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3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一一、导课:同学们,在我们第一节课以“愁”字整合五首词(《望江南梳洗罢》《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时候,大家很快在其他四首词中找到了主人公“愁”的证据,而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却无法很清晰的判断出,主人公到底有“愁”还是无“愁”。
今天,我们就一起里研究一下这首词,看看苏轼在这首词中到底表现了什么。
二、读词,初步感知。
1、对照注释,细读这首词,疏通字词。
聊(lio) 擎(qng) 裘(qu)骑(j)酣(hān) 鬓(bn) 遣(qiǎn)2、教师范读,注意停顿节奏,抓重音和情感表达。
“卷”“看孙郎”要重读“又何妨”“会挽雕弓”“西北望,射天狼”要重读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初步感知。
4、叫一个学生来范读,其他人提出意见。
生评:感觉没读出劲,就是词人的那种“狂劲”。
5、齐读这首词,放开声音,把握情感。
三、解词,理解词意。
1、读上阙,对照注释,理解上阙意思。
(1)上阙叙事:描写题目中的“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
(2)关键字“狂”:打猎装备“狂”:左牵黄,右擎苍。
穿着打扮“狂”:锦帽貂裘。
随从“狂”:千骑卷平岗、倾城随太守。
以少年英雄自比“狂”:亲射虎,看孙郎。
(3)根据理解解释“狂”狂放豪迈、潇洒不羁、阳刚之美、意气风发(4)齐读上阙,感受豪放之美。
2、对照课下注释读下阙,理解下阙意思。
(1)、开张:豪放开阔;(2)、典故:持节云中、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3)、下阙抒情明志:(这两句也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句子)借典故“冯唐”来抒发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情感;借典故“射天狼”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4)齐读下阙,感受词人的情感和志向。
四、结合课下注释(1),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深层理解苏轼。
(1)、注释中提到“1075年苏轼从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这里的“迁”明为平调,实为贬官。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即时反馈
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的 回答和表现给予反馈, 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作业批改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 批改,指出错误并提供
修改建议。
个别辅导
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困 难,进行一对一辅导和
指导。
家长沟通
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 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
生的学习进步。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内容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度。
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所表 达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
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
养。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与密州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密州的兴趣,为后续 学习做好铺垫。
背景介绍
总结词:补充知识
详细描述: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密州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回顾教学过程,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 掌握了《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意、情感 和艺术手法。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小组讨 论、角色扮演等)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 欣赏这首词。
课堂互动情况
自身表现
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讨论 情况,判断课堂氛围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 习。
评估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 、教学节奏把握、课堂管理等,是否还有 提升空间。
理解《江城子密州出 猎》的主题思想和情 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深 入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 意境和艺术手法。
通过比较阅读,了解苏轼词与 其他词人的异同点,加深对苏 轼词的理解。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培养学 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内容和苏轼的生平。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江城子·密州出猎》。
(2)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苏轼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对诗词的贡献。
2. 新课导入:(1)介绍《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诗。
3. 教学内容:(1)讲解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分析诗的意象和意境,理解作者的情感。
4.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2)小组合作,进行相关的研究性学习。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2)提出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诗中的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进行评价。
3. 学生对诗的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
4. 学生对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价。
《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12.2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诗词。
2、理解词的主要内容,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的主要内容,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文:“韩柳欧苏”并称(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词:“苏辛”并称(苏轼,辛弃疾)书:“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洵三父子,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二、作者作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
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的大家。
三、写作背景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
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
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四、释题1、“江城子”是什么?明确: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出猎,题目。
