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大学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诗经·采薇》教案

《诗经·采薇》教案

《诗经·采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采薇》全文;(2)理解《诗经·采薇》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3)分析《诗经·采薇》的文学特色、艺术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采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采薇》所表现的美好情感和崇高品德;(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爱国情怀,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经·采薇》的诗意和韵味;2. 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和表达技巧;3. 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难点1. 古代诗歌的阅读和理解;2. 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3. 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简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经·采薇》的原文、译文和注释;2. 学生准备:预习《诗经·采薇》,了解诗歌大意;3.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的地位和特点;(2)阐述《诗经·采薇》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经·采薇》,感受诗歌韵味;(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重要字词和意象;(3)鼓励学生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分享学习心得,交流阅读感悟;(3)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2)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内涵;(3)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感。

5. 创意写作(1)启发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进行创作;(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诗歌;(3)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诗经·采薇》教案

《诗经·采薇》教案

《诗经·采薇》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经·采薇》的背景及意义。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采薇》。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诗经·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和比较,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和表演等活动,提高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经·采薇》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学生通过学习《诗经·采薇》,培养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经·采薇》的意义和价值。

《诗经·采薇》的朗读和背诵。

《诗经·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2 教学难点:《诗经·采薇》的古文理解和翻译。

《诗经·采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诗经·采薇》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的解读。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对《诗经·采薇》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学术研究,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解释。

教学PPT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3.2 学生准备:前置学习相关的古代文化和文学知识。

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做笔记。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播放《诗经》的音乐或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诗经》对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4.2 讲解《诗经·采薇》:解释《诗经·采薇》的背景和意义。

逐句讲解《诗经·采薇》的文字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和翻译。

分析《诗经·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

4.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相关的讨论问题,如《诗经·采薇》的主题、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采薇教案5篇

采薇教案5篇

采薇教案采薇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采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采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诵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理解诗歌主要内容,掌握诗歌中的重要字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的诵读诗歌,掌握诗中的比兴与借景抒情的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戍边战士的内心复杂交织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体会诗歌意象所传达的主旨。

【难点】感受戍边战士内心复杂交织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国之大事在祭与戎,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无数的的战士因为戍边而与家人分离不得相聚,归期变得最不确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乡途中的所思所想,这位战士想了什么心情如何呢?让我们从《采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2.教师范读,为学生正音,划分节奏,便于更好的掌握诗词。

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词中的大意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明确:强调学生个性化解读,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4.通过三遍的读,我们能不能从诗中找出一个字来体现整首诗的情感?明确:“忧”字,全诗有以下句子出现“忧”字,“心亦忧止”“忧心孔疚”“忧心烈烈”。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我们知道这位战士是要返乡的,我们通常认为归乡是让人快乐的、兴奋的,那么这位士兵的忧愁是什么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明确:(1)回忆之“忧”。

这位战士的“忧”是源于对于以前无数次归乡延期的一次汇总,从薇菜刚刚冒出地面到薇菜长出软嫩的枝叶再到薇菜变老,每一次都希望返乡,每一次又被战事所拖延,时间长了便郁结于心,成为忧愁的一个来源。

(2)战事之“忧”。

诗歌没有从正面上去描写战争的惨烈而是描写了大量的战马装备从侧面来描写战事的频繁,引出戍边的艰苦生活。

《采 薇》教案优秀5篇

《采  薇》教案优秀5篇

《采薇》教案优秀5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2. 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教师明确:1.(略)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二)教师补充介绍:《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

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

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

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

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

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思考问题:1.三首诗写的各是什么内容?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兴趣?为什么?四导读全诗,疏通文字(一)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课件)1.学生给生字注音2.体会诗的朗读节奏(二)学生自读,并结合课下注解掌握诗中词义。

《诗经·采薇》大学语文教案[修改版]

《诗经·采薇》大学语文教案[修改版]

第一篇:《诗经·采薇》大学语文教案诗经•采薇诗经·采薇(一)解题(写作年代与动机)《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如秦汉年间的毛亨(或毛苌-常音)的《毛诗序》说:“《采薇》,遣戍役也。

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

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音地杜)以勤归也。

”据此,则此诗应写于殷商末年。

而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匈奴传》则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

