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案-背影

合集下载

背影八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背影八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背影八年级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学习抓住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难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写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课文《背影》2.多媒体教学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背影会成为一个人最难忘的画面?2.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受一下他笔下的背影是如何令人难以忘怀。

(二)课文阅读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

(三)课文分析1.课文结构分析a.简述课文故事梗概。

b.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2.人物形象分析a.分析父亲的形象,概括其性格特点。

b.分析作者自己的形象,体会其情感变化。

3.写作技巧分析a.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b.课文中的对话和细节描写有何作用?4.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成果。

(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是如何令人难忘。

2.我们分析了父亲的形象,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变化。

3.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背影的作文。

2.收集其他关于背影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让学生感受到了背影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写作技巧。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课堂小结部分,我觉得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时间的分配,提高教学效果。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背影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3.课文分析:a.课文结构分析:概括各部分内容,理解课文大意。

b.人物形象分析:分析父亲的形象,体会其关爱儿子的情感。

分析作者自己的形象,感受其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9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9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9篇)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体的美学意义。

一、导入课文放《背影》歌动画。

(以此为背景音乐开始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

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

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最近我发现,有作曲家把它写成了一首的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下。

二、作者介绍这首歌所表现的就是父子分别的情形。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课文,先了解一下《背影》的作者。

放作者介绍,同学读。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这是一篇记实的作品,作者曾说,他完全是写实,把当时的所见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

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

这篇课文当时中国社会处在军阀混战的时期,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

江泽民同志曾在朱自清逝世四十周年时为他题词,放题词。

这可以说是对朱自清一生的品格和学识的高度概括。

下面我们就一起体会一下。

三、课文欣赏思考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幺?放全文朗读动画。

四、思考讨论㈠整体感知:两个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幺?回答:父子浦口送别。

回答:四写背影。

分别为: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艰难的步履,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

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7篇《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

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篇一教学分析:《背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思想是让世界充满爱,对于母爱,友爱,学生们总是很容易体会得到。

而父亲深沉的爱,无处不在,却总是默默的。

《背影》是一篇包含着浓浓父爱的优美的散文,作者细腻的笔迹,将父亲沉默的细致的爱展示给我们。

这一单元,教会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爱,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

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

本学期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较强,对文本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重点: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2、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体的美学意义。

教学准备:1.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

歌曲《懂你》、名画《父亲》的相关资料。

2.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诵读—感知—设疑—对话。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

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说的“五句话儿”,出现的“四次背影”,“三处情感的跌宕”,两个“聪明”,“一声长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并引导其欣赏罗中立的名画《父亲》。

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利用多媒体,精读、速读相结合。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3.培养学生感受亲情、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2.难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生活中都有亲人,他们陪伴着我们成长,给我们关爱。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亲情的课文——《背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交流分享,教师点评。

3.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进行分析,教师点评。

(3)讨论:为什么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父亲的背影?这背后有什么深刻含义?4.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父亲的爱。

(2)分析课文第二段,了解父亲为作者付出的努力。

(3)分析课文第三段,体会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怀念。

(4)分析课文第四段,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对父亲的思念。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背影》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理解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体会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生活中都有亲人,他们陪伴着我们成长,给我们关爱。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亲情的课文——《背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交流分享,教师点评。

3.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优秀4篇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优秀4篇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优秀4篇篇一: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篇一《背影》教学设计《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写的一篇纪实性散文,作者另辟蹊径,选择“背影”这一特殊的角度来描写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把父亲的背影定格,在朴素的文字蕴含深沉的父爱。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深挚的父爱,更重要的是以本文为契机引导学生感悟身边的亲情,抒写身边的亲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3)积累重点的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2)细读文本,理解关键的语句所表达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文章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2)沟通个体体验,感悟亲情,抒写亲情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希望大家仔细聆听,认真体味!播放歌曲《父亲》(意图:这首歌的歌词浅显、朴实,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优美、感人的音乐声中领会父母的爱,从而激情激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父母肯定给与了许许多多的关爱,他们爱得朴实,爱得简单,也许如同歌中唱的,只是那一碗粗茶淡饭,也许是一个模糊的背影……或许这些都不被太多的人关注,却深深印在了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心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让我们在那淡淡的背影中去感受深挚的父爱!二、走进文本,走近父爱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主要写谁?明确:背影父亲2、文章以“背影”为题,以“背影”为线索,那么请大家找一找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比一比,谁最快(小组协作完成)明确:四次惦记背影(1)——思念父亲—虚写刻画背影(6)——望父买橘—实写惜别背影(6)——父子分别—实写再现背影(7)——别后怀念—虚写第一次,开篇点题,写最不能忘记的便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着力刻画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刻终于体会到了父亲深深的爱第三次,分别后,目送父亲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依依惜别背影,惜别父亲第四次,看到父亲的来信,想起了父亲的种种好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了父亲的背影1、课文的线索是背影,那么本文除了写背影之外,还选取了哪些素材,另外还描写了什么?明确:临别时的家境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描写惨淡的家境,渲染了一种黯淡,悲凉的气氛!2、众多的背影中,你认为哪一次的背影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并勾画出你认为最吸引你的词句。

