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7篇《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
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篇一教学分析:《背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思想是让世界充满爱,对于母爱,友爱,学生们总是很容易体会得到。
而父亲深沉的爱,无处不在,却总是默默的。
《背影》是一篇包含着浓浓父爱的优美的散文,作者细腻的笔迹,将父亲沉默的细致的爱展示给我们。
这一单元,教会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爱,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
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
本学期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较强,对文本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重点: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2、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体的美学意义。
教学准备:1.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
歌曲《懂你》、名画《父亲》的相关资料。
2.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诵读—感知—设疑—对话。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
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说的“五句话儿”,出现的“四次背影”,“三处情感的跌宕”,两个“聪明”,“一声长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并引导其欣赏罗中立的名画《父亲》。
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利用多媒体,精读、速读相结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4《背影》 (共23张PPT)
亲
的
动
作
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这段话运用了“戴、
蹒跚地 走 到铁道边,慢慢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穿 过铁道,要 爬 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攀 着
穿”等一系列动词生 动形象刻画了一个 爱子情深的父亲的 背影。
上面,两脚再向上 缩 ;他肥Βιβλιοθήκη 胖的身子向左微 倾 ,显出努
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
• 可是,当他看见儿子难过得流泪的时候,却 强抑巨大悲苦,反过来安慰儿子,表现父亲 对儿子爱得是多么深切。
懂写法
1、独特的视角——背 影(全文线索) 2、动人的细节——
A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 B、 走路的姿势——蹒跚 C、 爬月台的动作——探、攀、缩、 倾。
3、感人的语言——父亲说的话 4、鲜明的主题——父爱子
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 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 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
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 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 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 们捶捶背、揉揉肩……
有一句话,值得你铭记一生: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大的, 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怕儿子路上饥渴。
(2)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父亲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
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怕儿 子路途不安全。
(3)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 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 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
己亲自送。——怕茶房照顾不周。
父子情深
子
父
《背影》解析及练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背影》学习要点《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1925年这篇文章一发表,立刻轰动文坛。
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有人认为:“要谈五四以来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谈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背影》。
”(林非《现代散文六十家札记》)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本文所反映的是1917年的事,那是我国近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
文中写家境的“惨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人民生计的艰难。
《背影》写的是家庭的平凡琐事,以质朴无华的语言表现了深沉的父子之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背影》这篇著名的纪实散文,多少年来一直被选作语文教材,哺育了几代人。
它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深深的打动读者,在于它充满了亲子之爱,这是个永恒的主题,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其次,这篇散文构思的角度不同一般,语言文字平平实实,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
一、字1、字的读音簌簌()赋闲()踌躇()颓唐()箸()蹒跚()妥帖()惦记()晶莹()迂()2、给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奔┕丧┕┍┍禁┕差┕3、区别下列字的字形字音┍卸┍拭┕御┕试┍倾┍琐┕顷┕锁┍藉┍卖┕籍┕买二、词语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变卖典质:(把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
典,当。
质,抵押。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颓唐:精神不振作。
文中指衰颓败落。
聪明: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反语,指自己愚蠢不懂事,表达自己内疚、悔恨、自责之情。
漂亮: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指说话得体。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怀,心。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箸:筷子。
大去:意思是与世长辞,一去不返。
这是委婉的说法。
2、理解运用词语祸不单行狼藉光景惨淡聪明变卖典质踌躇颓唐漂亮蹒跚关于本文内容:1、第一段的“二年余”指什么时间?第二段的“那年”是哪一年?第一段的“二年余”,指1923年到1925年;第二段的“那年”是1917年,因为从第四段中提到“其实我那年已20岁”,而从第二段开始是回忆往事。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
1.篇章理解:掌握《背影》的作者朱自清,理解课文主题,体会父爱如山的情感。
2.词汇学习: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蹒跚、橘子、赋闲等。
3.句子解析:分析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铁道边。”
-情感共鸣: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尤其是对父爱深沉的理解。
-词汇掌握: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
举例:
-在解析“背影”的象征意义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背影”不仅是指父亲的背影,更是指父亲的形象和父爱的化身。
-对于写作手法的学习,教师可以提供例句或让学生尝试仿写,以加深对白描手法运用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共同学习了《背影》这篇文章。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父爱的思考,这个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但在时间安排上,我觉得可以适当缩短,以便为后面的教学内容留下更多时间。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背影》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父爱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珍惜父母的爱。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篇章主题:理解《背影》所表达的父爱主题,把握作者朱自清对父亲的深情描绘。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一、教材分析《背影》是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的经典散文。
文章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素材,通过描述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爱意和无私奉献精神,也反映了儿子对父亲的敬爱和内疚之情。