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

”据此,则此诗应写于西周中叶。

两家之说,虽在写作时间的判断上有所差异,但都肯定它是远征守边、保家卫国之作。

根据当时的边患情况看,诗作出自西周时期较为可信。

西周时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关,以及命将士出兵抗击猃狁的记载。

因此可以认为,《采薇》是后世边塞诗的先导。

至于作者及其用意,《毛诗序》说是“歌《采薇》以遣”远征将士(即唱《采薇》以鼓舞官兵斗志),显然是不妥的。

从全诗的述说口吻看,该诗的“诗人”应当是一个戍边归来的士卒,他以痛定思痛的心情回忆戍边中的艰苦生活。

吟诵全诗,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朔风呼啸、大雪纷飞。

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武警战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泥泞,战士又饥又渴;边关渐行渐远,乡关越来越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其类归《小雅》,风格却颇似《国风》。

古人评价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国风》好色而不淫,我们从《蒹葭》中可以体会到。

大学语文_采薇_教案

大学语文_采薇_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内容:《采薇》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理解《采薇》这首诗歌的背景、作者及创作手法。

2. 深入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教学重点:1. 《采薇》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诗歌中复杂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代诗歌,如《诗经》中的其他篇章,激发学生对《采薇》的兴趣。

2. 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引出《采薇》这首诗歌。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 简要介绍《诗经》的作者群体和成书过程。

2. 阐述《采薇》的写作背景,即周代战争频繁,士兵久戍边疆的情景。

三、诗歌内容分析1. 字词解释:讲解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如“采薇”、“靡室靡家”、“不归”等。

2. 段落分析:分段落讲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层次结构。

3. 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探讨诗歌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渴望、对士兵苦难生活的同情等。

4. 情感表达:分析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如忧愁、无奈、孤独、思乡等。

四、艺术特色分析1. 比兴手法:讲解诗歌中运用比兴手法的例子,如以薇草的生长比喻士兵的戍守生活。

2. 意象运用: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薇草、杨柳、鸟鸣等,探讨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

3. 韵律美感:讲解诗歌的韵律美,如平仄、押韵等,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五、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采薇》的读后感。

2. 选择一首《诗经》中的其他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七、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诗经《采薇》优质教案(优秀5篇)

诗经《采薇》优质教案(优秀5篇)

诗经《采薇》优质教案(优秀5篇)采薇教案篇一一、导入《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哀婉凄美。

今天,让我们用真挚的情、善感的心,吟诵《采薇》这古老的歌谣!二、简介《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

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

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检查预习(一)基础知识(齐读)(二)整体把握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首诗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倒叙戍边作战时的苦况,四、诵读课文请同学记齐读。

诵读提示:《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

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和谐之美,我们不仅要把握诗歌外在的音乐节奏,更要把握内在的情感节奏。

下面先由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吧!请大家注意体会这位战士的情感变化。

教师配乐朗诵五、品味经典缘情入文轻吟低唱刚才老师在诵读的时候,同学们体会到了感情的变化吗?走进任何一篇诗经的作品,我们总会被种种情思所缠绕,这首采薇也不例外,请同学找出这位战士的情感脉络。

板书:悲伤—喜悦---悲伤1-3节:悲一开篇,我们就感受到浓重的悲伤,我们不由得思考,此时这位战士身在何方,又为何而悲?身处何时:莫—阳身在何方:驻地边的旷野(说具体些“我戍未定”说明是在驻地边上)为何而悲:思乡厌战仇恨如何表现: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意象薇(如何用薇来表情达意呢?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考虑)重章叠唱: 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对深化意境,强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

比兴:作—柔—刚比喻时间流逝朗读4-5节:壮战士的情感发生变化,此时他又身在何方?为何而壮?身处何时:春季身在何方: 战场(戎车既驾)为何而壮: 打胜仗(一月三捷)(侧面描写写军容之壮、必胜信心)(“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象弭鱼服”写精良的装备,“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举,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

《采薇》完整教案

《采薇》完整教案

《采薇》完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采薇》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基本内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采薇》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采薇》的作者杨洪基,以及诗文的创作背景。

2.2 诗文内容:讲解《采薇》的诗意、意象和情感,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采薇》的诗意、意象和情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3.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中的爱国情怀,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熟悉诗文,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4.2 讲解法:对诗文的内容、背景和关键词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4.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以与《采薇》相关的故事或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5.2 朗读: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文,熟悉诗文内容。

