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体会1
一二三四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三)、“一二三四”课堂模式解 读
流程 含义
给学生思考的 时间 让学生上台展 示Leabharlann 形式个体自学 小组合作
教师活动
问题设计 导学案编制
学生活动
思考、互学、 讨论、并形成 (汇报)文字
一停 二展 三表态
学生个体发言、 组织、引导、 聆听、反思、 上台板演(生 点燃、推动 纠正、互动、 生互动、师生 解决问题 收集 互动) 教师说 评价、纠正、 聆听、纠正、 强调、延伸、 理解 重述
二、我们的实践
(一)对课改的认识 1.重新定义课改的内容 2.课改的核心(课堂效率的提高——高效课 堂打造) 3.课改和成绩的关系(是统一的,通过课改 出成绩,好的高考成绩是课改成功的标志 之一) 4.课改和传统的关系(不是全盘否定,而是 改革和创新)
(二)高效课堂要做的8件事
1、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提升 2、教室环境的布置 3、小组文化建设 4、小组评价机制 5、“一二三四”课堂模式推广(核心理念: 先学后展、当堂落实) 6、学科小组长的培养 7、导学案的编印和积累 8、限时训练
2.导学案是高效课堂得以实施的重要载体 导学案的作用:导学而非作业的前置,防 止试题化倾向 导学案的类型: 问题式导学案 (从内容分) 全面型导学案
课前导学案
(从完成时间分) 课内导学案
3.重点解决教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和影 响成绩”的担忧
解决策略: 1、做好学期前的整体备课,结合教学时间和教学 目标,对学期教学内容进行调序、增删。 2、精心备课,找准小组活动的价值点。做到相信 学生,个体能完成的不搞小组合作,小组能合 作完成的教师不再详细讲。 3、少说废话 4、课改是个系统工程,课改不仅仅是课堂模式的 转变,真正做到8方面同时发力,好成绩也是必
新课改的反思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以满足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的期望。
新课改作为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所关注的焦点。
笔者在探讨新课改的同时也会反思,思考如何让新课改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课程内容必须贴近实际,与时俱进。
当前,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单一、陈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新课改应紧密结合实际,注重更新与拓展,使教学内容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例如,大量引进新领域的知识,如心理学、计算机、生物技术等。
这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科技知识的发展速度,同时达到现代化、科学化的教学标准。
新课改应强化教师的教育能力,提高其专业素养。
教师是实施新课改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带来高品质的教育。
因此,新课改应强化教师的教育能力,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特别是在新课程的实施和实施初期,教师们需要对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教材和教育方式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以确保能够把新课改按照既定项目落地实施到课堂中。
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体现教育的多元化。
新课改的设计应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即:要将学习过程放入生活,并与生活相结合。
同时,培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建立学习动力,让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再将学习变成兴趣所在。
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方面充满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加强课程评价的定性和定量标准。
新课改的课程评价不应仅是分数或者成绩的简单累加,而是应该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
这需要建立完善的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标准,不同的评价内容,不同的评价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目标的要求。
新课改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把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作为课程的核心,强化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对话、讨论,从而更好地奉行了学籍教育的宗旨。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9篇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9篇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1现在是信息时代,教研活动可以通过录像进行。
前几天,我观看了某某镇x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的教学录像,某某老师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导入自然流畅。
x老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课题。
整个过程x老师是围绕着某某爷爷为什么给家乡的`孩子写信来贯穿,从而引导学生要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
整堂课x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言流畅,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其次,课堂组织能力好。
整堂课x老师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思路都能跟着老师走完整堂课,师生互动很好,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纪律性强。
再次,中心思想突出。
在教学的思路上,x老师让学生通过某某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体会到某某爷爷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热爱,抒发了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的情感,同时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知道语文课程的魅力所在,特别对于我这个刚踏入语文门槛的曾经的数学老师来说。
刚接触这门课程,脑子里还有太多未知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慢慢去摸索,去实践,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工作中能有新的突破。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2我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心得如下:(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
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
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
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
新课改总结(一)8篇
新课改总结(一)8篇第1篇示例:新课改总结(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
为了更好地培养未来的人才,我国自1980年代以来便陆续推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
最近一次的新课程改革便是在2017年全面启动,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这次新课程改革还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再单纯追求学生的知识面积,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中,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得到了更好的实践,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体育教育,让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得到提升,更在思想品德和身体健康上得到锻炼。
