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埃及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4)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8.2《埃及》全章节教案
第二节埃及教学目标:(一)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二)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四)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五)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教学提纲(板书)一、地跨两洲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二、沙漠广布沙漠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三、文明古国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教学建议新课导人: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
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建造陵墓。
这些方锥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米。
现在,我们把这些陵墓所在的国度称为“金字塔之国”,那么,“金字塔之国”在哪里呢?讲述“地跨两洲”部分,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由波斯湾石油用油轮外运至西欧的便捷航道引出埃及。
2.埃及的领土组成是苏伊士运河以西的绝大部分和以东的西奈半岛。
3.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分界线,讲述埃及位置的重要性。
4.然后稍加介绍:埃及领土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和首都开罗。
讲述“沙漠广布”部分,可按以下方案进行:让学生看图,对沙漠广布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再根据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的知识,得出埃及为沙漠之国的结论。
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两幅气候资料图可制作投影片,也可参考下列数据:阅读“尼罗河”资料,补充其长度为6670千米,为世界第一长河(第二章已讲过)。
2024年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章第二节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埃及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埃及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埃及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埃及的自然风光、古文明和现代发展。
简短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埃及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答案示例: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北临地中海,东北与亚洲的西奈半岛相邻,南与苏丹接壤。其地理位置使得埃及成为亚非两大洲的交汇点,对埃及的旅游业、石油出口贸易等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分析题:分析尼罗河流域对埃及古文明发展的影响。
答案示例:
尼罗河流域为埃及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使其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发展起了灌溉农业。这种农业方式为古埃及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促进了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进而孕育了金字塔、神庙等伟大的古埃及文明成果。
3.古文明:金字塔、卢克索神庙、木乃伊
4.旅游资源:金字塔、阿斯旺水坝、红海潜水
5.农业:灌溉农业,棉花、小麦、玉米
6.工业:纺织、食品加工、石油化工
②简洁明了:
-埃及:沙漠中的绿洲
-尼罗河:生命之源
-金字塔:古代奇迹
-旅游:文化探秘
-农业:河谷孕育
-工业:现代进程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词汇和图像(如金字塔、尼罗河等)
3.增强学生对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探讨尼罗河流域对埃及古文明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分析埃及旅游资源和工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
5.提高学生从地理视角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意识,认识埃及农业和工业的重要性。
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2课《埃及》介绍了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埃及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程度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埃及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基本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2.难点:埃及地理特点对人文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案例教学法:以埃及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3.准备好教案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埃及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埃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埃及的地理特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例如:埃及为何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埃及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等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对埃及地理特点的回顾,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湘教版七下地理 8.2埃及 教案设计
埃及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八章第二节,通过大洲和地区的学习,知道学习一个国家的基本方法。
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图从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工农业发展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几个方面来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特征。
2、根据地形图和气候图,分析归纳埃及的地形气候特征。
3、了解埃及的工农业发展和旅游业。
4、讨论尼罗河对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会看图,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地区的差异性,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和旅游业。
难点:分析尼罗河对埃及人民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提问:视频中反映的神秘国家是?(学生:埃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国度。
过渡:提问:大家知道埃及在哪个大洲吗?(出示世界地图)埃及不仅大部分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还有一小部分位于亚洲西南部(西奈半岛),因此它是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哪位同学知道亚非的分界线是?老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要了解一个大洲地区或国家,首先就要知道它的地理位置,应从哪几个方面了解埃及的位置?下面请大家结合世界地图和埃及分布图,小组完成以下两个问题:1、埃及的地理位置2、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什么?学生活动:小组讨论,5分钟请小组派成员回答。
回答不完整,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了解了具体的地理位置后,那埃及的位置有何重要性?老师:埃及是亚非之间的路上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特别是亚非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对埃及具有重大的影响,大家观察这幅图片上,运河两边是什么?(沙漠景观)过渡:苏伊士运河是一条开凿在沙漠中,下面来欣赏运河边的自然景观(出示沙漠),结合地形图,我们能够发现埃及90%的是?(沙漠),沙漠名叫?(撒哈里沙漠)(出示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埃及主要是什么气候?有什么特征?学生:看图回答。
湘教版七下地理8.2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8.2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8.2埃及教学设计,主要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
本节课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埃及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埃及的特点,提高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地理文化的兴趣,增强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
2.难点:埃及的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埃及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埃及的地理特点为例,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埃及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埃及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突出埃及的地理特点。
3.准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埃及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埃及的地理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埃及的地图、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埃及的特点。