5.3 讲解:对诗文的内容、背景和关键词语进行讲解。

5.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诗的深层含义。

5.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5.6 总结:总结诗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强调诗中的爱国情怀。

5.7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

6.2 终结性评价:在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诗文背诵和理解的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相关诗词:推荐与《采薇》主题相近的其他古代诗词,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7.2 文化背景:介绍古代诗词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7.3 创作尝试: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大学语文课教案采薇

大学语文课教案采薇

课程类型:大学语文课程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采薇》这首诗的背景、作者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把握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2.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诗经》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简述《采薇》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二、诗歌分析1. 朗读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 分析诗歌的意象,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等。

3. 分析诗歌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战争、生活的感慨。

4.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比、象征等手法。

三、课堂讨论1. 讨论诗歌中“薇”的象征意义。

2. 分析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如何表现诗人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1. 总结《采薇》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强调诗歌在《诗经》中的地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再次朗读《采薇》。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二、深入分析1. 分析诗歌中“采薇”与“杨柳依依”的意象对比,探讨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2.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薇”象征生命的顽强,“杨柳依依”象征战争的残酷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哲理,如对人生的感悟、对战争的反思等。

三、课堂讨论1. 讨论诗歌中的战争描写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诗歌中的“采薇”意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1. 总结《采薇》的意象、情感、艺术特色及哲理。

2. 强调诗歌在《诗经》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评价:1. 课后布置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采薇》的赏析文章。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赏析心得,进行课堂讨论。

3. 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采薇》的理解程度。

《采薇》教案5篇

《采薇》教案5篇

《采薇》教案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采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重点难点]: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

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

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内容与步骤]一、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②孔子删诗说。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采薇》完整教案

《采薇》完整教案

《采薇》完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采薇》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采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采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分析《采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解读《采薇》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采薇》中的具体情节和形象。

采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采薇》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提供《采薇》的文本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第三章: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本章节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采薇》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课时:解读《采薇》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分析作品结构。

第三课时:讨论《采薇》中的具体情节和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第四课时:总结本章节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和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形式,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布置相关的写作和分析作业,评估学生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4.2 评价标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采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学生能够分析《采薇》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源提供《采薇》的文本和注释,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搜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推荐相关的学术文章和评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2 教学资源的使用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在课堂上引用相关的学术文章和评论,提供更多的视角和观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推荐的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活动开始上课时,通过展示《采薇》的封面和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诗经《采薇》优质教案(最新6篇)

诗经《采薇》优质教案(最新6篇)

诗经《采薇》优质教案(最新6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2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手法。

3、了解朗读四言诗的节奏,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德育目标1、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诗经》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及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1、朗读2、点拨、讨论3、欣赏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关雎》[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欣赏,把握诗意。

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中曾记载,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里所说的诗是指《诗经》。

意思是说,不学《诗经》,(在生活交往中)就不会说话。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正音。

关关雎鸠jū jiū窈窕淑女yaǒ tiaǒ君子好逑 hăo qiú参差荇菜cēncī左右芼之mào寤寐求之wùmèi琴瑟友之sè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关于《诗经》的诵读。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对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采薇》完整教案

《采薇》完整教案

《采薇》完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采薇》;2. 能够理解《采薇》的诗意和主题;3. 能够分析《采薇》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采薇》的音乐美和节奏感;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3.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和感悟《采薇》所表达的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2.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文化素养;3. 培养对诗歌的敏感度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1. 介绍《采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2. 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知识。

2.2 诗歌朗读和背诵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采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2. 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培养记忆力and 语感。

2.3 诗歌内容解析1.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意;2. 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1.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入《采薇》的学习;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3.2 诗歌朗读和背诵1. 带领学生朗读《采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2. 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培养记忆力and 语感。

3.3 诗歌内容解析1.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意;2. 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4 小组讨论和分享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2.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分享,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表现。

4.2 作业评价1. 评价学生提交的诗歌解析作业;2. 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或仿写作业。

4.3 学生自我评价1.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诗歌创作和仿写1.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仿写,模仿《采薇》的风格和手法。

大学语文《采薇》教案

大学语文《采薇》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采薇》这首诗的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

2. 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采薇》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2. 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兴、象征等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的含义。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采薇》诗歌文本。