五、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2、说说自己对整首词的理解。
六、小组合作,提出质疑。
江城子_密州出猎_教案新部编本1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r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词的风格和两大流派。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在感悟中同古人的心灵交融,使学生多一份宝贵的情感经历。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比较鉴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方案一:1 竞猜A •他擅长书法和绘画,诗、词、赋、散文成就极高。
B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仕途坎坷,几起几落。
C.他是豪放词的开创者,扩大词的题材,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D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2•你学过哪些他的作品?从作品中可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乐观旷达;《记承天寺夜游》:安闲自适《惠崇春江晚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师: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能及时调整自己心态的人,一个乐观旷达的人,一个有追求的人,注定不是等闲之辈。
一起来欣赏他的《密州出猎》板书:密州出猎方案二:我国是诗的国度,诗词的发展源远流长。
不同的时代都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是诗,宋词、元曲等。
今天就让我们徜徉宋词优美的意境,泛起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桨,驶向诗歌的殿堂,领略那优美的风光。
二、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1.背景提示:苏轼是北宋词坛的革新大家。
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糜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 以来柔媚的词风。
公元1071 年,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熙宁七年(1074年)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
九年级语文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画像和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词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
-设计意图:激发学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词的韵律美,引导学生关注词的节奏和韵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深入学习词作打下基础。
3.提问学生:“你们对这首词有什么初步的感受?能从中发现哪些有趣的词语或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意,讲解词牌、词律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词的结构和韵律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词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词作的理解能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增进家庭亲情。
作业布置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业量适度,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创作。
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分析词作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让学生体会词人的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词作意境的感悟。
3.讲解词作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内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以下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江城子-密州出猎》。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一双发现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诗中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难懂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中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3. 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注释和译文。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PPT、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简介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文中的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培养一双发现的眼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背诵。
6. 作业布置(1)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写一篇关于诗中意象和情感的心得体会。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词的内容。
2.通过关键词“狂”字的理解,品析语言,理解作者的豪情壮志及爱国情怀。
重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
难点:理解典故的含义,体会词中典故的使用在表达上所起到的作用。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资料,课前下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这大概就是对苏轼最好的诠释。
苏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板书课题、作者】,一起去领略他独特的个性风采。
二、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写作背景。
三、初读课文1.(诗词如果不朗诵,就失去了生命。
下面请大家自由诵读,读出词作的豪放与声威。
)指导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口腔打开,做到字正腔圆。
②把握节奏,落实重音。
2.指定学生读。
3.齐读。
4.教师范读。
三、理解内容学生再读本词,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上阕描绘了什么内容?下阙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明确:上阙描绘打猎的威武场面。
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分别是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②上阕描绘的出猎场面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雄壮、开阔。
突出词人老当益壮的精神面貌,以及词人希望被重用、报效朝廷的远大志向。
③词中多次运用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亲射虎:展现了作者虽然不再年轻,但仍有少年的狂气。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了他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从而建功立业。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作者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四、品读课文,体会苏轼之“狂”(一)品读上阕,分析苏轼的“形狂”1.分析“狂”的内涵提问: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就是——?(狂)什么是“狂”呢?(出示《古汉语常用字典》对“狂”的解释,让学生选择。
