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表达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表达方式

美讯在线网2009年01月05日16:17 人气指数:843 来源:互联网

“意境”一词最早见于王昌龄的“诗论”,他将诗的境界分为三种:物境、情境、意境。物境偏于形似,情境偏于表情,意境偏于意蕴。相对而言,物境为实,是客观的物质存在,可以被大众普遍体验与感知;情境、意境为虚,依赖于人对物境的体验和感知而存在,并具有明显的个人差异性。当某种体验与感知能得到大众的共鸣达成共识时,美的意境就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并具备了雅俗共赏、流芳千古的条件,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境界。

厦门“嘉园”园林景观

现在“意境”一词广泛运用于艺术创作,一般情况下,“意境”指作品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式诱发和拓展出的审美想象空间,是意识形态的境界和情调的表现。园林是一门的造“境”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山石亭榭花木水体等元素的营建了有形的物境,

在物境之上追求造园意境。通过对有形的园林景物的创造,托物言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大特征。这里意(联想、心思、感情等体验与感知)和境(构筑物、景物、风景等客观物体)是构成意境的两个主要因素,我们可以根据其相互生成的关系来简述我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表达方式。

1、从物境到意境——通过形式美感的营造直接以物境塑造意境。山自无言水自无语,然而山水无情人有情,中国文化历来精于托物言志,如用蓬莱、赢州、方丈三山表达对神仙的向往,北海、颐和园、西湖都在湖中置岛模拟仙山;用松梅竹来表达文人的品行高洁。而古典园林中对孤赏置石的品鉴和运用,堪称用物境的形式美营造意境美的典范。园林的名题如匾额、楹联等也是从物境到意境的重要表达手法。

2、从意境到意境——预先设定园林的意境,通过对物境形式美的营造达成意境的展现。文人雅士们为表达自己大隐于市、却依然意在朝廷的志愿,常常筑园结庐,广结同类以造声势。如沧浪亭、拙政园都是因意筑景,以景引意,意得于境的营建过程。古典园林还擅长巧妙地运用缩影来完成从意境到意境的表达方式。

3、缩影:园林通过模拟实物景观或神话传说等理想境界表达个人志趣和对美好生活的遐思、移情、憧憬。缩影是从意境到意境的特例。同样是因意筑景,以景引意,意得于境的过程。特别的是缩影的“意”来源于真实存在的景观、自然风光,或者是有据可查、有源可究的历史文化遗存。缩影也要求造园之先预设定好主题,王昌龄的《诗格》有:“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的句子,造园与诗画同理,要造好山水,只有当山水“神之于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了然境象”的物境意象成竹在胸后,才能设计建造得出可以产生悠远意境的优秀山水园林。因此,缩影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拷贝,而是从蕴涵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美好意象中提炼、加工的具象形式表现,是“形未成而意先生”的形式美和意象美的整合,超出形式美的物境之上,是对意象美的传达和再现。

厦门“嘉园”园林景观

更多古典园林介绍请点击相关专题:中国古典建筑之园林文化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