新课程改革还推动了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知识传授者,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更多地成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调整教学方法,通过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挑战。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断地推行教育改革,我国的教育水平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将会不断提升,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2000字】至此就是关于【新课改总结(一)】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第2篇示例:新课改总结(一)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就是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使教育更贴近实际、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个人课改经验总结
个人课改经验总结在我个人的课改经验中,我意识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下面是我个人的课改经验总结。
首先,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扮演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只是听从老师的讲解。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开始尝试采用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导向的学习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探索和思考问题,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知识点的传授为重点,而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然而,学生只有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因此,我开始尝试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所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再次,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是孤立地学习,与其他同学缺乏交流和合作。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多数任务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
因此,我开始尝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学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最后,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然而,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因此,我开始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创造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总之,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我相信将来的课堂教学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创造出更加积极和有趣的学习环境。
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体会2
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体会(2013年6月)永和中学:吕春苗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体会1.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创新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亟待解决。
例如:有些实验校的教学实践还处于“穿新鞋走老路”的状态,尝试“打倒一个、另立一个”,进行“推倒式革命”实践的教学工作者大有人在;“在改革中要不要基础知识”的议论仍然时常充斥耳边;新课堂的变化更多地表现为教师变成了让师生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的“操作员”;要尊重学生就不再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等等。
盲目的创新必然带来更多的问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规定,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同发展,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明确这一目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就有可能不走或少走弯路。
2.不能夸大模式的适应性模式的创立者在建构教学模式时,总是倾其所能地表明自己提出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并努力地成为这种教学模式的代言人,总想方设法使更多的实践者在更多的时候运用这种教学模式。
这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模式的适应性。
其实,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师和学生的特点都是影响和制约教学模式选择和应用的重要因素。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的,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实际条件出发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地、创造性地去运用和发展,才能收获丰厚的成果。
课堂教学中不能机械地只采用一种教学模式。
选择哪种教学模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生搬硬套。
可以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功用。
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模式,才能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整合。
3.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应该有自己的继承性。
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都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使有些方面发生了变革,也并不是对传统的完全否定,而是表现为批判的继承和更高层次的综合等多种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包括传统的教学模式。
每种教学模式各有长处和短处,都有其教学目标的各自适应性。
新课改总结(一)8篇
新课改总结(一)8篇第1篇示例:新课改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培养更加适合未来发展的人才,教育改革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
新课程改革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教育改革措施,旨在改变传统教育的局限性,推动学校教育向现代化、科学化、人文化方向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热情。
在新课程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对象,而是主动参与、思考和构建知识体系的主体。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设置也发生了重大调整。
传统课程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已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需求,新课程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上。
新课程突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强调跨学科的融合与交叉,让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学习、思考和实践,实现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这种综合性的课程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除了课程设置的调整,新课程改革还在评价体系、教学方法、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了革新。