《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案教学创意:采用“放——合——引”授课举措,体现了“以学为本”课改理念。
先让学生提出预习困惑,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课堂展示、教师引领的方式“释惑”。
整个这堂课老师从知、意、读、悟四个方面引领学生对这首诗词进行了学习,同时也回答了学生提出的疑惑。
最后老师再用三句话串起课堂学习,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用韵律抒写音乐美感的词;是一首用典故抒写深长意蕴的词;是一首用豪情抒写雄心壮志的词。
这样课堂做到了因“放”而活、课堂因“合”而深、因“引”而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资料助读,知苏轼、明背景;2、多角度反复读,概词意、学典故;3. 诗眼“狂”入读,品词句、悟诗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词的内容理解,准确把握情感;2、以提问、合作、探究等形式进行品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苏轼身上的英雄气,增强学生勇对挫折的勇气,做新时代豪气少年!教学重点:多角度反复读,概词意、学典故教学难点:诗眼“狂”入读,品词句、悟诗情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布置预习:读完这首诗词后,你会提出哪些疑问?然后课代表将学生的“困惑”收起来,老师进行整理,将有代表性或比较集中的问题梳理出来。
意图:布置这个作业的目的,就是发现学生到底有哪些不会的问题,老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心中有学生,“以学为本”,才能达到课堂的有效性,甚至高效。
(二)导入上课时老师先出示学生的“疑问”(这是教师整理的学生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1.文意理解困惑:65%,如:这首诗词写了什么内容?“持节云中”,看注解好像有故事,在诗中有何作用?2.朗读技巧困惑:5%,如:这首诗词有的句子长,有的句子短,怎样读能读的更好?3.诗句欣赏困惑:23%——25%,如“少年狂”中“狂”是什么意思?“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如何理解?4.读音困惑:12——15%,如,“为报倾城随太守”中的“为”怎样读?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开展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屏显)学习活动:知——背景知晓意——内容理解读——有味诵读情——品析感悟意图:教师课堂开展的教学活动,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2课《江城子 密州出猎》公开课教案及点评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并正音
聊发擎苍 酒酣千骑鬓
3、集体朗读
四、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意译全词
讲重点词:聊 千骑卷平冈
典故的意思:孙权射虎 魏尚复职 天狼星
五、词中一个“狂”字,既是词眼,也总括了全文情感。
1、文中内容有不少写狂态、狂情的语句,同学请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体味诗人寓于其中的思想情感。
邱嘉本老师:这堂课整体上还不错,从苏轼词的风格入手来讲解该词,教师完成了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了豪放词的风格。但是老师没有对词中具体字词没解释。
黄清华老师:我以为这堂课还行,老师教给学生一种鉴赏诗歌的方法,从词眼入手,带着学生理解一起去品读诗歌。但是这堂课也存在两个大问题:(1)从朗读到诗歌内容,这中间缺少过渡,太快入题,容易造成学生措手不及从而跟不上教师的引导思路;(2)对于文眼“狂”的赏析有点散,甚至可以说有点乱。
胡复华老师:我认为这堂课过于注重过程,而导致对作者在词中的情感把握不透。这篇词中,除了作者豪情之外,还有他的无奈,因为苏轼一心想要报国,但却得不到重用。而且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对词中具体的字词进行品析,实际上这首词中的字词有很多都是需要细细品味的。我以为这节课最好的一个问题就是:用一句话概括苏轼的形象。这个问题就直接点出了苏轼的为人——性情中人。
2、 通过对典故的理解体悟诗人的雄心壮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一个人他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
有一个人他一洗“绮罗香泽“之态,
有一个人他用“逸怀浩气”的豪放词,取代了五代以来专写儿女情长的婉约词。他改变了一代词风,他拓宽了词的境界,他树起了别具一格的词风词格。他就是苏轼。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背景及意义。
(2)分析词人情感变化,体会苏轼的豪放风格。
(3)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的理解与背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解读词作。
(2)学会欣赏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爱国情怀。
(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作的背景及意义。
(2)分析词人情感变化。
(3)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的理解与背诵。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豪放风格。
(2)如何让学生在欣赏词作的同时,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苏轼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苏轼诗词,感受其风格特点。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词意。
(2)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字词、句子,理解其含义。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词人情感变化。
4.课堂讲解(1)讲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创作背景。
(2)分析词人情感变化,体会苏轼的豪放风格。
(3)解析重点字词、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5.课堂练习(1)学生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关注苏轼的其他诗词,拓展学习。
四、课后作业1.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3.收集苏轼的其他诗词,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背景、意义及词人情感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豪放风格,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审美情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江城子·密州出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能够理解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3.能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能够表达对诗歌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和演示;
2.学生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
3.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和交流;
4.学生个人表达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诗歌创作的基本知识。
2. 讲解和演示(25分钟)
教师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自主学习和讨论(25分钟)
学生自主分组,阅读诗歌并讨论,探讨以下问题: 1. 诗歌的基本意思是什么?
