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陆游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书愤》课件(共22张PPT)

《书愤》课件(共22张PPT)
201பைடு நூலகம்/11/23
列锦 手法
列锦”又称“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手法。全句 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 景抒情、叙事述怀的艺术效果。 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诗篇中,还有哪些具有这一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
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陆游: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 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拓 展 延 伸
朱光潜先生说:“你不一定成为诗人,但一定要有诗情。”请同学
2018/11/23
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 诗人。他生于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机的时代, 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 降派的打击,但他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志向, 至死不忘复国大业。 陆游的诗今存9300多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 存诗最多的诗人。此外,他还创作大量词和散文, 内容丰富。陆游诗作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歌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相当初我以塞上长城自比,立志许下扫除边患的志愿。 如今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盼望北伐收复中原都成空谈。 塞上长城空自许, 不由人缅怀诸葛亮,《出师表》真可谓名传后世。千百年 来有谁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千载谁堪伯仲间!
2018/11/23
概 括 内 容

陆游《书愤》ppt精品课件

陆游《书愤》ppt精品课件
23
2024/1/25
24
2024/1/25
陆游散文特点
陆游的散文以其豪放、自然、真挚的风格著称,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代表作品介绍
《老学庵笔记》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内容涵盖政治、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此外,《剑南诗稿》等作品也充分展现了陆游散文的独特魅力。
03
文学价值及影响
《钗头凤·世情薄》作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1
《钗头凤·世情薄》背景介绍
该词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而作,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爱情的深深怀念。
02
词作内容解析
全词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将离愁别恨、世事无常等情感融入其中,展现出陆游深沉、细腻的词风。
起承转合,结构严谨。
写作特点
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诗人的悲愤之情。
篇章结构
以叙事开篇,逐渐转入抒情。
善用典故,表达深沉的历史感。
01
02
03
04
05
06
9
2024/1/25
10
2024/1/25
关键语句解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表达了诗人早年对世事的无知和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描绘了战争场面的壮烈和诗人的豪情。
2024/1/25
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爱,激发了读者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诗中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有助于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诗中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读者在困境中不屈不挠。
21
2024/1/25
05
CHAPTER

陆游《书愤》古诗词PPT

陆游《书愤》古诗词PPT

三 诗词赏析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 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 的。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 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展长材。“切勿轻 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平 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 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塞上长城”句, 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 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 边地,舍我其谁。
一 作者生平
初入仕途
与唐琬离异之后,陆游开始埋首读书,借以减少内心的苦闷,并再次尝试 考取功名以实现人生理想。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赶赴京城临安 (今浙江杭州)参加锁厅试,被推为第一。 秦桧之孙秦埙恰好排在陆游后面,秦桧因此而发怒,将主考官全部治罪。 第二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主司又将他排在前列。秦桧愤而将其贬黜, 而陆游也因此遭到秦桧的嫉恨。 直到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秦桧死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 陆游才开始赴福州任宁德簿。
四 诗人故事
婚变之谜
陆游与唐琬婚变的根源在于父母。陈鹄的《西塘集耆旧续闻》中有记载, 陆游与唐琬二人成婚后生活美满,但由于陆母不喜欢儿媳,陆游后来只能 忍痛与唐琬离婚。陈鹄曾与陆游长兄陆淞关系甚厚,又多有来往,其说法 相对可信。至于陆母为何不喜欢儿媳,陈鹄的《西塘集耆旧续闻》未曾言 明。不过刘克庄在《诗话(续集)》中指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陆游与唐 琬在结婚之初,夫妻恩爱,形影不离,但是陆游从小却接受严厉的家庭教 育。父母显然不能看着他沉溺于闺房之乐而耽误学业。刘克庄的说法来自 曾几的孙子曾温伯,曾几又是陆游的恩师,这一说法可信度较高。
四 诗人故事
无钱买房
陆游始终没有在杭州买房,包括他在杭州 做官的时候,也是在砖街巷南头一个大杂 院里跟七个儿子租房住。 陆游不是不想在杭州买房,只是买不起。 杭州的地价和房价要比绍兴城郊贵出几百 倍,他虽然断断续续做了二十多年官,凭 收入在杭州买房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书愤》ppt课件