评价体系从传统的以成绩为中心、只注重知识掌握的方式,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发展。
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培训也变得更加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引擎。
通过新课程改革,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我们需要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和优化教育体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好的教育资源,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_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应是多样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数学知识的罗列,而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新知识的场所,否则地理教学将失去生命力。
在几年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我顺应时代的要求,更新观点,在这次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以下模式作为初探,以获取教学经验和奠定以后的教学基础。
一.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教学。
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设置教学情景,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动脑思考,避免被动接受,面对老师提出的新问题,学生思绪活跃,发挥创造力,最终高效率完成课堂教。
二.自学探究式教学。
作为高中地理,其内容难易水准不同,在我的教学中,有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自学讨论完成。
在自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提升自学水平。
三.合作讨论式学习。
在某一个知识上,学生争议较大时,我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小组讨论,互帮讲解学习模式。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实行再现,而且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在小范围内给了他一定的表现空间。
合作学习给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而且容易在和同伴合作的同时,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
这种方法是学生不但自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还能有效地指导他人学习,使学生能够从中更深刻的体验到课中成功的乐趣。
四.以课堂练习巩固提升水平,强化思维式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课堂练习,也就是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完成老师精心准备的配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练习。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特别强调“精讲多练”、“变式练习”。
所以我认为传统地理教学中的课堂练习,即课后练习,并非没有有价值的活动。
通过练习,使学生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
它绝不是“机械联系”、“死记硬背”、“灌输式教学”等教学方式的典型,它能够以活动促动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强化。
所以,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绝不能无视强化练习的作用。
6 1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共3篇)
6 1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共3篇)第1篇:6加1课堂教学模式“6+1”理想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内涵就是:三维目标,突出6+1个重点环节,体现“学”字方针,建立4人学习小组。
具体操作如下:一)“合作-探究6+1”模式1、校内6环节:①引导自学;②合作互学;③展示所学;④点拨导学;⑤拓展求学;⑥内化所学。
2、校外1环节:前置探究,合作助学。
二)操作步骤第一步:引导自学(约5分钟)。
教师任务:列出自学框架,提出预设的问题,规定自学时间。
学生任务:根据自学框架列出新知识点、重点、难点、疑问点,明确学习目标。
第二步:合作互学(约5分钟)。
学生任务:小组合作互帮互学,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找出难以解决的焦点问题。
教师任务: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第三步:展示预学(约10分钟)。
学生任务:根据自学内容和小组探究的结果,以及老师预设的问题,在班内展示学习成果,并提出焦点问题;全班参与焦点问题的解答,在此过程中,对于焦点与疑难问题,全班只要有一个学生能解答,老师不要急于解答。
教师任务: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
第四步:点拨导学(约5分钟)。
学生任务:解决疑难,融会贯通。
教师任务:点拨学生展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课前预设的问题和学生通过探究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切记是“导”不是“给”,顺学而导,把握学习的脉搏因势利导;能放能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把问题解决透彻。
第五步:拓展求学(约5分钟)。
学生任务:拓展延伸,探究提升。
教师任务:要使课前的预设促进学生课上的生成;要将知识点转化成若干个恰如其分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第六步:内化所学(约10分钟)。
学生任务:深化理解知识点的实质和内涵以及知识的迁移,内化所学,训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堂训练,当堂达标,要求学生独立快节奏地完成任务。
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自我评价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教师任务: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总结本节课知识目标、德育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尚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自学、合作、参与度及达标等方面,给小组等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长久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体会1
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体会(2013年4月)永和中学:吕春苗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体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教学的关注点,从学科知识转移到学生生命发展的关注,使课堂教学展现了师生生命活力的光彩。
这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不再是“教案剧”中教师牵线下的配角演员与观众。
以学生发展为本,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形成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运用知识信息的兴趣、能力,包括懂得如何寻找工具以及寻找什么样的合适工具去猎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懂得如何检索、鉴别、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最终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样,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的理论,也会极大改变我们课堂教学的面貌,使课堂在单一的接受学习、个体学习、抽象学习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更加充满科学探索的活力和合作的精神,更加接近生活的实际。