2. 诗歌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对意境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4. 交流和探讨(20分钟)
各小组介绍自己的讨论情况,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5. 个人表达和展示(20分钟)
学生个人发表对诗歌的个人理解和感受,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
本节课通过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和探讨、个人表达和展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提高了文学素养和个人表达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和要求。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构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教育体系。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唐诗宋词赏析教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唐诗宋词赏析教学设计唐诗宋词赏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2.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牌、韵律、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唐诗宋词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历史背景的兴趣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意义、词牌、韵律、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难点:如何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学语境进行综合分析。
三、教学方法1.授课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唐诗宋词的语言特点、文化内涵及其与历史背景的关联。
3.活动法:通过诗歌诵读、配乐欣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古装电视剧《长恨歌》的片段,向学生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并激发学生对唐诗宋词的兴趣。
2.了解创作背景(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杜甫,同时分析其创作背景和意义。
3.讲解词牌、韵律和语言特点(20分钟)教师根据课件或诗歌解析,讲解唐诗宋词的词牌、韵律和语言特点,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江城子”三字“平仄押韵”的特点,以及杜甫诗歌的语言精湛、深度抒情的特点。
4.欣赏和感悟(20分钟)教师带领全班进行唐诗宋词欣赏和感悟,可以选择配乐欣赏、诗歌朗读等活动,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内涵,感受唐诗宋词的情感力量。
5.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深化学生对唐诗宋词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考试:教师可采用测试或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评估。
2.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堂作业,例如诗歌鉴赏、写诗等,以促进学生对唐诗宋词的关注和学习。
3.评价标准:教师可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测试和表现进行评价和排名,评分从语言表达、文化理解、综合应用等方面进行考核。
第12课《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执教对象:初中九年级学生课程主题: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教材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词,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时。
词中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表现了作者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历史英雄的仰慕。
学习这首词,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词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然而,由于这首词涉及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且情感豪迈、意境深远,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词的深层含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词作的创作背景,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分析意象等方式,逐步深入理解词作的情感、主旨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词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o能够准确、流利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词。
o理解词作的内容,把握词作的情感、主旨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o通过品味语言、分析意象、比较阅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词中流露出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o理解并欣赏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乐观、豁达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词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理解词作的内容,把握词作的情感、主旨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深入品味词作的语言,分析意象,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和豪迈的情怀。
•把握词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理解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五、教学过程总时长:90分钟教学环节:导入新课( 5分钟)、作者及背景介绍( 10分钟)、生字词学习( 15分钟)、诵读与感知(15分钟)、深入研读(30分钟)、拓展延伸(10分钟)、总结与作业 5分钟)(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豪迈、充满激情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材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名篇,该篇词写了西凉主公出征时,豪杰齐聚求赴一战,表达了西凉主公的雄心壮志和军队的强大威势,同时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对国家的热爱与期望。
本教材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内容,通过诗歌欣赏与词语解析、历史文化背景介绍、诗歌赏析分析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古代诗歌作品。
二、教学目标1.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内容和诗歌的背景知识;2.学习并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义;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修养;4.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内容和诗歌的背景知识;2.学习并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义。
难点: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修养;2.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 首先,通过介绍《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西凉政权的兴起和西凉主公丁奉的事迹,解释该篇词所写的历史事件和当时的政治局势。
2. 其次,进行诗歌欣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诗人的情感。
教师可以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引导学生用听的方式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境,让学生对整首诗有个整体的了解。
3. 然后,进行词语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重要的词语进行解释,如“江城子”、“密州”、“豪杰”等,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与诗歌的内容结合起来理解。
4. 接下来,进行诗歌赏析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字里行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词句的运用和意象的描写,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5. 最后,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想法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江城子。
密州出猎》是苏轼在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
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