《书愤》ppt课件

01
表达了诗人早年对世事的艰难并不了解,北望中原时仍然怀有
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02
描绘了诗人在军旅生涯中的艰苦经历,以及收复失地的决心。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03
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以及对年华老去
的无奈。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早年与晚年的不同境遇 和心情,突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06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忠君报国思想体现
01
02
03
强烈的忠君情感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 深厚感情,体现了忠君报 国的思想。
报国无门的悲愤
诗人空怀壮志,却报国无 门,通过诗歌表达出深深 的悲愤之情。
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 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了 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儒家文化精神传承
诗中运用了多处对比手法,如理想与 现实的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等。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诗人的情 感和思想得到了更加充分和准确的表 达。
这些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和挣扎,更加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04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诗人自身形象塑造
壮志未酬,悲愤填膺
诗人通过描绘自身形象,表达了对未能实现报国之志的深深遗憾和 悲愤之情。
儒家道德观念
诗歌中体现了儒家所倡导 的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
积极入世的态度
诗人积极入世,关心国家 大事,体现了儒家积极入 世的态度。
对礼制的尊崇
诗中对礼制的尊崇和倡导 ,体现了儒家对礼的重视 。
现实意义及当代启示
爱国主义精神
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当 代人仍有启示意义,应继续弘扬

课件《书愤》PPT_完美课件统编版语文1

课件《书愤》PPT_完美课件统编版语文1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诗题为《书愤》,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
书愤: 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少年时他就立下了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的志
少书年愤时 :向书他写就。心立中下他的了愤“生懑上、马在不击满狂民胡,族下马矛草军盾书”尖的志锐向。、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用典明志。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 满天下,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对国事的操劳虽 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 威边地,舍我其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所说的“当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现存9300多首),能诗能词也能散,才华横溢;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因何事而愤”?
1.忧愤国家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2.忧愤朝政
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春书如” 旧张:,两人,次空抗瘦但金,胜泪在利痕之红政役邑鲛治绡透斗。 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

陆游《书愤》PPT

陆游《书愤》PPT

响彻天下。
完 感结
谢 聆 听
北伐抗金
在1206年,在陆游七十余岁的时候,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 喜若狂。可一年不到的时间,北伐失利,南宋与金国签订“嘉定和议”。陆游听闻 这个消息,悲愤不已。又二年,陆游忧愤成疾,卧床不起,他再也没有听闻过关于 北伐的消息。公元1210年,在悲愤与绝望中,陆游与世长辞。临终前,写下绝笔诗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
结识朱熹
南康军辖下的庐山上,有一所著名的白鹿洞书院,不过当时倾颓已久。朱熹筹措资金、招
募工匠,费尽心力的重建起部分书院建筑,在此开坛讲学,四方学子纷纷赶往庐山,沉寂
已久的白鹿洞再现了当年盛况。而53岁的陆游,在四川军中八年后,终于收拾起行囊,准
备返回绍兴老家。返乡途中经过庐山时,陆游特意登山寻幽探胜,正遇见朱熹在书院登坛
家世背景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 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 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
目师 从 王 安 石 , 精 通 经 学 , 官 至 尚 书
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
录新 义 》 等 是 陆 氏 家 学 的 重 要 要 典 籍 。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 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 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 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 女,亦出身名门。
—— ·
书 愤
宋பைடு நூலகம்代
陆 游

知 人
诗 词
诗 词
历 史

论 世
内 容
赏 析
趣 闻

第一章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 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书愤》精品课件

《书愤》精品课件

3.诗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采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妙处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诗,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 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 绝望,其中还蕴含着豪壮的感情。从早年的豪迈到晚年的悲愤,概 括了诗人一生的心事和抱负,洋溢着炽热的爱国热情。
[答案] 此联不用动词,不用虚词,只用了六个名词组接,写极 具边塞地区特色的景物。这在文学上是采用了“意象组合”的艺术 手法,构成了一幅气势浩大的军容画面,形象生动、场面壮阔。
4.如何通过“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来理 解诗中作者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愤》精美课件(37页)