第14课《背影》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4课《背影》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节课旨在通过《背影》一文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第14课《背影》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1.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课文《背影》的基本内容,熟读成诵;
1.深入挖掘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4.加强写作指导,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及时反思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父爱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父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分析其意义并学会表达对父爱的感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散文《背影》的阅读与品味,学会欣赏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和结构美;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内容,锻炼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理解作品中父爱如山的情感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提升写作水平;
(2)分析并领会课文的行文结构、写作手法及表达方式;
(3)深入体会作者对父爱的感悟,感受亲情的伟大;
(4)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和抒情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具体举例:
-通过阅读课文,掌握生词、短语、句式,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7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7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7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7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篇1教学目的:〔1〕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引导、点拨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才能。

〔2〕揣摩语言,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

〔3〕加强听说训练。

教学设想:〔1〕安排二课时。

〔2〕注重学生活动,安排讨论,强化听说。

第一课时一诵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或读不准音的字,画下来并注音。

争取读一两遍能把课文顺畅地读下来。

2.边读课文,脑海中边再现文中描绘的内容,力求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地体会父子相爱相怜的深情。

3.对儿子来说,父亲的背影再平常、再熟悉不过了,而浦口车站送行,父亲的背影竟使儿子感动得流泪,这是为什么?说明:要组织学生认真讨论这个问题。

初读课文,宜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包括课文的情感基调,不宜匆忙“分析”。

“这一次”背影不同于平时,在家境惨淡、心境凄苦的特定背景下,父亲的爱子之情尤为崇高,尤其感人。

讨论中,鼓励尽可能多的同学发言,发言中不大准确的理解,一般可不予纠正,留待深化理解课文时解决。

二揣摩语言,理解“背影”的特定环境。

两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参加全班交流。

1.说说以下词语的表达作用。

〔1〕祖母死了,父亲也失业了,作者为什么用“祸不单行”来形容这两件事?〔不仅仅是不幸,失业是社会造成的,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失业是灾难,是飞来横祸。

失业,又遇丧事,就是更不堪承受的灾祸了〕〔2〕到徐州,为什么会见到“满院狼藉”的景象。

〔这是对失业后凄凉情景的描绘,父亲只能分开徐州,另谋生路〕〔3〕“惨淡”一词。

除了表现经济状况的困窘,还描绘了什么?〔心境也是惨淡、凄苦的〕2.在“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承受着哪些痛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失业后经济困窘的压力,生计无着,前景暗淡的凄苦〕3.“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完全是为了宽慰儿子〕说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几个问题,就能把握住“背影”描写的特定环境,为深化理解父亲爱子之心打下根底。

八年级语文背影的课文课的教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的课文课的教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课文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背影》这篇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能够理解作品中所渲染的亲情和友情的主旨;2.学会运用语言表述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写出简单的议论文;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爱好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主旨,掌握文学阅读的方法;2.通过复述和写作,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3.教育学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培养同理心。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心理和行为,认识到文学作品对人们思想情感的影响;2.训练学生朗读和表达的技巧,帮助学生写出具备段落结构和逻辑的议论文。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组合作法、个人写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呈现一张画面,描述一位母亲送别孩子的场景,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最后一次告别的情形,思考自己的感受。

