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表达方式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观赏方法(构景手法)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

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

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一、抑景(又叫障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忌一览无余,一望到边。

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进门就看到最好的景色,而是通过某种途径将园中景致隐藏起来,使之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然后再突然展现出来,使人心情为之一振,达到渐入佳境和步移景异的意境,以此来提高园林艺术的渲染力,这叫“先藏后露”、“欲扬先抑”。

如颐和园入口处一组大殿(仁寿殿、乐寿殿……)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过了大殿,眼前豁然开朗,见到了秀美无比的万寿山和烟波粼粼的昆明湖,那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尽收眼底,真正的画面才在我们面前展开,达到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效果。

这种构景手法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特征,如苏州园林的留园、拙政园的门口风景,都有此手笔。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有时求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在缺乏前景的情况下可作添景处理。

园林意境介绍

园林意境介绍
意境是一种美的精神效果,它既有主观的想象,也是客观 的反映,只有主客观达到高度统一时,才能产生意境。
园林意境:是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在园林景观上 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使 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历史溯源
中国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 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 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 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 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 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 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 居易、欧阳修等人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 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 体现恬淡的意境。以后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 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 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意境创作的传统,力 创新意,作出了很大贡献。
“艺术构思”的过程。 “以形写神”的过程。 “借景抒情”的过程。
二、具有情景交融的构思 园林意境的创造,首先具有情景交融的构思。在此基础
上,运用设计者的想象力去表达景物的内涵,才能使园林 空间由物质空间升华为感觉空间。
例如苏州的耦园,耦园的主人沈秉成是清末安徽的巡抚, 丢官以后,夫妇双双来到苏州隐居。“耦园”的典型意境 在于夫妻真挚诚笃的“感情”。 “耦”与“偶”相通,在 这里寓指夫妇两人隐居归田一起耕作相与终老的意思。故 园中造景、题名,处处突出一个“耦”字,抒写了一对双 隐归田的佳偶的情操与生活。
艺术强调典型性,典型的目的在于表现,为了突出典型 就必须夸张,才能给人们在感情上以最大的满足。夸张是 以真实为基础,只有真实的夸张才有感人的魅力。毛泽东 描写山高“离天三尺三”,这就是艺术夸张。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苏州园林的典型代表: 1.沧浪亭(最古老,位于苏州城南) 2.拙政园(苏州娄门内) 3.网师园(苏州城东南部) 4.留园(苏州市阊门外) 5.狮子林(苏州城内东北部) 6.环秀山庄、退思园...来自中西方园林比较
中国园林:崇尚自然,布局随意,不尚 雕饰,曲折变化,别有幽趣。 西方园林:讲究对称,构图规整严密, 常以巨大的几何图形表现征服自然。
借景之北寺塔
分景
隔景之漏窗
隔景之门洞
对景
框景(层次性)
建筑物

如亭、台、楼、阁、 轩、榭、廊、桥等, 配合山水花木,曲径 通幽,组成不同的园 景,体现情趣各异的 诗情画意。
亭台楼阁随处可见
观花亭(点景、引景 作用)
意境美——桥
苏州枫桥
廊桥雾梦
鸳鸯桥
苏州园林之窗
以窗为画,构思巧妙。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意境”指作品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的形式诱发和拓展出的审美想象空间, 是意识形态的境界和情调的表现。园林 是一门的造“境”的艺术,中国古典园 林通过山石亭榭花木水体等元素的营建 了有形的物境,在物境之上追求造园意 境。通过对有形的园林景物的创造,托 物言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大特征。
花窗
落地门窗
圆墙设门洞
匾、对联
苏州园林之室内
苏州园林——春天
春 意 盎 然
个园里的春天,春笋破土而出。
苏州园林——夏天
浮云流水,盎然的夏天
秋天——满园春色藏不住
苏州园林——冬天
08年大雪中的苏州园林

意境美
水光潋滟晴方
好,山色空蒙 雨亦奇。欲把 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 宜—苏轼