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形象。
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词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通过设疑、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鉴赏关键词、句,结合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_对比阅读,体会四首词作的异同点。
四、教法和学法:1.诵读法。
诵读入文本,诵读涵咏体验文字包含的'情味儿,诵读体悟词人愁绪的不同滋味儿,诵读感受词人不同的语言风格。
学_诗歌中,诵读是涵咏、品析、体验、感悟的前提,诵读是输入,也是情感再现的手段。
2.对比品析法。
对比解读,是解读这两首词愁因不同、愁滋味不同、愁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有效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
比较法,是发现事物不同的常用方法,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3.主观想象。
诗歌往往是借助意象来营造意境的。
《辞海》中说:“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
”4.主问题引路。
疑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因此笔者用“头发为何而白”——“愁的原因一样吗”——“愁的滋味一样吗”——“愁的表现形式一样吗”来激发学生带着问题比读这两首词,同时用这样的问题链作为教学的主线。
第12课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九下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课前导学】宋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词人如柳永、晏殊、欧阳修等多将宋词用于“玩赏”,几乎没有跳出“春女思,秋士悲”的藩篱。
在密州的几年,苏轼的豪放词风逐渐形成。
苏轼将自己的理想、对政治的看法、对现实的追问都写进词里。
他的豪情壮志如一支利箭划开了宋词华丽的外衣,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范围,从此宋词不再只是狭隘的“言情”,还能“言志”,开了豪放派的先河。
苏轼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江城子·密州出猎》写于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杭州通判任满。
当时苏辙在山东济州任职,苏轼为了跟弟弟相距近些,就请求调到山东。
这年五月,朝廷派他到密州担任太守,此时他年已四十。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十月,苏轼率领很多人马,到常山祭神祈雨。
回来的路上,他和同僚们在铁沟附近举行一次习射打猎。
这个活动激发了苏轼的豪情壮志,他用粗放的笔调,写下了气壮山河、光耀千古的爱国主义词篇《江城子·密州出猎》。
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个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
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诗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欣赏词的画面美、情感美。
2.感悟苏轼豪放的词风。
教学重点:通过赏析感受词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悟苏轼豪放的诗风。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朗诵诗词1.配乐朗诵本诗。
(师:首先请听老师将本词朗读一遍,仔细听)读准字音聊发( fā) 擎( qínɡ)苍貂裘( diāo qiú) 千骑( qí)平冈( ɡānɡ) 酒酣( hān )鬓( bìn ) 遣( qiǎn )2.分节奏老夫/聊发(fā)/少年狂,左/牵黄,右/擎(qínɡ)苍,锦帽/貂裘(diāo qiú),千骑(qí)/卷/平冈(ɡānɡ)。
新课标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积累,赏析名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说到宋词,我们不能不讲到苏东坡,讲苏东坡的词又不能不了解苏东坡为人品性,苏东坡开创了豪放词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壮,总在历代壮土耳边回响。今天我们要学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②虽鬓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2.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引用典故和比喻的修辞。
②抒发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感。
六.拓展提高
1.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可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苏轼受儒道两家的影响,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韶秀的一面。在这里,我们再读一篇苏轼写于密州的另一首词
部编版语文九下《江城子 ·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课题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
目标
教学目标:
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 .积累,赏析名句。
4.领会词中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重点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东坡词欣赏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解析及教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解析及教学设计《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歌,是描写了当时唐玄宗和他的官员在密州城内进行狩猎的场景。
这一诗歌既反映了当时唐朝皇帝和官员的生活与活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文化面貌。
在教学中,将这首诗歌作为教学素材,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诗词鉴赏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唐朝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的感受和体验。
一、教案解析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和社会面貌,学习唐诗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并通过阅读此诗对唐朝文化和诗歌的认识更加深入。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唐诗的感受和理解,加深文化体验,掌握唐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提高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对唐朝文化和诗歌产生浓厚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
2.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唐朝文化和诗歌鉴赏方法,理解和欣赏唐诗,通过写作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2)难点:理解古诗歌中的难以理解的句子和词语,并准确把握古诗歌中的表达意思和修辞手法。
3.教学方法这里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答、讲述、解与疑、讨论、互动等方式展开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主发言、思维独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广播、音乐、图片、小品等多种方式形成氛围,让学生进入课堂,并引出与课题相关子问题。
(2)阅读诗歌请学生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了解诗歌的基本情境、意境和修辞手法,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写下来。
(3)学习唐诗的基本鉴赏方法通过讲解、演示、解析等方式,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从诗歌的体裁、韵律、修辞手法、主题、艺术效果等方面全面考量,认识唐诗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审美特点。
同时,让学生自行寻找出这首诗歌中的诗句、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等元素,分析古代汉语的体系和修辞手法,并进一步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备:实验话筒,沟通;分组,进入智慧屋,得胜。
一、导入新课:播放课件1----歌曲导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千古名言,成为千百年来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也常被人们用来安慰无奈和困惑,从中可以感悟到苏轼的胸怀,是多么的豁达,他心情是多么的豪迈乐观。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另一首豪放词的代表作------标题板书。
播放课件2:学习这课,我们要达到这三个目标,同学们,能完成吗?
二、展示知识目标。
(说到苏轼,同学们告诉我苏轼的情况,你知道多少?)
三、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学生发言,回答很好,归纳播放课件3)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1岁时与父苏洵,弟苏辙同时考中,名声大震,合称“三苏”。
后因与王安石变法新派政见不和受到排挤,被贬大半个中国,最后被发配到天涯海角,海南漳州,妻子幼子都死于被贬,自己也死于北还途中。
然而他的作品给予我们的是,万丈豪情,是为国效力的壮志。
本文写于苏轼被贬密州做太守时,政治上很不得意。
四、读一读。
1、朗读教学
诗歌的生命在于朗诵,让我们来领略苏轼的豪放,赋予苏祠的灵魂,请问那个同学展示一下词的魅力?