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情感,又可为后续课文的阅读打下基础。

2. 阅读课文分段阅读课文,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文本。

鼓励学生在读过全文后,从情节的表现、人物的刻画、语言的艺术等方面,深入分析文本的含义和主旨。

3. 分析重点语段配合PPT,展现本文精选的几个重点语段,让学生理解作者选用这些语言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分析语段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行动表现,感受作品的情感表达。

4. 讨论作品主旨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主旨,引导学生找到作品中所渲染的亲情和友情主旨,并分析作者运用的文学手法,帮助学生认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5. 进行写作指导在学生理解作品内涵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撰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思考。

要求学生在撰写时注意文章的段落结构、语言表达和逻辑性等方面。

6. 朗读与评析让学生逐一朗读自己的文章,老师进行点评。

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和提供更好的表达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朗读过程中,也可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认同感。

7. 总结归纳在学生本次的课程中,活动的设计往往是与目标密切相关的,设计完成后,要求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背影优秀教案设计(优秀5篇)

初中语文背影优秀教案设计(优秀5篇)

初中语文背影优秀教案设计(优秀5篇)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提高默读速度2.理解文章中父亲的四次“背影”3.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重点1.望父买橘2.情境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本文作者是朱自清。

《春》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

五岁时去了扬州,在那里时间较长,所以说他是扬州人。

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

可以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

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背影》到底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为什么会这么有名?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开,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默读课文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文章写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2.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三、生字新词好了吗?同学们上课之前一定预习过课文的生字新词,那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查。

请一位同学上来给生字新词注音,其他同学可以在自己的本子也注一注。

交卸奔丧踌躇迂腐蹒跚颓唐琐屑晶莹差使狼藉簌簌拭关于生字新词的解释,同学们可以参照书本下面的注释去掌握一下。

四、整体感知好,那我们就针对刚才的问题,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啊?父子二人在车站送别。

那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送别的背景吗?哪里?对,第2自然段。

第2自然段怎么说的?“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一方面,祖母死了,另一方面,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也就是说,父亲下岗了。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事实,那就是,当时刚好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明争暗斗的时期,想要重新找到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朱自清,作为父亲的长子,还在学校读书,还没有能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乎,整个家庭的担子一下子落到了下了岗的父亲的身上,所以,对父亲来说,找工作是最迫切的一件事。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范文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范文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范文《背影》是一篇带有很强抒情性的写人记事散文。

文章记述了作者回家奔丧,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事,突出表现了父亲的“背影”。

本店铺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背影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感情。

3、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点语段(第六段父亲买橘子的过程的描写)阅读,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难点:朴实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

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其中父母对我们的爱却是最令我们感动的,哪位同学能讲述一个父母令你们感动的故事?再谈谈你们当时的心情。

提示:可鼓励大家尽情去说,看谁讲述得栩栩如生,令大家感动。

今天,我们来品味一下现代作者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样写自己的父亲的,怎样描绘父子亲情的。

二、朗读训练1、抽学生分段朗读后互相评议得失;2、播放配乐朗诵示范。

3、学生配乐朗读。

三、自主学习1.这篇散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选取离别时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亲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10月,作者当时处于一个颠沛流离的时代,世态的炎凉,生活的困顿,使作者的心绪充满寂寞和哀愁,亲人之间的离别就更加重了这种伤感的色彩,特殊环境就多了一份特殊的感受。

故事发生的时候正是作者家境败落,祖母的死,父亲的失业,接二连三的灾难,父亲本已承爱了沉重的打击,对“我”却还无微不至地怜爱和体贴,送别时为“我”买橘子,使我们理解到父子间在困境中彼此体贴,相互怜爱的真挚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1一、班级情况这个班有35名学生,包括17名男生和18名女生。

大多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很强。

经过一年的汉语学习,学生学习了很多新单词,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也有部分同学不自觉,严重依赖学习,所以在班里学习成绩鲜明。

对于这些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采取各种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引导他们主动发现、探索,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这个班有两个同学很聪明,但是学习习惯不好。

他们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姿势不够端正。

四个学生基础差,生词掌握慢。

他们读课文有困难,有五个学生特别优秀。

他们能充满感情地、流利地阅读课文,并有很强的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至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年级《背影》语文教案

八年级《背影》语文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背影》;(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2)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正确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2)父亲形象的分析;(3)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引导。

