一个蓝图,这是人性使然。
我个人认为父母更应注重的是对孩子生活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多陪在孩子身边,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而又幸福的学习环境,但是父母也要学会简政放权,对于孩子的兴趣以及人生轨迹的选择,更多的应当是引导和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让孩子自主的去选择。
同时也要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纠正,注重培养孩子自我反思,自我纠正的能力,我想这便达到了教育的初衷。
第三个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便是学校教育。
我非常庆幸自己当年能够以宏志生的身份来到夷陵中学学习,最后还能进入目前号称全省最牛的人文实验班,更重要的是高二高三两年遇到我的班主任周敏老师,正是这么多机缘巧合让我受到了极好的学校教育。
夷陵中学高配备而又专业的老师在教学和备考方面都能达到效用最优,人性化的管理更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
学校的选课以及社团制度是一个好的探索,虽然不如例如北大附中等北京的学校改革那样彻底,但是的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可以说是在省内其他学校日益压榨学生分分秒秒的同时的大胆而又成效显著的选择。
我担任过学校里的播音员,也担任过学生会的学习部长,在主持方面也培养了自己的相应爱好。
而这确实让我感受到一句话,叫做“能者多劳”,即使是在以状元营著称的光华管理学院我也能够找出许许多多多才多艺,组织活动起来得力的同学。
从媒体舆论对于各地状元的宣传来看,那种目不窥园死读书的高分考生事实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90后的确不一样了!而其中的关键则是协调好自己的时间分配,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激发出对学习更大的热情,绝对会比疲倦的刷题而不知要高效得多。
此外,“抱团学习”也是我和同学秉持的理念,将各自的学习体会及时交流,将彼此的学习资料共享,毫无保留,智慧的叠加效应可谓惊人,因为比起高考与全省20万的文科考生而言,全班四十几人的竞争实在是微乎其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全班高考均分能够达到593分的原因。
好戏都是留在最后,现在我便想和大家一同交流学习经验和相关问题,之所以我说是学习经验而不是学习方法,是因为学习的具体方法很难去复制,如果换做别人照搬我的方法,很难判断他是否能够成功,而经验却可以去借鉴,去扬弃。
由于在座的不少都是高中生的家长,同时这些经验可能对于正处于复习备考中的学生更为重要,我将只针对文科语、数、外、政、史、地六门的学习与应试做简
要的分析。
首先是语文科目,首先我想在此引用一段我的好朋友,北京市高考语文148分得主孙婧妍在《语文漫谈》中的一段话,“语文这个学科,分数与素养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关系。
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种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了。
”我也曾就语文学习问题向《湖北招生与考试》杂志写过一篇题为《剑走偏锋亦有道》的稿件,我认为最重要的三句心得便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广泛涉猎,返璞归真;积累素材,轻松为文。
针对高考首先必须肯定的是,得基础者得天下,湖北高考语文有37分的选择题,如果全能拿到那么语文分数上130应当不是难事。
这需要从高一开始便建立起一个积累本,将课本以及平时考试试卷上乃至教辅资料上涉及的字音字形病句文学常识文言实词虚词等等,以及基本的语文答题术语和分析试题的角度方法,例如作用题的答题基本套路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步骤进行整理,这样语文得复习就会极有章法可循。
此外,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来看,读书多的人绝大部分是会写作的人,而一个能写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爱读书。
这只因在看了足够数量的文化精品后,哪怕只是东家模仿一点、西家拼凑一点、再加上一点点自己的领悟与润色,最后拿出来的成品,也足以令许多人拍案叫好。
但是确实有很多人陷入两难的境地,读很多书似乎对语文提分没有多大帮助,看不出两者有什么直接联系,但是倘若不广泛涉猎,语文课堂岂不是可以只用教授如何做题即可?读书也早已成为我的兴趣爱好,即使是在分秒必争的复习备考阶段,我也是很倾向于看大量书籍的。
我在很多时候会将大量时间投入到阅读上,甚至有时候会将作业搁置一边,先让自己在书海中饱餐一番再说。