这篇课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悟亲情和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本中提炼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懂得珍惜家人。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家庭责任感。
(3)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三、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学习。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四、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3. 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引导。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表达的亲情。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实例教学法:以课文为例,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4. 情感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父亲的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感悟亲情的伟大。
七、课堂练习1. 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形象。
2.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加强记忆。
第14课背影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读
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朱自清学习目标1.通过对“背影”的分析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2.把握文中“我”的情感变化,深入理解文本。
3.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写法。
4.品味本文质朴典雅的语言。
5.把握写人记事散文的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写人记事散文。
文题解读“背影”是贯串全文的线索,文章以“背影”为题,既表明了作者对父亲背影的印象之深,又为抒写父爱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切入点。
题目简洁概括,直观醒目。
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学者。
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有《春》《绿》《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写作背景本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
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在徐州工作任职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
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
父亲朱鸿钧没有积蓄,回到扬州后,借钱办了丧事。
办完丧事后,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
《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事。
课文主题本文追忆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读读写写迂【yū】拭【shì】搀【chün】交卸【 xiè】狼藉【jí】簌簌【sù】赋闲【fù】踌躇【chóu chú】蹒跚【pán shān】颓唐【tuí】琐屑【suǒ】触目伤怀【chù】差使【chāi 】箸【zhù】背影朱自清次写背影。
“最”字表程度,表明“我”对父亲的“背影”印象至深,自然引出下文对父亲“背影”的回忆。
】【段落解析】开篇点题,点明“我”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引出下文关于“背影”的故事,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 》ppt课件
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 穿 过铁道,要
爬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攀 着上
面,两脚再向上 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
显出倾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
很快地
下来了流。
体会作者写“父亲”爬月台时运用几个动词所包含的感情。
这几个动词是:“攀”、“缩”、“倾”。为什么用“攀” 而不用“抓”?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 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 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 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 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 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 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 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 微不至。
第二层 (4、5)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 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 (6)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 表现父亲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7)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 切的思念之情。
哪一次“背影”写得 最具体、最感人?
• 第二次。
我们先学习第二次“背影”
阅读 “买橘子”
一段
朗读,正音:
写作背景
•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 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 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 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 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 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 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 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纷纷落下的
样子。
(把财产、衣物)出
朗读,解释加红色的词卖和语典:当出去。典:
当。质:抵押。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件
4、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 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整体感知
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试着各拟一个小标题
惦
刻
惜
再
记
画
别
现
背
背
背
背
影
影
影
影
思念父亲
望父买橘
父子分别 别后怀念
整体感知
4、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 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别人 送他不放心,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 自送。体现了对儿子深切的关怀。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 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 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 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 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 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甘心的。他 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 怀真是无微不至。
归纳小结
祖母死了 父亲失业
悲伤之泪(见父亲 睹家境 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父亲买橘 父子离别) 迷恋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担忧思念之泪(再现背影 泪光)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在写作过程中,朱自清除了写父亲买
橘子看到的背影这件事情外,还写了为 儿子做了哪些事?
背
影
朱 自 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 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名篇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 河》、《荷塘月色》。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 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 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背影》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0张PPT
预习展示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两三句 话概括)
2文章以什么为叙事线索?抒发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在文 中画出来。着重写什么时候,什么 地方看见的“背影”?