同时,讲解埃及的经济发展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埃及的地理特征,每组选取一个特点进行展示。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埃及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埃及的地理特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埃及》主要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埃及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等。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地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埃及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埃及的认知框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基本知识;了解埃及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和民族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埃及的人文景观和经济状况。
3.埃及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埃及的图片、地图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埃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教学法:以埃及与中国为例,让学生了解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观。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地图、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关于埃及的图片、地图、案例等教学素材。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埃及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埃及的地理位置。
然后简要介绍埃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埃及的图片和地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埃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埃及的经济状况,如农业、旅游业等。
03 8.2 埃及【教案】七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
埃及设计说明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开头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了解埃及古老的文明,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进教学。
第一部分了解埃及的位置与范围,知道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一提起埃及人们都会联想起矗立在沙漠中的金字塔,所以大家对埃及的印象就是沙漠广布,这与埃及的气候相关,结合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埃及的气候特点,干旱的气候还影响到了人口的分布,使人口主要集中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接着通过问题驱动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自然环境对埃及的经济发展会有何影响,转入第三部分经济的学习,了解埃及经济发展现状,并且结合材料分析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埃及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的建筑等促进了旅游业发展,通过多媒体展示埃及特色旅游资源等,并且分析埃及旅游业发展的条件。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读图分析法、交流讨论法。
资源与工具教材、地理图册、填充图册、《作业》、多媒体课件、世界政区图、埃及地形分布图、埃及年降水量分布图、埃及气候类型分布图、埃及矿产和物产分布图、埃及主要名胜古迹分布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节埃及【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埃及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联系埃及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和旅游业,加深对区域特征的认识,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埃及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提高学生人文地理的认知水平。
【重点难点】1.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和旅游业。
导入:视频导入,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其宏伟的建筑金字塔,古老而悠久的传说,恢宏一时的历史文化等。
今天我们一起向西飞越亚洲来到非洲,“游览”一下文明古国之一——埃及。
设计意图: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恢宏的建筑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地跨两洲1.学生活动:埃及的位置和范围。
阅读世界政区图及埃及地形分布图,在地图中找到埃及,完成以下任务。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地理课程的基础学习,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1.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历史等方面有基础的认识,但深入理解和系统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埃及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等知识掌握不牢固,这对课程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课后作业
1.请简要描述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对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东临红海,西接利比亚,南邻苏丹,北濒地中海。地形以沙漠和平原为主,尼罗河流经埃及北部,形成狭长的河谷地带,是埃及的主要农业生产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尼罗河流域的农业发展促进了埃及经济的发展,但沙漠地区的资源开发相对困难,制约了埃及经济的全面发展。
4.请分析埃及的石油资源,并说明其对埃及经济发展的贡献。
答案:埃及是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石油是埃及的主要能源资源,对埃及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埃及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收入,推动了埃及经济的发展。此外,石油资源的开发也带动了埃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石油化工、石油机械制造等。
5.请简要介绍埃及的旅游业,并分析其对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和进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历史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埃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然而,部分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自律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板书设计
①艺术性:
-使用清晰的字体和颜色,使板书内容易于阅读。
-采用图形、符号和线条,将板书内容进行合理布局,使其更具视觉吸引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8.2 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2 埃及》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2课《埃及》主要介绍了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埃及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同时,学生对于埃及的文明古迹等特色内容可能比较感兴趣,应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等基本国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明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
2.难点:埃及的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和人文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埃及的文明古迹为例,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埃及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教学黑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问题解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埃及的美丽风光和文明古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埃及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埃及的地理特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二节《埃及》主要介绍了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非洲地理知识的拓展,通过对埃及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非洲的一个国家,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教材以文字描述、图片展示和活动建议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埃及的特点,理解埃及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非洲大陆的基本地理知识,对非洲的国家有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埃及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
学生对于图片、视频等形式的资料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
2.难点:埃及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问题,准备好讨论话题。
3.安排好课堂活动,准备好奖品等激励措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埃及的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埃及,激发学习兴趣。
如金字塔、尼罗河、撒哈拉沙漠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
让学生对埃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埃及的经济发展与其地理环境有何关系?”“埃及的人文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湘教版七下8.2埃和教学设计