苏州园林意境美 1.崇尚自然 注重意境美 2.巧妙置景 酿造意境美 3.建筑风格 烘托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意境”是中国特有的术语,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可以说对“意境”的追求是中国艺术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

中国造园艺术在这方面更是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美感特点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定义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

它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境界。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涵。

古典园林在词典上的定义是流传下来的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的风景区,在一定时期内被认为是正宗和典范的。

张家骥在《中国造园论》中对中国古典园林这样定义: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

以花木、水石、建筑为物质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中国园林的意境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

首先蕴涵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中驻足,并通过景物中的题咏使其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

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从而也更容易把握。

正是对“意境”的追求。

使中国园林不同于其他国家造园而独树一帜。

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咫尺山林正是中国园林所追求的“意境”。

三、园林“意境”的创造要创造园林“意境”,首先要求造园家要胸中有丘壑,这就是中国画论所强调的“意在笔先”。

造园和作画一样都必须先立意,但任何造园“立意”不能脱离客观的既然条件,完全凭主观意愿去想象。

“意境”的意义,首先是神(主观)与境(客观)会,进而超以境(主客观统一)外,得其环中。

既不脱离客观的境物又超越这有限的境物,通过对整体艺术形象的把握构思出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显现造化自然的生机勃勃景象。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的创造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的创造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的创造方法1、大中见小、小中见大、以少代多我国古典园林善于模拟自然,在遵循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上,提取自然界中的某些景象精华进行其大小、色彩、形态、质感等要素的空间组织与控制,使其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达到其意境感受的特殊效果。

例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某些小型山石、水体常会给人以"咫尺山林"、"一峰若太华千寻,一勺若江湖万里"的意境心理感受。

我国古典园林中还常通过利用空间关系的组合变化来造成小中见大的错觉,从而更好的营造出空间的意境美感。

如采用园中园,大园套小园的空间分割与联系来创造空间、组织空间和扩大空间(如: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

再如通过园林建筑、墙垣、假山、园林植物分隔空间,造成园中曲折多变,峰回路转的效果。

又如在很多狭小庭院的空间处理上采用多样的空间模式,扩大空间;利用云墙、月洞及曲廊等这样时闭时开的变化,使空间愈见幽深;利用各种物象进行组景与借景,对空间多样划分,从而可使空间愈分愈见其大。

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消除人们心里上的空间压抑感,而且通过云墙、月洞、曲廊等这样的空间方式,增加了整个园林空间的意境美感。

2、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常用艺术处理手法之一,其能从视觉上产生景深错觉,增强园林的意境美感。

例如在有些园林中,有一个狭小的天井,造景者会在天井的壁墙前,种植竹子、芭蕉,再配几块假山石,构成一幅立体图画,使人忘记视线的局促。

在靠近优美景色的墙上开窗,且窗户的形状各异,使墙外景色半隐半露,扩大了空间,加强了景深。

在这里墙上的窗户是实体,而映射过来的景色就是虚体。

这样一实一虚的表现,取得了特殊的效果,增加了园林空间的整体意境感。

除上面我们提到的实景的虚实处理,中国古典园林中也重视虚景的处理。

如月影、花影、树影、风声、雨声、鸟语花香、等虚景。

3、有藏有露、有收有放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段中还常常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营造一种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小中见大”艺术手法与园林意境的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小中见大”艺术手法与园林意境的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小中见大”艺术手法与园林意境的表达我国是世界上造园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它具有三千年余年的历史。

在世界园林史上,我国的园林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水平,独树一帜,久负盛名,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园林艺术自商周发其端,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开拓与突飞猛进,到宋代辉煌地走向成熟。

而此时,在诗歌领域,也正是文人词发展的巅峰时期。

吟咏宋词,我们蓦然发现,园林情调充溢其间,如珠玉般的词作营造着婉约幽深的园林意境,两种古典艺术形式的交融互渗,开创出一番全新的审美境域。

“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艺术中应用十分广泛,在绘画方面,“咫尺有千里之势”;在诗词方面,“五绝只字,最为难之,必言短而意长而声不足,方为佳矣。