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让学生概括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2)评价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的语言组织和思维能力。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和背诵;(2)评价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背影》;2. 结合课文,分析父亲的形象,写一段心得体会;3. 推荐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春》、《荷塘月色》等,下节课分享阅读感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2.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体验父爱的伟大,培养感恩情怀;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父亲的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共5篇)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共5篇)

第 1 篇:《背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背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背影》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朱自清先生写于 1925 年 10 月的一篇回顾性记叙散文。

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

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

《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 却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

在一个平庸、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父爱〞。

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教学依据: 《背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作者以洗尽铅华的质朴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亲情、孝道与感恩。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响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强调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审美愉悦和道德情感的熏陶。

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走近作者,认识生字、生词。

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

能力目标:学习在平实的表达、抒情中蕴藏着的极其精致的构思;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

情感目标:,认真体味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但背影不仅是父亲的形与行;要深刻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不能不顾及父亲所说的话。

因此,我把父亲的形、行、言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进行分析并以此为重点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朱自清的《背影》教案设计3篇

朱自清的《背影》教案设计3篇

朱自清的《背影》教案设计3篇背影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本事目标:1.掌握生字词“藉、簌、逛、踌躇、橘、蹒跚”等。

2.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3.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述。

过程和方法目标:1.体会关键性语句的做文章和表达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资料及作者心境与感受的表达。

2.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目标:体察浓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具体描述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行文脉络。

分析平淡中显神奇的特定背景,体会文章的感染力。

教学步骤:一、课文导入同学们,今日我们—起欣赏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

大家课前或者以前都以往阅读过这一名篇,对之必须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动,思想上的被影响,写法上的受教益。

今日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一样层面的收获。

二、作者介绍(多媒体显示)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

祖籍浙江绍兴,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

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三、生字词检查。

狼藉簌簌橘逛踌躇蹒跚颓唐琐屑举箸四、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一般情景下,学生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情景:①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无私。

②文中儿子对父亲的理解。

五、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写到“我”的几次流泪(四次)进一步思考:课文中对于“我”应对父亲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写得很详细,那么,“我”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呢一般来说,能够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②对父亲的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干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这都是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③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我及其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帮忙多少呢⑤对自我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我艰难买橘的过程异常是“背影”映现,自我最终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优秀7篇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优秀7篇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优秀7篇篇一: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的人间真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珍爱亲情,增进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2、板书课题:背影朱自清3、作者简介写作背景4、检查预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父子浦口送别。

)2.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我最不有忘记的是他的背影)3.“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二年前的冬天,徐州)4.“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祸不单行,家境惨淡)三、思考讨论,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讨论一:父疼子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四写背影。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分别为: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讨论二:子爱父儿子总共流了几次泪,为什么流泪?讨论二:子爱父1、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2、感动之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3、感伤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4、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四、导学达标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2.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3.这篇文章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请问这种力量从何而来?4.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第14课《背影》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4课《背影》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背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的表达作用。

2.帮助学生学习刻画背影的方法,体会精心选材、叙事、描写和抒情结合的写作特点。

3.使学生感知父亲的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2.掌握刻画背影的方法以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3.体会文章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子之间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变化过程。

2.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背影这一独特视角来展现父子情深以及文章的主题。

3.帮助学生学习文章精心选材、叙事、描写和抒情紧密结合的写作技巧,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会深深地触动我们的心灵。

也许是父母在我们生病时焦急的眼神,也许是他们在我们取得成绩时欣慰的笑容。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篇文章,作者仅仅记录了一个小小的背影,却感动了无数人。

(板书课题:背影)(二)预习检测1. 走近作者投影出示: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

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春》《背影》等。

2. 字词积累(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交卸(xiè)、差使(chāi)、奔丧(sāng)、狼藉(jí)、簌簌(sù)、赋闲(fù)、游逛(guàng)、踌躇(chóu chú)、妥帖(tuǒ)、迂腐(yū)、栅栏(zhà)、蹒跚(pán shān)、拭(shì)、搀扶(chān)、颓唐(tuí)、琐屑(suǒ xiè)、祸不单行(huò)、情郁于中(yù)、触目伤怀(chù)。

(2)解释下列词语。

①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初二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5篇)

初二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5篇)