因此,我们认为这些思想与理论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四个有力支点。
在教学思想更新中,对于其内涵的理解越深刻,更新的水平也就越高。
相反,只是停留于肤浅的理解,就会阻碍教学模式创新,甚至出现失误。
比如,在探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曾陷入形式化的误区。
后来,我们认识到合作学习是一种“分布式的认知”活动,即一个学习任务的认知活动拆分开来,分配给几个学生。
在这里,每个学生的认知活动都可能是完整的认知活动的一部分,组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认知活动。
这使我们认识到,合作学习仍然需要每个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思考,没有每个学生的独立学习,也就没有合作学习;同时,共享每个人的学习成果,才会使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为每一个学生所掌握。
这些认识的深入,使得我们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一定意义上,走出了以往的误区。
教学模式的创新讲求一定的途径,这种创新要源于基础理论,同时又伸向教学实践。
我们的教学模式来源于教学实践,得力于教学思想的突破,形成于教师的总结反思,完善于教学理论修养的提升。
我区教学模式的创新大致有这样几种途径:1.模式原创应该认识到,模式原创是艰难而长期的创新过程。
2023年六加一教学模式心得体会_1
2023年六加一教学模式心得体会2023年六加一教学模式心得体会1经过近二年探索和实践,学校总结出了“六学”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在“全县实施有效教学”的背景下,以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结合我校小班教学实际提出来的。
目的是以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在学生预习的同时,我应给他们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自行建够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2、开放课堂,自主学习。
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开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养成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
让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
3、教学要面向全体。
以往教学只注重面向好生、中等生,忽略后进生。
在今后教学中,利用学生合作学习机会,让学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使之成为小老师,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好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差生,生生动起来的浓厚学习氛围。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课堂还给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且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要做好引领,率先垂范作用。
让课堂成为学生心灵放飞的地方2023年六加一教学模式心得体会2经过近段时间认真学习和对“高效课堂”的研讨,觉得自己感受颇多。
一、合理驾驭课堂教学40分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坚持每堂课教师的引导、点拨不超过15分,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练习和巩固。
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突出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考点。
三、充分利用资源多利用现代教具。
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等,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课堂教学。
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
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范文合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参与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并亲身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积极应对,不断学习和进步,探索教育的新理念,把这些理念与自身的教育实践相结合,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深度。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社会交往,发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个性化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和标准。
在新课程下,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素质,探索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要注重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协调,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让教育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应对,不断进步和创新,发掘教育的新空间和新理念,培育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现代化教育贡献力量。
相信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和体会。
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体会2
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体会(二)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合作学习逐渐步入我国教育的中心舞台,各学科、各阶段的教育改革尝试运用合作学习来审视和解答当代的教育问题。
早在我国《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①里,就已经闪现着合作学习的智慧与光辉。
而置身于21世纪课改的春风呼唤着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要大胆的扬弃传统教育中的一些陈旧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一度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话题之一。
现在不少的课堂,合作的呼声很高,但是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程序化的合作,整堂课“一帆风顺”。
问题只要一提出,教师“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②,在教室来回巡视。
几分钟后,各学习小组推选出一“代表”作小组陈词。
最后,教师“抵掌而笑”“同学们,这位同学说得怎么样?”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好!”教师顺理成章的说道:“嗯,非常好!”事实上,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体。
既要考虑学生交往能力的强弱水平,又要考虑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相处中保持和谐,尤其要让大家争取共同进步,而不是几个“代表”与“典型”的较量。
例如,有一位教师执教《我的叔叔于勒》一课,让每个小组的4位学生,分别以爸爸是身份、菲利普夫人、我,以及姐姐为视角,根据小说的语言描述,在本小组内谈谈他们眼中的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们有的说:“于勒是一个败家子、花花公子。
”有的则认为:“于勒最终虽然一贫如洗,还是有一点作人的良心。
”有的则认为:“于勒的一生给他们很好的警示,只有不断的奋斗,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有的同学则认识到:“亲情在生活中非常重要,爸爸妈妈(即菲利普夫妇)不应该见利忘义,只认金钱而不认兄弟。
”还有的同学则认为:“菲利普夫妇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也是为了一家人生活考虑。
”教师的主导行为是保证学生思维的目的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在这节课中,每个学生都担任一个角色,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主体的情感因素和兴趣,在角色中感悟,在合作中互相评价、帮助,很好的体现了课文的语境,保证了全员参与、合作研读的实现。