《书愤》精美课件(37页)

《书愤》精美课件(37页)一、课件概述1. 作者介绍:介绍《书愤》的作者陆游,包括他的生平、文学成就及创作背景。

2. 诗的背景:分析《书愤》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创作此诗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遭遇。

3. 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书愤》的内容,揭示诗中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4. 诗歌思想内涵:探讨《书愤》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如爱国情怀、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等。

5.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书愤》在诗歌形式、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6. 课后练习:提供一些与《书愤》相关的问题和思考,帮助读者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但始终心系国家,忧国忧民。

陆游的诗作内容丰富,情感真挚,风格多样,尤其擅长写爱国诗。

他的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诗的背景《书愤》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

金兵入侵,南宋朝廷软弱无能,百姓生活困苦。

陆游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自己却报国无门,无法为国家出力,心中充满愤懑。

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书愤》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四、诗歌内容解析《书愤》全诗如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在年轻时并未意识到世事的艰难,如今回首往事,才发现中原大地满目疮痍,国家命运令人担忧。

2.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两句描绘了陆游当年抗击金兵的战斗场景,楼船夜雪、铁马秋风,表现出诗人英勇无畏的气概。

3.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曾以“塞上长城”自许,但如今已年过半百,镜中映出的是满头白发,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4.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课件陆游(共29张PPT)

书愤课件陆游(共29张PPT)
秋风大散关。
(3) 《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
载谁堪伯仲间。
解释加点的词:
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豪情气概 塞上长城空自许 空:徒劳、枉然 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兄弟长幼次序,
在这里是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书”了哪些事?
• 北望中原的气概;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年事
已高、壮志未酬;诸葛亮的建功立业。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
所要发扬的精神;
❖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
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夜读范志能揽辔录》
志难酬、年华空老的愤恨。
延伸阅读·拓展视野
1.①羁旅漂泊之愁。首联连用梁、益、泸三地 名,写出诗人久居蜀地,不断变换行程的羁旅 之苦。②客居他乡之愁。诗人客居他乡,“人 语朱离”,难免思乡。③前路茫然之愁。诗人 登高望远,仰对茫茫云天,欲向谁语;俯视迢 迢原野,不辨去路,怎不生愁?④去留两难之 愁。诗人“住稳”蜀地,使他依恋难舍,留也 难安,去也难安。
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பைடு நூலகம்
点拨提升二
❖ 志向一致的,陆游是“中原北望”“心在天山” 、辛弃疾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岳飞是“为功名”。指的都是收复中原的大 计。
❖ 遭遇相似,陆游是 “已先斑”“鬓先秋”、辛弃疾
是 “可怜白发生”、岳飞是“白首”。
❖ 情感相同:都抒发的是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壮
书愤
陆游
课前检测:【每日积累】
字形: 洲 鬓 堪 仲

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敬仰诸葛亮、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两句写景的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是一种什么艺术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列锦的修辞手法,由六个纯名词的叠加,勾 何勒出两幅豪壮的战争图画,给人一种声势宏大、 事勇猛进攻、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
4.《书愤》中“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是用三国诸葛亮 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
5.《书愤》中,诗人之“愤”有四:所愤之一乃“早 岁 那 知 世 事 艰” (愤报国无门);所愤之二乃“害上长城空白许 ”(愤 壮 志 难 酬 ) ; 所
之三乃“ 镜中衰鬓已先斑( 愤 年华空老);所愤之四乃 千载谁堪伯仲间 (愤无人领军)。
◆陆游出身名门,高祖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官至尚书右丞, 父亲陆宰,北宋末年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建炎三年(1129年),陆游出生于 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 ◆金兵南侵时,陆游年仅四岁。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陆 游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陆游自幼聪慧过人,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进 京(临安,杭州)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 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xūn]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次 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从此陆游 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逝,陆游进入仕途, 一直坚持抗金理想, 矢志不渝,屡遭投降派的排挤、打击。
初读诗歌
整 体感知
解题
“书”:动词,写,抒发。