3.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采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诗歌内容分析1. 逐句解读诗歌,解释生僻词汇的含义。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薇草、杨柳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兴手法。

三、主题思想探讨1. 分析诗歌中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的思念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它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四、艺术特色赏析1.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兴、象征等手法。

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

五、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采薇》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六、总结与拓展1. 总结《采薇》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

2. 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关于《诗经》的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2. 诗歌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3. 文学素养:评价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课后作业:1. 拓展阅读《诗经》中的其他诗歌,了解其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撰写一篇关于《采薇》的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感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艺术特色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语文教案)《采薇》优秀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采薇》优秀语文教案

采薇优秀语文教案小雅·采薇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出自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生活。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采薇优秀语文教案4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采薇优秀语文教案1设计理念采薇出自诗经,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

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怒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

本设计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比拟、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根底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让学生从网络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2.借助文下解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诗。

二、文本解读过程1.导语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

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

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

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2.师生交流课前准备的情况(使用多媒体),明确以下几点。

(1)诗经和“诗经六义〞。

(2)采薇是西周宣王时期的作品,是诗经里最富有诗意的一首“战争诗〞。

宣王时北方玁狁侵周,宣王命令出征,打退玁狁。

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所赋。

诗篇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遇无限哀伤。

3.文本解读在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师生着重交流或探讨以下一些问题:(1)该诗的思路结构有什么特点讨论后明确:重章叠句,回环往复,舒卷自如,诗经里很多诗都有这个特点。

《采薇》语文教学教案

《采薇》语文教学教案

《采薇》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采薇》;(2)理解《采薇》的诗意和主题,了解诗中的典故和文化内涵;(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采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采薇》;(2)理解《采薇》的诗意和主题;(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中典故和文化内涵的理解;(2)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2.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4.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美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采薇》文本;2. 参考资料:关于《采薇》的背景资料、注释、译文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良好氛围;(2)展示《采薇》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意境;(3)简介《采薇》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采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典故和文化内涵;(2)分析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诗中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感。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优秀5篇)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优秀5篇)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优秀5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3、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教具方法:多媒体诵读法、讲解法、讨论点拨、改写创新。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卫风•氓》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

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二、《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

——铺陈(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联想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

“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采薇课文的教案范文

采薇课文的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语文阅读与欣赏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3.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采薇》的内容和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4.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采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5.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运用文学鉴赏方法评价课文二、教学准备1. 教材或课文:《采薇》2. 相关参考资料:关于《采薇》的背景介绍、作者生平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4.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案本、学生作业本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作品,谈论对诗歌、散文的理解和欣赏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采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15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采薇》,理解课文大意,思考课文主题3. 课堂讲解(25分钟)讲解课文《采薇》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信息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4.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提出问题和建议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采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 深度讲解(30分钟)针对学生在上节课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深入分析课文《采薇》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精髓3. 文学鉴赏(15分钟)教授文学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评价课文《采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实践,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4. 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采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四、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目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解题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诗经采薇教案范文

诗经采薇教案范文

精选《诗经·采薇》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经·采薇》全文;(2)理解《诗经·采薇》的创作背景、历史价值及文学特点;(3)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经·采薇》;(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经·采薇》所表现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诗经·采薇》;(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表达;(3)了解《诗经·采薇》的创作背景及历史价值。

2. 教学难点:(1)诗中古代词汇的理解和运用;(2)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3)如何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提出创新性见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经》的地位和特点;(2)介绍《诗经·采薇》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经·采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3)让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和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2)组织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表达。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中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2)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诗歌对个人的启示和意义;(3)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强调背诵和默写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文学素养。

采薇的教案参考范文

采薇的教案参考范文

采薇的教案参考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采薇》这首古诗的内容;(2)学习并掌握一些生僻的字词和古汉语用法;(3)了解《采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采薇》的寓意和美感;(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采薇》所表现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国家大事;(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采薇》的内容和主旨;(2)掌握《采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3)了解《采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教学难点:(1)古汉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2)对《采薇》寓意和美感的深入解读;(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采薇》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和生僻字词;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 案例分析法:分析《采薇》的寓意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讨论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采薇》全文及其注释、译文;2. 学生准备:预习《采薇》,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采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采薇》,并尝试解读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解读《采薇》的寓意和美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国家大事;4. 课堂讲解:讲解《采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等;5. 案例分析:分析《采薇》的寓意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感受《采薇》所表现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采薇》的理解和感悟,给予指导和反馈;2. 终结性评价: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采薇》的理解、欣赏和鉴赏能力方面的进步;七、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古代诗歌,比较《采薇》的特点和风格;2. 文化探究:深入了解古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探究古代文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3.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采薇(一)解题(写作年代与动机)《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如秦汉年间的毛亨(或毛苌-常音)的《毛诗序》说:“《采薇》,遣戍役也。