初二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5篇)初二上册语文背影教案精选篇1(一)课文重点和难点1叙事散文的选材;2叙事散文的结构;3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

(二)需落实的知识点1文章的线索;2文章的整体结构;3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4朴实含蓄生动细腻的语言风格。

(三)教法设计1要求学生将课文朗读一遍,默读一遍。

教师提问: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要求从两个方面回答。

(提示: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挚爱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2本文描写的是“父亲”,却以“背影”为题,说明“背影”在文中一定有着重要作用。

全文共有四处写到“背影”,作者以“背影”为主线,组织了全篇结构。

3作者围绕“背影”这条线索,紧扣主题,对材料进行了巧妙的取舍和安排。

教师提问:(1)第一自然段后,作者为何要宕开一笔,写父亲失业,家境惨谈?(提示:渲染感伤色彩。

为文章定下“苦涩凄冷”的基调,表明父亲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还无微不至地关怀“我”,突出了主题。

)(2)在第二次写“背影”之前,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描述父亲如何终于决定送“我”,如何在送的过程中细致周到,劳形劳神?(提示:使“背影”的出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为全文的高潮作铺垫。

)(3)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提示:反映父亲晚景的凄凉,更衬出他爱子之情的深厚可贵,使文章具有一种悠长令人回味的意境。

)以上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或看书思考,或二人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

4教师提问:全文有几处用了对比或反衬的写作方法?分别起什么作用?(提示:第一处:家中不幸之后,父亲本来心里难过,却说“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怜;第二处:“我”的“聪明过分”和父亲的“迂”相比衬,表现父亲的爱子情深;第三处:最后一段父亲“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与“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两种态度心情相对照,更加衬托出父亲在艰难处境下爱子之情的浓厚与久远。

)(四)扩展思路1分析第六自然段中一系列动词的妙用,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平实真切得体准确的语言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突出主题思想。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背影的象征意义,体会文章的主旨。

(2)学习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其真挚的情感。

(3)掌握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敬长辈的美好情感。

(2)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背影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

(3)掌握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1)背影的象征意义。

(2)散文语言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朱自清散文《春》和《荷塘月色》,激发学生对朱自清散文的兴趣。

(2)简介《背影》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与父亲之间的感情。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语句,体会背影的象征意义。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如何表现背影的象征意义。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讲解背影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2)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如生动、细腻、真挚等。

(3)介绍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如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5.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背影在自己的生活中所代表的含义。

(2)开展写作活动,以“背影”为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四、教学反思优点:1.学生对朱自清散文的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强。

2.合作探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

3.课堂讲解深入浅出,学生易于理解。

不足: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内容未能充分展开。

2.部分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表现不够积极。

1.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写作活动,提高写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影
第7

第一课

总课时课题:背影(一)知识教学点 1.给加点字注音。

差使狼藉簌簌迂腐踌躇拭颓唐琐屑举箸 2.结合注释,理解下边词语的含
义。

狼藉惨淡勾留变卖典质赋闲蹒跚颓唐触目伤怀不能自已情郁于中琐
屑(二)能力训练点 1.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

2.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

(要讲解这一问题使初一学生明白要费很大气力,可以以放风筝为例,深入浅出地说明“形散而神不散”的问题。

选材喻为风筝,中心喻为线。

) 3.指导学生学习做读书摘要。

4.继续指导学生的朗读。

(三)德育渗透点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
法 1.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2.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朴实的语言所饱含的深情厚意的理解;分析课文可按“内容-结构-语言”的顺序由浅入深地进行。

(一)教学要
点 1.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3.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意思;理解二、三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1.导入
新课谈到中国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

变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

本文写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发表在当时的《文学周刊》上。

文章发表后,广为传诵,并一直作为语言教材。

当年,朱自清先生逝世捕些中学生拿着报纸悲痛地说:“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可见本文的影响之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这篇著名散文DD《背
影》。

2.教学新课(1)学生交流课下查找的
有关朱自清及《背影》的有关资料。

明确以下内容朱自清DD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在当时和以后感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

(2)学生查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问题。

(3)范读课
文(或听课文朗读录音)后学生自读。

(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

)(4)学生速读
课文,讨论问题。

①文中出现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文中四次写“背影”。

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

着重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