”园林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以咫尺面积创无限空间。

小何以大?小是客观的,指园林的面积;大是主观的,指人的感受,大通过小而体现出来。

只有简到极点,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

中国园林艺术以再现自然的美为基本特色,但园林的空间是很有限的,对于缺少好的环境条件的城市园林来说更是如此。

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园林空间里获得犹如在广阔无垠的大自然里那样的审美体验,一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课题。

园林意境意境是由景观而引申的意象,和由此而产生的深一层的感情,临物感慨、触景生情。

园林创作之前必先立意。

立意是园林设计者在设计之前,针对地形、气候、历史、人文等条件进行调查、研究、体验、思考,然后在头脑中形成各种景观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特定的主题思想,达到建园预想的艺术境界。

使游人在有限的风景中,生发出无限的风景和遐想,产生浪漫主义激情,使园林形式美升华为美的情感、美的意愿、美的理想,情景交融,达到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中国园林受文学、绘画创作的影响,园林设计,尤其是古典园林设计极其重视意境构思。

如明代扬州所建的“个园”,就是根据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意立意。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既是艺术精品,也是历史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以其精致的设计、精美的建筑、精妙的结构和巧妙的布局,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美学。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体现在整个园林的构图、设计、建筑、景观上。

园林的构图以“山、水、建筑”的组合形式来构建,山表现为天然的山形,水比喻自然的江河,建筑表现为精致的殿堂,从而形成一幅宏大的图景,给人以宏伟的感受。

设计上,把建筑、景观和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形成一种和谐、美丽的视觉效果。

建筑上,以精致的建筑形式和巧妙的摆放来表现古典园林的精美,给人以舒适、宁静的感觉。

景观上,把建筑、植物、水池等景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幅美丽的图景,给人以宁静、怡人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还体现在园林内的文化活动中。

园林内的活动形式多样,有古代的饮茶礼仪、古典的舞蹈表演、古代的书法雕刻、古典的壁画、古老的棋艺等,这些文化活动都是园林营造出来的独特文化氛围,让人们能够体验到古典园林独有的和谐、宁静、怡人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在于它所营造出来的空间美学,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精神。

园林的构图、设计、建筑、景观以及园林内的文化活动,都能够营造出一种宁静、怡人的感受,让人们能够体验到古典园林的精髓。

它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一股淡淡的中国古典文化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在于它所营造出来的空间美
学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精神。

它以其宏伟、宁静、怡人的意境,给园林的访客以莫大的视觉享受,并让人们体会到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8园林的意境

8园林的意境

第八章园林的意境一、意境概念(一)历史溯源中国园林中“意境”的思想渊源可追溯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

园林创作也产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

《世说新语》中记载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会心处不必在远,豁然山林,便有濠濮间想。

”他在游览自然景观时联想到当年庄子与惠子的“鱼乐”辩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关于游赏园林而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记载。

在随后年间,虽我国园林逐步发展并走向成熟期,创造了许多极富意境的园林,但都没有直接提到“意境”一词。

到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描写“文人造园如作文,讲究鲜明的立意,使情与景统一,意与象统一,形成意境。

”(二)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园林意境(Poetic imagery of garden):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通过创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在游览观光这些具体的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和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甚至直接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解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是所要达到的景外之景、物外之象的一种最高境界。

(三)中国园林的艺术审美境界园林意境是中国园林的特构,是中国园林区别于世上其他园林的内存魅力。

意境是一个多层次的审美结构。

宗白华学者在《中国意境的诞生》一文中说:“艺术境界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

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个层次。

”1、园林景象指由建筑、山石、水体、动植物等因素构成的具体物象。

它是一种感性形式,是直观感相的模写,可称为表层结构。

它源于现实,经艺术加工后,又高于现实,蕴藏着造园家对自然和社会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

古典园林意境体现方式

古典园林意境体现方式

古典园林意境体现方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意境,在整个的园林建筑与环境中加入各种与意境有关的自然与人文要素,使园林的可游性、可赏性大大提高。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的获得,需要依靠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方式,同时文字也是中国园林“意境”表达的重要方式。