2024年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_1
2024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2024教师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1从教十多载,一直在喊素质教育,但实际一直在应试教育这片泥潭中角逐、跋涉。
为新课改的第一批参与者,在假期培训过程中,我再一次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的重大,但一想到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们要做的事情将越来越多,偶尔地也有一丝丝懒意、一丝丝埋怨、一丝丝想墨守成规的念头袭来。
如今,这些斗争已经过去,想想自己已经坚定为祖国教育事业奋斗了,难道还要止步吗?——我不课改谁课改!新课程变“一纲一本”一统天下为“一标多本”百花齐放新课改势在必行,教师应该做一个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
第一、把握新课标,吃透新教材新教材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给予,而是把形成知识的过程的体验、把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放到了突出的位置。
我们在给予学生知识的时候,并不是像过去那样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要个学生提供案例、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第二、自觉转变教师角色,大力推进开放式教学新课改势在必行,教师应该做一个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老师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
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却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三、深入学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谐课堂有时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所讲的,除了应付考试外,和自己再无任何关系。
这时要与学生沟通,及时转变其思想,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
6+1课堂模式心得体会7篇
6+1课堂模式心得体会7篇6+1课堂模式心得体会篇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生动活泼。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起来,因为意识决定形态。
在学习上的快乐对应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
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
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数学是理性很强的学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在教学中寻找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我课堂设计的重点。
2、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有理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合理进行分组,让课堂精诚团结。
在学生群体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引导者,及时点拨。
合作学习的好处:第一,培养和训练了口头表达力;第二,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由于自尊心学生会在小组中更好调整自己的状态,争取组员间的认同。
4、运用电教手段,让课堂丰富形象。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使知识的生成更形象。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高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数学味的魅力课堂,也是让学生学有所得的效率课堂,还是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命课堂。
作为一线教师我将主动把高校课堂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教学变得更成熟、更有效。
6+1课堂模式心得体会篇2我校新课程课堂模式《“以展示促自主”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已经如火如荼的举行着。
学校校长牵头,教导处、教研组认真进行研讨。
我们决定以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以展示促自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建立一种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心得体会
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心得体会近年来,随着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化,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也日趋成熟。
在实际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新课改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对我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启示。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首先,新课改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是核心。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优势,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索。
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个性化教育方案,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辅导和指导。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新课改强调的是任务型教学。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老师授课,学生听课和背诵。
而新课改教学理念则强调任务型教学,将重点放在任务的完成上。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任务、规划任务、分析任务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过程与问题解决能力。
这样的过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
最后,新课改强调的是学科整合与跨学科学习。
新课改教学理念鼓励学科整合,让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在学习中相互融合。
通过跨学科学习,让学生对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与跨学科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改教学理念与方式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在新课改的教学领域中,教师需要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与优势,并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案。
同时,教师需要更重视任务型教育和学科整合教育,通过多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一体化课程实践的现状和反思1
新一体化课程实践的现状和反思谢晓红内容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自2009年新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的基本情况,总结了新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现状和收获,反映了新一体化课程实践的困惑和问题。
提出了丰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学反思现状进行再审视,对教学反思的内涵和价值进行再认识,对教学反思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再研究是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新一体化课程实践现状问题反思为落实人社部办公厅“关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全国部分技工院校从09年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