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

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音地杜)以勤归也。

”据此,则此诗应写于殷商末年。

而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匈奴传》则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

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

”据此,则此诗应写于西周中叶。

两家之说,虽在写作时间的判断上有所差异,但都肯定它是远征守边、保家卫国之作。

根据当时的边患情况看,诗作出自西周时期较为可信。

西周时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关,以及命将士出兵抗击猃狁的记载。

因此可以认为,《采薇》是后世边塞诗的先导。

至于作者及其用意,《毛诗序》说是“歌《采薇》以遣”远征将士(即唱《采薇》以鼓舞官兵斗志),显然是不妥的。

从全诗的述说口吻看,该诗的“诗人”应当是一个戍边归来的士卒,他以痛定思痛的心情回忆戍边中的艰苦生活。

吟诵全诗,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朔风呼啸、大雪纷飞。

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武警战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泥泞,战士又饥又渴;边关渐行渐远,乡关越来越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其类归《小雅》,风格却颇似《国风》。

古人评价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国风》好色而不淫,我们从《蒹葭》中可以体会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能表现得这样含蓄,这样有分寸,是这首诗的优点。

小雅怨诽而不乱,后人概括为“怨而不怒”,也是一种分寸感。

孔子说,诗可以怨,就是可以通过诗来宣泄自己的怨愤,但是要有分寸,不能剑拔弩张,不能“怒”,否则就不是艺术了。

我们从这篇《采薇》中可以充分体味到这一特点。

(二)译文1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刚长出来。

说回家啊说回家,转眼一年又完啦。

没有老婆没有家,都是玁狁害的呀。

没有空闲安定下,还是玁狁害的呀。

2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柔嫩好可爱。

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烦忧多牵挂。

满腔愁绪像火烧,饥渴交加苦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谁来替我捎家书?3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已老像干柴。

说回家啊说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差遥遥无尽头,想要休息没闲暇。

我心疼痛如针扎,就怕日后难还家。

4光彩艳丽什么花?棠棣烂漫吐芳华。

什么车儿高又大?原来将帅乘坐它。

驾起兵车要出征,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每月要打数仗呢。

5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健硕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士兵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整齐,鱼皮箭袋象牙弭。

怎不天天严戒备,玁狁猖狂军情急。

6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好惬意;如今战罢把家还,大雪纷纷路漫漫。

顶风冒雪路难行,饥渴交加折磨人。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三)内容分析《采薇》一诗是《诗经》中的名篇,历来受到好评。

在内容上,一般都肯定它相当充分地反映了当时边塞战争的诸多实际情况,很有意义。

但对内容中心旨意的把握,还存在一些分歧。

譬如:有人认为远征戍边意在保家卫国,从而肯定战争的正义性;有人强调战争的灾难性,认为诗的主题是反战;也有人提醒读者,不要忽视其中的官兵不平等。

这些观点说明了该诗旨意的复杂。

下面我们想通过对本诗的具体分析,尽可能客观的概括其主题。

1、结构层次全诗六章,从表情达意上看可分三层。

诗作既然是戍卒归途中的追忆,所以采用了倒叙手法。

本诗的结构具体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层(前三章):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叠句的结构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耐。

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即写实)。

因薇菜可食,戍卒也许正采薇充饥。

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艰苦的生活状况。

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茶”、“采桑”是不可同喻的。

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

“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刻都有生命危险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

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繁;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

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用时髦的话来说:都是匈奴惹的祸!。

前面提到的《汉书•匈奴传》里所言“(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

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

”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

对于玁狁之患,匹夫当然有戍役之责。

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爱国情愫)。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

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第二层(四、五章):追述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活这一层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

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

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

第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

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第五章前四句“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

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

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毛诗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如前所说,显然与诗意不符。