《埃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埃及的范围和地理位置(2)理解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3)掌握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4)了解埃及的工业以及其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5)了解埃及旅游业的基本情况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旅行行程表了解埃及的基本情况(2)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分析原因(3)掌握通过旅行学习一个国家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埃及的学习,增强对旅行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的兴趣(2)尊重各个地区人民的文化传统,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3)文明旅游一、地理自然环境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1)掌握埃及的范围和地理位置(2)掌握埃及的地形和气候特点(3)了解埃及发展中的工农业(4)知道埃及富有特色的旅游业2. 难点(1)分析埃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的原因(2)归纳出用旅游来学习国家的方法三、教具和学具埃及旅游行程表的学案、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利用小猪佩奇和羚羊老师的对话来导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羚羊老师发送自己旅游视频让佩奇和乔治猜猜这是哪里,从而导入今天的课程——埃及。
(一)埃及的自然环境1、重要的地理位置:【自主学习】(1)海陆位置:埃及位于非洲部,领土还包括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东临海,北临海,是亚非之间的路上交通要冲。
(2)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埃及的;30°N穿过埃及的。
大部分位于(低、中、高)纬度。
(3)、战略要道沟通的海洋联结的大洋两侧的大洲通航能力苏伊士运河2、干旱的气候【合作探究】指导学生完成在书本上找到埃及的气候图,总结埃及的气候特征及其气候特征。
这部分难度比较大,所以在学生合作探究的时候要给学生更多的指导。
(1)气候:90%以上为气候,北部是气候。
(2)根据气候资料分析,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是。
3、珍贵的河流水源:(1)为埃及提供水源的河流是,它(流向)注入。
(2)羚羊老师了解到尼罗河的脾气不太好,每年定期泛滥,吞没良田,造成水患,这是为什么呢?(二)干旱环境下的工农业【自主学习】1、发展中的农业:(1)埃及的农产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2)埃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盛产经济作物是,试分析埃及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2.发展中工业:阅读教材P79“发展中的工农业”,归纳埃及工业生产特点:(1)埃及的工业规模居非洲第几位?(2)埃及主要有哪些矿产资源?工业部门有哪些?其中地位最突出的是哪一类?(三)富有特色的的旅游业【合作探究】材料: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案
教案:埃及【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76-P80。
主要包含“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等内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1.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通过小组讨论和地图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埃及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1.增强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和平、尊重多元文化的品质。
3.2.认识到旅游业对埃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系列课程之一,设置了四个标题:“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分别从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古代历史文化、现代经济四个方面对埃及进行了详细阐述。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埃及地跨亚非两洲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1.2.掌握埃及沙漠广布的自然条件及其对农业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1.3.分析埃及工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的贡献。
1.4.理解埃及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及其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埃及如何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进行工农业生产的布局。
2.2.分析埃及旅游业发展的多种因素及其对经济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导入1.1.提问:“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文明古国吗?”1.2.引出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地位,并简要介绍其历史背景。
(二)讲授新知1.地跨两洲1.1.地理位置: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跨亚非两大洲,苏伊士运河是其分界线。
1.2.交通重要性: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洋与洋之间的航程,使埃及成为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
2.沙漠广布2.1.自然条件:埃及大部分领土为沙漠,占全国面积的90%以上。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埃及》◆ 教材剖析本节教材,主要教课内容包含埃及是地跨两州的国家、荒漠广布的地形、发展中的工农业、富裕特点的旅行业、尼罗河、苏伊士运河。
学习本节知识,主假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换学生的踊跃性和创新精神,同时让学生议论和解说,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获得进一步锻炼,让学生真实“活”起来、动起来。
◆ 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埃及的地理地点、国土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国都开罗。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荒漠广布、天气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怎样就地取材发展棉花栽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怎样展开旅行业的。
3.依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4.采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状况。
5.采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古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节教材中设计了许多的阅读,学生从读再到看景(幻灯片增设),再进行议论,就能达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这个学习过程是轻松而又充满奇特的。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1.经过学习埃及的古文化,认识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加强民族骄傲感和民族自尊心。
2. 经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认识它的奇异现象,为揭开金字塔之迷建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停学习、努力探究。
◆ 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1埃及的地理地点、疆域,地形、天气特点;2 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特别是农业)的影响3. 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4. 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长绒棉)和现代重要经济支柱。
【教课难点】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益和不利的影响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3、四时的形成。
◆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对学生进行分组,部署学生读图P72图3- 14“埃及地形”,察看埃及国土范围、主要地形以及天气特点2.进行部分课件的制作。
学生准备查阅埃及有关资料。
◆ 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以为死后保留完好的尸体,灵魂就能够做阴间的统治者。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说明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特点说出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了解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整合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埃及经济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认识到因地制宜、独立自主发展经济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唯一出路。
【教学重点】(1)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埃及发展的工农业。
(3)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教学难点】埃及经济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埃及:一切从此开始》(学生观看视频)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埃及这个文明古国。
二、新课学习(一)地跨两洲(1)自然地理概况活动1:1.找出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尼罗河、开罗、西奈半岛以及埃及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学生读图找图)领土组成: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简称。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埃及的南部,绝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与30°N之间,全部位于北半球。