陆游《书愤》精品课件(21张)

陆游《书愤》精品课件(21张)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 诗人(9300多首)。
陆 游 他诗、词、文、史皆工。 锦十七原创模板
他是南宋末期著名的爱国主义 诗人。
他与唐婉的爱情故事为人们所 熟知。
书愤
锦十七原创模板
陆游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锦,十七铁原创马模板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精品课件(21张)
陆游《书愤》精品课件(21张)
过零丁洋 宋代: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锦十七原创模板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陆游《书愤》精品课件(21张)
陆游《书愤》精品课件(21张)
陆游《书愤》精品课件(21张)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尾联为什么要提及诸葛亮和《出师表》?
用典明志。诸葛亮的《出师表》,千载之下, 读来仍令人涕泪满裳。 锦十七原创模板 1.“北定中原”是诸葛一生的心愿,这又何尝 不是陆游的理想。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陆游用一生去践 行的准则。 3.“亲贤臣,远小人”是陆游对南宋统治者的 告诫。
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

”。
作品集录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
笔记》及《南唐书》等。
诗作特点: “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陆游《书愤》精品课件(21张)
陆游《书愤》精品课件(21张)
写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 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 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书愤》PPT课件优质课件

《书愤》PPT课件优质课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示儿(85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春,此 时陆游已62岁,被罢官在山阴闲居了6年。直到作此诗时, 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诵读诗歌
诗歌大意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里想到世事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中原大地,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曾记得25年前,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驰着楼船 战舰。在秋风中跨上战马奔驰,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以塞上长城自比,立志许下扫除边患的志愿。如 今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盼望北伐收复中原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诸葛亮,《出师表》真可谓名传后世。千 百年来有谁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思考:作者“书”了哪些“愤“?如何抒
发的?请结合诗句和诗人的生平具体分析。
所愤之一: “世事艰”,为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 事业屡遭打击而“愤”。
书愤 陆游 清汴逶迤贯旧京,宫墙春草几番生。 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 天地固将容小丑,犬羊自惯渎齐盟。 蓬窗老抱横行路,未敢随人说弭兵。
书愤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书愤 陆游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书愤课件PPT陆游

书愤课件PPT陆游

书愤课件PPT陆游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目录•陆游生平及时代背景•《书愤》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诗词内容解析与赏析•《书愤》中反映社会问题探讨•陆游其他代表作品介绍与比较•课堂互动环节01陆游生平及时代背景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其诗歌内容广泛,涵盖政治、军事、民生等多个领域,风格豪放、激昂,充满爱国热情。

陆游简介时代背景南宋时期,金朝不断南侵,民族矛盾尖锐。

陆游生活的时代正值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对外屈辱求和,对内残酷剥削。

在这种背景下,陆游的诗歌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他曾积极主张抗金,支持北伐,但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而遭排挤。

尽管遭受打压,陆游仍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和爱国情怀,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局的忧虑。

陆游一生历经多次贬谪,与南宋朝廷关系复杂。

陆游与南宋朝廷关系01《书愤》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南宋时期,国家分裂,陆游一生经历坎坷,对时局深感忧虑。

个人经历陆游曾任官职,因主张抗金而遭贬谪,退隐山阴老家,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的诗篇。

《书愤》即为其中之一。

主题思想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诗中表达了诗人空怀壮志却报国无门的悲愤,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揭示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通过描述朝廷的苟安现状,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03对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慨诗人在诗中揭示了南宋朝廷的腐朽和无能,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愤慨之情。

01壮志难酬的悲愤诗人空怀报国之志,却遭受排挤和打击,诗中流露出深深的悲愤之情。

02对时局的忧虑诗人身处乱世,对国家的分裂和民族的危亡深感忧虑,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担忧。

诗中表达情感01诗词内容解析与赏析创作背景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内忧外患,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却屡遭排挤,壮志难酬。

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 (共1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