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人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第三层(第六章):写归途的情景和心境前四句是触景生情,抚今追昔;“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写归途中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的疲惫状态;“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两句,写感时伤事、心中难以诉说的悲哀。

2、诗的主旨人们对《采薇》主旨的领会各不相同,说明该诗所表露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战争这个“政治怪物”本身内涵的复杂性。

因此,人们对该诗主题思想在认识上出现差异就纯属正常了。

比如,说该诗展现了战争给人们、特别是下层民众带来的种种灾难和痛苦,这是谁也无法否定的,因为诗作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这方面的描述;说该诗表现了下级士兵对战争的厌倦,也是文本自身的应有之意,不然,作者怎么会反复呼告“忧心烈烈”、“忧心孔疚”、“我心伤悲”呢?说该诗表现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愤恨,也肯定没错,不然就不会一再出现“猃狁之故”、“猃狁孔棘”的诗句;说这首诗还表现了对反抗入侵、保家卫国的自豪感,也不可完全否定嘛,否则作者何必花那么多的笔墨去描写军容的整肃和武器的精良呢?说这首诗在军容描写中渗透着对等级悬殊的怨刺,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否则就不会一再进行“君子”、“小人”的对比了。

——应当说以上这些情感在《采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恰恰是对战争的真实反映;虽然这些情感有时是矛盾的,甚至是对立的,但正像战争本身的复杂性、矛盾性一样,正像人的内在情感的复杂性、矛盾性一样,你无法让它仅仅停留在一个层面上。

特别应该看到的是,面对战争的这些情感表现,都是基于人之本性的自然感受,而且都是善良心性的自然反应,为什么就不能兼容呢?当然,作为一首诗,它总应当有一个主导思想,否则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因此,我们认为,《采薇》一诗的主导思想,就是抒写一个刚刚经过战争洗礼的戍边士兵对战争灾难的难以诉说的痛苦感受。

而解读该诗的钥匙是它的最后一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就是说,这个士兵是高兴而来、败兴而归。

为什么高兴而去?诗中没有明说,但从强调“猃狁之故”来看,也许是为了保家卫国、或者说想去建功立业。

但归来时又是怎样呢?“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难以名状的痛苦。

那么,这一巨大的变化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当然只能归因于战争的残酷和灾难。

也许,人们出于现代理性,从“猃狁之故”、“猃狁孔棘”中看到了这场战争的防御性(即反侵略性质),从而赞扬抒情主人公的远征戍边是保卫家园和平安宁的正义行为,这当然自有道理;但这样以来,战争就不是残酷的、就不成灾难了吗?在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对一个下层民众或奴隶来说,战争的胜负对他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他的命苦是注定的:“猃狁孔棘”是苦,“王事靡盬”是苦,做“小人”是苦,战争中做“小人”更苦。

他作为生命个体,在残酷的战争中亲身感受到了这些,所以归途中一路想来,就只有“忧心”和“伤悲”了。

也许当初他真的是响应了统治者的号召,抱着希望、怀着理想,热血沸腾地、昂首挺胸地奔赴边关沙场的,但事实却不像他想象的那样,于是他的希望和理想破灭了,以至于从“曰归曰归”的反复絮叨中,我们似乎可以觉察到他的受蒙骗之感。

另外,从“彼尔维何?”、“彼路斯何?”的设问和“君子”、“小人”的用词中,我们似乎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的嘲讽意味。

总之,《采薇》对战争内涵多元性、复杂性的真实反映,而基于人性自然感受的强烈厌战、反战情绪,则是贯穿其中的主导思想。

作为全诗画龙点睛的“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其情感内涵是相当沉重、相当痛切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全诗的主旨,那就是:“战争——难以言说的灾难与苦痛”。

3、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本诗有如下突出特点:(1)整体抒情结构的倒挽法《采薇》的内容主体是回忆。

既然是“回忆”,就有个“倒”字在里面。

但“倒”的方式不同,文章的结构名称也有所区别。

“倒”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如果这特定情景中的回忆,在一开篇就交待清楚,那就成为“倒叙法”(比如写篇作文,叫《炼狱岁月》,你这么写:拿到某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想起过去三年高中的“炼狱生活”,我不仅热泪滚滚,百感交集。

中间回忆高中生活。

最后写道:如今我走进了我心仪的大学的校园,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里我将认真地规划我的未来,呵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