在一体化课程改革实施之初,作为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完成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与实践能力的轧制,让新的一体化课程扎要于课堂。
但是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的职业性、技术性、岗位性、丰富性和多变性,使得这一转换过程变得相当复杂和艰难。
在新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践的几年中,笔者通过深入一体化课堂听课,和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座谈,了解了全省目前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现状、收获、困惑,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学校课程教学改革质量进行了督导与测评。
下面将新一体化课改与实践调研情况分析如下。
一、新一体化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措施和调研情况(一)基本情况按照以点带面、分期分批实施原则,人社部新一轮一体化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2010年10个专业进行新一轮一体化课程实践试点,2012年增至20多个专业;同时2011年起部分技校率先进入国家中职改革创新示范校建设,直此广东省大部分技校新一轮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全面铺开。
(二)基本作法试点单位一体化课程实施起步阶段,试点学校的领导都十分重视新一轮的一体化课程改革,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教师们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添置与专业新一体化课程相关的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学资料、多媒体教学用具等。
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专业课程改革办公室或课程课题研究组,并由学校一把手亲自抓,制订了详细的新一体化课程实施计划,这些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体会(一)语文学科因其本身的综合性,给予了语文教学改革一个庞大的空间。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可谓春意闹枝头,一系列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确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
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更新,学生们的课堂兴趣增强。
但冷静下来,客观地分析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课堂趣味浓,却有如观花赏月、听曲观戏;教学媒体多,课件、视频、录音竟相登场,却有如商品展销热闹一时;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非语文现象、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与语文本身并无太大的关系。
课件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可真正面对文本的时候,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
有些课画蛇添足,文本还没弄清楚,为了学科拓展,就急于把文本之外的内容塞给学生。
一堂课下来,只见各种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开发、挖掘和共鸣。
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引导深长的思维方向,结果,这样课堂只是给人的感觉是热闹之后的空洞。
为此,我结合近几年来使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就教于同人。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有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很难有一个标准去加以衡量,千言万语,何者为是?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
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不妨各行其是。
然而,就语文来说,立足文本却是为文本服务的,如果在备课和上课只是专注于活动,一味花力气在活动中创新出花样,脱离了文本,无异本末倒置。
常言道: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说明了一个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证明了解放教学思想,开放教学活动的价值,然而,不要忽略这句话和前提是读《哈姆雷特》,如果是读《李尔王》,读《奥塞罗》呢?我们何从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来?哈姆雷特是从《哈姆雷特》中里读出来的,语文教学的核心准备还是有效地完成文本的学习,语文教材的主体是一篇篇精选的文章。
它们本身是值得我们去用心开挖的一个个宝藏。
我上了许多以活动为主的语文课,也听了许多花样百出的语文课,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的确让课堂有了生机活力,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空前的高涨。
然而,经过一年的摸索,我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问题研究上兴致高涨,却不能静下心来读课文,这样的本末倒置势必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
对此,我深有体会。
七年级上册,《春》一文,我在讲课前,设计了一次课外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组,让他们带着不同的任务,查找资料,归类整理,忙得不亦乐乎。
应该说他们在准备中已经进行了学习,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能力,这一切都是不容质疑的。
然而,他们的这种学习劲头没有带到下一个环节中,当我把有关春天的知识短文、诗画交给学生品读时,我发现他们不多流露出失望、不耐烦的情绪,很长时间,学生都未能静心读进去,是不是活动课就不应该进行阅读呢?如果说,多样的形式能够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那么,多样的形式是否也会影响学习和阅读的习惯,而变得心绪浮躁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作为一个语文课教师,如果我们只能在形式上下功夫,却不能在文本
上下功夫,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地研读文本,那么,我们就会偏离新课标准的方向。
语文学习以“读进去“作为基础,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为了克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感受粗糙的毛病,我在语文教学上逐步从追求多样的形式走到追求语文阅读的深入、细致上。
在上《皇帝的新装》时,我作了这样的安排,自读-精读-探讨。
这样学生能够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独特的感受和体会。
因此,引导学生读进课文,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发散思维。
发挥想象力,是我们当前使用新课标准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如上《化石吟》一课,一些教师仅是引导学生发远古之幽思;上《看云识天气》时,把时间过多分配在有关“看云识天气”和“听天气预报知天气”的辩论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辅相成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工具性又哪来的人文性。
这种舍语文,讲人文的教学是一种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教学。
我们追求的语文课堂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和谐统一的课堂,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
对于文中那些该抓的词句,还是要理直气壮地抓,该咀嚼的地方,还是要反复玩味。
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从而把人文性落实到工具性上。
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体会(一)
永和中学
高旭东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