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 (共1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 腔愤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 •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 “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
排挤和迫害。 • “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
②.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 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 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明 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表示要像诸葛“北定 中原,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达了“北定中原,兴 复汉室”的决心,他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 后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 勉。。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 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表现手法
①.两个对比 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
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 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 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 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 “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
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绩方面:
杜甫:“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心”;
陆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个人情感:
• 杜甫: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 的痛苦;
• 陆游: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
• 表现手法:

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
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
以疑促思,以议探幽 合作交流
精品课件
10
1、解题
•书: 写 •愤: 愤懑,悲愤
精品课件
11
2、这首诗题目为“书愤”,概括
“愤”的内容?
(是什么 )
• (报国无门,壮志未酬) • (年华空老)
精品课件
12
3、造成诗人“愤”的根源又是什么? (为什么)
愤的根源是南宋朝廷的“主和派”。 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 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1、世味:世态人情。
2、矮纸:短小的纸
3、“素衣”一句化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
(白)衣化为缁(黑)”。既指羁旅风尘之苦,又寓意京城污
浊,久居易被玷污。本诗指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
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
精品课件
20
鉴赏指导:
1、知人论世
这首诗与《书愤》写于同年。只是写《书愤》时,他 还赋闲在家。而写此诗时,他已奉召到临安,宋孝宗 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 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 “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 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精品课件
13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 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时代的悲剧 英雄的悲愤
精品课件
14
4、作者用了什么手法书愤? (怎么办1+1+4悦动课堂(第三环节)
1+1+4悦动课堂(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以情激趣。 猜猜他是谁?
精品课件
1
• 他有一颗火热赤诚的 爱国之心,渴望大宋江山 的统一,但终了只落得黯 然神伤;他曾有过美丽的 爱情,但最终将爱情的玫 瑰丢落风中。
精品课件
2
•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 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现存 9300多首),能诗能词也 能散,才华横溢;
思路,把握本诗主旨精品课与件 情感。
22
看似闲适恬静,实则感 慨牢骚; 看似孤寂思归,实则志 不得伸,报国无门。
风格:诙谐,讽喻。
精品课件
23
课后练习
• 知人论世,联系意象,比较 陆游《书愤》和杜甫《蜀 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 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和表 现手法等方面有何异同。
精品课件
24
红稣手,黄 滕酒,满城春色宫墙 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
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
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
2、注意意象和表感情的词
精品课件
21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有人说这首诗表达的是闲适淡泊之
意,归隐田园之情。也有人说这首诗表
达的是客居京城孤寂之苦,思乡之情。
你同意以上看法吗?利用诗歌鉴赏
春如旧,人 空瘦,泪痕红邑鲛绡 透。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精品课件
照是 绿 下 伤
影惊 , 春 心
来鸿 曾 波 桥

25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 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精品课件
17
古诗鉴赏思路
1、知人论世 2、解题 3、意象意境(景—物—人—事—
情) 4、手法技巧
精品课件
18
1+1+4悦动课堂(第四环节)
拓展提高,以练提能
精品课件
19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临终示儿
2、世:写作背景
61岁的诗人被黜,赋闲 山阴家中已有五六年, 正处于失意激愤之时。
精品课件
7
朗诵
注意节奏和感情基调
精品课件
8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精品课件
9
1+1+4悦动课堂(第二环节)
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陆游: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
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
力雄健。
精品课件
29
(05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 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 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 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展示成果,总结梳理
精品课件
16
书 愤(小结思路)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 中年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老年年事已高、壮 志未酬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
千载谁堪伯仲间。
功立业之愿。
精品课件
3


游愤
精品课件
4
学习目标
1、情感目标:知人论世,把握主旨, 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
2、知识目标:学习作者突出的抒情手法;
3、能力目标:落实总结诗歌鉴赏思路方法。
精品课件
5
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详见导学案)
精品课件
6
1、人:陆游生平
——科举除名
• ——绝恋沈园
• ——载浮载沉
示儿 (85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精品课件
陆 游 诗 作
26
1+1+4悦动课堂
谢谢指导!
精品课件
27
1+1+4悦动课堂
谢谢指导!
精品课件
28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
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和表
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