1通过视觉信息表达意境古典园林讲究一种体悟,这种体悟就是园林中的意境。

园林中的“意境含蕴”虽然不能说是中国独有的,但也只有中国将“意境”真正应用到园林设计之中。

这种意境的感觉需要欣赏者具有深厚的文化涵养,并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视觉感受主要是对园林造景要素的形态、色彩、明暗等的观察,直观地感受到造景要素及其光影的形态;这种形态就是“物境”。

而这种直观的感受最能引发人的联想,欣赏者的这种联想可以称为“情景”;由于联想与环境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或者引发了精神的向往,这就是“意境”。

视觉形态上的意境表达在园林景观的形态上,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要素的形态多变,讲求自然。

地形要依据自然审美的原则对原有地形进行整理与改造,山水皆为自然形态;植物的形态不作人工修饰,追求植物枝干的形态变化;建筑物尽量使用曲线的造型,并且本身的空间通透,使整个园林空间符合自然的审美意趣。

色彩上的意境表达在色彩上,中国古典园林在植物运用中以常绿树作为自然背景,点缀各色花卉;其“为养性谈书之所”,应以清净为主,故常以白壁、粉墙、灰瓦为纸,古木、怪石为笔,一幅幅古朴雅致、自然潇洒的水墨画别见灵幽。

中国古典园林在建筑色彩上,南方以粉墙黛瓦为基本色调,以浅绛淡色为主,显得恬静自然、古色古香、优雅清新。

从色彩学来说,彩色较黑、白更为真实,常常是过于真实,让你停留在此时此地而已,而不能给人以更深刻、更抽象的形象。

中国园林建筑的这种浅色、灰色调的特点能使人感到安静与闲适,整体的颜色雅洁、淡彩,真正符合中国园林意境的美学境界。

这种色彩处理能体现整个园林的轻巧外观:以灰白的江南特色、秀茂的花木、玲珑的山石、柔媚的流水进行配合、调和,能给人淡雅、幽静的感觉;也只有这种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色调,方能引发人的联想,产生各种想象,并得到不一样的精神体验。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的见解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的见解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的见解丁启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摘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典园林逐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美学。

而这种艺术美学主要体现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之中。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古典园林在景观营造中的表现手法、营造特点、文化价值等。

中国古典园林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营造出精神意境,反映出中国古人所特有的筑园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研究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古典园林;园林美学中图分类号:TU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0)24-0043-020前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中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与参考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门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它与诗词歌赋、绘画雕塑具有极其密切的关联,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园林不仅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艺术品或者是一个活动空间,同时它的一池、一山、一亭、一花无不体现出中国人独到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

它既是一种社会物质财富,也是一种社会精神财富。

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成熟后期这五个发展阶段,在这五个发展阶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于园林独到的理解及“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归隐”。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中国特有的小农经济、封建中央集权、“儒释道”文化三者共同作用之下所发展形成的。

与西方园林、伊斯兰园林相对比,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更加悠久、持续时间更长、分布范围更广。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作为风景式园林体系中一大类别在世界园林体系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中国古典园林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蕴含”为特点的园林风格。

这些特点构筑了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主旨在于“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这个美学思想更加体现了中国人对于造园艺术的独到见解,“本于自然”体现出中国园林在于对自然环境的再现,在小小的园林之中再现自然环境中的山水美景。

中国古典园林9种构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9种构景手法

1、中国古典园林9种构景手法:抑景、透镜、添景、灭景、对景、障景、框景、漏景、借

抑景:先藏后露欲扬先抑透镜:开辟新的透镜线障景:移步异景一步一景
夹景: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添景:为求得层次在缺之前背景时在景物之前增加建筑小景框景:利用门框窗框树框等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
2、发展的五个时期: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成熟后期
3、我国的四大园林:拙政园、留园、避暑山庄、颐和园
4、园林按隶属关系分为几类:寺观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5、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浓郁的诗情画意、
深邃高雅的意境
6、园林建筑集中分布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一带,洛阳、开封;杭州及钱塘江三角洲;
南京、扬州、苏州及其附近各城市;北京、承德以及岭南一带
7、园林建筑三个层次:近景、中景、背景
8、计程《园冶》内容: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
掇山、选石、借景10篇。