4写出你欣赏的对父亲进行人物描写 的句子。
课堂交流
1、朱自清对父亲的感情是深厚的,它为 何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要写他 的“背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背
朱 自
影
清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 影”这一角度巧妙切入,生动刻画 的描写方法。
2、体会朴实的语言所包含的丰富感 情,感受意蕴丰富的语言。
3、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之情,感受 亲情,珍视亲情,学习融入真情实 感的写作方法。
预习展示
1、文学常识 2、字了父子之间 真挚深厚的感情,抒发了作者 对父亲深深地思念之情。
预习展示
四次 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 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预习展示
例一: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 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 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例二:“我走了,到那边来 信!” “进去吧,里边没 人。”
课堂交流
“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 半生潦倒的印记,体现了浓浓的父 爱深情,也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父亲 最后留给儿子最深刻的印象。这样 的写作角度有新意,更体现父子情 深。若改成“车站送别”、“买橘 子”太直白了。
3、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 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练习
请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为开头,精选一个合 适的切口,写一段特写,表 达对某个人的情感。
分层作业
A组:修改片段350字以上 B组:修改片段200字以上
章丘市教育体育局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课件
2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 四次背影 点题的背影——开头设疑——惦记背影 买橘子的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惜别的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思念中的背影——结尾思念—— 再现背影
精读课文第6段 思考:(3分钟) 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所 有动词,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动词有“走”、“探”、“穿”、 “爬”、“攀”、“缩”、“倾”。这些 动词形象地描绘出身材肥胖的父亲穿铁道、 爬月台时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 心、体贴、爱护,突出了父亲的慈爱。
2、独特的角度
--父亲的背影
作业
一、反复朗读课文,
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二、 背诵第六自然段 三、课外阅读 《朱自清传》
《朱自清散文全集》
作者简介
朱自清( 1898- 1948),字佩弦,散文 家、诗人、学者。朱自清是“五四” 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散文家 之一。他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 语言洗练,文笔清秀,在20世纪20年 代就被誉为娴熟使用白话文的典范。 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诗集《雪朝》( 与人合作),诗文集 《踪迹》,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散文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春》 《背影》《绿》等。
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3.找出文中反映作者“泪如涌泉”动情的句子, 并说说作者动情的原因
1.本文写了件什么事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记叙了作者奔丧完毕,父亲在浦口为 我送行,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事,抒发 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及儿子以及对父爱的 感念之情。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 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 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背影》的内容,把握作者朱自清的情感表达。
(2)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子情深,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远大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背影》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欣赏散文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难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情感。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父子情深,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远大的志向。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感态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 情感教学:以情感人,以情促学,引导学生感受父子情深,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3. 实例分析: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3课《背影》教案
-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情感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发展细腻的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本主题的理解:《背影》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深沉的父爱。教学过程中,需强调文章主题,使学生深入领会父爱的伟大。
-语言表达技巧:分析文本中景物描写、情感抒发等表达技巧,如“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父亲的形象和情感。
-文章结构分析:掌握文章的起承转合,理解作者如何通过不同段落展现父爱,以及背影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3课《背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3课《背影》教案: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词:蹒跚、交卸、赋闲等。
-理解并掌握文章主题、结构及写作特色。
-领悟作者对父爱的感悟和表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文章的情感脉络和描写手法。
在课程总结时,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还不够清晰。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起承转合,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通过图表或思维导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示文章结构,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Biblioteka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背影》这篇文章所传递的父爱。我发现,学生们在阅读文本时,对于父亲的形象和情感有了基本的把握,但在深入挖掘情感内涵和描写手法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首先,关于情感体验的引导,我意识到单纯的理论讲解并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爱的深沉。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更具情境性的活动,如角色扮演、亲情故事分享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父爱。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
2-2 课文欣赏
课文结尾写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为什么?
父亲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说明他的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想到父 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作者不禁泪如泉涌。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课文最后又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整体感知
第二章
1-2 整体感知
背影
我的父亲
父爱
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主要写谁? 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1-3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用下列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不能理解的词语用横线, 认为用得好的用方框。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有疑问的地 方,用括号和问号 。
2-2 课文欣赏
汇报父爱
检测一下你的情商?“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 了!”(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是为什么?) “聪明”是反语,表现不理解父爱的自责之情。 父亲讲价钱,嘱托茶房,都是出于爱心 ,可是自己对父爱竟理解不到,自以为是,觉得比父亲还高明,实在是太傻了!