⑴学生代表朗读;(读的很棒,仿佛是苏轼来到课堂,掌声在哪里?)(鼓掌)!(学生评议,节奏,重音,学生讨论,指导)⑵示读;③学生齐读;
2、掌握重点词语读音和意思;播放课件4----
刚才我们朗读的很好,请同学们思考一分钟口答,这些词语我们能掌握吗?写出读音和意思,聊:狂:卷:酣:遣:挽:
3、读注解,弄清大意(先口头翻译,再对照,课件5--学生齐读)
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帽,穿上貂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
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我狩猎,我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用力拉满大弓,射杀天狼为国效力。
4、解题(关于标题,你知道多少?学生讨论,归纳)
江城子----词牌名;密州出猎----词题,表明地点和事件,这是课文哪一段的内容?引出段---阙
五、品一品(小组合作探究,分四个组)播放课件6--(思考1分钟)
1、上阕哪些地方勾画出一个少年狂的形象?
2、下阕哪些地方表现豪放不羁的个性?
3、课文中用了那几个典故,作用是什么?
4、你能总结作品的主题吗?
六、说一说(小组代表展示,其他补充)
1、上阕哪些地方勾画出一个少年狂的形象?(展示归纳播放课件7 )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其狂一也;太守出猎而“报”知百姓跟随去看,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板书上阕:出猎的盛况,英雄姿态;(狂气)
2、下阕哪些地方表现豪放不羁的个性?能看出豪放词的特点吗?课件8
⑴酒酣胸胆尚开张,此豪一也;鬓微霜,又何妨,老当益壮,此豪二也;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此豪三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一腔豪情洋溢的雄心壮志:
⑵豪放词风特点是什么?(人物对象、主题、情感表达、主题思想进行探讨)
A 人物对象,突破闺阁与宫妇,转向边塞将士。
B 情感表达,热情洋溢,豪迈昂扬,借典抒情,或直抒胸臆。
C 主题思想,突破了晚唐以来儿女情词寂寞忧愁的主题,打猎时的壮阔场景,为国杀敌的英武豪迈和雄心壮志,和谐的社会生活,主题扩大。
板书:下阕:渴望重用,抒发壮志。
(豪放)
3、课文中用了哪几个典故,作用是什么?(展示归纳播放课件10 )
(1)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
以孙权自喻,突出作者英武勇敢。
(2)何日遣冯唐:魏尚因削职,后得到重用。
突出作者渴望像巍尚一样,受到朝廷重用,委以重任,到边疆抗敌。
(3)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名,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表现作者决心征战沙场,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
作用:运用典故,主要突出作者意气风发,雄心勃勃、英武豪迈、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4、你能总结作品的主题吗?
这首词,上阕叙述出猎的盛况,下阕抒发壮志豪情,以典自喻,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征战沙场,为国立功、刚强壮武的决心和英雄豪气。
(展示归纳播放课件11 )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上阕:出猎的盛况,英雄姿态;(狂气)
下阕:渴望重用,抒发壮志。
(豪放)
七、朗读背诵。
①分组朗读;②全体背诵;
八、写一写(学会表达):(归纳提示播放课件12)
苏轼的人生非常曲折。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中年丧妻,老来丧子,政治上大起大落,然而他还是时刻想着为国效力,没有把个人的忧愁放在心上,他的诗词文赋,像璀璨的明珠,他仕途失意,但政绩显赫,深受百姓爱戴,这种旷达胸襟和乐观情怀,你一定有新的感慨,请谈谈你对苏轼的理解,以“我心中的苏轼”,或者“苏轼,我想对您说。
”写一段随笔(50字以上)。
(请几位代表读出自己的感受,有条件可以展示。
)
九、课堂巩固:(展示播放课件13 )
十、拓展延伸----欣赏对联:(播放课件14 )
①“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如何理解?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个个才高八斗,被称之为三词客,父子三人又分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②、兄妹咸蛋对。
苏小妹:咸蛋切开舟两叶,内藏白玉黄金;
苏东坡: 石榴打破罐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小结: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
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部分对联才需要押韵)。
词性相对。
结构相同、内容相近或相反、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③学写对联,根据上联对下联:
A 上联:冬去山明水秀,下联:
B 上联:鞭炮声声辞旧岁,下联:
小结:小组竞争情况,哪个组最好,大家表现很好,为自己鼓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