园林史试题(简答及论述)

园林史试题(简答及论述)

1.简述意境的表达方式。

答:(1)籍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

(2)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籍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3)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

2.简述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答:(1)筑山:天然山岳典型化的概括。

(2)置石:出现特置石。

(3)理水:有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

(4)植物配置:植物品种多且有孤植,丛植,混交及片植等方式。

(5)建筑:建筑40余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3.简述亭在园林中的功能?答:亭子不仅是供人休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

园林中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通览全景。

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既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4.英国园林与中国园林异同点。

答:英国侧重于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

中国侧重于表现主体对象的审美感受和因之而引起的审美感情。

5.简述园林史的定义。

答: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6.按照园林构园方式,从属关系,功能可将园林划分为哪些类型?答:构园方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从属关系: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陵寝园林,公园等功能区分;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7.法国凡尔赛宫总体特点。

大规模、突出纵向中轴线、均衡对称的布局、采用超尺度的十字星大运河、创造广场空间、丛林背景、以水贯穿全园、采用洞穴、遍布雕塑、建筑与花园相结合8.简述英国受欧洲规则式园林影响程度明显小于其他国家,而逐渐形成与欧洲风格迥异的风景式园林的原因是什么?(1)由于英国人有保守特性;(2)是英国地形丘陵起伏,建规则式园林工程量大;(3)是英国多雨潮湿,植物修剪为整形式成本太大;(4)是畜牧业明显改变了英国的乡村景观和风貌9.从现代园林服务对象及现代园林功能、造园思想、手法、范畴等方面浅析现代园林特征?答、园林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反映。

寺庙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

寺庙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
或用建筑物来障隐建筑物。建筑物除了实用功能之外 , 还起到分隔空间 、组织景区的作用 。寺庙园林中的照壁既
标明主题 , 又划分空间 , 使观赏者的心理产生深邃的神秘 感和探求欲 ,增加景色层次 ,扩大空间容量。如苏州寒山寺 照壁 , 将正门障隐于后 , 一波三折 ,愈障愈深 (见彩插 7) 。
28
中国园林/ Vol . 14 , No . 60/ 1998 (6)
中国园林/ Vol . 14 , No . 60/ 1998 (6)
29
忘的境界 : 身比闲云 ,月影溪光堪证性 ; 心同流水 ,松声竹声共玄机 。 (杭州云栖寺)
匾额楹联不仅点醒园林意境产生无限遐想的 “心理 空间”, 而且对历史故事的直接揭示产生悠远的“历史空 间”。
(三) 文物古迹 文物古迹既有自身的审美价值 , 又是历史沧桑的见 证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面对古物 ,观赏 者的思绪瞬间便回溯到悠远的古代 。嵩山少林寺西北的 五乳峰山有幽邃的石洞 ,传为印度名僧菩提达摩“十年面 壁”处 。岩壁苍暗 ,恍惚有人影 ,游人至此自会对达摩“舍 妄归真 ,凝住壁观”的言行坚信不疑和对静坐“默玄”的修 练功夫肃然起敬 。少林寺寺西不远的塔林 , 共有 220 多 座 , 是自唐至清千余年间的高僧墓地 , 式样繁多 , 造型各 异 , 既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 又是佛道源远流长 ,代代相承的最好见证 (见彩插 7) 。 再如东西天目山麓 ,各有一个半月形水池 ,泉水清澈 晶莹 , 传说南北朝梁昭明太子在此洗过眼睛 , 故名“洗眼 池”。水池虽小 , 而优美动人的传说将游人的思绪带回 1400 多年以前〔13〕。 总之 , 寺庙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都是以向无边无际 的空间 (宇) 和无始无终的时间 (宙〉两个方面跨越为目 的 , 达到以小 (园林) 见大 (宇宙)“纳千顷之汪洋 , 收四时 之烂熳”的艺术效果 。