我感觉,学习语文最快乐最投入的时刻,一定属于与名家进行心灵对话的时刻。
我曾与三毛一起流浪在撒哈拉体会数星星的浪漫,与王小波一起探讨沉默的大多数人性的善与恶,曾随马尔克斯穿梭于拉美的湿热丛林体会布恩迪亚家族百年难耐的孤独,曾在瓦尔登湖畔与梭罗会晤并享受难得的心灵岑寂……
广泛阅读给我带来的不仅是思想的陶冶和心灵的慰藉,还有在现代文阅读中迅速入文的感知能力和作文中信手拈来的论据运用能力,这绝对不是舍弃读书的时间多做几道题就能简单换来的。
很多同学觉得高考复习阶段模拟题都做不完,哪有时间去读“闲书”,而我的观点恰恰相反,在紧张的学习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赏读名作,不一定立刻给你可观的回报,但是在高考考场上乃至以后的人生中你会有喜出望外的收获。
高考作文简言之便是“戴着镣铐跳舞”,首先你要非常明确自己擅长的文章类型,究竟是记叙文、抒情性散文,还是议论文。
这也是所谓的术业有专攻。
我发现我尤其擅长议论文的写作,于是侧重强化议论文写作训练,我并没有把很多时间花在研究其他文体上,因为这样容易导致考试时选择文体的犹豫不决。
其次,要着重加强自己的审题立意训练,可以就用近几年的各种类型的高考题进行构思文写作,立意不一定求新但一定要求准,保证自己能拿下作文的基础分数,避免偏题等意外失误。
此后,就要花很多时间进行作文的素材积累和练笔。
有句话令我感触特别深,即高考作文绝对不是高考时那一个小之时内完成的,而是花三年时间准备考场上几乎可以直接搬上去的成篇之作。
而我所见的许多优秀考场作文,其中的珠玑语段很多也都是作者平时早已写好牢记在心的文字。
所以,我在
平日就会有目的地背诵一些经典语段,考场上便可随题改造化用。
此外,我还专门建立了自己的素材本,会很用心地将优秀习作复印,剪切粘贴并按专题组接。
我也会从一些杂志上搜集名人名言来充实自己的论据库,以应对各类话题的作文。
我收录进自己的素材本的最得意的素材便是《南方人物周刊》评选的“年度50人”的相关介绍和评论,其中不少名人诸如罗崇敏、陆谷孙、钱理群的事迹都被我在作文训练中反复运用。
到了高考前,我的素材库中已经有能被我充分运用于各式话题的人物及其事件,可以说已经充分备战了。
然后就要谈到文科生最为胆战心惊的数学,对于文科生来说,真可谓是“数学猛于虎也”,因为文科的六门课里面,语文、英语、史地政这五科都是形象思维为主,唯独数学可以说是纯粹的逻辑思维。
而从生理的角度看,右脑掌管前者,左脑掌管后者。
也就是说,数学在文科生的大脑里住着一个大单间,而剩下五门课呢是挤在一间房。
只要你没有聪明到或是傻到一定程度,每个人左右脑的发达程度都是不平衡的。
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数学的学习上确实存在“器质性”的困难,而且这种情况在右脑相对发达的文科生身上更为普遍一些。
但是,有困难不是觉得不是我们放弃治疗的理由。
150分的数学占到高考总分的五分之一,但它对文科生的重要性绝对大大超过五分之一,我们输不起。
文科生往往很难在语文、英语和文综上面拉开过大的差距,常常是数学定成败。
而定数学成败的绝对是那些中低档题,考的都是那些亘古不变的基础知识及其简单运用。
对数学而言,基础知识主要是各种定义、定理和公式。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着分数的高低。
这一点即使是我现在学习高等数学也深有体会。
一个连基本的三角恒等式、二倍角公式、正余弦定理都需要不时查阅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快的解题速度、更不可能面对难题应对自如的。
熟练掌握定义、定理和公式之后,大量并且高效的练习才成为可能。
练习的重要性对于各科都是不言而喻的,对数学而言尤为关键。
目的主要有三个:见识各种题型并掌握其解题思路;锻炼运算能力,提高准确率;调整答题和应考的心理状态。
基于此,在练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中等及偏易的题为主,难题为辅,过于复杂的题可以适当舍弃。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着重打牢基础、做好中等题和简单题,努力提高准确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得分。
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把过多的时间投入难题的解答,并不意味着你在考场上就一定做得出难题,可能适得其反,打击了你学习的信心,降低了整张卷子的得分率,还把自己搞的身心疲惫,终究得不偿失。
第二,练习的过程中要重在总结、分析。
准备一个错题本是必须的。
这个本子上需要不断积累练习过程中学到的题型及其解题思路、方法、技巧,还有对错题的分析和反思。
错题本不仅要写,更要经常翻看、逐步内化,这样数学水平才能稳步提高。
第三,最重要的当属运算的准确率。
算不对等于不会,而要算对,大量的练习和好的习惯至关重要。
练习前面已经提到了,而所谓“好的习惯”,主要有一下两点。
一,专心致志,排除一切外界和内心的干扰。
我希望同学们能为自己着想,做题不分心,分心不做题。
二,书写整齐。
这个整齐当然是相对的。