2-1 整体感知
本文共有几次写到“背影”?
四次“背影”各出现在课文什么地方?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 影。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 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这个“背影”寄托着作者对父亲的深沉的思念,写思念,是为了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 ,深化文章主题。
思考讨论
第四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背影》原文
《背影》原文如下: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背影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
1.交卸()2.狼jí()3.妥帖()
4.tuí唐()5.琐xiè()6.晶莹()
7.踌躇()8.pán shān()
二、根据所给的拼音,为下列多音字组词
1.差:chāi()chā()chà()
2.丧:sāng()sàng()3.禁:jīn()jìn()4.奔:bēn()bèn()
5.栅:zhà()shān()
三、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1.不能自已() 2.情郁于中()
3.触目伤怀() 4.举箸()四、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________
2.凄惨暗淡,不景气。
________
3.看到心里感到悲伤。
________
4.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________
5.细小而繁多(的事)。
________
6.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________
五、选词填空
1.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A.惨淡 B.凄惨 C.暗淡
2.父亲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颇踌躇了一会。
A.牢靠 B.妥帖 C.可靠
六、选择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
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
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
C.《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
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
跟主题没有关系。
所以第二、三自然段可以删去。
D.《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
七、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
(一)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中的“聪明过分”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中的“漂亮”一词?
3.概括这段文字的段意。
(二)
我有一位好朋友,很苦恼,因为他与父亲的关系很僵,父子俩常面对面地坐着,一两个小时没一句话可说。
朋友认为父亲不理解他,换句时máo()的话来说,就是父子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代沟。
最近,朋友受公司派qiǎn(),要到南非的开普敦去工作。
他回到家里,吃完饭,父子俩又面对面地坐在沙发上,谁也不说话。
过了一会儿,儿子开口了:“爸,我想跟您谈一件事!”
“什么事?”父亲(平静、安静)地问。
“我要到开普敦去工作了。
”
“哦,我知道了。
”
停了一会儿,父亲问道:“什么时候走?”
“后天。
”
“哦,我知道了。
”
“那……什么时候回来?”父亲往前(挪了挪、靠了靠),急切地问。
“我不知道。
”
“哦,我知道了。
”父亲说这句话时,儿子看见父亲眼里(噙、含、闪)着泪花。
房间
里又沉寂下来了。
过了一会儿,父亲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摇晃着走向书房。
儿子看着父亲摇晃的背影,眼睛也有些湿润,想喊住父亲,但终究没有说出口。
过了一会,父亲从书房走了出来,手中拿着一本《世界地图册》和一支钢笔。
走到儿子面前,有些激动地问:“开普敦在哪里?”
儿子拿过地图册,指着说:“看,就在这里!”
“在这里……”父亲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用笔在开普敦所在的位里点了一个红点,又在镇江所在的位里点了一个红点,然后画了一条红线,将镇江和开普敦连接起来。
父亲眼噙着泪水,哽咽着对儿子说:“在我想你的时候,我就看看这张地图上的两个红点一条红线!”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时máo()派qiǎn()。
2.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线,使语句更加流畅。
3.文中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
4.全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如何理解?
5.试给选文起个题目:
(三)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
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的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
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怀里。
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
每当这时,我总是似懂非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
不久,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
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
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管自己念书。
”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
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太寒伧,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却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
”但父亲执意要为我买。
接着,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鞋柜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
“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并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子念书!”
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
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
”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情不自禁地哭了。
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
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
——父亲,走好!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
1.文中写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这里的“风风雨雨”能不能改成“风雨”,为什么?
2.文中写父亲“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其中“折了几折”这个细节的作用是什么?
3.“寒伧(chen)”的意思是什么?
4.文中写“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好像很轻松”说明了什么?
5.文中写“(父亲)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
’我吃力地点了点头……”这里的“吃力”说明的是下项中的哪一项?()
A.我太累了。
B.我不愿父亲离开我。
C.我内心的难受和激动。
D.我急着上学。
6.本文题目是“父亲的期望”,但文中大多用“希望”:“他仅有的希望”,“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希望我能胜过他”,“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等等。
试说说“期望”与“希望”的异同及其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