情景合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表达

情景合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表达
受 到 竹 文 化 的 影 响 . 多 的 花 木 被 拟 人 化 . 而成 为 更 从
当 时 的七 位 名 士 嵇 康 、 阮 籍 、 山 涛 、向 秀 、 阮 咸 、 王 戎 、刘 伶 . 他 们 以 纵 情 不 羁 、 玩 世 不 恭 的 态 度 来 反 抗
礼 教 的束 缚 .寻 求 个性 的 解 放 。他 们 常 常 结 伴 出 游 .在
苏 州 的 沧 浪 亭 、 州 的 个 园 等 等 特 别 是 “ 园 ” 是 中 国 扬 个 更 园 林 竹 文 化 最 典 型 的 代 表 个 园 的 “ ” 本 来 就 是 竹 叶 个 宇
的结 构 . 国 画 画竹 的最 基 本 的 笔 法 就 是 写 “ ”这 里个 中 个 .
园 的 “ ” 是 “ ” 竹 在 这 里 不 但 成 了 一 道 赏 心 悦 目 的 个 就 竹 . 风 景 , 是 一 种精 神 娱 乐 , 令 人 有 顿 作 尘 外 之 想 。 更 它
情景合 一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的 意 境 表 达
一张

“ 境 ” 中 国 传 统 美 学代 表 性 的 艺 术 理 论 概 念 . 它 贯 穿 了
中 唐 以 后 的 中 同 传 统 艺 术 发
展 的 整 个 历 史 . 几 乎 渗 透 到 所 有 的 艺 术 领 域 . 园 林 也 不
文 人 精 神 的 象 征 。 梅 的傲 霜 斗 雪 . 松 强 劲 刚 健 . 花 腊 苍 荷
竹 林 中 , 他 们 一 起 饮 酒 、吟 诗 、作 文 、谈 玄 论 道 , 表 现 出 一 种 远 离 浊 世 、清 高 自许 的 姿 态 。 因 为 他 们 喜 欢 游 于
竹 林 。 因 此 被 后 人 称 为 “ 林 七 贤 ” 竹 林 也 因 此 成 为 竹

古典园林意境营造

古典园林意境营造

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古典园林的造园过程中,⼀般要通过三个创作境界。

即“⽣境”、“画境”和“意境”。

⾸先是“⽣境”,⽣境就是⾃然美。

园林的模⼭范⽔,取局部之景⽽⾮缩⼩。

⼭贵有脉,⽔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动。

其次是“画境”,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

即将⾃然和⽣活素材通过取舍、概括,经过艺术加⼯,使其“源于⾃然,⾼于⾃然”。

最后是“意境”,即使⽤多种艺术⼿法,从“⽣境”和“画境”升华,感受到美的境界。

在传承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上的典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个⽅⾯:1.1咫尺⼭林,⼩中见⼤——有限的空间创造⽆限的意境计成《园冶》说:“多⽅胜景,咫尺⼭林”;⽂震亨《长物志》也说过:“⼀峰则太华千寻,⼀勺则江湖万⾥”。

咫尺⼭林式的园林造景其实就是把⼤⾃然的精华浓缩在有限的空间中,⽤以追求⽆限的意境。

⼩中见⼤,则是调动景物与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反衬等⼿法的运⽤,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和联想,合理利⽤⽐例和尺度等形式法则来构建空间,以达到在感官上扩⼤有限空间的效果。

中国画的创作中经常使⽤咫尺⼭林,⼩中见⼤的⼿段,这同样也是体现园林意境的重要⼿法。

中国⼭⽔画以“咫尺之图,写千⾥之景”,给园林创作以极⼤启⽰。

通过把⼤地⼭川等⾃然景⾊浓缩在园林中,创造出⽆限的意境。

园林中的⼤⼩是相对⽽⾔的,即以有限的⾯积,创造⽆限的空间。

园林中常常利⽤空间组合关系的变化来造成“⼩中见⼤”的错觉,如采⽤园中园的⽅式来创造和扩⼤空间:通过园林建筑、园墙、假⼭、植物等分隔空间;利⽤多种题材进⾏组景,使空间愈见其⼤。