大部分同学拿到草稿纸,写的东一片西一片,字迹也很潦草。
这样不仅容易看错数字,还会出现算到一半找不到题、最终返工重算的情况,害人不浅。
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草稿纸上的运算也要尽量规整,这有待大家不断练习、改善。
关于难题我再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所谓的难题是为你设了一个瓶颈,着重考察你的数学思维,尤其是知识点综合运用的能力。
所以大家有必要在学习和做题的过程中多想、多试,开拓思路,这样才有可能突破难题,获得高分。
就此,我还想就此谈论一下所谓的“粗心”,事实上“粗心”往往会成为逃避问题的借口。
我个人认为粗心并非运气问题,而是一个人的能力问题,而运气则最终是由能力决定的。
一两次的失误尚可原谅,而每次丢掉唾手可得的分数绝对不是用“粗心”二字便可以敷衍的。
所以一定要培养好严谨计算的习惯,胆大心细。
另外,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而言,恐怕有很多同学会犯难,事实上我觉得英语其实是很有规律的一门学科,别看英语涉及的知识烟波浩渺,但是应付考试并不困难。
我感觉高考英语一是要把一些重难点词汇牢记,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全方位排查各种用法,各种比较偏的义项也要记准,以及各种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的意思也要记准,比如recover还有重新获得的意思,acknowledge 还有见面时示意的意思,种种这些很有可能就是无良的出题人喜欢坑我们的地方,所以用一个积累本平时多积累这些细碎的知识点,考试前再拿出来看,我的积累本高三一年做了几百页,几乎所有出题人的陷阱都能够被捕捉。
这些基础性工作一做好,后面的事情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第二,英语的练习也非常重要,语感或者题感实在是玄而又玄,只有保持着大脑皮层对英语语料始终的活跃才能换来阅读的轻松。
事实上英语的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实际上是一个与出题人对话的过程,只有在做题之前用心去赏读每一篇英语阅读,保持和出题人思想的同步,迸发出默契的思维火花,才能够使阅读训练不再是一个痛苦的应试过程。
进行适量的阅读训练,结合老师归纳总结的解题技巧,会让你做到游刃有余。
第三,英语作文一定要努力练字,即使是同样的内容,睡眼惺忪的改卷人更愿意给卷面整洁美观的试卷很高的分数,即使他根本没有时间看完你的作文。
最后时刻也不要放松,再有就是作文经典范文的背记以及语言的锤炼,不要过于追求句式的华丽而丧失了语言的地道性,不要总是从句套从句,这是中国学生写英语作文的通病,长短句要结合,多用一些地道的谚语和带修辞的词汇表达。
我们班的另一个同学,现在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向明哲曾经是我们班的“作文小王子”,老师总结他的作文风格就是“小清新”,句型高级而又不显累赘,语言地道又无做作之嫌,字体清新而又并非花哨,这便是高分的秘诀。
最后,也是最麻烦最犯愁的一科——文综。
高考有这样一个规律,语数外三门的分数决定你是否能上一本,而文综的分数决定你是够能上名校。
我有一个学姐,高考语数外达到了全省最高的423分,但是她的文综却只有180分,结果与清华北大无缘,最终去了复旦。
文综得分不易,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新课标的精神是要锻炼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这一点当然要在高考中体现。
对于欠缺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同学而言,难度不言而喻。
这一点经常在历史选择题中出现,题中给出的材料往往比较新颖,往往是某个史学家个人的观点,甚至会与课本内容相悖,这个时候就只能根据材料作答,否则就会陷入出题人设好的惯性思维的陷阱。
第二,题量大。
35道选择题九道大题,时间非常紧,想要答完又答好困难重重,往往整张文综卷写下来会手部酸疼。
第三,主观题得分率低。
主观题,也就是大题的评判过程中,更多的时候是靠关键词得分。
出现某个词就给分,不出现就不给。
针对以上三点,我为同学们提出以下几条建议,当然这里也是借鉴了一下今年内蒙古文科状元胡智洋的一些经验:第一,重视选择题,确保选择题得分率。
既然大题不好得分,选择题就一定要抓住。
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适当加强选择题。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必须控制在50分钟以内,最多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否则大题会写不完。
第二,大题书写注重技巧。
要分点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