海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部,地跨亚非两大洲;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西与利比亚、南与苏丹为邻,东北与以色列(或巴勒斯坦)相邻。
活动1:2.说一说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埃及既是亚、非之间的陆路交通要冲,也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境内的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扼守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提问:看图说一说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明确: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联结大西洋与印度洋,是扼守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航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埃及》是关于非洲国家埃及的地理介绍。
本节课通过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非洲大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埃及这一具体国家的研究上,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埃及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
2.难点:埃及的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埃及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案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埃及的旅游景点,如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等,引导学生关注埃及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埃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埃及的经济发展部分,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埃及的地理特点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埃及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埃及的发展前景,思考如何利用其地理特点促进经济发展。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湘教版
-埃及经济以农业、工业、旅游业为主,近年来,埃及政府积极发展现代化经济,推进工业化进程,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
-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法老王图坦卡蒙、拉美西斯二世等都是埃及历史上的著名统治者。
板书设计:
1.埃及的地理位置与河流
-地理位置: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岸,与多个国家接壤。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埃及的有趣故事、展示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埃及的地理位置、河流、气候、资源、经济、历史、文化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人文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人文素养。
1.地理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埃及的地理位置、河流、气候等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2.地理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埃及的资源、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3.地理实践能力: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埃及的地理位置、河流、气候、资源、经济、历史、文化等知识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埃及的各个方面。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8.2埃及 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埃及》【学习目标】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说明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特点说出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了解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难点】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说明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埃及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看埃及旅游宣传片视频引入新课新课讲授:一、地跨两洲读埃及地形分布图,找出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尼罗河、开罗、西奈半岛以及埃及的陆上邻国。
(学生读图找图)埃及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位于哪两个大洲的什么方位?领土组成包括什么?埃及跨非洲的东北部和亚洲的西南部领土组成: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简称。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
试着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概括埃及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主要位于23.5°—30°之间,以热带为主海陆位置: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西邻利比亚、南接苏丹(2)说一说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学生读图回答)埃及既是亚、非之间的陆路交通要冲,也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境内的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扼守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阅读课本关于苏伊士运河的材料,以及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①填写完成下表③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学生回答)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联结大西洋与印度洋,是扼守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航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从上课前我们看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埃及的居民大多是什么人种?黑色人种(部分学生回答)埃及人口1.045亿万(2018年),90%以上是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多信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语为国语。
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案 (新版)湘教版
埃及2、埃及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最著名同时也是世界最大、最高的金字塔是。
3、发展中的工农业:是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农业地区是和,盛产,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位。
读图了解填空同桌交流读书了解填写课堂反馈练习练习:一、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⑴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大洲和海洋名称。
大洲:A____,B____;海洋:C____,D____。
⑵图中字母E代表_半岛,该半岛应属于__洲。
⑶F代表的河流是____,该河是世界第_长河,它自南向北注入____海。
⑷埃及首都为____,其图中代码是____;从波斯湾起航驶往西欧的小型油轮,一般经过图示区域中的G____运河。
二、选择题:1、埃及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气候2、形成非洲炎热气候的最主要因素是()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洋流因素 D地形因素3、为埃及带来充足的水源,被称为埃及“母亲河”的是()A亚马孙河 B尼罗河 C密西西比河 D刚果河4、埃及的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是因为()A河流运输方便 B埃及气候干旱,近水源便于灌溉C尼罗河风光优美 D阿拉伯的民族习惯5、.埃及大部分居民属于()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6、下列旅游项目,不适合在埃及开展的是()A.乘船游览尼罗河 B.骑骆驼进行沙漠旅行C.享受地中海的明媚阳光 D.参观热带野生动物园7、就非洲而言,其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方位于()A.刚果盆地 B.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C.几内亚湾沿岸 D.南非高原课堂小结课后反思第二节埃及一、地跨两洲二、沙漠广布——沙漠之国三、发展中的工农业四、文明古国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埃及教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一)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二)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四)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五)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教学提纲(板书)
一、地跨两洲
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沙漠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三、文明古国
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
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
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建造陵墓。
这些方锥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米。
现在,我们把这些陵墓所在的国度称为“金字塔之国”,那么,“金字塔之国”在哪里呢?