陈从周先⽣指出:“中国园林,往往在⼤园中包⼩园……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巧妙的把⼤⼩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树⽊,安排的⼗分恰当……耐⼈寻味。

”2.2欲露⽽藏,含蓄有致——藏露得宜,平中见奇在园林中,不论是近景还是远景,⾼⼤的楼台还是⼩巧的亭榭,全部袒露,⼀览⽆余总不如半藏半露显得含蓄、深远。

我国古典园林吸收了中国画含蓄有致的创作⽅法,反对⼀览⽆余,主张“⼭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的愈露先藏的抑景⼿法。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的营造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的营造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的营造摘要:“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美学。

中国古典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艺术意境的营造,意境的营造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这种重视意境美的美学思想与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造园技艺一起铸造了我国传统园林这块瑰宝。

关键词:意境;营造;古典园林;环境美学意境是“寄情寓物”,情由景生,景由心造。

园林意境是指通过对园林中景物的设置而使深入其中的人或事物产生由景生情,情景交汇的艺术境界。

它是将有形的景观与无形的感觉完美结合的结晶。

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西方圆园林“唯理”,而中国古典园林则“重情”。

注重游者在体察感受中从身心入情,提高到深层次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种意境的营造不同于其它一些艺术中的意境的体现,园林意境的体现是一种具体实物的经营与表现,这种真实而丰富的物像正是园林所给予我们的美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理解中国美学观念的最佳媒介,了解意境的创造原理对我们创作和赏鉴古典园林手法有很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种美有是通过怎样的手法营造的呢?在这方面,我国明代造园里程碑式的园林专著《园冶》有着非常多的论述。

园林意境的营造与绘画和诗歌意境有着许多不同,诗歌,绘画的已经是借助语言或者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是借助于实物构成的,但是园林的意境和诗歌,绘画的意境有有着许多的共通之处。

如绘画所强调的意在笔先,唐代王维《山水论》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这在造园中同样适用,即造园也须立意在先,例如《园冶·借景》说:“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提出造园家安排园林借景要先立意,也就是施工前就对内外风景胸有丘壑。

再如,和诗歌营造的意境,绘画营造的意境相似的是,园林所营造的意境同样具有其无限性,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意境并不是仅仅局限于那框框里的一尺天地,它以写意之笔出神入化,通过有限的土地,有限的建筑物,花木,有限的几处风景,带来无尽的思考和想象,婉转迂回,正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此给予游览者更丰富的美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一、山水相映: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山水的创造和表现,将山水融入园林中,使山水与建筑、景物相互映衬,形成动静交融的美感。

园林中的水池、湖泊与山石、小山坡等景观相互配合,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意境。

水是园林中重要的元素,通过人工的水景,如喷泉、水帘、小径等,将水景与园林的布局融为一体,使园林具有自然、优雅的氛围。

二、建筑布局: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精巧的建筑布局,不同的建筑形式在园林中互相映衬、烘托。

其中,主要的建筑包括亭台楼阁、廊榭、长廊、宫殿、观景台等。

这些建筑根据地域特点和造园的需要不同,有些建筑作为观景点,有些作为休憩场所,有些作为活动场所。

建筑大多选用精美的木材和石材,有的还有彩绘和雕刻装饰,赋予园林以艺术的美感。

三、景物组合:中国古典园林的景物组合是在整体布局中的相互配合和衬托,使得各个景点相得益彰,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园林中的景物包括树木、花草、湖泊、池塘、假山、花坛、廊桥等,它们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主题进行调整和变换,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景物的选择和组合应该注重形式的对比和色彩的协调,以达到景观的美感和和谐。

四、意境营造:中国古典园林注重通过景观的设计和布局来表达园林主人的意境和情感,使园林具有独特的氛围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山水之境的意境,追求宁静、舒适的环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园林中的山水、建筑、花草等元素的选择和搭配是为了传达园主对自然和人文的理解和喜好,体现出园林的主题和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是山水相映、建筑布局、景物组合和意境营造。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美学的独特见解。

