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中渗透法制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数学课中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目标: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辨认角;通过让学生经历使用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通过教学活动,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教学难点: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方法。
突破方法: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教学准备教具:各种有角的实物或图形、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学具:剪刀、三角尺、小闹钟、纸扇、小木棒、硬纸条、图钉、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星期几?(生答:星期四)又到周末了,周末你们玩些什么?上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师:
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的图形?(生答,师播放课件展示)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1.谈话: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师(出示实物剪刀):打开剪刀,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角。
(师指出,并用课件闪烁角)这就是剪刀上的角。
师:三角形纸片的这里也是一个角。
(课件闪烁)师:剪刀、三角形纸片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课件闪角)。
(二)适时抽象,建立表象。
1.初步感知角。
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再标上角的标记,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这三个图形都是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角,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像刚才同学们说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
电脑出示图片,抽象出角。
2.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板书画出角,并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然后请学生读一读。
师:看了这么多角,又认识了角各部分的名称,想不想自己动手摸一摸?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摸的感觉。
生:角的顶点是尖尖的,两条边都直直的线。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找一找、摸一摸:在你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黑板上面贴国旗的五角星、课桌表面的角,门窗上的角。
通过了解国旗这一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每个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全日制学校除寒暑假外,每天都要悬挂国旗。
4.现在大家闭着眼睛想想角形状。
(三)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1.学生判断思考,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说理由。
(课本第65页第1题)
2.继续看,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课本第66页第2题)
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三、观察比较,感悟角的大小
1.尝试操作,实践体验。
既然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小朋友们想不想做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角呢?那现在,用准备好的材料,小组活动,开始。
2.独立尝试。
请学生合理选择自己身边的材料亲自动手做几个角。
3.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制作方法,用的什么材料?是怎么做出来的?
4.展示成果。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做的角。
介绍一下自己做的角,说出各部分名称。
5.比一比刚才制作的角你发现了什么?(有的角大,有的角小)感知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跟着老师旋转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慢慢变大变小。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6.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其实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条边叉口的大小有关。
7.比较角的大小(课件出示3个钟面)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不同的角。
学生讨论这三个钟面上所形成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8.实践比较,迁移内化。
(1)折合变化。
(课本第66页第3题)(2)灵巧的小手。
(课本第66页第4题)学生活动并展示作品。
四、学生总结角的特征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学生介绍认识的新朋友——角的特征。
五、展示生活中的角
多媒体展校园里美丽的角。
评析:教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做手工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画面的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再从平面图形中引出新知——“角”。
这样的导入,不仅符合几何平面图形的一般规律,而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沟通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并初步感知角的特征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参考文献:
[1]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组编.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贵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