方案②:在图3-14上找到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由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过渡到其属国埃及位置的重要性,引出埃及“地跨两洲”的位置特点。
讲述“地跨两洲”部分,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由波斯湾石油用油轮外运至西欧的便捷航道引出苏伊士运河及运河所属的国家埃及。
2.埃及的领土组成是苏伊士运河以西的绝大部分和以东的西奈半岛。
3.因为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分界线,所以埃及“地跨两洲”。
再讲述埃及位置的重要性。
4.然后稍加介绍:埃及领土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和首都开罗。
上述过程若以多媒体动画指示,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则更能加深学生印象。
讲述“沙漠广布”部分,可按以下方案进行:
方案①:让学生看图3-14,对沙漠广布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再根据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的知识,得出埃及为沙漠之国的结论。
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两幅气候资料图可制作投影片,也可参考下列数据:
方案②:(用多媒体或投影仪演示)第一步:出示图3-14,标出30°N和23.5°N两条纬线,再叠加埃及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图;第二步:标明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区和西风带控制区;第三步:出示空气由高空向地面下沉的副热带高气压形成示意图,并解释原因:由于空气下沉增温,水汽蒸发,不易成云降雨,因此埃及形成面积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区,从而成为沙漠之国;第四步:简略演示副热带高气压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以上两种方案,方案①较浅显易懂,先有结论后知原因,对原因的探讨也仅限于对气候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演绎思维的能力。
方案②则由影响气候的两大因素:纬度因素和气压带、风带位置入
新课导人:
朗读“尼罗河”资料,补充其长度为6670千米,为世界第一长河(第二章已讲过)。
强调尼罗河流域集中了埃及96%的人口。
或者由古代中国的黄河、古代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古代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等材料引出古代埃及的尼罗河。
本小节资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气候特点,下启文明与经济。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这一点。
讲述“文明古国”时,可参考以下步骤:
1.回忆四大文明古国名称(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提出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设问:中国凭四大发明和悠久的历史成为文明古国,埃及是凭什么跻身文明古国之列的呢?
2.先讲埃及的历史遗迹。
①读图3-19和图3-20,注意两幅景观图的引导,强调“最大”、“最高”的金字塔,“艺术世界奇观”及具体数据,给学生巨大、雄伟、壮观、庄严以形象的认识;②过渡:不仅如此,埃及还有为数众多的其他文物古迹。
自然过渡到对其他历史遗迹的学习;③读图3-18,组织学生讨论,得出文物古迹沿尼罗河分布的特点;④按照文物古迹分布特点,要学生回答乘什么交通工具最为适宜?为什么?在指导学生时,一方面可使学生了解埃及特殊地理环境下的风光,增加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懂得应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发展经济。
3.再讲埃及的灿烂文化。
补充简单材料:①发明和使用象形文字;②制定太阳历,一年定为365天;③具有高超的防腐技术,“木乃伊”保存至今;④创立几何学。
4.小结:正是埃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寻幽访古的游客。
过渡:埃及古代文明离不开尼罗河水的滋润,把尼罗河称为埃及人民的母亲河实不为过。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现代埃及经济发展的浇灌者。
讲述“发展中的工农业”时,注意以下要点:
1.回忆埃及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让学生明白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很适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点。
因此,在有尼罗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种植。
这样,就得出埃及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
读图3-21,加深棉花沿尼罗河分布的印象。
最后点明埃及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两个世界之最。
2.读图3-21,从中找出埃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点明工业逐步成为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3.小结:尼罗河是埃及历史的创造者,是现代经济的财富之源。
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成为撒哈拉大沙漠之中一条生机盎然的绿色走廊。
本节重点图指导:
课后活动。