中国古典园林如何体现诗意的意境之美课堂

中国古典园林如何体现诗意的意境之美课堂

2020/4/23
12
2020/4/23
? (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 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 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 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 “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 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 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13
? (三)破。水面很小时, 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 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 横、犬牙交错,并植配 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 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 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 的审美感觉。
《中国建筑艺术史》课题研究
——中国古典园林如何体现“诗意” 的意境之美
前言
? “诗意”——是诗思?是诗情?是诗的内容?还是像诗里 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 诗意中无论是思想、内容、美感都重在意境,而意境是中 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所在。因此,我们想要研究中国古典园 林是如何通过自然景物与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从而形 成“诗情画意”的独特意境之美的。
2020/4/23
11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 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 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 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 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 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 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 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 的视角印象。
2020/4/23
9
2020/4/23
10
? 二、理池
? 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 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 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 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 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 ……自然式
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利用自然式的瀑布。池 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 然。所以,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表达方式
美讯在线网2009年01月05日16:17 人气指数:843 来源:互联网
“意境”一词最早见于王昌龄的“诗论”,他将诗的境界分为三种:物境、情境、意境。

物境偏于形似,情境偏于表情,意境偏于意蕴。

相对而言,物境为实,是客观的物质存在,可以被大众普遍体验与感知;情境、意境为虚,依赖于人对物境的体验和感知而存在,并具有明显的个人差异性。

当某种体验与感知能得到大众的共鸣达成共识时,美的意境就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并具备了雅俗共赏、流芳千古的条件,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境界。

厦门“嘉园”园林景观
现在“意境”一词广泛运用于艺术创作,一般情况下,“意境”指作品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式诱发和拓展出的审美想象空间,是意识形态的境界和情调的表现。

园林是一门的造“境”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山石亭榭花木水体等元素的营建了有形的物境,
在物境之上追求造园意境。

通过对有形的园林景物的创造,托物言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大特征。

这里意(联想、心思、感情等体验与感知)和境(构筑物、景物、风景等客观物体)是构成意境的两个主要因素,我们可以根据其相互生成的关系来简述我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表达方式。

1、从物境到意境——通过形式美感的营造直接以物境塑造意境。

山自无言水自无语,然而山水无情人有情,中国文化历来精于托物言志,如用蓬莱、赢州、方丈三山表达对神仙的向往,北海、颐和园、西湖都在湖中置岛模拟仙山;用松梅竹来表达文人的品行高洁。

而古典园林中对孤赏置石的品鉴和运用,堪称用物境的形式美营造意境美的典范。

园林的名题如匾额、楹联等也是从物境到意境的重要表达手法。

2、从意境到意境——预先设定园林的意境,通过对物境形式美的营造达成意境的展现。

文人雅士们为表达自己大隐于市、却依然意在朝廷的志愿,常常筑园结庐,广结同类以造声势。

如沧浪亭、拙政园都是因意筑景,以景引意,意得于境的营建过程。

古典园林还擅长巧妙地运用缩影来完成从意境到意境的表达方式。

3、缩影:园林通过模拟实物景观或神话传说等理想境界表达个人志趣和对美好生活的遐思、移情、憧憬。

缩影是从意境到意境的特例。

同样是因意筑景,以景引意,意得于境的过程。

特别的是缩影的“意”来源于真实存在的景观、自然风光,或者是有据可查、有源可究的历史文化遗存。

缩影也要求造园之先预设定好主题,王昌龄的《诗格》有:“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的句子,造园与诗画同理,要造好山水,只有当山水“神之于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了然境象”的物境意象成竹在胸后,才能设计建造得出可以产生悠远意境的优秀山水园林。

因此,缩影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拷贝,而是从蕴涵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美好意象中提炼、加工的具象形式表现,是“形未成而意先生”的形式美和意象美的整合,超出形式美的物境之上,是对意象美的传达和再现。

厦门“嘉园”园林景观
更多古典园林介绍请点击相关专题:中国古典建筑之园林文化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